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資金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22:04: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設資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設資金

預撥農業建設扶持資金

近年來,堅持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切入點,不斷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設施農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呈現出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年是繼續加快設施農業建設的一年,為進一步加快建設步伐,確保完成3萬畝設施農業特別是2萬畝日光溫室年度建設任務,區政府決定在年初已預撥302萬元設施農業扶持資金的基上,再次預撥資金833.9萬元,其中設施農業財政專項扶持資金312.25萬元、項目資金521.65萬元,專項用于扶持設施農業發展?,F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預撥資金的原則和標準。原則:堅持地塊落實、農戶落實,6月底前動工建設,實現當年建設、當年生產、當年見效的原則。標準:依據各鄉鎮已經做到兩“落實”并動工或即將動工面積為基礎,以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為目標,財政專項扶持資金根據區政府《時期發展設施農業扶持辦法》應補貼資金的50%預撥。

二、預撥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區政府《時期發展設施農業扶持辦法》(政發號)文件精神,扶持資金專項用于設施農業項目水電配套資金補貼。各鄉鎮要嚴格管理、專項使用,不得挪用,確保扶持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區政府將對扶持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嚴肅處理。

三、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速度。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切實解決設施農業建設的困難和問題,搞好協調和技術服務工作,加快建設速度,真正實現當年建設、當年生產、當年見效

四、加大督查力度,確保完成全年任務。區直有關部門在搞好協調服務的同時,要加大檢查和督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完成全年任務。同時,要搞好檢查驗收工作,對已撥付扶持資金但未達到建設面積的鄉鎮,年末從鄉鎮財政經費中扣回

查看全文

農資金支持新民居建設的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七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八屆四次全會精神,加快我市農村新民居建設步伐,根據《*市農村新民居建設實施方案》,就整合現有涉農資金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整合涉農資金的指導思想:以省委七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八屆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以支農惠農政策和現有涉農資金為基礎,以支持全市農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設為目標,按照市委和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整合力度,逐步形成涉農資金集中財力、目標統一、安排規范、使用高效的管理機制。整合涉農資金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農民自建,政府資助的原則。農村新民居建設的投資主體是農民。政府主要是通過免費設計、資金補貼、貸款貼息和“一事一議”獎補等方式,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上給予一定支持,以幫助示范村盡快完成新民居建設。根據新民居的建設標準測算其基礎設施的投入,給予每個示范村一定的獎補資金。

二是集中財力,多方籌資的原則。圍繞農村新民居建設,整合年初財政安排尚未落實到具體項目的各類涉農資金,集中向農村新民居示范村投放,鼓勵農民貸款進行農村新民居建設,對用于新民居的貸款,政府給予一定的貼息。

三是統一規劃,部門落實的原則。農村新民居建設領導小組根據示范村建設項目,制定具體項目補助計劃。相關部門依據補助計劃和現有資金政策,將資金落實到項目上去。整合資金主要用于農村新民居建設配套的水、電、路、氣、網、綠化、衛生、文體設施等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省級以上項目資金,各級發改部門在安排項目以及資金使用時,引導向新民居建設示范村傾斜;整合市級未明確具體項目的資金,優先投向新民居建設示范村。

查看全文

探析新農村建設資金審計問題

[摘要]隨著國家對農村扶持的力度加大,大量的國家扶貧資金下發到各個地區。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涉及的相關單位繁多,需要使用的資金量一般較多,給新農村的建設資金審計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在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主要有會計審計專業能力欠缺、資金流動方向不明、有地方官員涉及挪用資金的嫌疑、出現問題沒有相關的人員承擔責任等等。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資金;審計問題

隨著國家對新農村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從“廁所革命”“村村通公路”、“農村電網”等政策,都可以看出國家對提高基礎群眾的生活質量的決心和信心。為此,大量的建設資金不斷地流入到當地的政府財政單位,如何高效的利用好這筆建設資金成為了當地政府的頭等大事。

1新農村建設資金審計當中存在的問題

1.1專業財務人員缺少

由于在農村地區的財務人員,沒有過高的專業會計學習,在日常財務開銷中還可以倉促應對。面對大筆的專項建設資金的審計,當地財務人員不僅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而且對資金的使用規范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如果沒有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很可能出現資金使用不到位,有人徇私舞弊的情況出現。這將會大大影響國家對新農村建設政策的落實性,不僅制約了當地農村居民的生活發展,而且也嚴重損壞政府的形象。

查看全文

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管理使用

摘要:隨著我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村地區的精神文化建設需求日益提高。黨的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農村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各級黨組織和地方政府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對如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管好用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讓國家的文化投入資金真正惠及廣大農民,豐富農村公共文化事業,予以簡要闡述。

關鍵詞:農村文化建設;惠民工程;專項資金;管理使用

1農村文化建設及資金使用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魂。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和文化大國,農村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地,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的是需要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和廣大農民在加快經濟發展、改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同時,建立起一種適合于新農村建設的文化觀念和文化發展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我國農村地區的精神風貌,凝聚人心,進一步激發農民的勞動和創造熱情。過去我國農村地區的資金更多用于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沒有充分關注文化建設。農村文化活動多為村民自發籌辦,難以形成較大規模、定期舉辦的文化項目,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資金支持,村民難以負擔場所和文化設施成本。設置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能夠通過配套的資金使用制度,最大程度確保專款專用。首先在農村建起一批“農家書屋”、流動電影院等文化場所和設施,彌補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的不足。其次能夠為各村現有的文化活動提供資金支持,鼓勵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順利開展和延續,最大程度上開發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農村文化蓬勃發展。

2農村文化建設資金在管理和使用中的不足

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具有公益性質,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主要形式是中央和地方按照一定出資比例建立專項資金。專項資金共分為兩個部分,其中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補助行政村文化設施維護和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等支出;獎勵資金主要用于鼓勵地方開展農村特色文化體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體育人才隊伍建設、豐富農民群眾文化體育生活等。由于專項資金的使用依據因素分配法,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活動基礎的行政村能夠獲得和使用的資金數額差距較大,具體的資金分配也有很強的主觀性,加上過去對農村文化事業的重視不足,缺乏文化建設和資金使用的經驗,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的使用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結合本文作者所在區縣的實際情況和走訪調查,可以總結歸納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2.1村級農家書屋管理不規范。通過調查走訪,作者發現大部分行政村的農家書屋與農村文化活動室建設管理比較規范,但部分村農家書屋借閱制度不健全,沒有借閱登記手續,沒有借閱期限或借閱期限形同虛設,大大影響了農家書屋應發揮的作用,造成村里農家書屋實際藏書量遠遠低于應有藏書量。2.2村級文化活動存在資源浪費。村級電影放映工作要求每個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全年放映12場,對于這個要求每村都能做到,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現在的手機基本就是一個小型電腦,里面的信息量相對于電影來說更快捷、更豐富。村民們更愿意在家里看電視或上網,每次電影放映,大部分村的觀眾只有寥寥數人,尤其是冬天較冷或夏天較熱時,幾乎沒有觀眾,只是電影放映員一人在工作,造成國家資源浪費。2.3農村文化建設資金使用規劃不合理。許多鄉鎮資金到位后,并未仔細制定使用規劃,而是簡單地將資金按照行政村大小劃分下去,由各村自行管理和使用。這種辦法不僅導致整個區內文化活動缺乏統籌,各自開展,難以實現區內農村文化建設水平的共同提高,更容易發生資金不合理利用的情況,村級的資金使用監督也更為困難。2.4農村文化建設資金投入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農村人口多,對文化服務的需求更大,但現在國家對文化資金的投入不能適應農村文化的發展,我區現在每個鄉鎮文化站只有1-2名專職人員,不能滿足群眾對指導文化活動開展的需求。各鄉鎮村與村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差距較大,區級配套資金到位率不高,村民對文化活動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差別較大,現有專業人員無法滿足村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查看全文

我國水運建設資金籌措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水運建設投資需求的加大,受交通“費改稅”影響,水運建設資金缺口問題是亟待國家重視和解決的。因此,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籌集資金的基本經驗,制定有利于建立穩定的水運建設和養護資金來源的籌融資政策。

關鍵詞水運建設資金籌措

1近年來我國水運建設資金來源的現狀特點

1.1水運建設設施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據統計,1991~2000年我國水運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從1991年的60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131億元,增加了1.18倍,年平均遞增率為11.8%,其中“八五”時期每年投資約98億元,“九五”時期平均每年投資約134.5億元,“九五”時期比“八五”時期平均每年增加投資36.5億元。由此可見,“九五”時期是我國水運建設自建國以來投入最多的時期。其中,航道航標建設投資增長最快,即從1991年的4.34億元增加到2000年46.17億元,年遞增率高達39.11%。同時,在水運建設總投資中的比重也從1991年的7.22%增加到2000年的35.25%;同時,港口建設投資所占比重最大。其投資額從1991年的30.78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59.61億元,約增加了1倍,雖然年遞增率不到10%,但是在水運建設總投資中的比重卻基本維持在50%以下的水平。

1.2水運建設資金來源結構變化較大

查看全文

林業生態建設資金管理細則

第一條為規范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的使用與管理,加快林業建設和保護的步伐,促進林業重點生態工程的順利實施,提高投資使用效益,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現行基本建設財務管理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重點規范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含國債專項建設資金,下同)、地方財政預算內配套資金,建設單位自籌基建資金。商業銀行貸款、政策性銀行貸款等依照相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本規定適用于經國家批準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和長江中下游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森林公園建設、重點火險區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項目。

第四條基本建設資金的支出范圍主要包括: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前期工作費、科技支撐費、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飛播造林、種苗基礎設施建設、森林防火;退耕還林工程的前期工作費、科技支撐費、種苗補助費、種苗基礎設施建設;三北和長江中下游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的前期工作費、科技支撐費、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沙)育林、種苗基礎設施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種苗補助費(退耕還林部分)、科技支撐費、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含飛后管護),封山(沙)育林、種苗基礎設施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棲息地的改造和建設,種源基地建設,與工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五條建設單位管理費、項目前期工作費和科技支撐費的具體使用范圍:建設單位管理費是指建設單位從項目開工之日起至辦理竣工財務決算之日止發生的籌建、建設、檢查驗收等管理性質的費用,建設單位管理費實行總額控制,分年度據實列支,總額控制數以項目審批部門批準的項目投資總概數為基數,并按投資總概算的不同規模分檔計算。項目前期工作費是指項目開工建設前進行項目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作業設計、資源清查等前期工作所發生的費用;科技支撐費是指進行營林科學研究實驗及推廣研發生的費用。建設單位管理費按基本建設財務管理的相關規定在投資成本中列支,項目前期費和科技支撐費按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執行。

第六條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項目經批準列人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后,可向財政部申請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按照基本建設撥款程序撥付。財政部根據財政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和國家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將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撥付給國家林業局或省級財政廳(局);國家林業局根據編制的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和工程進度及資金使用情況將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逐級撥付給建設單位。省級財政廳(局)根據財政部下達的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將建設資金撥付給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或逐級撥付給財政部門,最后撥付給建設單位。各級財政部門和林業主管部門要及時、足額將資金撥付到位,不允許人為滯留、截留。建設單位在申請領用建設資金時,需提供上級有關部門下達的年度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基本建設支出預算及有關文件資料。

查看全文

資金建設管理制度(市)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我市國債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內專項資金建設項目管理,確保國債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內專項資金建設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提高國家資金投資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國債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內專項資金建設項目,是指所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國債及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地方預算內專項資金建設的項目,無論下達渠道、不論項目投資規模和建設規模大小。

第三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國債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內專項資金項目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二章項目前期工作

第四條凡申請國債及中央和地方預算內專項資金的項目,必須嚴格執行投資項目建設程序,即依次完成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任何縣、區,有關部門和單位及項目法人不得擅自簡化基本建設程序,項目前期工作在上一階段獲得批準之前,不得進行下一階段工作。除項目建設規模較大或國家有專門要求的項目外,其他項目原則上不再申報項目建議書。

查看全文

項目建設資金內部控制管理探討

摘要:近年來,我國已經根據市場經濟體系改革發展要求,對現有的投資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和改革,并已經認識到企業在開展投資活動中占據的主體位置,形成了初步投資多元化。項目市場化的發展局面。但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把重心放置在項目質量監管上,而忽略資金管理。針對建筑項目而言,資金管理效率和水平將會給企業運營發展帶來直接影響。因此,本文將重點闡述和分析項目建設資金內部控制管理的常見問題,并結合不同問題,提出了對應的優化對策,具體內容如下:

關鍵詞: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內部控制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在運營發展的同時,逐漸提升了工程項目建設資金投放力度。但是因為工程項目自身存在資金投放量高、建設周期偏長以及投資回收效益緩慢等特點,面臨的各種建設風險因素比較多。一旦出現風險,必將會使得工程建設項目在建設環節中出現失效現象,延長工程期限,加劇成本投放,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進行項目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好資金管理工作,從內部控制角度入手,科學構建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加強資金控制管理,減少資金問題出現,保證企業整體效益,引導我國工程行業健康發展。

一、項目建設資金內部控制管理的常見問題

(一)內控制度不健全?,F階段,項目建設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已經得到構建,但是在體系內容上缺少全面性。企業現有的資金管理體系,僅僅注重在組織生產環節中的資金支出把控。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缺少合理性,缺少對項目資金統籌規劃科學管理和評估,不能將其貫徹到具體環節中,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時常會發生風險不能合理把控的狀況,給企業自身效益帶來直接影響[1]。(二)監管控制不力。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均落實了建設項目前期考核工作,并且也評估項目資金投放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果項目建設以后,缺少科學監管和把控,資金在整個項目建設環節中應用缺少實時追蹤,企業資金流以及控制流程相脫節。鑒于這種狀況,項目內部審計缺少全面性,沒有對工程項目各個環節進行監管,使得監管工作流于形式,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精準的展現出工程項目建設實際狀況。(三)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在開展項目建設過程中,因為受到市場、環境的因素影響,導致各種風險出現。一旦出現風險,必將會影響工程整體建設以及資金運行[2]。從目前情況來說,大部分企業過于注重工程建設進度以及質量管理,忽略風險管理,同時也沒有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在出現風險之后,無法及時采取對應措施進行處理,導致風險逐漸擴散,直到無法處理,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和影響。

二、項目建設資金內部控制管理的優化路徑

查看全文

新農村建設中資金管理思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綜合概念?!笆晃濉币巹澯谩吧a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描繪出了一幅新農村的美好藍圖。新農村建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是如何籌措和有效使用資金,即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來源、合理投放與有效管理問題。

一、建立多元化的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體系

為確保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迫切需要在發揮政府財政支農投入主導作用的基礎上,盡快建立起多元化的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體系。

(一)實現由農業哺育工業到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轉變,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需要加大中央與省市地方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入力度中央已承諾今后中央財政支農資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國債和預算內建設資金用于農村建設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總量要高于上年,而且新增教育、衛生、文化資金繼續主要用于農村,這些都是增加支農投入的重要舉措。省市財政尤其是發達地區省市財政也應當大幅度增加用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必須形成一種有效機制并加強事后追蹤審計,使新增財力向農業傾斜,使財政對農業的投入總量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快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鼓勵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向農村、農業、農戶提供貸款在現階段,農戶和農業企業普遍存在著金融資金的需求,但金融部門對農村信貸總規模呈逐年減少的趨勢,農民儲蓄在商業銀行、信用社和郵政儲蓄的資金被銀行轉移投入到農村農業之外,未能有效轉化為新農村建設的資本。當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農業生產自然災害、市場波動風險大,農戶可供抵押的財產少,農村貸款分散、金融機構經營成本增加等客觀原因,也有長期以來執行城市和工業優先發展戰略,金融業犧牲農村金融保城市金融、抽調農村資金支持城市工業發展的政策的慣性影響。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按照有利于增加農戶和鄉村企業貸款、有利于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以培育競爭性的農村金融市場、形成合理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為目標,加快改革和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引導和鼓勵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向農戶農業提供貸款。

查看全文

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與管理研究

摘要:發展廣東“三農”、推進廣東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是關鍵。目前廣東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與管理存在資金結構不合理、支農資金相對短缺、資金的管理與使用效率較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調整資金結構,擴大資金來源渠道;完善現行資金撥付方式;完善廣東新農村建設資金管理與使用機制,加強多方監管的建議,以期推進廣東新農村建設。

關鍵詞:廣東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資金管理

當前廣東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工農差異、地區差異的態勢,特別是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部分農村仍處于貧困落后狀態,農村農業基礎依然比較薄弱,“三農”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不斷凸顯,直接影響廣東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健發展。因此,廣東新農村建設是“十二五”期間一項迫切而重要的工作,而有效的資金投入及其管理是廣東“三農”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

一、廣東新農村建設資金的投入現狀

(一)政府支農資金投入增加

“十一五”規劃以來,廣東省社會經濟穩健快速發展,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茅,擁有加強支農力度的財政實力。據廣東省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2015年間全省財政預算支出分別為7267.7億元、8265.78億元、9134.33億元和12801.64億元,逐年上漲,其中農林水支出也呈增長趨勢,分別為540.45億元、566.6億元、554.53億元和804.54億元,特別是2015年增長了45.1%,大幅度提升;但從2012-2015年間農林水支出占總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來看,總體比例較穩定但不高,分別為7.4%、6.9%、6.1%和6.3%,且2015年比2012年支出比例下滑了1.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