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15:20: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熱勘察物探技木運用

廈門杏林灣地熱區位于廈門市集美與杏林之間的杏林灣水庫心灘(原中洲島)。在心灘中部有多處溫泉出露。自上個世紀60年代始已陸續進行多次不同規模的地熱地質普查工作.90年代的勘查工作僅施工2口開采管井.未對整個地熱異常帶進行深入的分析。2006年廈門市政府計劃在溫泉出露的中州島上建設溫泉酒店及溫泉浴場等項目,故采用可控源諧波大地電磁法(HACSMT).查明杏林灣地熱區各斷裂構造的走向、傾向、傾角、寬度等空間展布規律,確定地下熱水的儲存部位.并提出地下熱水開采井位及回灌井位.為合理開發杏林灣地熱資源打下堅實基礎。

1物探技術簡介

物探即地球物理勘探的簡稱.它是以地下巖土層(或地質體)的物性差異為基礎.通過儀器觀測自然或人工物理場的變化,確定地下地質體的空間展布范圍(大小、形狀、埋深等)并可測定巖土體的物性參數.達到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種物理勘探方法按照勘探對象的不同.物探技術又分為3大分支.即:石油物探、固體礦物探和水工環物探(簡稱工程物探),我們在廈門杏林灣地熱資源勘查中使用的是工程物探。

2廈門杏林灣地熱物探方案設計

廈門杏林灣地熱資源的地球物理勘查工程主要采用HACSAMT法.目前該法在國內尚無技術標準。為保證勘查數據質量.此次勘查采取實時監測和檢查測量2大措施。

2.1方案措施

查看全文

地熱供熱站房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針對當地地熱資源豐富的情況,學院家屬區和教學區采用以地熱供熱為主、鍋爐供熱為輔的連續供暖方式。介紹了供熱站房的設計及運行情況。

關鍵詞:地熱供熱鍋爐供熱供熱站房

1概況

武警工程學院位于西安市三橋鎮,當地地熱資源豐富,學院采用了以地熱供熱為主、鍋爐供熱為輔的方式。地熱井深度2950米,初投資為50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15年。供暖站房外形見圖1。

2系統簡介

全院營區規劃供暖面積24萬m2,地熱井出水量140~180m3/h,出水溫度95℃??紤]到學院地熱水水質很好,可以直供,又考慮到直供水溫太高,對熱水資源是一種浪費,故地熱供暖采用以間供為主直供為輔,直供采暖尾水供學院種植大棚取暖,而后排放;熱水供應利用地熱水或地熱間供采暖的一次水回水,解決軍官、家屬、學員、醫院人員的洗浴熱水和游泳池補熱用熱。

查看全文

地熱資源勘探CSAMT法運用

地熱資源是大家公認的一種新型、清潔、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地熱資源不但能夠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能源的需求,同時地下熱水還具有洗浴、療養、養殖、采暖、農業溫室種植等方面的效用,具有較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為進行詳細勘察,對目標區采用了CSAMT法(ControlledSourceAudioFrequencyMagneto—teluric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勘探。

1理論依據

測區地層自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第四系多分布于山間溝谷及河谷平原地帶,古生界、中生界均隱伏或埋藏于第四系地層之下。地層由老至新有泰山巖群、奧陶系(主要巖性為灰巖夾泥灰巖)、石炭系一二疊系(主要巖性為砂巖、頁巖和粘土巖)、古近系(主要巖性為紫紅色粘土巖、砂巖及礪巖)及第四系地層(主要巖性為粉質粘土)。一般地層從泥巖、粉砂巖、細砂巖、中砂巖、粗砂巖、礫巖到灰巖其電阻率值逐漸升高,測區內地層比較平緩且地層沉積序列清晰、地層相對穩定。正常地層組合條件下,在橫向與縱向上物性都有規律可循。

2方法簡介

CSAMT法是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的簡稱。該方法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興起的一種地球物理勘探新技術,它基于電磁波傳播理論和麥克斯韋方程組導出了水平電偶極源在地面上的電場及磁場公式。沿方向的電場()與沿Y方向的磁場(毋)相比,并經過一些簡單運算,就可獲得地下的視電阻率()公式:式中,代表頻率。由(1)式可見,只要在地面上能觀測到兩個正交的水平電磁場(Ex,毋),就可獲得地下的視電阻率P,稱卡尼亞電阻率。又根據電磁波的趨膚效應理論,導出了趨膚深度公式:從(2)式可見,當地表電阻率固定時,電磁波的傳播深度(或探測深度)與頻率成反比,高頻時,探測深度淺,低頻時,探測深度深。人們可以通過改變發射頻率來改變探測深度,達到頻率測深的目的。野外資料采集時發射電偶源偶極距AB采用1.5km,收發距為10kin,能夠滿足全區測點全部都位于在以供電偶極AB為邊所張的60。的梯形面積內,保證探測深度和信號強度。野外施工如圖1所示。

3資料處理

查看全文

地熱能在建筑環境的應用

摘要:地熱能作為一種綠色清潔能源,在建筑建設中將發揮重要作用。研究介紹不同種類的地熱能在建筑環境、建筑節能中的應用形式,探究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干熱巖型地熱能等多種形式地熱能的優勢與潛力,討論建筑環境中地熱能的理論與實際應用。

關鍵詞:地熱能;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干熱巖型地熱能;建筑環境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供熱供暖、生活熱水等能源消耗占整個建筑能耗的50%左右[1]。地熱能作為一種綠色環保、可再生的能源,在建筑節能方面具有應用潛力。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更新,在一些環境友好城市已經實現對淺層地熱能的開發與利用,達到保護環境、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效果。對地熱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已受到各界的重視,對地熱能的開采研究已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地熱能的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并且地熱能的儲量也非常可觀。地層深處的地熱能經由高溫熔漿、地下水傳遞到地表附近,然后利用一系列設施設備對被地下水傳遞到地表的熱力進行捕獲利用。綜合考慮熱流體傳輸方式、溫度范圍以及開發利用方式等因素,地熱資源可分為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和干熱巖型地熱能。

1不同地熱能在建筑環境中的概述

1.1淺層地熱能的優勢與應用

淺層地熱能資源指蘊藏在淺層巖土體、地下水或地表水中可利用的熱能資源。淺層地熱能的能量一般儲存在距離地表200m深的巖土體、地下水中;有的直接存儲在地表水中。淺層地熱能溫度一般低于25℃,且較為恒定,可用于供暖、供水。由于淺層地熱能不產生任何其他污染物,因此是一種清潔環保、安全性高、不易受氣溫影響、來源穩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對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方式主要以熱泵技術為主,采用地源熱泵技術開發淺層地熱能。熱泵技術進而發展出4個分支技術包括:地下水源地源熱泵技術、土壤源地源熱泵技術、地表水水源熱泵技術和污水水源熱泵技術[2]。通過鋪設在地下的管道網絡以及地表對應設備,可以在冬季寒冷時節為建筑捕獲熱量,夏季炎熱時節為建筑釋放熱量,從而使建筑物減少對其他能源的依賴,達到提高建筑周遭環境的潔凈程度。已有淺層地熱能技術被用于現代化建筑中,如淺層地熱能與地下結構的協同利用技術,主要應用在樁埋換熱器中,此項技術在日本札幌城市大學建筑、南京朗詩國際街區等建筑中都有應用[3]。合肥市綠色節能建筑示范項目中,科學園小區內有720個深入地下的雙“U”型地熱管,通過管網水循環將恒溫地熱能輸送至各住戶內,讓室內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淺層地熱能技術的應用為建筑物供給相當一部分的清潔能源,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可以開采利用的淺層地熱能資源,折合約為7億噸標準煤[4]。淺層地熱能作為一種分布廣泛、優勢明顯的可再生能源,通過熱泵技術主要應用于調節室內居住環境,創造舒適的室內溫度環境。隨著淺層地熱能技術的發展,使室內環境達到一種全面舒適的最終效果[5]。

查看全文

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分析論文

一、我國地熱資源概述

地熱是指地球內部所蘊藏的熱能,它來源于地球的熔融巖漿和放射性元素衰變時發出的熱量。地熱資源是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和地質條件下,能夠從地殼內科學、合理地開發出來的巖石熱能量、地熱流體熱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組分,它與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統稱為新能源,將太陽能、風能、潮汐能與地熱能加以比較,地熱能是新能源中最為現實的能源。地熱資源按賦存形式可分4種類型:一是熱水型,即地球淺處(地下100~4500m)所見到的熱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壓地熱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積盆地深處(3~6km)存在著高溫、高壓流體,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氣體;三是干熱巖地熱能,由于特殊地質構造條件造成高溫但少水甚至無水的干熱巖體;四是巖漿熱能,即儲存在高溫(7001200℃)熔融巖漿體中的巨大熱能;根據地熱水的溫度地熱能可分為高溫型(>l50℃)、中溫型(90~150℃)和低溫型(<90℃)三大類,高溫地熱資源主要用于地熱發電,中、低溫地熱資源主要用于地熱直接利用。

我國是地熱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地熱資源總量約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儲量相當于4626.5億t標準煤。我國的高溫地熱資源(熱儲溫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臺灣省,環太平洋地熱帶通過我國的臺灣省,高溫溫泉達90處以上;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通過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溫熱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帶,其中藏南西部、東部及中部約有108個高溫熱田,構成中國高溫熱田最富集的地帶;云南是全國發現溫泉最多的省,高溫熱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騰沖-瑞麗地區,約2O處;川西分布著8個高溫地熱區,為藏滇高溫地熱帶的一部分。我國主要以中低溫地熱資源為主,中低溫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國各地,主要分布于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江漢平原、山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其主要熱儲層為厚度數百米至數千米第三系砂巖、砂礫巖,溫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發現全國共有地熱溫泉3000多個,其中高于25℃的約2200個。從溫泉出露的情況來看,我國主要有四個水熱活動密集帶[1]:藏南-川西-滇西水熱活動密集帶;臺灣水熱活動密集帶;東南沿海地區水熱活動密集帶;膠東、遼東半島水熱活動密集帶。從地質構造上看,我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于構造活動帶和大型沉積盆地中,主要類型為沉積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國地熱資源開發現狀

我國地熱資源的利用歷史悠久,但真正大規??辈楹烷_發利用始于20世紀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市場經濟需求的推動下,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發展。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人們對地熱資源認識的提高,出現了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熱潮,平均每年以12%的速度增長,截至2005年底,全國每年直接利用的地熱資源量已達44570萬m3,居世界第一位,至2010年預計年開采地熱水總量可達到900×106m3,開采利用的熱量折合標準煤約495×104t/d。目前,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在供暖、供熱水、醫療保健、洗浴、娛樂、溫室、種植、養殖及工業應用等方面均達到一定規模,其中供熱采暖占18.0%,醫療洗浴與娛樂健身占65.2%,種植與養殖占9.1%,其他占7.7%,初步形成了有我國特色的地熱產業。但目前我國地熱開發利用仍處于初級階段,地熱在能源結構中占的比例還不足0.5%。

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在取得了很大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高,地熱資源采收率低,棄水溫度高,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管理比較混亂,仍然處在自發、分散和粗放經營的階段,未建立全國統一的地熱動態監測網,甚至個別地方還存在著盲目開采的現象,地熱資源勘探開發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地區地熱資源的利用比較單一,浪費嚴重,重開發輕保護,導致地面下沉和環境嚴重污染。

查看全文

地熱資源發展的若干意見研討

咸陽市已正式命名為全國第一個“中國地熱城”,怎樣利用咸陽地熱資源的優勢,合理開發利用豐富的地熱資源,促進當地經濟的持續發展是一項十分有意義的事。為發展建設咸陽市成為名符其實的全國第一個“中國地熱城”,開發好、利用好、保護好地熱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和人居生活環境的改善,在城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中發揮示范作用,我們通過規劃研究,提出開發利用建議若干。

1咸陽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1.1規劃指導思想

1)強調與咸陽城市總體布局、發展方向以及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2)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友好原則,強調資源的梯級開發、綜合利用,力求達到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相統一的目標;

3)開發與保護并重、開源與節流并舉,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合理布局、科學保護;

查看全文

淺層地熱資源開發法律規制的思考

1淺層地熱資源法律屬性問題

1.1問題所在:資源法律屬性模糊

目前,我國已經將地熱能歸入《礦產資源分類細目》中,將其作為礦產資源進行法律規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北京市、天津市就針對地熱能出臺了地方性政府規章,2006年河北省出臺了《河北省地熱資源管理條例》。此外,山東省東營市、陜西省咸陽市、河南省鶴壁市等也紛紛出臺了規范性法律文件。但在仔細研讀這些法律文件后,不難發現,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遼寧省丹東市等地都認為淺層地熱資源是一種水資源而非礦產資源,而重慶市、山東省東營市等地卻將其作為礦場資源進行規制。由此可見,各省市對淺層地熱資源究竟作為水資源還是礦產資源進行規制是存在較大分歧的。觀點一:將淺層地熱資源規制為水資源。持此觀點的主要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丹東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地方性立法都對地熱資源的溫度加以限定,僅對25℃以上的地熱能具有法律約束力,將25℃以下的淺層地熱排除在法律規制之外,并且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針對地熱能的地方性立法條文第1條僅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有關礦產規制的法律作為立法的唯一依據,并未出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相關的法律條文,那么就可以肯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將淺層地熱資源排除在礦產資源之外。無獨有偶,就遼寧省丹東市政府2012年5月31日印發的《丹東市地熱水資源管理暫行辦法》而言,僅從名稱上判斷,該市并未將地熱資源和水資源進行明確區分,而是將兩者進行簡單相加進行立法。此外,該規范性法律文件通篇并未根據溫度對地熱資源進行分類,表明該辦法對淺層地熱資源是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更有力度的證據是該暫行辦法的第1條將《中國人民共和國水法》作為立法的首要依據,并且立法依據中有4個與水資源規制有關的法律文件。由此,遼寧省丹東市將淺層地熱資源主要看作水資源進行規制。最后,除了上述規范性立法外,原國務院地質礦產部在對陜西省地質礦產局的回復中表明,地下淡水是在25攝氏度以下的,該回復更加直接有力地證明淺層地熱資源的水資源法律屬性。觀點二:將淺層地熱資源規制為礦產資源。持此觀點的主要是重慶市、山東省東營市。其中,重慶市印發的《重慶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沒有根據溫度對地熱能進行分類且該地方政府規章是以《中國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為依據而制定的,說明以規制礦產資源為內容的《重慶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并不排斥淺層地熱資源。而《東營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更為直接地將淺層地熱資源作為礦產資源進行規制,從該辦法第1條即可以斷定該辦法為規范礦產開發利用的法律文件,該辦法的第2條第2款明確將淺層地熱資源納入規制范疇,直接確定了淺層地熱的礦產資源性質。綜上,我國各地對淺層地熱的認識存在較大分歧,即使位于同一省份的德州市與東營市對淺層地熱資源屬性的認知也存在截然相反的觀點。法律屬性模糊會導致我國政府部門對淺層地熱資源認識不清進而出現管理混亂,例如,由于未能準確定位地熱能的屬性,上世紀90年代至今陜西省西安市的地熱管理經歷了水資源管理部門和礦產資源管理部門交替管理的現象,造成了地熱管理的無效率。因此,淺層地熱資源屬性的清晰認知是對其開發有效規劃與規制的前提基礎,我國立法必須予以重視。

1.2解決對策

為了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對淺層地熱資源的屬性進行正確定位,筆者建議通過完善現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方式對淺層地熱資源的屬性進行詳細闡述,具體可以從立法模式與立法內容兩個方面予以展開。一是立法模式的選擇。其一,可選擇通過法律進行解讀。在此種情形下,筆者認為可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添加附件,在附件中對礦產資源中的地熱資源進行詳盡表述,對將淺層地熱歸入礦產資源做出直接或者間接的規定;其二,可選擇行政法規作為補充對象。建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的現有附件中對地熱資源進行解釋,以更好地規范、指導地方立法。比較兩種立法模式,《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附件屬于法律的一部分,雖然其效力高于作為行政法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的現有附件,但兩者均非地方立法,所以筆者認為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兩種立法模式在作用與效果上的差異應該不會太大,從這個角度來說,以上兩種立法模式均可采用。然而著名的經濟學家科斯曾經指出:“初始權利配置的不同將會產生不同的社會產值,配置權利時應該選擇恰當的方式以減少成本來增加社會效益?!币虼藶榱斯澕s社會有限的可供消耗的社會資本,筆者更傾向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的現有附件基礎上對地熱資源進行有效解釋,而非重新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附件,否則會重復消耗資源,造成資源的浪費,增加社會成本。二是立法內容的確定。在立法實踐中,可以選擇兩種模式來界定地熱能的法律屬性,列舉法和下定義法。其中,列舉法指的是借助地熱資源具體特定的表現形式來界定地熱資源的方法,如美國亞利桑那州《地熱資源直接利用與發展管理規則》認為地熱能包含四種情形,分為:(1)所有通過地熱過程而獲得的產品,包括熱水、熱鹵水等;(2)由水所產生的蒸汽、熱水、熱鹵水或人工植入地熱結構中流體、氣體;(3)在地熱構造中發現的熱與相關能量,包括人工植入的熱;(4)所有除礦物燃料、氦氣外的和地熱蒸汽、熱水、熱鹵水有關的礦物質。由此可見,該州的地熱能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且并未依據溫度對地熱能進行分類,間接表明淺層地熱資源是一種地熱能,是礦產資源的一類。但是列舉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總結出地熱資源的本質特征而且缺乏預見性。另一種是下定義法,具體是指通過簡潔明確的語言對地熱能的本質特征進行概括與總結的方法,如美國猶他州《地熱資源直接利用與發展管理規則》認為作為地熱流體的水和蒸汽必須在120℃以上,此種方法較列舉法能夠更為清晰地明確地熱資源的屬性,但該種方法較為抽象,可能造成普通公民理解困難等問題。綜上,我國立法既要積極借鑒美國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先進的立法經驗又要充分考量兩州立法內容的缺陷。筆者建議我國在厘清地熱資源屬性時要將列舉法與下定義法相結合,首先使用下定義法對地熱資源的本質特征進行概括總結,然后通過列舉法進一步具體化地熱資源類型,并且利用兜底條款來平衡列舉法的短視缺陷,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快速發展,立法的穩定性受到沖擊。

2淺層地熱資源技術性法律規范問題

查看全文

地熱資源保護與行政措施

本文作者:胡彩萍潘擁軍工作單位: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

開采總量與強度控制(1)開采總量控制。確定預期性總量調控指標,已提交儲量的東營區中心城區、河口區城區、孤島地區地熱田內,同一熱儲全部地熱井年開采指標總量不得大于地質報告已批準的允許開采總量。東營區中部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7.02×104m3/d,東營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7.84×104m3/d;河口區城區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2.95×104m3/d;孤島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3.024×104m3/d,寒武-奧陶系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0.26×104m3/d;仙河鎮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1.34×104m3/d;東營港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2.50×104m3/d;東營開發區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2.70×104m3/d,東營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1.80×104m3/d,地熱開發單位年開采規模不低于1萬m3。(2)保護性限量開采。地熱開采單位或者個人按時將本年度開采計劃及上年度開采報表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區內熱水儲量和現狀開發量,核定年度開采指標。超計劃開采的,對超采部分依據水溫和用量加倍征收資源補償費。(3)地熱井開采強度控制。國土資源部門根據不同熱儲,合理確定井位和井距,優化開采井布局。單井地熱水實際開采量小于其允許開采量,控制水頭下降速率。核定單井熱水開采量上限,力求同一熱儲地熱水開采量在平面上相對均衡,避免由個別地熱井開采過大形成局部深大漏斗。地熱資源開采規劃分區依據東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結合地熱資源分布特點、勘查程度、開發利用現狀、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開采條件,劃為東營區中心城區、河口區城區、孤島-仙河鎮和東營港區4個地下熱水重點開采規劃區。每個區內規劃其開發范圍、布井原則、利用熱儲目的層位、地熱井最小井距等。1.3合理利用原則(1)堅持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廣應用新的技術工藝,重點是熱泵、熱交換器、地板輻射取暖技術和材料的研究與應用,促進地熱技術產業化。(2)根據不同熱儲的水質、溫度、水量等特性,擴展開發領域,豐富利用模式。城區及城鎮的辦公區、商貿區和居民集中居住區發展供暖兼洗浴模式。東營區城區、河口區城區在地熱采暖基礎上,開發洗浴、療養與娛樂模式。城鄉結合地帶著重發展洗浴與療養兼種植與養殖模式。(3)地熱資源開發遵循地熱供熱→療養或洗浴→種植、養殖→休閑娛樂或其他梯級開發流程,走綜合型、集約型開發道路,提高地熱利用效率和綜合利用水平。地熱資源利用率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2015年不低于65%,2020年達到70%以上。1.4典型示范工程建設建立3處以梯級開發、利用模式和地熱回灌、環境保護各為特點的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工程建設從地熱資源梯級開發、利用模式的多樣化、地熱尾水回灌或低溫達標排放、消除熱污染、熱泵技術應用等方面做到高起點、高層次、高效益、低污染,起到以點促面、全面提高的作用。

地熱回灌試驗研究重視地熱回灌試驗研究性工作。2010—2015年在東營區中心城區完成2組地熱尾水回灌試驗。2015—2020年在東營區地熱水集中開采區,選擇1~2處作為試點,地熱供暖期開展生產性回灌?;毓酂醿δ康膶訛轲^陶組或東營組;回灌模式為同層或異層對井回灌;回灌方法分無壓回灌和加壓回灌2種。地熱儲環境保護地熱開發利用過程中,地熱井實際開采量不得大于批準的允許開采量;地熱回灌采用其他回灌水源的,回灌水中污染物含量不得高于地熱水中該物質含量;石油勘探開采以及其他活動要防止對熱儲造成污染和破壞。地熱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1)成立專門地熱開發企業(集團)組織,對地熱資源進行統一開發和管理,鋪設地熱尾水專用排放管道,以地熱尾水為水源組織生產性地熱回灌,消除熱污染、水土環境污染,減弱地面沉降。(2)地熱尾水嚴禁露天排放,其排放渠道全程密封。提高地熱水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水平,降低熱棄水排放溫度,消除熱污染。地熱尾水排放溫度2015年不高于30℃,2020年不高于25℃。(3)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劃規定井間距及布井原則審批地熱井,同層位熱儲地熱井交替排列;宏觀控制地熱水取水量的平面分配,減輕不均勻地面沉降。鼓勵地熱開發企業進行地熱回灌,提高熱儲層水頭壓力,降低地面沉降速率。地質環境影響評價、監測與治理地熱開采單位或個人在申請東營市地熱采礦許可證時,提交開發利用方案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新建地熱井必須編制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采礦權人對與地熱開發利用活動相關的地質環境進行監測和治理。地熱尾水淡化處理的研究工作利用咸水淡化設備處理地熱尾水,一方面可解決其排放問題,打破地熱開發中的瓶頸;另一方面可增加淡水供給,緩解東營市淡水供應緊張的態勢。東營市2015年前加強對地熱尾水淡化處理的論證研究。2020年開展試驗性工作。地熱井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新施工地熱井必須安裝監測設施,對地熱水開采量、水質、水溫、水頭壓力進行監測。已有地熱井有重點地進行改造,重點是開采總量和強度較大的地區。規劃期內實施人工方法為主、自動化為輔的監測方式,2015—2020年全面建立網絡自動化監測系統,實現快速、科學管理和決策。

東營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發展保護過程中應促進地熱市場的培育和地熱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打造地熱示范城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東營市地熱規劃實施要與國家《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相結合,相互促進,互為支撐。(1)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和監察,并將執行情況列為國土資源執法監督的重要內容。同時利用電視、網絡、廣播、畫報、公益廣告等媒介及“地球日”、“土地日”、“環境日”和全民普法日,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宣傳。(2)完善行政審批、監督制度,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地熱開采審批、行政處罰等行政行為。加大對違反法律、法規和規劃頒發開采許可證行為的查處力度,地熱資源開發與保護措施、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評價、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方案的審查、采礦權的審批及年度開采指標的核定,必須以規劃為依據。(3)嚴格實行地熱開采市場準入制度,鼓勵地質勘查單位和社會各界積極進行商業性參與;采礦權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等方式依法有償取得;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礦業權市場,積極培育二級市場,促進采礦權的合理流轉。

健全東營市地熱礦業權市場,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和資源集約化開發利用的指導思想與目標;從東營市資源開發總量、礦業權設置、地熱回灌、提高利用率、環境保護等方面制定了實現目標的措施;解決了制約東營市地熱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為政府主管部門進行監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

查看全文

居民樓地熱資源利用探討

摘要:地熱資源作為一種綠色環保的新型礦產能源,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論文以河北省×居民區為例,對其地熱資源利用進行可行性分析;并對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進行預測;最后對該小區地熱資源利用提出合理性建議。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為其它地區地熱資源利用提供依據。

關鍵詞:地熱資源;可行性;不良影響

1、項目概況

項目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東南的安國境內。2006年,該市為了開發利用本區的地熱資源,在工區內鉆鑿一眼地熱井。該井經2天的抽水試驗,結果如下:靜止水位高出地面0m,穩定動水位為35m,水位降深35m,出水量約80m3/h,日供水能力為1920m3/d,年可開采量7.01×105m3/a。取水水源為上第三系館陶組熱儲層地熱水,地下水水溫63℃。為了合理開采該地熱資源,保證地下熱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其可行性進行評價。

本項目為抽取地下熱水,作為小區居民供暖和洗浴用水。預計用水時間為140d/a,取水量為2.688×105m3/a。該區水文地質條件比較簡單,為開發利用程度為潛力區。根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水資源論證分類分級指標,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等級定為三級〔1〕。

2、自然地理及地質概況

查看全文

探討礦區地熱井工程施工技術

摘要:隨著鉆井技術的不斷發展,礦區地熱井挖掘深度不斷增加,自流水量以及井口溫度也在不斷增加,對于各種不同的熱儲層,也出現了不同的施工技術,其中,鉆井工藝和成井技術也出現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成井技術作為礦區地熱井開發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礦區地熱井的開發和開采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其科學技術的表現方式即為各種成井技術。通過下文,我們將會了解到,成井技術存在著多種方式方法,這些方式方法適用于不同的地層構造或者巖層分布。怎樣利用好這些方法使之有效地作用于礦區地熱井的開發,快速的發展地熱鉆井,更多的開采熱能,讓新能源最大限度地為人類所用,就顯得越發重要。那么在礦區地熱井的開發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以及怎樣解決呢?我們下文進行簡單地分析。

關鍵詞:礦區;地熱鉆井;工藝;施工技術

地熱鉆井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術,它用于地熱蒸氣和地熱水的鉆井,是勘探和開采地熱流體必須采用的手段之一。礦區地熱鉆井的深度一般在1000米到3000米之間,大多數是在2000米左右,有少量的超過了3000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地熱鉆井技術也在不斷發展著。其中井身結構及套管結構、鉆井工藝、完井工藝以及洗井工藝不斷發展隨著時間的變化逐漸表現出來[1,2]。

1礦區地熱鉆井及其施工技術探討

作為開發礦區地熱資源地熱鉆井過程中的井身結構及套管結構,隨著時間的變化以及科學技術的推進,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井身結構經歷了153/8”+81/2”、171/2”+121/4”+82/2”、171/2”+121/4”+95/8”、171/2”+95/8”、171/2”+121/4”+95/8”+81/2”等幾種不同型號的變化,與其配套的套管結構則經歷了相應的103/4”+51/2”、133/8”+103/4”+51/2”、133/8”+103/4”+7”、133/8”+7”、133/8”+103/4”+7”+81/2”等幾種型號。不得不說由簡入精,井身結構及其配套的套管結構已經越來越成熟完善。地熱市場的占領在于將石油鉆井中先進成熟的工藝和相關的水文、地熱等條件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充分引進各種現代的設備,選用優質的鉆頭和各種機械參數,提高鉆井的工作效率,縮短建井周期。再加上引進現代科學的泥漿工藝,在礦區地熱鉆井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地層,采取不同的科學泥漿配方,以達到平衡鉆井的目的。從70年代至今,鉆井工藝也歷經了非常大的變化,其變化更好地適應了現代礦區地熱鉆井的施工和完成。70年代的礦區地熱井的完井工藝主要采用水井式的完井方式,對于水層采用籠式過濾管,入井后采用投填礫料的方式,止水則采用投泥球封隔止水的古老方法。而90年代之后,由于礦區地熱井完井工藝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采用水井完井方式的同時還結合了石油完井工藝,針對不同的水層采取不同的方法[3]。傳統的水井洗井方法就是反復地抽取和吸取。在地熱井中則逐步引進了二氧化碳氣舉、酸化,高能氣體壓裂,壓風機氣舉洗井以及活塞抽吸、高壓噴射沖洗等方法,這些方法對于礦區地熱井的施工都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2成井技術的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