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融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1:20: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股權融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股權融資

股權再融資低回報思考

摘要:我國上市公司大量通過配股和增發進行股權再融資,而融資后這些公司股票回報卻持續下滑,從市場擇機、企業內在的投資沖動、募集資金投向的短視野傾向這個三方面對該現象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定啟示。

關鍵詞:股權再融資;市場擇機;投資沖動;短視野傾向

公司上市后的再融資行為一直是理論界與實務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根據Myers和Majluf(1984)的融資成本理論,公司在融資時,對再融資方式的偏好順序是:內部融資優于外部融資,當使用外部融資時,債權融資優于股權融資。當我們考察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時,卻發現了有趣甚至相反的情況,即一方面上市公司大多數保持了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仍對股權融資極其熱衷,幾乎沒有上市公司放棄其利用股權再融資的機會,甚至不惜進行大規模的盈余管理以期達到股權再融資的標準,我們把這現象稱為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然而,與我國上市公司大量通過配股和增發進行股權再融資現象相對應的是這些公司股票回報的持續下滑。資金的充足本應該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增強其競爭力,而實際效果為何不理想?本文擬從市場擇機、企業過度投資沖動、募集資金投向的短視野傾向這三個方面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

一、股票發行的市場擇機(markettiming)行為

行為公司金融(behavioralcorporatefinance)的基本假設是股票市場非理性,股票定價偏離公司的真實價值。他關注的主要問題是當股票的市場價格偏離公司的真實價值時,具有長視野或短視野的公司經理人員在融資活動中將會如何決策,即市場擇機的作用。所謂市場擇機,是指在股價被高估的時候發行權益進行融資、股價被低估時則回購權益。在對融資決策的分析中,Jung,Kin和Stulz(1996)Hovak,Opler和Titman(2001)都發現股票的增發總是伴隨著公司股票市場的高估而出現。Lakonishok(1994)及Wurgler(2000)指出,股票增發是對未來股票投資回報的可靠預測指標,因為經理人員的融資決策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他們會選擇時機,在股價跌回實際估價水平之前的高點增發股票。Graham和Harvey(2001)對300多家美國公司的管理層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表明,2/3的公司首席財務官認為股價被高估或低估的程度是進行融資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Longhran和Ritter(1995)通過研究美國數據發現,公司偏好股權再融資方式和公司股權再融資回報偏低這些現象說明公司發行股票具有市場擇機行為。

我國股市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為國有企業“圈錢”解困的怪胎,長期以來,股民以追逐利差利益為主要的動力源,非理性炒作現象異常嚴重,股票價格嚴重偏離其基本面價值,強烈的投資者情緒為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層利用股市漲跌獲得超額利潤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施東輝(2000)對滬市1999年實施了配股方案的62家公司的配股動機進行實證研究發現,配股動機與股票價格呈顯著的正相關性,揭示出我國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被高估的機會進行融資。從下表可以看出,市盈率越高,進行股權再融資的公司數量越多,表明我國證券市場確實存在著利用股標價格被高估這樣的時機增發股標獲得超額收益的現象。

查看全文

企業股權融資論文

論文關鍵詞:企業融資;融資保證;途徑選擇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在全流通的前提下從法律層面、銀行政策層面、證券政策層面和企業層面分析了企業股權質押融資的可行性,提出了解決企業融資擔保的新設想。

現代商業銀行經營傳統信貸業務的重要條件之一,是要有良好的社會誠信體系,如果商業銀行對于客戶的誠信體系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則往往需要客戶提供額外的保證來提升銀行的信心。目前,在我國,由于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的時候,很少發放純信用的貸款,一般均需要企業提供一定的融資保證,如抵押、質押、擔保等。因此研究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保證體系,探索更多的保證途徑一直是銀行和企業追求的共同目標。2005年開始,我國證券市場開始了股權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股權全流通終于由一種設想成為現實,這次改革的影響是深遠而廣泛的,不僅在證券市場上,而且在銀行融資層面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就是全流通使得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的企業股權按市值質押成為可能,股權質押將成為企業到銀行融資的新途徑。

一、當前銀行信貸保證體系的缺陷

當前,我國銀行的融資體系是伴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形成,由于信貸管理機制的不健全和誠信體系建設的滯后,我國的銀行業曾經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此背景下,銀行系統為了提高資產質量,減少損失,對企業的信貸門檻不斷增高,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企業提供更多的保證措施。在經歷了近十年的磨合以后,目前,我國的信貸保證體系基本上是以擔保為主、抵押為輔,信用融資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講,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存在。從實際操作中反映的情況來看,這種常用融資保證存在著以下幾個明顯的缺陷:

1.企業可抵押資產偏少。目前企業在抵押形式的融資中遇到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可抵押資產偏少,這一現象在一些三產企業、高科技企業和中小企業中尤其顯得明顯。三產企業的特點就是固定資產偏少,流動資產較多;高科技企業往往是無形資產較多,固定資產則專業性很強,抵押率很低;許多中小企業往往以租賃廠房設備等辦法起家,幾無可抵押資產。對于銀行的抵押政策來講,往往是占地面積越大、廠房或營業用房越大者較容易獲得信貸支持,這一政策無論是與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還是我國經濟政策的設計初衷(低投入多產出)是不相符的。就無錫市來講,至2006年末,無錫市企業的固定資產凈值僅為1617億元,按對折計算,在正態分布的情況下,理論上僅能為810億元銀行信貸提供抵押。由于企業的不平衡性,最終可用于抵押的560億也不到,這對于近3200億銀行融資規模的無錫市來講,依靠固定資產的抵押來解決的信貸融資的保證是不現實的。

查看全文

上市企業股權融資偏愛影響原因的證實探討

一、研究背景

企業融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尋求最佳的資本結構是所有財務專家共同研究的內容,西方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考察了企業融資的問題,并且得出比較一致的結論:企業融資應首選內源融資,其次是債權融資,最后才是股權融資。但許多學者在對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的分析中卻發現了截然不同的融資偏好,最明顯的區別是中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與“啄食順序理論”嚴重背離的現象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

到目前為止國內許多學者就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權融資的現象進行了實證分析和理論的探討。趙守國、王炎炎(1999)從配股參與者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權融資存在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缺乏對大股東人的監督、大小股東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產生的流動性溢價在分配是問題產生的關鍵所在。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是大股東的人憑借所掌握的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作出的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文宏(1999)、袁國良、鄭江淮(2000)、黃少崗和張鋼(2001)等認為股權融資實際上的低成本是上市公司偏重股權融資的主要原因。上市公司除了稅收強制繳納以外,幾乎其他所有的融資成本都是一種軟約束,這種軟約束使得上市公司實際融資成本很低。

蘇利平(2005)認為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是一種務實的選擇。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具有深層次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缺陷,股權融資成本實際上比債券融資成本低,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的結果,上市公司經理人對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機構投資者和經理的信息不對稱、政策導向引發顧全融資熱。

趙峻巖(2005)采用統計分文章版權歸文秘寫作網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析的方法,從2002年深滬股市中參與配股增發的上市公司A股中選取了29家作為樣本,運用SPSS統計軟件就公司規模、獲利能力、成長性、國有股比重等可能影響股權融資偏好的統計指標進行回歸分析,并運用綜合因子分析法就變量代表性進行檢驗。研究發現公司的股權結構(國有股)比例、資產負債率、公司獲利能力、內部人控制度四個方面影響股權融資偏好的力度比較大,而公司的規模、成長性、現金流和高層管理人員平均持股數的影響不甚顯著。

以上學者的研究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偏好的影響因素,但是對各個因素的影響力度沒有比較確切的描述,因此其政策建議也泛泛而談。趙峻巖盡管用統計的方法進行了實證分析,但是由于樣本量較小,因此對其結論還是值得商榷。

查看全文

股權投資金融資產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兩者的概念,詳細說明了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區別。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改變;區別;相互轉化

一、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概念界定

(一)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在企業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可以提升企業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合理調整資產結構,避減少風險出現的機率,拓展市場開展,形成方法可以通過合并企業實現,另外,還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比如債務重組,支付現金等。從長期股權投資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其具備周期長、風險性高等特點,但是它的運行,能夠為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我國根據這一特點,對其加大了整頓力度,專門針對長期股權投資情況展開了分析,詳細說明了長期股權投資內容,從不同環節中對處理方式展開了講解,使其和國際準則相符合。(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概念??晒┏鍪劢鹑谫Y產是金融資產的另一部分,它類型較多,根據金融規范內容,可以將其劃分為四部分,根據現狀,對這四部分展開了分析,明確金融資產的內容。在準則基礎上,詳細描述可供出售資產,可供出售資產還包含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資產,另外,對于其它沒有被劃分到準則的三種金融資產,可以把它們放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范圍內。能夠提升經濟效益,確保投資期限的穩定性,防止出現風險因素,以此將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二、長期股權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區別

(一)兩者確認的方式不同。第一,從實際情況來看,企業自身具備管理被投資單位的權利,它可以對該單位展開相應的經濟預算,合理分配收益,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學術界和準則機構將長期股權投資分為了四部分。①控制。從投資單位運行情況可以看出,它具有投資部門擁有單獨控制的權利,它可以有效分配相關人員,明確其職責,落實工作內容,合理制定相關政策措施。②共同控制。投資企業可以根據合約內容,行駛權。③產生的影響較大。在企業運營期間,占據股份最多的人員具有表決權,雖然權利較大,但是它并不能夠決定其他方共同控制企業政策的制定。④不能夠一起進行控制。在對公允價值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不可以依靠計量進行權益性投資。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我國長期股權投資標準內容上,受某些因素的影響,相關的條款內容發生了一點改變,其中,長期股權投資中的第四種類型,應當應用于金融工具計量準則中去管理。第二,確定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金融工具計量和確認中,采取的是排除方式,也就是說,將以上列舉的三種金融資產全部排除出去,這一方法可以明確區分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其它金融資產,但是如何劃分長期股權投資,是面臨的主要難題,本文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分析,詳細說明了兩者之間存在的差距,首先,它們都是對外進行投資的,相對而言,開展過程中需要較長的時間,雖然性質一樣,可是還存在著一些區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既可以將其當做權益性投資類型,還可以作為債務性投資使用,長期股權投資的性質不一樣,它只是屬于權益性投資,在分析這一現象的時候,可以看出,對于企業發展還是具有很大影響的。這樣一來,便可以看出,在市場內不管有沒有報價、公允價值是否穩定,都可以將其確定為長期股權投資。相反,如果企業在持股比例較低的現狀下,則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確定這一權益性投資應當納入哪種資產內,沒有報價、能不能可靠計量為主要的判斷標準,在處于無報價、不能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把它歸納為長期股權投資。(二)投資目的和期限不相同。第一,要想實現長期股權投資目標,關鍵在于股權投資控制和受到影響的被投資單位,對于達不到標準的權益性投資而言,只有在市場或者公允報價的情況下,才可以被確定為長期股權投資,因此,在投資期限受到初次確認的時候,便表明是長期持有。第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的目的在于出售獲利,提升經濟效益,它并不是用于控制或者影響被投資單位,這樣一來,恰恰說明了投資期限具備不確定性,企業在初始階段的時候,并不能十分肯定這是短期出售還是長期持有,投資單位選擇的獲利地點決定了長期持有時間的多少。所以,投資期限和交易性金融資產不同,它并不會隨時出現變化,僅僅是位于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持有到期投資兩者之間。(三)初始投資成本的計量不同。第一,在進行長期股權投資的時候,要從初始計量入手,加以計算,在不同類型的投資中展開分析。對此,可以選擇企業共同合并的方法,形成長期股權投資,在這一基礎上,確定出初始計量。企業合并標準內容被劃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明確規定,會計處理方式的不同,對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而言,初始成本按照合并獲取的權益賬面價值份額計算,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不同,它是按照準則確定的合并成本體現。第二,它主要包含投資人員輸出情況、債務重組等,通常以發生或者承擔的債務以及相關費用作為初始成本。第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方面;公允價值可以在活躍市場內有所體現。(四)處理計量方式的差異。第一,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方法大致分為兩個區別,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包含兩種方式,分別為成本法和權益法,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長期股權投資包括四種類型。采取原始成本進行核查,股權的長線投資要依據最原始的投資數據向外界進行原始資本的輸送,展開后續的資本計量方式。通常,后續成本在后續計量期間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除了需要調整追加投資等情況之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變化,都不會對長期股權投資價值產生影響。采用股權的權益核對的長線股權外投的后續計算方法,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斟酌。起初,在長線股權外放投資的原先基礎上,可以適當的調整初始成本,準確分析和辨別,我們在進行投資計算時能夠準確的把握被投資方的市場價值份額,以便于后續與最原始的投資資本比較,結果表明,后者一旦大于前者,不需要展開調整,相反,小于前者的話,則根據差額展開調整。再者,在長期股權投資持有過程中,加大投資單位的重視度,根投資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價值,一旦發生變動情況,將其納入所有權權益中。第二,針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在遵循金融工具計量標準的基礎上,以公允價值為主,將變動情況納入所有權益內,非當時的投資虧損與收益,和同期其他類的金融投資產業是有很大的差異的。(五)金融投資損益處理方面的差異。首先,對于長線金融投資損益的減值處理,可以分成兩個方面,第一,采取投資成本進行核算,并且根據現在的市場活躍度沒有穩定的報價,公允值不能夠僅僅依賴計量的長線股權投資的方式,投資的損益和金融資產同樣重要。有相關的材料表明,金融的損益差額和經過公允計量后可售賣的金融資產不同,可以實現賬面差額的預算。其次,另外其他形式的長線金融投資,根據相關的材料,從而推斷出,在發生金融損益情況之后,可以預測,推斷收益金額。在預算金融值與賬面價值出現差異時,可以把賬面價值附加到預算金融值。確定減值損失。另外,待確認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損失以后,未來都不能轉回,這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相比較而言,有很大區別。

查看全文

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現狀探討

摘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創新、經濟成長以及減輕就業壓力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但股權融資難的問題卻長期困擾著中小企業,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本文基于北交所成立后初步形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從中小企業自身因素出發,通過中外對比等方式逐步分析了目前中小企業私募股權融資和風險投資存在的不足,并結合了當前資本市場現狀,從多方面探討了中小企業股權融資難的原因,進而提出應對策略,以更好地引導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

關鍵詞:中小企業;股權融資;資本市場;北交所;應對策略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一大批頗具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開始活躍在市場上。中小企業因其數量規模龐大、易帶動就業等特點,成為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且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據統計,至2018年末,我國中小微企業占比達99.8%。2019年,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人數占城鎮就業人口的約80%。然而,與其地位不匹配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始終未得到解決,融資難成為了影響其進一步壯大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股權融資作為中小企業外部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可以減少企業財務風險、無需還本付息等優點,并有利于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所以這一融資方式正為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所青睞。而從當下來看,雖然在改革新三板、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等一些重大政策變更影響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其在股權融資市場仍面臨著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在國內,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的途徑主要有內源性股權融資和外源性股權融資兩大類。內源性股權融資是指企業運營過程中所形成的留存利潤、折舊基金、股本。外源性股權融資大體分為場外股權融資和場內股權融資。場外股權融資一般指公開上市前的融資,包括私募股權融資、創業風險投資、新三板掛牌融資等;場內股權融資主要是指在國內A股市場公開發行股票進行融資。近20年來,我國場內股權融資市場發展十分迅速。2004年,中小企業板在深交所成功設立,首次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獨立于主板市場的融資平臺。2009年,深交所又成立了創業板,為暫未滿足主板上市要求的中小企業,尤其是成長性較好的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融資平臺。2018年,科創板在上交所成立,為盈利和規模尚在初創階段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上市渠道。2021年11月,萬眾矚目的北交所正式啟動交易,符合要求的新三板精選層掛牌企業可直接轉板北交所上市。北交所的設立有力彌補了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短板,有利于“專精特精”中小企業更加快捷地在A股市場融資。從此,我國A股市場形成了北上深三地證券交易所交錯發展、適度競爭、相輔相成的格局。

二、當前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存在不足的原因

1.中小企業自身因素我國中小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自身經營基礎相對薄弱,這就決定了中小企業在股權融資市場有著天然的劣勢。一方面,中小企業自有資本相對于國有企業和大企業較為匱乏,經營規模普遍偏小,自主開發創新的能力不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能力缺乏,管理效率低下,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體系不完善,信息披露意識弱,同時缺乏抗風險能力,因此未來不確定性較大。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大量的中小企業由于長期無法開工運營,同時還要支付巨額的固定成本,而無奈地選擇了破產清算,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投資者而言,投資這樣的企業需承擔的風險遠大于可能獲得的收益,這就無法給市場建立足夠的信心,造成了中小企業不但在銀行難以申請到貸款,而且在股權融資市場也無法融得所需資金。在當前市場愈加向巨頭企業集中的形勢下,即便近年來政府對于市場反壟斷的力度在加大,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種種劣勢,可以預見,留給他們的生存空間也將越來越小。另一方面,許多中小企業內部有明顯的家族痕跡,其主要管理人員多是家族成員,這使得企業內部決策效率偏低。尤其在某些關鍵的人員任免上,企業決策者往往面臨左右為難的境地,這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制度的貫徹執行。而且,在企業的留存收益分配問題上,企業負責人也很容易以自身利益為先,注重于當下享受,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缺乏長遠規劃,使得企業發展長期止步不前,甚至倒退。2.場外股權融資市場發揮作用有限我國私募基金起步較晚,首只法律意義上的私募基金是2004年成立的“深國投-赤子之心”。迄今為止,我國私募基金發展時間還不到20年,不管在類型還是規模上都與國外有較大差距。雖然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各方面發展持續向好,但存在的不足依舊明顯。首先,在當前大力推進建設“專精特精”中小企業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私募股權基金還存在著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比重偏低的問題。一是私募股權基金投早比重還不足10%,其主要投資在企業的種子期、起步期、擴張期、成熟期,但多數國內私募股權基金更偏重于投資偏后期的PRE-IPO項目,因此投資于種子期的資金占比較低。例如,在2019年,國內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于種子期的資金占比還不到8%。且就數量上而言,我國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于種子期的項目數量比例僅為20%左右,遠低于40%的國際水平。二是私募股權基金投向科技領域的比重仍然較低,2019年,投向計算機、半導體等高新技術行業的比重僅為23%,而在國際上這一比例是42%。同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私募股權基金投小比例近年來也在持續下降,由2017年的29.1%下降到了2019年的27.7%,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這一比例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其次,相對私募基金發展相對完善的美國市場來說,盡管我國對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要求更高,但投資者結構卻呈現散戶化、短期化的特點,這與美國有所不同,也意味著我國私募基金的資金來源會存在經常波動、投機性資金多的問題。而且,我國私募股權基金雖然數量多,但單只基金規模偏小。官方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2月末,我國共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9750只,管理資金規模99534.23億元,單只平均規模約為3.35億元,而美國早在2014年底就已實現單只私募股權基金規模2.24億美元的目標。由此看來,中美私募股權基金在規模上差距還比較大,我國私募股權基金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規模偏小也使得我國私募股權資本在投資中小企業時會更加三思,加大了中小企業通過PE獲得融資的難度。另外,我國有關風險投資的機構數量比較少,導致風投機構數量與日益增多的中小企業數量嚴重不匹配。截至2019年底,我國創業風險投資機構數量為2045家,而同時期的中小企業數量卻超過了3000萬家。而且,創投機構投資于種子期和起步期的金額不足三成,甚至低于2009年的32.7%,其中,投資種子期的融資額比例為10.2%,也僅剛剛達到2009年的水平,無法有效解決規模日漸擴大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由于很多中小企業負責人自身知識水平不高,對風險投資還缺乏深度了解,因此他們往往對這種新興融資方式持懷疑態度,也就不會優先考慮通過風險投資進行融資,使得這一新興的融資方式能夠發揮的作用有限。而且,我國風險投資機構和私募股權機構的地域分布相當不均衡,大部分機構都聚集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在經濟實力偏弱的二三線城市機構數量相對較少,導致這些地區的中小企業對這些新興融資方式的認識還不夠深,使得這些融資方式在一些地區還僅停留于形式,阻礙了中小企業融資工作的進一步開展。3.場內股權融資市場仍有待進一步完善隨著北交所的成立,一些具有高成長性的“小巨人”企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國的多層次化資本市場也因此初步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站在大多數中小企業角度看,我國資本市場仍有一些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相對于此前的科創板和創業板而言,目前北交所上市企業主要是發展相對成熟的高成長性中小型企業。首批上市的81家企業中,幾乎全部企業存續年限均在10年以上,70%存續年限在10年至20年之間,接近30%的企業存續年限超過20年。同時,后續欲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需在新三板創新層連續掛牌滿12個月。這表明,在短期之內,絕大多數非“專精特精”且發展不成熟的中小企業將無緣參與這波政策紅利。而且,由于創業板和科創板總體上市門檻高于北交所,那些達不到上市要求的中小企業要想獲得外部股權資金,便又只能選擇私募股權融資、風險投資或者流動性相對較差的新三板等傳統渠道。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融資渠道并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拓寬。其次,根據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情況以及部分板塊注冊制改革試點所取得的成果來看,推進資本市場注冊制全面改革的條件已初步具備。但當前我國仍有主板(中小板)和新三板兩大板塊尚未進行注冊制改革,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潛能還未得到充分發掘。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成本-收益分析

內容摘要:按西方現代資本結構理論,企業的融資順序應遵循“啄食”理論,而我國卻遵循相反的融資順序。本文著重從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成本和收益兩方面分析,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權結構導致的。股權融資可獲得比債權融資較高的收益,且不用承擔額外的風險,所以股權融資成為我國企業的融資首選。

關鍵詞:股權融資偏好融資成本融資收益

Abstract:Accordingtothestructuretheoryofmoderncapitalofthewest,thefinancingordersofenterprisesshouldfollowthe“peckingat”theory,butourcountryfollowstheoppositefinancingorder.Thistextfocusesontworespectstoanalysisfromthecostandincomeofstockfinancingandcreditor‘srightsfinancing,andthinkthatthemainreasontocausethisphenomenonliesinthespecialstockrightstructureoflistedcompanyofourcountry.Stockfinancingcanobtainthehigherincomethancreditor’srights,andneedn‘tundertakethemorerisk,sostockfinancingbecomesfinancingfirst-selectionofenterprisesofourcountry.

keywords:preferenceofstockfinancingfinancingcostFinancingincome

企業的資本結構又叫融資結構主要是指企業的長期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不同比例的組合。按現代資本結構理論,企業的融資順序應遵循“啄食”理論(peckingorder),即內源融資優先,債權融資次之,股權融資最后。因為債務融資有稅盾的作用,而股權融資則沒有。且股權融資的風險要大于債權融資的風險,股東要求的回報率也高于債權人的。所以,債權融資的成本低于股權融資成本,同時債權融資的還可以帶來正的財務杠桿收益。而我國企業的融資順序卻與之恰恰相反:先股權融資,在債權融資,最后才是內源融資。西方國家的企業的債務融資比例高于11%,股權融資比例低于9%(cayer,1994),而中國所有2791家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占外部融資的比例為27%,股權融資則占73%(使用1998-2000年三年的數據得出)。

對于我國存在較高股權融資偏好,本文著重從股權和債權融資成本和融資收益兩方面來分析形成這種偏好的原因.

查看全文

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研究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在進行外部融資方式的選擇方面呈現出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現象,不少學者都以股權融資成本為切入點進行論證分析,認為股權融資成本低于債權融資的成本是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筆者認為,僅以股權融資的成本低于債權融資的成本作為股權融資偏好的解釋是表面的。本文從公司治理等角度進行分析、論證,認為造成這一偏好的深層原因在于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剝削行為。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成因;治理對策

一、前言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長期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個渠道。內部融資主要是指利用公司的未分配利潤來融資。而外部融資主要有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和發行債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資。其中,銀行貸款是間接融資的一個常見方式。與直接融資相比,銀行貸款具有程序相對簡單、成本相對節約、靈活性強等優點,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但是,銀行貸款的財務風險較高,限制條款較多,籌集數額有限。而債券融資相對于股票融資而言,其資金成本較低,既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保證股本對公司的控制權。然而,債券融資與銀行貸款有著類似的缺點,即財務風險較高,限制條款較多,籌集數額也有限。由于債券融資與銀行貸款對于融入資金的公司來說有相似的特點,我們把二者統稱為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即公司發行股票融資,相對于債券融資,股權融資有著如下優勢:股票屬公司的永久資本,不需要償還,也不必負擔固定的利息費用,從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但是,股權融資的資金成本相對于債權融資來說較高,而且可能稀釋原有股權。

面對不同的融資方式,企業在融資時該如何選擇呢?MyersandMajluf(1984)研究認為:內部融資既可規避外部融資方式的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逆向選擇風險,從而避免承擔股權和債券融資所產生的成本,還可以緩解兩種外部融資引發的沖突。基于此,Myers提出了企業應先內部融資而后再選擇外部融資的融資優序(peckingorder)理論,并認為內源融資方式具有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投資效率的作用。1984年邁爾斯和馬基洛夫放寬了MM理論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對稱信息理論為基礎,并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認為信息的不對稱會使公司的股票價值被市場錯誤估計。此外,權益融資會傳遞企業經營的負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資要多付各種成本,提出了“優序融資理論”,即企業融資一般會遵循內部融資、債務融資、權益融資這樣的先后順序。

二、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現象及其成因分析

查看全文

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問題及對策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關鍵構成部分,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中小企業推動了經濟增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推進了科學技術的創新變革。在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管理中,有必要加大力度,消除融資困境,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打開新的局面。本文對中小企業股權融資背景進行了探討,結合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問題;對策

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管理中,面對普遍的股權融資難度大的問題,以及融資途徑單一等現狀,有必要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進,打破中小企業發展瓶頸和制約。結合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落實相關的改進措施和發展對策,提高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的綜合水平與融資效率,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拓展更廣闊的空間,推進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穩健發展。

一、中小企業股權融資背景分析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構成體系中,中小企業是其中的關鍵構成部分,提供了多個社會就業崗位,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市場經濟的全新發展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愈加凸顯出來,導致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限制了中小企業創新建設,同時也成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中小企業的借貸方式是以債務融資為主,在傳統的融資中,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平臺確實功能不完善,在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體系建設方面,仍舊存在不健全的普遍問題,導致了中小企業面臨著較高的股權融資門檻,限制了股權融資活動的順利展開[1]。中小企業股權融資主要是指外部股權融資,通過在市場證券上進行股票的發行活動,將企業的部分股權出讓,,資金在股票等金融工具的形式下流入企業,不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導致企業的控制權被投資者掌握,和其他融資方式相比,這樣的融資方式更加穩定。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活動面臨的風險小,流動性、穩定性均增強,在外部力量的監督作用下,中小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效率均大大提高,增強了中小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水平,對于中小企業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推廣現代企業的制度起著有力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進,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面臨著重重阻礙,有必要進行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解決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的困境問題[2]。

二、中小企業股權融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小議股權再融資的狀況與特點

企業再融資作為企業資金鏈的有效補充,是企業生存和壯大的有效供給,可說一個成熟的企業再融資模式能為企業帶來新的生命,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企業的成熟,一個完善、有效、合理的再融資市場就成為穩定經濟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凸現的特點就是偏好股權再融資,不僅股權再融資作為一種有效的融資手段,具有低成本、高融資額、穩定的優點,由我國資本市場的特點所決定,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在融資也體現出不同現狀與特點。

1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在融資相狀

證券市場的發展帶動了我國再融資市場的融資規模,再融資制度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到2007年我國證券市場就籌資達8680.17億元,其中A股首發籌資達4590.62億元,股權再融資籌資3132.37億元,是證券市場融資額的36%,相當于首發籌資的68%。截至2008年2月20日,就有44家公司提出再融資預案,融資額達到2599.2億元。其中,有35家公司提出增發計劃,融資金額1791.38億元;2家公司提出配股計劃,融資金額27.3億元;7家公司提出發債計劃,融資金額780.6億元。如果按43家公司來計劃的話,意味著2008年2個月不到的時間內,上市公司再融資總額已經達到2594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額為60.32億元。而2007年全年,有190家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總額達到3940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融資額為21億元。

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國再融資規模已從1998年的338.60億元增長了近十倍,甚至在2004年、2005年超過了IPO融資的籌資額,我國再融資市場在不斷的完善、發展。由圖中可以看出,我國A股市場IPO仍然是融資規模最大的融資方式,而股權再融資方式則經歷了由配股融資方式成為最大的再融資渠道,到配股、增發、可轉債共同發展、從2005年起增發融資在幾種融資方式中獨占鰲頭的局面。

1998年以前我國上市公司再融資規模較小,融資方式單一,主要是以配股融資為主。由圖中可知,自1998年,增發、可轉債就得到了發展,逐年增加,再融資工具從單一的融資方式發展為配股、增發、可轉債多種融資工具。2001年,配股開始呈下降趨勢,而增發、發行可轉債開始呈增長趨勢。到2005年,增發融資量已經明顯高于配股、可轉債的融資量,我國再融資形成以增發為主,配股、可轉債為輔的再融資模式。

2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再融資的特點

查看全文

公司利用股權融資法律研究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但是股權融資并沒有發揮其優勢,對上市公司健康成長乃至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本文結合中國股權融資現狀,分析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存在的風險,進一步提出險防范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債券融資

不同的融資體制規范著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制約著企業的融資形式和取向。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相對其他融資方式,股權融資必然有其為上市公司帶來更大收益和減少風險的好處,但是,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對上市公司的成長也有不利影響,給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帶來一定風險。

一、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的總體融資結構中,內部融資所占比重普遍較低,外部融資所占比重較高,1994-1997年期間,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的比例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1998-1999兩年則出現高負債融資現象,2000年以后股權融資比例有所提高,成為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的首選方式,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大多保持較低的資產負債率,甚至有些公司資產負債率接近于零,仍然渴望通過發行股票來進行融資。

二、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風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