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04:21: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和而不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從“和而不同”到和諧共處
重視人格完善和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和諧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貫穿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這個信念和傳統在中國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對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起過巨大作用。我們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而且必須充分發掘這個極可寶貴的文化資源,使之向現代轉化,成為當代中國人的普遍信念。
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提高人的素質。特別應該重視人的人文素養:即珍視人的價值,保持人的尊嚴,崇尚道德情操和人格理想的追求,能夠以博愛深廣的心靈,去看待天地間一切有情、無情的物類,對于世間萬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如果說西方文化傾向于求“真”,屬于“科學型文化”;那么中國傳統文化明顯傾向于求“善”,屬于“倫理型文化”。倫理型文化主要關注的是人,關注人之為人的精神問題,同時關注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和諧。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人最基礎的信仰。它認為,人與自然、人道與天道是融會貫通的,即宇宙真理與人生真理是重合一致的。自西方工業革命300年來,人與自然的對立已經到了相當可怕的程度,在中國也不例外。在今天重提“天人合一”的思想,意義非常重大。
1988年,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集會,其中物理學獎得主阿爾文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薄翱鬃拥闹腔邸憋@然是代指中國古代圣賢的智慧,亦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宋代杰出的思想家張載就把天、地視為人類的父母,進而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奔刺斓亻g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所有有生命和無生命的物類都是我的朋友,這是何等宏偉博大的胸襟!古人這一平等對待自然的思想是極可寶貴的,在今天發揚起來,可以補救源自西方“戡天役物”的作為帶來的弊端。
“和合”這個文化概念源于“天人合一”的觀念,在古老的《周易》中就已形成?!昂汀钡暮x是性質相異的元素和諧地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合”的含義是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的異質元素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溝通和融合。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只有把各種不同的因素和力量合理搭配使之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才能使萬事萬物各得其所,成長發育,形成生機勃勃的繁榮局面。儒家經典《禮記》中關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的描繪,就表達了傳統社會的中國人對和諧、和平的太平世界的向往和渴求。在我國民間,人際關系講“以和為貴”,夫妻關系講“琴瑟之和”,家庭關系講“家和萬事興”等等,都說明注重“和合”的價值取向已獲得人們普遍認可。
尤其值得我們珍視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不同”而能夠“和”,才能形成多姿多彩的和諧統一。我們的國家是多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多元一體”的格局,形成了色彩多樣、內涵豐富的大社會,證明了“和而不同”思想的正確和可貴。
和而不同心得
“和而不同”,這是孔子提出的一個哲學命題,意思是說事物之間“講究和諧而有所不同”?!昂汀笔瞧毡樾?,“不同”是特殊性。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組織部門合理運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準確把握“和”與“不同”的方面,就會更加貼近工作實際,更加富有部門特色。
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組織系統與其他系統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中的“和”。對于“和”的問題,應該重點學好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和總書記七月一日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锻ㄖ泛椭匾v話中提出了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完成的“兩個目標”和“一個使命”。兩個目標是:全黨同志在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的認識上達到新的高度,在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一個使命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務必在武裝思想和指導實踐兩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這是黨中央向全黨全國人民發出的總動員,是組織系統與其他系統、組織工作與其他工作、組織工作干部與其他工作干部共同的奮斗綱領。
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組織系統與其他系統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中的“不同”。組織系統在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不同”之處,《通知》中有明確規定:“組織部門要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干部培訓工作結合起來,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加強組織協調工作?!边@是黨中央專門對組織系統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總方針。貫徹落實好這一要求,關鍵還要準確把握組織工作與其他工作的不同、組織部門與其他部門的不同、組織工作干部與其他干部的不同。
準確把握組織工作與其他工作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中的“不同”,關鍵在于始終做到謀劃組織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根本依據,推進組織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強大動力,檢驗組織工作要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際成效為根本標準,切實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到組織工作的各個方面。這是中組部長賀國強同志今年6月在陜西、江西和上??疾旃ぷ鲿r提出的總要求。所以,組織工作的著眼點應該以增強執政能力為重點,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堅持貫徹“三個代表”的堅強領導集體;以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目標,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以黨管人才為抓手,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把各類人才凝聚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幟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堅力量。
準確把握組織部門與其他部門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中的“不同”,關鍵要把組織部門建設成為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門。組織部門是“黨員之家、干部之家、知識分子之家”,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應該要求更嚴、標準更高。重點圍繞“學習要有新收獲、貫徹要有新辦法、落實要有新成效”這一基本目標,力求組織部門學習的勁頭更足一些、理解更深一些,努力做到在運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工作、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上有明顯的增強。
準確把握組織工作干部與其他干部在學習貫徹“三個代表”中的“不同”,關鍵在于樹立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鮮明形象。組工干部是管黨員的黨員、管干部的干部,責任重大。同志曾指出:“衡量一個組工干部是否合格,首先要看他是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彼?,公道正派是組工干部最鮮明的特征。組織部門應該從這個高度出發,認真組織開展好“樹組工干部形象”集中學習教育活動,多形式進行學習交流,多方位進行理論研討,多渠道實踐探索,把組工干部謙虛謹慎、平等待人、求真務實的傳統發揚光大。
和而不同的和諧社會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而不同
[論文摘要]和諧社會是人類不斷追求的理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黨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解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建設現代和諧社會,同樣要尊重和而不同的客觀規律。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過程,建立平等、互助的和諧社會,一直是人類的美好追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與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未來高級的和諧社會的目標一致,而且也與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所追求的和諧思想一脈相承。中華文化中“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昂投煌钡脑搭^,可追溯到公元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當時鄭國的史伯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國語周語》)的思想。在《論語子路》中,孔子也指出和而不同是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差別性和不同性。沒有多樣性,差別性,不同性就構成不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和諧統一性。因此和諧之中理所當然地包含著和而不同的成分。
一、和而不同構成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和諧統一
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這話說明,自然界里的事物是千姿百態,無限多樣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否則就不會成之為世界。
人類社會的事物也是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的。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都存在著不同的事物。世界上的國家,生產力有發達的,也有不發達的,科學技術有先進的,也有落后的,等等都說明由于不同,才形成了人類社會,這也是“和而不同”,否則就無所謂人類社會。
和諧:個性與秩序并重的“和而不同”
我們所要構建的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尊重多樣性的社會,因為“一個東西本身無所謂‘和’,因為沒有什么可以與之構成‘和’,至少必須有兩種以上的東西才能夠形成‘和’”。多樣性是世界存在的方式,它體現在人們的利益與價值觀上的差異,和諧社會不是沒有差異的社會,有差異必然產生矛盾。社會從來都不是一元的存在體,但是“和諧”的本質是如何對待差異,處理矛盾,這體現一個政治系統容納和處理社會爭端的能力。除了固守立場、在斗爭中求生存之外,“和諧”的思想為群體與個體提供了另外一種與他人共處的思路――尊重與包容。探討多樣性的價值與協商的理念,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地理解和諧社會的內涵。
首先,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尊重個性的社會。十六屆六中全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和諧社會是“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社會。現代政治文明下的民主政治是要在彼此差異的公民之間建立聯系。利益分化與多元價值決定了社會群體間的分歧與矛盾,自古以來,人們對待沖突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強權制造統一,以一人之偏好做萬人之所愛;一種是在混亂與征戰中爭奪對于紛爭的定奪權;第三種則是良序社會,多樣性的價值相互認同。處于社會轉型期的我國,社會變革的同時,產生各種新的社會身份、社會群體,他們的偏好與利益都與舊的體制下的傳統群體不同,不同的社會群體身份引發的偏好利益上的各種矛盾沖突產生,群體性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要求和諧社會必然要化解矛盾,融合各種群體間的偏好差異,形成有效的政治認同。
共和國是利益分化和價值多樣性群體的和諧與共存,和諧社會也是群體成員在參與公共決策的過程中所體驗到的一種融洽的心理狀態,它所要求的社會氛圍是寬容與信任,協商與認同。個體利益與偏好的表達是通過民主機制實現的。民主的本質是人民主權,是平等公民自由而理性的參與。宣揚平等是對人皆為人的承認,而承認差異則是對人皆為獨特的人的包容。和諧不是外表意見與行為的僵化一致,它不需要在偏好偽裝的情況下達成統一意見;而是通過交往與信息的傳遞,以及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通過說服、認識等理性的判斷,達成認同。這個過程中,社會成員已經充分理解與鍛煉了對于社會問題的理智分析與理性參與,這種共識是認同的結果。因此,尊重與寬容對方的偏好,培養全社會都會需要的社會資本,可以創造出發展所需要的不同群體對于政治共同體的認同,促進形成多樣性與和諧并存的民主氛圍。研究多樣性與和諧的問題,對于加深理解共和國的理念和國家政治生活有著很好的幫助。它改善了我們對于民主的認識,讓我們重新思考人們之間彼此對待的方式,體驗社會群體生活的意義。在現代政治文明的理念下,國家不僅進行權力統治,在斗爭中爭取資源,而更要在合作與寬容中增加社會資本的總量。
其次,和諧社會不是道德天成,卻必然是良序的社會。多樣性必須在秩序的框架下才是多樣性,在對秩序的體驗中,人類的實踐理性得到了提升。秩序體現了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秩序定義了公共行為的倫理基礎。建立秩序是規則的產生與遵循。規則也是規律,是我們對自然與社會基本性質的認識與掌握。沒有理性規則,就不是生存競爭,而是混戰。和諧社會是講究科學規律的社會。歷史的進步,始終應該體現在以規則完善替代道德提高的期盼上。現代民主模式是以追求私利的大眾為主體,它的默認前提是良好道德基礎的缺失:它既是對于守信的期盼,又是對失信的預防;它既是對人性取代神性的歡呼,也是對人性并非神性的承認。民主取代了威權統治,稱之為現代文明的進步,不是因為民主體制下的人性更為完善,而是在民主的演練中,人們更加清醒地意識到政治過程中人性的缺陷。如果人類都是天使般本性,就不需要法律規范對之進行約束。
和而不同與構建和諧社會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而不同
[論文摘要]和諧社會是人類不斷追求的理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黨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解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問題。建設現代和諧社會,同樣要尊重和而不同的客觀規律。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過程,建立平等、互助的和諧社會,一直是人類的美好追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與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未來高級的和諧社會的目標一致,而且也與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所追求的和諧思想一脈相承。中華文化中“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源頭,可追溯到公元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當時鄭國的史伯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國語周語》)的思想。在《論語子路》中,孔子也指出和而不同是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差別性和不同性。沒有多樣性,差別性,不同性就構成不了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和諧統一性。因此和諧之中理所當然地包含著和而不同的成分。
一、和而不同構成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和諧統一
有一位作家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沒有兩只相同的蒼蠅,沒有兩雙相同的手掌,沒有兩個相同的鼻子。這話說明,自然界里的事物是千姿百態,無限多樣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形形色色,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否則就不會成之為世界。
人類社會的事物也是千姿百態各不相同的。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都存在著不同的事物。世界上的國家,生產力有發達的,也有不發達的,科學技術有先進的,也有落后的,等等都說明由于不同,才形成了人類社會,這也是“和而不同”,否則就無所謂人類社會。
政黨和諧與和而不同中國當代政黨和諧之淺見
一、和諧——中國政黨關系的理想境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一制度是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進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派的共同創造。這一制度植根于中華大地,體現著“和諧”內涵,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追求和諧,是中國政黨制度的內在要求。從政黨的起源和發展看,一個國家采用何種政黨制度,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等多種因素決定的。自政黨產生后,世界上形成了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等不同類型的政黨制度。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政黨產生于*世紀初,此后,中國的政治家們模仿西方的政黨制度從事政治活動。但多黨制和一黨制,都未能在中國的土壤中生根。
中國在經歷了清末民初政黨林立、混亂紛爭和此后的國民黨、萬馬齊喑的黑暗歲月之后,必然要尋求一種符合中華民族心理、體現中華民族“和合”理念的政黨制度。正因如此,*8年5月,當中共中央“五•一口號”,提出與各派等籌備召開新政協、組建民主聯合政府時,便立即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
以*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為標志,我國正式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制度的誕生,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中華文化的選擇。
我國當代政黨制度的特點,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先生概括為以下四點,即:共產黨在各政黨中處于領導地位,各派在政治上接受中共的領導;共產黨和各派都以四項基本原則為共同準則,以實現不同時期的總任務為共同綱領,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共同目標;共產黨和各派之間在實現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實行一種長期共存、平等合作、民主協商、互相監督的關系;共產黨和派都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這些特征,無不蘊涵著“和合”思想的精髓。
和而不同必將為當代政治發展道路提供強大文化底蘊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談到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時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文明進程史的繼承、發展和創新。
人類文明是豐富多彩的,任何一種政治文明都不是脫離時空的天外來客,任何一條順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都不可能不顧國情而在荒原上孤立獨行,更不可能離開歷史傳承。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靈活地相結合。同時在繼承和借鑒中華傳統政治文化和社會關系發展重要規律“和而不同”的基礎上,設計提出了既能扎根于中國土壤,又順應時代潮流的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一時代命題?!昂投煌边@一社會關系發展的重要規律,它作為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諦,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創造發展出在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偉大的政治文明,那么它也必將為當代中國政治發展道路提供強大的文化底蘊。
上世紀末,全世界諾貝爾獎金得主齊聚巴黎集會宣言稱:人類如果要在下一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收儒家思想的智慧。當今在世界上更有人說: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將占主導地位。在我的理解,這絕不是說要“東風壓倒西風”,而主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的思想智慧在處理多元文化的“不同”中實現和平、發展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和”。當今世界不同政治文明的因子相互滲透、融合、影響,構成了現代政治發展的重要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正是體現了時代精神,體現世界民主政治發展潮流。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體的根本和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體制上的保障。各派成員通過派出代表參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發揮參政、議政和監督作用,派成員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發揮作用,是中國共產黨與派在國家政權中合作的重要體現,也是派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各派成員雖然以代表不同的界別加入各級人大,充分體現了差別性和個性的“不同”,但在人大所有的活動則不是以黨派身份參加而是以人民代表身份發揮作用,充分體現了同一性和共性的“和”,在真正意義上最廣泛代表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體現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這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也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我國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派與共產黨既有在奮斗目標、根本利益、政治原則上的一致性,也就是“和”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不同意見和差異,也就是“不同”的一面。把必須保持一個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環境作為多黨合作的重要原則。保持寬松穩定、團結和諧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派忠言獻策,有利于共產黨接受來自黨外的批評和民主監督,有利于政治協商制度的有效發揮,形成和諧的政治局面。歷史證明,有“和”才能“合”,有“合”才能“作”。派的進步性與廣泛性的統一,決定了與執政黨存在一定差異,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不同”。只有堅持求同存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和”來踐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不同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體現和不同民族間的平等、不同民族間的團結、不同民族共同和繁榮發展的原則,符合中華民族的發展關系史中“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團結統一的主流文化。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56個民族共同構成偉大的中華民族,這就是“和”,這是中華民族完整統一的重要前提。56個民族有各自的特點,彼此間存在民族的宗教信仰的語言文字差異,這就是“不同”?!昂投煌弊鳛橹腥A民族之根,經過世代演化、傳承、積淀,已進入中華民族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成員的血脈,“和而不同”的意識已積淀在各民族人民的靈魂深處,它已成為一種基因植入56個民族的生命信息之中。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各少數民族的個性和差異,并使他得以積極發展,正因為有了各民族的各具特色,中華民族才有優美的大合唱的和聲而不是齊唱,它的主旋律就是56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
中庸思想行政啟迪綜述
一、反對“過和不及”
在《論語•先進》篇中,孔子闡述了把事情做過了頭,或達不到火候兩種相反的狀況,均不合乎“中庸”的原則,不能恰到好處。在《論語•子路》篇中,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可見,孔子認為過與不及都不可取的,因為二者都背離了“中”。在過度、不及和適中三種狀態中,只有適中才是最好的。“過”和“不及”就是孔子所說的“兩端”,它們同樣都是不好的。在孔子看來,過,猶不及,兩者是等價的?!斑^”、“不及”可以劃上等號,這是放在“中”的標準下來說的,這種將“過”與“不及”等同起來,認為它們不如“中”更有利于人際關系及事情的處理,這是中庸思想的一個典型體現?,F代領導者在權力的掌握和運用上不能使權力過于集中,也不能過于分散,盡量避免“過”或“不及”兩種錯誤傾向。因為決策權過于分散容易出現目標沖突、各自為政的現象;而在管理方面工作量又比較大,需要整體把握,適當放權。所以領導者對于決策權要相對集中,對于管理權則可相對分散。領導責任就是領導職位所賦予的任務,也可稱之為職責。責任比權力能較本質地反映出一個領導者的“官品”。
同時,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權力和責任成正比例關系,責任是一個制度、法律性的規定,它還與道德相聯系,是一種道德的自覺。法律制度意義上的責任只是出于對人的邪惡的一面而做出的限制,是一種作為基準而存在的最低限度的責任,它對于弘揚真善美的一面來說就無法發揮作用。致使領導者僅滿足于履行最低限度的責任,甚至盡可能地回避這種責任,缺乏主動性,甚至促使領導者為獲得個人利益破壞公共利益的行為出現。這是一種被動的責任。道德責任作為法律責任的補充,更是法律責任的提升,并使法律制度的不充分性得到補充。我國傳統的管理理念,是一種通過不斷完善領導者的道德修養來提高其道德責任的。歷史上出現過眾多的主張德治、仁政的政治家、思想家。特別是儒家學派從各個方面對官吏道德做了大量的闡述,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德治、仁政思想。這種德治、德政思想的特點是以人為中心,強調“內圣外王”,以“內圣”為根基,以“外王”為目標,并將道德修養貫徹到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中去,以主導人的思想和行為。
二、提倡“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焙侮淘谄洹墩撜Z集解》中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君子內心雖然所見略同,但其外在表現未必都一樣,比如都心懷天下,有的人出仕為官,有的人則教書育人,但由于他們內心都遵守共同的法則,這種“不同”反而可以致“和”;小人雖然嗜好相同,但由于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彼此相爭,這必然會使他們之間產生利益沖突,這種“同”反而最終導致了“不和”。“和諧”、“以和為貴”的“和”文化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價值。中庸思想中的“和而不同”正是對“和”這一概念的具體闡發?!昂投煌弊非蟮氖莾仍诘暮椭C統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而不同”的中庸思想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結晶,甚至也是人類共同生存的基本法則和基本條件?!斑^”和“不及”是我們所反對的兩種錯誤傾向,我們提倡“和而不同”?!昂汀笔敲軐α⒒A上的協調,有條件、有原則的,不是折中主義、調和主義;無原則和條件的隨聲附和叫作“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看到了客觀事物或認識主張即存在差別,又和諧共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領導者應嚴格區分“和”與“同”,做到“和而不同”。凡無關原則的小事,重和諧,要協調;凡事關原則性的大問題,就要堅持原則,不應茍同。適中地把握和運用,進行全局性的指揮和協調;不能盲目服從或獻媚、附和,違背客觀事實,敢于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提出不同的建議?,F代領導者在其管理活動中,可以借鑒中庸“和”的思想,提高其管理協調能力。以幫助領導者用來協調、調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孔子說“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作為管理者,多與屬下接觸,關心其工作生活,愛惜、激發其才能,上下一心,這樣的組織又怎么會傾呢?解放后,人們對的個人崇拜達到了頂峰,甚至出現了“兩個凡是”,后,又對其全盤否定,在這種情形下,鄧小平提出了要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思想的著名論斷,引領了新時代“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意味著取長補短、求同存異、時時處處持寬容的態度,是一種可以選擇的藝術化的溝通策略。在糾紛處理時采取調停的辦法,在合作時采取共贏的主張,在學習與交流時采取兼收并蓄的態度等等?,F代領導者應借鑒儒家德政思想,不斷增強道德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力及自身的道德修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廉潔奉公,自覺抵制各種誘惑。禁止別人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甚至做得更好;要經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當前,人類正快速步入知識經濟時代,新事物、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領導者要經受的考驗也越來越多,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日益復雜。因此,現代領導者若要符合新時代對領導者的道德要求,就應要不斷地學習鉆研最新的科學技術。
不同因素相互沖突融合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六位成章”和“剛柔立本”;“和而不同”;競合共贏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以天人合一為核心內容,是一個理論體系,更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和”是宇宙最高的準則、“六位成章”原意是指《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所組成的穩定結構、和合思想的應用之一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的思想已經成為中國人處理人際關系的一條基本準則、和合思想的另一個表現是競合共贏、在企業之間的關系上,強調進行合作性的競爭、“和”是指在承認矛盾、肯定差異基礎上的和諧、各個企業為了尋求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必然產生競爭等,具體請詳見。
和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它以天人合一為核心內容,是一個理論體系,更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昂汀保鉃槁曇粝鄳?,后演化為和諧、和睦、和善等;“合”,原義為上下嘴唇合攏,后來演化為融合、結合、合作等;而“和合”放在一起,則強調事物不同因素之間的相互沖突以及相互融合。“和合”思想在東方管理學中占據著中心地位。
一、“六位成章”和“剛柔立本”
在東方哲學中,“和”是宇宙最高的準則?!吨杏埂吩疲骸昂鸵舱?,天下之達道也”。相反相成,相合相生,和合孕育著對立統一、變化發展?!兜赖陆洝吩疲骸叭f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具體到管理思想,中國的東方管理學家認為陰陽和合的管理原則有兩條:“六位成章”和“剛柔立本”。
“六位成章”原意是指《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六爻所組成的穩定結構,每一爻都是這個結構的一個層次,在一卦里每一爻都因其性質和位置空間不同,表現出彼此相互聯系的關系。也就是說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會引起整體結構的變化。“六位成章”告訴我們,任何管理系統都是一個穩定的系統,管理就是要使這個系統保持穩定和諧。企業是由多個職能部門組成,為了企業的穩定和諧發展,必須理順部門之間的關系?!傲怀烧隆钡恼芾砼c現代管理思想是相通的。
“剛柔立本”,“剛柔,即陰陽。論其氣,即謂之陰陽;論其體,即謂之剛柔也”。所謂“立本”,“言剛柔之象,在立其卦之根本者也。”每卦的根本是陰陽的變化和相互配置,陰柔陽剛。陽剛代表剛健猛烈,積極的東西。陰柔代表柔弱溫和,消極的東西。陰陽二性的調和,構成大千世界穩定協調的狀態。在整體的關系上上級為剛,下級為柔,上、下級陰陽調和,協調配合。在管理模式上,制度代表剛,軟性的文化代表柔,剛柔相濟。
和諧不是無原則的妥協
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人誤把和諧當作無原則的妥協。不敢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敢堅持原則,黨內民主生活會贊揚聲多,批評聲少。這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和諧不是無原則的妥協,是“和而不同”。古人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說君子善于把不同的人和事、意見有機地統一在一起,變不同為共同。小人則言行不一,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一團和氣,實際意見紛紛,貌和神不和。我們說的“和而不同”,是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為了共同目標,善于團結大多數人一道工作,尤其是善于團結有不同意見甚至反對過自己的人一起共事,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修正錯誤,促進工作,達到真正的團結和統一。
和諧不是無原則的妥協,是“和而不流”?!昂投涣鳌笔侵干朴谝院痛颂幨拢瑓f調與他人的關系,但又不能不講原則,隨波逐流。做到“和而不流”,
一是要堅持自己的立場、觀點、主見,不隨波逐流。對任何事情都不盲從,不人云亦云。
二是要堅持原則,不放任自流。對有利于和諧、團結、安定的人和事要旗幟鮮明地大力支持和維護,對不利于和諧、團結、安定的事,要挺身而出,教育、勸阻、制止。對謬誤要敢于糾正。
三是要潔身自好,嚴以律己,不同流合污。要加強自我修養,自我約束,提高調適內心和諧平衡與外界和諧平衡的能力,真正做到出污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