膽汁淤積癥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7 10:32: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膽汁淤積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妊娠期膽汁淤積癥的護理透析

摘要: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稱特發性妊娠黃疸,易引起早產、胎兒窘迫、胎死宮內和產后出血等不良結局。發病率為0.8%~12.0%[1]。是近幾年來導致圍產兒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文獻報道ICP早產的發生率可高達30%~60%[2],羊水混濁發生率為25%~43.9%[3],故加強ICP病員的臨床護理,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是產科護理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之一。本文現將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間收治的ICP患者28例的臨床分析和護理,報告如下。

關鍵詞:膽汁淤積;妊娠期;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ICP患者28例,本組孕婦均經產前檢查確診,平均年齡24歲;分娩孕周平均37±3周,初產婦26例,占93%左右;經產婦2例,占7%;主訴孕期出現皮膚搔癢并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者27例,占96%;無自覺癥狀,實驗室檢查符合ICP診斷者1例,占4%;28例患者孕期二對半均(-)。其中陰道分娩3例(包括胎吸助娩1例),占11%;剖宮產分娩25例,占89%;自然早產5例,早產率18%;干預早產(因胎兒宮內窘迫)6例,占21%;產后出血1例(該患者胎盤不剝離2+小時,24小時出血>500ml),占4%。

1.2實驗室檢查

查看全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護理論文

關鍵詞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護理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稱特發性妊娠黃疸,易引起早產、胎兒窘迫、胎死宮內和產后出血等不良結局。是近幾年來導致圍產兒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文獻報道ICP早產的發生率可高達30-60%(1),羊水混濁發生率為25%-43.9%(2)(3),故加強ICP病員的臨床護理,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是產科護理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之一。本文現將本院自1988年初至1999年10月期間收治的ICP患者53例的臨床分析和護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1988年1月至1999年10月收治的ICP患者53例,平均年齡27歲;分娩孕周平均37+3W,初產婦47例,占88.68%左右;經產婦6例,占11.32%;主訴孕期出現皮膚搔癢并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者46例,占86.79%;無自覺癥狀,實驗室檢查符合ICP診斷者7例,占13.21%;53例患者孕期二對半均(-)。其中陰道分娩3例(包括產鉗助娩1例),占5.66%;剖宮產分娩50例,占94.34%;自然早產6例,早產率11.32%;干預早產(因胎兒宮內窘迫)9例,占16.98%;產后出血1例(該患者合并血小板減少,中度貧血),占1.89%。

1.2主要實驗室檢查及結果(見表1和表2)表1妊娠期主要實驗室檢查及結果

查看全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臨床護理論文

關鍵詞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護理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又稱特發性妊娠黃疸,易引起早產、胎兒窘迫、胎死宮內和產后出血等不良結局。是近幾年來導致圍產兒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文獻報道ICP早產的發生率可高達30-60%(1),羊水混濁發生率為25%-43.9%(2)(3),故加強ICP病員的臨床護理,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是產科護理領域的一項重點工作之一。本文現將本院自1988年初至1999年10月期間收治的ICP患者53例的臨床分析和護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1988年1月至1999年10月收治的ICP患者53例,平均年齡27歲;分娩孕周平均37+3W,初產婦47例,占88.68%左右;經產婦6例,占11.32%;主訴孕期出現皮膚搔癢并實驗室檢查符合診斷者46例,占86.79%;無自覺癥狀,實驗室檢查符合ICP診斷者7例,占13.21%;53例患者孕期二對半均(-)。其中陰道分娩3例(包括產鉗助娩1例),占5.66%;剖宮產分娩50例,占94.34%;自然早產6例,早產率11.32%;干預早產(因胎兒宮內窘迫)9例,占16.98%;產后出血1例(該患者合并血小板減少,中度貧血),占1.89%。

1.2主要實驗室檢查及結果(見表1和表2)表1妊娠期主要實驗室檢查及結果

查看全文

食管套扎術病患監護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償期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肝硬化患者主要的致死原因。經胃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是目前臨床常用的預防和治療手段[1]。圍手術期實施優質的綜合護理干預十分重要。筆者所在醫院對收治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進行經胃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的同時,實施臨床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68例,均經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肝硬化,并經電子胃鏡檢查證實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5~71歲,平均(48.54±11.28)歲;肝硬化病程3~15年,平均(8.25±2.84)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膽汁淤積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Child分級包括A級15例、B級14例、C級5例。觀察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34~70歲,平均(49.03±11.54)歲;肝硬化病程2.5~16.0年,平均(8.66±2.95)年;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3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膽汁淤積性肝硬化2例;肝功能Child分級包括A級16例、B級14例、C級4例。兩組患者從性別、年齡、病程、肝硬化原因、肝功能分級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對其出現的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及時進行疏導。耐心講解經胃鏡下食管靜脈套扎術的必要性、臨床效果和注意事項等,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囑患者術前8h禁食,以避免術中發生嘔吐而引起窒息[2]。

查看全文

早產兒早期微量腸道喂養探討論文

隨著新生兒急救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醫療護理已成為新生兒急救的重點,合理的營養對早產兒的成活以及預后的影響起重要作用。對早產兒尤其是極低體重兒行早期微量腸道喂養⑴是給胃腸外營養的新生兒添加少量的腸道喂養,以低熱量、低容量的方式觸發胃腸蠕動,提高對喂養的耐受,減少長期禁食導致胃腸粘膜萎縮,促進胃腸道發育成熟,有助于盡快過渡到全腸道喂養。我院新生兒科近3年對116例早產極低體重兒行早期微量腸道喂養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臨床資料

資料來自我院病案統計室,2005年-2007年新生兒科住院出生體重<1500g的早產極低體重兒共116例。男,64例、女,52例;胎齡28~36周,平均32+5周。出生體重<1000g8例,1000g~1200g35例,1200g~1500g73例,平均1310g。Apgar評分3~7分28例,≥7分88例,均無消化道畸形。

2.喂養方法及護理

2.1喂養方法:早產兒生后24h內可以開始早期微量腸道喂養,以間斷方式喂養。奶量:(1)出生體重<1000g,胎齡<28周,0.5~1ml/次,視耐受情況可間隔4~6小時一次,如耐受良好,可逐漸縮短間隔時間至2小時一次。(2)出生體重1000g~1200g,胎齡28周~30周,0.5~1ml/次,每2小時一次。(3)出生體重1200g~1500g,胎齡32周~36周,1~2ml/次,2小時一次。乳品采用雀巢-力多精之早產兒配方奶,濃度4.91Kcal/g。

2.2增加奶量方法指征:(1)無腹脹、嘔吐。(2)胃內殘留<上次奶量的1/3。(3)排便正常。(4)無消化道出血、畸形。每次增加奶量:體重<1000g,每次增加0.5~1ml;體重<1200g,每次增加1~1.5ml;體重<1500g,每次增加1.5~2ml,不足熱卡由靜脈補足。

查看全文

早產兒早期微量腸道喂養探討論文

隨著新生兒急救水平的提高,早產兒的醫療護理已成為新生兒急救的重點,合理的營養對早產兒的成活以及預后的影響起重要作用。對早產兒尤其是極低體重兒行早期微量腸道喂養⑴是給胃腸外營養的新生兒添加少量的腸道喂養,以低熱量、低容量的方式觸發胃腸蠕動,提高對喂養的耐受,減少長期禁食導致胃腸粘膜萎縮,促進胃腸道發育成熟,有助于盡快過渡到全腸道喂養。我院新生兒科近3年對116例早產極低體重兒行早期微量腸道喂養取得了良好效果?,F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2.臨床資料

資料來自我院病案統計室,2005年-2007年新生兒科住院出生體重<1500g的早產極低體重兒共116例。男,64例、女,52例;胎齡28~36周,平均32+5周。出生體重<1000g8例,1000g~1200g35例,1200g~1500g73例,平均1310g。Apgar評分3~7分28例,≥7分88例,均無消化道畸形。

2.喂養方法及護理

2.1喂養方法:早產兒生后24h內可以開始早期微量腸道喂養,以間斷方式喂養。奶量:(1)出生體重<1000g,胎齡<28周,0.5~1ml/次,視耐受情況可間隔4~6小時一次,如耐受良好,可逐漸縮短間隔時間至2小時一次。(2)出生體重1000g~1200g,胎齡28周~30周,0.5~1ml/次,每2小時一次。(3)出生體重1200g~1500g,胎齡32周~36周,1~2ml/次,2小時一次。乳品采用雀巢-力多精之早產兒配方奶,濃度4.91Kcal/g。

2.2增加奶量方法指征:(1)無腹脹、嘔吐。(2)胃內殘留<上次奶量的1/3。(3)排便正常。(4)無消化道出血、畸形。每次增加奶量:體重<1000g,每次增加0.5~1ml;體重<1200g,每次增加1~1.5ml;體重<1500g,每次增加1.5~2ml,不足熱卡由靜脈補足。

查看全文

胃腸術后營養支持研討

患者在經過胃腸外科手術后,機體的代謝活動會明顯增強,及時地給予營養支持能夠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使其盡快康復。胃腸外營養支持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如果長期使用,會影響患者的肝功能,使得膽汁淤積,腸道細菌出現異常及腸黏膜萎縮。臨床上常用腸內營養支持和腸外營養支持兩種。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營養支持研究的不斷深入,通過鼻腸管、鼻管等途徑的腸內營養已經逐漸替代了腸外營養,尤其是對于一些危重患者,它能夠幫助患者在短時間內恢復胃腸功能,減少腸源性感染的發生率,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認可[1-2]。下面簡單闡述國內外關于胃腸外科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研究進展情況。

1腸內營養支持實施方法

1.1供給途徑

腸內營養支持供給途徑主要有鼻胃管、空腸造瘺和鼻腸管三種。

1.1.1鼻胃管在術前30min,根據患者的體型選擇規格合適的硅橡胃管和鼻胃管,將其經鼻插入,若在插管中遇到障礙,切不可強行用力。在術中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留置鼻胃管在十二指腸吻合口下方或下降段20cm的地方。在術后用負壓引流袋進行胃腸減壓,經過鼻胃管給予營養支持,并用盤帶固定。

1.1.2鼻腸管這種途徑在臨床上使用最廣泛,主要方法是在手術日當天早晨,將鼻腸管和鼻胃管一起置入患者的胃內,手術中再將鼻腸管送到空腸上至吻合口3cm處或者十二指腸下降部,胃管置于胃內,在術后用負壓引流袋進行胃腸減壓,經過鼻胃管給予營養支持,并用盤帶固定。

查看全文

婦產科術后并發腹部血腫預防措施

方式能迅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其生活質量。然而有一些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因炎癥粘連松解后分離創面會緩慢出現滲血,或者手術期間止血處理不徹底導致術后出血腹部血腫的現象。腹部血腫的常規治療方案就是藥物,其雖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多數患者預后不佳[1]。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手術治療逐漸成為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的治療首選。我院對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整理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我院2010年8月~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婦產科術后腹部血腫患者22例,其中年齡22~51歲,平均(40.6±3.7)歲;手術至腹部血腫時間為1~6天,平均(2.6±1.3)天;血腫面積為2cm×3cm~7cm×6cm。

1.2方法

①診斷方法:排除術后貧血、發熱以及切口感染等因素,特別是手術后7~10天的患者首先考慮血腫。經B檢查表現為低回聲區、不規則暗區及回聲稍增強區。依據B超聲像圖表現提示的血腫部位、范圍、是否有血塊機化以及凝血塊等,皮下脂肪下血腫位于腹直肌腱鞘與皮下脂肪之間,且范圍小、血腫表淺,局部可能有隆突,拆線時有時可見局部切口裂開,同時伴有陳舊性血液滲出。②治療方法:一,常規治療:囑患者減少活動,臥床休息,并加強營養攝入;二,藥物治療:給予廣譜抗生素口服治療,連續3~5天,并加用止血藥3天;三,手術治療:本組有3例患者因血腫小且表淺而實行穿刺治療,5例腹壁切口處血腫患者實行二期縫合手術治療,其余14例患者實行擴創引流術,并在手術后定期換藥,等到創口縮小后,給予胰島素2IU溶入50%葡萄糖20mL沖洗創口,留5mL向患者創口附近皮下組織點滴或浸潤,然后擠凈沖洗液,再使用滅菌創口貼將創口拉緊。

查看全文

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分析社會支持調查

孕婦在妊娠期及分娩期有其獨特的生理特點和心理變化,使他們都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緊張、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這些心理變化對產婦和胎兒是不利的。同時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重視社會因素對孕產婦的影響。醫學科學的發展使原來不能生育的疾病有了轉機,相應臨床各種妊娠合并癥病例與日劇增。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對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狀態的分析及社會支持的調查,了解妊娠合并癥孕產婦所出現心理臨床問題,以便為給與孕婦更適當的心理照護,使孕婦安渡圍產期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均為本院東西兩部產科在2000年1月至2000年9月收治住院的孕婦進行隨機抽樣調查120例,按有無合并癥或并發癥分成兩組進行調查,兩組孕婦均為初產、單胎,無合并癥或并發癥(正常組)年齡的孕婦在20-33歲,平均年齡27±3.01

歲,孕周31-41周,平均38+3/7周;有合并癥或并發癥(異常組)包括合并心臟病、腎臟病、肝內膽汁淤積綜合癥、系統性紅斑狼瘡、妊高癥、前置胎盤等的孕婦年齡在23-38歲,平均年齡29±3.79歲;孕周24-39周,平均36+1/7周。

查看全文

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分析社會支持調查

孕婦在妊娠期及分娩期有其獨特的生理特點和心理變化,使他們都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緊張、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這些心理變化對產婦和胎兒是不利的。同時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重視社會因素對孕產婦的影響。醫學科學的發展使原來不能生育的疾病有了轉機,相應臨床各種妊娠合并癥病例與日劇增。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對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狀態的分析及社會支持的調查,了解妊娠合并癥孕產婦所出現心理臨床問題,以便為給與孕婦更適當的心理照護,使孕婦安渡圍產期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均為本院東西兩部產科在2000年1月至2000年9月收治住院的孕婦進行隨機抽樣調查120例,按有無合并癥或并發癥分成兩組進行調查,兩組孕婦均為初產、單胎,無合并癥或并發癥(正常組)年齡的孕婦在20-33歲,平均年齡27±3.01

歲,孕周31-41周,平均38+3/7周;有合并癥或并發癥(異常組)包括合并心臟病、腎臟病、肝內膽汁淤積綜合癥、系統性紅斑狼瘡、妊高癥、前置胎盤等的孕婦年齡在23-38歲,平均年齡29±3.79歲;孕周24-39周,平均36+1/7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