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種植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01:31: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規模種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規模種植

土地規模種植經濟效益

根據專業學術資料介紹和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較大規模的平整種植土地不僅可以為農民和農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可為農村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

一、平整前的耕種狀況

通河縣目前擁有種植耕地180.2萬畝,其中水田120萬畝,總體地勢北高南低,可種植耕地的80%為丘陵地貌,其余為平原,土質肥沃、土壤較疏松,境內有大小河流27條,水資源豐富,特別適宜水稻種植,是水稻主產區,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一。據調查統計,在現有120萬畝的水田面積中,單池面積在5畝以下的約占80%,也就是說:有近96萬畝的水田目前還不適于大中型機械整地、插秧和收獲作業,嚴重地制約著大中型機械作業效率的發揮,同時由于單池面積小池埂多,致使筑埂用工多,既減少了種植面積,又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二、平整耕地的目的及意義

1.目的進行大規模標準化平整土地,建立方條田,使水田單池面積達到5~7畝的理想狀況,實現連片作業,充分發揮大中型機具輪耕整地、插秧和收獲作業的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放出大批勞動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2.意義一是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需要。通過機械化作業,能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消滅病蟲害、增強作物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有利于提高糧食品質和糧食產量。二是適應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通過實施規?;骱图s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勞動力轉移。三是強化管理的需要??梢蕴岣吒髯鳂I環節的標準化水平,滿足作物生長的條件,通過增產、增收繁榮農村經濟。四是在整地、插秧、收獲作業全面實現機械化的同時,實現標準化、規?;a。

查看全文

規模種植對農村經濟發展引領作用

【摘要】黨的提出要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規模種植作為優化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舉措,對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和農民增長意義重大。本文結合大足區中敖鎮農業發展狀況及發展規模種植帶來的收益,對當前制約農業規模種植的主要因素進行了分析,從引導農村居民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農作物抗災減災能力,推廣利用規模種植技術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對當前發展規模種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規模種植;農業經濟;引領作用;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居民城鎮化,農村空殼化越來越嚴重,農村勞動力大規模進城打工進一步向城鎮轉移,造成大量土地浪費,土地資源閑置,農村經濟發展遲滯。經筆者對本人所在的鎮進行入戶調查,我鎮所轄18個農業村中,18-55歲的青壯年勞動力在家的不足二成,而在家以耕種為業的基本上是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由于單戶種植成本越來越高,農民收入無法提高,導致農民發展種植業的信心和意愿不足,投入減少,動輒拋荒棄耕,收入停滯,拋荒棄耕現象越來越嚴重,由此逐漸進入惡性循環,農村經濟發展亟待尋找新思路。

筆者多年從事基層農業工作,親身參與到農村規模種植戶的引進,協調,發展壯大過程中,親眼見到規模種植是如何從小而精,大而強,進而帶動周邊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以我鎮大自然水果專業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2008年11月成立,主要經營范圍包括組織成員從事水果、蔬菜種植,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種植的產品等。主要種植品種第三代雜柑“丑柑”(學名不知火)和第四代雜柑“濟華雜柑”,該種植戶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50畝起步,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扶持,規模逐年擴大,現有效產出種植園已逾500余畝,因其產品口味好,品相高,鮮果供不應求,年產值1000萬元左右(其中:網店銷售200萬元左右)。受益于該種植園規模擴大,一是農民的土地流轉收入增加了;二是用工需求也逐年增長,現該種植園聘請固定員工二十余人,臨時工100余人;三是該種植園開展現場采摘活動,采摘季節游客不斷,帶動鄉村旅游,周邊農民通過開辦農家樂等形式增加了收入;四是來現場采果的游客,對周圍農民的土雞土鴨,蛋,季節蔬菜、鮮果等有極大的購買需求,增加了周邊農民的收入。五是產業效益上去了,業主對,停車場,便民道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既極大的方便了周邊村民的出行,同時也增加了用工需求,帶動了周邊村民的收入增長。六是家里有了梧桐樹,不愁招不來金鳳凰,在大自然水果專業合作社的規模效應帶動下,我鎮種植業扶持政策和政府服務形象得到了業主們的廣泛認可。近年來陸續有占地1010畝的鮮果產業園檸香果業、占地1000余畝的油用牡丹種植園大足區惠欣油用牡丹股份合作社、占地600余畝的集觀光、采摘、民宿、教學實踐、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鴻木易有限公司等規模業主落戶我鎮,極大的帶動了我鎮產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綜上所述,規模種植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主要體現在:

1、帶動就業。一個成功的規模種植園,將帶動周邊上百農戶實現家鄉就業,返鄉創業人員將明顯增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增加,留守人口將大幅減少。

2、百姓增收。通過土地流轉,臨時務工等途徑,農民人均純收入將會穩步提高。

查看全文

規模種植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

摘要:自我黨的提出要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以來,作為促進農業不斷發展以及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之一,規模種植對于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以及提升農民經濟效益而言意義重大。從古至今,種植一直都是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點,既引領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能夠解決廣大農民的基本溫飽問題。近年來,社會經濟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進而加快了城鄉一體化進程。在此過程中,規模種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種植戶的生活水平。

關鍵詞:規模種植;農村經濟;經濟收益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不斷發展,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農村空殼化現象日益加重[1]。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大規模通過進城打工等方式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向城鎮轉移,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土地資源過度閑置,造成大量土地浪費,進而于無形中制約了農村經濟的有效發展。因此,本文就山東省聊城市某城鎮規模種植對農業經濟發展的綜合影響以及制約農村發展規模種植的幾大因素進行了深入性分析,并就相關制約因素提出了幾點個人建議僅供參考,現總結如下。

1山東省聊城市某城鎮規模種植對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筆者從事基層農業相關工作已多年,多次親身參與到農村規模種植戶的引進、輔助以及發展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農村規模種植如何日益發展壯大、如何帶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如何提高種植農戶的收入水平。以山東省聊城市某城鎮成立于2008年的大自然水果專業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主要經營范圍為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蔬菜、水果種植(主要種植品種為第三代雜柑“丑柑”與第四代雜柑)以及組織安排收購和銷售所種植的農產品等[2]。在國家出臺相關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從各農戶手中流轉土地3.33hm2起步,逐漸擴大種植規模,現有效產出種植園已超過33.33hm2以上。與此同時,優于產品的品質極佳、口味鮮美,故而時常供不應求,平均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左右[3]。而在此過程中,由于種植園規模不斷擴大,第一,增加了農民的土地流轉收入。第二,刺激了種植園的用工需求,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一定的就業機會。第三,待到每年的收獲季節,該種植園通過開展現場采摘活動吸引力大量的游客,間接地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促使周邊的農戶通過開辦農家樂等形式的活動進一步增加了收入。第四,來參與采摘活動的游客通常會對周圍農戶的農產品(如土雞等自家飼養的家禽、應季瓜果蔬菜等)抱有較大的購買需求,由此便在無形中又增加農戶的收益。第五,隨著規?;N植產業的經濟效益不斷上升,業主對停車場、便民道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便會進一步適當增加,由此既能夠方面村民的日常出行與游客的往來,同時亦增加了用工需求,有利于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在該合作社的規模效應經濟發展帶動下,該城鎮種植業扶持政策以及政府服務形象逐步得到了廣大業主以及村民的認可與信賴,陸陸續續發展了鮮果產業園檸香果業、油用牡丹種植園等諸多規模化種植產業,大幅度地帶動了山東省聊城市各城鎮農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民帶來了相對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

2規模種植對農村經濟的帶動作用

查看全文

小規模養殖場適宜養殖種植結合模式

【摘要】傳統農耕家庭養殖模式本身是一種原始的平衡的種養結合模式,豬多肥多糧多,良性生態循環?,F今我國畜牧業已由家庭副業發展成規模養殖主業,飛速向集約化專業化發展。目前畜地分離經營造成“豬多糞尿多污染多”局面。糞便污染已成制約發展瓶頸。最近幾年,國家提出“種養結合,整體推進”戰略,養殖業主也進行了探索試驗,但由于許多業主特別是小型養殖業主沒有科學制定種養結合模式,生產各要素沖突,種養結合效益差,產業頻頻斷裂,種養結合推進速度緩慢。本人多年從事種養結合技術指導、推廣、研究工作,現就我地推廣經驗進行總結,以供養殖業主和同行交流參考。

【關鍵詞】小規模養殖場;養殖種植結合;模式

養殖種植結合是小規模養殖場未來拓展空間的根本出路,是效益擴展和最大化的發展方向,是解決糞便污染最有效段,也是國家對養殖種植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廣大養殖業主對種養結合必要性逐步形形成共識。但許多小規模養殖場業主在增加種植產業后,由于種植模式不科學,造成種養多要素沖突,養殖業種植不能兼顧,效益低下,種養不能良性循環。如何選定地塊,確定配套種植面積、品種,是避免生產要素沖突,協調同步發展的關鍵。

1影響養種結合的要素

1)勞力配置。在時間、數量、質量上不沖突。2)糞肥產量與種植面積相配套,糞肥產量不能超過消納能力。3)種植作物產品產量、銷量、上市季節、采收期集中程度、生產利用年限長短、產品時鮮與耐貯性要合理搭配。4)土地肥力、地形、地貌、地勢等宜耕性與種植品種要適合。5)種養結合各要素對效益的影響。種植模式配套通式如下:生長期長名貴樹木+耐貯藏(干果)果木+糧食作物+時令果蔬(牧草)(宜耕性較差土地)(宜耕性較好土地)(機械化宜耕性好土地)。

2種植地塊的選定

查看全文

大蒜規模種植若干問題的調研報告

摘要:近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塔山鎮將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我鎮大蒜這一農產品資源優勢,延長大蒜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推動了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的健康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逐步落實,更加激發了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作為一名在塔山鎮工作十年的鄉鎮統計工作者,一直都在關注和記錄著全鎮的大蒜種植情況,近期按照上級統計調研的要求,深入基層走訪了一些蒜農,初步掌握了我鎮大蒜的生產與經營情況?,F形成報告如下,僅供領導參閱。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簡述

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持續保護和科學開發農業資源為前提,對農業的內部產業實行優化組合,形成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條龍產業鏈,結成貿工農、內外貿、農科教一體化產業體系,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我國在農村實行以農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業生產連年豐收,但由于農業小規模生產經營,難以適應國內外大市場多變需求,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遇到了新矛盾。提起塔山鎮可能有許多人想不起塔山鎮有什么可以銘記在心的,唯一的印象大概就是一個“窮”字,但提起塔山鎮的耿集辦事處,許多人就會豎起大拇指——大蒜。目前的塔山鎮實際上是2000年由原來的塔山鎮和耿集鎮合并而來,全鎮6.7萬人口,耕種著不到8萬畝的耕地。如何解決增收問題,塔山鎮的人們一直在探索著。耿集辦事處東與邳州宿羊山等地接壤。八十年代初期,受邳州宿羊山種植大蒜的影響,開始種植大蒜,由原來的小面積種植逐漸縮小小麥種植面積,擴大大蒜種植面積,到九十年代中期,耿集辦事處就基本上見不到小麥的種植。近三五年塔山鎮的塔山片受耿集種植大蒜的影響,逐漸擴大大蒜的種植面積。到目前為止,全鎮共種植大蒜6萬畝,建立了規模較大的耿集大蒜市場。今年六月份還開通了中國淮海網,專門用來提供大蒜的相關信息。注冊了“淮海牌”無公害大蒜。去年,這種輻射帶動已經擴大到周邊的許多鎮,如大許、紫莊、徐莊等鄉鎮。目前,耿集辦事處有十多家冷庫、數十家蒜片加工廠,一家大型蒜油加工企業即將建成。還有一些大蒜深加工項目正在洽談中?;旧闲纬闪艘怨⒓k事處為中心的產、供、銷一條龍產業鏈,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體系。農業產業化成為農業向現代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目前國內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成功模式

國內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成功模式:一是龍頭企業帶動型(“公司+農戶”、“龍頭帶基地”),這是最主要的組織形式,所占比例最大。二是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代表的中介組織帶動型。三是專業市場帶動型。四是專業大戶帶動型,依靠專業戶聯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從而加速了專業分化。五是運銷商促進型,在組織農產品運銷、解決農產品“賣難”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以上五種模式看,塔山鎮大蒜規模種植應屬于專業市場帶動型,靠著宿羊山和耿集兩大專業市場帶動周邊群眾種植大蒜。

(二)大蒜產業化經營對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查看全文

縣委全年煙葉生產管理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省、市煙葉生產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年煙葉生產各項政策措施,穩步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工作,進一步鞏固煙葉基礎地位,全面提升我縣煙葉生產整體水平和煙葉質量,實現煙草持續穩定發展,制定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嚴格計劃合同,強化基礎管理,引導集約生產,抓好現代煙草農業整縣推進工作。

二、工作目標

1、煙葉生產收購目標:年市下達煙葉收購計劃10.2萬擔,頂抵年度豐產部分超計劃收購量后實際下達計劃收購量9.6萬擔,指導種植面積3.56萬畝(其中CB-1品種2.47萬畝,外引品種1.09萬畝)。各鄉鎮計劃收購量和指導種植面積詳見附件。

查看全文

中藥材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十七屆三中全會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研究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基本目標任務”。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必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工作的各個方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當前經濟社會全面向科學發展轉軌的大趨勢下,實現農牧業又好又快健康發展,不僅是農牧業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在今后的“三農”工作中,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起科學的農業發展觀,科學認識農業的基礎地位、科學定位農業的發展方向、科學改進農業工作方式方法,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科學發展。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結合我州農牧業工作實際,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和發展農業產業化,近期對我州中藥材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州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

我州具有優越的地質地貌和氣候條件,土地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越、污染少。從上世紀50年代初,我州中藥材生產有著輝煌的歷史,1952年-1990年,我州當歸收購量達8657噸,年均收購量達227.8噸,1978年我州當歸種植面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超過1萬畝,當年產量870噸,××州維西縣在當歸生產中做出突出貢獻,1974年受商務部表彰并命名為全國十四個當歸基地縣之一。秦艽和當歸因產量高、質量好,曾經是我州中藥材的拳頭產品。但是,農村體制改革后,原有的藥材購銷體系被打破,只有少量的個體工商戶經營藥材,加上藥材市場大起大落,全州藥材種植面積大大減少,從業人員有減無增,全州中藥材只有零星種植,由于規模少、種植分散、產量低、利潤薄、風險大,嚴重挫傷了藥農的積極性,作為××州特色和優勢的中藥材產業逐步沒落。

在“十五”期間和“十一五”以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逐年加大了對藥材基地建設的投入,特別是近幾年來發展較快,以維西縣的秦艽和當歸為主的藥材品種、面積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據統計,20*年低,全州共有藥材種植面積4.5萬畝,以下為各縣具體情況:

維西縣:中藥材種植面積3.9萬多畝,分布在多個鄉鎮,其中永春鄉種植面積較大,主要品種為木香、秦艽、當歸、丹參、桔梗、板蘭根、茯岑、蟲蔞等;德欽縣:中藥材種植面積3390畝,主要品種有木香、秦艽、當歸、丹參、桔梗、茯岑、蟲蔞、川芎、秦歸等;香格里拉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655畝,主要品種有白術、木香、桔梗、川芎、秦歸等。我州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主要呈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查看全文

辣椒種植保險工作問題及建議

摘要:政策性辣椒種植業保險是貴州省響應國家政策開展的地方特色保險,致力于地方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本文以貴州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為研究對象,分析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存在的意義、作用,以及保險開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對貴州省開展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發展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政策性;種植保險;貴州

2016年12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政策支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鼓勵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試點。加快建立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增強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抵御能力。農業是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農業生產投入大,收益回收時間長,抗風險能力低,傳統的小農經濟只依靠單純的農戶自主經營,不能保障農產品的穩定供應,容易造成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破壞社會穩定,所以需要政府的不斷扶持。保險可以有效地分散農業風險,同時還可以保證農業在生產以及再生產中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有利于社會的穩定運行和發展。但傳統的商業保險由于保費過高、農戶購買意愿不足等因素不能做到有效覆蓋和適用種植業。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政府為了解決“三農”問題、保障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戰略推動的一種創新型政府救災方式,可以提高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益,通過政策手段來保障農戶的生產。辣椒是貴州當地最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種植歷史悠久,作為中國辣椒的重要產區,貴州省辣椒在種植規模、加工能力、銷售份額與品牌口碑等方面都位居國內前列。貴州將辣椒作為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給予了大力支持。為促進貴州省辣椒產業穩定發展,政府部門聯合保險公司不斷推動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的發展,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是保障農戶收入,分散生產風險的重要舉措,可以發揮農業保險體系對地方特色產業的促進作用。本文著重分析貴州省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業務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提出建議,推動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高質量發展。

1貴州省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分析

1.1貴州省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概況。貴州政策性辣椒保險是響應國家政策開展的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目的是為了幫助地方農業建立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增強種植戶對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的抵御能力,助力地方脫貧攻堅工作,保費30元,保額800元,保費主要來自于地方政府的補貼。達到補貼標準的貧困戶可享受免費參保,保險標的符合投保條件的種植主體均可參保。1.2開展政策性辣椒保險的意義。開展和推廣政策性辣椒保險工作,通過保險分散種植戶在辣椒生長過程中受到的風險,可以有效提高辣椒種植戶的抗風險能力,穩定生產,可以促進辣椒種植戶擴大種植規模和增加生產過程中的再投入意愿,并且對于貧困戶可以免費參保,有利于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和助力貴州省脫貧攻堅工作。對于保障貴州辣椒產業穩定發展,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1.2.1保障貴州辣椒產業穩定發展,支持脫貧攻堅。隨著貴州辣椒種植面積、產量產值逐年增加,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自然災害對辣椒種植生產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推廣政策性辣椒種植保險有利于保護種植戶利益,保障辣椒產業發展。政策性辣椒保險理賠提高了種植戶對于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抵御能力,為種植戶提供保障,減少種植戶風險,保證種植戶的穩定生產。此外對于貧困戶免收保費,減少貧困戶的生產風險,帶動農戶脫貧,吸納貧困農戶就業,促進了貴州省的脫貧攻堅工作。1.2.2保障辣椒種植戶減少風險。由于貴州山地較多,適合種植物生長的壩區較少,土地肥力較差,且土地較為分散,不便于大面積種植,導致種植業難以形成規?;萍己康?,抗風險能力薄弱。貴州省氣候條件多變,辣椒在育苗、種植、采摘期中極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自然災害特別是氣溫變化等對辣椒生長有很大影響,如果沒有政策性辣椒保險,一旦辣椒受災,種植者血本無歸。而政策性辣椒保險的理賠顯著降低了種植風險,減少了種植戶損失,為農民種植辣椒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特別對于大部分中小種植戶,受傳統的小農經濟影響,風險管理意識不足,農業生產信息滯后,農業生產中科技應用水平較低,更易遭受自然災害影響,農戶抗風險能力弱。農戶以個人之力難以應對風險,一旦受災,嚴重影響農戶種植辣椒的積極性,農戶再生產投入意愿降低,不利于貴州省辣椒產業穩定發展。

2政策性辣椒保險工作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工作規劃

為加快推進我鎮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實現農民穩定增收,根據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年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實施方案》(辦字號)精神,現就山藥、吊瓜、村獺兔產業—年發展作如下規劃。

一、山藥產業發展規劃

1、發展現狀

山藥是一種藥菜兼用價值較高的薯芋類經濟作物,富含淀粉、蛋白質及鈣、磷、鐵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具有強身健體和補虛壯陽之功效,人稱“江南人參”。受氣候、土壤環境的影響,栽培山藥歷史悠久,品質好,是的特色農業。全鎮種植山藥每年一般在1000畝左右,種植面積不大,大戶種植不多,主要集中在嚴坪、太平頭,其他村有零星種植。

2、發展規劃

一是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以嚴坪、太平頭和村穴崗嶺一帶為核心區,克服山藥不宜連作的影響,既要依靠耕地進行種植,又要開辟適宜種植山藥的荒山荒地,堅持能種則種。年種植面積力爭達到2000畝,其中1500畝,村300畝,年3000畝,年發展到3500畝。

查看全文

獨家原創:企業健康發展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近幾年來,贛榆縣充分利用丘陵山區生態好、無污染的地理優勢,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先行在黑林、歡墩兩鎮大面積推廣黑莓種植取得很大成功,種植面積已由前幾年的2000多畝發展到1.5萬畝。方興未艾黑莓產業,正以黑林、歡墩為核心區,迅速向周邊的厲莊、塔山、班莊鎮等擴展,黑莓產業逐步走向規?;I化。黑莓產業為何在贛榆縣丘陵山區如此當紅;經濟效益何以這么高;它的發展前景怎樣;大規模發展后如何解決生產與流通問題?帶著這些思考,我們最近深入到黑林、歡墩兩鎮,實地考察了黑莓基地、走訪了部分農戶,并與當地干部群眾進行了座談。

關鍵詞:黑莓產業發展

引言:為研究解決贛榆縣黑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贛榆縣黑莓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我們對贛榆縣黑莓產業采取實了查看與個別走訪的形式進行了研究,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正文:

一、贛榆縣黑莓產業發展現狀:

贛榆縣西北部的丘陵山區是個革命老區,偉人劉少奇故居和抗日山烈士陵園就坐落其中。在這方圓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黑林、歡墩、厲莊、塔山、班莊等7個鎮,150余個行政村,32.8萬人,三分贛榆有其一。這里的人民群眾曾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付出過巨大的艱辛和犧牲,也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但由于這里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缺肥少水,生產條件差,農民收入比較低,至今還是個相對貧困落后地區。如何打破制約這一地區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盡快解決群眾的生產致富問題,多少年來,當地黨委和政府帶領干部群眾不斷努力探索和實踐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