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探究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7 01:14: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概念探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概念探究

概念設計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簡要闡述了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強調了它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與意義,提出了概念設計的策略與方法,并舉例進行論證,最后對概念設計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概念設計;非理性因素;設計實驗

1概念設計的內涵與特征

“概念”一詞的本義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的解釋是“懷孕,孕育的意思,即經過十月懷胎之后生成的一種新事物”。概念設計是設計師對建設場地進行實地考察后,有意識的針對場地中的環境構成元素進行深入分析,提煉,濃縮而成的一種可以統領全局,貫穿設計過程始終的構思主線。它一般以抽象的形式出現,追求神似而非形似,具有非理性因素的思維特征,往往是設計師的一些頓悟、靈感就可能形成一些重要設計項目的原始創作意念。同時,概念設計具有很強的實驗性,有時甚至純粹是一種嘗試,完全在從事探索性活動。

2概念設計的重要性與意義

概念設計自從上世紀問世以來,已經被許多世界建筑大師在一些重要建設項目中恰如其分的運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建設項目的前期階段,概念設計的主體地位是不可辯駁的。倘若沒有優秀的創作意念作為引領整個設計的主線,策劃方案設計就會一團散沙,缺乏整體性、有機性,讓人有隨意拼湊,抄襲之感。另外,重視概念設計有利于激發創作靈感,增強設計師的原創意識,不致步人后塵,而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查看全文

財務咨詢概念探究

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財務咨詢業的推動,無論是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的開發、推廣,還是投資者對財務信息的解讀,都需要財務咨詢的協助。特別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等,都需要專業財務咨詢提供全過程支持。目前,財務理論界對財務咨詢理論的研究還很薄弱,這不利于財務咨詢業的健康發展。本文以財務咨詢涵義、功能和分類等基礎理論為研究重點,并具體探討一下證券投資咨詢這一實踐問題,以期拋磚引玉。

一、財務咨詢的涵義

財務咨詢從理論上說是管理咨詢的一種,剖析財務咨詢的內涵首先要深刻理解管理咨詢的涵義。咨詢,傳統意義上講是指征求別人意見、求助于人或給人出主意、提建議、定計謀之意。管理咨詢既可以被看作一種專業服務,又可以被視為提供實際咨詢和幫助的一種方法。對管理咨詢較為權威的定義是:“幫助管理者和組織,通過解決管理和經營的問題,鑒別和抓住新機會,強化學習和實施變革以實現組織目的和目標的一種獨立的專業性咨詢服務。”

目前,財務理論界較為明確地提出的財務咨詢的概念是:“財務咨詢是指具有財務與會計及相關專業知識的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委托向委托人提供業務解答、籌劃及指導等服務的行為?!惫P者認為,財務咨詢的涵義應當是十分寬泛的,無論是接受委托提供專業服務的財務咨詢,還是從屬于全面管理提供咨詢服務的附屬性財務咨詢,都應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將財務咨詢大體定義為:咨詢公司、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專業機構及其專業人員,為客戶、投資者等服務對象提供的有關資產管理、證券投資等財務方面的管理咨詢服務,即一切有關財務的咨詢服務活動都是廣義上的財務咨詢。

二、財務咨詢的理論地位和功能

理論上,財務是本金的投入與收益活動,在“大財務”的框架下,財務理論體系可分為國家財務、企業財務和家庭財務,這主要是基于財務主體及其特性的不同劃分的。從另一角度,可將各財務主體(國家、企業和家庭)的理財活動按其業務性質分為自主理財和委托理財。其中,自主理財又可分為自主決策理財和咨詢決策理財。同時,自主決策理財也非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單獨決策理財,財務咨詢常常潛移默化地影響并培育著理財主體自主決策的能力。因此,財務咨詢在財務理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隨著管理咨詢業的獨立發展并逐漸成為一個新興行業,以及大量專業財務咨詢公司的不斷涌現,更加凸顯了財務咨詢在實踐方面的重要地位。

查看全文

概念設計探究論文

一、概念設計的涵義

概念設計就是從結構總體方案設計一開始,就運用人們對建筑結構抗震已有的正確知識去處理好結構設計中將遇到的問題,諸如:房屋體形、結構體系、剛度分布、構件延性等等。從宏觀原則上進行評價、鑒別、選擇等處理,再輔以必要的計算和構造措施。從而消除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環節,以達到合理抗震設計的目的。也就是說概念設計是工程師運用思維和判斷力,根據從大量震害經驗得出的結構抗震原則,從宏觀上確定結構設計中的基本問題。因此,工程師必須從主體上了解結構抗震特點,振動中結構的受力特征,抓住要點,突出主要矛盾,用正確的概念來指導概念設計,才會獲得成功。由于概念設計包括的范圍極廣,因此不僅僅要分析總體方案確定的原則,還要顧及非材料的正確使用和關鍵部位的細部構造。但是首先和最重要的還是結構總體概念設計、材料選型和細部構造等問題,這些設計原則和結構概念中,較為重要的是結構總體設計。

二、結構總體設計的注意要點

1.延性耗能

在建筑結構的整體設計上要注意加強薄弱環節,盡量做到等強度。同時,應使建筑結構在一個恰當的部位能消耗大量的能量,在具體設計中即為各式各樣的梁,如框架梁、聯肢墻的連肢梁等。結構延性一般用延性系數表示,它表示的是結構極限變形(位移、轉角、曲率)與屈服變形的比值,也可以分別用位移延性系數,轉角延性系數等來表示,該比值越大,結構的延性越好。在設計上為提高鋼筋混凝土梁的延性,一般采取以下措施:(1)首先應選取合適的梁截面尺寸,以獲得合適的配筋率,避免梁受拉筋過多或出現超筋。因此,對地震區梁的配筋率要大大低于一般梁的最高配筋率。(2)梁上部(跨中)和下部(端部)配置適量的受壓筋。(3)提高梁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中低級鋼筋對延性有利。(4)T形梁比矩形梁延性好。(5)注意加密箍筋。地震區鋼筋混凝土梁的位移延性系數一般要求不得低于4。

2.多道防線設計

查看全文

腠理概念探究論文

【關鍵詞】腠理;奏;湊;腠;概念;歷史沿革

在中醫學中,腠理常作為一個特定的詞組出現,然而構成腠理的“腠”和“理”其意義是有區別的。腠、理合稱為“腠理”大約是在秦漢時期才大量出現,成書于公元前239年的《呂氏春秋·先己》[1]言:“嗇其大寶,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逐通?!痹诖酥?,還沒有腠、理并稱的文獻記載。

1腠理考釋

1.1奏(còu)、湊(湊)、腠考釋在古代文獻中,尤其是秦漢三國時期的文獻中,奏、湊(湊)、腠三者常通用?!秲x禮》成書于公元前5~公元前4世紀,《儀禮·鄉飲禮酒》言:“肺皆離,皆右體進腠”,《儀禮·公食大夫禮》則言:“載體進奏”,《辭?!返日J為這里的奏同腠。此外,《文心雕龍·養氣》載:“湊理無滯”,這里講到的湊理即是腠理,而湊是湊的繁體字,在漢字簡化之前,古文獻中多用湊。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奏、湊(湊)、腠三者在相當長的時期是混用的,那么在文字的演化中它們肯定有必然的聯系。

湊(湊)從水,奏聲,本義為水流會合?!墩f文解字》中釋:“湊,水上人所會也?!薄稄V韻》則釋:“湊,水會也,聚也?!备鶕湓?,詞語運用中將湊的含義延伸到了事情、事物的聚合、會合,如《逸周書·作解》:“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以為天下之大湊。”其中的湊就是聚合的意思,余如湊會、湊聚,包括當代常用的湊巧、湊錢、湊份子等詞組都有聚合之意。

腠,奏(còu)聲。《康熙字典》里這樣注釋:“膚腠也,肉理分際也。”可見,《康熙字典》注釋腠為皮膚以及肉理的間隙?!掇o海》解釋腠為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辭源》則有兩個:一是指肌肉的紋理,二是指皮膚。因此,腠的意義包含了皮膚以及肌肉之間的間隙紋理,這一點是被廣泛認可的。

查看全文

行政裁量概念探究論文

關鍵詞:行政裁量/比較/法治/司法審查

內容提要:行政裁量是一個“舶來品”。由于我國學者在“拿來”這一概念時欠缺科學的梳理與鑒別,因而直接導致我國行政法學界長期以來對這一概念的誤讀、泛化,甚至濫用。本文在辨析考證域外行政裁量概念之演變和反思我國關于行政裁量理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厘清了行政裁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其存在狀態。

“行政法的精髓在于裁量”,科奇(CharlesH.Koch)甚至說,“行政法被裁量的術語統治著”。①無論是德奧等歐陸國家還是英美國家都十分重視行政裁量問題的理論研究。在我國,如同其他的許多社會科學概念一樣,行政裁量是一個“舶來品”。但是由于我國學者在“拿來”這一概念時欠缺科學的梳理與鑒別,因而直接導致我國行政法學界長期以來對這一概念的誤讀、泛化,甚至濫用。由此不僅使得我國行政裁量的理論研究一直處于“無所作為”的狀況,而且極大地制約了我國司法審查功能的發揮,無法滿足司法實踐的現實需要。有鑒于此,本文擬在辨析考證域外行政裁量概念之演變和反思我國關于行政裁量理論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厘清行政裁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及其存在狀態,以求正本清源、統一話題,并指導我們的理論與實踐。

一德國法中的行政裁量概念溯源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行政裁量學說與德奧等歐陸國家行政訴訟制度的發展息息相關。根據我國臺灣學者翁岳生教授的考證,行政裁量一詞源于德國學者梅耶(F.F.Mayer)之首創,后經奧國特茨納(F.Tezner)等學者的發展而將“不確定法律概念”從行政裁量中分離出來;二戰后的德國在繼受這一學說基礎上進一步作出了更加精細化的研究。

(一)德國學者梅耶與奧國學者特茨納對行政裁量學說的貢獻

查看全文

少年司法保護的概念探究

本文作者:孫召路楊同斌工作單位: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

未成年人是社會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0[1]因此,在未成年人成長發育的各個方面,包括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都應得到普遍的關愛、照顧和幫助,尤其是對于那些過早地涉足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更需要在自由、平等、尊嚴和安全等方面獲得司法保護。面向新世紀,在強調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理念創新勢在必行。

一、確立以人為本、少兒優先的司法保護新理念,是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社會化的人文環境和生存狀況決定的,也是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心理和生理特點的迫切要求未成年人基本權利的實現有賴于司法保護理念的創新。未成年人作為自然人群的組成部分,他們所享有的基本權利與成年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權利是基本一致的。這些基本權利是指國家通過憲法和法律所賦予和保障的、公民實現某種愿望或獲得某種利益的資格。它們既包括生存權和平等權,也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權利和自由。除此以外,未成年人作為一個生理和心理上有特殊需求的社會群體,還享有法律所規定的、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權利,其中包括受教育權、居住權、健康權、社會保障權和社會福利權等。這些權利是未成年人個人利益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但是,在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和影響,我國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司法保護的力度也明顯欠缺,在司法實踐中也缺乏體現以人為本、少兒優先、人性化關愛的時代新理念。譬如,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的構建中,缺少未成年人的積極參與;在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的改革和制度設計中,也沒有充分體現未成年人的主導作用;在涉及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司法程序中,缺少體現以未成年當事人為中心的主體地位等等。因此,今天,要充分實現我國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就迫切呼喚以人為本、少兒優先、充滿人性化的改革新理念,從而在我國的少年司法制度的構建與運作中,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當事人的意愿,保障其基本權利和自由,維護其人格尊嚴,并讓其充分發揮決定、支配和主導作用,以避免其淪為僅僅是司法活動的客體的境地。當前未成年人社會化的人文環境和生存狀況要求司法保護理念的創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于2003年7月對5未成年人保護法6和5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6的實施情況在全國進行了執法檢查。根據檢查發現,我國未成年人社會化的人文環境和生存狀況普遍堪憂,工作發展也很不平衡;社會不良文化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令人擔憂;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身體發育、輕心理健康的極端傾向,離異家庭的未成年人子女教育保護問題比較突出;在貧困地區和流動人口中,未成年人失學、輟學問題比較嚴重;校園及其周邊存在著許多對未成年人不安全的因素;一些充滿血腥味和色情色彩的網吧、休閑屋等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仍然構成嚴重威脅;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依然居高不下,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在一些地方還不盡如人意等等。[2]所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迫切要求進一步加大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人性化的、積極向上的、和諧的人文環境和生存發展空間,從而順利實現未成年人的社會化。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呼喚以人為本、少兒優先的司法保護新理念。由于年齡的原因,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發育還不成熟,他們對社會的認知水平還很弱,辨別是非、區分良莠的能力也較差。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正有待形成,可塑性很大,與成年人相比自我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都較差,因而他們更容易受到各種違德、違紀、違法甚至犯罪行為的侵害,也更容易受到社會各種不良現象的影響而沖破現成的社會倫理規范和法律規范,走上危害社會和損害自身的犯罪道路。未成年人的這些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社會上需要予以特別保護的一個弱勢群體。而作為一個規范和保護社會成員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國家司法保護制度,對未成年人這一弱勢群體應該予以特別關注。

二、以人為本、少兒優先的司法保護新理念,呼喚當前我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并彰顯其始終為未成年當事人服務的根本宗旨當前,我國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較為成熟的專門法規是5未成年人保護法6,它同各地廣泛適用的未成年人地方性法規相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國特點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體系。在這一法律體系中,相對于國外的相關法律往往以年齡為標準,僅僅將未成年人作為一般保護對象的做法,我國將保護對象劃分為一般保護對象和特殊保護對象,使得被保護對象具有廣泛性、具體性,體現了保護手段和保護方法的個別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我國,作為一般保護對象的未成年人,不論其民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文化程度,一律受到司法保護;而對于特殊保護對象的未成年人,一方面是指對那些擁有特殊天賦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社會、家庭和學校應當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針對女性未成年人、孤兒、離婚家庭子女、非婚生子女等特殊未成年人,社會各方還應給予特殊保護。這種對未成年人類型化的劃分,對于保護措施的針對性和區別化,具有前提性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在充分尊重人權,推崇以人為本理念的今天,我國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和措施仍然需要進一步地改革、完善和創新。首先,應當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體系。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大多集中在5憲法65未成年人保護法65義務教育法65收養法65民法6和5刑法6等里面。而這些法律、法規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可訴性、欠明確、難配套和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一方面,有些法律條文執法主體不夠明確,缺乏可操作性。作為一個綱領性的未成年人保護的專門法律)))5未成年人保護法6,它對于我國未成年人的保護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但該法原則性強,對實際操作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缺乏詳細、明確的界定。譬如,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兒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不得有害于兒童的安全和健康。這條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但是它無主體規定,沒有明確誰是執行主體,誰是責任主體。因此,像當前這種5未成年人保護法6中存在著的執行主體不清、對責任主體較為模糊和概括的問題,很難追究相關部門的責任以及不履行責任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當前我國保護未成年人的司法改革措施與現行的法律制度不吻合、難配套,甚至相互碰撞和沖突。如有些司法部門,為了在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中體現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新理念,做出了諸如社會服務令、辯訴交易、人格調查制度、暫緩不起訴和暫緩判決等司法改革新舉措。這些改革措施本著對違法犯罪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0的方針,有利于綜合矯治違法犯罪的失足少年,具有更多的人性化和人情味色彩,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的國際潮流相接軌。但是,任何一項具體的司法改革措施,都必須在現行的法律、法規框架下進行,尤其是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在涉及人身權、財產權等重大問題上,應該按照5立法法6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相關規定。否則,脫離了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就勢必造成了與現行司法制度的不吻合,甚至相沖突。如對于/社會服務令0,按照我國5刑事訴訟法6的規定,檢察機關認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檢察機關應作出不起訴決定。而/社會服務令0涉及對未成年人進行強制性、懲戒作用的處罰,這一處罰權應由法院裁決,而不應該由檢察院作出等等。鑒于以上問題的存在,為了更好地保障我國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參與權,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少兒優先、人性化的時代新理念,還應進一步細化有關的法律條文,明確實施細則,制定相應的全國性的單行法規,來對相關法律進行補充和完善。這樣,才能逐步構建一套完整的、切實有助于保護未成年人基本權利的法律、法規體系。其次,所有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制度的建構都應當便利于未成年人,體現為未成年當事人服務的根本宗旨。所謂便利于未成年人,一方面是指便于他們接近司法空間,使其能夠快速、有效的進入司法軌道和程序,從而為未成年公民的司法訴訟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則是指能夠使未成年公民盡可能低成本地行使權利。為此,司法機關和法官的行為應當具有經濟性和實效性,司法體制的設置和司法程序的流轉也應當簡易、流暢,司法規則和司法語言也應當明白易懂,以免使未成年當事人在司法訴訟中恍若置身迷宮,不知所云。與此同時,在涉及未成年人的司法訴訟中,還應當確立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以未成年當事人為中心。按照現代法理的要求,未成年當事人應當始終處于第一主體的地位,而不僅僅是司法活動之客體或手段,更不能將未成年當事人置于被處置、被壓迫,甚至被凌辱、任由宰割的地位。司法機關和法官應該從第二位主體和服務性主體的定位出發,將工作重心放在為未成年當事人提供司法服務上,并以服務質量的高低作為評價其行為的重要標準,使未成年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得到及時救濟和實現,并能夠使他們受到體面的對待。而要做到這些,法官的角色和行為不僅要具有服務性、消極性和中立性,更要具有親和性和感染性。這樣才會使未成年當事人感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愛,從而提高司法裁判的正當性、信任度和實效性,避免司法游離于未成年人之外。為此,就必須清除司法權的神圣觀和神秘觀,確立司法為民、訴訟民主、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并在司法實踐中始終彰顯其公共服務的職能和本質。再次,在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中,更應強調政府的作用。我國已經加入了5世界兒童權利公約6,成為該公約的重要締約國。而該公約的核心價值觀和基本精神就是各締約國政府要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實現各種權利的責任。國家責任的最主要體現形式就是政府責任。我國現行的5未成年人保護法6把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分為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而缺少了/政府保護0這一重要條款,這樣就淡化了政府在未成年人保護中的責任和作用。實際上,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各個階段和司法保護的各個方面,如教育、醫療、監護、法律援助等各個領域,只有都明確規定了政府的責任,才能更為有效地實現對這一弱勢群體的保護。另外,在保護未成年人的立法上還應取得上位法的支持。根據5立法法6第八條的規定,對于犯罪和刑罰,對公民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民事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制度都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加以規范。所以,在國家法律缺乏具體規定的情況下,如對監護人的處罰制度、國家監護制度、對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事處罰制度以及對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制度等這些關系到未成年人具體權利保護的眾多法律制度,雖然地方立法、兩高的司法解釋、各個部委的規章都力圖作出規定,但由于缺乏上位法的支持,在司法實踐中都難有實質性的突破。

三、踐行以人為本、少兒優先的司法保護新理念,必須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放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各個階段和環節上針對未成年人社會化的特點,家庭、學校、政府及有關組織應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放在訴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每個環節和階段上,時時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少兒優先的新理念。譬如,為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對未成年人一律免費開放一些社會公益場所和文化教育設施,如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和美術館等。同時,要求這些社會公益場所和文化教育設施要加強陳列設計,并根據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和教育需求,經常舉辦一些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強的講座、陳列和展覽,以增強對未成年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尤其是政府的公共圖書館,宜通過開設少兒閱覽室,舉辦面向未成年人的知識講座與生活技能培訓,設立少兒集體參觀接待日和積極開展適合未成年人實際需求的各種文獻信息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向未成年人提供人文服務和健康成長服務,培養和提高他們使用圖書館和閱覽室的興趣、意識和能力。這樣必將使他們大大降低進入歌舞廳、錄像廳、網吧和休閑屋的次數和機會,減少未成年人的各種偏差行為,并有助于提高和豐富他們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養。這也是體現新時期政府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關心和呵護,充分踐行其以人為本、少兒優先、人性化關愛的新理念。在訴后未成年人案件的審理形式上,法院應充分考慮未成年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的特殊性,在審理情境上可進行一些人性化的設計。譬如,在不違21反有關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可以為未成年被告人專門設立圓桌審判庭,法官坐在橢圓形桌子的一方,背后是莊嚴的國徽,公訴人、辯護人及被告家屬分坐桌子兩邊,未成年被告人則坐在橢圓形桌子的另一端。圓桌審判庭可以融合情與法、幫與教等多種因素和情感,能夠緩解未成年被告人的緊張情緒,有利于他們深刻反醒,把對未成年被告人的關懷與挽救體現在審判的每一個細節上,讓他們沐浴在訴后的幫教、呵護和關愛中。誠然,這種更多地表現在形式上的人文關懷是必要的,但更深層次上的人文關懷,是對訴前未成年人生存狀況的關注,對未成年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和教育環境的關注。因此,在訴后設置的圓桌審判庭是必要的,但更多的精力和社會成本應該放在訴前。由此可見,更為有效的人文關懷和人性化教育管理應該體現在訴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各個階段和環節上,這也是由未成年人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所決定的。在未成年人案件審理的實體法中,應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成長特點,可以把一些訴前的案外因素作為量刑時重要的酌定因素。譬如,針對犯罪情節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兩名未成年人,如果一個平時在學校和社區表現較好,而另一個平時卻不太遵守校規、校紀和村規民俗,在量刑時就可以區別對待。因為懲罰犯罪的目的不只是讓他們承受剝奪性痛苦,而是防止以后再犯,平常的表現和他們以后重新犯罪的機率有著一定的聯系。實踐中那些平時表現好的未成年人以后再犯的危險性和可能性就要少得多,對于他們的量刑從輕對待,這也是符合法律精神和法治原則的。這樣做可以教育和改造那些平時表現尚好又一時失足犯罪的未成年人,使其內心受到觸動和感化,看到改邪歸正后的希望,而不至于/破罐破摔0;也可以警告那些依然具有一定的犯罪行為和心理傾向的未成年人,如果以后再犯,就會受到更為嚴厲的法律處罰。同時,對于社會上其他的一些邊緣少年,還可以起到警告和示范作用,從而達到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目的,降低社會的犯罪率。這種以某些案外因素影響法院對相同未成年人案件的判決,實際上是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具體體現,它不僅不會影響到法院審判的公平和公正性,反而會促進法院審判工作的公正性和人性化,也是在未成年人的司法審判中踐行以人為本、少兒優先和人文關懷這一時代新理念的真正體現。

查看全文

兩種自由概念探究論文

[內容提要]:兩種自由概念之間雖然有著質的區別,但并不是沒有關聯;積極自由是一種作為手段的自由,即民主的自由;而消極自由是一種作為目的的自由,其有效實現離不開民主。兩種自由之間的關系除了眾所周知的區別之外,還存在著作為手段和作為目的的聯系。

[關鍵詞]:消極自由;積極自由;民主制度;共和主義

Relationbetweentwoconceptsofliberty

[Abstract]:Thereisthefundamentaldifferencebetweentwoconceptsofliberty,butthismeansnorelation;thepositivelibertyisakindoffreedomwhichisregardedasthemeans,namelythefreedomofdemocracy;thenegativelibertyisakindoffreedomasthepurpose,anditisduetodemocracythatitisrealizedeffectively.Therelationbetweentwokindsoffreedomalsoincludesalevelasmeansandaspurposes,exceptdifferenceknowntoall.

[Keywords]:Negativeliberty;Positiveliberty;Democraticsystem;Republicanismdoctrine

兩種自由概念是對兩種不同性質問題的回答,而且對其中一種問題的回答也并不必然決定著對另一問題的回答,因而伯林認為它們之間并沒有邏輯上的必然關聯。但是沒有邏輯上的必然關聯是不是就意味沒有任何關聯呢?通過考察共和主義對自由主義消極自由概念的批評,本文認為“我被控制到何種程度?”與“誰控制我?”之間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聯。如果兩種自由概念之間有著某種微妙的關聯,那么它們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微妙的關聯呢?讓我們先從柏林的兩種自由概念談起。

查看全文

概念營銷特點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信息爆炸、個性需求、產品同質和競爭升級,共同推動了概念營銷的產生。作為一種營銷新理念,概念營銷具有創造需求,主動定位,差異營銷和個性營銷的特征。企業可以將產品的核心價值與高新技術、重大新聞事件、目標顧客的切身利益、目標顧客的消費心理相聯系起來,并在做好市場調研、確保產品質量、整合營銷渠道和實現價值最大化的基礎上,進行概念營銷。

關鍵詞:概念概念營銷營銷理念

所謂概念營銷,是指企業在市場調研和預測的基礎上,將產品或服務的特點加以提煉,創造出某一具有核心價值理念的概念,通過這一概念向目標顧客傳播產品或服務所包含的功能取向、價值理念、文化內涵、時尚觀念、科技知識等,從而激發目標顧客的心理共鳴,最終促使其購買的一種營銷新理念。

概念營銷產生的原因

時代背景的變遷,不斷推動市場營銷理念的創新。通過分析,筆者認為影響營銷理念的關鍵要素發生了變化,最終促成了概念營銷:

信息爆炸引發注意力經濟

查看全文

財務管理概念探究邏輯起點

一、財務管理理論的涵義

世界著名的《韋氏國際詞典》(webster‘snewinternationaldictianary)第三版對“理論”一詞解釋為:理論是某一研究領域的一套前后一致的假設、概念和實用原則所構成的系統。我國的《辭?!穼碚摰慕忉屖牵豪碚撌歉拍睢⒃淼捏w系,是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我國《現代漢語詞典》對理論的解釋是: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不論怎樣描述,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總是非常密切并相輔相成的。它們互為對方提供支持和幫助,每一方都有助于糾正對方的缺陷,使它變得更加完善。理論的職能是擴大經驗的范圍,并深化其含義。凡屬科學的理論,必須能完整地、準確地解決兩個問題:(1)如何解釋實踐,即認識世界;(2)如何進一步做好實際工作,即改造世界。

根據上述理論的含義,結合財務管理的特點,我們可以把財務管理理論定義為:財務管理理論是根據財務管理假設所進行的科學推理或對財務管理實踐的科學總結而建立的概念體系,其目的是用來解釋、評價、指導、完善和開拓財務管理實踐。

理論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門學科成熟與否的標志;首尾一貫的理論,則是評估實務正確與否的指南。財務管理實務已有較長歷史,但財務管理理論的出現則較晚。根據現有資料,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財務管理學,是20世紀40年代前蘇聯科學院院士費。吉亞琴科教授倡導和創建的。在西方,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形成比較規范的財務管理理論。我國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是從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的。由于種種原因,對于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起點,始終沒有進行過充分的討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財務管理實踐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急需理論上的規范與指導,以求今后的財務管理實務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現有財務管理理論研究起點的主要觀點

研究財務管理理論,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從何處人手,即以什么作為邏輯推理的出發點。這一問題,長期以來就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主要觀點有以下幾種:

查看全文

數學概念形成探究論文

數學概念的教學一般都要經歷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表述、概念的辨析、概念的應用(包括概念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等階段。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不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只重視概念的運用,忽視數學知識的產生與形成的重要階段,強行地將一些新的數學概念灌輸給學生,無從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將嚴重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阻礙學生的能力發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陳舊,在教學中不重視學生的思維活動,不能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成為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另一方面是許多教師不知如何創設數學概念形成的問題情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索活動。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如何設計有效的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觀察、分析、類比、猜想、歸納、抽象、概括、推廣等思維活動,探究規律,得出新的數學概念。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概念的產生過程,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認識水平,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能力,這是數學概念教學要研究的首要問題。

一、創設數學概念形成的問題情景的途徑

數學概念有些是由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有些是由數學自身的發展而產生的,許多數學概念源于生活實際,但又依賴已有的數學概念而產生。根據數學概念產生的方式及數學思維的一般方法,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用下列幾種方法來創設數學概念形成的問題情景。

(一)回顧已有相似概念,創設類比發現的問題情景

中學數學中有許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屬性,對于這些概念的教學,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研究已學過的概念屬性,然后創設類比發現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去發現,嘗試給新概念下定義,這樣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得以同化與構建。

例1異面直線的距離的教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