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22:53: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肥料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油菜肥料效應研究
摘要通過油菜“3414”田間試驗結果,建立了氮磷鉀三元二次綜合效應及一元二次效應模型。兩效應模型方程的相關系數、復測定系數顯著,表明該方程用于類似肥力類型土壤油菜施肥量的推薦可靠。根據當地肥料及產品價格,三元二次方程推薦的最佳施肥量為:純氮16.72kg/667m2、五氧化二磷3.13kg/667m2、氧化鉀1.34kg/667m2,最佳產量182.85kg/667m2;一元二次方程推薦的最佳施肥量為純氮15.8kg/667m2、五氧化二磷7.2kg/667m2、氧化鉀3.4kg/667m2,最佳產量187.7~191.5kg/667m2,氮磷鉀比為1.00:0.45:0.22。
關鍵詞“3414”;油菜;肥效試驗;施肥模型;安徽黟縣
為探索黟縣主要土壤類型油菜最佳施肥量及配比,建立施肥模型,進行了“3414”肥效試驗[1-2],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黟縣農業技術推廣所農戶承包田位于東經117°53′51.57″,北緯29°54′29.01″,海拔194m,為近代山河沖積物發育的潴育型水稻土。該田塊土層較厚,質地中壤,灌排良好,土壤有機質36.82g/kg,pH值5.5,堿解氮(N)222mg/kg,有效磷(P)2.1mg/kg,速效鉀(K)72mg/kg。主要為油、稻連作,前茬水稻常年單產550kg/667m2左右。供試作物為雜交油菜品種豐油9號。供試肥料:山東省滕州化工廠生產的尿素(含N46%);銅官山化工總廠生產的普通過磷酸鈣(含P2O512%)及進口氯化鉀(含K2O60%)。
透析油菜肥料效應
摘要通過油菜“3414”田間試驗結果,建立了氮磷鉀三元二次綜合效應及一元二次效應模型。兩效應模型方程的相關系數、復測定系數顯著,表明該方程用于類似肥力類型土壤油菜施肥量的推薦可靠。根據當地肥料及產品價格,三元二次方程推薦的最佳施肥量為:純氮16.72kg/667m2、五氧化二磷3.13kg/667m2、氧化鉀1.34kg/667m2,最佳產量182.85kg/667m2;一元二次方程推薦的最佳施肥量為純氮15.8kg/667m2、五氧化二磷7.2kg/667m2、氧化鉀3.4kg/667m2,最佳產量187.7~191.5kg/667m2,氮磷鉀比為1.00:0.45:0.22。
關鍵詞“3414”;油菜;肥效試驗;施肥模型;安徽黟縣
為探索黟縣主要土壤類型油菜最佳施肥量及配比,建立施肥模型,進行了“3414”肥效試驗[1-2],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設在黟縣農業技術推廣所農戶承包田位于東經117°53′51.57″,北緯29°54′29.01″,海拔194m,為近代山河沖積物發育的潴育型水稻土。該田塊土層較厚,質地中壤,灌排良好,土壤有機質36.82g/kg,pH值5.5,堿解氮(N)222mg/kg,有效磷(P)2.1mg/kg,速效鉀(K)72mg/kg。主要為油、稻連作,前茬水稻常年單產550kg/667m2左右。供試作物為雜交油菜品種豐油9號。供試肥料:山東省滕州化工廠生產的尿素(含N46%);銅官山化工總廠生產的普通過磷酸鈣(含P2O512%)及進口氯化鉀(含K2O60%)。
葫蘆瓜肥料控制效果
關于連作障礙的原因,早期許多學者較多地從物理和生物因素(土壤養分、土壤物理與化學性質、土壤生物、植物的毒素物質等)方面進行探索[1]。許多研究證實自毒作用是導致作物產生連作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瓜[2,3]、黃瓜[4]等作物上的自毒作用已有大量報道。自毒作用指一些植物可通過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植株殘茬等途徑來釋放一些物質對下茬同種或同科植物生長發育產生抑制作用[5]。周志紅等[6]通過番茄的化感作用研究證明番茄不僅具有自毒作用,而且其植株的水提液對黃瓜、蘿卜、生菜、白菜、甘藍的幼苗生長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王芳等[7]研究了茄子秸稈水提物自毒作用,結果表明茄子秸稈水提物對茄子生長有較強的自毒作用。朱林[8]報道,增施有機物料是減輕連作障礙的根本措施。李明等[9]研究了在不同大量元素(N、P、K、Ca、S、Mg)營養脅迫下幼苗期南瓜根系分泌物及根系提取物對南瓜幼苗生長的化感作用,表明南瓜具有自毒作用,營養元素的合理搭配可以減輕自毒作用。葫蘆瓜(Lagenariasicerariavar.hispida)為不耐連作的植物,連作時會造成產量降低,病蟲害嚴重。通過研究葫蘆瓜自毒作用的肥料調節效應,可為解決生產實踐中的連作障礙問題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葫蘆瓜葉采自海南省樂東縣黃流鎮葫蘆瓜種植基地;供試肥料為利滿地復合肥(18-8-9)(柳州市福田化肥公司生產)、硝酸銨(NH4NO3)(瓊州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植物生理實驗室提供)。肥料調節試驗于2011年4月10~19日進行,試驗地點為瓊州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植物種植基地塑料大棚和植物生理實驗室。
1.2試驗方法
1.2.1葫蘆瓜葉水浸液和肥料溶液的制備將葫蘆瓜葉(包括葉柄)風干后磨碎,稱取100g置于1000mL的燒杯中,加去離子水作浸提劑,在常溫下浸提72h。然后過濾,離心(2500r/min,4℃)10min,去掉殘渣,得到的上清液再加去離子水至溶液為1000mL,得到母液濃度為100g/L,將原液稀釋成濃度90g/L,低溫保存。配制NH4NO3、復合肥溶液各1000mL,每種肥料分別配制3種濃度,即1、3、9g/L。
工商系統肥料監管情況報告
確?!叭r”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今年以來,市各級工商機關認真開展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工作,為切實保護農民群眾的利益。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和嚴重坑害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強肥料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和完善肥料農資市場監管,保障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農民利益?,F將我局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職責到位
切實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工作的領導,我市各級工商部門都高度重視,將肥料農藥監管和農民群眾利益擺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對不合格和劣質肥料農資產品的查處和抽檢力度,嚴厲打擊不合格肥料農資和其它擾亂市場秩序、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法行為,完善了工商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和消費者參與相結合的農資市場長效監管機制,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清除出農資市場,切實維護好和實現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納溪區工商局結合法制宣傳、“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活動,積極做好“紅盾護農”的宣傳工作,向農資經營戶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及職業道德教育;印發了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3900余份,對農民宣傳了農資市場監管及農資打假專業知識,開展“送法下鄉”、“送知識下鄉”活動;各工商所利用鄉鎮文化大院,“零距離”宣傳法律法規和農資使用知識。邀請有關農技專家和工商人員一道,向農民朋友講解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高產栽培等知識,引導農民正確使施用農資,受到了農民和當地政府的好評。
龍馬潭區局還將23種國家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農藥名單和19中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等作物上限制使用的農藥名單,制作成消費警示卡發放到每個農資經營者手中,隨時提醒經營者。
二、完善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實行“五嚴”措施
綠色食品肥料開發研究
有機肥來源多樣,成分復雜,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不容忽視。施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可能給食品帶來的污染比化肥更為嚴重,更難預防?;瘜W污染是生活垃圾中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來源于電池、電器、油漆、顏料添加劑中的有機污染物,如多氯聯苯、多元酚類。生物污染是有機肥大量存在的較為普遍的問題。城市垃圾、人畜糞便等有機廢棄物,含有大量的病原體,這些病毒在土壤中存活時間相當長。比如,痢疾桿菌可生存22~142天,結核桿菌1年左右,沙門氏菌34~70天。據調查,黃瓜、豆角及茄果蔬菜受大腸桿菌污染較重,土豆、蘿卜、蔥、白菜受寄生蟲卵污染較重。綠色食品生產必須把住有機肥無害化這一關。首先,要把住有機肥源頭,對可能受污染的尤其是化學污染較重的有機肥要禁止使用,經檢驗合格后再用。其次,要實行高溫堆肥處理。只要堆肥溫度在50~55℃,18天內大腸桿菌值降到10~1,蛔蟲卵死亡率達到100%,各種蠅蛆、蠅蛹、成蠅的死亡率均為100%,合乎有機肥無害化的標準。經過堆漚,有機物質分解,能夠提高肥效。綠色食品生產,應當禁止“生糞下地”。4.商品有機肥的開發和應用商品有機肥是有機肥料發展的一個新領域,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產品質量上具有可靠性,可以作為綠色食品生產的重要肥料之一。目前,商品有機肥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城市垃圾堆肥,主要分布于大城市,以解決城市垃圾污染為目的,實現垃圾肥料商品化,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二是活性有機肥料,以畜禽糞和農副產品加工下腳料為主要原料。三是腐殖酸、氨基酸類特種有機肥料,富含有機營養成分和植物生長激素,可制成液體肥料用于葉面噴施。(1)有機肥工廠化生產的生物發酵技術有機肥料發酵技術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微生物繁殖的環境條件,促進微生物代謝進程,加速有機物分解,放出并聚集熱量,殺滅各種病原菌和寄生蟲卵,獲得優質有機肥料。a.配料技術配料方法因原料來源、發酵方法、微生物種類和設備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一般原則是:在總物料中有機質含量應大于30%,最好在50%~70%;碳氮比為30~35∶1,以保證生物代謝中的“能源”供應;pH值為6%~8%;水分為30%~50%。配方如:鮮禽畜糞85%,秸稈粉10%、泥炭5%,調節碳氮比、pH值和水分。b.發酵微生物的應用按種類發酵微生物可以促進有機物料腐解,有利于保存養分。發酵微生物是從自然界分離、篩選和純化得到的酵母、真菌、細菌和放線菌,組成一個復合菌群,具有分解多種物料的功能。一般先制成活菌含量極高的復合菌,經擴大培養后制成菌肥,再摻混到有機物料中。接菌后,有機物料發酵速度加快,發酵質量提高,快速除去臭味。c.發酵腐熟方法①平地堆置發酵法一般在發酵棚中將調好的原料堆成寬2米,高1.5米的長壟,10天左右翻堆一次,45~60天腐熟。②發酵槽發酵法發酵槽內空長5~10米,寬6米,高2米,若干個發酵槽排列組合,置于封閉或半封閉的發酵房中。槽底埋1.5厘米通氣管。原料填入后每40分鐘強制通氣20分鐘,每三天翻堆一次25~30天腐熟。③密封倉式發酵法發酵倉由水泥、磚砌或預制板拼裝而成,倉頂設可開啟密封蓋,倉底有通氣管,還有排氣管、排水管,可容納50~100噸物料。原料12~15天腐熟。④塔式發酵廂發酵法發酵塔由鋼鐵制造,分為6層。有機物料被提升到頂層,通過自動翻板每天翻動一次落到下層,6天后下落到底層,即發酵腐熟。其優點:①發酵快,充分利用中下層高溫發酵產生的熱量,使上層物料快速升溫;②脫水快,生產水平低,熱氣上升產生“烘干”和“風干”效應,省去耗能高的烘干環節;③自動化程度高,連續進料出料,機械作業,用工少,勞動強度低;④占地少,環境優良,沒有二次污染。(2)有機無機復混肥加工技術發酵形成的商品有機肥料,可以直接用于田間,但由于養分含量低,施用量過大,作為商品肥料具在較大的局限性。通過其與化肥復混,生產有機無機復合肥,提高養分含量,使有機肥與化肥的肥效緩急相濟,優勢互補。一般要求有機質含量不低于25%,礦質養分含量不低于20%。對品質要求較高的作物,如瓜、果、菜,應適當采用有機質含量高的配方。礦質養分氮、磷、鉀的配比,依據不同作物吸收養分的需求來確定,生產出高效專用復合肥。有機肥與無機肥復混造粒后,具有比較優良的性狀,產品質量標準一般控制在成粒率大于70%,抗壓強度10~30N,含水量小于15%,一般要求有機肥的粉碎細度為0.4~0.8毫米。礦質肥料一般以尿素加氯化銨或硫胺作氨肥原料,以磷胺加過磷酸鈣作磷肥原料,以氯化鉀或硫酸鉀作鉀肥原料。復混過程注意先讓有機肥與過磷酸鈣混合,再加入尿素,盡量減少過磷酸鈣與尿素直接接觸反應放出大量水分而妨礙造粒。(3)商品有機肥料的施用技術沒有加入化肥的商品有機肥料,一般含有機質40%左右,含氮磷鉀等有效養分6%左右,接近餅肥效果。在正常施用其它農家肥的情況下,一般用量為100千克/畝以上,用作種肥或苗肥。否則,用量為500千克/畝以上,用作基肥、種肥或苗肥。同時,合理施用化肥,總養分量可較未施商品有機肥的減少10%~20%。有機無機復合肥料,可參照25%的低濃度復合肥的施肥量,一般用量50~80千克/畝,施用時間提早3~5天,追肥次數可減少1~2次,一般追施一次化肥即可。施用商品有機肥不僅改良土壤,增加產量,增產率為10%~20%,而且明顯提高農產品品質,據測定,西瓜含糖量提高1.07個百分點,每100克西瓜維生素C增加0.044克;柑橘含糖量提高1個百分點,糖酸比提高,化渣性好,蔬菜色澤鮮艷、口感好,耐貯藏。在蔬菜生產中,施用有機無機復合肥可以降低硝酸鹽含量,提高維生素的含量。如大白菜硝酸鹽含量不施肥區為150毫克/千克,施化學氮肥區為870毫克/千克,施化學氮肥和廄肥為675毫克/千克,施有機無機復合肥區520毫克/千克。
綠色食品的生產應充分重視平衡施肥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農民盲目施肥的問題,在生產基礎上奪取優質,才能達到高效的目地。推廣綠色食品生產的平衡施肥技術要做好“測土、配方、配肥和技術指導”五個環節的工作。1.確定測土配方的基本地塊單元在一個條件基本相似的農業區內提出一個地力劃分參考標準作為指導,按用途分類,即水田、旱地、菜地、果園等;按地力分級,即高、中、低肥力。這種劃分方法農民容易掌握。按耕地類型取土樣,平原地區6.6~13公頃,丘陵地區3.3~6.6公頃取一個土樣,綠色食品生產區還可以加大取樣密度。對土樣進行測試,摸清土壤養分狀況。2確定施肥配方模式根據當地土壤信息,作物需肥規律,肥效試驗結果和當地農業生產水平,制訂施肥量參照標準,建立土地肥料數據庫和配方模式,提出具體的配方肥配方和施肥建議。3.建立配肥站,生產配方肥對全盟的農業區所需配方肥的種類及數量作聚光分析,在保證配方肥配方與測土后確定配方的平均誤差小于10%的前提下,歸類確定若干個配方并編上號,統計出各號配方肥的需求數量、供肥時間和供應區域,提供給配肥站制定營銷計劃。印發給農民的測土施肥通知單上直接標明所種作物需用肥料的品牌號碼、用量及用法,使農民應用技術及產品簡單方便。4.建立配方肥供應體系在鄉、鎮、場和中心村設立配方肥供應點,保證農民能方便及時地購買到“對號”的配方肥。在供肥點建立技術宣傳欄,發放技術資料,確保技物結合,服務到位。5.建立施肥技術指導體系平衡施肥技術推廣和配方肥的應用是建立在大量的肥效試驗、土地測試、技術培訓和農業生產狀況調查的基礎之上,因此必須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與農村基層干部和科技帶頭人結合的技術推廣體系,專業技術人員作技術指導和完成測土、配方、配肥等技術工作,鄉村干部負責組織,農民技術員負責田間取土、試驗和生產調查工作并起示范帶頭作用。推廣綠色食品生產的平衡施肥技術和應用配方肥料,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民盲目施肥的習慣,有效地控制氮肥的用量而不致過量造成嗜性吸收,引起食品硝酸鹽含量超標。同時使化肥的利用率由當前的30%提高到45%以上,節本增收的效果十分顯著。
本文作者:周莉娜馬璽工作單位:興安盟農業技術推廣站
玉米肥料效應測試研討
為優化玉米施肥數量和氮磷鉀的配肥比例,探討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玉米養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為構建宜川玉米施肥模型,科學玉米施肥配方提供依據[1-5],特進行玉米氮、磷、鉀肥料效應試驗?,F將有關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試驗在宜川縣英旺鄉如坪村劉軍平戶承包田中進行。試驗田屬川臺地黃繕土類型,質地為砂壤土,pH值為8.3,中等供肥地力,肥力均勻,地勢平坦,在當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該區年降水496.1mm,無霜期為176d。供試玉米品種為鄭單958,為當地玉米的主栽品種,常年大田最高產量為5800kg•hm-2,但絕大多數為低產狀況,平均產量為4600kg•hm-2左右。
1.2處理設計
試驗采用計劃配方試驗方案,設N,P和K等3個因素,各0-4水平,共14個處理組合,以不施肥(N0P0K0)為對照。4水平分別為0水平不施肥,1水平=2水平×0.5,2水平是當地最佳施肥推薦量的近似值,3水平=2水平×1.5(為過量施肥水平)。2水平施N195kg•hm-2,P90kg•hm-2,K45kg•hm-2。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4.5m2,重復3次,區組內土壤、地形、坡度、肥力等條件相對一致,區組間有一定差異。玉米于4月20日播種,行距50cm,株距33.3cm,每行21株,每小區147株。小區周邊有保護行,用掛牌標記法標記小區。各處理秋季條施基肥腐熟有機肥30t•hm-2,過磷酸鈣800kg•hm-2和碳酸氫氨350kg•hm-2。春季按處理設計進行施肥。整個試驗過程中除處理外,其他灌水、中耕、培土、病蟲防治、收獲脫粒等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化學肥料化學教案
實驗準備
每組學生2人。課前備好的實驗用品有氨水、硫銨、碳銨、尿素、硝銨、氯化銨、草木灰、氫氧化鈉溶液、紅色石蕊試紙、石灰、蒸餾水、試管、玻璃棒、酒精燈等。
教學過程
師:請舉出含有氮元素的酸、堿、鹽。
【練習】三位學生上黑板分別寫出含氮元素的酸、堿、鹽,其他同學做在筆記本上。(教師巡視。)
師:再請一名同學上黑板訂正差錯。
肥料登記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肥料管理,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促進農業生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經營、使用和宣傳肥料產品,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營養和土壤物理、化學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農產品產量,或改善農產品品質,或增強植物抗逆性的有機、無機、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第四條國家鼓勵研制、生產和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肥料產品。
第五條實行肥料產品登記管理制度,未經登記的肥料產品不得進口、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得進行廣告宣傳。
早秈稻氮磷鉀肥料應用
摘要仙居縣白塔鎮早秈稻氮磷鉀肥料效應研究結果表明,該地區水稻最佳施肥量為純氮15.0kg/666.7m?2、五氧化二磷5.1kg/666.7m?2、氧化鉀6.4kg/666.7m?2,產量為446.58kg/666.7m?2,氮磷鉀的最佳施肥配比為1.00∶0.34∶0.43。
關鍵詞水稻;“3414”試驗;肥效;最佳施肥量;浙江仙居;白塔鎮
近年來,水稻生產上盲目施肥的現象較嚴重,偏施氮肥和氮磷鉀配施不當等,影響水稻產量和效益。為此,筆者以“3414”肥效試驗為依托,對水稻進行氮磷鉀肥料的配比試驗,以期獲得適合仙居地區的最佳氮磷鉀配比,為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論依據?,F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浙江省仙居縣白塔鎮前洋村,試驗地地勢平坦,地力均衡,前茬為上季連晚收割后的空閑田,土壤為砂泥田。翻耕前對土壤理化性狀進行多點取樣檢測,結果為:有機質55.70g/kg、全氮2.58g/kg、堿解氮21.50mg/kg、速效磷6.14mg/kg、速效鉀17.00mg/kg、pH值5.57。
土壤肥料質量檢測基本要求
1.基本概念
1.1體系: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1.2管理體系:建立方針和目標并實現這些目標的體系。1.3質量管理體系: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組織的管理體系。1.4根據ISO9000族標準約定的術語替代規則,在本文內質量管理體系是“在質量方面指揮和控制肥料質量檢測機構建立方針和目標并實現這些目標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
2.質量管理體系的特征
從1.4質量管理體系的定義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特征:2.1具有在質量方面指揮、控制土壤肥料質量檢測機構的管理特征。2.2在建立和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方面,具有明確的目標特征。2.3其組成要素具有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體系特征。
3.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
3.1明確土壤肥料檢測報告質量的形成過程。為了確保土壤肥料質量檢測報告的質量,首先要確保土壤肥料檢測數據的準確可靠,這就必須明確它的質量形成過程和過程各階段可能影響檢測報告質量的各項因素。從而對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其過程處于受控狀態,以保證最終產品—土壤肥料質量檢測報告的質量。土壤肥料質量檢測報告的質量形成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各階段。3.1.1明確檢測依據。接受某項檢測任務,首先要明確檢測依據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熟悉和正確掌握它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條件。必要時,在完全理解檢測依據的基礎上,編制便于操作的具體的檢測程序和方法,以防止在掌握檢測上出現偏差,保證具體操作上的一致性,避免發生質量問題。3.1.2土壤肥料樣品的抽取,為了使抽取的土壤肥料樣品具有代表性,且真實完整,應制定合理的隨機抽樣方案,明確抽樣、封樣、記錄、取送方式等各項質量要求或嚴格按國家相關規定進行抽取。3.1.3土壤肥料樣品的管理和試樣的制備。為了保證土壤肥料樣品的完好,不污染、不損壞、不變質,符合檢測技術要求,應編制樣品的交接、保管、使用、處理的質量控制措施。制備試樣時,還應制定制備程序和方法,對制樣的工具等也應進行質量控制。3.1.4外購物品。對檢測工作需用從外部購進的藥品、試劑、器件等物品,應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和進行驗收的質量控制措施。3.1.5環境條件。應有滿足符合土壤肥料檢測要求的工作環境,并有必要的監控環境技術參數的技術措施。3.1.6檢測操作。檢驗人員要依據技術標準和檢驗規范規定的方法,正確、規范的進行檢測操作,及時準確的記錄和采集檢測數據。3.1.7技術和數據處理。依據土壤肥料檢驗規程的有關規定,對檢測數值進行正確的計算和數據處理,并經過校對驗證,以確保結果正確無誤。3.1.8土壤肥料質量檢測報告的編制和審定。檢測報告的內容完整,填寫應規范、正確、清晰、判定準確,并嚴格執行編制、審核、批準程序。3.2配備必要的人員和物資資源。在明確土壤肥料質量檢測報告質量形成過程的基礎上,為使質量管理體系有效的運行,應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各類人員和物質資源。3.2.1配備包括管理人員、檢驗人員、監督人員的各類人員。這些人員應具有同工作任務相適應的工作能力、經驗和技能。在配備人員的同時,還要明確規定出各類人員的質量職責、權限和彼此的相互關系。3.2.2配備物質資源包括儀器設備、工作場所、環境設施、技術控制手段和其他檢測裝置等。資源的配置應滿足工作任務的需要和土壤肥料檢測技術規范的技術要求。儀器設備的功能和準確度符合土壤肥料產品的技術要求,環境條件和監控設施符合土壤肥料檢測的規定。3.3形成土壤肥料檢測有關的程序文件。3.3.1程序文件是規定檢測活動和檢測過程的途徑,是為控制可能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而制定的文件。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是通過實施程序文件實現的,因而制定好程序文件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3.3.2程序文應做到全面、適用、可操作。其內容通常包括:開展某項質量活動的目的和范圍;對檢驗要做什么;由誰來做;如何做;如何控制;使用的設備和文件等做出具體的規定。3.3.3編制程序文件時應參照GB/T15481-2000《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結合土壤肥料質量檢測機構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實際需要而定。3.3.4土壤肥料檢測機構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制定程序文件:各類人員的質量責任制,土壤肥料監測工作程序,土壤肥料樣品質量控制,技術文件控制,儀器設備質量控制,環境條件控制,外購檢驗用品質量控制,質量申訴處理,檢測事故處理等。一個完善的土壤肥料質量檢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應能實現糾正和預防檢測質量問題的發生,即使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也能及時發現,迅速予以糾正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