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管理使用
時間:2022-05-07 10:57:59
導語: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管理使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村地區的精神文化建設需求日益提高。黨的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農村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而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各級黨組織和地方政府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對如何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管好用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讓國家的文化投入資金真正惠及廣大農民,豐富農村公共文化事業,予以簡要闡述。
關鍵詞:農村文化建設;惠民工程;專項資金;管理使用
1農村文化建設及資金使用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魂。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業大國和文化大國,農村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地,也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充分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的是需要農村基層政權組織和廣大農民在加快經濟發展、改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同時,建立起一種適合于新農村建設的文化觀念和文化發展模式。只有這樣,才能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我國農村地區的精神風貌,凝聚人心,進一步激發農民的勞動和創造熱情。過去我國農村地區的資金更多用于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沒有充分關注文化建設。農村文化活動多為村民自發籌辦,難以形成較大規模、定期舉辦的文化項目,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資金支持,村民難以負擔場所和文化設施成本。設置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能夠通過配套的資金使用制度,最大程度確保專款專用。首先在農村建起一批“農家書屋”、流動電影院等文化場所和設施,彌補群眾自發性文化活動的不足。其次能夠為各村現有的文化活動提供資金支持,鼓勵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順利開展和延續,最大程度上開發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農村文化蓬勃發展。
2農村文化建設資金在管理和使用中的不足
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具有公益性質,資金由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擔,主要形式是中央和地方按照一定出資比例建立專項資金。專項資金共分為兩個部分,其中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補助行政村文化設施維護和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等支出;獎勵資金主要用于鼓勵地方開展農村特色文化體育活動、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體育人才隊伍建設、豐富農民群眾文化體育生活等。由于專項資金的使用依據因素分配法,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活動基礎的行政村能夠獲得和使用的資金數額差距較大,具體的資金分配也有很強的主觀性,加上過去對農村文化事業的重視不足,缺乏文化建設和資金使用的經驗,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的使用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結合本文作者所在區縣的實際情況和走訪調查,可以總結歸納出以下幾個主要問題。2.1村級農家書屋管理不規范。通過調查走訪,作者發現大部分行政村的農家書屋與農村文化活動室建設管理比較規范,但部分村農家書屋借閱制度不健全,沒有借閱登記手續,沒有借閱期限或借閱期限形同虛設,大大影響了農家書屋應發揮的作用,造成村里農家書屋實際藏書量遠遠低于應有藏書量。2.2村級文化活動存在資源浪費。村級電影放映工作要求每個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全年放映12場,對于這個要求每村都能做到,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發展,現在的手機基本就是一個小型電腦,里面的信息量相對于電影來說更快捷、更豐富。村民們更愿意在家里看電視或上網,每次電影放映,大部分村的觀眾只有寥寥數人,尤其是冬天較冷或夏天較熱時,幾乎沒有觀眾,只是電影放映員一人在工作,造成國家資源浪費。2.3農村文化建設資金使用規劃不合理。許多鄉鎮資金到位后,并未仔細制定使用規劃,而是簡單地將資金按照行政村大小劃分下去,由各村自行管理和使用。這種辦法不僅導致整個區內文化活動缺乏統籌,各自開展,難以實現區內農村文化建設水平的共同提高,更容易發生資金不合理利用的情況,村級的資金使用監督也更為困難。2.4農村文化建設資金投入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農村人口多,對文化服務的需求更大,但現在國家對文化資金的投入不能適應農村文化的發展,我區現在每個鄉鎮文化站只有1-2名專職人員,不能滿足群眾對指導文化活動開展的需求。各鄉鎮村與村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差距較大,區級配套資金到位率不高,村民對文化活動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差別較大,現有專業人員無法滿足村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資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本著服務大局、統籌推進、因地制宜均衡發展的原則。在實踐過程中,各地的負責人員積極了解各村的文化建設實際情況,不斷摸索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真正服務于民的資金管理和使用辦法。經過查閱檔案,走訪工作人員和村民,我們總結了以下幾條經驗。3.1加強領導,注重溝通,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關注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使用方向和方法,樹立全局觀念,注重提高農村文化生活水平,財政部門要統籌預算,保證農村文化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各級文化部門真正擔負起監管責任,三位一體,保障農村文化建設資金??顚S茫l揮最大效益。3.2制定合理計劃,確定明確目標。國家投入的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省、市、區配套資金組成。各級專項資金到位后,管理和使用部門要合理謀劃,深入基層村、街道,廣泛征求農民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文化生活需求,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計劃,避免盲目投入。3.3加強監管,合理配置使用資金,發揮最大社會效益。資金監管部門要切實用好專項資金,承擔起監管責任,以政府采購為主要方式,節約資金,為群眾采購更多更好的文化體育用品,為群眾性文化活動解決場地和設施問題。不能將資金按標準直接撥付基層村、街道,造成監管難度大或監管不到位。3.4建設完善的村、街道文化體育物資管理辦法。制定統一的文化體育用品管理使用辦法,發放到村街道的物資,由專人負責保管,不論價值大小都要統一登記入賬。領用手續要齊全,使用過后及時收回,重復使用,讓每一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國家文化建設資金的好處。
4關于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管理和使用的幾點建議
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的建立和使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現結合本次研究的實際情況和未來農村文化生活的發展方向,提出以下具體建議。以滿足農民對文化活動需求為出發點,加大專項資金投入。中央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后,各級要做好專項資金的配套工作,或者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中央資金投入,根據地方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盡量縮小配套資金比例,各級文化資金的投入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更多更好的惠及農村生活群體。各級管理部門要協調配合,積極深入農村,加強調研,廣泛深入的聽取群眾意見,調整資金使用方向,改善資金結構,以農村生活群體為出發點,使國家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更貼近民意。加強文化干部隊伍建設,鄉鎮文化站配備專業文化管理人員,各行政村配備專業文化指導人員,幫助組織和指導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保證各村的文化活動專業、向上,充滿正能量。靈活規劃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的使用項目,了解群眾文化需求,重點扶持群眾喜愛的文化活動。農村書屋和電影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標配”,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行政村,各村的特色文化活動,例如秧歌會、燈會等,也應納入文化資金的使用范圍中,優先考慮。加強村級文化體育物資管理,建立統一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明確專人負責,由區、鄉鎮文化部門定期檢查,加強監管,并建立獎懲措施,發揮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更大效益。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加快,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也要與之同步,完善農村公共體系建設,管好用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是實現社會穩定,服務于人全面發展的需要。農村文化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建立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視和資金投入都遠遠不夠,基層文化建設的經驗十分匱乏?,F在中央加大了對基層文化建設的扶持力度,需要的是地方盡快轉變思路,認識到文化建設對于基層群眾生活和地方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主動地積累經驗,從村民的文化生活需要出發,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真正發揮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的作用。
本文的分析主要結合地方經驗,針對性地提出本區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盡管全國各地農村的文化建設情況各不相同,但是結合地方實際開展文化建設是一條可行的經驗。中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的情況復雜多樣,“一刀切”式的管理辦法萬不可取。只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利用中央政策的支持,結合地方自主性,才能真正促進農村文化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央補助地方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Z].2013-04-10.
[2]周德新.中部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的資金困境與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0(6):168-170.
[3]雷煥貴,段云青,柴世民,宋靜,趙玉蘭.山西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解析與重構——基于4市6縣22鄉鎮51村的調查[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1(6):66-72.
作者:單學敏 單位:秦皇島市撫寧區文化館
- 上一篇:黨建政工文化建設探討
- 下一篇:為美好人們生活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