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10:15: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類比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類比法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
摘要:類比法是一種推理方法,是對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推測與它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方法,類比對象間共有的屬性越多,則類比結論的可靠性越大。通過類比法原理和類型分類以及類比技法,論述類比法在產品設計領域中地廣泛使用。
關鍵詞:類比法;產品設計;創新性
根據普遍聯系的哲學觀中所講的,事物總是處在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之中,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叭艘匀悍?,物以類聚”就是指他們之間的有著一定的相似或相近性。這種共性存在,是由類比法推理而來的。類比法作為產品設計的一種方法,它是對兩個事物之間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推出這兩個事物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性。
1類比法的概念
1.1類比法的概念
類比源于古希臘,其含義表示比例。類比法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同的一種思維形式和邏輯方式。[1]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類比法與其他邏輯思維方法相比,它屬于平行式思維方法。不管是哪種類比它都是在同層次之間進行的。亞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中指出:“類推所表示的不是部分對整體的關系,也不是整體對部分的關系”。[2]對于類比的可靠程度,我們就要盡可能地尋找對象間更多的相同點。相同點越多,可靠性程度就越大,二者的關聯度就會越大,結論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會越小。產品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人們生活和工作服務的工具,是人——自然——社會之間相互聯系的媒介,也是生活方式的物質媒介,是諸多信息展示的載體。[3]而產品設計主要是滿足于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層面的需求,從而進行的創新性的設計目的。在錘子的進化史中,從最初的打磨得很粗糙的擊打用的石頭,到詹姆斯•內斯密斯1842年設計的巨型蒸汽錘。在此演化的過程中由石頭到蒸汽錘,“由此及彼”進行的類比推理,它們之間經過了一個歸納和演繹的程序。
類比法在高中物理的作用
一、類比法的概述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教育事業的進步,很多學校都響應著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他們在教會學生基本知識的時候也開始注重解題技巧的教授。尤其是一些高中物理教師改變了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他們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是,經過調查研究顯示,當前我國高中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有一部分高中生忽視了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靈活應用。我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習的效率,很多人就會采取類比的方法,這種方法既可以將多個知識點進行對比,找到其明顯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最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應當靈活地將類比法應用到高中物理學習中,培養自我學習能力。那么,高中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的時候所采用的類比法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呢?類比法,顧名思義就是將連個或者多個物理量進行對比研究,然后找到這些物理量之間的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最終深刻理解這些物理量。歌德認為類比法是引導我們尋求真知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們應當將類比法廣泛應用到高中物理學習中,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生物理學習的效率。高中生在應用類比法進行學習的時候通常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充分發揮想象力,學會將不同尋常的、未知的事物與一般的、熟悉的事物進行對比,然后找出兩者的異同點,針對這些異同點展開推論,最后,我們應當對這些類比的推論進行實踐,最終形成物理結論。在物理研究上,很多專家學者都靈活地采用了類比的方法,例如,正是由于奧斯特在電流能產生磁場的研究中進行了類比推論,最終發現了磁場中獲得電流的方法。作為高中生,我們應當爭取認識類比法的含義,然后對物理的模型、物理規律等進行類比,激發我們探究的欲望,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2]。
二、類比法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的廣泛應用
類比法是提高高中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今,很多高中生都開始將其靈活應用到物理學習當中,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高中物理的學習的效率。筆者根據調查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幾種類比法的具體應用。(一)利用類比促進新的物理概念的引入,形成新知。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學習具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初中的物理學習更加強調學生的形象思維,而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更加側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的鍛煉,邏輯性、知識性、抽象性以及應用型都是高中物理知識的特點,學生應當正確認識這些特點,然后一邊開展高中物理實驗,一邊采用類比法對實驗中的事物進行類比,在類比的過程中,高中生可以先融入一些自己原本已經熟悉的高中物理知識和現象,然后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類比法就像一座橋梁,有效地將物理的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效的連接起來了,高中生就可以比較容易理解新的物理知識。例如,當高中生在學習電場、磁場等有關的知識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將重力場、引力場的知識引入到學習中,然后將他們做詳細的類比,這種方式就可以使高中生深刻理解了電場以及磁場的概念[3]。(二)利用類比法實現高中物理知識的條理化和系統化。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十分繁重,學生所接觸的科目也非常多,繁重的學習認為加大了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由于物理知識較強的邏輯性、應用性而放棄了物理知識的學習。面對這種情況,高中生應當靈活地將類比法應用其中,然后在學習中既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又培養自己運用類比法學習知識的能力。類比法不僅僅可以應用在高中物理這門學科上,它可以應用到很多知識的學習,以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類比法的熟練應用[4]。經過調查研究顯示,高中物理學習中類比法的應用可以加深我們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從而是高中物理知識更加有條理和系統化。面對繁重的高中學習任務,條理性和系統性的物理知識學習是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物理知識之間有同性也有個性,我們需要認真地對物理量進行對比分析,然后理清每一個物理知識的概念、性質以及特點,例如,當高中生在學習電勢差、電場力做工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融入重力場中的高度差、重力做工,將兩者進行有效的對比,用類比法把相關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記憶、掌握這些相關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益[5]。
三、結束語
類比法的熟練應用是高中生基本的能力之一,有一部分高中生對于物理的學習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他們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掌握都需要物理教師的耐心引導。另外,新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規定了高中生應當在學習中認真學習物理知識、靈活應用類比法進行學習,最終進入到理想的大學學習。
高中生物教學類比推理研究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新課程教學改革,生物學科作為高中理科類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對高中生物學科進行教學改革受到了社會廣大人士的重視。對此,結合多年高中生物教學經歷,以及近年來在高中生物教學與類比推理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供廣大高中生物教學同行借鑒。
關鍵詞:生物教學;類比推理;高中生物
類比推理是人類認知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基本內涵是指根據事物雙方的共同屬性,通過對一方的學習來學習另一方面的內容,要注意的是雖然兩者具有共同屬性,但并不代表兩者有一定的相關性。不過通過類比推理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消化新接受的生物知識,促進生物題型解題思維的提升,從而提高生物學科教學質量。
一、淺析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
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教學改革中將很多教學問題暴露出來,其中就包括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高中生物學科是高考理科必考科目之一,如果不能很好地進行生物教學,提升生物教學質量,就不利于學生具備良好的心態進行日??荚?。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其中就包括學生缺乏學習技巧,教師教學方法落后,學生生物學習基礎差等。如果不能盡快意識到生物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漏洞,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就不利于幫助高中學生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一)學生缺乏學習技巧。當學生進入到了高中學習階段進行各個學科的學習就不再只是簡單的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書面知識,還要求學生在進行學習時要有一套自身獨特的學習方法,能夠快速吸收教師教學內容,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但是根據我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很多高中學生缺乏學習技巧,特別是對生物學科的學習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學習體系,生物知識點掌握得不全面。(二)教師教學方法落后。從整體來說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人生航向的指路人,教學方法就是教師指路的工具,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才能為學生指出正確的學習道路。在學生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教師沒有具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誤區。高中生物學科學習難度較大眾所周知,為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就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方法。(三)學生生物學習基礎差。初中生物學科的學習難度較小,學生只要背誦教師所畫的重點學習知識就能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習卻相差甚遠,很多學生仍然采用初中生物學習方法,導致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學習基礎遠遠落后于同班同學。久而久之,隨著學習基礎越來越差,學習成績越來越低,學生就容易放棄生物學科的學習。
二、類比推理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類比教學小學生數學思考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類比思考教學,是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學生精確閱讀數學語言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幫助學生把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中。
關鍵詞:類比教學;學生;數學思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而類比思考是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的一種思考。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呢?
一、在類比練習題中引發數學思考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有道練習題:“月季每4天澆一次水,君子蘭每6天澆一次水。李阿姨5月1日給月季和君子蘭同時澆了水,下一次再給這兩種花同時澆水應是5月幾日?”學生應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求出4與6的最小公倍數,求出月季和君子蘭下次再同時澆水的時間。為了考查學生的數學知識遷移運用能力,我把此道練習題改為:“花園里的紫羅蘭隔3天澆一次水,萬年青隔6天澆一次水。如果李阿姨6月1日給紫羅蘭和萬年青同時澆了水,下次再給這兩種花同時澆水應該是6月幾日?”學生不假思索,依據“花園里的紫羅蘭隔3天澆一次水,萬年青隔6天澆一次水”,認為只要求出3和6的最小公倍數,即可計算出下次再給這兩種花同時澆水的日期。面對計算結果,我笑著搖頭,學生面面相覷。見學生迷惑不解,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月季每4天澆一次水,君子蘭每6天澆一次水”與“紫羅蘭隔3天澆一次水,萬年青隔6天澆一次水”,并用紅色筆標注“每”字與“隔”字。學生終于明白原題直接用求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求出下次再給月季與君子蘭同時澆水是5月12日(〔4,6〕=2×2×3=12),而改編題求出3和6的最小公倍數6后,還要加上1,6月7日才是下次再給紫羅蘭與萬年青同時澆水的日期,切身體驗到了“每4天”與“隔3天”、“每6天”與“隔6”之間的細微異同。
二、在類比數學性質中引發數學思考
高中數學課堂類比法研究
[摘要]面對數量繁多的高中數學知識,如何才能快速準確地將其掌握呢?發現并運用知識內容間的規律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數學的眾多學習方法當中,類比法不得不提。
[關鍵詞]高中數學;類比法
既然數學知識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那么,在這之中所出現的內容,必然會存在著相似之處。抓住這些相似之處,并將之作為探索新知的線索,就是適用類比法開展學習的基礎。
一、類比相對內容,打造高效課堂
將知識進行類比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就是知識的相對性。在高中數學領域,很多知識內容都是以相對的形式出現的,從知識結構到內容特點,都像是對稱的一般。如果能夠把握住這個規律,學生們便可以通過喚醒一個知識點而很自然地聯想到另一個,讓學習效率大增。例如:在對二面角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我發現,在其基本概念當中,存在著很多和平面角相對應的地方,于是借此展開類比,實現了很好的二面角教學效果。我從圖形、定義、構成和表示法這四個角度分別進行類比:第一,從圖形角度來看,二者的形態表示自然是不同的;第二,從定義的角度來看,平面角是指從平面內一點出發的兩條射線(半直線)所組成的圖形;二面角則是指從空間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第三,從構成的角度來看,平面角是由射線(半直線)——點(頂點)——射線構成的,二面角則是由半平面——線(棱)——半平面構成的;第四,從表示法的角度來看,平面角可以表示為∠AOB,而二面角則可以表示為α-a-β。通過對相對內容進行類比,學生們在點與線、線與面、平面與空間的移轉中全面掌握了二面角的概念,教學效果很好。將相對內容進行類比,為相似的數學知識之間搭建起了一座聯系的橋梁。學生們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個知識點,便可以很順利地觸發到與之相關的內容,大大減輕了每一次重新認知知識的精力負擔,讓新知的接受過程簡單高效。
二、類比新舊內容,打造高效課堂
公務員考試類比推理技巧
針對歷年公務員考試類比推理題的分析研究,華圖教育的專家蔡金龍、鄧婉君將類比推理的技巧總結為六個字“想詞性,造句子”,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95%以上的題目,下面具體說明。
一、想詞性
通過詞語的本質詞性的判斷可以幫助我們排除1-2個選項,甚至直接選出答案。這種方法是可以在5秒內做出一道題的,舉兩個列子說明:
2014陜西-7考試:學生:成績
A往來:網民:電子郵件B汽車:司機:駕駛執照
C工作:職員:工資待遇D飯菜:廚師:色鮮味美
公務員考試類比推理題技巧
針對歷年公務員考試類比推理題的分析研究,華圖教育的專家蔡金龍、鄧婉君將類比推理的技巧總結為六個字“想詞性,造句子”,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95%以上的題目,下面具體說明。
一、想詞性
通過詞語的本質詞性的判斷可以幫助我們排除1-2個選項,甚至直接選出答案。這種方法是可以在5秒內做出一道題的,舉兩個列子說明:
2014陜西-7考試:學生:成績
A往來:網民:電子郵件
B汽車:司機:駕駛執照
談類比法在生物化學的應用
1、類比法概述
1.1類比教學的概念。所謂類比法,它通過對已知事物的性質和特點的分析而對另一事物的特性做出推斷,找出二者之間的相似性,以此達到認識新的事物,解決新問題的目的。類比主要包括雷同性類比、反意性類比和夸張性類比三種。類比法運用于教學即是類比教學,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知識之間的相關性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通過類比,用學生耳熟能詳的常用事物來說明新知識的性質、特點,是新的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具體化和熟悉化,幫助學生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1.2類比法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優勢。對于教學主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過程中,概念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基礎過程,但是往往枯燥無味,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用類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和生活化,讓講解過程變得輕松有趣,讓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對學生來說,也能夠用已有經驗來解釋新的知識,建立新舊知識點之間的有效聯系,避免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減輕學習負擔,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對于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學科特點而言,類比教學具有明顯優勢。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設計的知識點較為龐雜,需要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聯系起來進行交叉闡述,且這些知識以概念理論為主,很大一部分是要求學生記憶的基礎性知識,學生掌握不牢固對其以后的學習會造成很大的困難。使用類比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將各種知識聯系起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鞏固舊知識和掌握新知識,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2、類比法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組織中的應用
前文已經詳細分析了類比法在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優勢,那么,具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操作?下面將進行具體闡述。
2.1了解類比教學的特點,挖掘教材的類比因素。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所能運用的類比例子并不多,這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有意識的發掘各種能夠進行類比教學的因素,否則,僅僅憑借上課時的靈感,隨便舉例、打比方,這樣的類比教學是不科學的,對課堂效果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應當深入了解類比教學的特點,形成系統科學的類比教學的相關知識,在對兩種事物進行類比分析時,不要拘泥于事物之間的顏色、形狀等表面屬性的相似性的比較,更應對二者的結構、功能進行仔細推敲和分析。對于挖掘出來的類比關系,也不能隨意使用,需用討論和反推等方式進行合理驗證,保證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類比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嚴謹性。
物理教育的類比運用
所謂類比,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從而推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故物理教學中類比有重要的應用。
一、類比的作用
運用類比方法教學,就是將熟悉的事物,易懂的現象規律或已知的物理對象與陌生的、未知的物理對象進行對比。特別是在資料少,實驗條件不完備及其它教育設施不完善時,類比更是得天獨厚,它可以啟發思路,提供線索,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物理規律之間的聯系,能促進學生加快、加深對新的物理規律的理解、記憶及應用。
二、類比在日常規律現象與物理知識點間的應用
這種類比應用于物理教學,其關鍵就是引導學生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來恰當地選取作為類比根據的兩個對象的對應特征。也就是讓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的某種特性,或更易懂的規律,更易理解的現象特征去形容物理知識某些特點。如講電容器時,用生活中的水杯來類比,從功能上分析,水杯盛水,電容器是容納電荷用的,從容納本領上看,杯子用容積表示盛水能力,電容器用電容表示容納電荷能力大小。當杯子裝水時杯中水變多,水位(面)提高,無論水怎樣變多,但杯子容積是不變的。同理說明電容器帶電過程,電量增多,電壓如水位(面)一樣提高,但電容不變,道理是一樣的。進一步說明杯子容積與里面盛有水多少無關,杯子容積決定于杯子本身結構大小;同理電容器的電容與帶電荷量多少無關,也決定于電容器這種裝置本身的結構。又進一步說明水杯容積決定于杯子的底面大小和高度結構因素,而電容器決定于兩極板間的距離及準對面積和介質這些結構因素,進而可引出平行板電容的計算公式。把兩種裝置的屬性上的相似作類比,使學生對電容這種陌生的東西有較清晰的認識。又如,講電阻定律,當說明R與電壓正比關系后,電阻決定導體本身的長度,截面積及材料,溫度因素;當一定溫度時電阻與導體本身的長度,截面積什么關系時,不妨用汽車在公路的受阻現象作類比,學生對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道路越長受阻的幾率越大,道路越寬,受阻幾率反而小的道理容易理解,形容電子在導體中移動受阻現象,讓學生體會R與L正比關系,R與S的反比關系,自然得出電阻定律公式。再如,講電流這節時,電流的形成和電壓的作用時,用熟悉的水管中水流的形成和作類比,從水流產生需水滴和水管兩端水面差(水位差或水壓),說明電流形成需電荷和電壓(電位差)。從水管中要產生持續的水流需用抽水機抽水維持水面差,說明電路中電流持續需電源提供電壓,從規律的相似處說明物理道理
三、類比在物理新舊知識點中的應用
類比法詮釋計算機硬件構造思索
運用類比的方法來教學,把抽象陌生的東西與大家熟知事物相類比,這就能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形象化,陌生的東西變得熟悉化,可以讓學習的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利用這一優點,讓計算機的硬件結構同人腦功能結構相類比,進行計算機硬件結構的講解,每次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材在講解計算機硬件結構時,筆者通常給出下圖(圖-1),依次講解(圖-1)中的硬件部件及其之間的關系。筆者在教學中,由“計算機”被人稱為“電腦”引出與人的“大腦”關系。既然是“腦”,那么必具備“腦”的某些共同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從“腦”字入手,分析人腦功能結構,用投影打出下圖(圖-2):結合(圖-2),具體分析如下:人腦的內部,大腦是核心,它是由負責思維和記憶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思維部分由運算部分、協調控制部分組成。如果人只有一個單獨的腦,很顯然是不能進行思維的。
大腦要思維,就必須有感覺器官———由它提供信息原材料(眼、耳、鼻、舌、身)。大腦思維的結果要讓別人知道,就必須有能運動器官———它們是大腦思維的輸出設備(人的嘴說話、手寫字或其它手勢等),于是便有圖-2的人腦功能結構圖。通過圖-2與圖-1對比,不難發現,電腦硬件結構與人腦的功能結構是何等的相似。電腦本身最重要是電腦的內部設備,它相當于人腦的大腦內部設備有中央處理器(包括運算器、控制器)、內存儲器,其中運算器相當于人腦的負責思維運算的部分,控制器相當于人腦的協調控制部分,內存儲器相當于人腦負責記憶部分。同樣電腦如果要“思維”,也必須有設備為它提供信息原材料———我們稱之為輸入設備,這些輸入設備就相當于人的眼、耳、鼻、舌、身。電腦思維的結果要讓別人知道,就必須輸出設備———比如顯示器、打印機等,它們的作用就相當于人的嘴在說話,手在寫字。
在這里,書本同人的大腦是什么關系呢?可以想象,書本是信息的載體,可以起到輔助大腦記憶作用。在電腦里有沒有硬件同書本功能相似的設備呢?有,它在電腦的硬件中被稱為:輔助存儲器或叫外存儲器,常見的:磁盤、光盤。就人腦的記憶而言,可以記憶很長時間但不會忘記的信息(這些信息不隨時間改變而改變,例如:記憶自己的名字等),也可記憶零時信息(這些信息很快就會被忘記)。電腦里問的記憶是個是也是這樣的呢?可以這么說:很相似。電腦的內存儲器中有:只讀存儲器、隨機存儲器之分。其中只讀存儲器中的信息一般是不能改變的,而隨機存儲器的信息,可隨時改變,最明顯特點是斷電后,隨機存儲器的信息將不復存在。通過以上類比分析,筆者給出圖-3,再講解計算機的硬件結構,各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前面我們運用類比方法分析了計算機硬件結構的硬件組成以及硬件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硬件與軟件之間的關系也是計算機硬件結構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就類比的方法來講解,軟件又是什么東西呢:我們可以這樣類比:書本上有文字,其中書本是硬件,文字內容是軟件。那么計算機上磁盤、光盤就是硬件,存儲在磁盤或光盤等存儲介質上的內容是軟件。通過運用類比教學方法,讓計算機硬件結構與人腦的功能結構相類比,給初學計算機的人留下一個“計算機硬件結構”的整體概念,從而達到輕松掌握計算機硬件結構的目的,為進一步學習計算機其它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