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矛盾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09:28: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內部矛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信訪局內部矛盾調處交流材料
人民內部矛盾是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是信訪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從創新信訪工作機制、暢通信訪渠道入手,從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上著力,以解決問題、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扎實開展了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建設,努力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人民內部矛盾調處工作體系。
一、調處工作基本框架體系
*省委、省政府把人民內部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維護基層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一項基礎工程和民心工程來抓,省聯席會議對此多次進行專題研究,專門召開全省會議進行部署,要求全省逐級構建人民內部矛盾調處工作體系。各級黨政領導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各級干部聯動,形成了以調處中心為中樞、信訪信息員和人民調解員為紐帶的人民內部矛盾調處工作運行網絡。
一是建立鄉村兩級人民內部矛盾調處工作網絡。2005年,省委、省政府結合建設平安*,提出在鄉鎮(街道)普遍建立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在村(社區)聘請信訪信息員和人民調解員。其架構是:鄉鎮(街道)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建立在原有綜合治理工作中心的基礎之上,由綜治部門牽頭,公安、司法、民政、勞動、社保、信訪等部門參加,綜合治理工作中心和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對本轄區內有關治安、矛盾糾紛和信訪等問題實行統一排查、統一接待、集中處理。兩個中心主任由鄉鎮(街道)黨委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由主管副鄉(鎮)長、街道副主任擔任,中心辦公室主任由信訪辦主任擔任,成員由公安、司法、民政、勞動、社保、信訪、土地、林業站、農經等部門負責人組成。人民調解員由村支部書記和治保主任兼任,信訪信息員由村(屯)長、會計、治安員、計劃生育指導員兼任,每個屯還聘請了一名群眾基礎好、威望高、協調能力強的義務信息員。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鄉鎮(街道)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為中樞、村(社區)信訪信息員和人民調解員為紐帶的基層矛盾調解工作運行網絡,調處中心總量達到893個,信訪信息員和人民調解員總量達到3萬人。
二是建立市縣兩級人民內部矛盾調處工作網絡。為進一步加大基層信訪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提出20*年為全省基層信訪工作落實年,以省委、省政府辦公廳文件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信訪工作的意見》,把基層信訪工作的重點放在市縣兩級,把市縣兩級信訪工作的重點放在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上,對建立市、縣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提出指導性意見。目前,全省已建和在建的市縣兩級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達到20多個。明確了機構,增設了科室,增加了編制,并配備了法律援助人員和公安干警,增設了信訪督查專員。相關職能部門進駐調處中心,參與研究解決信訪問題。有的縣級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高配了干部,主任享受副縣級待遇,常務副主任為正處級。有的投入了大量資金,作為調處中心解決信訪問題專項資金。
三是建立省級人民內部矛盾調處工作網絡。*省委常委會專門研究省人民來訪調處中心建設,省信訪局對省人民來訪調處中心建設情況專題向省委常委會進行匯報。現已落實了
人民內部矛盾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巨大轉型,反映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人民內部矛盾較為突出。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當前比較突出的人民內部矛盾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許多意想不到的新問題、新矛盾日漸顯現出來。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在改制、轉制過程中引發的矛盾和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某些企業把所有的債務都掛在老企業身上,然后把優良的企業剝離走了,美其名曰“資產重組”,其實質就是逃債,也可以說是分配不公引發的人民內部矛盾。
二是在“三農”問題上處理不當所引發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一些地方征地中存在政策不透明、補償標準偏低且層層截留克扣,損害了被征地農民的利益;一些鄉村基層干部執行政策失誤、作風粗暴、違法違紀、財務管理混亂、侵犯農民利益,也引起一些群眾不滿。
三是城市建設和拆遷工作中,既不按國家有關規定補償安置,對拆遷戶補償標準過低,工作方法又簡單粗暴,強行拆遷所引發的矛盾和問題。
人民內部矛盾思考
要“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特別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既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情況新特點
近些年來,人民內部矛盾出現了以下五種值得注意的新情況:一是矛盾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在不同社會階層和不同經濟成分之間,在每一個社會階層和每一種經濟成分內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二是矛盾觸及的層次加深。如經濟上的矛盾觸及到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層次,思想上的矛盾深入到價值觀、人生觀,乃至民主觀、人權觀的方方面面。三是矛盾牽涉的對象更具群體性。隨著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具有相同利害關系的社會成員對利益問題更容易產生共鳴,群體性特點日益明顯。四是矛盾呈現的狀態更加復雜。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矛盾往往圍繞利益問題交織在一起,相互滲透,牽一發而動全身。五是矛盾顯現的方式更加尖銳。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情況下,各種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有些一時難以調和,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激化。此外,黨內腐敗現象滋長、國際國內敵對勢力插手等因素,也會不同程度地加劇人民內部矛盾。
上述情況,使當前的人民內部矛盾呈現新的特點:一是利益矛盾凸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社會生產的發展尚不能充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使得利益上的矛盾十分突出。二是干群矛盾比較突出。其中包括:在改革過程中作為社會管理者的領導機關與群眾之間的矛盾;一些領導干部嚴重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與群眾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少數領導干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甚至腐化墮落,更是嚴重破壞了干群關系。三是民族和宗教的矛盾有所滋長。特別是境內外敵對勢力縱容和支持民族分裂勢力分裂祖國的活動,加劇了人民內部矛盾向對抗性矛盾轉化的危險。
與此同時,思想文化領域的矛盾錯綜復雜,主要表現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革新與守舊、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后等思想觀念上的矛盾和沖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之間的矛盾;科學上不同學派、不同觀點之間,藝術上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之間的爭論和矛盾。
二、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產生的原因
區信訪局內部矛盾工作調查
*省長春市綠園區經過三次區劃,各類歷史遺留和深層次問題凸顯,信訪工作一度處于被動局面。綠園區委、區政府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積極探索和建立新時期城區矛盾調處新體制,經多次調研和論證,于20*年4月29日,成立綠園區人民內部矛盾調處中心,形成了具有“綠園模式”的信訪工作特色,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和各項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具體情況如下:
一、整合資源,構建大信訪工作格局
綠園區地處*省長春市西部,面積21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6.55平方公里,下轄3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1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省級工業集中區??側丝?2.5萬,其中農業人口8.6萬。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利益關系調整步伐的加大,一些遺留的歷史問題和深層次的矛盾不斷顯現,因企業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遷等引發的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信訪量居高不下,越級訪、重復訪以及無理訪、纏訪、鬧訪等非正常訪時有發生,越級訪、重復訪量占全區信訪總量的71%,綠園一度成為進京非正常訪全省排名前10位縣(市)區之一。雖然在處理信訪問題上,綠園區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受信訪工作體制機制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各部門對信訪工作都負責,但又都負不了全責,而信訪部門雖然專職負責信訪工作,卻不直接處理信訪問題,缺少矛盾調處的權威性,致使信訪部門和事涉單位經常處于一種被動接訪、疲于應付的狀態,不但牽扯了區委、區政府和基層大量的工作精力,阻礙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也給省、市帶來了嚴重影響。綠園區委、區政府經過對信訪工作的深刻反思,充分認識到,只有整合全區信訪工作資源,創新信訪工作體制機制,構建統一領導、部門協調、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格局,才能從根本上扭轉信訪工作的被動局面。
綠園區委、區政府決定改變原有的信訪模式,建立以原區信訪局為框架,以鎮街和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集指導協調、統籌調度、督查裁決、表彰獎勵、責任追究及穩定資金管理使用等職能于一體的信訪工作機構。調處中心代表區委、區政府行使調處人民內部矛盾的職權,受理全區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承辦區委、區政府和上級機關轉辦、交辦的信訪事項,組織協調調度相關部門處理重要信訪問題,并對群眾提出的需要復核的申請問題予以復查審核,為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提供參考和建議。
由于信訪問題成因十分復雜,各種矛盾相互交織,靠某個部門或一種手段、一條途徑很難解決,必須由中心協調組織相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運用綜合手段,通過多種渠造來加以落實和解決。因此,綠園區政府整合了兩種資源和三個系統:
一是整合了工作資源。將容易產生矛盾糾紛或信訪問題較多的農業、國土、建設、勞動保障等部門,以及鎮、街、開發區和公、檢、法部門作為化解信訪矛盾的責任主體進駐調處中心,運用民事調解、行政裁塊、法律援助、勞動仲裁、聽證咨詢等種種手段,組織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成員單位領導擔任中心副主任,由中心統一管理、統一考核,按照中心要求進駐中心值班,與中心工作人員共同處理群眾上訪。遇有重大信訪事件或重要會事活動期間,由中心組織相關成員部門共同參與信訪穩定工作,從而形成了調處中心負責組織協調、指揮調度、監督檢查,各成員部門具體承辦、齊抓共管的信訪工作運行機制。二是整合了權力資源。為理順調處中心與成員部門的領導體制,增強調處中心對全區信訪工作組織協調、指揮調度、監督指導、檢查驗收的權威性,調配了調處中心領導班子,調處中心主任由區長助理、信訪局局長擔任,同時兼任區委政法委副書記,設正處級常務副主任1名,另設3名常駐副主任和5名督查專員,各鎮、街、開發區、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公、檢、法等成員單位分管信訪工作的領導兼任調處中心副主任,由調處中心統一管理,達樣便于調處中心高位統籌全區信訪工作,特別是加大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的組織協調和指揮調度力度。
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新論
五十年前,同志提出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五十年后,面對新的形勢,為了切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我們有必要作一篇新的文章。為了表明是繼承了的思路的,我們仍然分為十二個小題目。
一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新認識
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將近30年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我國的階級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敵我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內部的矛盾也表現出新的特點。人民內部的矛盾,在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說來,雖然有非對抗性的一面,但是對抗性的一面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矛盾,工農大眾與新生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以及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知識分子內部的矛盾,有時候會激化起來,甚至反映到共產黨內部來。
發生新變化的原因,究其根本在于,隨著其他所有制形式的發展壯大,人們的利益開始分化,人民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已經不再是利益共同體,人民內部的矛盾往往不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了。所以在我國當前的具體條件下,工農大眾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非對抗性矛盾如果處理不當,也會轉變為對抗性矛盾,甚至被國際敵對勢力利用,和平演變我們的人民政權。蘇聯的教訓我們應該引以為戒,我們八九年的風波也值得好好總結。
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方法,目前應該重視經濟方法。由經濟利益引起的人民內部矛盾,需要運用經濟的方法并輔以其他方法去解決。如征用農民土地補償不公、拖欠和克扣職工工資、不及時足額發放退休工人退休金等,這些問題單憑說服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去解決,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勞而無功,最終還是要靠一定的經濟手段去解決問題。
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的階級斗爭仍然存在,尤其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有時候是非常激烈的。當前經濟學、法學等領域的爭論,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有些知識分子,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充當敵對階級的代言人,我們應該發揮專政的職能,限制他們發表言論的自由權利。
內部矛盾理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摘要〕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雖沒有直接提出和諧社會的命題,但已經包含了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這些獨特性見解為我們正確認識和科學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思想源泉,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人民內部矛盾,和諧社會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是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造性地提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揭開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篇章。重溫《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篇光輝著作,對于我們在改革發展關鍵時期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理性承認與正確把握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與基礎
1956年前后,社會主義國家出現
人民內部矛盾學說分析論文
一、《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作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當時國內外矛盾錯綜復雜。國外,斯大林長期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矛盾,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對斯大林進行批判,同年6月至10月相繼發生了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兩起事件都是人民群眾鬧事);國內,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6年下半年起一些地區接連出現了鬧事的情況。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一次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問題和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指出:(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同樣充滿著矛盾。正是這些矛盾的運動推動著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2)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解決它的方式、方法,就是通過調整和改善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不斷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3)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是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敵我之間的矛盾是對抗性的矛盾,人民內部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的矛盾。兩類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敵我矛盾采用專政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決。能否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關系到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興衰存亡,這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明確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的目的、基本方針和一系列具體方法。
二、人民內部矛盾學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目標。中國現在社會矛盾復雜尖銳,人民內部矛盾學說及其方法論功能,對于今天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仍能繼續發揮作用。對人民內部矛盾是非對抗性矛盾的判斷,告訴了人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妥善解決矛盾、建設和諧社會的可能性;他對人民內部矛盾運動規律的剖析以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目的和必要性的論述,揭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對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方式方法的思考,有助于我們探索解決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辦法,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傊?,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前提和重要的方法論原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一)正視矛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認為,時時有矛盾,處處有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矛盾,“許多人不敢公開承認我國人民內部還存在矛盾,正是這些矛盾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向前發展。許多人不承認社會主義社會還有矛盾,因而使得他們在社會矛盾面前縮手縮腳,處于被動地位;不懂得在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將會使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團結日益鞏固”。當前部分領導干部仍然不敢正視客觀存在著的人民內部矛盾,對之視而不見或是消極回避,導致原本并不嚴重的矛盾因得不到及時處理而成為具有沖突性質的問題,影響社會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在化解矛盾的過程中求得和諧、求得前進,使矛盾始終處于良性狀態之中,事物就是在不斷地解決矛盾中發展的。其實,我們沒有理由回避、懼怕矛盾,而應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不斷地發現、分析和解決矛盾,減少不和諧因素,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加強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工作
人民內部矛盾
做好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關鍵在于建立一個多方合作、科學靈活的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應急管理體系,及時疏導、緩解、防范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糾紛。為此,應在五個方面下功夫:
一、抓根本,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要堅持以人為本,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及時修改、廢除損害群眾利益的政策、法規和措施。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決群眾的熱點、難點問題。把握好改革發展措施的出臺時機,做到因時因地制宜;把握好各項改革發展措施的推行力度,分清輕重緩急,做到有序推進;把握好社會各階層的承受能力,注意兼顧不同群眾的利益要求;把握好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與適時調整的關系。在做決策、上項目和搞建設時,要進行穩定風險評估,把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放在首位,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承受能力;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引導群眾通過信訪等多種維權渠道,運用法律等多種手段解決問題。
二、抓合力,健全和完善以政府為主導、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協調聯動的矛盾糾紛管理體系
一方面,要強化政府在應急管理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充分利用政府掌握的行政資源、管理技能和服務網絡實現應急管理的統一、高效,強化服務協調職能,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確??绲貐^、跨行業的矛盾糾紛和事件得到及時有效化解。另一方面,要發揮群眾、社會團體在應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各種民間社團組織對群眾的利益訴求和維權行為起著積極的規范作用,因此,要以多種形式吸收和引導社團組織參與社會應急管理系統,努力使調解工作延伸到社會各個行業、領域和環節,通過建立調處自治組織,明確職責,強化其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和自我救助的能力,真正形成“大調處”格局。三、抓基礎,全面提高基層和群眾的應對能力
企業內部矛盾調排工作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企業生產活動安全順利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根據縣《關于集中組織開展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排查整治治安混亂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活動》文件精神,為認真落實公司內部的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按照鎮綜治委文件要求,現就我廠關于集中開展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活動制定了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縣綜治委的工作部署,認真扎實開展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確保公司工作順利開展,構建和諧平安社會。
二、目標任務
通過開展排查調處矛盾糾紛,進一步提高各類矛盾糾紛和處置能力,要實現“五無”工作目標,即無刑事案件發生、無治安案件發生、無災害事故發生、無越級上訪事件發生,無參與邪教組織人員和邪教組織活動。整體工作績效要實現“五個”提高,即:維護社會穩定能力明顯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明顯提高;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水平明顯提高;執行政策法規的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對內部矛盾學說的豐富和發展詮釋
摘要: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是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過程中,由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黨內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等多種因素造成的,并呈現出一些新特點。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事關我國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要綜合運用經濟的、法治的和思想教育的方法,緊緊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著力解決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的、反映強烈的問題,把人民內部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關鍵詞:人民內部矛盾社會政治穩定
20世紀50年代,運用馬克思主義對立統一規律觀察、分析和認識中國社會,創立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立足于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內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際,在總結建國以來黨的執政經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學習和研究的人民內部矛盾思想,對于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促進改革和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表現形式、特點和成因
與以往相比,我國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呈現出了一些新的形式和特點,也具有了更加復雜、深刻的原因。指出,“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表現形式和發展趨向,特別要注意在深化改革中由于要進一步進行利益格局、利益關系的必要調整而可能引發的新問題、新矛盾,千萬不可疏忽大意?!弊鳛辄h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對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表現形式、主要特點和形成原因的揭示和分析是全面而深刻的。
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表現形式和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物質利益矛盾普遍化。在新形勢下發生的人民內部矛盾中,人民內部直接的物質利益矛盾占大多數,其它各種形式的人民內部矛盾也大多與物質利益矛盾相關。(二)黨群干群矛盾尖銳化。黨群矛盾通過干群矛盾表現出來,集中表現為人民群眾同黨內的官僚主義、腐敗現象的深刻矛盾,這種矛盾已成為人民內部矛盾匯集的焦點。(三)思想政治矛盾多樣化。人民內部思想政治領域的矛盾,諸如正確與錯誤、新與舊、先進與落后、科學與迷信、革新與守舊的矛盾,表現得更加明顯。(四)民族宗教矛盾復雜化。西方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宗教問題大做文章,利用極端民族主義思潮從事民族分裂活動,煽動和支持國內外民族分裂主義,制造各類突發事件,嚴重影響民族聚居地區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五)群體性突發事件有蔓延和增長之勢,而且沖突激烈化。農村集中在村級財務、農民負擔、干部作風、土地占用等問題上,城鎮則集中在企業拖欠職工工資、下崗職工及離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上,這些問題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群眾極易在某些人的串聯和煽動下,采取停工、罷課、集體上訪、靜坐示威等形式,尋求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