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0 05:34: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公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考行測復習
2014年6月10日“云南省2014年統一招考錄用公務員”消息的,對于眾多希望從事公務員工作的廣大考生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
此次計劃招錄公務員共7179名,公共科目筆試為《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試》和《申論》。但公務員考試的激烈程度也是參考人員可明顯體會到的,未曾參加過考試的考生,也應從社會輿論、媒體平臺、一些相關點評中了解現在考試的競爭壓力。時逢良機,面對壓力,廣大考生應如何積極地備考,從而脫穎而出呢?下面,京佳教研人員結合近年來云南省招錄公務員考試特點來談談《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試》科目的備考思路,希望給廣大考生提供幫助。
一、明確考試形式與題型、樹立正確的復習思路
通過對公告大綱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本次云南公布的大綱無論是從行測五個部分的排列順序、還是從所選示例上來看,與2014年國考大綱均完全一樣。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題量、題型上,本次云南省考也會參照2014年國考出題形式,并且難度應不會高于國考。
同時,這幾年各個省市的公務員招考都會借鑒國考的出題經驗,有時候甚至直接用以往國考的原題來作為考題,這給我們的備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廣大考生在復習備考時可以借助國考和各地市考試真題來歸納總結規律,用巧勁借力打力,一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知識結構圖”、重點攻破考點與難點
公考申論特色
浙江省2014年招考公務員考試大綱申論部分與2014年的大綱相比,變化不明顯,這也就表明,浙江省的申論考試將繼續秉承過去的考試模式,而考生則可以參照浙江省歷年真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應對。浙江省考申論自成體系,具有如下特色:
一、高大全重近五大特點彰顯浙江申論命題特色
浙江省申論的選材傾向于選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重大問題和現象,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五大特點:
1、浙江申論之“高”。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從宏觀高度組織題材,從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問題,命題思路層次高、站位高。例如2014年應對金融危機主題的試題,就不是從微觀層次、一行一業或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個經濟活動微觀主體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而是從整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高度來組織題材。
2、浙江申論之“大”。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采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宏大課題、宏大主題,如“公平與效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這些問題意義重大、涉及面廣,背景復雜,解決難度大,既有較高的理論認識價值,又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現出命題思路緊扣黨和政府大政方針,緊扣當前地方政府施政重點,緊扣理論界研究與爭議熱點。
3、浙江申論之“全”。浙江申論試題的給定材料內容全面,包括有待解決問題的各個方面,如2014年對“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的影響及浙江省政府和企業的應對思路”的全面介紹,以轉“?!睘椤皺C”為主線,從國際國內背景到浙江的具體情況,從宏觀經濟形勢到微觀經濟主體、從企業到企業家、從地方政府到省政府,總體上全面反映了“危機的影響與應對措施”,在“應對”部分又全面反映了各個層次的應對態度、思路、措施和應對成效,突出地反映了題材、材料內容全面的特點。
我的公考經歷---關于筆試
在論壇的時間已經超過一年了,在這一年我收獲了累累碩果,不僅結交了很多好友,還成功考取了報名參加的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謝謝論壇,謝謝所有幫助我,支持我,鼓勵我的各位朋友們。當老大提出希望我能把考公經驗寫出來的時候猛然發現,是我可以報答論壇的時候了,于是乎,這篇經驗文就產生了。
注:本文尤其適用本身功底不佳的考生們
作為法學專業的一名不想當律師的女畢業生,考公務員成了我最好的一個選擇,于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考公務員,并報名參加2014年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考試。
關于行測的復習
在去年6月份的時候,我搜集了網上很多考公經驗。在一位前輩的經驗里提到了QZZN,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注冊了。首次進入論壇,論壇的免費資料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引得我得了下載綜合癥(下了一大堆資料,卻不懂得好好利用)。下載完了興奮勁過了,那些資料就被擱置在電腦的一角,再也沒有用過。
第一階段:認真看書(包括一些總結性的資料)。輔導書大同小異,不求太多,一套足已。從10月份開始正式準備公務員考試,我買了兩套公務員輔導教材。并把兩套教材都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了解了行測的基本內容,并對基本題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看一些總結性的資料,對題型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從此我就把輔導教材扔在一邊再也沒有看過。當然,在看一遍的過程中,我已經做了詳細的筆記。(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公考申論范文
09年9月13日福建、重慶及遼寧三地的申論真題:
四、結合給定材料內容,以“從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想到的”為副標題,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自擬主標題,觀點明確,分析深入,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生動流暢,總字數800-1000字。
備注:09年9月13日的福建、重慶及遼寧省申論話題都是“土地流轉問題”,大作文部分的題目是一致的。
申論范文一:(策論文的寫作模式)
淺談如何規范農村土地流轉
——從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想到的
公考行測速算的技巧
解答數字推理主要依靠的是平時積累的數字敏感度,可以在甫一接觸題目的時候就可以對號入座,找到規律。有一些數字推理題目中的規律不是很明顯,可能需要將很多種規律套入驗證。這樣,快速計算驗證就成了快速解答這類數字推理題目的關鍵。那么,學習了解一些關于四則運算的小技巧,對于達到我們的目的是非常有幫助的。
乘法速算:
1、十位數是1的兩位數相乘
方法:乘數的個位與被乘數相加,得數為前積,乘數的個位與被乘數的個位相乘,得數為后積,滿十前一。
例:15×17
15+7=22
公考行測計算題
前天,3萬多名考生走進北京市各級機關2014年下半年公務員招考的筆試考場,爭奪1868個崗位。酒駕、60年國慶等社會熱點都進入考題。據悉,面試工作將于2014年1月進行,由各市級招錄機關、各區縣公務員主管部門統一負責組織實施。前天,北京市無線電管理局并未監測到使用高科技通信設備作弊的情況。
考點門口先測體溫
在北京服裝學院考點,由于天冷,很多考生家人選擇開車陪伴,考場周邊車位一直緊張。在考點大門口,考生需要接受體溫測量才能進入考場。前天,一些考生戴著五顏六色的口罩進入考場。一些沒有口罩的女生,則用圍巾擋住口鼻。
測試計算題偏難
前天的考題設置與國家公務員考試相同,部分考生表示,上午的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試題量不小,感覺數學計算題和幾何圖形題較難。閱讀理解涉及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文學美感問題等短文,如果時間充裕,難度不算太大。最后關于多國科研經費與GDP比例計算等計算題,由于數字巨大、同比、環比問題相對復雜,不太容易計算。此外,國慶60周年取得的成就、次貸危機等熱點都出現在考題中。
申論關注酒駕問題
公考行測常識判斷
2014年下半年北京社會在職公務員考試于23日開始報名,29日下午四點網報結束,報名人數已是歷年之最。在2014年北京社會在職公務員招考中,專家將為考生制定《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常識部分的備考策略。常識判斷部分涵蓋法律、政治、經濟、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內容,考查范圍非常廣泛,在這些廣泛的范圍里,考察的內容又比較雜亂,可謂雜亂無章可循,主要依賴應試者平時的知識積累。
建議一、法律部分需格外重視。
專家經過仔細研究2014社招大綱和歷年真題,建議廣大考生在法律備考的過程中注意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識和新近出臺的法律條文。這兩部分是??键c。
第一,一些法律最基本的知識是最常出題的地方。
例如,城市的土地所有權()。
A.屬于國家所有
公考行測常識判斷
辯證法
“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三大規律”是辯證法的理論主干?!八膶Ψ懂牎笔寝q證法規律的補充。
普遍聯系這個重要范疇和與此關聯的系統整體性原理,是重要的考點,可能用來命制材料分析題。發展觀和過程論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在理論上,發展觀問題具有世界觀方法論意義,形而上學這種錯誤片面的觀點正是與辯證法對立的發展觀。在實踐上,發展觀問題又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基礎。
作為唯物辯證法的理論主干。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形式和狀態;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它們都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對于量變質變規律,首先要把握質、量、度這三個概念的含義,其次,應該把握量變質變的辯證關系,這是高頻命題點。對于對立統一規律,要做到透徹理解,牢固記憶。因為這一規律包含了密集而多樣的考點和命題角度。
第三方面的問題是唯物辯證法“范疇”。唯物辯證法的諸范疇從不同的側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范疇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普遍聯系的基本概念,人類理性思維的邏輯形式。在認識過程中,范疇使知識和經驗條理化,幫助主體在思維中把握客體。
兩大特征
公考行測常識判斷
.4成語的使用與辨析:
①成語的含義(引申/比喻義)
②固定用法
③近義辨析
(02’A類真題)今年年初以來,馬其頓多次爆發大規模反西方抗議示威,麥當勞快餐廳[a],成為人們發泄的目標。
[a]出恰當的措辭是:A如履薄冰B身當矢石C首當其沖D禍從天降
公考申論特色
浙江省2014年招考公務員考試大綱申論部分與2014年的大綱相比,變化不明顯,這也就表明,浙江省的申論考試將繼續秉承過去的考試模式,而考生則可以參照浙江省歷年真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應對。浙江省考申論自成體系,具有如下特色:
一、高大全重近五大特點彰顯浙江申論命題特色
浙江省申論的選材傾向于選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方面的重大問題和現象,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五大特點:
1、浙江申論之“高”。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從宏觀高度組織題材,從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問題,命題思路層次高、站位高。例如2014年應對金融危機主題的試題,就不是從微觀層次、一行一業或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一個經濟活動微觀主體的角度來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而是從整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的高度來組織題材。
2、浙江申論之“大”。浙江申論命題,習慣于采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宏大課題、宏大主題,如“公平與效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這些問題意義重大、涉及面廣,背景復雜,解決難度大,既有較高的理論認識價值,又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現出命題思路緊扣黨和政府大政方針,緊扣當前地方政府施政重點,緊扣理論界研究與爭議熱點。
3、浙江申論之“全”。浙江申論試題的給定材料內容全面,包括有待解決問題的各個方面,如2014年對“金融危機對浙江經濟的影響及浙江省政府和企業的應對思路”的全面介紹,以轉“?!睘椤皺C”為主線,從國際國內背景到浙江的具體情況,從宏觀經濟形勢到微觀經濟主體、從企業到企業家、從地方政府到省政府,總體上全面反映了“危機的影響與應對措施”,在“應對”部分又全面反映了各個層次的應對態度、思路、措施和應對成效,突出地反映了題材、材料內容全面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