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13:17: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會計政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會計政策

會計政策選擇帶來的思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企業會計的日益復雜化,會計政策在企業財務信息系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與此同時,利用會計政策選擇作弊,為部分利益集團牟取不正當利益的事件卻時有發生,因此會計政策的選擇不可避免的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凡事都應辯證的對待,拋開對會計政策選擇的濫用或不當利用不談,就會計政策選擇本身而言,也必然有其合理和有利的一面。

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會計政策選擇受會計準則的約束,而這種約束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各個企業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倘若會計準則事無巨細充分完備,其制定成本將是不可想象的。會計準則作為一種和約,它的制定不再是純技術性的,而是各利益相關方相互間相互博弈的結果,是一種不完全的合約。這就為企業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提供了可能。而準則制定機構本身也是有自己效用函數的“經濟人”,為了使其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它必然要在利益相關各方求得平衡和準則制定、執行、摩擦成本最小化之間進行選擇,其結果正是放寬對會計政策選擇的約束,給企業管理當局留有一定靈活掌握的空間。所以我們說由于會計政策選擇的存在,使得會計準則的制定得以按照成本效益原則行事。

促使會計準則不斷優化

經濟后果是指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將影響企業的價值以及企業、政府、投資人、債權人、工會等的決策行為,受影響的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會影響其他相關者的利益。

實證會計研究的結果表明,企業管理當局往往通過借助于形式多樣的會計政策選擇與博弈實現對于自己最有利的經濟后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查看全文

會計政策選擇研究論文

本文就會計政策的內涵、特點、會計政策選擇造成的影響、遵循的原則,以及應考慮的因素進行探討。

一、會計政策的內涵

在我國,會計政策相對來說是一個新概念。關于會計政策的內涵,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會計法》第二章第十八條規定:

“各單位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并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p>

(二)《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規定,“會計政策,指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采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p>

查看全文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研究

提要:本文首先闡述會計政策選擇產生的動因,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因素,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對利益各方產生的影響,然后針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企業會計規章和會計準則、健全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教育等一系列解決措施。

關鍵詞:會計政策;選擇;問題;解決對策

一、會計政策選擇產生的動因及影響因素

(一)會計政策選擇產生的動因

1、企業會計實務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由于企業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企業的經營規模、經營狀況各不相同,每個企業都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文化,就算同一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也可能會有不同的發展目標。隨著經濟環境變化和企業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大多數也會采用不同的發展戰略。管理人員經營思想的體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不僅采用不同的經營戰略和措施,而且在更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會計政策的選擇。

2、政治經濟利益驅動。企業會計規范旨在制定準則或規章時,要考慮制定會計規范的成本;會計規范使用者要考慮會計政策的選擇所帶來的經濟影響。政府為了平衡各相關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準則、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順利接受,從而使制定后的執行成本降低,就會放寬準則中對一些經濟業務事項的會計處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

查看全文

會計政策規避處理錯誤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會計政策在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中存在的問題;會計政策在企業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企業運用會計政策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企業會計政策應用得正確與否,關系到會計信息的有用性與可靠性、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規定采用或者選擇的適合于本企業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政策外延不夠寬泛、會計政策解釋不明晰,相互矛盾、會計政策在各準則間的規定不協調、企業運用會計政策的選擇不恰當、會計政策應用不準確、會計政策的選擇應考慮企業的具體情況、準確理解會計政策的內在含義,正確運用會計政策、正確處理好會計政策在使用中的創新問題等,具體請詳見。

企業會計政策應用得正確與否,關系到會計信息的有用性與可靠性,關系到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正確性,關系到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正確選擇會計政策,不僅是會計問題,也是企業管理當局必須高度重視的管理問題。如果在企業會計準則中,會計政策的規范不準確、不全面,企業在執行中又產生一些偏差,就會導致會計信息質量受到嚴重影響。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將若干會計政策進行了規范。但我們發現,在這套會計準則體系中,對會計政策的相關規定并不完美。另外,通過對一些企業進行實際調查發現,會計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就可能導致會計處理錯誤,使會計信息失真。

一、會計政策在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中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中將會計政策解釋為:“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在會計準則講解中,將“原則”理解為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的,適合于企業會計核算所采用的具體會計原則;將“基礎”理解為為了將會計原則應用于交易或者事項而采用的基礎,主要是計量基礎。將會計處理方法理解為在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規定采用或者選擇的適合于本企業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由于企業會計業務的復雜性,會計政策的具體實施分布到各相應的會計準則中。綜觀企業會計準則,關于會計政策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政策外延不夠寬泛

會計政策除了包含會計原則、會計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以外,還應該包括會計慣例和會計程序。會計慣例是會計工作者在多年的會計處理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具有科學成分的一些習慣性業務處理方式。企業能否采用會計慣例,也是構成企業會計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比如對企業來說,采用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與費用就是一個會計慣例。企業按期結賬,提供中期會計報告也是會計慣例。會計人員定期輪崗,參與本單位生產實踐活動也是會計慣例。會計人員的內部牽制制度也是會計慣例。諸如此類問題都應屬于會計政策問題。

查看全文

財務會計政策選擇影響及弊端

摘要:企業在選擇財務會計政策的過程中,其選擇是否合理會直接對企業財務信息質量造成影響,也會影響企業相關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正確性,對于企業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為了更好地保證企業財務會計政策選擇合理性,本文主要對財務會計政策選擇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其所存在的弊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財務會計政策;影響;弊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也在建立相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其中就包括給予企業較大的財務會計政策選擇權。財務政策選擇主要指的是,企業管理者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選擇一項價位具體的原則對其進行處理,屬于企業內部行為之一,在選擇過程中,企業可以按照自身實際情況,對可以選擇的財務會計政策進行比較和選擇,這樣就能選擇出最為符合企業自身的政策。企業選擇不同的財務會計政策,企業財務信息也就會不同,進而也會對企業利益分配以及企業決策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在財務會計政策選擇過程中,一定要最大程度保證各其合理性。

一、財務會計政策選擇所造成的影響

(一)財務會計政策選擇所造成的積極影響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適當的財務會計政策能夠對企業財務狀況,以及企業經營成果作出相應的貢獻,為相關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保護,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成本,加大企業效益。當然,財務會計政策在選擇過程中,要想保證其所造成的有利影響,就必須要選擇較為合適的財務會計政策,這樣才能有效的反映企業實際活動以及狀態,進而就能對企業會計信息造成較為積極的影響。

查看全文

會計政策粉飾財務論文

一、選擇會計政策粉飾報表的動機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和國外企業的動機大同小異,并體現出自己的特征。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摘要:

(一)粉飾業績,逃避監管的動機

我國公司存在著嚴重的“微利現象”和“10%現象”。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是一個受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場,政府對企業的上市、配股、交易及退出等市場行為都通過一系列會計指標進行管制。如我國政府有關部門規定上市公司連續3年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必須達到10%,其中每年最低不得低于6%才有配股資格(受政策保護行業可適當放寬);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公司的股票就要被非凡處理;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被暫停交易等。上市公司為了達到“內部控制人”的利益如圈錢配股、免于非凡處理或摘牌等目的,往往會通過操縱利潤等手段和市場管制部門進行博弈,選擇或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自然也就成了他們在博弈中出奇制勝的一大法寶。因此,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和變更的動機主要是為了操縱利潤,使之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滿足政府對配股或上市管制的最低要求,凈資產收益率低于且越接近10%,每股收益低于且越接近零,通過會計政策選擇增加當期利潤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應對市場管制規則,實現“內部控制人”利益最大化是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最主要的動機。

(二)隱性的分紅動機

隱性的分紅動機。一般來說,經營者的工資和獎金總額受會計利潤水平的影響,為了提高個人收入水平,經營者有選擇能增加會計利潤的會計政策的動機。但是,由于我國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經理市場,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很大程度上還是政府官員或準政府官員,他們要享受職務消費、要有政治前途,就必須完成委托者托付的經營管理目標如保配股、扭虧摘帽等,這些目標對經營者來說無異于政治目標,且這些考核指標、追求目標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行為的短期化,不考慮企業的長遠利益。因此,在上市公司整體經營狀況不理想、監督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經營者努力工作的政績遠不如通過會計政策選擇操縱利潤來得“立竿見影”,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經營者可能就會選擇增加或虛增利潤的會計政策。

查看全文

詮釋會計政策變更及會計差錯更正處理

會計估計具有以下特點:

1.會計估計的存在是由于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在會計核算中,企業總是力求保持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但有些交易或事項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因而需要根據經驗做出估計;同時,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編制會計報表這一事項本身,也使得有必要充分估計未來交易或事項的影響??梢哉f,在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過程中,會計估計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企業按備抵法計提壞賬準備時,需要根據債務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以及經驗等具體情況做出估計;估計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凈殘值,需要根據固定資產消耗方式、性能、技術發展等情況進行估計,等等。會計估計的存在是由于經濟活動中內在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

2.會計估計應當依據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

由于經營活動內在的不確定性,企業在會計核算中,不得不經常進行估計。某些估計主要用于確定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例如,壞賬準備、經濟訴訟可能引起的賠償等;另一些估計主要用于確定在某一期間記錄的收益或費用的金額,例如,某一期間的折舊、攤銷費用的金額、在某一期間內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長期建造合同已獲取收益的金額,等等。企業在進行會計估計時,通常應根據當時的情況和經驗,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進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進行會計估計的基礎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進行會計估計所依據的信息或資料不得不經常發生變化。

由于最新的信息是最接近目標的信息,以其為基礎所作的估計最接近實際。所以,進行會計估計時應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

查看全文

治理惡意會計政策建議論文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以及《企業會計制度》等相關會計政策法規,在堅持一貫性原則的條件下允許企業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及環境變化進行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其出發點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但從實際情況看,也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惡意進行會計政策變更以滿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如利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進行收益平滑、巨額沖銷等。本文針對我國企業惡意進行會計政策變更的情況提幾點會計制度變革的建議。

一、我國企業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現狀

目前我國企業進行的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既可能是企業為了使其生產經營能夠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的適應性調整,也可能是企業管理當局為粉飾會計報表而作出的隨意性調整。前者屬于正常的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不在本文研究范圍之列;后者則屬于惡意會計政策變更,是本文研究的對象。

根據變更目的的不同,我們將惡意會計政策變更分為利用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進行的直接扭虧行為、人為達標行為和巨額沖銷行為。①凡通過能調增當期利潤的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彌補”了當期已經出現的虧損并“實現”盈利的,界定為直接扭虧行為;②凡通過能調增當期利潤的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達到”了當年要求的配股或增發標準的,則界定為人為達標行為;③凡本年利潤為負,通過自愿性會計政策變更進一步降低了當期利潤并在下一會計年度即實現扭虧為盈的,可界定為巨額沖銷行為。

<

二、治理我國企業惡意會計政策變更的建議

查看全文

會計政策選擇的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與會計政策選擇相關的主要理論有以下三類:一是有效市場假說,二是實證會計理論,三是經濟后果理論。會計政策選擇的理論問題還關系到會計準則的制定。

一、有效市場假說(EMH)

簡森1978年把有效市場定義為:對一組信息Qt,如果根據該組信息從事交易無法賺取到經濟利潤,那么市場是有效的。1

EMH理論認為,在次強式或強式股票市場上,市場能夠無任何偏好地對包括會計程序變動在內的所有信息作出反應。稅收是會計變動唯一可引起的現金流量效應。在沒有稅收條件下,會計程序的變化不會影響股票價格。EMH預測不論股票價格如何隨著會計收益的變動而波動,最終的股票價格肯定是對股票未來價值的無偏倚計量。

EMH認為,由于信息交流,資本市場終會了解一家公司是否存在現金流動問題。一家公司絕不可能依靠會計來作為欺詐手段,長期隱瞞現金流動問題。一旦為外界發現,那么,次強式以上的股票市場就會對會計收益中隱含的未來現金流動問題作出大致正確的評估并通過當期股票價格反映出來。證券市場不會總是被會計收益引入歧途,而會作出對股票未來價值的不偏不倚的估計。甚至在某企業特定的會計程序不為外界所知時,有效的證券市場仍將對該企業運用的會計程序作出無偏見的預測,并對該會計程序將產生的未來預期收益的程序作出不偏倚的評估。

總之,EMH認為會計政策選擇無關緊要,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和企業價值,有效資本市場將形成不偏倚的股票價格。

查看全文

企業會計政策創新措施論文

摘要:會計政策是會計工作的依據,恰當準確的會計政策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公允。在我國會計準則中,關于會計政策的表述,會計政策在各相關準則中內容銜接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在會計政策的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使會計政策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企業在運用會計政策時要注意從實際情況出發,正確理解會計政策的含義,處理好會計政策的創新問題。

關鍵詞:會計政策;會計準則;會計工作

企業會計政策應用得正確與否,關系到會計信息的有用性與可靠性,關系到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正確性,關系到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正確選擇會計政策,不僅是會計問題,也是企業管理當局必須高度重視的管理問題。如果在企業會計準則中,會計政策的規范不準確、不全面,企業在執行中又產生一些偏差,就會導致會計信息質量受到嚴重影響。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將若干會計政策進行了規范。但我們發現,在這套會計準則體系中,對會計政策的相關規定并不完美。另外,通過對一些企業進行實際調查發現,會計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就可能導致會計處理錯誤,使會計信息失真。

一、會計政策在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中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中將會計政策解釋為:“企業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在會計準則講解中,將“原則”理解為按照會計準則規定的,適合于企業會計核算所采用的具體會計原則;將“基礎”理解為為了將會計原則應用于交易或者事項而采用的基礎,主要是計量基礎。將會計處理方法理解為在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規定采用或者選擇的適合于本企業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由于企業會計業務的復雜性,會計政策的具體實施分布到各相應的會計準則中。綜觀企業會計準則,關于會計政策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政策外延不夠寬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