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09:31: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接地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變電站接地網設計論文
摘要:接地網等間距布置存在地電位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在建220kV新塘變電站采用了不等間距布置,即從地網邊緣到中心,均壓導體間距按負指數規律增加。運用GPC接地參數計算程序對兩種方法進行分析和計算,結果表明接地網優化設計能顯著地改善導體的泄漏電流密度分布,使土壤表面的電位分布均勻,提高安全水平,節省鋼材和施工費用。
關鍵詞:變電站接地網設計
隨著電力系統容量的不斷增加,流經地網的入地短路電流也愈來愈大,因此要確保人身和設備的安全,維護系統的可靠運行,不僅要強調降低接地電阻,還要考慮地網上表面的電位分布。在以往接地設計中,接地網的均壓導體都按3m,5m,7m,10m等間距布置,由于端部和鄰近效應,地網的邊角處泄漏電流遠大于中心處,使地電位分布很不均勻,邊角網孔電勢大大高于中心網孔電勢,而且這種差值隨地網面積和網孔數的增加而加大。本文結合在建工程220kV新塘變電站的接地網設計,闡釋了接地網不等間距布置的方法及其合理性。
1接地網優化設計的合理性
1.1改善導體的泄漏電流密度分布
面積為190m×170m的新塘變電站接地網,在導體根數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10m等間距布置和平均10m不等間距布置。沿平行導體①、②、③、④、⑤的泄漏電流密度分布曲線。從此可見,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邊上導體①的泄漏電流密度較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平均低15%左右;對于導體②的泄漏電流密度,這兩種布置的接地網幾乎相等(僅相差0.3%);對于中部導體③、④、⑤,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的泄漏電流較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分別提高了9%,14%和15%。由此可見,不等間距布置能增大中部導體的泄漏電流密度分布,相應降低了邊緣導體的泄漏電流密度,使得中部導體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電力體系接地網設計問題考慮
1關于電力接地系統
接地的實質是控制變電所發生接地短路時,故障點地電位的升高,因為接地主要是為了設備及人身的安全,起作用的是電位而不是電阻,接地電阻是衡量地網合格的一個重要參數。接地電阻,《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中對接地電阻值有具體的規定,一般不大于0.5Ω。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當接地裝置要求做到規定的接地電阻在技術經濟上極不合理時,大接地短路電流系統接地電阻允許達到5Ω,但應采取措施,如防止高電位外引采取的電位隔離措施,驗算接觸電勢,跨步電壓等。根據規程規定,主要是以發生接地故障時,接地電位的升高不超過2000V進行控制,其次以接地電阻不大于0.5Ω和5Ω進行要求。因地層土壤特性在各層具有不同的特性,電阻率可能沿不同路徑變化。當計算時選取的土壤電阻率合適,計算結果才能反映接地網的情況。我國是用四管法測量,取10米內的土壤電阻率的平均值。實際工作中對土壤電阻率的測量不夠重視,往往是現場觀察一下,直接從規程中選取一個參考值進行設計工作,有時進行測量也是測取場地平整前的表層土壤電阻率,不能反映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這個工作是接地裝置的前期工作,必須充分注意做好。
2接地網設計問題
接地網作為變電所交直流設備接地及防雷保護接地,對系統的安全運行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接地網作為隱性工程容易被人忽視,往往只注意最后的接地電阻的測量結果。隨著電力系統電壓等級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擴大問題屢有發生。因此,接地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變電所地網因其在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一次性建設、維護困難等特點在受到重視。其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土壤電阻率的測量工程土壤電阻率的測量是工程接地設計重要的第一手資料,由于受到測量設備、方法等條件的限制,土壤電阻率的測量往往不夠準確。我省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地質結構復雜,變電所占地雖然不大,但多為不均勻地質結構?,F在的實測,往往只取3~4個測點,過于簡單。二、長孔地網均壓線與主網連接薄弱,均壓線距離較長,發生接地故障時,沿均壓線電壓降較大,易造成二次控制電纜和設備損壞。當某一條均壓線斷開時,均壓帶的分流作用明顯降低,而方孔地網的均壓帶縱橫交錯,當某條均壓線斷開時,對地網的分流效果影響不大。三、關于變電站內一次線對二次線的影響問題隨著系統容量的增大及系統短路水平的提高,變電站內一次線對二次線的影響問題越來越突出。系統發生接地短路時,強大的人地電流經地網向地中流散,在接地網上將產生強大的電位升,使接地網上的二次設備和二次電纜呈現很高的電位,很可能造成二次電纜或二次絕緣的擊穿或燒毀,這就是反擊事故;人地電流可能經電纜的外皮向地中擴散,纜皮溫度升高使其絕緣加速老化甚至燃燒,這兩種情54•況均能引起高電位引入主控制室,使控制保護設備誤動作。同時人地短路電流在地網中流散時,會在電纜芯線上產生較高的感應電壓,嚴重影響到二次電纜的正常工作。四、國外接地裝置都使用銅材,而且截面積較大。例如某電廠主變壓器區域(比利時設備),在主變壓器周圍是TJ-150裸銅絞線;跨越主變壓器基礎,埋在混凝土中的是TJ-185裸銅絞線。我們設計的升壓站等,全廠接地裝置是鋼材。這就有一個鋼材被腐蝕而截面積被減少的問題。有兩個問題需要討論:一是接地裝置的服務年限;二是腐蝕速度,以及采取的相應防腐措施。從廣東省中試所“接地網腐蝕調查情況”看,運行10年及以上的130個35~220千伏變電所的接地裝置的挖土檢查,有61個接地網有不同程度的腐蝕,占46.92??.腐蝕速度為0.1~0.4?M年。在同一個變電所接地網內,園鋼腐蝕的較扁鋼快3~4倍。接地網的服務年限如何確定,眾說不一。
我們考慮,在設計變電所、發電廠升壓站時,是根據5~10年電力系統發展規劃進行設計的。10年以后,電力系統發展的大了,主要設備技術性能不能滿足要求了,就進行更新換代。接地網設計也按同一原則設計是比較合理的。五、在發生接地故障時,地面上可能出現很高的電位梯度,會給運行人員和設備帶來危險;在土壤電阻率很高的情況下,要使接地電阻滿足<0.5n的規定非常困難,即使滿足此規定,也不可能排除危險,但是只要設計合理,也完全能夠達到安全的目的。要考慮電位梯度帶來的危險,就不可避免地要對地網上土壤表層的電位分布進行計算,以往對于等間距布置均壓導體的矩形地網,均采用簡化的計算公式或者經驗公式來計算次邊角網孔的網孔電壓。但要計算地網上土壤表面任何一點的電位,特別是對于復雜形狀的地網,這些公式還不太完善。
3關于電力系統接地網設計的幾點建議
供用電工程設計的接地保護
1小電流接地系統的保護原理和保護裝置分析
1.1中性點不接地的電網系統
(1)這種電網系統是針對流經故障點的零序接電流的電路電流量總和進行分析,一般來說,零序電流在出故障后電流方向會從母線指向線路,然后經過推理找出故障,這就是此種電路的工作原理。(2)目前有效的保護方式主要是系統接地絕緣監視裝置、零序無功功率保護與零序電流保護三種。系統絕緣地監視裝置是指在在出故障時,開口三角處就會對出現的零序電壓發出警報,有利于我們能夠迅速采取措施,解決故障,但是在開口處判斷具體故障線路時,比較麻煩,這也是該系統地缺陷;零序無功率保護是根據非故障線路的參數分析故障線路,實施有選擇性的保護;零序電流保護則是根據故障線路的電流量遠超正常線路以及電流方向不同來選擇保護。像一些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就是根據這個原理來設計的。
1.2經消弧線圈接地的電網系統
這種電網接地保護系統是針對饋線路復雜對的電網,接地電壓和電流分布雜散在電網各處,一旦出現故障麻煩復雜,不易判斷故障線路,但出現故障不僅會影響電路穩定也會危機人身安全,所以這種系統的接地保護運用很廣泛,主要采取以下這些方式如過補償運行方式、完全補償方式和欠補償方式。過補償運行方式表現為在故障電流出現時,消弧線圈通過電流疊加補償故障的線路的電流,使之恢復正常水平,但是此種方式并不能完全補償故障線路電流,所以這種方式已很少使用;完全補償方式是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方式,包括以下兩種行為,一是隨動式完全補償方式,在線路運行時,監測電路系統會對電路電流自動調節,但是由于阻性接地的分量會使得接地電流增加以及安裝的弧線圈也會分擔電流,所以這種接地保護系統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理想。二是主動式完全補償,這種方式會將接地電流很快的調節到完全補償,而在不會補償遠離諧振點,這樣就會使得它具有在接地同時進行調節電感電流的功能,這樣使得完全補償功能的發揮,雖然這種方式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但目前來說是一種比較合適的選擇。
2在供用電工程設計中接地保護系統的調試注意事項和故障分析
低阻抗接地網設計分析論文
摘要:文中介紹了接地系統的作用,分析了獨立接地系統和共用接地系統的性能和特點,闡述了接地電阻的構成及施工和降阻方法。簡介了接地裝置的施工接地電阻測量方法及測量注意事項。
關鍵詞:接地系統構成性能施工測量
1.概述
接地系統是影響用電系統穩定、安全、可靠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用電設備系統穩定的工作,須有一個接地參考點。至于如何接地,采用何種接地方式較好、較正確,人們看法不一,國內有關規程也不夠明確和統一,國外用電設備廠商對接地系統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但對用電設備必須可靠接地的認識是統一的。接地系統基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有按需要接地系統的功能而單獨設計的各自的專用接地系統,二是將各種功能的接地系統聯在一起組成一個公用接地系統。
2.獨立接地系統
將系統的直流地(邏輯地)與交流工作地,安全保護地和防雷地、供電系統地相互獨立。為了防止雷擊時反擊到其它接地系統,還規定了它們相互之間應保持的安全距離。采用獨立接地方式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相互不干擾,當出現雷電流時,僅經防雷接地點流入大地,使之與其它部分隔離起來。有關規程提到若把直流地(邏輯地)防雷地分離時,其間距離應相距15米左右。在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采用專用接地系統也是可取的方案,因這可避免地線之間相互干擾和反擊。
變電站接地網優化設計論文
隨著電力系統容量的不斷增加,流經地網的入地短路電流也愈來愈大,因此要確保人身和設備的安全,維護系統的可靠運行,不僅要強調降低接地電阻,還要考慮地網上表面的電位分布。在以往接地設計中,接地網的均壓導體都按3m,5m,7m,10m等間距布置,由于端部和鄰近效應,地網的邊角處泄漏電流遠大于中心處,使地電位分布很不均勻,邊角網孔電勢大大高于中心網孔電勢,而且這種差值隨地網面積和網孔數的增加而加大。本文結合在建工程220kV新塘變電站的接地網設計,闡釋了接地網不等間距布置的方法及其合理性。
1接地網優化設計的合理性
1.1改善導體的泄漏電流密度分布
圖1是面積為190m×170m的新塘變電站接地網,在導體根數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10m等間距布置和平均10m不等間距布置。沿平行導體①、②、③、④、⑤的泄漏電流密度分布曲線見圖2。從圖中可見,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邊上導體①的泄漏電流密度較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平均低15%左右;對于導體②的泄漏電流密度,這兩種布置的接地網幾乎相等(僅相差0.3%);對于中部導體③、④、⑤,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的泄漏電流較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分別提高了9%,14%和15%。由此可見,不等間距布置能增大中部導體的泄漏電流密度分布,相應降低了邊緣導體的泄漏電流密度,使得中部導體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2均勻土壤表面的電位分布
由表1的計算結果可知,不等間距布置的接地網能較大地改善表面電位分布,其最大與最小網孔電位的相對差值不超過0.7%,使各網孔電位大致相等,而等間距地網,其最大與最小網孔電位的相對差值在12.2%以上。同時不等間距地網的最大接觸電勢較等間距地網的最大接觸電勢降低了60.1%,極大地提高了接地網的安全水平。
電子廠房接地設計研究論文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類生產生活領域。與之相適應,電子生產廠房的修建也與日俱增。其中的接地技術較常規的建筑接地種類繁多,涉及面廣。
本文以某電子儲存類產品的生產廠房的設計為例,對電子廠房的接地做一探討。該廠房的生產設備有很多是微電子設備,這些設備的特點是工作信號電壓很低(一般只有10伏左右),抗干擾能力差,對防靜電的要求高,車間內有IT信息中心及網絡生產管理,所以接地在該項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接地系統根據用途具體可分為電源系統接地、電氣保護接地、防靜電接地、信息系統的接地、電子設備接地、防雷接地幾個種類。
1、電源系統接地:
該工程由兩棟三層主廠房、辦公樓和食堂等附屬建筑物組成,雖然建筑面積達數萬平方米,但建筑群體相對集中,所以在設計中優先考慮TN-S系統。變壓器中性點接地,系統的保護線與中性線完全分開,這種方式對供電、保護、經濟合理性等均十分有利,其選擇原則與常規建筑一致,這里不再贅述。對于傳達室等距離主體建筑較遠的零星建筑單體,采用帶PE線的五芯電力電纜予以供電,距離超過50米以上的建筑須按規范要求重復接地。
2、電氣保護接地采用TN-S系統時,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露部分與電力網的接地點采用直接電氣連接。
當帶電相線因絕緣損壞碰設備外殼時,通過設備外殼構成該故障相對地線的單相短路。利用很大的短路電流,使線路上的保護裝置(如熔斷器、低壓斷路器等)迅速動作,切斷電路,從而消除人身觸電危險。在電子生產廠房中,生產流水線上設備密集,且多為金屬外殼的用電設備。若保護接地不到位或不符合要求,在發生接地故障時,很容易引起工作人員觸電危險。因此,保護接地問題不容忽視,無論在設計過程還是施工過程中,都應切實地把保護接地落實到位。應進行保護接地的物體主要包括:變壓器、高壓開關柜、配電柜、控制屏等的金屬框架或外殼;固定式、攜帶式及移動式用電器具的金屬外殼;電力線路的金屬保護管或橋架、接線盒外殼,鎧裝電纜外皮等。保護接地的連接線可采用扁鋼或銅導線,要求形成可靠的電氣通路。等電位連接是各類建筑物電氣設計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等電位連接有總等電位連接和局部等電位連接兩種。所謂總等電位連接是在建筑物的電源進戶處將PE干線、接地干接、總水管、總煤氣管、采暖和空調立管等相連接,從而使以上部分處于同一電位。總等電位連接是一個建筑物或電氣裝置在采用切斷故障電路防人身觸電措施中必須設置的。所謂局部等電位連接則是在某一局部范圍內將上述管道構件作再次相同連接,它作為總等電位連接的補充,用以進一步提高用電安全水平。在電子廠房內,各個部位的電位都相等,可以保證建筑物內不會產生反擊電壓,同時可以降低雷電電磁脈沖產生的干擾。
電子廠房接地設計探究論文
1、電源系統接地:
該工程由兩棟三層主廠房、辦公樓和食堂等附屬建筑物組成,雖然建筑面積達數萬平方米,但建筑群體相對集中,所以在設計中優先考慮TN-S系統。變壓器中性點接地,系統的保護線與中性線完全分開,這種方式對供電、保護、經濟合理性等均十分有利,其選擇原則與常規建筑一致,這里不再贅述。對于傳達室等距離主體建筑較遠的零星建筑單體,采用帶PE線的五芯電力電纜予以供電,距離超過50米以上的建筑須按規范要求重復接地。
2、電氣保護接地采用TN-S系統時,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露部分與電力網的接地點采用直接電氣連接。
當帶電相線因絕緣損壞碰設備外殼時,通過設備外殼構成該故障相對地線的單相短路。利用很大的短路電流,使線路上的保護裝置(如熔斷器、低壓斷路器等)迅速動作,切斷電路,從而消除人身觸電危險。在電子生產廠房中,生產流水線上設備密集,且多為金屬外殼的用電設備。若保護接地不到位或不符合要求,在發生接地故障時,很容易引起工作人員觸電危險。因此,保護接地問題不容忽視,無論在設計過程還是施工過程中,都應切實地把保護接地落實到位。應進行保護接地的物體主要包括:變壓器、高壓開關柜、配電柜、控制屏等的金屬框架或外殼;固定式、攜帶式及移動式用電器具的金屬外殼;電力線路的金屬保護管或橋架、接線盒外殼,鎧裝電纜外皮等。保護接地的連接線可采用扁鋼或銅導線,要求形成可靠的電氣通路。等電位連接是各類建筑物電氣設計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等電位連接有總等電位連接和局部等電位連接兩種。所謂總等電位連接是在建筑物的電源進戶處將PE干線、接地干接、總水管、總煤氣管、采暖和空調立管等相連接,從而使以上部分處于同一電位??偟入娢贿B接是一個建筑物或電氣裝置在采用切斷故障電路防人身觸電措施中必須設置的。所謂局部等電位連接則是在某一局部范圍內將上述管道構件作再次相同連接,它作為總等電位連接的補充,用以進一步提高用電安全水平。在電子廠房內,各個部位的電位都相等,可以保證建筑物內不會產生反擊電壓,同時可以降低雷電電磁脈沖產生的干擾。
3、防靜電接地:
>靜電主要由不同物質相互摩擦而產生,在電子廠房生產過程中,靜電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該工程中很多設備及儀器對靜電電壓比較敏感,靜電會影響其正常工作甚至出現錯誤;其次,由靜電產生的高電壓會引起人身觸電;另外,當靜電嚴重時可能會引起火花放電,嚴重的會造成火災事故。
電子廠房接地設計分析論文
簡介: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類生產生活領域。與之相適應,電子生產廠房的修建也與日俱增。其中的接地技術較常規的建筑接地種類繁多,涉及面廣。
關鍵字:電子廠房接地設計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類生產生活領域。與之相適應,電子生產廠房的修建也與日俱增。其中的接地技術較常規的建筑接地種類繁多,涉及面廣。
本文以某電子儲存類產品的生產廠房的設計為例,對電子廠房的接地做一探討。該廠房的生產設備有很多是微電子設備,這些設備的特點是工作信號電壓很低(一般只有10伏左右),抗干擾能力差,對防靜電的要求高,車間內有IT信息中心及網絡生產管理,所以接地在該項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接地系統根據用途具體可分為電源系統接地、電氣保護接地、防靜電接地、信息系統的接地、電子設備接地、防雷接地幾個種類。
1、電源系統接地:該工程由兩棟三層主廠房、辦公樓和食堂等附屬建筑物組成,雖然建筑面積達數萬平方米,但建筑群體相對集中,所以在設計中優先考慮TN-S系統。變壓器中性點接地,系統的保護線與中性線完全分開,這種方式對供電、保護、經濟合理性等均十分有利,其選擇原則與常規建筑一致,這里不再贅述。對于傳達室等距離主體建筑較遠的零星建筑單體,采用帶PE線的五芯電力電纜予以供電,距離超過50米以上的建筑須按規范要求重復接地。
2、電氣保護接地采用TN-S系統時,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露部分與電力網的接地點采用直接電氣連接。當帶電相線因絕緣損壞碰設備外殼時,通過設備外殼構成該故障相對地線的單相短路。利用很大的短路電流,使線路上的保護裝置(如熔斷器、低壓斷路器等)迅速動作,切斷電路,從而消除人身觸電危險。在電子生產廠房中,生產流水線上設備密集,且多為金屬外殼的用電設備。若保護接地不到位或不符合要求,在發生接地故障時,很容易引起工作人員觸電危險。因此,保護接地問題不容忽視,無論在設計過程還是施工過程中,都應切實地把保護接地落實到位。應進行保護接地的物體主要包括:變壓器、高壓開關柜、配電柜、控制屏等的金屬框架或外殼;固定式、攜帶式及移動式用電器具的金屬外殼;電力線路的金屬保護管或橋架、接線盒外殼,鎧裝電纜外皮等。保護接地的連接線可采用扁鋼或銅導線,要求形成可靠的電氣通路。等電位連接是各類建筑物電氣設計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等電位連接有總等電位連接和局部等電位連接兩種。所謂總等電位連接是在建筑物的電源進戶處將PE干線、接地干接、總水管、總煤氣管、采暖和空調立管等相連接,從而使以上部分處于同一電位。總等電位連接是一個建筑物或電氣裝置在采用切斷故障電路防人身觸電措施中必須設置的。所謂局部等電位連接則是在某一局部范圍內將上述管道構件作再次相同連接,它作為總等電位連接的補充,用以進一步提高用電安全水平。在電子廠房內,各個部位的電位都相等,可以保證建筑物內不會產生反擊電壓,同時可以降低雷電電磁脈沖產生的干擾。
低阻抗接地網設計分析論文
1.概述
接地系統是影響用電系統穩定、安全、可靠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為了用電設備系統穩定的工作,須有一個接地參考點。至于如何接地,采用何種接地方式較好、較正確,人們看法不一,國內有關規程也不夠明確和統一,國外用電設備廠商對接地系統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但對用電設備必須可靠接地的認識是統一的。接地系統基本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有按需要接地系統的功能而單獨設計的各自的專用接地系統,二是將各種功能的接地系統聯在一起組成一個公用接地系統。
2.獨立接地系統
將系統的直流地(邏輯地)與交流工作地,安全保護地和防雷地、供電系統地相互獨立。為了防止雷擊時反擊到其它接地系統,還規定了它們相互之間應保持的安全距離。采用獨立接地方式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相互不干擾,當出現雷電流時,僅經防雷接地點流入大地,使之與其它部分隔離起來。有關規程提到若把直流地(邏輯地)防雷地分離時,其間距離應相距15米左右。在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采用專用接地系統也是可取的方案,因這可避免地線之間相互干擾和反擊。
3.共用接地系統
建筑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時,鋼筋主筋實際上已成為雷電流的下引線,在這種情況下要和防雷、安全、工作三類接地系統分開,實際上遇到較大困難,不同接地之間保持安全距離很難滿足,接地線之間還會存在電位差,易引起放電,損害設備和危及人身安全??紤]到獨立專用接地系統存在實際困難,現在已趨向于采用防雷、安全、工作三種接地連接在一起的接地方式,稱為共用接地系統。在IEC標準和lTU相關的標準中均不提單獨接地,國標也傾向推薦共用接地系統。共用接地系統容易均衡建筑物內各部分的電位,降低接觸電壓和跨步電壓,排除在不同金屬部件之間產生閃絡的可能,接地電阻更小。
獨家原創:配電變壓器優化接地工程設計論文
對于配變的接地方式,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SDJ8279)第21條規定:低壓電力設備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宜超過4Ω。架空配電線路及設備運行規程(SD292288)第5.0.8和5.0.9條規定:總容量在100kVA及以上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Ω,每個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總容量在100kVA以下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且重復接地不應少于3處。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低壓電力網中的中性線,應在電源點接地,在配電線路的干線和分干線(支線)終端處應重復接地;在線路引入車間或大型建筑物處,也應將中性線重復接地。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DL/T499—2001)第11.4.2條規定:配電變壓器低壓側中性點的工作接地電阻,一般不大于4Ω,100kVA以下配變可不大于10Ω,并要求在一年四季中均符合這個要求。同時,第3.4.1條規定:城鎮、電力用戶宜采用TN-C系統。由此可見,國家和電力部門都十分重視配變的接地問題。
2變壓器優化接地的要求
我國低壓配電系統絕大多數是中性點接地系統。在這種系統中,配電變壓器高壓側避雷器接地端、低壓繞組中性點和配電變壓器外殼共用一套接地裝置。相關規程規定:當配電變壓器容量為100kV•A及以下時,接地電阻不得大于10
Ω;當配電變壓器容量大于100kV•A時,接地電阻不得大于4Ω。配電變壓器接地不良或接地電阻超過上述規定值,雖然危險,但由于它不像相線那樣,一有故障就會造成停電,因而常常被人們忽視。為了保證設備和人身安全,對配電變壓器接地裝置不應忽視,而應該認真對待。
2.1接地裝置對土壤的要求
接地裝置要敷設在低電阻率的區域里。因為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和土壤電阻率近似成正比關系。相同的接地裝置,土壤電阻率越小,則接地電阻越小;反之,則接地電阻越大。在選擇配電變壓器安裝位置時,除考慮靠近負載中心外,還應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