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18:12: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對外開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對外開放

、鄧小平對外開放觀比較

【關鍵詞】/鄧小平/對外開放/一致性/差異性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9.164;A841.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478(2000)05-70-03

、鄧小平是中國20世紀的歷史巨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現中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思想和原則。特別是鄧小平在對外開放思想的基礎上,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的對外開放思想進行了新的開拓和發展,并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和鄧小平各自的對外開放思想在認識基礎上具有某種一致性。

查看全文

對內對外開放措施

擴大甘肅省對內對外開放程度的對策研究,是2007年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的重大項目,由蘭州商學院傅德印教授主持完成。此項研究圍繞甘肅省如何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程度這項系統工程,以科學發展觀深入理解對內對外開放的科學內涵,從國際開放、區際開放和區內開放三個層面對國內外區域開放的相關理論進行評述,為研究甘肅對內對外開放提供理論基礎。

對內對外開放,既包括對國外開放,也包括對公有經濟以外的非公經濟就某一市場或經濟領域的開放。開放的具體內容是生產要素的流動和市場的準入。開放的目的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首先要對內開放。對內開放的實質,就是打破部門壟斷和地區封鎖,消除對各種所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不合理限制,促進國內充分而有序的競爭。

此項研究提出了我省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我省開放全局,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按照先內后外的路徑,從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入手,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推進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此項研究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程度的動力問題;深化經濟體制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解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程度的軟環境問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程度的硬環境問題;布局好對外開放的層次與結構,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創新投融資體制,完善招商引資體系這五個方面提出了我省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具體對策。

此項研究認為,甘肅省應選取先對內后對外的開放路徑。這種開放路徑包含兩種含義:一是通過深化改革擴大對公有經濟以外的非公經濟的開放,打破部門壟斷,消除對各種所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不合理限制;二是擴大區際開放,打破地區封鎖,在國內充分有序的市場競爭的基礎上,再通過國際開放,參與國際競爭。甘肅省之所以選擇先內后外的開放路徑,是因為這種路徑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軌跡相吻合,被江浙模式的成功所證明;與甘肅省的歷史和現狀相吻合,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構建;與甘肅省制定的工業強省發展戰略相吻合,有利于加快工業化的步伐。

查看全文

、鄧小平對外開放觀比較

【關鍵詞】/鄧小平/對外開放/一致性/差異性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9.164;A841.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478(2000)05-70-03

、鄧小平是中國20世紀的歷史巨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現中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對外開放的思想和原則。特別是鄧小平在對外開放思想的基礎上,適應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的對外開放思想進行了新的開拓和發展,并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和鄧小平各自的對外開放思想在認識基礎上具有某種一致性。

查看全文

金融對外開放與監管改進策略

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金融行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一改傳統閉門造車思想,實現對外開放。如今,雖然國內金融行業已經逐漸深入國際領域,但在金融對外開放與監管上問題隨之突顯。當金融行業和國際金融步調越來越相關時,對外開放程度就越深,這也意味著國內金融會受到國際金融影響,因此,需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監管。本文就對金融對外開放與監管展開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對外開放;監管

對外開放一旦實施,我國開放大門就不會關閉。從目前金融國內金融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已經在國際上有了深度融合,未來發展前景較為可觀。我國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就進一步開拓了國際市場,縱觀金融行業不難發現,其在實現對外開放上,問題逐漸凸顯。為了控制對外開放深度,相關領域負責人必須正確看待對外開放利與弊,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監督管控,以此來加強中國金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一、金融對外開放的意義

(一)有助于優化市場結構

當金融行業對外開放到達一定深度時,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銀行進入國內市場,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形成國內銀行競爭氛圍,還會形成國際銀行與國內銀行相互競爭形勢,從這一角度來看,可以優化國內金融市場結構。在此氛圍下,金融企業會感到競爭與挑戰存在,也可以注入更多競爭活力,提高金融企業運作能力,對于推動國內金融企業改革有著積極作用[1]。同時,金融企業可逐漸獲得順應新時期發展的能力,最終可增強國內金融企業核心競爭力。

查看全文

我國對外開放實踐研究論文

【摘要】建國以來中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中國從努力開放逐步走向封閉,對外開放是在低層次上進行。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的對外開放實現了從封閉到開放的歷史性轉折,并不斷深化和擴大,中國的綜合國力與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高。

【關鍵詞】建國以來,中國對外開放,實踐

對外開放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建國以后,中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回顧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可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界,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方式上,甚至開放的性質與前途方面,都有較大的變化。這兩個不同階段的實踐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一、從實力開放到逐步走向封閉

對外開放既是國家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國家外交工作,處理國際關系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不能不受到國際環境及國家對外政策的影響,因此,對外開放政策與外交政策具有一致性??偲饋砜?,從新中國成立后至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一段時期內,中國一直處于復雜的國際關系中,這就使得這一時期的對外開放呈現出復雜的特點。就發展過程看,經歷了由開放到封閉的逐步演進;就開放的重點看,經歷了由對世界各主要國家開放到以蘇東國家為重點。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內容是對外貿易,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就指出:“人民共和國的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沒有對外貿易的統制政策是不可能的。對內的節制資本和對外的統制貿易,是這個國家在經濟斗爭中的兩個基本政策?!彼?,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即成立了對外貿易的行政管理機構——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對外貿易司,貿易的主要對象是資本主義國家。根據有關資料,在1950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12億美元中,對資本主義國家的進出口額為9億美元,占2/3。1950年6月,美國發動侵朝戰爭。同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管制中國在美的公私財產,禁止一切在美注冊的船只開往中國。1951年5月18日,美國又操縱聯合國通過對中國禁運案。針對美國的無理行為,中國政府針鋒相對,堅決斗爭。

查看全文

大學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研究

伴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生活節奏逐步加快。社會大眾對于通過體育鍛煉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的意愿和需求越來越強烈。為了緩解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鍛煉需求同匱乏的人均體育鍛煉場地之間的矛盾,國家教育和體育的相關部門制定了諸如《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高等院校具有體育資源豐富,運動場館種類全、面積大、可容納人數多等特點,是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一個很好的載體。在推動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同時,著重關注其對外開放的情況和產生的問題。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決的意見和方法。從而不斷優化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和管理,提高對外開放效率,改善公共體育服務效果。

1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配置和對外開放情況

1.1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時間和對外開放方式。廣西大學目前擁有各類體育場館共14個,基本可以滿足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需求。校內各場館的開放時間不完全相同,采用優先滿足校內體育教學以及學生和教職工家屬鍛煉,再向社會群眾開放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在每周的體育教學時間內采取完全不開放或者有限制開放的方式。在教學時間以外的工作日晚上或是周末和節假日基本上全部對外開放,總體對外開放率達到90%以上。目前,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方式主要分為有償經營、無償經營和混合經營三種。廣西大學進行有償經營的場館主要有游泳館(池)、羽毛球場、健身房等。無償經營的場館主要有田徑場、籃球場等。調查數據顯示,在校學生和周邊群眾選擇的“喜歡的體育項目”中,田徑類、籃球和足球的選擇比例非常高。廣西大學擁有這三項運動的場地資源比較豐富,田徑場和籃球場無償開放,而足球場由于數量有限則有償開放。1.2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模式?,F階段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模式主要有:學校統一管理、體育部門集體管理、單位間協作管理和個人責任制管理等[1]。目前,廣西大學除了西校園綜合體育館是由廣西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進行管理,其他所有的體育場館(不包含各二級單位和機構內部的場館)均由廣西大學體育學院進行管理。1.3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對象和學生的態度。廣西大學體育場館參加鍛煉的人群以校內學生、教職工家屬以及學校周邊的居民為主。在工作日的非教學時間期間,參加體育活動的校內學生和教職工占比達到了95%以上,而學校周邊的鍛煉人群占較小的部分。在節假日期間,學校周邊人群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相對會多一些。從年齡層來看,參加鍛煉的人群中青少年約占70%左右,中老年人約占20%。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校內體育場館有序對外開放表示支持的學生占比達到62.06%。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學生反映出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些問題,諸如不合理利用場地設施、不同鍛煉目的人群產生沖突等。反映出在當前情況下,體育場館進一步對外開放存在著一些限制因素。

2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存在的制約因素

2.1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廣西大學大部分體育場館由體育學院場館管理中心作為管理部門進行管理,并制定相關的管理規定。從表1可以看出:對校內體育場館工作人員的評價“比較滿意”的占比達到了53.8%,“不滿意”的占比達到了32.4%,“滿意”的僅占13.8%。以上數據表明,目前校內大部分體育場館,由于缺乏規范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得參與體育鍛煉人員對場館管理和服務的滿意度不高,由此可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隱患。2.2體育場館資源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用。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擴大其對外開放的基礎和前提。目前,廣西大學體育場館普遍存在著有效利用不足的問題。主要原因有:第一,缺乏統一合理的收費標準和方式。例如,廣西大學內現有兩個可供游泳鍛煉的場館,東、西校園游泳收費的標準不統一,價格相差較大,直接導致在對外開放時間,東校園游泳人數爆滿,西校園的游泳人數較少。第二,部分場館對外開放時間不合理。東校園游泳池對外開放的時間段在晚上,白天相關的教學任務主要都集中在西校園的游泳館進行,而白天東校園的游泳池處于空閑的狀態。第三,缺乏必要的宣傳手段。從表2、表3可以看出:對于校內體育場館的種類以及分布的位置“不太清楚”的占比達到了48.3%,“不清楚”的占比達到了4.8%,“清楚”的占比46.9%,沒有超過一半;對校內場館的基本情況“不太清楚”的占比達到了68.9%,“不清楚”的占比達到了9.7%,“清楚”的僅占21.4%。上述數據表明有關部門對場館的宣傳工作并沒有做到位,場館知名度較小。2.3體育場館的安全管理。體育場館的高效安全運營需要必要的監管來保證。尤其是在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之后,進入場館進行鍛煉的人數增多,安全風險也會隨之升高,合理的監管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廣西大學校內所有的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人流量最大的是東校園田徑場、籃球場及周邊體質鍛煉區域。工作日和周末這片區域人流量最多的時段集中在傍晚六點之后,參加鍛煉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田徑場,包括校內學生、教職工家屬和東門周邊的居民。不僅有中青年人,還包括老年人和兒童。由于缺乏有效監管,大量進行不同活動的人員與進行跑步等田徑類運動的人員都集中在田徑場上,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風險,極易造成運動損傷和安全事故導致社會糾紛。

3加強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策略

查看全文

縣區改善投資對外開放方案

為了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宏偉目標,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結合我縣實際,就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作出以下決定。

一、深刻認識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

1、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是推動我縣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我縣堅持把改善投資環境作為“生命線”工程,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協作,吸引了一批客商到投資興業。但總體來看,我縣對外開放的程度和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與一些周邊縣區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投資環境不夠寬松,利用外資規模較小,這一現狀與我縣自身發展需要很不相稱,成為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全縣各級各部門都要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認真總結對外開放工作的經驗,發揚成績,尋找差距,努力開創我縣對外開放工作的新局面。

2、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是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需要。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資本、資源、人才等生產要素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跨國流動和配置,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影響進一步加強。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迫切需要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開放型經濟已經成為我縣適應新形勢所必須采取的有效措施。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新的形勢變化和時代特征,緊緊抓住對外開放工作面臨的大好歷史機遇,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

3、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是順利實現“十一五”奮斗目標的需要?!笆晃濉睍r期,是我縣跟進省市發展步伐,實現經濟社會突破性發展的關鍵時期?!笆晃濉币巹澨岢隽宋铱h經濟社會發展“三個翻番、三個大幅增長”的奮斗目標,要順利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大力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帶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積極引進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為縣域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明確擴大對外開放的思路和目標

查看全文

對外開放思想探究論文

一、對外開放思想的基本內容

如何理解對外開放思想的內容,在學術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少數學者僅僅從對外經貿的角度考慮,這顯然不夠全面。筆者認為,開放思想,不僅包括經濟方面的對外開放,還應包括政治、軍事、文化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思想有著豐富的內容。

(一)在政治方面。主要表現在:

1.選擇馬克思主義和學習蘇聯經驗。對外開放思想在政治方面,首先表現在不拘泥于中國的傳統思想,選擇了產生于外國、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創建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階段。其次,認真學習俄國無產階級進行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堅持暴力革命的原則,結合中國國情,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勝利實現了中國革命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其三,建國以后,他堅持“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斯大林講得對的那些方面,我們一定要繼續努力學習。我們要學的是屬于普通真理的東西,并且一定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如果每句話包括馬克思的話都照搬,那就不得了”[1]。其四,建國后,借鑒了蘇聯、東歐政治體制,并加以改革,成為有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如1952年6月20日,給斯大林電報說:“由于經濟建設即將成為我們國家的中心任務,我們擬參考聯共(布)中央的經驗,加強我們黨的中央機構,我們要同志和你所指定的一位同志作一些談話,以便他了解聯共中央這方面的經驗”[2]。在政權建設、發展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技術人才方面,努力向蘇聯學習,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決不能因為學習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全盤否定學習的成績。

2.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某些經驗和具體制度。1954年,為制定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除認真研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外,也研究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他還要當時的政治局委員和在京的中央委員“抽暇閱看”外國的憲法。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講話中說:“講到憲法,資產階級是先行的,英國也好,美國也好,資產階級都有過革命時期,憲法就是他們在那個時候開始搞的。我們對資產階級民主不能一筆抹殺”[3]。也曾指出,作為剝削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國家制度,我們不能學,但“西方社會的某些形式和方法還是可以學的,這能夠使我們從不同方面發現問題”[4]。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具體制度也有可取之外。他在講到中央與地方關系時說:“這個問題,有些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很注意的。它們的制度和我們的制度根本不同,但他們發展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研究的”[5]。他正是研究各國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之后,提出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強調“應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的觀點。[6]

(二)在經濟方面。主要表現在:

查看全文

對外開放戰略論文

一、中國對外開放戰略道路的歷史選擇

(一)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理論途徑

國際經濟聯系的主要途徑是國際貿易與國際直接投資,因此,發展中國家的對外開放戰略,也就是在這兩個方面的戰略選擇。

1、進口替代與出口促進的對外貿易戰略

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這條由古典經濟學所闡述、并為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所證實了的道路,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仍然具有適用性。這不僅是因為外貿可以擴大發展中國家的總產出和出口,而且因為外貿可以換回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品及中間產品等,為發展中國家實行工業化、改變傳統經濟結構、提高產出與收入水平、實現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戰略主要有進口替代戰略與出口促進戰略。

進口替代戰略,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削減進口,減少對國外的經濟依附;節約外匯、平衡國際收支;發展本國幼稚產業,實現工業化;發展制造品的生產和出口;增加工業部門勞動就業,改變二元經濟結構,等等??梢?,該戰略的立足點,一是為了消除發展中國家發展民族經濟的障礙,二是為了消除貿易條件不利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為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出口促進戰略,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利用本國自然條件優越或勞動力便宜等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的技術先進的產品,通過擴大出口帶動整個經濟增長;出口的擴大有助于增加就業機會,提高人均收入,促進工業基礎的強化和工業化進程;出口的擴大有助于提高本國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使產業結構高級化;由于出口促進的多為工業和制造品工業,因此出口擴大有利于改善貿易條件,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就目標而言,出口促進戰略的實施是為了實現全面工業化和迅速增長經濟,并克服進口替代工業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查看全文

對外開放思想的時代特征

【正文】

1936年初冬,在保安與斯諾談論中國革命與世界事務時說:當中國真正獲得獨立時,那么外國正當貿易利益就可享有比以前更多的機會。四億五千萬人民生產和消費的力量不是一件能完全由中國人來管的事情,而必須要許多國家來參加。我們巨大的潛在生產力用在各方面創造性的活動上,能夠幫助改善全世界經濟和提高全世界的文化的水準。這段話已經閃爍著對外開放的思想,由于受國內和國際環境的影響,對外開放的思想又帶有顯著的時代特征。本文試圖就這一問題作粗淺的探索。

一、對外開放思想的形成時期

民主革命時期是對外開放思想的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的對外開放思想既論述了革命根據地的對外開放,也對未來的新中國如何對外開放作了設想,在他的許多論著中,對革命根據地或新中國的對外開放都作了精辟的論述,表明的對外開放思想已初步形成。

的對外開放思想首先體現在革命根據地的建設上。他認為革命根據地的建設首先應立足于自我,同時也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利用本國和外國資本發展經濟。他在《論政策》一文中指出:“應該積極發展工業農業和商品的流通。應該吸引愿來的外地資本家到我抗日根據地開辦實業。應該獎勵民營企業,而把政府經營的國營企業只當作整個企業的一部分……。應該避免對任何有益企業的破壞?!保ㄗⅲ骸哆x集》,2版,第2卷,76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在《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中指出:在尊重中國主權與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則下,允許任何外國人到邊區游歷,參加抗日工作或在邊區進行實業等。1946年6月3日經審閱同意的中共中央《關于解放區外交方針的指示》曾明確指出:允許外國人來經商、開礦及建立工廠,發展交通或與中國人合作經營工礦。(注:引自王占陽《的建設方略與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416、414頁,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的這些論述比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革命根據地建設的對外開放思想。既論述了對外開放的格局又論述了開放的形式。兩次提到“蘇維埃政府歡迎外國資本家的投資”,到根據地興辦“實業”,即允許外國資本家到根據地投資,還論述了“實業”的具體形式可以是辦工廠、開礦山、發展交通等。在投資方式上,可以是外國人獨資,也可以與中國人合作經營(合資)。從的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的對外開放思想的雛形已經形成。

在民主革命時期,對新中國成立后的對外開放也作了大膽的設想。抗戰勝利前夕,提出了對美國開放的主張。1944年在延安同斯諾、謝偉思、福爾曼等外國及人談話中多次談到:中國戰后的最大需要就是發展經濟,但中國缺乏獨立完成這一任務的必要的資本主義基礎,希望美國能和中國共產黨進行經濟合作。中國必須工業化。在中國工業化只能通過自由企業和外國資本幫助之下才能做到,中國和美國的利益是互相關聯的。(注:《黨史通訊》,1983(20)。)而且他進一步指出美國在中國投資,會使雙方在經濟上“取長補短”,將給中美雙方帶來經濟利益。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關于同外國人做生意,那是沒有問題的,有生意就得做,并且現在已經開始做,幾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正在互相競爭。我們必須盡可能地首先同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民主國家做生意,同時也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保ㄗⅲ骸哆x集》,2版,第4卷,143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從的這些論述中不難發現:(1)對外開放,應該是全面的,不僅對社會主義國家開放,而且也應該向資本主義國家開放。(2)對外開放可以“取長補短”,表明了想利用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資本,發展我國經濟的愿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