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方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15:32: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激勵方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習詩歌興趣激勵方式
詩歌這種文學樣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敘事詩或意在說明科學現象和闡明哲理的詩,也必須包含感情,才能生動感人。情緒和感情是詩的基礎。詩與其他文體相比較,更能充分的顯示作者的品格和情趣。優秀的詩篇承擔者豐富和美化人們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們展示世界,表達心靈,并啟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訴讀者應如何如何,而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涵永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詩歌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演化出許多不同的形式,詩、詞、曲,從文學角度看,都是詩歌。光是詩歌就包括多種不同的體裁,如王維的《觀獵》,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格律嚴整屬于律詩(近體詩);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較寬叫古風(古體詩);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形式更加自由,是自由詩(新詩)。優美的詩歌膾炙人口,深受讀者喜歡。但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初級中學的學生對新詩卻很不感興趣,對新詩的學習很厭倦。教育家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庇纱丝梢姡瑢W生沒有興趣被動的學習,對詩的理解能力是可想而知的。這樣是很難捕捉詩人真切的思想感情的,學起來很茫然,久而久之,看到詩歌就頭疼。
為什么學生對新詩毫無興趣呢?我認為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以往的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中考就是指揮棒,中考考什么,什么就是重點。而新詩是不在中考考查范圍內的,對于詩歌的考查只限于古詩文填空和近體詩的賞析,所以在注重教學成績的應試教育期間,首先教師就對新詩的教學不重視,對于新詩的授課只限于讓學生讀讀,教師分析點撥,根本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讀詩的興趣和能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灌輸,很難真正把握詩人寄托在詩中的思想感情。二是要真正體會新詩的感情內涵,捕捉詩人真切的思想感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學生一見新詩就發愁:詩人這是想抒發什么感情呢?根本打不開詩人心靈的大門。究其原因,長期以來,新詩就成了被師生遺忘的角落,根本沒有發出它那耀眼的光芒,成了被塵土掩蓋的珍珠。如今素質教育的東風吹遍了大江南北,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那么提高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也不容忽視。因為初中教材共有中國新詩和外國詩十七課二十三首,占全套教材課文總數的十分之一,與過去任何一套教材相比,這套教材對新詩的重視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閱讀新詩的能力刻不容緩。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準確的捕捉詩人的思想感情呢?這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認為首先要培養學生對詩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而興趣的培養在于加強朗讀訓練,在朗讀訓練中,培養學生對詩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讀詩的能力。為什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達到這一效果呢?這與朗讀的好處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朗讀一是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口讀耳聽,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腦傳輸信息的渠道,這不僅使閱讀真正活起來,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和理解。二是一邊緩緩朗讀,一邊慢慢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更好的加深對詩的理解,反復誦讀,做到“讀了又思,思了又讀,自然有味”,乃至愈讀愈有味,趣味無窮。三是聲情并茂,培養語感和情感。朗讀時讀音響亮,抑揚頓挫,節奏分明,并將讀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詩中去,這就大大增強了閱讀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這樣看來,只要注重朗讀訓練就有利于理解詩人的情感,把握詩歌的思想內涵。而且從學生本身來看,朗讀也是他們所喜愛的,學生喜歡朗讀繼而也會喜歡所朗讀的內容。這樣將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所有學生都躍躍欲試,想在師生面前一展自己的朗讀水平,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對詩的興趣也就逐漸培養起來。但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參差不齊的,針對這一情況,朗讀可四個階段進行,逐漸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第一階段是:學生自行朗讀詩歌,借助工具書了解作者,寫作背景來整體感知詩歌內容。這一階段的要求是能流暢朗讀,聲音響亮,吐字清晰。學生只要多讀幾遍,這樣要求不難達到。效果檢查可在自習課在小組內進行,由小組長負責讓每個學生達到這一要求。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放手人學生自主完成,這一階段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初步整體感知詩的內容,把握詩的意象,為在朗讀過程中體會把握詩的感情打下基礎。在所有學生達到第一階段的要求后,教師給學生講解朗讀的技巧,例如快慢、輕重、長短、升降、停頓等,告訴學生要做到這些必須理解詩的內容為前提,更重要的是告訴學生讀詩要讀出感情來。感情是可以讀出來的,因為有一位表演藝術家說,人的喜怒哀樂,連最微妙的情緒,都能通過聲音表達出來,表達的精確細膩,毫無二致。朗讀,就要通過聲音表達出文章作者的感情。至于怎樣才能讀出感情來,要告訴學生,首先要把握文章的內容,領會語句的意蘊,深深受到文章的感染,這樣作者的感情會在朗讀中自熱而然的流露出來,就像泉水流出泉眼。然后指導學生進一步去研讀作者所處的年代,詩的寫作背景,詩的內容。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進一步的朗讀中,感知詩的形象,深入的感受詩的意境,深切的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這樣朗讀才能讀出準確的感情。學生喜歡朗讀為使朗讀讀出感情,他們會很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內容,把握感情。對于內容教師只能進行關鍵性的點撥,不宜多講,否則面面俱到會使整首詩索然無味,如學習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這首詩,要指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及時間,學生自然會聯想到一九三八年祖國所遭受的一切,從而很容易知道詩中的“鳥”表面上說的是自然之鳥,但實際卻另有所指,象征那深情熱愛祖國這片土地的一代詩人;而詩中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我們也不能落得太實,而要加以虛化,領會其背后的象征意義,那這首詩的主題顯然是愛國,但全詩沒出現過一次有關愛國的字樣,卻充分傳達出詩人熱愛祖國的熾熱而深切的感情。在以往的詩歌教學中,教師過多的講解時學生處于被動的被灌輸知識的地位,從而失去了對詩歌的興趣,而現在以朗讀為核心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為了讀出感情,學生會主動去深入理解詩的形象、詩的內容,在探討中把握詩所表達的感情,學生帶著興趣完全主動的去學習,自然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反而一個小小的有關詩的內容、詩的感情的發現會讓他們興奮不已,課堂效率大大提高。第二階段是課堂朗讀大展示:在這一階段盡量讓每個學生得到朗讀的機會,不點名,誰想展示就展示。
學生爭先恐后,非?;钴S。再是做好點評T作,一名學生朗讀完后,學生踴躍發言進行評價,然后師生共同探討,最后指出該生的優缺點,讓他加強不足方面的訓練,這樣可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詩的內容及感情的把握,點評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關鍵處教師進行點撥,如:學習《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和第二節寫祖國的過去,詩人寫的是貧窮和苦難,感情憂郁、憤怒,但對祖國是深沉的愛。第三四節寫祖國的現狀,蒸蒸日上,感情積極高昂同樣飽含著對祖國深沉的愛。雖都是對祖國的愛但讀起來語調、語速都不一樣,教師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講解了詩的內容,把握了詩的感情。二這是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課堂效果大大提高。
然后聽磁帶,聽名家范讀,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進行反復朗讀,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第三個階段:師生比賽,作為教師要和學生融為一體,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不難光說不練,在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露一手,在課堂上和學生朗讀比高低,讓學生做評價。在這之前,教師當然要好好準備,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再是用于面對學生提出的不足之處,虛心接受,努力改正,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這一環節學生的氣氛再次高漲。他們一個個摩拳擦掌,想一試身手。這樣環節也不限定人數,盡量給每個學生機會,使每個學生的朗讀能力達到提高。第四個階段:學生和名家大比拼。這需要將學生的朗讀錄下來,這樣才有一個清晰的比較,讓學生直觀的了解自己的水平,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和名家的差別,這樣才能有大的提高,而氣氛又達到一個高潮。在這一環節中,注意不要讓名家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可給學生多次錄音,讓學生感受自己的進步,教師還要適時教育:熟能生巧,朗讀的次數多了,水平也就提高了,要勇于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進步。
激勵方式下高等教育論文
一、激勵教育的特點
(一)要少,不要多
表揚過多會使學生產生疲憊心理,讓學生認為表揚只是對他的敷衍。經常進行表揚對學生的吸引力小,對他們的影響和激勵作用也會相應的減弱。
(二)要輕,不要重
要實事求是的表揚,做到點到為止。表揚過大,會使學生產生不真實感,或讓學生誤會成反話、諷刺等。
(三)要全面,不要片面
剖析企業對知識型職員的激勵方式
【摘要】在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成為企業競爭優勢源泉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知識的創造、利用與增值,資源的合理配置,最終都要依靠知識的載體知識型員工來實現。本文通過對企業知識型員工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分析了企業對知識型員工激勵的主要方式以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管理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的生存已不能用簡單的不斷重復的生產過程來保證,必須轉向依靠創新,而創新必須依靠知識,所以作為知識載體的知識型員工在企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成了企業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知識型員工,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诖耍疚牡难芯磕繕司褪抢靡粋€樣本群體對知識型員工激勵管理現狀進行調查和統計分析,以期能為企業知識型員工激勵管理提供支持。本研究采用非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的調查對象為企業的知識型員工的典型——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他們所代表的知識型員工的需求特征和激勵管理現狀。問卷的調查主要集中在深圳、桂林、長沙、鄭州、株洲地區的國有企業、合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在本次調查中共發放340份問卷,回收323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05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0%。本項研究的數據分析,使用了SPSS10.0統計軟件包。在此使用該統計軟件的意義在于,不僅簡化了統計工作,提高了效率,而且使研究更全面和深入。
一、企業激勵知識型員工的主要方式
由于知識型員工具有與一般的手工操作及體力勞動的工人不同的特征,按照一般管理理論和行為激勵理論,對待知識型員工也必須采取以行為激勵為主的策略。在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型員工區別于傳統管理模式,有針對性地采用積極主動的激勵方式,可以充分發揮知識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問卷的設計借鑒了國內外學者對知識型員工四大需求因素即個人成長,工作自主,業務成就和金錢財富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企業及知識型員工的特點,將企業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分為報酬激勵、文化激勵、組織激勵和工作激勵四種方式,這些方式又細分為10個子部分,使之能更全面、更具體、更可描述和更可度量。
職校英語老師的激勵方式探究論文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狀況,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角度,分析了影響外語學習的內部和外部因素,提出了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激勵策略。
關鍵詞:高職外語教學激勵策略學習態度學習動力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以適應社會對中、高級技術人才的需要。然而,高職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教學中,經常出現師、生相互抱怨的情況。教師認為學生英語基礎太差,無論付出多少,成績提高不大。學生則認為就讀高職院校,是以學技術為主,至于學不學英語無關緊要,甚至還抱怨教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就此,提出一些有關英語教學中使用激勵策略的建議。
一、教師激勵策略應用的理論依據
1、學習態度
心理學家D.Brown認為態度像人類情感的所有方面一樣,在孩童時期就開始發展,并FL受人類經驗中情感因素的交互作用,從而形成人的自我感覺,以及對別人和事物的感性認識。態度對語言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出于何種動機,學習者都能因積極的態度而受益,因消極的態度而受損。D.Brown得出的另一個更為重要的結論是,消極的態度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教師就需要了解在外語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
談論中國股票期權激勵規則的方式及效益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針對股票期權,盡管出臺了相應的法規,但并未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法律規范體系,在某些制度上與國外立法還存在差距。筆者就其中一些問題,提出幾點發展股票期權的建議。
關鍵詞:股票期權制激勵有效性激勵模式
股票期權激勵指公司向主要經營者(激勵對象)提供一種在一定期限內按照約定價(行權價)買入固定數量公司股票的選擇(股票期權)。在期限內,公司股價上升,經營者可行權獲得潛在收益,股價下跌,則經理人喪失這種收益。公司對股票期權的支付是未來的或有支出,只有經理人通過努力使得公司的經營業績好時才可能支出,而這種狀況正是股東所期望的。
我國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五種模式
儀電模式。上海儀電于1997年開始在其下屬的上海金陵等四家控股上市公司實施期股獎勵計劃。儀電控股的上市公司主要負責人每年在獲得基礎收入同時,可獲得“特殊獎勵”,這筆收入以股票形式發放。儀電控股按照獎勵的額度,從二級市場購入該上市公司股票,存入集團特定賬戶。獲獎人享有相應的分紅、配股權,任職期滿后,可出售股票獲得收益,也可繼續持有股票。
武漢模式。武漢國資公司對其所屬的武漢中商等三家上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報酬實行年薪制,并將年薪中風險收入的部分折成股票期權授予法定代表人。
剖析中小企業職員激勵機制實行方式
【摘要】通過研究中小企業激勵機存在的激勵機制應用形式化、激勵機制的應用缺乏合理的制度支持、照搬照抄大企業的激勵模式、激勵的“度”不恰當等主要問題,提出了中小企業實現員工有效激勵要以人為本、設計合理的薪酬制度、將激勵機制人性化、多系統化和制度化等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員工激勵機制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加入WTO后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人才競爭的程度會愈演愈烈。外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將以合理和豐厚的薪酬及福利待遇吸引大量人才,中小企業如何應對這一嚴峻局面,成為研究的新課題。
一、中小企業激勵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中小企業正在積極努力,不斷完善企業員工的激勵機制,但由于受企業相關不完善體制及企業的自身特點的制約,使目前的激勵體制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激勵機制應用形式化。很多中小企業把激勵機制與其他種種機制的建立作為重中之重,常?!皩懺诩埳?,掛在墻上,說在嘴上”,而實施起來則多以“研究,研究,再研究”將之浮在空中,結果導致不少人才離開企業。
高校體育教師激勵方式調整與適應透析論文
摘要:文章利用激勵理論的相關內容,采用文被法分析目前普通高校體育管理體系中體育教師的激勵現狀,并從“以人為本”的管理角度出發,結合體育教師的職業特點研究如何進一步調整關于體育教師的激勵方式,旨在為加強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充分挖掘體育教師潛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激勵方式調整適應
在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不斷深人的情況下,如何充分挖掘體育教師的潛能,引起了高校體育管理者的極度關注。激勵方式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內容,其能否與體育教師職業特點相適應,將直接影響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原因主要有三:首先,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教育活動的主體,其工作態度如何,主要是依靠合適的激勵方式來激發其自身內在的追求或需要并賦予活力,使他們產生工作滿意感,從而提高工作績效。其次,體育教師的生活、教學、科研、訓練、比賽等行為是指向一定目的物,并總是為有所為而發,也要靠激勵來形成。第三,體育教師的職業行為也只有通過激勵的方式才能矯正、保持和延續,并以正確的態度和積極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結合現代社會人力資源開發的管理原則和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及任務,對現階段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激勵方式作適當調整是時展的必然趨勢。
1關于激勵的概述
激勵一般包括獎勵和懲罰兩種不同的方式。行為科學認為,獎勵是社會對人們的良好行為或取得的突出成績,作出的卓越貢獻給予積極肯定,以促使人們將這種行為保持和增強,加快人的自我發展、完善,為社會創造更大更好的效益;懲罰則是社會對人們的不良或不正確行為給予否定,以促使人們的行為變異,增強反應強度和內驅力,警戒他人,以規范人們的行為川。要研究激勵方式,就必須要了解激勵的定義,關于激勵的解釋國內外的學者給出的定義不盡相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國管理學家貝雷爾森和斯坦尼爾將激勵描述為:一切內心要爭取的條件、希望、愿望、動力等都構成了對人的激勵。它是人類活動的一種內心狀態。
坎波爾和普利特查德在1976年解釋激勵為:“激勵必須研究一組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這種關系在人的智力、技能和對任務的理解以及環境中的各種制約條件都保持恒定不變的條件下,能說明一個人行為的方向、幅度與持續性。
實施討論教學方式激勵學生的革新意識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痹谥笇中缘木V要性文件中,特別推崇倡導某種教學原則和方法,足見意義之不凡?!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指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薄敖處熞鹬貙W生的創造性,在學生的探索學習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庇纱丝磥?,合作式的、討論型的課堂教學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而倍受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重視,我們從1999年秋季開始結合小學數學學科,探索了“開展‘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研究。
何謂“討論”?《辭?!方忉尀椤疤接憣ぞ?,議論得失”?!冬F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就某個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坝懻撌健苯虒W是合作學習與教師個別指導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以課堂集體教學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相互交流信息,從而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培養合作、學會創新。既體現全面性、全體性,又體現差異性。其討論方式其主要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三種。
一、“討論式”教學的理性思考
“討論式”教學是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基礎的,是以“合作學習”、“合作探索”、“研討式教學”為具體形式,隨著以高新科技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影響的不斷深入,討論式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睞?;仡櫲祟惤逃?,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是古已有之,我國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倡啟發教學,主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的學思結合策略;“學而時習之”(《論語?述而》),“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的時習溫故策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的啟發思維策略等。南宋杰出的教育家、哲學家朱熹提倡和實踐的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書院”,就是典型的“研討教學模式”;提出的“十大教授法”中的第一條就是“啟發式”,第十條則是“討論式”。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創辦的“學園”中采用師生對話教學,重視數學,強調在辯論中學。西倫(H?Thelen)的“小組研究模式”強調“討論為主,小組教學”。然而,我國受封建統治、殖民統治時間較長,雖然在二十世紀這一百年中,教育觀念有過兩次大的變革,但近年又受日益激化的升學競爭的影響,這些強調人的價值,強調民主平等,注重人的發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國中小學那么時冷時熱,那么根本沒得到落實。
討論式教學有厚實的理論根基。首先,認識活動主體說認為:作為認識活動主體的學生,是具備豐富個性的能動的主體。因此,教學過程的展開既要重科學、講規律,又要重情感、講創造,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放在指導學生的能動學習上。把一個班的學生均衡編組,在課堂教學的某些環節,有計劃地向這些小組提出一定的學習任務,指導各組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討論,互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其次,團體動力學說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現實因素,課堂教學中要改變過去班組只是作為制約學生課堂行為的一種“靜態的集體背景”,要使班組、小組等學生集體成為幫助學生課堂學習的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使學生集體成為認識的主體系統發揮作用。第三,課內師生關系學說認為:課堂教學應該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為主線?,F代教學方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向活動和雙向活動,而是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以小組合作探索為主,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交流思想感情,師生所有成員間雙向交流(如下圖),要達到這種合作交流形式,討論式教學是首選的課堂教學方式之一。
討論式教學可以激活學生高級認知能力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新概念、新知識的掌握通過高水平的思維加工來達成而不再依賴過多的機械記憶。心理學家克拉克研究表明定期進行討論比不參加討論的學生能夠更成功的獲得并保持所學概念。討論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獨立思考和主動發展的最有效方法。教育實驗研究表明:討論可以克服教師單調、枯燥地講解知識,將知識強加于人的弊端,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換,培養學生向他人學習的習慣和合作、競爭、交往等現代意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公平競爭,彼此交往、合作,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討論能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共同進步的集體主義精神,馬克思指出:“人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為一個個體”(《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頁)。各種形式的討論既能尊重具有差異的個體,又能滿足面向全體,讓“優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得到幫助;討論能拓展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和時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創新思維活動的內部動力和前提條件,傳統的“授——受”模式無法完成。美國數學科學家教育委員會、數學科學家委員會以及2000年數學科學委員會提出的《人人有份》報告中預示這次數學課程改革要實現七個重大的轉變,其中寫道“為了迎接時代的挑戰,數學教育正要處理幾個困難的轉變,這些轉變將支配本世紀剩下這段時間的改革過程。”轉變之一就是讓數學教學從“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以激勵學習為特征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模式,由學生被動聽講的課堂變成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去探索,幫助學生表達數學思想,讓學生看到許多數學問題不只一個正確答案,提供證據,證明數學是生動的,激動人心的,使學生體驗到深入理解和嚴格推理的重要性,使所有學生都建立起能夠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這一點在經濟、教育日趨走向世界一體化的今天越來越重要,所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把“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作為了三大教學目的之一;討論能夠提高學生單位時間發表意見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討論式教學中,由于很多時候采用了“異質小組討論”,把一個時空有限的課堂變成了學生人人參與、個個思考、相互研討的無限空間,從心理上保證了學生愿參與的可能,從時空上保證了學生能參與的條件,使學生間因原有認識特點、經驗水平的差異而對數學問題理解的差異,經過討論不僅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而且相互啟迪,正如斯托利亞在《數學教育學》中指出:“數學教育是數學活動的教育”,也就是思維活動的教育,這種教育只有通過討論式、合作式,才能激活學生思維,使之不斷放射出創新的火化。
企業經營管理激勵決策探究
摘要: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為了始終保持員工的積極狀態,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尤為重要,那么在進行決策是就需要進行具體的甄別與判斷。本文從影響企業激勵決策的效果因素歸納中做出分析,提出企業經營管理中激勵決策的優化路徑,旨在提升我國企業的人力資源穩定和促進企業發展運行的穩定性。
關鍵詞:企業管理;激勵決策;優化路徑
一、影響企業激勵決策的效果因素歸納
(一)物質激勵
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選擇物質激勵的方式為普遍現象,主要包括薪資福利、獎金和其他形式的物質獎勵的形式。企業以業績考核的標準進行物質獎勵的方式,其結果明顯而突出重點,對于多數企業非常適用,但是在實踐應用中由于缺乏過度獎勵的目標擴大化,也就導致部分職工對此并未產生過度依賴,那么其激勵作用在部分企業中表現的效果并不明顯。
(二)工作本身
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的運用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管理越來越重視管理的質量,激勵原理對我國實現高校創新性學生管理模式,促進高校不斷完善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主要以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為重點進行闡述,圍繞當下高校管理工作中激勵原理運用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深入剖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針對問題原因從運用原則和運用方法來完善激勵原理在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路徑,以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趨向于創新化、精細化方向轉變。
關鍵詞:激勵原理;高校;學生管理;運用
一、激勵原理在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多數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都很重視運用激勵原理,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進展,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激勵效應未得到充分發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激勵方式缺乏多樣性。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人員在獎勵學生中,主要以獎懲激勵法為主,一概而論,不注重區分學生的差異,刺激方式單一,忽視目標的刺激作用和榜樣的引領作用,激勵效果不明顯。二是激勵過程缺乏公平性。部分高校在激勵過程中存在單純的橫向比較,只注重學生的某一方面成就,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努力,同時激勵工程中也存在個人主觀性,有失公允,嚴重有損于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勵效果也大打折扣。三是激勵時效的滯后性。激勵不及時,是多數高校在激勵學生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激勵的時效性及時與否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激勵的效果,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激勵學生過程中若是只重視激勵結果不重視激勵過程、激勵細節,都會將激勵效果大打折扣,自然影響了激勵效用的最大限度發揮。四是激勵主體的主觀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人員是激勵學生的主體,對評判學生是否優秀等存在很大的主觀性,評判標準因人而定,評判結果自然有失公允,這將會極大挫傷其中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激勵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激勵原理在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運用中問題的分析
激勵原理在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運用中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高校學生管理質量的提升。本文試從運用原則和運用方法角度分析問題的成因,具體為:一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對激勵原理的認識不夠,在運用過程中,習慣使用傳統的、單一的方式,不懂得創新,也并未真正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去挖掘各種可能的激勵因素,通常采取的獎勵也只是短暫性的作用,不能發揮持續性的激勵作用。二是不能合理把握激勵過程中的時效性和適度性、針對性和多樣性、有效性和公平性。一些高校管理工作者敷衍了事,不重視激勵的形式,一刀切式地對部分學生進行夸大主觀性的激勵,以至于挫傷了其他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激勵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三是高校激勵環境還需積極營建。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好的學習環境,自然會形成一股積極向上之風,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相反,不好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學生誤入歧途。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深入學習激勵的原理,定期調查學生對激勵的滿意度,主動積極創新,把握激勵原理運用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的發揮激勵的作用,同時還需積極創建優良的學風,營造向上、向善、向好的競爭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