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力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19:25: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鄧小平綜合國力思想比較研究
【關鍵詞】/鄧小平/綜合國力/相同點/不同點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9.1〔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1004-4175(2001)02-0009-03
綜合國力是指國家綜合其人力、物力、財力而形成的生產能力和發展能力。綜合國力的強弱,是一個國家對外進行政治、經濟、外交活動的物質基礎。實踐證明,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綜合國力,不僅處處受制于別人,而且很難在國際社會中立足。、鄧小平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第二代領導核心,由于歷史背景不同,他們對綜合國力的認識和實現方法也不同。但是,他們都把提高國家的綜合國力作為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提到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認真研究、比較、學習、鄧小平綜合國力思想,對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增強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戰略地位,必將產生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綜合國力思想的相同點和繼承性
第一,、鄧小平都把經濟實力作為國家昌盛的物質基礎,國力強大的核心內容。早在戰爭年代,就十分重視經濟的物質作用。井岡山斗爭時期,他就把“有足夠經濟力”同其他政治、軍事、地理條件等一并作為工農武裝割據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中央蘇區斗爭期間,他進一步指出:“只有開展經濟戰爭方面的工作,發展紅色區域的經濟,才能使革命戰爭得到相當的物質基礎,才能順利開展我們軍事上的進攻?!盵1]解放戰爭初期,又帶領全黨把抗日戰爭時期的經濟政策迅速轉變為適應解放戰爭環境的經濟政策。由于對經濟問題的重視,使我們有了迅速打敗國民黨,建立新中國的牢固的物質基礎。1949年,在開國大典上莊嚴宣告:“全國規模的經濟建設工作業已擺在我們面前。”全黨“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彼嬲]我們:“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沒有人民的福利,沒有國家的富強?!盵2]因此,“中國人民及其政府必須采取切實的步驟,在若干年內逐步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盵3]在領導下,全黨和全國人民在極短時間內迅速恢復戰爭創傷,完成三大改造,順利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國力民生兩牽掛(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
在人們的印象中,國家開發銀行是一家大銀行,總資產逾2萬億元,在金融同業中,位居前列;投放300億元,領航三峽建設資金;貸款5000多億元,推動西部大開發……
再看看我們身邊,開行貸款的項目又很小,單筆貸款金額小至3000元,客戶涉及社區小商店、下崗再就業者、農村養殖戶。
巨大的反差,悄然的變化,體現了開行面對國家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在信貸策略上的適度調整,體現了開行做大項目增強國力,做小項目改善民生的辦行宗旨,映襯出開行近年堅持改革創新、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軌跡。
始終關注融資瓶頸,大項目富國,小項目富民
開行成立于1994年,當時我國基礎設施等領域面臨巨大的融資缺口,煤電油運十分緊缺。此后13年,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簡稱“兩基一支”)領域的主力銀行,開行一直是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融資助推器,助力國家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南水北調工程,總投資上千億元,僅一期工程貸款就需488億元,單獨靠哪一家銀行都力不能及。2004年,開行牽頭組建我國最大的銀團貸款,自身也承擔了200多億元貸款,為工程提供了關鍵性的資金支持。明年,“南來之水”就將為北京奧運會帶來新的滋潤。
大力發展旅游經濟增強綜合國力
內容摘要: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時,直接從事農業人員越來越少;大多數人已經解決溫飽;工業向高科技、高利潤、無污染發展;交通形成網絡,餐飲、住宿達到一定衛生標準,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治安狀況良好,就會發展旅游經濟。旅游熱促進農業、工業、交通、餐飲、住宿、文化教育發展,必然會促進經濟大發展。這種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促進相關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從而使經濟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式就是旅游經濟。
關鍵詞:旅游經濟;主要形式;旅游精品;發展趨勢
2006年04月24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會的最新報告預測,中國將在10年內成為世界第二大旅游和旅行經濟強國。報告預測,2006年中國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費投資和政府開支等將實際增長14%,達27703億元,預計2007年至2016年,年均增長8.7%,旅游和旅行經濟的直接、間接貢獻加在一起為國內生產總值13.7%。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實力增強,旅游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越來越重,旅游經濟作用越來越明顯。而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必將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旅游經濟的幾種形式
(一)利用特色產品舉辦大型慶祝會、商貿會高層論壇來牽線搭橋,吸引游客。例如揚州每年都搞的“煙花三月經貿旅游節”“臺商投資洽談會”“揚州經濟發展高層論壇”等各項活動就吸引了大量投資商和游客同,時也很好地宣傳了揚州。
(二)利用具有特色的風土人情、風景名勝等人文景觀吸引游客,游覽山水,瞻仰前賢,參觀宗教建筑,了解民俗風情。揚州近來挖掘、整理、修建了朱自清故居、八怪紀念館、宗教禪寺平山堂、觀音山等?,F在很熱的紅色旅游,也是這種形式,此外還有麗江的東巴文化、瀘沽湖的女兒國等。
國力變化看中日教學教案
在兩千年的中日關系史中,日本人的“中國觀”曾發生3次大的變遷,這種變遷往往都伴隨著彼此社會內部結構的動蕩與重組,以及國際關系格局的調整與國際秩序的重建。中日兩國人民的相互認識就建立在這種由于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形成的新的價值觀基礎之上??v觀日本人“中國觀”的變遷史,其規律為:每當中國處于鼎盛之時,日本人就向認同中國的方向發展;每當中國處于衰落之時,日本人就向蔑視中國的方向發展,顯示出明顯的“實用主義”特征,以及對“國家利益優先”原則的追求。
日本人中國觀的前三次變遷日本對中國的正式外交始于公元607年。本來日本基本上是被納入到“華夷秩序”的朝貢體系之中的。但到了隋朝,日本人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并對隋唐視其為東夷小國產生一種抗拒心理,想與中國平起平坐。唐朝衰落后,日本也于894年終止派遣遣唐使。日本人對華認識的這種變化可視為其中國觀的第一次變遷。
10世紀后,中日之間的正式外交中斷。進入室町時代(1338—1573年),特別是到了足利義滿時期,日本對亞洲以及中國的認識才發生劃時代的變化。1373年明朝使節團被派往京都,足利幕府與中國重開外交。明朝永樂皇帝授予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日本國王”稱號,日本又被重新納入到東亞國際秩序之中,返回了“中華文明圈”。這是日本人中國觀的第二次變遷。
進入15—16世紀,隨著以葡萄牙為首的西方勢力向東方滲透,日本的對外認識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16世紀末,豐臣秀吉率軍侵略朝鮮(專題,圖庫)、覬覦明王朝,并在對女族鉗制的過程中形成了日本大陸政策的雛形。德川家康改變了豐臣秀吉的鎖國外交路線,實行了比較積極的對外政策,但拒絕接受中國皇帝冊封。不過從18世紀初到19世紀中葉,亞洲的“主體性”還沒有從根本上遭到西方破壞,華夷秩序仍是東亞國際關系格局的基本特征。19世紀中葉以后,華夷秩序受到西方列強挑戰,東亞原有的國際秩序面臨新的整合。1871年中日修好條約的簽訂,終于使日本天皇與大清皇帝處于平等地位。這是日本開國以來所簽訂的惟一的平等條約。但日本并未照此與周邊國家、民族建立起對等關系,而是選擇了“擴張國權”(對外侵略)的道路。日本的“攘夷”與擴張國權是同時進行的?!叭烈摹币笈c亞洲各國聯合,擴張國權又導致對亞洲的侵略。甲午戰爭中大清國的失敗,使日本人的中國觀發生了第三次大的變遷,他們開始蔑視中國,視中國為“半野蠻國家”和“亞細亞之惡友”。
二戰后日本進一步脫離亞洲
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日本人又重新把中國看成“亞洲大陸的強國”,但很快這種中國觀便發生變化。因為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日本經濟實現了騰飛,而中國卻經歷了政治和文化上的動蕩。日本人的亞洲觀與中國觀又恢復到近代的原點。20世紀80年代,長谷川慶太郎寫了一本書叫《別了!亞洲》。在書中他談到:“一直到明治維新,中國都被當作‘圣人君子之國’??酌现畬W即儒學奠定了日本政治思想史的基礎”,“對于日本人來說,無論從哪方面講,亞洲都是一個關系很近的地區……但這已成為歷史。因為在戰后40年里,日本與日本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亞洲在這40年里卻未發生什么變化。結果,日本與日本人決定性地離開了亞洲?!遍L谷川認為,日本人的意識與日本周邊亞洲人的意識之間,可以說幾乎不存在共同要素?!叭毡静粚儆趤喼?,日本人也不是亞洲人。日本是聳立在亞洲這個巨大的垃圾堆里的一棟超現代的高層建筑”。他的話很容易讓人想起福澤諭吉撰寫的《脫亞論》。
從政治角度分析人民幣升值論文
1、中國綜合國力增強所帶來的升值壓力
從美國與日本的發展歷史來看,當美國在戰后綜合國力增強后,美元逐漸成為世界貨幣,與黃金直接掛鉤,美元處于非常堅挺的狀態;日本在70年代綜合國力增強后,1985年在美國的壓力下,通過了“廣場協議”,協議前的日元匯率為240:1。1985年底突破了200:1,1987年初再突破150:1,到1988年初已逼近120:1。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里,日元兌美元已整整升值了一倍。
我國學者胡鞍鋼和門洪華將國家戰略資源分為經濟資源、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政策資源、軍事資源、國際資源等8個方面,利用23項指標衡量了中、美、日、印、俄五大國的綜合國力。
1998年,畢業論文地方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中國綜合國力躍居世界第二位,相當于美國的1/3,略高于日本。1980-1998年是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崛起的時期,,綜合國力增長最為迅速,年變化量幾乎相當于美國的10倍。但人民幣匯率自1994年來已近10年未作調整,而這10年中國經濟和國力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也要求人民幣匯率要與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相適應,做出相應調整。
3、相對利率水平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
,論文我國企業外匯交易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比較中美兩國的利率水平,自1996年至2002年3月止,中國連續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7.47%降至1.548%,美聯儲連續11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由5%降至1.75%,貼現率由4%降至1.25%,創下1961年以來的新低。根據短期均衡匯率決定的利率平價說可知,當人民幣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時,人民幣的即期匯率將上升、遠期匯率將下跌。因此從理論上來說,1996年到2001年,人民幣一直面臨貶值的預期,但人民幣匯率卻一直保持穩中有升趨勢。究其原因,從我國的經濟體制看,尚缺乏利率平價成立所需的:有彈性的利率,開放的資本市場,較松的資本管制,貨幣的完全可兌換性等基本條件。而且,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因素,主要停留在商品市場層次上。外資的流入以直接投資為主,投機資本往往以貿易結匯的形式混入。利率平價對匯率的影響,不能直接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只能通過商品市場體現,國際資本流動與商品流動混淆,論文,因此,利率平價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無直接影響。即使利率平價發揮作用,由于人民幣與美元利率幾近無差,所以短期內其不影響匯率變動。
黨政領導干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考試大綱
六、歷史、國情國力、公文寫作與處理
該部分內容包括歷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當代史、世界歷史)、國情國力、公文寫作與處理。
(一)歷史
1.中國古代史
(1)先秦時期
早期的人類氏族公社夏、商、西周王朝戰國七雄與變法圖強青銅器和鑄鐵諸子百家與《詩經》、《楚辭》
論中國夢的哲學意蘊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是真理與價值統一。中國夢的真理性即合規律性,具體體現為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上;中國夢的價值性即合目的性,則具體體現為中國夢的內涵上。價值性是中國夢實現的精神動力,真理性是中國夢實現的根本前提,只有做到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才會有所保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夢;真理性;價值性
2012年11月29日,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過程中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盵1]中國夢是我們黨和國家根據我國現實問題和現實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把握社會現實、解決現實問題而提出的偉大構想,體現了我黨的理論自覺和哲學素養。
一、真理與價值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式
在馬克思看來,實踐的基本形式是生產勞動,重要的不是人通過生產勞動去認識什么,而是如何通過消滅私有制來揚棄異化,達到人性的復歸。因此,正是人的實踐活動決定著人可能會改變哪些對象,而作為人類改造客觀物質性活動的實踐,是連接主體與客體的中介,是把“觀念存在”轉化為“現實存在”的手段。要想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世界圖景、觀念存在變成客觀現實,必須植根于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之中,必須做到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首先,中國夢的實踐合規律性。中國夢的實踐雖然是人能動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但是實踐的水平、深度、廣度都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客觀規律的支配。其次,中國夢的實踐合目的性。中國夢的實踐就是要聽取人民的訴求和呼聲、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國夢的實踐必須以不斷為人民造福為目的,這是“中國夢”的終極價值追求。因此,中國夢的實踐就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真理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它要求人們必須遵從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按照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合規律性問題也可以稱之為真理性問題或真理性原則。價值是客觀事物(客體)對人(主體)的意義,它要求人們必須按照主體自身的目的和需求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觀世界適合于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合目的性問題也可以稱之為價值性問題或價值性原則。正如馬克思曾經在《資本論》中提出的:“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領使人間的許多建筑師感到慚愧。但是,最蹩腳的建筑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筑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這個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了,即已經觀念的存在者。他不僅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他還在自然物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個目的是他所知道的?!盵2]馬克思通過對蜜蜂筑蜂房的行為和建筑師筑房子的實踐進行對比,旨在指出人是有目的、有意愿的使自然物發生形式變化,同時還在自然物中滿足自己的需要,人的實踐活動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真理與價值的統一是外在尺度和內在尺度的統一。對于這個問題,馬克思曾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作過精辟的論述:“動物只生產自身,而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固有的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盵3]在這里,馬克思關于“種的尺度”就是外在尺度,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規律性尺度,說的就是合規律性、真理問題;內在尺度是主體自身所特有的尺度,說的就是合目的性、價值問題。人的實踐活動是外在尺度與內在尺度的統一。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踐的角度看,堅持真理與價值相統一是夢想實現的根本要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前提,就是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的實踐只有結合中國實際,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獲得成功;同時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最終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實踐只有服從人民意愿,才能使實踐獲得意義。
二、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內蘊價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