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06:51: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腦血管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腦血管病臨床見習教學質量研究
[摘要]臨床見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醫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增強其辨別問題、處置問題的能力,為后續進行的臨床實習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在腦血管病整個見習階段,掌握臨床相關技能和語言交流的技巧、熟悉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的有效手段與統一流程、以及拓寬臨床思維、有利于今后的臨床工作。提高腦血管病見習帶教教學質量的重點是制訂統一而全面的臨床見習教學詳細計劃,統一臨床見習帶教的科學流程。腦血管病專業臨床見習教學的主要措施是增強醫學生交流能力與問診能力,指導醫學生進行病例匯報以及診療討論。持續增強與患者的交流能力、以及相關的各項技能,有利于改善臨床教學質量,從而為后續開展臨床實習打下牢固的根基。
[關鍵詞]腦血管病;臨床帶教;見習帶教;帶教質量
臨床見習是理論邁向實踐的橋梁,對于整個醫學教學來講,是處于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臨床見習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醫學生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增強其辨別問題、處置問題的能力,為后續進行的臨床實習創造更有利的條件[1]。而心腦血管病科醫學生屬于臨床見習之中的主體,能直接面對患者,其中包括有著典型癥狀的患者,所以,參與的興趣、熱情、以及主動性均較高,可是在與患者交流方面有所欠缺、而且病史的采集較為片面或是不夠完整、體格檢查也存在失誤、臨床思維不靈活。所以,必須采取科學途徑來提高臨床帶教效果,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
1提高腦血管病見習帶教教學質量的意義
目前,在全面提倡創新教育、以及現代化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對醫學教育所選擇的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腦血管病的綜合性強、見習階段較短、教學內容復雜,使得大部分醫學生在該階段感到內心迷茫[2],如此一來,就使教學與以往相比難度更大了、也更不易保證效果。在腦血管病整個見習階段,掌握臨床相關技能和語言交流的技巧、熟悉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的有效手段與統一流程、以及拓寬臨床思維、并通過了解病史采集過程來增強病史采集水平,不但有利于后續順利進行臨床實習,還有利于今后的臨床工作[3]。
2提高腦血管病見習帶教教學質量的重點
腦血管病綜合治療策略論文
摘要:本文對腦血管病治療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通過對臨床腦血管病治療的體會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筆者認為在腦血管病的治療中要樹立整體觀念,注意甘露醇的用藥時機及用量,合理降壓、合理補充液體,把握溶栓和介入的適應證,胰島素和納洛酮應用的益處,以及腦血管病的營養支持、盡早康復治療、全面的二級措施預防的重要性。以期降低致死、致殘率。
關鍵詞:腦血管病整體觀念治療
腦血管病是指各種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腦部疾病的總稱。當代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腦血管病已是一種主要的致死、致殘的常見病,它與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人類的三大致死病因。對腦血管病的正規、系統的治療在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殘率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我院五年來收治的腦血管病例200余例及近年來的文獻報道進行分析,在腦血管疾病治療進行如下綜述。
一、治療疾病的整體觀念
腦血管患者也是個整體,而不僅僅是腦動脈的堵塞或出血,患者的其他動脈、器官等往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變化,在腦血管病的治療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的情況。避免以下情況:如心房纖顫發生的心源性腦栓塞,僅根據CT或MRI診斷多發性腦梗死,而不考慮心臟與腦梗死的關系。患者的腎功能已經減退,卻還常規給患者應用甘露醇、右旋糖酐而造成腎衰竭。
二、利尿劑的應用
腦血管病治療措施論文
摘要:腦血管病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急慢性腦血管病變。高血壓、動脈硬化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多見于中老年人。腦血管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著中50%~70%患者遺留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國心腦血管病目前呈上升趨勢,占總死亡人數的45%,是我國居民的首要死因。我國腦血管病防治和康復工作的仍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腦血管疾??;病因;治療;康復
第一節腦部的血液供應及其特征
腦是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其代謝活動特別旺盛,并完全依賴著血液循環的連續供應。正常人腦的重量約為1.400克,占體重的2%。為了維持其正常機能和代謝,不管是在睡眠、覺醒、安靜或活動時,機體始終保持著相對恒定的腦血液循環,即成年人腦組織每100g每分需氧42~53ml和葡萄糖75~100mg。由此可知,腦血液循環的需要量是極大的。當心臟停搏后腦電活動可迅速消失;若供血連續停止30秒則神經細胞代謝受累,2分鐘后則代謝停止,5分鐘后神經細胞開始死亡,大腦皮質開始出現永久性損害,10~15分鐘后小腦出現永久性損害,20~30分鐘后延腦的呼吸、血管運動中樞開始出現不可逆的損害。
第二節常見腦血管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1腦出血
腦血管病住院統計分析論文
【摘要】調查統計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首發腦血管病例。結果腦梗死躍居首位,其次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出血、高血壓、蛛網膜下腔出血。首次腦梗死住院占82%,高血壓只占4%。作為腦血管病的基礎疾病,高血壓病住院治療數極少。所以要降低腦血管發病率,首先應重視基礎疾病高血壓病的診治。
【關鍵詞】腦血管??;基礎疾病;高血壓
作為第一位致殘因素腦卒中,近幾年來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發病年齡呈下降趨勢。據我們統計,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康復科、老年病科首發腦血管病,腦梗死為2221例,占總數的82%。腦血管病,作為龐大的疾病群體,在診療與預防方面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研究的重要課題?,F報告如下。
1調查資料
調查統計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神經內科、康復科、老年病科住院,以腦血管病為主的腦梗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等首發住院病人。詳見表1。表12001~2006年首發腦血管病住院統計
2結果
急性腦血管病致偏側舞蹈癥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對急性腦血管病致偏側舞蹈癥病例臨床分析,探討其發病特點、病因及預后。方法對32例急性腦血管病所致的偏側舞蹈癥患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治療及預后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32例偏側舞蹈癥病例中腦梗死23例(腔隙性腦梗死22例,大面積腦梗死1例),腦出血9例(丘腦少量出血8例,基底節區大量出血1例);腦卒中后24h與1周內出現偏側舞蹈癥癥狀分別為27例和5例;應用氟哌啶醇治療后癥狀消失27例。結論急性腦血管病是偏側舞蹈癥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節為主;氟哌啶醇治療效果較好。
【關鍵詞】急性腦血管病偏側舞蹈癥氟哌啶醇
【Abstract】ObjectiveTofind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etiologyandprognosiswithcaseanalysisonhemichoreacausedby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MethodsToanalyzetheclinicaldataof32caseshemichorearetrospectively,includingclinicalmanifestation,laboratorytest,imagingchanges,treatmentandrecover.ResultsTherewere22lacunarinfarctioncases,1caselargeareainfarction,and8caseswithsmallbleedinginthethalamus,1casewithlargebleedinginthebasalgangliaof9casesintracerebralhemorrhage.Hemichoreaappearedin27caseswithin24hours,5caseswithin1week.Allreceivedaloperidin,thesymptomdisappearedin27cases(84.4%).ConclusionsThe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isthemainriskfactortothepartialchorea,thebasalganglionisthemainlesion.Aloperidinhasagoodtherapeuticeffect.
【Keywords】AcutecerebrovasculardiseaseHemichoreaAloperidin
腦血管病是危害人類生命和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大多數患者出現肢體癱瘓及感覺障礙,少數患者可發生球麻痹及血管性癡呆,也有極少數患者可伴發錐體外系癥狀,表現為偏側舞蹈癥,但其發生率較低[1],若診治不當則會延誤治療,加重病情?,F對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作者診治的32例急性腦血管病所致偏側舞蹈癥患者的臨床資料作一分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急性腦血管病研究論文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腦血管疾病雖然為??萍膊?,但因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和器官功能衰退,涉及多個器官系統,如果處理不當可引起心臟衰竭(心衰)、呼吸衰竭(呼衰)、腎臟衰竭(腎衰)、內分泌紊亂等并發癥論文。心衰、呼衰的認識比較早,而較多的為腎衰、內分泌紊亂?,F就這些復習國內外相關,并加以整理,供大家。
1急性腦血管病(ACVD)與腎衰
急性腦血管病無論腦梗死還是腦出血,均可引起腦水腫、顱內壓升高,并可形成腦疝,是腦血管病死亡率和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甘露醇為滲透性利尿藥,是臨床上降顱壓的首選藥物,它需要快速靜點,如有腦疝征象,需加壓或頸動脈推注,才能起到脫水降顱壓的作用,隨甘露醇,甘露醇引起的老年患者急性腎損害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20%甘露醇作為滲透性利尿劑,對腎血管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小劑量甘露醇(血藥濃度<55mol/L)時腎血管擴張,腎血流量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而大劑量甘露醇(血藥濃度>55mol/L)可使腎血管收縮,腎小球濾過率下降;20%甘露醇250ml在30min內快速靜點是出于脫水的需要,如長期大劑量使用或使用不當,可使甘露醇中的草酸鈣類物質沉淀于腎小管,導致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藥物腎臟毒性作用[2](病理檢查證實:甘露醇對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直接損害,使之腫脹及壞死,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發生的病理基礎)。老年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動脈硬化和器管功能的退變,有效腎單位減少,腎功能儲備能力下降。因此,當存在有害因素侵入時,即可以產生明顯的損傷效應,雖然大部分患者在應用甘露醇過程中出現腎損害為可逆性,但也必須提高造成損害的警惕性。
據統計,甘露醇用量每日達1000ml以上者,約占發生急性腎功能改變的95%。提示老年患者在應用甘露醇時,每日用量應<1000ml為宜,在必須應用時,應監測尿常規、血肌酐、尿素氮的變化;國外資料表明1.25ml/kg和2.5ml/kg的甘露醇的用量有同樣效果,并主張5.0~10.0ml/kg,不可因腦水腫嚴重而隨意增加甘露醇的劑量和次數,腦出血的患者更易導致腎功能衰竭[3]。
老年患者急性腦血管疾病用藥治療過程中出現腎臟衰竭,大部分由甘露醇應用不當引起,因此老年患者在控制顱內高壓治療中,必須嚴格掌握甘露醇的指征,要盡量避免與其他腎毒性藥物聯合應用,顱高壓嚴重時可與速尿、甘油、白蛋白聯合應用,有效控制顱高壓。
2急性腦血管病早期與內分泌紊亂
腦血管病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腦血管??;,,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腦血管病的護理方法。方法:通過對60例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根據疾病的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結果:6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轉18例,無變化2例,死亡2例。結論:根據疾病的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復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腦血管?。蛔o理體會
TheNursingExperienceonCardio-cerebralVascular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Toprobethenursingofcardio-cerebralvasculardisease.Method:60patientsofcerebralasculardiseasewereselectedanddifferentnursingcareswereadopteddydifferentstagesofthediseases.Result:Inall60patients,38caseswerecured,18caseswereimproved,2caseshadnochange,and2casesdied.Conclusion:Thenursingmethodabovecanhelpcardio-cerebralvasculardiseaserecoveredandcandecreasethecomplications.
Keywords:Cardio-cerebralvasculardisease;Thenursingexperience
急性腦血管病護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腦血管病
[關鍵詞]腦血管??;護理;急救
GivingFirstAidtheNursingofAcuteCerebralDisease
Keywords:Cerebraldisease;Nursing;Firstaid
腦血管病是由各種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腦部疾病的總稱。該病是臨床神經內科最常見的疾病,其致死率、致殘率極高,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腦血管病是一組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表現為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甚至伴發意識障礙,稱為腦血管意外或中風。主要病理過程為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可單獨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復發作。慢性腦血管病是指腦部因慢性的血供不足,導致腦代謝障礙和功能衰退。其癥狀隱襲,進展緩慢,如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性癡呆等?,F將我院2003年至2005年對56例急性腦血管病人按護理程序進行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癲癇腦梗死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缺血性腦血管病繼發癲癇的發病機制、發病類型與梗死部位的關系。方法:回顧性分析2002年8月~2006年10月我院經顱腦CT證實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繼發癲癇住院病例48例的發作時間、類型等臨床資料。結果:48例缺血性腦血管病繼發癲癇病例中,男32例,女16例,年齡38~78歲,平均(62±11)歲,8例表現為首發癥狀,36例在卒中后1年內發生癲癇,2例在卒中后1~3年內發生。單純部分性發作34例。結論:本組病例的發生率為18.71%,以單純部分性發作為主。1年內發生者最多,梗死部位以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多見,抗癲癇治療有效,同時應處理好并發癥。
急性腦血管病繼發癲癇并不少見。可發生于卒中時或卒中后幾周到幾年,可作為缺血性腦血管首發或主要的臨床表現。本文分析報道了48例經頭顱CT證實的腦梗死繼發癲癇者。并對其發生率、發生機理、發作類型與梗死部位關系以及治療進行了探討。
資料與方法
本組男32例,女16例,年齡38~78歲,平均(62±11)歲。48例中有12例重度偏癱,26例輕、中度偏癱。14例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運動性失語。24例在發作后2小時內神經系統癥狀有一過性加重。
癲癇發作的時間:本組有8例癲癇為卒中的首發癥狀,2周內發生28例,2周~1年內發生18例,卒中后1~3年內發生2例,多數病人只發生過1次。
缺血性腦血管病循環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腦動脈閉塞;缺血性腦血管??;側支循環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14例在某醫科大學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對于其缺血性腦血管病側支循環現象進行研究,由目的、方法一步步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1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14例在某醫科大學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應用觀察法進行描述性研究,其中13例住院治療,1例門診治療,男8例(54%),女6例(46%),年齡15~75歲,平均年齡57.1歲。病因或相關疾?。杭韧懈哐獕翰∈?例、動脈粥樣硬化2例、高血脂4例、冠心病3例、心律失常(心房纖顫)1例、糖尿病3例、卒中家族史1例、高血黏度和吸煙5例。入院后頸部血管彩超檢查提示有斑塊的7例,原因不明1例。
臨床癥狀和體征:以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起病3例,其中一側肢體肌力3級1例,一側肢體肌力4級2例;以左眼一過性黑蒙伴右側肢體一過性活動不靈起病1例,右側肢體肌力4+級;以發作性言語不清,反復抽搐發作伴言語不清,頭暈,突發右眼眶部疼痛,突發意識不清起病的各1例,神經系統查體均無局灶定位體征;以發作性眩暈起病2例,神經系統查體無局灶定位體征;無癥狀和體征3例。
2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