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健康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21:08: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理健康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理健康教育

兒科護理融合健康教育管理

健康教育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對改善新生兒的預后,滿足家長對育兒知識的需求、提高護理滿意率、提升護士對實施健康教育方法的技巧及理論知識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J。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們對100例新生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其家長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新生兒200例,均為我院收治的新生兒

肺炎患兒,分娩時無任何產傷、窒息感染等異常,不存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高危因素,出生后生命體征平穩,不需呼吸支持及氧供,無先天畸形、疾病、并發癥、ABO溶血,無胎頭吸引、產鉗助產,兩組產婦孕期均無產科及內科合并癥,入院后實行母嬰同室,混合喂養。將新生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男52例,女48例;出生時Apgar評分均在8~1O分,平均(9.1±1.2)分;體重2600—4100g,平均(3250±650)g;胎齡37-41周,平均(38.6±3.2)周;自然分娩58例,剖宮產42例。對照組男53例,女47例;出生時Ap-gaT評分均在8—10分,平均(9.2±1.1)分;體重2600—4100g,平均(3247±662)g;胎齡37—41周,平均(38.5±2.9)周;自然分娩57例,剖宮產43例。兩組新生兒年齡、性別、出生體重、出生時Apgar評分、分娩方式、健康狀況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用新生兒常規護理:①環境護理。幫助產婦恢復體力,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住單人房間,病房應每天通風,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安靜、清潔、空氣清新、舒適,光線要柔和,對家屬進行必要的院內感染基本知識宣教,嚴格控制探視。新生兒注意保暖,保持體溫在36—37℃左右。室內溫度保持在20—22℃,濕度55%~65%。每天2次用浸泡了0.2%有效氯消毒液的拖把拖地,有血液體液污染時用2000mg/L有效氯作用30min再用拖把擦干凈,消毒液從外到內噴灑。每天用紫外線消毒空氣1h。②心理護理及宣教。部分產婦存在產后抑郁表現,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產婦的心理特點,結合其職業、文化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后心理疏導。大多數產婦都是第一次生產,對新生兒的喂養缺乏經驗,要向其講解母乳喂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采用側臥位或坐位哺乳,教會其正確的喂養方式。每日觀察產婦的乳頭充盈情況及乳頭活動度,母乳分泌量不足或新生兒吮吸能力較弱時,可以縮短母乳喂養的時間。③預防感染。新生兒皮膚嬌嫩,防御能力差,容易發生感染。

因此要告知產婦及家屬注意個人衛生,接觸患兒前后用肥皂、流水洗手。新生兒應穿全棉、無刺激、柔軟、清潔、寬松的衣物,每日更換,穿著不宜過多,保持皮膚皺褶部位干燥。新生兒出生后用20%制霉菌素擦洗口腔,2次/d,預防口瘡的發生。注意皮膚清潔衛生,每H洗澡,尿布、衣物勤洗勤換,更換時檢查臍帶有無出血,洗澡后用75%乙醇消毒。新買衣物徹底清洗后再使用。護理人員在各項操作過程中要嚴格無菌操作。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家長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具體方法如下:①人院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積極主動地向孕產婦及家屬介紹人院須知、病區環境、主管醫生、醫療設施的使用方法,消除孕產婦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發放圖文并茂、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的育兒及防病治病知識小手冊或光碟。向孕產婦介紹新生兒喂養方式、疾病相關知識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內容等。同時講解醫院優勢、??铺厣⒉^環境、探視制度。②住院健康教育。基本與對照組的健康宣教相同,不同是向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的家長教授撫觸護理的知識,向家長發放嬰兒撫觸的宣傳材料,組織觀看撫觸的示范及錄像資料,鼓勵母乳喂養,指導家長觀測患兒病情。③出院健康教育。向家長說明早期智tt~JIl練的目的、意義和實行的方法,以《嬰兒科學健身法》光盤中的內容要求家長按照大綱進行早期干預,在家中強化訓練。指導出院后的喂養、沐浴、眼部、臀部、臍部等方面的護理工作,發放有關早產兒、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干預的光碟。

查看全文

骨折護理在健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骨折護理中健康教育管理單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進行骨折護理的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健康教育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則采取常規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管理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數據。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程度高高于對照組,基護次數、住院時間和骨愈合時間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骨折護理中健康教育管理單對于患者骨愈合更為有效,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

【關鍵詞】骨折護理;健康教育管理單;應用效果

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發病的人群分布廣泛,骨折的恢復時間較長并且住院的時間也比較長。骨折護理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患者的患肢在最大程度恢復到健康水平,并且在護理中更強調護理的持續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從而促進患者更快更好的治愈骨折[1]。本文針對于骨折患者中健康教育管理單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進行骨折護理的患者10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齡5~81歲,平均年齡(45.9±20.8)歲,將其隨機進行分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平均年齡、家庭條件以及骨折受傷情況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首先接診護士在患者開始住院的時候就要對患者講解醫院的規章制度、收費標準、次日抽血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每日查房的時間,并且要對患者住院的病房進行及時的打掃和清理、物品的安全保管相關內容。其次,責任護士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的骨折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對術前和術后的配合進行詳細的講解,同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并對手術后的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手術后的功能鍛煉等指導。觀察組患者由責任護士進行對患者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健康教育單進行護理。責任護士每天和患者進行一定的溝通,將患者的病情、護理情況以及患者功能鍛煉情況及時的記錄到健康教育管理單中,同時每周對患者的功能鍛煉效果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的結果記錄到健康教育管理單上,及時對健康教育管理單上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償。將患者的健康管理單掛在患者的床頭,包括姓名、床號、聯系電話、住院日期、患者診斷的情況、患者術前術后的配合情況、皮膚狀況、功能鍛煉情況和效果以及抽血的相關事項等,對護士長的評價記錄在內,并記錄好患者出院的日期、回院日期、隨訪時間和情況等。

查看全文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據入院時間將2016年1月~2016年9月一年內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60例)與觀察組(60例),兩組分別應用傳統健康教育與全程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與血糖控制情況。結果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觀察組76.7%(46/60),對照組48.3%(29/60);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開展全程健康教育,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更加全面詳細,血糖控制效果理想,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糖尿??;護理管理;全程健康教育;作用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為高血糖,發病原因為胰島素分泌異?;蛘咭葝u素作用出現障礙引起的[1]。長時間的代謝紊亂和高血糖可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眼睛、腎臟、神經系統的傷害更大,若病情嚴重會造成患者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最終出現高滲昏迷[2]。糖尿病患者臨床表現為食量大膽消瘦、多飲多尿,在科學的治療與恰當的護理下,患者的血糖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減輕身心痛苦。我院對糖尿病患者采用的是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囊括并發癥的自我檢測及管理、相關醫學知識的科普、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等,現作出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是2016年1月~2016年9月一年內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全部確診為2型糖尿病且符合WHO(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3]。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齡36~74歲,平均年齡(58.3±2.7)歲;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1±0.3)年。觀察組60例,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7.4±3.3)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9±0.5)年。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查看全文

基層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護理健康教育基層醫院

論文摘要:了解基層醫院護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以及基層醫院中影響護理健康開展的諸多因素,如護士自身素質低、知識水平不足,施教過程中的單一化、形式化,缺乏主動與病人溝通,科研意識不強缺乏拓展精神等方面,分析討論并采取相關措施。激發護理人員工作主動性、積極性,重視人的因素,給予人文關懷,提高護士地位和待遇,督促護理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增進與病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注重信息反饋,密切護患關系及互動作用,避免和減少醫患糾紛,促進醫療健康事業和護理工作的深層次發展。

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1]。護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和醫學進步的產物,是健康教育的一個大分支。是在護理工作中對護理對象進行護理教育和護理干預。它不僅包括一般的公共衛生常識,還要向病人解釋疾病的病源機制、治療及護理知識,包括用藥知識、藥物的作用、適應癥、副作用等,并對病人進行心理衛生教育,病人及家屬住院后的康復、預防疾病復發的有關知識指導,是有目標、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鶎俞t院由于受教育的層次和知識結構的限制,護理健康教育是很難深層次開展。如何推行這項工作呢?就必須明確目的,正確認識其涵義,并用各種形式和方法,通過角色作用和角包轉換及相關學科的參與來促進護理工作的深層次開展。

1護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1.1涵義不清護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牽涉多學科的應用學科。它起步較晚,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系統,在理論和體制方面還不夠完善,可參考的護理文獻和書籍比較少,缺乏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理論和能力培訓[2]。護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由護士針對病人或健康人群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健康教育與傳統意義的衛生宣教不同。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后者主要參于普及衛生知識,接受對象比較泛化,不存在信息反饋和效果評價。而護理健康教育是將普及衛生知識向建立健康行為轉移,向人們提供健康意識,養成良好行為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帶有一定的治療意義,使個人、群體面對促進健康和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各個層次時,有能力作出決擇,消除和減少影響健康的因素。

1.2護理自身素質是影響護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查看全文

健康教育在骨科護理的應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其對患者滿意度的提升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就診的82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其中觀察組實施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對照組進行常規健康教育。比較2組患者依從性,同時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2組患者在健康教育開展前后心理狀態,使用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評估表比較2組患者的滿意度。結果健康教育干預前2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的依從率(97.56%,40/41)高于對照組(80.49%,33/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2.53±3.62)分,高于對照組的(80.46±4.5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科患者實行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的認知水平,提高患者依從率和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骨科護理;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應用效果;滿意度

骨科創傷性疾病患者術后骨質生長速度緩慢,使骨折愈合減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1],因此加強骨科護理保障措施十分必要。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是根據患者個體化差異,針對性實施的辨證健康教育干預,從而提高宣教計劃的針對性、整體性和連續性,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為疾病康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治療護理滿意度[2]。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治療的82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其中觀察組實施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齡為23~75(49.12±12.02)歲;前臂骨骨折11例,脛腓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5例,軟組織損傷10例;初中以上學歷26例,初中以下15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齡為24~77(49.23±12.35)歲;前臂骨骨折12例,脛腓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5例,胸腰椎骨折5例,軟組織損傷11例;初中以上學歷27例,初中以下14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2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以口頭教育為主的形式,提升骨科患者對自身疾病、功能性鍛煉相關注意事項和護理內容的認知水平。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向患者說明手術治療的相關事項。指導患者使用便盆,防止術后出現尿潴留。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目的,使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手術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在術中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颊呗樽砬逍押螅o理人員在術后1h對患者疼痛狀態進行評估,耐心講解,第一時間將手術治療情況告知患者。如果患者出現疼痛難以忍受的表現,及時采取鎮痛治療措施,按照醫院常規護理服務系統開展護理服務[3]。觀察組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采用個性化健康教育:(1)根據骨科患者的特點,組織骨科相關護理人員接受新型人性化護理健康教育內容培訓,提升護理人員對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護理內容的熟悉程度,在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開展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4]。(2)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向患者推送健康教育內容,使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更加全面、多樣[5]。使用微信公眾號推送骨科健康教育的信息,結合圖片、視頻、案例等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患者可隨時查閱信息。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特點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方案,提升患者認知,同時對健康教育的內容,如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進行健康教育[6]。對患者進行健康飲食教育,根據骨科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7]。(3)開展骨科門診健康教育。運用電子屏幕及現代視頻手段,宣傳健康教育內容,提升骨科患者對功能性鍛煉的認知程度,保障在患者出院后也可以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功能性鍛煉,提升患者健康生活狀態。(4)利用智能床旁多媒體幻燈片對骨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應用PowerPoint、Word等軟件,整合圖片和視頻內容,直接向患者演示健康教育內容,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針對患者開展個性化的心理干預,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醫院治療環境的舒適度感受,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緒也會影響骨科疾病的治療,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控制負面情緒,建立積極治療的信心,提升患者對負面情緒控制重要性的認知[8]。為患者講解治療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包括使用劑量、使用時間以及患者服藥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處理措施,告知患者合理用藥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用藥的安全性意識[9]。提高患者對康復鍛煉重要性的認識,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知識宣教,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提升宣教的效果,根據疾病不同部位制定個性化康復鍛煉方式。護理人員初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并監督和協助患者進行康復鍛煉[10]。(5)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的過程中,收集并評估患者意見,總結新型個性化健康教育模式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合理調整健康教育方案,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需求,保障健康教育模式的順利開展。1.3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實施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依從性,根據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的表現評估劃分等級[11]。完全依從: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可以依照醫護人員的指導,正確服用藥物,堅持開展功能性鍛煉。一般依從:骨科患者在臨床治療中對醫護人員開展的治療護理措施依從性達到了75%,能夠在護理人員監督指導下開展功能性鍛煉。不依從:骨科患者對醫護人員臨床采取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出現抵抗態度,安全用藥意識不足,不能堅持開展功能性鍛煉。骨科患者依從率=(完全依從+一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患者依從率越高,說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the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12]評估2組患者在健康教育開展前后心理狀態,2個評估量表均有20個條目,每個量表的總分為80分。得分越高,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越嚴重。使用健康教育護理滿意度評估表比較2組骨科患者在臨床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滿意度[13],量表評分總分為100分,需要患者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客觀地評估。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對策分析論文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是指以醫院護理人員為執行主體,針對患者及相關人群開展的貫穿于臨床護理工作全過程的健康教育活動[1]。我們結合實際工作中的觀察,發現當前的護理健康教育存在諸多問題?,F將體會報告如下。

1原因分析

1.1護理人員主觀層面的原因

1.1.1護理觀念陳舊落后現代護理的進步,促使“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觀向“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護理觀的轉向,也促使單一護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護理模式的擴展,因而,全體護理人員應逐步樹立現代護理觀念,高度重視和積極嘗試臨床護理健康教育。但在現實情形中,個別醫療單位或部分醫護人員深受舊護理觀和傳統醫學模式的影響,延續重治輕防的陳舊觀念,對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以及康復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認識,導致服務意識缺乏、教育方式單調和教育內容泛化,更無法進行積極的經驗總結和合理的創新。

1.1.2工作角色認知片面隨著護理觀的演變和護理模式的擴展,護理人員的工作角色和職能范疇由單一趨向多元,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不僅僅要通過運用護理程序和護理操作的基本過程承擔為患者康復所需要的護理工作,而且要扮演教師和顧問的角色,對患者及其家屬等相關人群實施健康教育,護士有責任在日常工作中根據不同的患者選擇適當的方法和技巧,對患者等進行健康教育[2]。指導患者及其家屬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但如果護理人員對自身角色和職能范疇的認識片面化、單一化,就必然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應采取的合理對策認識不足,執行起來就會缺乏自覺性、主動性。

1.1.3經驗不足,技能匱乏護理健康教育系交叉性應用學科,醫學、護理學、教育學、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均在健康教育活動中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我國健康教育起步較晚,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教育系統,護理人員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當前護理隊伍學歷相對偏低,知識面狹窄,實踐中采用的方式簡單,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甚至有些護理人員對健康教育內涵產生誤解,將其同衛生教育,出入院指導等工作等同起來,無法針對患者和健康人群開展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

查看全文

網絡健康教育平臺在骨科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析網絡健康教育平臺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20例骨科住院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健康教育護理,觀察組應用網絡健康教育平臺開展健康教育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為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26,P=0.015<0.05)。觀察組患者服務態度、護理操作、健康教育及住院環境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護理中應用網絡健康教育平臺開展健康教育護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率,且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網絡健康教育平臺;骨科護理;應用效果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和醫療模式的發展,人們對于疾病康復、健康的追求越來越高。在骨科護理中,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骨科傳統的健康教育方式包括書面宣傳、口頭宣教等,但這些傳統的健康教育手段往往缺乏系統化,且沒有鮮明的特征性[1,2]。近年來,本院在骨科護理中開發并應用網絡健康教育平臺,這讓骨科護理更加專業化、簡單化,也更具備全面性。本次研究旨在評估網絡健康教育平臺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優勢,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2018年1~10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2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觀察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2.23±7.6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52.32±7.5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3,4]:①均在本院骨科住院接受治療;②基本資料完整,意識清晰;③在知情和自愿的情況下參與到此次研究中,患者有絕對的知情權,且本院醫學倫理部門批準通過了隨機分組的研究方法。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護理,主要包括3種形式:①書面宣傳:采用板報、宣傳欄等形式介紹住院須知、骨科專家團隊、疾病相關知識等內容,向患者和家屬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②口頭宣教: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要耐心地解答,定時在醫院開展健康講座,讓患者和家屬充分的了解疾病和預防知識。③現身說教:用以往的成功案例鼓勵患者,增強患者的信心。觀察組應用網絡健康教育平臺開展健康教育護理,具體如下:①用iPad錄制健康教育的內容,將關于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的內容制作成VCR,讓宣教的環境更加輕松。通過VCR的形式向患者介紹病區的環境、功能鍛煉方法等,便于患者理解和記憶,以滿足患者身體康復各時期的需求,讓患者對自身的康復情況有準確了解。②用iPad的錄像功能記錄病區的整體環境,如醫生辦公室、護士站、科室醫護人員構成等,讓患者通過觀看視頻就能夠明確的了解各科室的大致情況,以減輕患者的陌生感。③開展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骨科患者的病程長,且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在進行疾病知識宣教時,可采用iPad視頻的方式,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播放視頻資料,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④用iPad錄制患者功能康復時的視頻,并用iPad展示正確的功能康復訓練方法,讓患者有更加直觀的理解與感受。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率、護理滿意度。①采用本院自制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情況,采用百分制的方式進行評價,85~100分表示完全掌握,60~84分表示基本掌握,<60分表示未掌握,健康知識掌握率=(完全掌握+基本掌握)/總例數×100%[5]。②運用調查問卷的形式評估兩組患者對服務態度、護理操作、健康教育及住院環境的滿意度情況,滿意度評分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滿意度越高,也說明醫院的各項護理服務越好[6]。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論文

《21世紀中國護士倫理準則草案》中除了要求“護士與社會大眾共負倡導和支持全民健康的責任”外,更指出護士在保健宣教、運用衛生資源,促進社群健康等方面的責任[1]。因此,健康教育是我們護理工作的一部分。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及護理工作的改革,特別是整體護理的深人開展,健康教育日益變得重要而有實際意義。我院護理部從1990年開始已將這項工作列人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現介紹如下。

1組織管理

健康教育工作涉及面廣,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系統。我院護理部在業務副院長的直接領導下,擔負著院內外的各項護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負責擬定計劃、制定標準、檢查落實等項工作;各科護士長按照護理部的計劃安排落實科內、外健康教育工作;各類護理人員遵照護士長的指令,按時按量地完成健康教育任務。這樣就形成了副院長~護理部~護士長~護士的整體管理體系。實行了責任到人的科學的管理方法。

2健康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2.1內容健康教育的內容很多、大多為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措施、心理護理、孕產婦的保健、母乳喂養技巧、嬰幼兒的護理、康復期的護理、心理咨詢等等。

2.2方法根據我們多年的工作實踐,開展健康教育形式應是多樣化,不要死板單一。我們采用了出科普宣教欄、搞電視講座、放電視錄像、開展熱線電話、街頭宣教、門診咨詢,對出人院病人進行文字、口頭教育等方式。護理部要求其內容豐富多彩,措詞恰當、通俗易懂,便于群眾接受和掌握。

查看全文

護理健康教育論文

護理評估與健康教育

護理評估的過程中需要收集資料,而資料的來源可以通過病人本身或者病人的家屬及對病人有重要影響的人而獲得。病人及其家屬是護士直接接觸的對象,所以護士在進行評估的同時就可以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護理評估中收集資料的方法有觀察法,交談法和體檢法三種最常用的方法。例如通過觀察法,護士可以了解到護理對象的呼吸情況,有助于病情的診斷,與此同時,護士應該告訴病人及其陪同人員正常人的呼吸頻率是16~18次/分,如果過快或過慢均不正常;又如,通過交談法,護士可以了解護理對象的日常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等,這時護士應該告訴病人及其陪同人員有關吸煙、飲酒的不良影響;如吸煙與肺癌的關系,飲酒與肝炎的關系等。通過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對護理對象進行體檢時如測量血壓,這時護士可以一邊為護理對象測量血壓,一邊對其進行健康指導,如護士告訴病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以及引起高血壓的病因和誘因與遺傳、飲食、精神應激和肥胖等都有關。綜上所述,護士在進行護理程序的第一步,即護理評估的過程中通過對護理對象的觀察、溝通和交流等就可以對其進行健康教育。使護理對象對與疾病相關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護士不僅可以得到更詳細的資料,而且還可以滿足護理對象對醫學常識的需求。同時,還可以使護理對象更加信任護理人員。

護理診斷與健康教育

護理診斷是護士運用評判性思維分析和綜合護理評估資料,從而確定健康問題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護理診斷是由診斷名稱、原因和診斷依據三個部分組成。護士在下護理診斷的過程中通過對護理對象敘述與疾病相關的原因來進行健康宣教。如,護理問題“母乳喂養無效”的原因有:①乳房充盈;②缺乏母乳喂養的知識和經驗等。同時,還可以對解決相關原因進行指導,如對原因①可以教導護理對象在喂乳前按摩或熱敷乳房,對原因②可指導護理對象根據嬰兒的需要喂乳和喂乳是嬰兒的臥姿,以及如何肯定嬰兒在吸吮和吞咽。另外,在護士運用評判性思維和分析資料后,初步確定問題后,護士應首先讓病人確認其自身的健康問題,并引導病人敘述相關疾病的認識和看法。如病人有吸煙史,可以引導病人自己述說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護士可對其做相關的補充,這樣通過病人自己參與到疾病和健康相關的討論,可以更好地進行健康教育,從而使護理對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護理計劃與健康教育

護理計劃是系統的制定護理方法和過程,其目的是要確定病人的護理重點,以及護士將要實施的護理措施。而健康教育也是一個有系統,有計劃的活動。因此,護士在制訂護理計劃的時候應該同時制訂健康教育的內容,措施和方法等。因為健康宣教及時合理,可以使護理對象在治療時積極主動的配合,有利于護理目標的實現。如,對高血壓病人的護理計劃是使病人的血壓維持在正常的范圍之內,那么就應該對病人進行與高血壓病因、飲食,以及正確吃藥等方面進行健康指導,這樣有利于高血壓病人在病程中與醫護人員緊密配合而提高病人的依從性,既有利于病人的恢復,又有利于護理目標的實現。x

查看全文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健康教育是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為目標,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活動[1]。

目前健康教育的開展受到了服務對象的普遍好評,其重要性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和認同,護理健康教育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2]。但是,臨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護士來完成的,實踐證明,護士作為服務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為健康教育的主力軍[3]。當前關于醫師實施健康教育的文獻遠遠少于護理健康教育的報道。健康教育不僅僅是護士的工作,也是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如藥劑師、檢驗師、影像技術人員等的共同責任[1]。對于健康教育需要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參與,醫師在認識上還存在不足[4]。醫師是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5],但未能發揮應有作用[6],臨床健康教育中有“重護輕醫”的現象[7]。本文就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誤區進行綜述,以期為提高醫院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參考。

1護理人員在認識上存在的問題

1.1相對滯后的護理觀

由于長期以來受功能制護理模式的制約,護士普遍對現代護理觀缺乏全面的認識。多數護理工作者還沒有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觀念轉變過來。董霞等對254名護士現代護理觀的調查結果表明,17.3%的護士認為護理是非獨立學科,從屬于醫療;66%的護士認為生物學因素是疾病發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護士認為社會環境與人的健康無關[8]。護理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體護理實踐成功的最重要環節之一[9]。相對滯后的護理觀影響整體護理的開展,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識的宣傳上。

1.2對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認識不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