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16:10: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歌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歌唱時幾種歌唱方式

論文關鍵詞: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

論文摘要:人們在歌唱時的狀態很多,有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對歌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聯系的??梢哉f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的,人體就好比是一部大機器,機器是由若干個主體、副件及螺絲打所組成的一個整體。其中每個主副件及螺絲打都起看它應有的作用。人體在歌唱時也一樣,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歌唱時的各種狀態,都與歌唱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分析、理解、領會歌唱時的三種狀態對歌唱是最為重要的。

人們在歌唱時的狀態很多,有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對歌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聯系的??梢哉f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的,人體就好比是一部大機器,機器是由若干個主體、副件及螺絲釘所組成的一個整體。其中每個主副件及螺絲釘都起著它應有的作用。人體在歌唱時也一樣,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歌唱時的各種狀態,都與歌唱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分析、理解、領會歌唱時的三種狀態對歌唱是最為重要的。

1歌唱時的呼吸狀態

眾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是發聲的源泉。它是保持聲音強弱、快慢、長短及各種表情技術的基礎。所以開始學習聲樂的初學者就必須掌握正確的呼吸。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或者說話時的呼吸,有時相同,有時截然不同。平常呼吸純為天然的動作,歌唱時,尤其演唱高音或者較難的段落時,呼吸則是高度技術性的,是后天訓練的結果,也就是說歌唱時用的呼吸常是一種有意識的強力呼吸。在聲樂學習實踐中,教師常做出各種呼吸訓練的比喻,如象聞花那樣、象喘氣那樣、象嘆氣伸懶腰那樣等等。吐氣象吹一支點燃的蠟燭火苗、呈一個角度不變等等。其目的都是為了使聲樂學習者掌握和揣摩到正確的吸氣和吐氣方法。然而這樣一來。是不是就能使學生掌握到正確呼吸來歌唱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實際的學習實踐中,以上方法我們都嘗試過,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學生總是缺乏良好的呼吸支持,無論是發聲還是歌唱,唱1--2小節旋律就氣息不夠了,有的泄氣放氣,有時出現了漏氣、氣淺,有的凹胸憋氣。這時無論教師怎么去提示學生要深呼吸,兩肋擴張,舒展胸部等,還是無濟于事,學生還是找不到要領。通過幾年的聲樂學習實踐,我認識到產生和形成以上不良吸氣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很好的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所形成的。不管你怎么吸氣,吸多少氣,不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把氣儲存好,一張嘴就把氣放掉了,就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正確的呼吸。那么要怎么樣才能較好的掌握控制呼吸時的狀態來歌唱呢?應該是當學生吸好氣以后,提示學生要把整個吸氣過程中的各個部位為展開狀態即呼吸時的狀態。立即控制好,控制時需提示學生調動起呼吸系統周圍的肌肉群的力量,特別是腰部,以及腹部的肌肉力量來控制。準確的說,呼吸狀態就是用兩肋控制,并保持吸氣時全身擴張狀態。在發聲時感覺氣息是往嘴里吸進一樣,含著氣息唱,這時喉嚨是打開的,聲音是貫通的,氣息不會一下子泄掉,也不至于產生凹胸,擠喉嚨的現象。在聲樂學習中,通過以上理論與實踐的檢驗,加強了對學生呼吸狀態的強調與訓練,從而使學生從理性轉到感性的認識上,最后才能使學生一個個逐步改正不良的呼吸習慣,形成正確的呼吸狀態。

在聲樂學習中,讓學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很多。但如忽視了掌握控制呼吸狀態這一重要知識的學習,最終會事與愿違,無法使你筑起科學的發聲大廈。教師只有不失時機重視到學生的呼吸狀態的學習與掌握,才能使學生超過聲樂學習中這一障礙,使學習的道路通暢順利。

查看全文

深究歌唱風格與歌唱方法

歌唱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璀璨奇葩,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至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食糧。歌唱承載著我們的精神,傳達著我們的思想,記錄著我們的歡樂與悲傷,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生活的內容用歌聲來表達,形成一種無需翻譯就能順暢溝通的“世界語言”。在歌唱取得了如此燦爛的文化成就時,人們對這一事物內在規律進行研究總結。

一、歌唱方法

什么是歌唱方法?即用呼吸作為原動力,依靠人體各共鳴腔體的共鳴作為聲音擴大和美化的手段,用一定的體力把需要講述的語言極度夸張地、清晰而又有旋律性地吐露出來,達到抒發情感的目的,這就是人類歌唱的方法。人類歌唱方法只有一個,這個本領不分男女、膚色,無需刻意傳授,每個人都與生俱有。陳建彬先生說歌唱方法就是“要符合人聲發聲的生理規律,發聲器官之間要互相高度協調統一,使人聲能自如地表達聲樂作品”??梢?,只要歌唱各器官的運用得心應手,只要能發出好聽悅耳的歌聲,就是科學的歌唱方法。

《毛詩序》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說明人們不足以表達感情時,就要把語言中字詞的音值延伸進行吟誦、朗誦;如果還不足以表達感情,就把語言中的旋律節奏充分顯現,盡情延伸,這便是歌唱了。所以,有詞曲的完美演唱便是科學的發聲方法和語言音韻的結合。

二、歌唱風格

歌唱風格是在歌唱藝術創作和表演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藝術現象。歌唱風格的出現,既標志著歌唱藝術創作的成熟,也標志著歌唱藝術活動發展的成熟,是具有個性的。既有藝術家個人與眾不同的個體性,又有一定的群體性和時代性、民族性。

查看全文

歌唱時的歌唱狀態特征論文

論文關鍵詞: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

論文摘要:人們在歌唱時的狀態很多,有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對歌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聯系的。可以說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的,人體就好比是一部大機器,機器是由若干個主體、副件及螺絲打所組成的一個整體。其中每個主副件及螺絲打都起看它應有的作用。人體在歌唱時也一樣,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歌唱時的各種狀態,都與歌唱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分析、理解、領會歌唱時的三種狀態對歌唱是最為重要的。

人們在歌唱時的狀態很多,有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對歌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聯系的??梢哉f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的,人體就好比是一部大機器,機器是由若干個主體、副件及螺絲釘所組成的一個整體。其中每個主副件及螺絲釘都起著它應有的作用。人體在歌唱時也一樣,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歌唱時的各種狀態,都與歌唱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分析、理解、領會歌唱時的三種狀態對歌唱是最為重要的。

一、歌唱時的呼吸狀態

眾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是發聲的源泉。它是保持聲音強弱、快慢、長短及各種表情技術的基礎。所以開始學習聲樂的初學者就必須掌握正確的呼吸。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或者說話時的呼吸,有時相同,有時截然不同。平常呼吸純為天然的動作,歌唱時,尤其演唱高音或者較難的段落時,呼吸則是高度技術性的,是后天訓練的結果,也就是說歌唱時用的呼吸常是一種有意識的強力呼吸。在聲樂學習實踐中,教師常做出各種呼吸訓練的比喻,如象聞花那樣、象喘氣那樣、象嘆氣伸懶腰那樣等等。吐氣象吹一支點燃的蠟燭火苗、呈一個角度不變等等。其目的都是為了使聲樂學習者掌握和揣摩到正確的吸氣和吐氣方法。然而這樣一來。是不是就能使學生掌握到正確呼吸來歌唱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實際的學習實踐中,以上方法我們都嘗試過,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學生總是缺乏良好的呼吸支持,無論是發聲還是歌唱,唱1--2小節旋律就氣息不夠了,有的泄氣放氣,有時出現了漏氣、氣淺,有的凹胸憋氣。這時無論教師怎么去提示學生要深呼吸,兩肋擴張,舒展胸部等,還是無濟于事,學生還是找不到要領。通過幾年的聲樂學習實踐,我認識到產生和形成以上不良吸氣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很好的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所形成的。不管你怎么吸氣,吸多少氣,不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把氣儲存好,一張嘴就把氣放掉了,就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正確的呼吸。那么要怎么樣才能較好的掌握控制呼吸時的狀態來歌唱呢?應該是當學生吸好氣以后,提示學生要把整個吸氣過程中的各個部位為展開狀態即呼吸時的狀態。立即控制好,控制時需提示學生調動起呼吸系統周圍的肌肉群的力量,特別是腰部,以及腹部的肌肉力量來控制。準確的說,呼吸狀態就是用兩肋控制,并保持吸氣時全身擴張狀態。在發聲時感覺氣息是往嘴里吸進一樣,含著氣息唱,這時喉嚨是打開的,聲音是貫通的,氣息不會一下子泄掉,也不至于產生凹胸,擠喉嚨的現象。在聲樂學習中,通過以上理論與實踐的檢驗,加強了對學生呼吸狀態的強調與訓練,從而使學生從理性轉到感性的認識上,最后才能使學生一個個逐步改正不良的呼吸習慣,形成正確的呼吸狀態。

在聲樂學習中,讓學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很多。但如忽視了掌握控制呼吸狀態這一重要知識的學習,最終會事與愿違,無法使你筑起科學的發聲大廈。教師只有不失時機重視到學生的呼吸狀態的學習與掌握,才能使學生超過聲樂學習中這一障礙,使學習的道路通暢順利。

查看全文

小議歌唱時應注重的幾種歌唱姿態

關鍵詞: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

摘要:人們在歌唱時的狀態很多,有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對歌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聯系的??梢哉f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的,人體就好比是一部大機器,機器是由若干個主體、副件及螺絲打所組成的一個整體。其中每個主副件及螺絲打都起看它應有的作用。人體在歌唱時也一樣,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歌唱時的各種狀態,都與歌唱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分析、理解、領會歌唱時的三種狀態對歌唱是最為重要的。

人們在歌唱時的狀態很多,有呼吸狀態、發聲狀態、情緒狀態等等。這些狀態對歌唱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聯系的??梢哉f聲樂是以人體為樂器的,人體就好比是一部大機器,機器是由若干個主體、副件及螺絲釘所組成的一個整體。其中每個主副件及螺絲釘都起著它應有的作用。人體在歌唱時也一樣,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歌唱時的各種狀態,都與歌唱有著直接關系,直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分析、理解、領會歌唱時的三種狀態對歌唱是最為重要的。

1歌唱時的呼吸狀態

眾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是發聲的源泉。它是保持聲音強弱、快慢、長短及各種表情技術的基礎。所以開始學習聲樂的初學者就必須掌握正確的呼吸。歌唱時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或者說話時的呼吸,有時相同,有時截然不同。平常呼吸純為天然的動作,歌唱時,尤其演唱高音或者較難的段落時,呼吸則是高度技術性的,是后天訓練的結果,也就是說歌唱時用的呼吸常是一種有意識的強力呼吸。在聲樂學習實踐中,教師常做出各種呼吸訓練的比喻,如象聞花那樣、象喘氣那樣、象嘆氣伸懶腰那樣等等。吐氣象吹一支點燃的蠟燭火苗、呈一個角度不變等等。其目的都是為了使聲樂學習者掌握和揣摩到正確的吸氣和吐氣方法。然而這樣一來。是不是就能使學生掌握到正確呼吸來歌唱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實際的學習實踐中,以上方法我們都嘗試過,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學生總是缺乏良好的呼吸支持,無論是發聲還是歌唱,唱1--2小節旋律就氣息不夠了,有的泄氣放氣,有時出現了漏氣、氣淺,有的凹胸憋氣。這時無論教師怎么去提示學生要深呼吸,兩肋擴張,舒展胸部等,還是無濟于事,學生還是找不到要領。通過幾年的聲樂學習實踐,我認識到產生和形成以上不良吸氣的原因,是學生沒有很好的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所形成的。不管你怎么吸氣,吸多少氣,不控制好呼吸時的狀態,把氣儲存好,一張嘴就把氣放掉了,就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正確的呼吸。那么要怎么樣才能較好的掌握控制呼吸時的狀態來歌唱呢?應該是當學生吸好氣以后,提示學生要把整個吸氣過程中的各個部位為展開狀態即呼吸時的狀態。立即控制好,控制時需提示學生調動起呼吸系統周圍的肌肉群的力量,特別是腰部,以及腹部的肌肉力量來控制。準確的說,呼吸狀態就是用兩肋控制,并保持吸氣時全身擴張狀態。在發聲時感覺氣息是往嘴里吸進一樣,含著氣息唱,這時喉嚨是打開的,聲音是貫通的,氣息不會一下子泄掉,也不至于產生凹胸,擠喉嚨的現象。在聲樂學習中,通過以上理論與實踐的檢驗,加強了對學生呼吸狀態的強調與訓練,從而使學生從理性轉到感性的認識上,最后才能使學生一個個逐步改正不良的呼吸習慣,形成正確的呼吸狀態。

在聲樂學習中,讓學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很多。但如忽視了掌握控制呼吸狀態這一重要知識的學習,最終會事與愿違,無法使你筑起科學的發聲大廈。教師只有不失時機重視到學生的呼吸狀態的學習與掌握,才能使學生超過聲樂學習中這一障礙,使學習的道路通暢順利。

查看全文

深究歌唱的情感表達

摘要:表達情感是聲樂藝術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靈魂。在訓練和演唱時,歌唱者對所演唱的作品進行合理的再創造,將吸氣訓練與作品的所要表達的情感結合起來,并通過音色來表現等方式,是歌唱中情感表達的有效方式。本文結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演唱經驗,對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達情感做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歌唱情感二度創作音色

法國著名歌唱家亨利.費爾迪南.曼什坦說過:“情感是歌唱的靈魂,只有當聲音和感情同樣完美時,歌唱才可以被稱為藝術?!甭晿肥歉璩邔⒏枨髌烦尸F給聽眾并供聽眾感受的藝術,歌者的歌聲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聽得到、看得見的藝術形式,并影響和感染聽眾,在這一過程中情感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梢园l現,同樣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藝術形象,出現不同的藝術效果,有的演唱者能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聲與情有機地結合起來,產生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則過多地強調演唱技巧,忽視了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內涵,在演唱過程中缺乏情感和韻味,失去了藝術感染力,無法引起聽眾的共鳴;有的歌者雖然很“投入”,但由于偏離了作品的主題,不符合歌曲的內容和情緒,對歌曲的表現不著邊際甚至歪曲,這樣更起不到感染聽眾的作用。以上種種現象都是由于演唱技巧與情感表現沒有能夠有機結合造成的??梢娗楦械谋磉_在聲樂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學和演唱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達情感,收到較好的演唱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二度創作是情感表達的基礎

聲樂作品是語言和音樂的結合,詩人與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聲樂作品,而只有當歌唱者將聲樂作品進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為完整的藝術。優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廣大聽眾為之傾倒,受到公眾的喜愛,除了他們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歌聲準確生動的表達了聲樂作品中的情感,從而引發了聽眾內心的情感共鳴??梢妼β晿纷髌愤M行科學、合理的“二度創作”是極其重要的。

聲樂旋律的非語義表達為二度創作提供了可能和條件,聲樂作品作為一種情緒、情感的抒發和表現,又可以作為一種情緒、情感的遐想和共鳴,這為演唱的二度創作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時,歌唱者要了解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時代背景,將自己放入作品所表達的氛圍中,深入體驗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夠準確的表現出原作的意圖?!霸谘莩獣r要想打動別人,首先要打動自己”。歌唱者在對作品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來開拓思維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動自己的方法。如在演唱歌劇《傷逝》、《不幸的人生》時,要把自己當成歌曲中人,仿佛身處那個時代和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將觀眾引導到歌曲所渲染的情境、意境之中,達到情感共鳴的境界。

查看全文

說話與歌唱

一、說話是歌唱生理機能的物質基礎

氣息是人說話或歌唱的基礎和動力,人在說話時呼吸平穩均勻,氣量和氣勢都處于低能和自然狀態。而當人們歌唱時,呼吸就有所變化了,氣量和氣勢在強度和狀態上都要加大和夸張,呼吸肌肉群充分興奮起來,呼吸運動積極起來,使氣吸得更深,氣息更加流動。由于呼吸氣量和氣勢的變化,使氣息沖擊聲帶的強度加大,聲帶震動頻率加快,從而獲得更寬的音域和更大的音量。在生活中,小聲說話和大聲說話時的呼吸感覺就不一樣,二者就有一個氣量和氣勢的變化??梢姼璩暮粑皇钦f話呼吸在氣量和氣勢上的強化,在狀態上的自然夸張,并沒有方法和狀態的改變。歌唱一定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協調,這是建立在說話呼吸基礎上的自然歌唱呼吸狀態。

人發聲時,聲帶本身所產生的聲音是很微弱的,如果不運用共鳴腔,聲音是沒有任何色彩的,說話聲音在共鳴腔的運用上多在口腔或胸腔,這時的共鳴腔體還處于消極狀態,音量小、音色暗、音質雜。而歌唱時,共鳴腔體被充分調動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各共鳴腔協調統一,只是不同聲區各有側重,使歌唱者整個身體就像一個大共鳴箱,發出的聲音明亮、通暢、有穿透力,更豐滿、更有感染力。從說話到歌唱共鳴腔體的運用是局部到整體的變化,歌唱能更好地發揮共鳴腔體的作用。說話時咬字或吐字的過程速度比較快,進行的時間短。歌唱中的咬字或吐字是在說話基礎上的擴大和延伸,它比日常說話的口型要大,動作要夸張些??梢姡璩穆曇羰窃谡f話的基礎上加以強化發展起來的,歌唱聲音以說話的聲音為本線,用科學的方法,按照音樂的表現規律表現出來。

二、說話是歌唱情感表達的根本源泉

說話和歌唱是人們表達情感、抒發心聲的主要途徑,而歌唱更具情感表達的透徹性、直接性和生動性。19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史彼塞爾在《音樂的起源與功能》中談到,當語言表達思想感情不足時,逐漸擴大表情范圍,把語言擴展為歌唱。原始民族最早的抒情歌謠常常在部落的舞會上吟唱,以宣泄由于飽餐一頓或狩獵成功而得到的狂歡。就在這抒情、宣泄的叫喊聲中,在饑渴和痛苦的呼喚聲中,以及在對死亡無可奈何的悲嘆中,人們發現了一種更能宣泄情緒的形式藝術語言——歌唱??梢姡璩钦f話情感表達的補充和延伸,說話是歌唱情感表達的基礎和源泉。

語言是思想情感的具體體現,一個洪亮而又優美的說話聲,實際上已供給歌唱聲以不成熟的優秀原料。莎士比亞指出:“好的說話就已經獲得了一半的歌唱?!备璩囆g的咬字吐字、情緒情感,與說話聲音是密不可分的。首先,要說好普通話,字正則腔圓,要依據情緒情感確定說話聲音的強弱、高低、快慢,能像說話一樣歌唱,是歌唱者表達歌曲情感的最佳效果,也是歌唱者的最高造詣。好的歌唱要首先學會朗誦,學會說話和朗誦語言的情感表現,熟練的朗誦會加深體會歌曲的感情及音樂內涵,凡是說和讀過不了關的人,唱起歌來既無優美的聲音,也無動人之情。要學會像說話一樣自然、動情地去歌唱,要把說話當成讀字訓練,這是歌唱訓練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很多歌曲本身就具有敘述性、朗誦性、講解性、訴說性等,演唱這樣特點的歌曲就更需要像說話一樣去歌唱,否則將失去歌唱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現力。

查看全文

歌唱藝術論文:深究歌唱藝術情感體現

本文作者:張琳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影響歌唱藝術中情感表現的因素分析

(一)對作品內涵的完整解讀聲以傳情,歌唱者要想將歌曲作品的情感充分表現出來,就必須對作品的內涵進行完整解讀,了解作詞、作曲者的真實意圖。時代背景的不同,作品的技術處理不同,其所表現出來的意境也必然有所差別。例如《長征組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聲樂套曲,是一部傾注了國家領導、各路專家、群眾心血的優秀藝術作品,作品主要再現了我中央紅軍不畏艱難、英勇作戰、無私無畏的革命氣節。作品由長征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二師政委,后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的肖華上將歷時幾個月嘔心創作,并經晨耕、生茂、唐河、遇秋等作曲家對其中的10首譜曲終成史詩。其中的《飛越大渡河》中,有這樣一句“安順場邊孤舟勇,踩波踏浪殲敵兵,晝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窮追奪瀘定,鐵索橋上顯威風,勇士萬代留英名”。歌詞表達了我紅軍戰士英勇抗敵的斗志和不畏犧牲的決心,在歌曲演唱時必須針對作品所處的歷史背景、曲調的風格,把握旋律的抑揚變化,歌者要將自己置身于紅軍征戰的情景才能真正將歌曲中存在的情感完美地展現給觀眾,感染觀眾。由此可見,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意境的完整解讀對于歌唱的情感表現是十分必要的。

(二)生活體驗與作品的契合藝術來源于生活,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的情感傳遞都與創作者的生活體驗不無關系,歌唱表演作為對作品的二次創作自然也應該賦予作品本身豐盈的生活體驗,作品要表現的活靈活現就需要注入更多的血肉,豐富感情生活。歌唱演員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點滴的情感積淀和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意識的培養,在歌唱表演中自然地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融進歌曲作品中形成歌曲的情感表現力。歌唱者要表達自己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自身的情感經歷和生活體驗是歌唱者無可替代的寶貴財富,因感觸而自然流露的情感表現是任何技巧與技術都無法模擬和達到的。歌唱藝術的情感表現既是歌唱者通過藝術創造將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行轉換的過程,也是通過聲音和作品的感情進行交流的過程。情感體驗的深刻程度,對演唱是否能收到深刻真摯的感染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三)情感表現中的演唱技巧處理歌唱藝術的情感表現是歌唱表演的藝術靈魂,但這并不意味著歌曲演唱一味地釋放情感,表演中演唱技巧的處理也是必須予以重視的。演唱技巧的處理主要包括演唱力度變化的處理、演唱速度變化的處理、延長音色變化的處理三個方面。演唱力的變化的處理是要根據作品旋律的強弱變化把握,在歌唱表演中不能完全地將強音或者弱音貫穿歌曲的始終,雖然歌曲的譜曲創作中已經表明了力度,演唱者仍然要根據自身對歌曲的理解,歌曲中情緒和情感的波動就意味著應有不同的聲音力度變化。這就要求歌曲表演中要針對作品本身的風格和詞曲的內涵確定演唱力度的變化,做到跌宕有序在歌曲的二次創作中增加表演的藝術層次感。演唱速度變化的處理是聲樂作品情感表達的重要影響因素,速度是音樂的生命,歌唱表演中把握曲樂的速度變化是成功的關鍵,也是情感表現的重要技術手段。歌唱表演的情景表現諸如歡快、浪漫、凄美等都是需要靠速度變化來進行技術處理。《我心永恒》是浪漫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由好萊塢主流電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納一手制作,歌曲由平緩逐漸轉為激揚,直到激暢纏綿的高潮部分,曲終留下蕩氣回腸的凄婉悲劇尾聲,幾分鐘的詞曲將整篇電影的故事凄婉道來。演唱者在對這篇主題曲表演的時候,應根據作品情景的變化控制速度的變化,烘托作品的主題,實現歌者與欣賞者的情感共鳴,發揮更優的藝術效果。不同的音色變化能夠對不同的情感表達起到不同的藝術效果,歌唱者把握自己的音色特點對聲樂作品進行整合處理,將自己的演唱和藝術扮演的角色最優結合,達到理想的表演效果。

提升歌唱藝術中情感表現的對策

查看全文

青春為崗位歌唱

人的一生有許多理想,或許你想成為像楊立偉一樣,讓國人驕傲的航天英雄;或許你想成為像劉翔一樣,讓亞洲人振奮的東方飛人;或許你想成為像袁隆平一樣,讓世界為之贊嘆的“水稻之父”……,而當年的她,就想成為一名像媽媽一樣的紡織工人,用自己的雙手為人們編織最美好的生活。她就是紡織部勞動模范、錦州市同心紡織廠的紡紗女工張秀麗。

從入廠那天起,她就虛心向師傅們請教,別人練一個小時,她就練三個小時,腿站腫了,手磨破了,眼睛看花了,都沒能成為她學技術的障礙,反而成為了她戰勝困難的動力。為了學習技術,她幾次拖延了婚期;為了掌握技術,婚后她和丈夫商量,暫時先不要孩子;為了提高技術,她曾因勞累過度,而昏倒在機臺旁,造成了流產。

1992年,張秀麗懷孕了。這次婆婆和丈夫格外小心,她知道丈夫是根獨苗,孩子對她和她的家庭來說是多么的重要。但廠里當時正在搞勞動競賽,還有幾個新徒弟需要她傳幫帶,怎能少了這個技術骨干呢?她克服嘔吐和浮腫等強烈的妊娠反應,堅持工作在馬達轟鳴的車間里。

就這樣,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工作在她熱愛的車間里,像春蠶吐絲一樣,默默地在機臺上奉獻著她的青春和熱血。

有一年的冬天,廠里有一批棉紗要出口德國,時間緊,任務急,廠里組織了一支青年突擊隊。當時,張秀麗正在家里照顧生病的孩子,做為技術骨干的她得知這個消息后,毅然把生病的孩子托付給失明的婆婆照料,自己卻跑到了車間。正在她忘我地工作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后半夜,家里突然來了電話,說是孩子快不行了,正在醫院里搶救,讓她趕快去,看看孩子最后一眼。原來,凌晨兩點鐘左右,婆婆想知道孩子退燒沒有,可是,她在床上怎么也沒摸到孩子。婆婆急忙下了地,可她剛一抬腳,就被什么東西絆倒了,用手一摸,原來是兩歲的孫子,不知什么時候掉到了地上,已經全身冰涼。經過醫生幾天幾夜的搶救,孩子的命雖然保住了,但卻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孩子再也不能叫媽媽了,再也聽不到媽媽親切的呼喚了。然而,孩子出院后,張秀麗硬是把巨大的痛苦埋藏在心底,把孩子綁在身后,又投入到會戰的崗位上。她在用忘我的工作熱情,來彌補著對孩子的愧疚。20天后,當她看到合格的產品運出工廠的時候,她把背后的孩子放了下來,緊緊的抱在懷里,淚水大滴大滴地落在孩子稚嫩的小臉蛋上。朝夕相處的工友們,不約而同地圍在她的身邊,姐妹們抱頭痛哭……。愛有幾多,情有幾多,此時無言,難以述說。小陳老師工作室版權所有

蒼穹沒有星星是多么孤獨,江河沒有水滴就會干涸,大地沒有小草仍是嚴冬,鮮花沒有綠葉就會失去光彩。正是有無數個像張秀麗這樣普通崗位上的普通工人,用她們的真誠和奉獻,用她們的青春和生命,構筑著共和國大廈最堅固的基石,在東北大振興的征程上,她們的事跡將永遠感染著我們,永遠激勵著我們——青春為崗位歌唱,崗位在振興中閃光。

查看全文

歌唱技能形成研究論文

歌唱是一種肌體的運動,科學的發聲是通過肌體的運動建立起來的。歌唱者的正確發聲練習活動,產生于歌唱中肌體運動的正確性和準確性。歌唱者要獲得以氣息為支持的歌唱方法,只有建立呼吸肌肉群的正確運動動作,才能產生呼吸肌肉群運動的正確的外顯形式,即獲得歌唱的視覺和聽覺的內容,進而獲得以氣息為支持的正確的歌唱方法。視覺和聽覺的內容只是正確的肌體運動的現象,而正確的歌唱技能來源于肌體運動過程的動覺監督。

一、建立動覺監督的必要性

動覺監督是指人們在自覺監督自己的歌唱動作的具體的運動表現,是實現預期目的的心理過程,是歌唱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歌唱運動的動覺監督是對在歌唱和發聲中的肌體運動動作的準確性的監控,如:對呼吸運動動作的監控調整,對共鳴腔體的打開運動動作的監督調控等,它體現了——歌唱發聲是肌體運動和心理監控相輔相成的關系。傳統的聲樂教學是口傳心授式的教學,即教師范唱、講解、學生發聲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是從歌唱的結果去泛泛的體會歌唱,學習者的學習是片面的,盲目的從歌唱的聽覺中找聲音,從視覺中找體會,帶有很大的自發性和盲目性,不能形成一種科學的歌唱體系。筆者認為,此種歌唱教學的弊端首先在于倒置了歌唱練習中的因果關系,聽覺和視覺是人類獲得聲音信息的最便利的渠道,但是,通過聽覺和視覺所獲得的只是歌唱動作的外顯形式,即歌唱動作的結果,而沒有獲得正確的歌唱技能與方法。如果在歌唱過程中培養一種動覺監督,判斷所做的歌唱動作的是否正確,進而有意識地矯正動作,學習者就能夠從自身肌體的運動中體會到歌唱技能,獲得正確的歌唱方法,這才是科學的歌唱學習模式,聽覺監督終究要轉變為動覺監督。如果在歌唱運動中建立這種科學的管理體系,并在歌唱過程中發揮其作用,才能使歌唱更完美,更生動,更具有藝術感染力。

二、動覺監督的運動機理

1、動覺監督的形成過程。動覺監督所形成的標志是動作鏈的自動化,而不是聽覺反饋的功能,聽覺所反饋的是肌體運動動作的整個過程的結果。歌唱就其實質來說,是一種動覺的藝術。歌唱的動覺一方面表現的是情感和情緒的波動和運動,另一方面則表現在技能與技巧所形成的感覺,即動覺。歌唱與發聲的感覺,是通過一些生理運動所產生的,而這種運動又是非常復雜和精細的。在歌唱與發音時,動覺感受器官在不斷的發出有關歌唱發聲的各種運動動作信息,同時,又不斷接受高位腦神經中樞傳來的運動動作的反饋信息,接受聽覺和觀眾所反饋的藝術效果,使自己的歌唱更加完善,更加理想,從而形成歌唱運動中的動作鏈的自動化效果,即形成歌唱技能的動覺監督。

2、早期介入動覺監督的方法。早期把動覺監督介入歌唱教學中去,它會使教學的效果事半功倍。歌唱動覺訓練分別從試動訓練練習和動覺訓練練習入手。試動訓練即是借助外部因素,使歌唱者體會該運動動作的訓練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歌唱者體會到該運動動作的肌肉運動的結構,即產生運動感受和感覺度,是歌唱者在歌唱運動中動覺體驗的依據。動覺訓練練習是歌唱試動訓練的加深和延續,是喚起歌唱運動動作感覺記憶的感受過程,它以教師的動作范唱和口頭的指導為刺激,喚起歌唱者在試動訓練練習中所產生的正確的動作的運動感受,其目的在于提高歌唱者運動動作感覺長時記憶的鞏固程度。動覺長時記憶在歌唱中有著重大的作用,如:氣息是歌唱的動力和基礎,這一點是聲樂教育家和歌唱家早已經取得的共識,氣息是學生在歌唱時最難控制的因素之一。首先,讓學習者觸摸教師在歌唱呼吸時的腰腹運動的內收外展的方位感和力度感。其次,使學生憑借著教師的腰腹運動的感覺進行腰腹的試動練習,同時,教師也要用手觸摸學習者的腰腹,并結合口頭指導來刺激學習者的腰腹運動,和學習者一同體會此時的腰腹運動的感覺,從而使學習者充分理解歌唱運動位置的方位感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在呼吸訓練中,學習者只有早期的介入動覺監督學習,才能形成準確的、清晰的、迅速持久的呼吸動作感覺記憶。否則,呼吸動作就不明顯,不積極,導致氣息支持點淺或不穩,就會影響喉嚨的松緊程度,聲音共鳴的好壞,聲音的波動與顫音,聲音的力度控制和高音的獲得和穩定等等。早期在歌唱練習中介入動覺監督的學習,對于歌唱技能的培養和訓練的受益有以下幾點:第一,學習者能較早地掌握正確的呼吸所需的運動動作,避免了學習者自發性地摸索呼吸正確的動作的過程;第二,早期介入正確的呼吸動覺的訓練,能及早形成正確的呼吸動作的動覺記憶,使學習者在學習中避免了許多誤區,使聲樂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保證了正確聲音有正確呼吸動作依據的一致性。

查看全文

歌唱藝術審美特點

探尋歌唱藝術的審美特征,展示歌唱藝術的獨特魅力和美好感受,體現歌唱情感表現的自我創造與需求,塑造感人的歌唱藝術形象,構筑理想的藝術境界,追求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對于歌唱藝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歌唱藝術審美的認識。

在音樂藝術中,歌唱的審美是歌唱者對歌唱藝術美的一種感受和體驗。任何人對現實生活中美的生活、美的事物以及對美的藝術的欣賞都是一種審美活動。相比較之下,歌唱藝術在展示其審美功能的方法和形式上是極其獨特而富有魅力的。因為歌唱藝術美的構成法則,不僅在于歌唱審美的功能與價值上,而且還在于它充分體現了人類情感表現的自我創造與追求。從美學角度來看,無論西方美學強調音樂形式屬性的“聽覺藝術”、“情感藝術”,還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心聲結合”與“心物結合”、“聽覺——心覺”藝術,作為藝術審美對象,歌唱藝術其審美價值都存在于整個審美活動過程——審美感受和審美體驗中。也就是說,聲樂藝術作品不是離開主體獨立存在的,它的價值“正在于它以其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喚并在某種程度上引導了主體審美的自由創造”?!八诒举|上是一個問題,一句向起反應的心弦所說的話,一種向情感所發出的呼吁”。歌唱藝術正是這樣一種人類心靈對世界感應的產物,是以歌唱聲音為物質材料的人類精神喚醒、生命升騰的展開形式,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形式”。歌唱藝術以它獨有的魅力,從審美創造到精神愉悅,在廣闊無垠的音響空間里,回蕩著激情昂揚、細膩深情、如泣如訴、扣人心弦等美妙動聽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藝術能像歌唱藝術一樣,擁有如此眾多的熱愛者、參與者和審美從眾者。這就要求在聲樂作品的演唱中,必須滲透著歌唱者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歌唱者只有在歌唱時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作品之中,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審美感受和愛憎情感,通過歌唱形式全部呈現給聽眾,才能使聽眾從中得到美感和享受。

歌唱藝術作為人聲音響的美,它是以文學作品的語言美、音樂作品的旋律美、歌唱的聲腔美、表演動作的形態美和樂器的伴奏美為基本構成要素。在一般的音樂審美活動中,欣賞者是審美的主體,音樂是審美的客體,而在歌唱審美中,歌唱者扮演著審美主體的特殊角色,他既是一個優秀的審美者,同時又是美的聲音的創造者,歌唱者只有具備高超的審美能力和歌唱水平,才能創造出美的歌唱聲音,為聽眾提供美的審美音響材料,使聽眾獲得美的享受??梢?,歌唱藝術的審美感受和體驗是具有一定審美態度和超越意識的主體,在以某種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客體)的呼喚下,經過生理愉悅到精神愉悅乃至精神升華的心理感應過程。它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因素,是美感經驗的基礎和出發點。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比如當你聽到某一位歌唱家的歌聲以后,在未聽清楚歌詞與旋律時,就已經被他那明亮清脆、悅耳動聽的聲音深深地感動了,當你聽到某種不同的聲音時,就會產生不同的感覺,有些聲音會使人產生興奮或輕松的感覺,有些聲音會使人產生憂傷的感覺,有些聲音仿佛使人感到微風拂面,十分美妙,并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激發我們對歌聲美的感受。因此,研究和確立正確的歌唱審美觀,形成正確的歌唱審美感受,對于一個歌唱者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應當引起廣大聲樂教師和歌唱學習者的高度重視。

二、歌唱聲音的審美特征。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學習歌唱的人,首先要充分認識歌唱聲音審美的重要性,應當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形成正確的聲音審美感受。歌唱者對聲音的審美感受,實際上是根據自己以往形成的聽覺經驗,依靠長期積累的聲音形象,在內心構想出實際的藝術形象,并產生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實踐證明,“如果單純追求生理方面的感覺,歌唱的聲音就會缺乏美感,似乎只是一些純技巧性的肌肉聲,是一種沒有任何表現力的聲音”。這樣的聲音是毫無價值的,是不會打動人的心靈的,更不會使聽眾得到美的感受和享受。因此,歌唱者必須建立良好的聲音美感。歌唱者只有把聲樂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和美好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歌聲之中,他的歌唱才能具有美感,才能產生更強的藝術感染力,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打動聽眾的心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