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9:01: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海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海洋

古代海洋文學

人的興趣,一旦被激發便長久不衰;

人的神經,一旦被觸動便興奮不已。

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那些充滿神奇傳說的小人書,深深地吸引著我,心底竟然夢幻著也步入那精彩神奇的仙界:浩瀚的海洋上漂浮著五座大山,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仙們日夜飛來飛去,數不勝數。

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喜歡閱讀與海洋有關的歷史、文學書籍,如《山海經》、《詩經》、《楚辭》、《莊子》、《列子》、《拾遺記》、《史記》等。從“蔚藍色大海升起太陽”的壯觀場景,感受大海的寬廣無垠;從懷素、孫過庭、黃庭堅、王鐸、的草書,感受大海波濤般的情懷;從《海底兩萬里》感受海洋世界的神奇;從《甲午風云》北洋水師悲壯覆滅,感受國家海權喪失的民族恥辱斗轉星移,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時代。中國打開國門邁向海洋,人們又開始關注海洋。國內學術界也悄然討論起中國的海洋文化,呼喚中華民族海權意識的覺醒。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所說的一段話:“就算他們自己也是以海為界——像中國便是一個例子。他們和海不發生積極的關系。

大海邀請人類從事征服,從事掠奪,但是同時也鼓勵人類追求利潤,從事商業?!焙诟駹枒{什么就斷定中國和海洋不發生積極的聯系呢?中國近代為何屢遭西方列強的海上侵略!我開始思考研究中國海洋文化問題我來到距福州市區21公里的閩侯曇石山文化遺址,厚厚的貝丘文化遺跡,讓我仿佛置身于《山海經》所描述的“閩在海中”的意境。這里出土有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的文物,這里是閩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搖籃。

我用手輕輕地觸摸著出土的獨木舟,仿佛看到遠古閩族先民駕舟搏擊于大海的驚險場景;仿佛聽到遠古閩族先民飛舟穿梭于海洋間發出的呼號,先民乘坐的獨木舟帶著我穿越時空,尋覓那古代演繹的一幕幕海洋史劇;從蕭山跨湖橋文化遺址、河姆渡文化遺址到神農、堯、舜南撫交趾、箕子恥于臣周東遷朝鮮、徐福入海求仙藥、鑒真六次東渡、鄭和七下西洋這一切難道不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一直鍥而不舍地在追求藍色文明嗎?

查看全文

海洋業捕撈狀況調研

年7月我們共青團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委員會赴汕頭南澳三下鄉服務隊調研小組針對南澳漁業嚴峻的狀況,我們深入了解南澳近幾年漁業的發展情況和禁漁期的實施力度,親自走進南澳漁民的生活,進行實地采訪和考查,進一步分析南澳人們的海洋資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找出南澳島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探討出南澳海洋資源急劇減少的原因。

我們在調研的同時,一方面通過查閱國內外前沿文獻等方法對南澳島的海洋資源利用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以提高當地漁民的生態保育意識,減少對海洋生態環境極大的破壞。另一方面我們會通過咨詢專家,采納他們有建設性的建議,在漁民中廣泛開展宣傳工作,盡可能地減少漁民違法、違規的捕撈方式,讓保護好海洋資源的知識普及到每個漁民家庭。

2.南澳海洋捕撈概況[1]

出海的成本比往年高出許多,但由于近幾年海洋生物逐漸地減少。原本每天揚帆出海,滿載而歸的熱鬧景象已成為南澳漁民的回憶。再加上近幾年”單拖作業”盛行,加上炸、電、潛捕等違法、違規的捕撈方法,加劇了海洋資源的枯竭,減少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捕撈業急劇蕭條,漁民的生計已受到嚴重的威脅,導致很多漁民不得不改行換業。

其中主島南澳島面積106.14平方公里,南澳作為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海岸線76.77公里,人口7.2萬,目前仍以海洋漁業為主要產業。該縣擁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撈業發達,為全國水產百強縣[1]漁業向來就是南澳人民的生計之業,全島大概有一萬人口以漁業為業。千百年來當地人民已養成了靠海吃海的討海”模式。

3.調研采訪過程

查看全文

海洋經濟與海洋環境保護論文

摘要: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使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并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海洋經濟的發展還面臨嚴酷的海洋自然環境,精確預報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和應該采取何種防災減災工程措施,也成為嚴重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了開發海洋資源,需要在海上進行各類工程建設,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海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將是開發海洋中的一個應引起特別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針對我國重大的海洋環境與保護問題,重點開展研究方面的課題大體上有三類。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與對策。

關鍵詞:海洋環境污染海洋災害

海洋工程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隨著沿海經濟的迅猛發展,近海海域遭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使海域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并對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象我國這樣具有相當長的海岸線和眾多海灣的國家所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海洋經濟的發展還面臨嚴酷的海洋自然環境,海洋災害直接影響著海洋經濟的發展規模、速度和效益,精確預報海洋災害的發生、發展和應該采取何種防災、抗災和減災工程措施,也成為嚴重關注的環境問題。為了開發海洋中的空間、礦產、漁業、能源等物質資源,需要在海上進行各類工程建設,在目前科技日益發展的情況下,工程建設的規模日益巨大,這些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海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將是開發海洋中的一個應引起特別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環境的日益惡化,海洋災害的頻發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發展,近海石油氣田的開發,以及海岸帶開發過程中的后效問題的研究需要,針對我國重大海洋環境與保護問題開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這方面,重點需要開展的研究課題大體上有三類。第一類課題是海洋環境特征對各類污染物作用的機理和規律研究,第二類課題是海洋工程設施防災、抗災和減災研究,第三類課題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環境工程與海洋環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與對策。

一、海洋環境特征

對各類污染物的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以海洋流體動力對各類污染物遷移、擴散、轉化規律的研究為基礎,考慮各種自然環境因素(浪、流、風、光、溫度、濕度)、物理因素(擴散、揮發、沉降、吸附、釋放)、化學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復雜條件下的運動及演變規律,并建立海洋水質預測預報模型。此外,近年來,在我國沿海海域,赤潮頻發嚴重。因此,除了加強赤潮的監測和預報外,也應加強在建立赤潮生長機理和發展規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查看全文

居民海洋意識研究

一、引言

21世紀,世界各國紛紛將海洋開發與利用提到國家戰略的重要地位,海洋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顯著。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海洋在中國政治、經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國的對外開放中的舉足輕重的地位。海洋意識中的海洋權益意識與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息息相關,不可忽視。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中,海洋面積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的1/3,海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見,為實現中國強國夢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海洋強國戰略勢在必行。海洋意識是在人們認知層面建立的對海洋的全面、深刻的認識。海洋意識不僅僅是單純的對海洋資源或是海洋環境的簡單認識。目前國民的海洋意識大多還停留在淺層,缺乏系統全面的海洋意識。中國國民海洋意識的低下嚴重阻礙了中國建設發展海洋相關產業,進而拉大了中國與國際海洋強國之間的差距。連云港市位于江蘇省的東北部,有著“海州”之稱。連云港是個名副其實的港口城市,具有背山臨海的得天獨厚地理優勢,受到了大海的眷顧。海洋成為連云港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以連云港市民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閱讀以及問卷調查方法,發現連云港市民海洋政治意識和文化意識有所欠缺,進而提出增強海洋意識的相關建議。

二、文獻回顧

通過對關鍵詞“居民海洋意識”檢索發現在CNKI中的北大核心、CSSCI以及CSCD發表成果中,較少學者對此領域進行研究。由于本文研究需要,現將檢索范圍擴大至CNKI全部文獻檢索,關鍵詞擴大至“海洋意識研究”,時間仍然固定在2000年至2020年,共有148篇理論成果。運用可視化分析對文獻來源以及分布學科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此領域研究在2010年起有大量成果產出。說明在2010年開始,學者已經開始重視對全社會海洋意識進行探究,理論成果在2014年最多達到22篇,以后年份研究成果波動顯著。其中文獻多來源于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沿海城市重點高等學校,說明沿海城市對海洋意識探究與發展是比較重視的。相比較而言,內陸學校和相關機構發文不顯著。其中,研究學科多分布于海洋學、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學科。說明對現代海洋意識的探究與培養多集中在中高等教育方面,與“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觀點契合。在研究內容上,多位學者對中高等學校學生海洋意識做了調查研究,其中學者盧成森、王靜等人分地域對中國大學生海洋意識進行抽樣調查研究并進行對比研究,研究發現在東部地區讀書的大學生海洋意識普遍高于西部地區。其中學者盧成森研究發現,雖然東部地區大學生海洋意識高于西部地區,但是東西兩地大學生均存在對海洋資源、海洋環境、海洋權益、海洋文化產業等方面認知度不足的情況。學者王靜還發現中國大學生對于國土爭端問題關注度明顯不足,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較低,關注的學生對國土爭端問題只停留在其中的利害關系方面,較少深刻了解領土相關的史實問題。同時學者還指出大學生海洋意識缺失的三點主要原因,第一,大學生教育中受到中國古代重視陸地領土開發,輕視海洋領土開發的因素影響。第二,受到中國古代閉關鎖國歷史遺留問題的影響,中國商品交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包括現在都是相對重視國內交易,而海外交易則不被視為主要交易途徑,導致海洋意識沒有充分形成。第三,受到中國長期教育體制的影響,教育選拔考試多重視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實用性學科的成績,對于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生沒有樹立與海洋相關的知識體系。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再列舉相關研究內容。從現有研究可以發現,中國居民海洋意識并不深刻,關注領域也不完整。而且現有研究多關注于在校生教育情況,而較少涉及已經脫離學校教育環境,步入社會的各種職業工作人員的海洋意識調查及海洋意識培養,這也成為本文的重點研究方向。

三、調查結果

調查問卷的發放以完全隨機的方式進行,盡管樣本數量有限,但理論上被調查者的性別、受教育程度、年齡、職業等信息基本符合或呈現出社會整體比例的趨勢。但依據被調查者基本信息的統計結果來看,被調查者呈現出了年輕化、教育程度較高的趨勢,與社會整體比例存在一定誤差。就現場調查的直觀感受而言,有相當數量的公眾海洋意識處于較為欠缺的狀態。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種推論,包括以往的一些海洋意識調查活動,所取得的調查結果應優于社會實際情況。本次調查中,對于海洋方面的資訊,被調查者中表示“密切關注”的有34人,占比6.44%;“經常關注”的有144人,占比27.27%;“偶爾關注”的有273人,合計高達85.42%,這說明連云港市居民對海洋資訊的關注度是特別高的。在4個海洋意識一級指標中,連云港市居民更關注是的海洋自然和海洋經濟,而在海洋文化意識與海洋政治意識相對少一些。在具體指標中,海洋減災、海洋管理、海洋生產、海洋權益意識指標是連云港市居民關注的重點,在海洋開發、海洋歷史、海洋文化保護、海洋國防、海洋法律意識指標的關注度較低?;谡{查結果顯示居民海洋文化意識和海洋政治意識薄弱的情況,接下來將針對如何提高海洋文化意識以及政治意識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查看全文

海洋科普調研報告

**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地質地貌獨特,氣候環境宜人,物種資源豐富,地處我國長三角經濟最發達地區,海洋產業特色鮮明,科普市場潛力巨大。本文詳細分析了**海洋科普事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海洋科普事業的六條措施。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對未來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是我國著名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海洋和海島型城市,不僅有著豐富的海洋自然資源和海洋人才資源,而且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教育優勢,具有國家海洋類重點大學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科研院所、涉海博物館、海洋科技館和眾多的涉海企業等。這些都為開展海洋科普教育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先決條件。調查研究我市海洋科普事業面臨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機遇,明確今后工作的重點和發展方向,對于制定海洋科普發展規劃,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建設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是非常必要的。為此市科技局組織力量到市屬8個部門和4個縣區開展調研形成這份報告。

一、**海洋科普事業發展現狀

**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以來,我市黨政各級領導積極履行《科普法》賦予的神圣職責,切實發揮領導作用,注重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設,為我市海洋科普事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黨對科協工作領導的意見》,建立了**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發展了19家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縣區建立健全了科學普及網絡和科技咨詢網絡,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通過近幾年來的科普建設,據**年統計,全市共有科普專兼職人員1628人,科普場館9個,非場館類科普基地19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2個,省科協命名的省級科普示范基地3個,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3個,科普網站16個,其中專業海洋科普類網站1個,共接待公眾和青少年學生15萬人次,十五期間共舉辦科技講座900多次,專題科普(科技)展覽1200多次,科普專題活動90多次,1000人以上的重大科普活動30多次,通過各種形式接受科普教育達50多萬人次。全市每年科普投入經費已超過1000萬元。

1.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

目前我市擁有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生物演示中心和**博物館2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幾個較有特色的市級科普教育基地。占地5552.56平方米的**博物館是集陳列、研究、保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及自然標本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事業機構,有**史跡、**傳統民居、**海洋知識和海洋生物標本等不同形式和類別的展廳和展品內容,其250平方米的“科技展廳”是**中小學生的第二課堂,趣味的陳列內容常吸引中小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輕松領悟各種科普原理,受到科學啟蒙。**海洋科技館位于朱家尖大橋南邊海洋文化旅游區內,與普陀東港開發區隔海相望。該館2003年10月3日開館,一期工程是市重點建設項目,占地60畝,主體建筑面積11276舟平方米,總投資5192萬元。館內設有海洋科技展區、海洋水族區、會展中心、休閑娛樂區、購物區,配置綠化、人工湖、雕塑等設施,是一座公園式展館。**海洋科技館由浙江廣遠有限公司實施建設,目前可供5000人同時參觀,年接待能力可達700萬人次。被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的東港綠洲海洋科普船—"創業2號"是我市也是全省建立的第一個海上科普教育基地。此外,市水產研究所在朱家尖建設的養殖基地及小沙的海水種苗養殖基地、嵊泗的貽貝育苗養殖加工基地、深水網箱養殖基地和海參規?;B殖基地已經成為重要的特色科普基地。市氣象局投資100多萬元建設的科普展示廳,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展示**氣象災害知識、預防檢測手段等科普內容,還增設了青少年的互動游戲,至今已吸引了1000多名青少年前來參觀。

查看全文

海洋生態文明防災減災探析

1引言

本研究在對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互利關系以及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現狀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以海洋生態文明的視角,對加強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總體要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等進行探討和思考,希望能夠有助于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互利關系

海冰是所有在海上出現的冰的統稱,除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冰外,還包括來源于陸地的河冰、湖冰和冰川冰[5]。海冰災害則是指由海冰引起的影響到人類在海岸和海上活動實施和設施安全運行的災害,尤其是造成生命和資源財產損失的事件[5-6],如港口碼頭封凍、海上設施和海岸工程損壞、水產養殖受損等。受氣候和地理條件影響,我國的渤海及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7],并造成損失。據統計,僅2009/2010年冬季,我國因海冰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高達63.18億元[8]。嚴重的海冰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以及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都造成了很大危害[9]。同時,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冰災害造成的損失亦呈上升趨勢,直接影響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由此可見,海冰防災減災與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另一方面,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以海洋資源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為前提,以提升海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人與海洋的和諧共生為核心[3]。因此,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與海冰防災減災密切相關。只有加強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才能更好地服務和助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而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好,又可以有效減輕甚至減少海冰災害。

3我國海冰防災減災能力現狀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海冰防災減災工作,尤其是1969年渤海發生特大冰封以來,我國逐漸加大了海冰防災減災的工作力度,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減輕海冰災害造成的損失,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積累了應對重特大海冰災害的寶貴經驗,使我國的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是,面對我國實施“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以及潛在海洋災害風險等,現有的海冰防災減災能力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結冰海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海冰監測能力依然比較薄弱、精細化海冰預報和海冰災害預警產品缺乏、海冰災害風險管控能力不足、海冰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不強以及災害損失評估技術不高等。

查看全文

海洋石油安全生產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海洋石油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海洋石油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危害,保障從業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的海洋石油開采活動的安全生產,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海洋石油作業者和承包者是海洋石油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

本規定所稱作業者是指負責實施海洋石油開采活動的企業,或者按照石油合同的約定負責實施海洋石油開采活動的實體。

本規定所稱承包者是指向作業者提供服務的企業或者實體。

查看全文

海洋節事活動品牌營銷分析

在戰略驅動和市場需求牽引下,海南自21世紀起逐步加快海洋節事活動的開發建設步伐,策劃舉辦了涵蓋傳統民俗、休閑娛樂、會議展覽、運動賽事等諸多類型的涉海節事活動,在促進海洋經濟的繁榮發展和海洋文明的傳承傳播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規模和影響力上,海南海洋節事活動與國內外其他知名涉海節事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當前,經濟社會已步入品牌時代,品牌營銷成為決定經營成敗的主導因素?;诖?,本文結合當前品牌營銷研究熱點,選取海南潭門趕海節作為研究范例,分析總結海洋節事活動品牌營銷的實踐經驗,以期拓寬海南海洋節事活動開發建設思路,進而打造出高品位、國際化的強勢品牌。

一、品牌營銷的內涵

品牌營銷是以品牌輸出為核心開展的營銷活動,即企業通過市場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將它在產品或服務上區別于同類競爭者的獨特個性輸送至消費者心中,并創造出一種價值認可的過程。從總體上看,品牌營銷是由品牌定位、品牌傳播、品牌維護以及品牌增值共同構建的系統工程,其關鍵在于發掘或創造出具有差異化個性、能引發積極聯想和購買欲望的品牌核心價值。

二、海洋節事活動開展品牌營銷的必要性

首先,資源和文化的相似性使海洋節事市場呈現同質化競爭的態勢。通過品牌營銷,海洋節事活動可將文化內涵、主題選擇、形式內容等要素進行高度整合,從中發掘或創造出獨特的差異點,并傳遞給消費者,從而在市場上確立起鮮明的品牌形象,實現差異化競爭。其次,在消費者意識中,品牌不僅是一種標志,更是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的保證。成功的品牌營銷可使消費者產生品牌認知、認可和信賴,從而促成消費決策、提升用戶粘性。再者,品牌營銷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海洋節事的商品屬性,使其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吸引了更多資本投入,促進節事自身的發展壯大。不僅如此,品牌營銷驅使海洋節事聚焦細分市場,更好地發揮特色優勢,提供更高效優質的服務。最后,海洋節事可借助品牌營銷突破周期性的限制,即通過系列化的主題開發和持續性的宣傳推廣,不斷強化品牌認知并與消費者保持長期的溝通聯系,以此實現節事品牌的可持續發展。

三、海南潭門趕海節品牌營銷現狀

查看全文

海洋旅游發展規劃

黨的**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年規劃的建議》擘畫了未來五年的宏偉發展藍圖,明確提出了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發展指導思想,為我市制定群島型**海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指明了方向。

**時期,是舟山海洋旅游產業大發展的黃金期,是進一步奠定基礎、全面提升海洋旅游的戰略轉型期。本規劃的主要任務是堅持科學旅游發展觀,摒棄傳統的純觀光、純自然山水和古跡游的旅游產品開發模式,與時俱進,抓住長三角旅游經濟圈的迅速崛起、連島工程的順利推進、洋山國際大港的開港、舟山香港包機的開通、杭州灣大橋即將通車和世界佛教文化論壇在普陀山舉辦所帶來的新機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探索和打造獨具特色的群島型國際性海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為爭取舟山成為海洋旅游特區奠定基礎。

實現這一戰略任務,在指導思想上,要有力整合具有當地特殊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旅游產品;以市場消費新需求為導向多元打造主題旅游產品和創造新市場;用科學發展觀作指導,實行統籌策劃、產業融合、循環經濟、有限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大旅游開發模式。舟山旅游產品開發要在原有特色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元素”和“生活元素”,使游人在旅游過程中對所接觸到的事物、事件、環境和所接受的服務都能直接得到綜合的新感受,達到一種新體驗和新經歷。

建設海洋旅游強市,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而作出的戰略決策,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充分就業、豐富文化生活、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

海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是在《舟山市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的基礎上,依據《旅游規劃通則》、《浙江省旅游業**發展規劃》、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海洋旅游產業的若干意見》等法規、文件編制的。

本規劃的期限為**年—2010年,是我市**規劃體系的重點專項規劃,是加快全市海洋大旅游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本規劃作用在于:

查看全文

海洋傾倒區制度

第一條為加強海洋傾廢管理,保護海洋環境,科學合理地利用傾倒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與傾倒區選劃、使用、監測、管理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指的傾倒區包括海洋傾倒區和臨時性海洋傾倒區。

海洋傾倒區是指由國務院批準的、供某一區域在海上傾倒日常生產建設活動產生的廢棄物而劃定的長期使用的傾倒區。

臨時性海洋傾倒區是指為滿足海岸和海洋工程等建設項目的需要而劃定的限期、限量傾倒廢棄物的傾倒區。

第四條國家海洋局及其海區分局是實施本規定的主管部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