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治療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01 04:37:00

導語:腦血管病治療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腦血管病治療措施論文

摘要:腦血管病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急慢性腦血管病變。高血壓、動脈硬化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多見于中老年人。腦血管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并且存活著中50%~70%患者遺留有嚴重殘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我國心腦血管病目前呈上升趨勢,占總死亡人數的45%,是我國居民的首要死因。我國腦血管病防治和康復工作的仍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腦血管疾病;病因;治療;康復

第一節腦部的血液供應及其特征

腦是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其代謝活動特別旺盛,并完全依賴著血液循環的連續供應。正常人腦的重量約為1.400克,占體重的2%。為了維持其正常機能和代謝,不管是在睡眠、覺醒、安靜或活動時,機體始終保持著相對恒定的腦血液循環,即成年人腦組織每100g每分需氧42~53ml和葡萄糖75~100mg。由此可知,腦血液循環的需要量是極大的。當心臟停搏后腦電活動可迅速消失;若供血連續停止30秒則神經細胞代謝受累,2分鐘后則代謝停止,5分鐘后神經細胞開始死亡,大腦皮質開始出現永久性損害,10~15分鐘后小腦出現永久性損害,20~30分鐘后延腦的呼吸、血管運動中樞開始出現不可逆的損害。

第二節常見腦血管病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1腦出血

腦出血(ICH)是指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發病率為每年60~80/10萬,在我國約占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30%~40%。

1.1病因

引起腦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其次為先天性腦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血液病、腦外傷、抗凝或溶血栓治療、淀粉樣血管病等引起的腦出血。此外,有些因素與腦血管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可能是導致腦血管病的誘因:(1)血壓波動:如高血壓患者近期沒有服用降壓藥物或生氣著急等引起血壓增高,以收縮壓升高尤為重要。(2)脾氣急躁或情緒緊張:常見于生氣或與人爭吵后。(3)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食鹽過多體重過重。(4)過分疲勞:如體力和腦力勞動過度、排便用力運動。

1.2臨床表現

腦出血起病非常突然,一般表現有:

(1)頭痛頭暈:頭痛是腦出血的首發癥狀,常常位于出血一側的頭部;有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以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特別是在小腦和腦干出血時。

(2)嘔吐:大約一半的腦出血病人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到血液刺激有關。

(3)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在腦較深部位的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4)運動和語言障礙:運動障礙以偏癱較為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5)眼部癥狀:瞳孔不等大常發生于顱內壓增高的腦疝病人;還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如腦出血病人在急性期常常兩眼凝視大腦的出血側。

腦出血還可伴有頸項強直、癲癇發作、大小便失禁等。若病人出現深昏迷高熱、瞳孔改變以及合并消化道出血等,則表明病情危重,預后較差。

2腦血栓

腦血栓:是腦梗死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全部腦梗死的60%。是在各種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變基礎上,腦動脈主干或分支動脈腔狹窄、閉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腦局部血流減少或中斷,使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

2.1病因

最常見的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潰瘍,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纖維粘附于受損的粗糙的內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壓下降、血流緩慢、血流量減少,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痙攣等情況影響下,血栓逐漸增大,最后導致動脈完全閉塞。糖尿病,高血脂癥和高血壓等可加速腦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腦血栓形成的好發部位為頸總動脈,頸內動脈、基底動脈下段、椎動脈上段,椎一基底動脈交界處,大腦中動脈主干,大腦后動脈和大腦前動脈等。其它病因有非特異動脈炎、鉤端螺旋體病、動脈瘤、膠原性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和頭頸部外傷等。

2.2臨床表現

多見于中年以上,多數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或高血脂病史,有的已發生過TIA或卒中,通常急性起病,在數小時內發展達高峰,一部分患者于清晨醒轉時發覺異常,可有病側頭痛,很少以劇烈頭痛、嘔吐起病。主要有以下4類:

(1)頸內動脈閉塞:常見癥狀為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可有失語,可出現特征性的病變。

(2)大腦中動脈閉塞:主干閉塞時,出現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優勢半球受累還可出現失語,梗死面積大、癥狀嚴重者,可引起顱高壓、腦疝、昏迷,甚至可導致死亡。

(3)大腦前動脈閉塞:近端阻塞時可無癥狀。前交通支以后阻塞時,出現對側下肢運動及感覺障礙,排尿不易控制。深穿支閉塞時,出現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及上肢輕癱。雙側大腦前動脈閉塞時??沙霈F淡漠、欣快等精神癥狀及雙側腦性癱瘓。

(4)大腦后動脈:常見對側同向性偏盲(有黃斑回避)及一過性視力障礙如黑蒙等。優勢半球受累除有皮質感覺障礙外,還可出現失語、失讀、失認、失寫等癥狀;非優勢半球受累可有體象障礙。

第三節腦血管病的治療與康復

腦血管疾病現已成為我國人口主要致死和致殘的原因之一。近年來,患腦血管疾病的年齡呈逐漸降低趨勢。為減輕幸存者的致殘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患者的殘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及家屬提供正確的康復教育是關系到患者康復的重要工作?;颊叩慕】到逃康氖峭ㄟ^向患者傳授所患疾病的有關醫學康復、護理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調動患者積極參與康復、護理活動,提高自我康復、護理、保健能力,達到恢復健康的目的。

1物理治療

當病人入院后,物理治療師會進行一個仔細的檢查,其中包括病歷及家庭、工作背景。會詳細評估身體的感覺、肌力、動作的模式、平衡、協調功能、步態、疼痛、關節活動幅度等等。然后確定治療目標、治療計劃,盡量去達到所預定的短期及長期目標,就是使病人達到最高獨立能力。病人應了解正確的動作模式及防止不正確的動作模式,漸漸學會如何做到理想的肌肉控制及平衡活動。另一面,拍打法及抹法可用于促進肌肉收縮能力。對于掌握合適的自主運動,主動式運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這需要治療師人手指引和病人自己的參與。此外,物理治療師也利用溫熱療法去減少疼痛和炎癥,而這些經常在肩關節產生(偏癱后的肩手綜合征)。若病人出現足下垂或踝關節內翻的現象,矯形師會為病人做一個腳托,去保持踝關節在步行時的正常角度。若有需要,不同種類的步行輔助器具如拐杖、四腳叉、步行架會由治療師訓練病人使用。為達到較高的獨立能力,治療師會教導病人如何使用樓梯及斜坡。

2作業治療

作業治療對腦血管疾病病人最終的治療目的是使他們在家居、工作及業余生活獲得最大的獨立性,當一個腦血管疾病病人入院后,作業治療師會立即作出功能上的評估,包括自我照顧能力如飲食、梳、穿衣等。若病人不能用雙手完成這些活動時,作業治療師會提供訓練,使病人能以單手及輔助儀器如長柄刷、穿衣棍、浴缸板等,去完成這些活動。很多情況下,病人對于日常生活的活動感到困難,不單是因為身體的障礙,也由于認知方面出現問題,例如一個腦血管疾病病人在推輪椅時,經常撞倒在壞手一邊的物件,又或者穿衣時,經常忽略了把衫袖穿在壞手上,這是因為負責壞手一邊的腦細胞受損,在這病人的腦中,已經沒有意識到壞手那邊的存在。另外有些病人失去短暫記憶能力,不能分辨時間、地點或人物,更不懂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作業治療師會評估病人在這方面的功能及提供適當的訓練,令病人可恢復功能,另外亦會訓練病人利用記事簿、時間表、日歷、報時鬧鐘及日常生活程序表等,來協助記憶活動事項,以便過獨立生活。除日常生活技能外,作業治療師亦會按病人的需要進行家訪,并建議改造家居環境,如安裝扶手、除去門檻、加寬廁所門等,令病人可在家中也獨立自我照顧。此外,作業治療師會考慮病人生活上所扮演的角色及需要,鼓勵他重過以往的生活。如病人本人是一位家庭主婦,治療師會提供一些病人能力范圍可做到的家務訓練,如清潔、煮飯等項目。復康之路是漫長及緩慢的,雖然中風病人未必能徹底康復,但作業治療師會盡力幫助他適應新的生活方式,重建新生,再次融入社會。公務員之家:

3語言障礙的練習

評估患者語言溝通障礙的程度,向患者和家屬說明病情和醫護人員將進行言語訓練計劃。對解說有困難的患者可以借書寫的方式進行表達,對不能很好理解的患者幫助患者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可配以手勢或實物,通過身體語言,訓練患者理解語言的能力,對失去閱讀能力的患者進行語言訓練時利用圖片、字畫以及兒童讀物等從簡單開始,按照:字→詞→短語→句→語段,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難,由短到長訓練患者朗讀能力,以表達自己的需要,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急于求成,注意患者的理解表達能力,將患者的興趣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每天練習次數要多,時間要短,反復進行,開始要求不宜過高,患者講錯勿忙于矯正。語言訓練需要更長時間,必須耐心使家人與患者配合,使患者早日恢復語言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價值。

4康復護理

護理對于腦血管疾病病人非常重要,其中在生理、心理及社交上均需兼顧,基于個別病人的需要而給予不同程度的護理。當病人新入院時,護士會替病人作初步檢查,如血壓、脈搏、心率、呼吸等,作為日后復康護理的評估基礎。醫生給予中風病人常用的藥物處方有多種,如降血壓藥,抗凝藥,肌肉松弛劑,止痛及輕瀉劑等等,當病人服用這些藥物時,需要護士的協助及觀察其作用。部分腦血管疾病病人,會因病情影響其咀嚼及吞咽動作,引致進食困難,使病人容易噎喉甚至窒息,所以護士會選擇一些易進食的食物給這些病人。此外亦有提供一些特別輔助工具如長柄匙、吸管及防滑膠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