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資源保護與行政措施

時間:2022-12-17 11:37:46

導語:地熱資源保護與行政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熱資源保護與行政措施

本文作者:胡彩萍潘擁軍工作單位: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

開采總量與強度控制(1)開采總量控制。確定預期性總量調控指標,已提交儲量的東營區中心城區、河口區城區、孤島地區地熱田內,同一熱儲全部地熱井年開采指標總量不得大于地質報告已批準的允許開采總量。東營區中部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7.02×104m3/d,東營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7.84×104m3/d;河口區城區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2.95×104m3/d;孤島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3.024×104m3/d,寒武-奧陶系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0.26×104m3/d;仙河鎮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1.34×104m3/d;東營港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2.50×104m3/d;東營開發區地熱田館陶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2.70×104m3/d,東營組地熱水開采量不大于1.80×104m3/d,地熱開發單位年開采規模不低于1萬m3。(2)保護性限量開采。地熱開采單位或者個人按時將本年度開采計劃及上年度開采報表報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區內熱水儲量和現狀開發量,核定年度開采指標。超計劃開采的,對超采部分依據水溫和用量加倍征收資源補償費。(3)地熱井開采強度控制。國土資源部門根據不同熱儲,合理確定井位和井距,優化開采井布局。單井地熱水實際開采量小于其允許開采量,控制水頭下降速率。核定單井熱水開采量上限,力求同一熱儲地熱水開采量在平面上相對均衡,避免由個別地熱井開采過大形成局部深大漏斗。地熱資源開采規劃分區依據東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結合地熱資源分布特點、勘查程度、開發利用現狀、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開采條件,劃為東營區中心城區、河口區城區、孤島-仙河鎮和東營港區4個地下熱水重點開采規劃區。每個區內規劃其開發范圍、布井原則、利用熱儲目的層位、地熱井最小井距等。1.3合理利用原則(1)堅持科技進步與創新,推廣應用新的技術工藝,重點是熱泵、熱交換器、地板輻射取暖技術和材料的研究與應用,促進地熱技術產業化。(2)根據不同熱儲的水質、溫度、水量等特性,擴展開發領域,豐富利用模式。城區及城鎮的辦公區、商貿區和居民集中居住區發展供暖兼洗浴模式。東營區城區、河口區城區在地熱采暖基礎上,開發洗浴、療養與娛樂模式。城鄉結合地帶著重發展洗浴與療養兼種植與養殖模式。(3)地熱資源開發遵循地熱供熱→療養或洗浴→種植、養殖→休閑娛樂或其他梯級開發流程,走綜合型、集約型開發道路,提高地熱利用效率和綜合利用水平。地熱資源利用率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2015年不低于65%,2020年達到70%以上。1.4典型示范工程建設建立3處以梯級開發、利用模式和地熱回灌、環境保護各為特點的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工程建設從地熱資源梯級開發、利用模式的多樣化、地熱尾水回灌或低溫達標排放、消除熱污染、熱泵技術應用等方面做到高起點、高層次、高效益、低污染,起到以點促面、全面提高的作用。

地熱回灌試驗研究重視地熱回灌試驗研究性工作。2010—2015年在東營區中心城區完成2組地熱尾水回灌試驗。2015—2020年在東營區地熱水集中開采區,選擇1~2處作為試點,地熱供暖期開展生產性回灌。回灌熱儲目的層為館陶組或東營組;回灌模式為同層或異層對井回灌;回灌方法分無壓回灌和加壓回灌2種。地熱儲環境保護地熱開發利用過程中,地熱井實際開采量不得大于批準的允許開采量;地熱回灌采用其他回灌水源的,回灌水中污染物含量不得高于地熱水中該物質含量;石油勘探開采以及其他活動要防止對熱儲造成污染和破壞。地熱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1)成立專門地熱開發企業(集團)組織,對地熱資源進行統一開發和管理,鋪設地熱尾水專用排放管道,以地熱尾水為水源組織生產性地熱回灌,消除熱污染、水土環境污染,減弱地面沉降。(2)地熱尾水嚴禁露天排放,其排放渠道全程密封。提高地熱水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水平,降低熱棄水排放溫度,消除熱污染。地熱尾水排放溫度2015年不高于30℃,2020年不高于25℃。(3)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劃規定井間距及布井原則審批地熱井,同層位熱儲地熱井交替排列;宏觀控制地熱水取水量的平面分配,減輕不均勻地面沉降。鼓勵地熱開發企業進行地熱回灌,提高熱儲層水頭壓力,降低地面沉降速率。地質環境影響評價、監測與治理地熱開采單位或個人在申請東營市地熱采礦許可證時,提交開發利用方案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新建地熱井必須編制礦山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采礦權人對與地熱開發利用活動相關的地質環境進行監測和治理。地熱尾水淡化處理的研究工作利用咸水淡化設備處理地熱尾水,一方面可解決其排放問題,打破地熱開發中的瓶頸;另一方面可增加淡水供給,緩解東營市淡水供應緊張的態勢。東營市2015年前加強對地熱尾水淡化處理的論證研究。2020年開展試驗性工作。地熱井監測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新施工地熱井必須安裝監測設施,對地熱水開采量、水質、水溫、水頭壓力進行監測。已有地熱井有重點地進行改造,重點是開采總量和強度較大的地區。規劃期內實施人工方法為主、自動化為輔的監測方式,2015—2020年全面建立網絡自動化監測系統,實現快速、科學管理和決策。

東營市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發展保護過程中應促進地熱市場的培育和地熱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打造地熱示范城奠定良好基礎。因此東營市地熱規劃實施要與國家《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相結合,相互促進,互為支撐。(1)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和監察,并將執行情況列為國土資源執法監督的重要內容。同時利用電視、網絡、廣播、畫報、公益廣告等媒介及“地球日”、“土地日”、“環境日”和全民普法日,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宣傳。(2)完善行政審批、監督制度,推進依法行政,規范地熱開采審批、行政處罰等行政行為。加大對違反法律、法規和規劃頒發開采許可證行為的查處力度,地熱資源開發與保護措施、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評價、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方案的審查、采礦權的審批及年度開采指標的核定,必須以規劃為依據。(3)嚴格實行地熱開采市場準入制度,鼓勵地質勘查單位和社會各界積極進行商業性參與;采礦權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等方式依法有償取得;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完善礦業權市場,積極培育二級市場,促進采礦權的合理流轉。

健全東營市地熱礦業權市場,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和資源集約化開發利用的指導思想與目標;從東營市資源開發總量、礦業權設置、地熱回灌、提高利用率、環境保護等方面制定了實現目標的措施;解決了制約東營市地熱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為政府主管部門進行監督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