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范文10篇

時間:2024-01-31 15:02: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業發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業發展

農村工業發展制約研究

一、西部農村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經濟基礎薄弱"西部工業基礎薄弱,經濟地位低,總量小"在我國,最發達的區域是東部沿海,包括北京、天津,長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蘇、浙江和珠江三角洲的廣東,它們占14%的國土面積,42%的人口,卻占60%的國內生產總值"其次是中部區域,包括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它們占30%的國土面積,33%的人口,25%的國內生產總值"而西部,如甘肅、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發展相對落后,嚴重缺乏經濟基礎,它們共占57%的國土面積,25%的人口,僅占15%的國內生產總值"

(二)產業結構不合理"三種產業結構不合理,未能得到協調發展,從而影響了西部農村工業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對目前的西部農村工業來說,產業結構不協調的主要表現是:協調推進發展遲緩,如重化工業雖高速擴張,但長期以來的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品,喪失大量經濟利益"同時由于產業關聯度低,地理位置分散,中心城市的帶動能力不強,規模經濟效應難以形成,從而降低了農村工業整體發展水平"又如第二產業發展緩慢,工業總量規模小,發展水平低,競爭力不足,更新改造資金不足,工業化進程推進緩慢"再如第三產業仍處在較低層次,主要體現在傳統部門仍占主導地位,代表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社會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金融保險業等的比重很低"

(三)市場化進程緩慢"中國經濟規模已達世界第二,國民收入也進入世界中等行列,那么當前我國市場化進程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如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各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和市場開放度都得到較快發展,從而為農村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但衡量市場化進程并表明各地區在體制改革方面差距的五大指標(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市場的發育,要素市場的發育,市場中介組織和法律制度環境)卻差距很大,而體制上的差距是導致地區經濟差異的重要因素"2005年全國市場化平均水平6.52分,東部8.23分,西部4.93分,東西部之間具有明顯差距"可見,西部不僅市場化程度低,而且市場化進程緩慢,說明西部經濟體制改革滯后,經濟發展政策沒能為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提供條件,從而阻礙了西部農村工業發展"

(四)資金嚴重缺乏"西部自然條件先天不足的狀況,嚴重制約著投入產出的比率,相對于東部而言,同工同勞同投入但不同酬同產出是西部工業尤其是農牧業的真實狀況"傳統農牧業剩余很少,不能為發展提供資金積累,加之長期以來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使西部農村工業資金積累嚴重缺乏,因而阻礙了農村工業經濟的發展"以2004年全國鄉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來看,當年完成投資額15705.9億元,其中東部占56.1%,中部占35.1%;而西部僅占8.8%,投資比例嚴重失調"同時,由于自然條件及環境的限制,西部地區引進外資和國內其他地區資金的比例也遠遠低于中、東部地區"

(五)環境條件桎梏"西部80%左右為山區和高原,由于先天的自然條件和所處的惡劣環境以及人為的破壞,基礎設施完善、環境修復改善的難度很大,長期以來導致西部投資環境不佳,區域內農村工業市場競爭力不高,區域內鄉鎮企業市場競爭力低,后續發展能力不強"加之由于地處位置的先天不足,經濟社會結構封閉性強,對外開放的難度加大,形成對市場化進程推進的天然阻礙"因而可以說,西部農村工業化發展滯后與其相對不利的區位條件是直接相關的"

查看全文

工業發展專題會講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今年后幾個月及本屆政府任期內工業經濟發展目標;今后工業經濟重點工作任務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要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確保今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5%以上,達到350億元以上。加強服務,特別是要推動能夠開工的重點項目抓緊開工,即將建成投產的重點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形成產能,確保明年達產達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推進十大工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積極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明年工業發展的主要思路和工業重點項目推進工作。今年以來,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要求,我們克服困難,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全區經濟步入全面復蘇軌道。1—9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6.77億元,增長15.5%,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二。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0.03億元,增長33%,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76億元,增長45.3%,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二,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27.95億元,增長48.7%。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47.13億元、183.48億元,比年初增長31%、50.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2元,增長9.8%,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436元,增長15.1%,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一。在取得這些成績過程中,工業經濟取得了積極的進步和可貴的成績,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為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是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實現工業增加值68.39億元,增長16.5%。工業增加值占GDP58.6%,工業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5%,拉動經濟增長9.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2.92億元,增長18.5%,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三;現價工業銷售值219.67億元,同比增長17.7%;現價工業增加值68.49億元,增長17%,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二。二是工業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由于去年我們及時出臺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和固定資產投入貸款貼息政策,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企業貸款大幅增加,工業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2.39億元,增長79.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5%。其中,45個工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83億元。實現工業貸款余額69.79億元,同比增長81.9%,比年初增加27.46億元,增長64.9%。其中,工業企業貸款余額30.36億元,同比增長14.2%,比年初增加6.72億元,增長28.4%。富皇水泥日產4000噸新型干法水泥項目、江北特種建材年產15萬噸硫酸項目建成投產,力帆微車試生產。三是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繼續向好。1—8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7.35億元,下降3.5%。規模以上工業綜合效益指數188.9%,增長12.6%,增速居主城九區第三;全員勞動生產率14.05萬元/人,增長21.5%;新產品產值118.6億元,增長17.4%,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10.2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8.9%,增長0.4%。

第二,為財政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1—9月地稅四大行業稅收中制造業稅收1.374億元,增長33%,占四大行業稅收的32.8%。

第三,為解決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全區工業企業解決了10多萬人就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就業人數達83935人。

查看全文

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報告明確提出,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三個基本途徑,而工業化是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市委市政府在當今這個全國上下“搶機遇,促發展”的緊要時期,提出了“六靠”工作思路,很符合全市特別是港南區發展實際。一直以來港南區都屬于傳統的農業大區,經濟發展落后,尤其是工業發展一直緩慢。近幾年來,通過港南區委區政府的努力,港南工業稍有起色,但港南區工業還是處在“短腿”的被動局面,這就必須深入貫徹“六靠”工作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樹立工業興區的觀念,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招商引資和激活民間資本,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堅持不懈地走工業化之路。

一、港南工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該區工業經濟發展較快。據統計,20**年全區工業總產值達37.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8年增長7.2倍,年均遞增30.1%;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2.43億元,比1998年增長794.7%,年均遞增25%。通過近幾年的發展,該區工業經濟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工業規模由小變大??偭康玫綌U張,工業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到20**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已由1998年的4家上升到26家,增長了6.5倍;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5家,填補了1998年的空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7.8億元,是1998年的25倍,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48%,比1998年上升33個百分點。

(二)民營工業得到長足發展。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為民營工業經濟的發展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尤其是在創造政策環境上下了很大功夫,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鼓勵、引導、支持民營工業發展,促進了民營工業發展。20**年,在全區26家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工業24家,占92.3%;實現產值17.2億元,占96.7%。

(三)集聚形成五大主導產業。通過幾年的發展,羽絨、化工、塑編、建材、木業加工逐步,成為該區的五大主導產業,工業迅速壯大,朝集群化發展。20**年羽絨、化工、塑編、建材、木業五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25.9億元,實現利稅0.48億元。20**年,該區羽絨業產值超過2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一半以上,稅收占財政收入的1/3強。

查看全文

加快工業發展制度

為深入實施"興工強市"方略,加快我市工業發展,制定如下規定。

一、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提升銀川工業整體實力

1、建立工業重大項目協調制度。對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列入全市重點工業項目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自掛帥,組織重大項目協調和服務小組,采取集中研究和現場辦公相結合的方式,及時解決重點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關問題。

2、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非限制產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投資在2億元以上的經自治區級及以上科技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項目、投資在5億元以上的非限制類產業工業項目,市本級應收取的征地及其它各種費用全免。

3、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500強企業投資建設的非限制類產業工業項目,其它大財團、跨國公司、國內大型企業投資的大項目和爭取到國家投資的大項目,按照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原則辦理。

4、對于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大型煤化工、發電和高載能工業項目,銀川市將根據項目實際和進展情況,按照一事一議的原則,予以重點支持。

查看全文

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加快工業化進程,是21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如何把握黨的**提出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和要求,結合實際、找出差距、完善措施和相關政策,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進程,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

一、**工業發展現狀分析

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建國五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工業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工業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為實現工業化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是工業總量增長較快。**年,**實現工業產值571億元,是1989年60億元的9.5倍,年均增長9.6%。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0.4%,比1989年提高2.8個百分點。二是產業結構趨向合理。**年,一、二、三次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89年的35.9:34.1:30調整為22:42.4:35.6。石油石化、紡織、輕工、建材、機電等五個行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80%左右,已成為工業的支柱產業。三是大中型企業集團骨干作用增強。**年,全疆大中型工業企業191戶,其戶數只占全國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總數的15.2%,但資產總額、產品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實現利稅所占比重分別為80.6%、82.2%、89%和95.1%。棉花、番茄制品、松木家具、酒花制品、胡蘿卜汁、節能變壓器等特色產業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四是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股份制企業所占比重由**年的0.6%提高到**年的51%,純國有獨資企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91.4%降為**年的12.2%。個體、私營、三資等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多元化經濟發展格局。

雖然,**工業經濟增長有了可喜的變化,但是總體上看,**工業化水平不高,仍處在工業化的初級階段。與全國平均水平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非農勞動力占全社會勞動力的比重較低,工業內部結構層次不高、競爭力不強,工業增長質量不高,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現在:一是總量小。**年,全疆國內生產總值1878億元,在全國所占的比重不到2%。二是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工業增長速度偏低。從比重看,**年以來,**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8%,比全國同期水平低14個百分點。加工工業比重偏低,低于全國同期水平50多個百分點。從增速看,**--**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8%,比GDP增速低0.2個百分點,比全國同期水平低2.2個百分點。三是第二產業就業比重偏低。**年,**一、二、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分別為55.07:13.27:31.66,與全國水平(49.1:21.6:29.3)相比,二產業就業比重比全國低8.3個百分點。四是工業企業技術裝備落后。長期以來許多企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改造,欠帳較多,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低,工業通用設備處于一般水平的比重大,難以適應現代工業發展的要求。

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實現**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抉擇,是**經濟建設和發展中全局性、長期性而又十分緊迫的任務。工業化過程,不僅是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過程,而且是優化經濟結構,拉動推進其他產業發展,擴大經濟總量,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過程。工業化是實現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沒有強有力的加工工業,就沒有高水平、大規模的農業產業化,沒有強大的現代工業的發展,就沒有第三產業的超常發展。工業經濟增長是拉動全疆國民經濟增長、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半、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依托和主導力量。我們必須堅定信心,進一步增強加快工業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緊緊抓住新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強化措施,突出重點,把加快工業化進程這篇大文章做好做實。

二、推進**工業化進程的主要目標

查看全文

房管辦工業發展報告

2012年2月25日,我縣先后召開了“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和“決戰工業100億動員大會”,這兩次重要會議的隆重召開,為奮力開創提速發展新局面明確了目標、堅定了信心,充分表明了縣委、縣政府對打贏決戰工業100億這場硬仗的態度和決心,這是兩次鼓勁的大會、誓師的大會,將對推動我縣工業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認真貫徹會議精神,我局及時召開了專題會議,并研究部署相關工作,現將貫徹情況匯報如下:

一、迅速傳達會議精神,高度統一思想認識

縣經濟工作會議和決戰工業100億動員大會之后,我局于3月1日下午和3月2日上午分別召開局班子成員會、機關全體干職和下屬單位正副職會議,全面傳達了會議精神,將《中共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三年決戰工業100億的實施意見》、楊書記和周縣長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和決戰工業100億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報告形成綜合學習材料,印發至機關各股室和下屬單位,要求全系統干職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全面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要將領導重要講話精神融入心里,體現在行動中。與會同志一致認為,縣委、縣政府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和決戰工業100億動員大會上提出的工作思路是正確的、決策是英明的、方向是明確的,這讓我們看到了發展的新希望。大家一致表示,堅決同縣委、縣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以良好的精神風貌,立足本職,精誠團結,形成合力,真抓實干爭先進位。

二、著眼決戰奮斗目標,部署安排全年工作

我局將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所提出的工作要求和關于三年決戰工業100億的實施意見,把思想認識高度統一到楊書記、周縣長講話的精神上來。按照楊書記、周縣長提出的“做好本職工作”、“向著工業看,圍著工業轉”的要求,我局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著眼縣委、縣政府確立的奮斗目標,明確并部署了今年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1、重點主攻工業招商,搞好園區服務。一是扎扎實實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工業進園任務,重點抓好多寶老爺廟風力發電項目的實施;二是嚴格按照“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卡通收費”的要求,搞好工業園區進園企業的特服工作。

查看全文

船舶工業發展探索

焊花四濺、樁機隆隆。在灌河口大咀碼頭一片開闊的河岸邊,一艘長近150米、高21米的在建巨輪輪廓初現?!斑@是一艘1.68萬噸的海洋鉆探平臺輪,價值近2億元,目前已經完成了船體框架,正在進行前后艙樓的構建,到今年8月即可揚帆遠航!”恒成船業副總呂明告訴筆者,目前恒成船業在建共有4艘萬噸輪,其他3艘分別為一艘2.25萬噸級和兩艘1.8萬噸級,這4艘萬噸輪都將在今年完成建造。

從灌河河岸到灌河入???,恒成船業、紅旗船業、宏冠船業、名洋船業、五洲船業和利通船舶、海中洲船業、東方船業等16家船舶企業依次排列,原來寂靜、荒蕪的河灘海岸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里,發生了巨大的嬗變。在這里,船舶工業實現了由零到百億元投資的匯聚。

船舶工業從零起步

船舶工業包括船舶建造、修理、拆解三個方面,是大型裝備制造業,具有技術先導性強、資本與勞動力密集等特點,同時,也是航運業、港口業、漁業、海洋工程、軍工海防的重要基礎。因此,無論國外還是國內,船舶工業常常被作為沿海城市發展臨港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戰略重點。

但令人遺憾的是,作為有著170公里海岸線的沿海港口城市,我市的船舶工業起步較晚。在2006年5月灌河恒成船業第一艘萬噸輪造建開工之前,近海船舶制造企業僅有1家,內河造船企業只有5家。造船總噸位2.4萬噸,在建最大船舶僅5000載重噸,年造船僅數十艘,產值僅幾千萬元。

此外,作為全國重要樞紐大港,在今年3月連云港中遠船務啟動之前,我市港口尚無一家成規模擁有干船船塢的船舶修理廠,進出港3000噸級以上的2000多艘船舶更不能及時就近進塢修理,不僅流失了至少8000萬元以上的維修費用,更削弱了港口服務功能,影響并制約了港口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查看全文

近代常州工業發展探究

常州手工業歷史悠久,紡織業、造紙業、造船業、冶金業等都較為發達。明初,常州成為全國較大的商業中心,同時,紡織業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鴉片戰爭后,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封建生產關系削弱。20世紀初,近代常州工業誕生,其發展經過了誕生時期、初步發展時期、曲折發展時期和衰敗時期共四個階段。近代常州工業的發展和金融業的發展關系密切,輕、重工業協調發展,普遍采用大機器生產。

近代常州工業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常州工業的誕生時期是從鴉片戰爭爆發后到20世紀初。在這段時間里,封建生產關系削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棉紡織業中,布商由從織戶那里直接收購土布,改為向織戶發放棉紗,而后收購織成的土布并付給織戶工資。越來越多的織戶由“自紡自織”逐漸變為向包買商“領紗織布”,成為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力。商業資本開始向工業資本轉變。常州的商業發達,尤其是豆業、木業、土布業等,是江南的物資集散地并在全國享有盛名。商人在商業貿易中積累了大量財富,一些商人開始試辦工廠,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轉化。1906年,吳幼如創辦晉裕布廠,乃常州第一家織布廠,生產“寧條布”。1909年,吳康和奚九如在公盛堆棧用煤油引擎和碾米鐵機代替人工碾米,是近代常州工業的開端。二,20世紀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常州近代工業初步發展時期。辛亥革命后,常州軍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各界普遍認識到興辦工廠的重要性,一些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輸入到中國的商品大量減少,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獲得短暫的春天,電力工業、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和糧油加工業相繼興起。1913年,武進電氣公司成立,為全城電燈供電。1913年,奚九如從上海購進機器,開辦了厚生機器制造廠。1913年后,謝文新使用引擎和軋豆機等設備使商業油坊變為工業企業。1914年,大賚米廠創立。1921年,恒豐機制面粉廠成立。由于洋紗的輸入減少,國產紗布業迅速發展,利潤豐厚,當時“地無分南北,廠無論大小,大都全能獲得意外的厚利,這意外厚利,激起了建設紗廠的熱潮,……建廠風潮到1922、1923年達到頂點”[1]86。無錫廣勤紗廠僅1918年一年本金100元一股的紅利就達到了98元。這些事實吸引和激發了常州各界辦廠的熱情。1920年,蔣盤發籌建大綸紡織股份有限公司。1922年,張云博集資創建利民紗廠。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到抗日戰爭爆發前,近代常州工業曲折發展。一戰后,英日兩國爭先向中國輸入洋布,沖擊了常州市場上的土布。查秉初開設的土布毛巾等廠莊都破產,連股本都賠光了。江浙戰爭爆發后,經濟形勢愈發嚴峻,常州商業銀行、富華儲蓄銀行、常州紗廠、大綸紗廠都相繼倒閉。1931年,九一八事變,全國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高潮。常州城內也興起了辦廠的風潮?!氨臼械募啿际聵I,頓見暢旺,土布棉布商,以本業日見銷暢,群起集資,購機置地,建屋裝備,開機出貨,成為染織廠者,東、南、西、北四門皆滿。城內集中東下塘、椿桂坊、陶沙巷、烏衣巷、荊溪村等一帶,真如雨后春筍,興盛無量矣。更有面粉廠、碾米廠、制油廠、毛巾襪廠等多家,亦皆在本市城內外,先后興建,開機生產?!盵2]106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群眾抵制日貨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常州紡織業發展遇到了好時機,各工廠加快更新設備,抓住機遇,全力生產?!?933年后,常州的紡織業有很大發展,帶動了機器業的發展,一直到抗日戰爭。這段時間為機器業的全盛時期,辦起了很多中小廠,為農業、紡織業及其他輕工業服務,供應紡織工業和輕工業很多的裝備,如織布機、筒子車、漿紗車、碾米機等,供應農業生產很多的內燃機(柴油機)、水風箱等?!盵3]192在此期間,劉國鈞創辦的大成紡織染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最快,經營最佳,其從1930年創立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設備和資金都增加了8倍。四,抗日戰爭結束后到新中國成立前,近代常州工業遭到毀滅性打擊,瀕臨絕境。在抗日戰爭中,日軍侵略常州,大肆破壞工商業和掠奪資產?!皟H厚生廠家估計,損失生鐵一千多托,彈子盤六千多只,房屋燒毀六七十間,以致無法生產?!盵4]192“紡織廠家均遭嚴重破壞,幸存紗錠不足2000枚,布機數百臺,服裝業從業人員和紡織廠家為避禍而紛紛返鄉或四處搬遷?!盵5]798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統治腐敗,濫發紙幣,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飛漲。加之,美國的經濟侵略和官僚資本的壓迫導致企業大量破產,工人失業,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陷入絕境。

近代常州工業的發展特點

一,近代常州工業和金融業聯系密切。一方面,金融業促進了常州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企業的興衰影響到錢莊、銀行的生存。一戰期間和戰后,常州紗布廠紛紛興建,獲利甚厚。外埠的銀行在常州建立分行。本地工商業者也投資開設銀行。1917年,錢叔琳等人籌資,開辦富華儲蓄銀行。1918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常州開設分行。該行通過各種方法吸收存款,如贈送紀念品、開辦嬰兒存款,并且對常州本地的企業多有幫助,如通過核算大成一廠、二廠、三廠和民豐紗廠等企業的資產,盡可能在規定的范圍內給予較優厚的貸款甚至辦理全廠資產抵押業務,提供資金促進企業發展。1930年,劉國鈞在接盤大綸久記紗廠時,因上海股東刁難,要求劉國鈞不能用常州錢莊的匯票,必須在限定時間內用上海通行的大劃匯銀行本票交款,幸得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經理陳光甫的幫助,終于接盤大綸久記紗廠。1920年,富華銀行因為收不回對常州紡織廠的投資,只好破產。商業儲蓄公司對常州木業有大量借款。1932年,日軍侵華后,常州木業受到巨大打擊,和慎銀行受其影響破產倒閉。二,近代常州輕重工業都有發展?!扒迥┟癯?,常州有識之士開始試辦糧食加工、機器制造、電力生產等近代工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紡織、機械、食品、電力等近代工業得到較快發展?!盵6]755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在抗日浪潮的影響下,常州群眾紛紛抵制日貨,國貨暢銷。紡織業、電力、機器修理制造、糧油加工都發展迅速,百花齊放,尤其是紡織業獨占鰲頭。1937年,常州有染織廠40多家,布機7千多臺,6萬多枚紗錠?!懊褡寮徔棙I巨子劉國鈞,在1930年2月接盤大綸久記紗廠后,大展宏圖,至1937年7月的8年間,從1個廠拓展至4個廠,從50萬元資金增至400萬元,從1萬枚紗錠增至8萬枚紗錠。因此,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稱其為‘罕見的奇跡’?!盵7]112三,近代常州工業普遍由傳統手工業向大機器生產轉化,動力機械化代替人力、畜力。厚生機器制造廠初創時,奚九如就購買引擎動力布機110臺,漿紗機1臺。大綸布廠開辦時有動力布機120臺。1920年,大綸紗廠建立時一次性付定金17萬元,訂購紗錠1萬錠、布機160臺、300匹蒸汽引擎1臺、小型發電機1臺及一些輔助設備。1931年,張贊墀、祝大椿等人籌資興建振生電燈公司,主要發電設備如蒸汽鍋爐、給水唧筒、溫水器、蒸汽機、發電機和配電板都系英國撥柏葛公司和愛倫名廠制造。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工業發展調研報告

**位于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東連沿海、背倚西南、通江達海、連東貫西。**港是西南、華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港口和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是大西南東向出海最便捷的通道。地級**市成立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港口發展,第一屆政府實施“港口帶動工程”,第二屆政府提出“以港興市、以港富市”戰略,本屆政府明確提出實施“港口強市”戰略,充分利用港口優勢和西江黃金水道優勢發展地方經濟。港口促進了招商引資,推動了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和永久的“磁場”。為貫徹市委提出的“六靠”思想思路,研究新舉措促進港口發展,我嘗試對港口與工業互動發展作一些探討。

一、港口的基本情況

(一)港口現狀

**港是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和對外開放一類口岸,現有碼頭泊位171個,其中1000噸級泊位12個,500噸級泊位156個,全港年通過能力為3000萬噸和8萬標準箱。規劃中的**港中心港區位于西江航運干線郁江河段的**市,是廣西及華南地區內河水陸聯運和水上中轉的主樞紐港口。上游從**航運樞紐起至貓兒山作業區下游下山廟止,規劃岸線19公里。港區面積約450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272萬平方米。經過多年的建設,港口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羅泊灣、貓兒山兩個作業區為主,沿郁江兩岸分布眾多的業主碼頭為輔格局。羅泊灣、貓兒山、貯木場和民運港等四個碼頭作業區均有進港鐵路連接。中心港區共有倉庫面積10.9萬平方米,堆場面積46萬平方米,其中主要9家煤炭散貨碼頭堆場面積22.9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總長度2**18米,鐵路裝卸線3975米。主要裝卸機械設備l53臺(套),最大起重能力40噸。港口開辟有至黃浦北方港集裝箱內貿航線,**至香港深圳集裝箱航線、廣州港“穿梭巴士”廣西**支線、中海集運**至南沙集裝箱班輪以及**至珠三角和港澳地區的水路常年貨運航線,**至昆明鐵路集裝箱快運班列。全市有跨省水運企業63家、港澳航運企業6家,貨運船舶2119艘115萬載重噸,占廣西區總量的60%。全市共有17家船代、貨代服務企業,能夠為貨物進出港提供完善的和物流服務。

羅泊灣碼頭作業區二期工程已于20**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新建3個雜貨千噸級泊位、1個集裝箱千噸級專用泊位,改造原有2個件雜貨千噸級泊位和1個集裝箱泊位;新建進港一級公路3.52千米,新增10臺橋式起重機及與之配套的后方倉儲、堆場、機械等設施。二期竣工在2008年投產后形成件雜貨180萬噸、集裝箱5萬TEU的年吞吐量能力。

貓兒山作業區二期工程建設內容主要是:配套1個千噸級泊位裝卸機械和完善2個千噸級的后方設施,新增1個8.2萬平方米的煤炭堆場和2個各1萬平方米的非金屬礦石堆場,增加鐵路和卸車線2股各長570米以及卸車機械。該作業區二期工程竣工投產后,形成散貨360萬噸/年的吞吐能力。二期工程目前前期工作已完成,正在加緊建設中。

查看全文

縣長在工業發展大會的發言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全省、全區工業發展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關于實施工業強省、工業強區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動員全縣上下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加快推進全縣工業化進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等一會,從縣長還將作具體的工作部署,大家務必要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進一步增強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工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柱,既是財稅的主要來源,又是就業的重要載體,還是實現三次產業提速協調發展的關鍵。年,全縣生產總值達61.44億元,比2005年增長87.8%,年均增長17.1%,其中工業經濟增長貢獻份額達50.0%,拉動經濟增長43.9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6.3%,年均增速比生產總值高9.2個百分點;全縣財政總收入中有67.7%來自工業。工業對于縣域經濟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縣工業發展起步太晚,存在著不少問題和矛盾。一是工業經濟總量小,人均更小。從縱向比,我們工業經濟總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從橫向來看,我縣與全省、全區的先進縣市的差距十分明顯。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13.95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2%,占全區的12.3%,人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2529元,比全省平均數低551元。二是工業經濟結構單一。在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中,以能源原材料為代表的重工業比重高達99.5%,煤炭、電力比重達72.9%,呈現出幾乎沒有結構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根本無力抵御經濟波動帶來的沖擊,國家產業政策稍微一調整就會使我們的經濟出現大起大落。三是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粗放。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較低,資源的開發方式粗放、利用率低,單位GDP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經營管理水平低,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年,在全縣44個規模工業企業中,沒有一家企業產品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或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有21個是虧損企業,虧損面達48.8%。四是企業規模小,帶動力弱。全縣沒有一家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只有2家,不到4.7%,小型企業42家,帶動力較弱。五是工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不完善。全縣還沒有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和達到“五通一平”標準的工業園區。同時,工業人才隊伍饋乏、體制機制不活、辦事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還十分突出,嚴重制約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

當前,我國正處于可以大有所為的戰略機遇期,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十二五”規劃正蓄勢待發,可以預見在下一個五年中,全國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區將呈現出競相發展的態勢??h委、縣政府根據形勢,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先行先試、增比進位、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發展主基調,而推進工業強縣戰略是實現增比進位目標的重要途徑。年,我縣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全省88個縣市的排名是第23位,其中工業排名是第30位;到年,我縣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全省88個縣市的排名是第15位,其中工業排名是第20位。分別向前趕超了8位和10位,這說明全縣GDP的進位主要依靠工業的進位。同時,我縣被列入應率先崛起的黔中經濟區范圍,省委省政府、地委行署實施工業強省、工業強區戰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加快,較好的區位優勢等都給我縣加快發展工業經濟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當然,在發展工業經濟的過程中必定是困難重重,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和阻力,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必須增強責任心和緊迫感,要敢闖、敢試、敢干,要膽大心細,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是要轉變發展觀念。徹底摒棄在是否發展工業上的猶豫、懷疑思想,看準了就上,不爭論、不折騰,真正把思想統一到工業上,把心思集中到項目上,把力量凝聚到園區上。二是要抓好落實。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扎實做好推動工業發展的各項工作,要抓住不落實的事,嚴格追究不落實的人。三是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領導經濟發展的綜合素質。一方面要加強對工業經濟、管理、市場營銷、會計、金融等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掌握發展規律,爭當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認真研究省、地關于發展工業經濟的相關政策,要吃透政策,用好政策,研究具體的措施,解決具體的問題。四是要持之以恒。工業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我們要把握好政策的連續性,堅持不懈把工業經濟抓出成果??h直各工作部門,要強化保障和服務意識,舍得給好政策,從招商引資、項目落地,企業發展、市場開拓、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提供細致服務,幫助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要設身處地的為企業著想,出臺政策措施要以有利于企業發展為出發點,決不能打著加強管理的旗號,變相設立各種條條框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