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16:39: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浪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治浪漫和浪漫政治

施米特(CarlSchmitt)的《政治的浪漫派》(初版于1919年)說的是19世紀德國的政治浪漫派——幾個在歷史上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既無關國朝的政治浪漫派,也非干云集在《甲申文化宣言》大纛下的文化浪漫派?!墩蔚睦寺伞分灾档靡蛔x,僅僅因為這本書一如施米特的成名作《政治的概念》,談的是人類生活的秩序問題。當然,施米特既不是哲學家、也不是神學家,而是職業的公法學家,因此,他的問題域只限于如何是可能的人類生活秩序,而非如何是好的人類生活秩序。

施米特認為,包括政治浪漫派在內的一切精神歷史現象,“無論自覺與否,都以某種正統或異端的信條為前提”[1],“首先,基于看待世界的特定態度,其次,基于某個確定的最高權威、某個絕對中心的觀念”[2]。換言之,“形而上學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基爾克的中肯之言,我們不能通過摒棄我們對它的意識而擺脫它”[3]。關鍵在于,在一個晨報代替晨禱的時代,“傳統形而上學中的最高和最確定的實在,即超驗的上帝,被摒棄了”;兩種新的世俗實在——“人民”和“歷史”——成了人類生活秩序的終極正當性之所在[4]。

首先走上前臺的是“人民”,政治浪漫派的鼻祖盧梭第一個在《社會契約論》中宣布了“人民”的全知全能,因為社會契約規定了“每一個合作者以及他的所有權利都讓渡給了整個共同體[即人民],每個人都完全放棄了自我”。在革命實踐中,契約論的自由主義成份(即個人的自然權利)被拋棄了,政治(即人類生活秩序)變成了宗教,政客變成了教士。正是對“人民”這個“至高存在”的頂禮膜拜,激發了雅各賓主義清除一切政治異端的嗜血熱情——人民公敵=無神論者;然而,在意識形態的名義下釋放的卻是可怕的人性私欲和瘋狂的權力意志[5]。

如果說,“人民”是革命家的上帝,那么,“歷史”就是保守派的神祇。在博納德、邁斯特和伯克等法國大革命的敵人看來,正是“歷史”把天下一家的人類共同體(即人民)確定為具體的、歷史性的“民族(國家)”,并使之具備了創造特定法律和特定語言以表達其獨特民族精神的能力;惟有“歷史”的持續性才能證明人類生活秩序的正當性,惟有時間的久遠才是正義的終極基礎。邁斯特甚至有“正當的篡權”(即在歷史上可持續的篡權)之說辭,全不顧這話本身就有顛覆當下秩序的危險性,因為誰也不曾見過千年王朝,舊僭主的正當性很可能須臾之間讓位于新僭主的正當性[6]。

黑格爾的原創性在于,他用自在自為的“世界精神”統一了被理性化為(民族)國家的“人民”和“歷史”這兩種世俗實在,于是傳統形而上學的上帝最終被擠下了神壇。雖然民族精神作為世界精神辯證發展的工具而繼續發揮作用,其功能也足夠強大,但“人民”這個實在中的革命酵素也得到了妥善保存。因此,從黑格爾體系中破繭而出的馬克思主義,順理成章地使“人民”以無產階級的形式再次成為革命的造物主,不過這一次它同時宣稱自己是“歷史”的主宰——從而集兩種正當性于一身。在此意義上可以斷言,盡管在黑格爾那兒有反動的因素和基督教用語,黑格爾主義仍然充當了攻破傳統基督教形而上學的特洛伊木馬[7]。

施米特指出,“浪漫派的思想狀態的基本特點是,他不讓自己和自己的主觀人格投身于諸神的斗爭之中”[8]。于是,人民和歷史都被浪漫化了。在浪漫派那兒,革命者的上帝——人民,“變成了忠實的、有耐心的、總是好脾氣的人民,供那些沒耐心的、神經質的和有抱負的知識分子贊賞”,變成了像兒童一樣有無限可塑性的原始人,成為可供浪漫派支配的、非理性資源的承載者[9]。保守派的神祇——歷史,則被浪漫派當作逃避當前現實的手段,歷史既是實在、又是非實在,無論是中世紀騎士的高貴,還是中國皇帝的莊嚴,都是反抗平凡、否定現實的一張王牌。雖然浪漫派往往把天主教會變成其情感的最后避難所,但上帝一點都不浪漫,因為永恒的和諧之前是最后的審判[10]。

查看全文

浪漫花語

玫瑰:希臘神話中,愛神為了救她的愛人,奔跑著穿過花叢,手,腳,腿都被玫瑰的刺劃破了,鮮血滴在花朵上,把玫瑰都染紅了;從此,紅玫瑰就成了愛情的象征。

紅玫瑰:忠誠,熱情,熱戀;希望與你泛起激情的愛。

黃玫瑰:道歉,嫉妒,愛的消失。

粉玫瑰:溫馨,浪漫,初戀;喜歡你燦爛的笑容。

白玫瑰:誠意,祝福,純潔,崇敬;我尊敬你。

黑玫瑰:神秘,傲慢而優雅。

查看全文

國外浪漫婚俗

不同國家雖然有不同的婚俗,但從繁復的細節與用品的喻意,都可見對婚姻的尊重和期許無分國界。

法國

浪漫的法國婚禮以白色為主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新娘子必會準備名為“weddingarmoire"的柜子作嫁妝,柜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征健康及繁榮的圖案,是以又有“希望之匣”之稱,而新人專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

德國

德國人在婚禮前夕會舉行派對,派對中,新人會被戲弄,而派對的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在由黑馬拉的馬車來回教堂。傳統的德國婚禮,有所謂“ropingthecouple",即在舉行婚禮的地方,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新人才可以通過出口。另外,在傳統的德國婚宴中,以碎扁桃仁制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款客的主要食品。

日本

查看全文

鮮花寓意 浪漫花語

玫瑰:美麗純潔的愛情康乃馨:偉大、神圣、慈祥的母親

橙紅玫瑰:初戀的心情紅康乃馨:祝母親健康長壽

白玫瑰:純潔與高貴粉康乃馨: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

粉玫瑰:初戀,特別的關懷黃康乃馨:長久的友誼

黃玫瑰:歉意白康乃馨:純潔的友誼

紅玫瑰:熱戀,真心實意紅百合花:百年好合,心心相應

查看全文

浪漫型藝術轉型論文

摘要:黑格爾提出浪漫型藝術終結的命題,終結意味著藝術的轉型。20世紀藝術發生了兩次轉型,一是現代主義的轉型,另一次是后現代主義的轉型。兩種轉型是浪漫主義極端推崇個體體驗的結果?,F代的先鋒派藝術,拋棄了傳統的美學原則而使藝術呈現了一種丑的震顫。20世紀丑的全面侵入是人類生存狀態的形象體現。這不僅是一個藝術事件,也是一個美學事件。社會有極強的能力使藝術體制化。然而,我們對科學技術所造成的現代的“仿像社會”,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

關鍵詞:浪漫型藝術;轉型;美與丑;現代藝術

一、浪漫型藝術的轉型

黑格爾宣布藝術在發展到浪漫型以后將走向終結。藝術有沒有終結,以及如何終結曾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熱烈討論。但這只是黑格爾意義上的終結,終結只是轉型的一種話語模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機器復制藝術的迅速增值,藝術已深入人類生活并成為人生的一部分。藝術并沒有終結,卻有藝術史家驚呼“藝術史終結了”。

黑格爾關于藝術發展的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大系列的觀點雖然提出了一些深刻的美學見解,但它是否符合藝術史的實際卻值得懷疑。后現代藝術精神的發展,打破了歷史決定論的迷夢。藝術所具有的個體創造性,使藝術充滿直覺、靈感、偶然與斷裂。藝術的轉型不是歷史的必然,恰恰是歷史斷裂的呈現。藝術的最高價值并沒有高低之分,在藝術的類型之間也不存在孰優孰劣,只存在人的判斷力的差異和個人主觀興趣的愛好。藝術史的面貌是由不同的風格組成的,風格來源于時代的精神狀況和天才藝術家的獨創性。這一獨創性以打破舊的束縛,形成新的風格為標志。

繼浪漫型藝術以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先鋒藝術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時代的大潮。20世紀的藝術家們再也不囿于古典藝術概念的束縛,而是采取一種反傳統和反常規的藝術觀念,同傳統的藝術背道而馳?!八囆g并沒有死亡。結束的只是其作為不斷求新的進步過程的歷史?!彼囆g已不純是詩意的,藝術成了散文形式;藝術不再追求純美而是呈現丑惡;藝術不僅表現崇高,也表現媚俗;藝術不僅表現現實,更多是表現幻想;藝術的種種悖論在現代藝術中并存。

查看全文

浪漫型藝術研究論文

[摘要]黑格爾提出浪漫型藝術終結的命題,終結意味著藝術的轉型。20世紀藝術發生了兩次轉型,一是現代主義的轉型,另一次是后現代主義的轉型。兩種轉型是浪漫主義極端推崇個體體驗的結果?,F代的先鋒派藝術,拋棄了傳統的美學原則而使藝術呈現了一種丑的震顫。20世紀丑的全面侵入是人類生存狀態的形象體現。這不僅是一個藝術事件,也是一個美學事件。社會有極強的能力使藝術體制化。然而,我們對科學技術所造成的現代的“仿像社會”,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

[關鍵詞]浪漫型藝術;轉型;美與丑;現代藝術

一、浪漫型藝術的轉型

黑格爾宣布藝術在發展到浪漫型以后將走向終結。藝術有沒有終結,以及如何終結曾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熱烈討論。但這只是黑格爾意義上的終結,終結只是轉型的一種話語模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機器復制藝術的迅速增值,藝術已深入人類生活并成為人生的一部分。藝術并沒有終結,卻有藝術史家驚呼“藝術史終結了”。

黑格爾關于藝術發展的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大系列的觀點雖然提出了一些深刻的美學見解,但它是否符合藝術史的實際卻值得懷疑。后現代藝術精神的發展,打破了歷史決定論的迷夢。藝術所具有的個體創造性,使藝術充滿直覺、靈感、偶然與斷裂。藝術的轉型不是歷史的必然,恰恰是歷史斷裂的呈現。藝術的最高價值并沒有高低之分,在藝術的類型之間也不存在孰優孰劣,只存在人的判斷力的差異和個人主觀興趣的愛好。藝術史的面貌是由不同的風格組成的,風格來源于時代的精神狀況和天才藝術家的獨創性。這一獨創性以打破舊的束縛,形成新的風格為標志。

繼浪漫型藝術以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先鋒藝術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時代的大潮。20世紀的藝術家們再也不囿于古典藝術概念的束縛,而是采取一種反傳統和反常規的藝術觀念,同傳統的藝術背道而馳?!八囆g并沒有死亡。結束的只是其作為不斷求新的進步過程的歷史?!彼囆g已不純是詩意的,藝術成了散文形式;藝術不再追求純美而是呈現丑惡;藝術不僅表現崇高,也表現媚俗;藝術不僅表現現實,更多是表現幻想;藝術的種種悖論在現代藝術中并存。

查看全文

讀《血色浪漫》有感

在好友的推薦下,我看了電視劇《血色浪漫》,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后來又細讀了都梁的原著《血色浪漫》。雖然電視劇與原著相比,改變了些情節,也引起許多原著讀者的不滿,但我覺得電視劇還是能體現作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語言方面也基本上符合原著。下面我談一下看完原著后的感想。

《血色浪漫》描寫的是從六十年代起,以鐘躍民為代表的一代年輕人的生活。在作者詼諧風趣的語言下,我被深深吸引了。作者并沒有在賣弄文字,而是通過文學藝術的形式,寫出了自己那代人的想法。而鐘躍民正是都梁想表現的魂。我覺得可以用小說中周曉白一句話來概括鐘躍民,這個家伙身上有種很特殊的氣質,既浪漫又現實,甚至還有幾分無賴,幾分玩世不恭,幾分游戲人生的生活態度,這家伙簡直是個奇妙的混合物,和他相處,你會感到很快樂。他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好玩的事,而且馬上就興致勃勃地玩起來,還玩得一本正經,玩得很像那么回事兒。這句話絕對能體現鐘躍民的個性特點和為人處世。鐘躍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把生命視做一種過程,無時不忘去體驗人生。相比之下我的生活太蒼白了,沒有太多的社會經歷。

作者通過這么長篇幅的描寫,其實是想傳達給人們一個訊息:人為什么活,人要怎么活?通過鐘躍民的口,批評了目前一般人的人生觀,出生讀書上大學工作結婚,換個角度就是生存、追求發展,求權求利求地位求財富。全民都是這個目標,一樣的人生目標。又通過鐘躍民的經歷表達了多元的人生目標。不在乎白領藍領、只在乎生活閱歷;不在乎辛苦享受,只在乎過程。一種平和的人生觀,將會帶給一個人快樂的生活。樂觀勇敢地面對生活,在不同的經歷中品味生活的滋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人為活著而活著。人既然活著,就該活得有自己的想法。因為那是你的生活,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我是個出身在八十年代的人,對期間事除了歷史教科書之外知之甚少,父輩們提到時也是一句話帶過。通過《血色浪漫》使我對五六十年代的人有了更為具體的印象。也明白了我們這代人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要為之好好珍惜!

查看全文

浪漫與現實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作為真實主義歌劇的代表人物,普契尼的歌劇繼承并發揚了意大利歌劇的傳統,創作風格優美華麗細膩、旋律抒情、人物形象鮮明、和聲色彩豐富、構思奇妙,歌劇的內容與人物結合完美,調性豐富,善于用音樂來刻畫人物性格與形象,使人感動。

關鍵詞:普契尼真實主義歌劇創作特點

歌劇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雖以歌唱為主,但同時集中了交響樂、戲劇、舞蹈等各種藝術形式。在聲樂的領域內,歌劇是難度最大、最具有藝術魅力的藝術形式,在十六七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歌劇便是著名的歐洲文藝復興的產物,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歌劇作曲家如格魯克的歌劇改革,莫扎特開創的歌劇新時代,浪漫主義歌劇的先鋒羅西尼和意大利歌劇的代表人物威爾第。到了浪漫時期,出現了歌劇的繁榮時期,到了19世紀末至“二戰”前,真實主義歌劇盛行,普契尼便是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作者簡介

賈科莫·普契尼,1858年12月22日生于意大利盧卡地方的一個音樂世家,19歲便成為圣·馬蒂諾教堂的唱詩班指揮和管風琴師,并開始了多聲部音樂的創作,在一次步行觀看了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之后,對歌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與熱情。1880年在親戚的資助下進入意大利米蘭音樂學院學習,開始他的音樂創作生涯。普契尼的作品經常是一波三折,他早期創作的歌劇《埃德加爾》《女鬼》都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但這并沒有影響到普契尼對歌劇創作的熱情,在1893年他創作的歌劇《曼儂·列斯科》在都靈上演,使普契尼的才能第一次得到了普遍的承認。1896年,著名的指揮家托斯卡尼尼指揮了奠定普契尼國際聲譽的一部歌劇《藝術家的生涯》,1900年,普契尼的歌劇杰作《托斯卡》問世,并在羅馬首演而大獲成功,1904年,他最偏愛的歌劇《蝴蝶夫人》雖然首演遭到失敗,但是三個月后,修改后的《蝴蝶夫人》也是大受歡迎,至今仍為世界各國經常上演的歌劇之一,其后1910年的《西部女郎》、1918年的《三聯畫》,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普契尼最后的歌劇杰作《圖蘭朵特》是他的未完成之作,在曲譜即將寫完之際被診斷患了喉癌,不幸于1924年11月29日逝世。后來曲譜由他的朋友阿爾法諾寫完。普契尼的一生共作有歌劇作品12部,幾乎每一部歌劇都是傳世之作,顯示了普契尼非凡的才能,是威爾第之后意大利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

二、創作背景

查看全文

浪漫型藝術研究論文

摘要:黑格爾提出浪漫型藝術終結的命題,終結意味著藝術的轉型。20世紀藝術發生了兩次轉型,一是現代主義的轉型,另一次是后現代主義的轉型。兩種轉型是浪漫主義極端推崇個體體驗的結果?,F代的先鋒派藝術,拋棄了傳統的美學原則而使藝術呈現了一種丑的震顫。20世紀丑的全面侵入是人類生存狀態的形象體現。這不僅是一個藝術事件,也是一個美學事件。社會有極強的能力使藝術體制化。然而,我們對科學技術所造成的現代的“仿像社會”,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

關鍵詞:浪漫型藝術;轉型;美與丑;現代藝術

一、浪漫型藝術的轉型

黑格爾宣布藝術在發展到浪漫型以后將走向終結。藝術有沒有終結,以及如何終結曾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熱烈討論。但這只是黑格爾意義上的終結,終結只是轉型的一種話語模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機器復制藝術的迅速增值,藝術已深入人類生活并成為人生的一部分。藝術并沒有終結,卻有藝術史家驚呼“藝術史終結了”。

黑格爾關于藝術發展的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大系列的觀點雖然提出了一些深刻的美學見解,但它是否符合藝術史的實際卻值得懷疑。后現代藝術精神的發展,打破了歷史決定論的迷夢。藝術所具有的個體創造性,使藝術充滿直覺、靈感、偶然與斷裂。藝術的轉型不是歷史的必然,恰恰是歷史斷裂的呈現。藝術的最高價值并沒有高低之分,在藝術的類型之間也不存在孰優孰劣,只存在人的判斷力的差異和個人主觀興趣的愛好。藝術史的面貌是由不同的風格組成的,風格來源于時代的精神狀況和天才藝術家的獨創性。這一獨創性以打破舊的束縛,形成新的風格為標志。

繼浪漫型藝術以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先鋒藝術異軍突起,逐漸成為時代的大潮。20世紀的藝術家們再也不囿于古典藝術概念的束縛,而是采取一種反傳統和反常規的藝術觀念,同傳統的藝術背道而馳?!八囆g并沒有死亡。結束的只是其作為不斷求新的進步過程的歷史?!彼囆g已不純是詩意的,藝術成了散文形式;藝術不再追求純美而是呈現丑惡;藝術不僅表現崇高,也表現媚俗;藝術不僅表現現實,更多是表現幻想;藝術的種種悖論在現代藝術中并存。

查看全文

浪漫主義音樂分析論文

摘要:肖邦專注于鋼琴音樂并開創了內容豐富的浪漫主義鋼琴音樂。肖邦夜曲是肖邦浪漫主義音樂風格與個性特征的標志,是肖邦“鋼琴詩人”的內心獨白。

關鍵詞:浪漫主義鋼琴音樂肖邦夜曲

浪漫主義藝術源自于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它突破古典傳統形式,強調用個性化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感受。音樂是最富于浪漫主義精神的藝術形式之一,作為浪漫主義運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浪漫主義音樂貫穿整個19世紀并延續到20世紀初,它強調個人的自我表現,是一種個性化、理想化,富于詩意的音樂。浪漫主義藝術滋生了諸多浪漫樂派音樂家,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專注于一種或幾種音樂體裁的寫作,由此催生了豐富多彩、不拘一格的音樂形式,如藝術歌曲、特性曲、各種標題音樂等。浪漫主義音樂家當中,肖邦是唯一專注于鋼琴音樂并通過它傳達自己的詩意情感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開創了獨具個性的多樣化的浪漫主義音樂——肖邦鋼琴音樂。特別是他的夜曲,從旋律到富于色彩的和聲都徹底的鋼琴化,內容豐富并具有其他樂器無法表達的神韻,是肖邦“鋼琴詩人”的重要標志。

肖邦,1831年出生并成長于波蘭華沙,曾在華沙音樂學院就讀。從小在浪漫主義的氣氛中接受著德國古典主義音樂教育,但他對既定形式的古典作曲體系并不熱衷,他喜歡利用空閑創作一些自己喜歡的曲子,這時的肖邦已經體現了對于鋼琴音樂的專注和自由的作曲風格。①作為一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情結的作曲家,肖邦在巴黎追求藝術人生并在此度過了他的后半生,他與柏遼茲、李斯特、梅耶貝爾、海涅、巴爾扎克等音樂家和詩人、文學家建立了友誼,與女作家喬治·桑有著多年的愛情生活,深受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影響。肖邦的大多數鋼琴夜曲(共21首)正是這一時期完成的。

肖邦浪漫主義藝術精神的重要體現,即終其一生集中于鋼琴音樂創作領域,這在浪漫主義音樂家中絕無僅有,而夜曲正是肖邦最為真誠的內心流露和細膩敏銳的情感表現。首先,與喬治·桑長達8年的愛情生活,對肖邦的音樂創作有著巨大影響。這段戀情使得肖邦不僅成為聞名一時的鋼琴演奏家,更成為偉大的作曲家而名垂千古。正是在他們共同生活的時期,肖邦寫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包括大量的夜曲。喬治·桑的影響和對肖邦創作天才的發現和“愛護”,使得專注于在鋼琴上表現自己的內心與情感的肖邦,能夠擺脫參加“沙龍”活動與頻繁演出的束縛,潛心于鋼琴音樂創作,將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特別是夜曲提升到高度的藝術境界,為人類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藝術遺產。同時,肖邦與喬治·桑的愛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肖邦夜曲的靈感與激情。獨特的創作經歷使肖邦夜曲具有了不為世俗塵染的深刻內省與豐富細膩的情感表現特征。

夜曲體裁在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獲得了很大發展,它雖不是肖邦首創,但肖邦真正創造了這一體裁的強烈藝術性并賦之于深刻的美感?!袄寺髁x在客觀上擴大和加深了音樂心理刻畫的能力,豐富了對心理刻畫的表現手段和技巧?!雹谛ぐ畹囊魳穭撟鞯於ㄔ诠诺湟魳穫鹘y基礎之上,但其中卻充滿了敏銳細膩、富于詩意的感情,極大地豐富了這一浪漫主義音樂形式“對心理刻畫的表現手段和技巧”,體現了他富于獨創性的浪漫主義精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