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音樂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9 22:22: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公共音樂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共音樂教育

公共音樂教育狀況調查研究

[摘要]在高職院校作為素質教育重要內容的公共音樂教育有時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公共音樂教育存在什么問題?應當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文章對375名高職生接觸音樂、學習音樂的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了高職院校公共音樂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為提高公共音樂教育教學效果提出了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調查;研究

公共音樂教育,是職業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活動。然而,在高職院校公共音樂課程開設不足,公共音樂活動開展的不豐富,音樂師資力量薄弱,音樂教學設施、場所有待完善,使公共音樂課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為了深化音樂教育教學改革,為了使公共音樂教育工作得到提高,在我校的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我校2017級和2018級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價、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三個專業375名學生。其中,建筑工程施工專業150人,占40%;工程造價專業106人,占28%;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119人,占32%。共發放問卷375份,收回問卷375份,有效回收率100%。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公共音樂課的態度及音樂的認知水平。當問到“你認為有必要開設公共音樂課”的問題時,86%的學生表示非常有必要,5%的學生表示可開可不開,9%的學生表示沒有必要。可見,大多數學生喜歡公共音樂課。但在回答“你的音樂認知水平怎么樣”的問題時,12%的學生表示學習過器樂,9.8%的學生表示學習過音樂理論知識,13.5%的學生表示會識譜??梢?,學生的音樂認知水平較低。2.學生對音樂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的看法。當問到“你覺得學校的音樂教學設施是否完善”的問題時,28%的學生回答“比較完善”,58%的學生回答“不夠完善”,14%的學生回答“基本完善,稍有欠缺”。可見,認為音樂教學設施不夠完善的學生占多數。還有41%的學生認為本校音樂老師太少,38%的學生認為外聘的音樂老師上課水平不高??梢姡瑢W生們認為應該增加音樂教師人數,并且提高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3.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和音樂課程。在回答“什么音樂類型你最喜歡”的問題時,選擇“流行音樂”的占72%,選擇“藍調”的占2%,選擇“爵士樂”的占7%,選擇“搖滾樂”的占10%,選擇“古典音樂”的占9%??梢姡餍幸魳肥谴蠖鄶祵W生喜歡的音樂類型。在提出“你喜歡的音樂課是什么教學形式”的問題時,回答“欣賞課”的學生占45%,回答“實操課”的學生占41%,回答“理論課”的學生占14%。可見,學生喜歡的音樂課程是“欣賞課”和“實操課”。4.學生接觸音樂的途徑。當問到“你接觸音樂的途徑有哪些”的問題時,68%的學生回答“大眾媒介(網絡、手機、電腦)”,12%的學生回答“校外音樂活動”,20%的學生回答“校內第二音樂課堂或音樂社團”??梢姡ㄟ^大眾媒介接觸音樂是學生接觸音樂的主要途徑。5.學生對學校組織的音樂活動的熱衷程度。在回答“你希望學校多組織一些音樂活動嗎”的問題時,58%的學生回答“希望,但不會參加”,15%的學生回答“不希望”,27%的學生回答“希望,愿意去參加”。在回答“學校兩個小時的音樂會或文藝演出,你是否能堅持觀看完”的問題時,89%的學生回答“是”,11%的學生回答“否”??梢姡蠖鄶祵W生對于當觀眾聽音樂會或觀看文藝演出可以堅持下來,而對于參與表演、組織音樂活動并不熱衷。

二、建議與對策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改革分析論文

[摘要]當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為:高校對公共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公共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界定不清楚,大學生對公共音樂教育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改革方案為:更新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理念,充分認識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用,完善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政策法規與機構建設,針對大學生自身特點開展高校公共音樂教育。

[關鍵詞]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問題改革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是與專業音樂教育相對應的音樂教育方式。它不以掌握專業音樂藝術技能為目的,培養的不是音樂藝術的從業者,而是音樂藝術的高水平受眾:它重視學生音樂素養、音樂理念和音樂品味的陶養,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性、普及型的音樂理論、音樂歷史、音樂鑒賞的教育:其教育目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提高未來社會勞動力的素質與能力,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一、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高校對公共音樂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據2005年對全國48所高校的調查顯示,“全國還有很多高校并未開設此類課程,在已開設的高校中選修音樂的大學生人數還不到總人數的兩成?!笨梢娪行└咝Q策層對公共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輕視公共音樂教育。有的院校至今還未設立公共音樂教育領導機構或管理機構,有的雖然設立了但是掛靠在別的部門下,沒有自主權。甚至形同虛設,致使公共音樂教育的領導機構、管理隊伍不健全,公共音樂教育難于落到實處。有的高校雖然設立了公共音樂教育課程,但“并不是根據學生的程度和需求開設的,而是根據學校師資的條件所開設的課程,”“許多的音樂選修課是由音樂學院(系)的專業教師兼職代課。”究其原因,還是觀念上認為專業音樂教育與公共音樂教育區別不大,甚至認為公共音樂教育只是專業音樂教育的附屬物。因此,忽略了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經常重此輕彼,并不能保證面向全體學生的公共音樂教育的正常開展與教學研究。除此之外,還有些高校把辦藝術“校團”的出發點局限于為本校爭獎項和榮譽,擠占本應用于面對全體學生的公共音樂教育的師資、場地、設備和經費,顛倒了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普及與提高的關系,以社團活動來代替公共音樂課程。

查看全文

民間音樂與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論文

一、山西民間音樂多樣性發展狀況

山西河曲有“中國北方民歌之鄉”的美譽,河曲的“山曲”曾是河曲地區老百姓人人皆能吟唱的民歌。但是,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的發展,橫渡黃河時船夫們酣暢淋漓的船夫號子現如今已經聽不到了。山西其他地區如左權的開花調、沁源小調也同樣陷入尷尬的境況。1986年在對山西民間舞蹈的普查中發現,山西的民間舞蹈有65種。時隔近三十年之后,藝人能夠依靠日常演出維持生活的舞種只剩下臨縣的“傘頭秧歌”、孝義的“懸空椅”。而那些依附于農耕文明、祭祀文化的舞蹈,如靈石縣的“獨龍桿”、浮山縣的“人熊舞”、晉城陵川縣的“五鬼盤叉”以及曲沃的“人莊扇鼓”等,大多只有在重要活動時,讓老藝人們自娛自樂一番了。山西的民間說唱也曾經遍布全省各地,深受老百姓的喜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太原蓮花落”,長治地區的“長子鼓書”、“襄垣鼓書”、“潞安鼓書”,沁水縣的“沁水鼓子詞”,陵川的“陵川鋼板水”,沁縣的“沁州三弦書”等。進入21世紀以后,這些說唱藝術漸漸被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取代。山西有享譽全國的四大劇種,“晉劇”、“北路梆子”、“上黨梆子”“、蒲劇”,而遍布全省的地方小戲更是有50多種。目前,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欄目成為收視率最高的欄目之一,但是仔細觀察臺下的觀眾,大都是中老年戲迷朋友,基本沒有青少年戲迷??梢姡瑧蚯奈磥砹钊丝皯n。

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傳承地方民間音樂的路徑

公共藝術課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2006年,教育部印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課程設置、教師配備等提出了要求。《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其內涵是在中小學音樂教育大綱基礎上的一種延伸。其中雖然沒有涵蓋關于本地音樂教育融入教學的具體要求,但是在一些相關課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將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以及本土音樂納入其中。將地方民間音樂多樣性的內容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開闊大學生的眼界、提高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更是將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文摘要:音樂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文明遺產。面對當前地方民間音樂日趨衰落的現狀,普通高校公化利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輻射面廣、大學生數量龐大這個優勢,以“活態”的方式傳承下去。

1.開設相關課程

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要了解、吸納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確立教學目標。地方民間音樂進課堂并不是以讓大學生掌握民間音樂的技藝為目的,而是以地方音樂為視角,放眼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音樂文化。因此,在開設相關課程和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正確把握教學方向。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分為必選課程和任選課程,地方民間音樂屬于任選課程范疇,教師在開設此課程時要以自身的優勢、大學生的興趣和音樂品種的重要性為依據。有的教師是民樂專業,即可申請開設《山西民間器樂作品鑒賞》課程,大學生不僅能通過視頻領略中國地方民間音樂的風采,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演奏或教奏某種樂器培養大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提高其音樂綜合能力。還有一些教師擅長聲樂演唱,可申請開設《山西民歌鑒賞》課程,根據山西地域的劃分,講解山西各地不同的民歌類型、特點以及方言與民歌的關系,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人人會唱家鄉歌”的主題活動。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開設《山西民間舞蹈鑒賞》、《山西說唱藝術鑒賞》等相關課程。教師在設計教學大綱時應突出重點、難點,在內容上則應盡可能地讓大學生欣賞到更多的音樂品種、音樂作品,提升大學生對于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和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山西民歌鑒賞》課程開設時要考慮山西因地域遼闊、地形多樣,在不同地區形成的民歌呈現的音樂本體和審美特征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在研制教學大綱時即可按照山西的區域劃分為大學生呈現風格多樣的名歌。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價值觀研究

一、我國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

1.音樂藝術社團蓬勃興起

近年來,隨著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日漸豐富,音樂藝術社團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許多高校都有相當數量的音樂藝術社團,大學生作為音樂藝術社團的主人,自發地組織、參與各種音樂藝術活動。但是由于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起步時間較晚,即使是在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方面,離學生的實際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這就需要高等學校認清形勢,正視大部分學生喜愛音樂藝術的這樣一種現實,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改進公共音樂教育,為大學生音樂藝術社團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同時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2.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開設情況

據調查,目前我國近80%的高校開設有公共音樂教育或相關課程,大部分高校是把其作為選修課來開設的,課程資源豐富、內容多樣,這為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然而,公共音樂教育課程一般是每學期只有30個學時,難以形成完整的、合理的、漸進的學習體系,致使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公共音樂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學習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譬如重流行歌曲演唱、輕聲樂基本訓練,重聲樂課程、輕器樂課程,重實踐課程、輕理論課程等。另外,有些教材不符合課程要求,只注重對審美的闡述,缺乏識譜、試唱等方面音樂技能的練習,另有一些教材比專業音樂教育用的教材還難以理解,甚至有的音樂教師一味向學生推銷自己參編的教材。

3.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師資狀況堪憂

查看全文

大學公共音樂教育改革論文

近年來,經濟建設成為我國發展的中心環節,而與此直接關系較少的精神建設尤其是藝術教育,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就當前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來看,前景不容樂觀。本文將就目前大學公共音樂教育定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形成原因展開分析,并就大學公共音樂教育的改革方向進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大學公共音樂教育定位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由于歷史的原因,近半個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一直是在有計劃、有組織、整體劃一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中成長和發展的。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種種弊端。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教育已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藝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開始受到重視。但從總體上看,大學公共音樂教育仍然存在著因定位不準而“邊緣化”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如下:

1.大學公共音樂教育在教育體系內定位模糊,造成課程設置和地位的邊緣化

眾所周知,大學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承擔著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的重任,而且還肩負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使命,扮演著藝術教育的“公共角色”。其“公共角色”是指藝術教育在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教育實踐活動中所充當的角色,亦即承擔公共藝術教育的角色。它的產生為高校實施美育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使高等教育從以往只注重培養專業人才的單一模式擴展到了全面育人,成為全面落實美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我國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國家教委對普通高校音樂課程的開設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如李嵐清同志就曾多次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普通高校應開設音樂課。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高校對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重視,同時也推動了高校藝術教育的開展,對當前普及高校的藝術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迄今為止,公共藝術教育的開設并沒有像體育課、思想道德等課程那樣有具體可行的文件規范定位,在實施過程中也沒有規范性的要求和具體安排,國家教育部更沒有把此類課程納入到教學評估體系中。在這種定位模糊的情況下,高校的公共音樂課在課程、學時、經費、設施、編制、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實,使藝術類課程成了那種“無戶口、無計劃、無經費、五條件”的棄兒。

查看全文

大學公共音樂教育改革論文

近年來,經濟建設成為我國發展的中心環節,而與此直接關系較少的精神建設尤其是藝術教育,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就當前大學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來看,前景不容樂觀。本文將就目前大學公共音樂教育定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形成原因展開分析,并就大學公共音樂教育的改革方向進行一些理性思考。

一、大學公共音樂教育定位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由于歷史的原因,近半個世紀的中國高等教育一直是在有計劃、有組織、整體劃一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中成長和發展的。所以,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種種弊端。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教育已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藝術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開始受到重視。但從總體上看,大學公共音樂教育仍然存在著因定位不準而“邊緣化”的問題,其具體表現如下:

1.大學公共音樂教育在教育體系內定位模糊,造成課程設置和地位的邊緣化

眾所周知,大學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承擔著培養專業藝術人才的重任,而且還肩負著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使命,扮演著藝術教育的“公共角色”。其“公共角色”是指藝術教育在非藝術專業學生的藝術教育實踐活動中所充當的角色,亦即承擔公共藝術教育的角色。它的產生為高校實施美育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使高等教育從以往只注重培養專業人才的單一模式擴展到了全面育人,成為全面落實美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我國開始提倡“素質教育”。國家教委對普通高校音樂課程的開設作出了明確的指示,如李嵐清同志就曾多次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普通高校應開設音樂課。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高校對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重視,同時也推動了高校藝術教育的開展,對當前普及高校的藝術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迄今為止,公共藝術教育的開設并沒有像體育課、思想道德等課程那樣有具體可行的文件規范定位,在實施過程中也沒有規范性的要求和具體安排,國家教育部更沒有把此類課程納入到教學評估體系中。在這種定位模糊的情況下,高校的公共音樂課在課程、學時、經費、設施、編制、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實,使藝術類課程成了那種“無戶口、無計劃、無經費、五條件”的棄兒。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課音樂教育重要性研究

摘要:在高校課程的設置中,公共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全方面能力的重要課程,而對于學生個人思想的熏陶及學生人文思想的養成而言,公共課音樂教育必不可少。音樂是人類文化中重要的藝術形式,主要是供人欣賞并陶冶情操的重要表現形式。很多高校為了提高非音樂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及全方位能力,在學生素質教育中實施了公共課音樂教育。但是,該課程在很多學校內部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課程教育質量出現明顯的下降。因此,對高校內部公共課音樂教育自身存在的重要價值進行分析極為必要,筆者將在分析此問題的基礎之上提出相應的創新發展策略。

關鍵詞:高校;公共課;音樂教育;重要性;創新;探討

在人類發展的歷程中,音樂一直都是人類知識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音樂對于人類而言,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更可以對人類的文化結構進行科學的優化處理。因此,音樂教育就存在其自身重要的內在價值,目前,我國已經有很多優秀的音樂院校,對于音樂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想對所有人的知識結構及音樂素養等進行完善,就需要相關院校重視音樂教育在公共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重視公共課中音樂教育相關課程的優化改革處理,這樣才能實現音樂教育自身價值的最大化體現。

一、高校公共課中音樂教育自身的重要價值

1、培養學生的人格

高校公共課中的音樂教育課程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并且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自身存在極為明顯的互通性,將其與任何事物相結合都可以帶來一種凈化效果,可以直擊人們內心深處,而這對于高校開展相應的人文教育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與電影、話劇等觀賞性藝術不同的是,音樂的重點就是“聽”,以此感染學生的每一處神經,讓學生理解創作者等的真實想法。高校公共課中的音樂教育課程基礎性很強,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個人鑒賞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加速完善型人格的形成。

查看全文

大學生公共音樂教育論文

【摘要】新時代我國對人才的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不僅需要熟練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更需要具備完善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質。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人文素質提升,同時也是培養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有效手段。在本文中,對當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深入的調查與分析,依據大學生當前的心理特點與現狀,通過運用協同理論,來進行探究公共音樂教育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公共音樂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協同

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近年來大學生在學習、就業、戀愛甚至生活上都面臨巨大壓力,因此產生的抑郁、社交障礙等心理問題和自殺、謀殺慘劇頻繁出現。雖然國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視,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詢中心并配備了專職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專職教師,還應是全員教師共同參與,形成一股強勁合力,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探尋公共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機制,全面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多途徑、多方法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當前高等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本論文的研究重點。

一、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大學生處在青春末期和向成人過渡的關鍵時期,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面對隨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產生的多方面的壓力,大學生無法及時進行自我調整,從而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陳都河川(2016)[1]稱,據2016年我國教育部門對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普查發現,全國約占三分之一的大學生都處于心理亞健康、不健康狀態。一項大學生心理調查報告中,以5所大學中的11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結果顯示,有19%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19%的大學生中,主要集中于四個方面,具體如表1所示。所以,如何培養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作出貢獻,心智健全、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教師工作者的最高目標。

二、音樂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公共音樂教育在學生綜合素養的價值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模式的不斷完善,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素質教育,成為大學生積淀藝術文化素養和提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圍繞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在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中的價值與運用兩方面展開討論,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導向,闡述了當代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現狀、存在價值、課程運用及其教學策略等問題,以期最終實現課程優化,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公共音樂教育;綜合素養;現狀;價值;運用

一、音樂教育與學生綜合素養的內在聯系

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是高校教育的本質也是重大課題。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是多方面的,涵蓋了專業素質、能力素質、文化素質、思想道德、健全人格等。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素質拓展教育,成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抓手。音樂課程通過鑒賞多元音樂文化作品、解析藝術理論、創設藝術實踐活動等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文化、審美、思想品德等素養,能夠以音樂藝術的角度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提升審美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二、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一)音樂課程資源有限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互動性研究

1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耦合性關聯

素質教育是一種旨在促進人的素質發展,提高人的素質發展質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動。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形成健全人格和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公共音樂教育主要內容是通過音樂的功能和價值來實現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大學生身心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功能和滲透是全方位的,它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是其他學科不能代替的。通過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塑造其完美人格,以促進他們自身和諧完美的發展。

2素質教育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

素質教育是要求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以提升學生多種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的重要教育手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大學生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還要求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這就為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個優越的發展環境。素質教育中提倡發展大學生身心和創新的發展,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意識,為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思想意識環境。能夠促進大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愛好,提升大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大學生的人格,提高大學生個人的修養,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的發展。

3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3.1促進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