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銷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12:44: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內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外貿企業應用電子商務轉內銷決策
1外貿企業轉內銷的動因
1.1國際市場需求波動加大出口風險
外貿企業受國際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較大,企業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越高,國際市場需求波動帶來的出口風險就越大。以國際金融危機為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經濟衰退引起國際市場萎縮,至少對外貿企業造成如下不利影響:首先,訂單數量和金額明顯減少,帶來產品滯銷、庫存積壓、資金緊縮等一系列問題,直接關系到外貿企業的生存,金融危機中的104屆廣交會,其境外采購商和出口成交額分別比上屆廣交會下滑9.08%和17.5%;第二,經濟下滑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增加,出口產品容易遭受各種貿易壁壘,外貿企業頻繁遭遇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別保障措施等各類貿易救濟調查;第三,出口收匯難度加大,外商以各種理由拒收貨物或拖延付款時間;第四,外商轉移訂單,在東南亞等地尋找更為廉價的商品。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由于企業脆弱的抗風險能力,大批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中小型外貿企業紛紛倒閉。
1.2外貿企業自身轉型升級緩慢
外貿企業出口難度增加的原因不僅是國際市場的萎縮,還有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工資上漲等復雜的因素。出口難度的增加也會“倒逼”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但是,培育知名的品牌、研發自己的產品和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措施都需要時間以及資金的投入,而我國外貿企業深受融資難、負擔重、創新能力弱等頑疾的困擾,導致自身轉型升級緩慢,在面臨這些不利因素時,暫時只能單純依靠降低價格來增強競爭力。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我國出口企業2010年平均利潤率僅為1.47%,2011年前兩個月持續下降為1.44%。低價競爭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企業更難以持續發展,如果要進行轉型升級,除了符合政府產業調整倡導的方向外,還必須投入很多資金。在出口受阻情況下,出口轉內銷成為外貿企業維持生存與積累資金最為理想的選擇。
1.3國內市場蘊含巨大的發展空間
小議紡織業出口轉內銷的戰略轉變
論文摘要:近兩年紡織服裝業由于人民幣的走強,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成本優勢的喪失等原因,使得出口困難。轉內企業面臨著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巨大區別,由于環境的變化以及面向的市場不同,必須調整營銷戰略,進一步細分市場尋找產品差異、打造品牌、組建銷售渠道、調整組織結構來適應市場競爭。
論文關鍵詞:紡織服裝業;轉內;營銷
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產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紡織服裝第一生產大國,也是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但據今年的數據顯示情況不容樂觀,今年1—5月,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額達650.8億美元,同比下降l1.7%。其中,出口588.7億美元,同比下降11%;進口62.1億美元,同比下降17.2%。累計實現順差526.6美元,同比下降10.2%。出口量大量萎縮,出口企業壓力突增。而近兩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需求逐步放大,內需成為紡織服裝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服裝出口企業開始調轉船頭,轉向國內市場。
1.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轉內的原因
1.1人民幣不斷走強導致出口價格優勢喪失
以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1:8.2765.計算,當前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1%以上。而根據有關部門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業的利潤就分別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幣的升值改變了進出口紡織服裝品的外市價格+直接導致我國紡織服裝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削減了出口企業的利潤。
紡織業出口轉內銷的戰略探索
論文摘要:近兩年紡織服裝業由于人民幣的走強,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成本優勢的喪失等原因,使得出口困難。轉內企業面臨著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巨大區別,由于環境的變化以及面向的市場不同,必須調整營銷戰略,進一步細分市場尋找產品差異、打造品牌、組建銷售渠道、調整組織結構來適應市場競爭。
論文關鍵詞:紡織服裝業;轉內;營銷
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產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紡織服裝第一生產大國,也是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但據今年的數據顯示情況不容樂觀,今年1—5月,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額達650.8億美元,同比下降l1.7%。其中,出口588.7億美元,同比下降11%;進口62.1億美元,同比下降17.2%。累計實現順差526.6美元,同比下降10.2%。出口量大量萎縮,出口企業壓力突增。而近兩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需求逐步放大,內需成為紡織服裝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服裝出口企業開始調轉船頭,轉向國內市場。
1.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轉內的原因
1.1人民幣不斷走強導致出口價格優勢喪失
以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1:8.2765.計算,當前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1%以上。而根據有關部門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業的利潤就分別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幣的升值改變了進出口紡織服裝品的外市價格+直接導致我國紡織服裝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削減了出口企業的利潤。
外貿型企業內銷困惑分析論文
【引言】L公司是一家位于浙江的專業生產電動工具民營企業,2001年建立至今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上千員工、3億年銷售額的的中型規模企業。起初,L公司在國內為一些企業做貼牌生產來維持運轉,由于其產品質量過硬取得了廣泛的認可和信賴,給他們的訂單越來越多,其中也有一些國外客戶的訂單。隨著發展,外商也開始找他們代工生產,而自己從其中掙到的利潤也比為國內企業代工要多。漸漸地,隨著業務的發展L公司開始放棄為國內企業代工,轉向專為外商代工,同時國內的外貿公司也開始向L公司下訂單。就這樣,L公司發展成為了一家出口外貿公司,國內市場業務逐漸萎縮(占不到銷售額的5%)。然而今天,隨著國際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我國WTO關稅條款的逐步實施,L公司的產品出口獲利能力迅速下降,企業發展面臨著重重壓力。
曾以英明能干著稱的L公司董事長陳總經過一番思量,決定重回國內市場,實行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聽起來很不錯,然而開發國內市場并不是一句話那么簡單的事情。半年過去了,L公司的國內市場開發工作絲毫不見起色,只有投入不見產出。L公司的陳總和高層管理人員迷惑了,面對挑剔的外商他們也沒有犯過這么大的難,如今卻對自己的家鄉市場束手無策。
外貿型企業的內銷困惑與出路
在普遍意義上,只要公司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需求就可以獲得市場,但如今的市場又伴隨著十分復雜的問題,涉及到競爭、渠道、價格、業務模式等方面。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滿足需求已經不能讓公司輕松地獲取客戶和市場,要想獲得市場的青睞公司還需要做到在某些方面比競爭對手優秀才行。毫不夸張地說,當今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被濃郁的商業氣息侵染著,任何一塊市場都被不同的對手霸占著,任何一個后來者想進入新市場都不再是輕而易舉之事。基于以上事實,L公司轉做國內市場基本上等同于重新開發陌生市場,也必定要經歷一番艱苦的磨難過程,其困惑也可想而知。但是,L公司的困惑絕非是他們一家公司的困惑,也許我國眾多外貿型的公司都同樣面臨著這樣的難題與困惑。
內銷之因
前十年中,外貿型企業的日子是十分舒服的,幾乎是每天坐等大把的訂單,但是今天外貿型企業紛紛轉向國內市場,其間是有很多原因的。經過總結,外貿型企業轉做內銷主要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小議紡織服裝業出口轉內銷的營銷戰略轉變
摘要:近兩年紡織服裝業由于人民幣的走強,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成本優勢的喪失等原因,使得出口困難。轉內企業面臨著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巨大區別,由于環境的變化以及面向的市場不同,必須調整營銷戰略,進一步細分市場尋找產品差異、打造品牌、組建銷售渠道、調整組織結構來適應市場競爭。
關鍵詞:紡織服裝業轉內營銷
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產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是世界紡織服裝第一生產大國,也是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但據今年的數據顯示情況不容樂觀,今年1—5月,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總額達650.8億美元,同比下降l1.7%。其中,出口588.7億美元,同比下降11%;進口62.1億美元,同比下降17.2%。累計實現順差526.6美元,同比下降10.2%。出口量大量萎縮,出口企業壓力突增。而近兩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國內需求逐步放大,內需成為紡織服裝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服裝出口企業開始調轉船頭,轉向國內市場。
一、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轉內的原因
1、人民幣不斷走強導致出口價格優勢喪失。
以2005年人民幣對美元1:8.2765.計算,當前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21%以上。而根據有關部門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業的利潤就分別下降3.19%、2.27%和6.18%,人民幣的升值改變了進出口紡織服裝品的外市價格+直接導致我國紡織服裝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削減了出口企業的利潤。
北京市內銷商品房預售契約
賣方(以下簡稱甲方):_____
買方(以下簡稱乙方):_____
甲方按照《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
條例>辦法》的規定,通過_____方式,取得北京市_____區(縣)__
___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土地面積為_____平方米,土地使用年限____
_年,自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止,國有土地使
商品住宅銷售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利用外資開發經營內銷商品住宅,加快本市舊區改造步伐,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及內銷商品房建設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列入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政府)舊區改造計劃的危房、棚戶、簡屋、二級舊里密集(建筑面積占總量70%以上,其中危房、棚戶、簡屋建筑面積占總量50%以上)地區(以下簡稱危棚簡屋密集地區),利用外資開發經營內銷商品住宅的活動。
第三條在危棚簡屋密集地區利用外資開發經營內銷商品住宅,由政府直接提供土地,投資者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格給予優惠,具體由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區政府)根據不同地段確定。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收入應按下列標準上繳市政府:
(一)容積率在1.8以內(含1.8)的,按外商投資企業年土地使用費標準×5年計算。
(二)容積率超過1.8的,超過部分按外商投資企業年土地使用費標準×5年×50%計算。
第四條對利用外資開發經營內銷商品住宅的項目,在第三條規定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格給予優惠的基礎上,自三級地段起,按不同地段等級適當減收出讓金。減收比例為:三級地段10%,四級地段20%,五級地段30%。
免抵退稅研究論文
【摘要】當談到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的會計處理時,很多人會對免抵退稅的含義、計算及其會計處理的理解一知半解。本文從免抵退稅與出口退稅的關系入手,闡明了免抵退稅的內涵,并解析了其他相關內容。
在涉及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會計處理時,常有人提出,為什么只有在企業當期應納稅額小于零時才能申請出口退稅?有出口退稅為什么出現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的貸方,出口產品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是抵減了內銷產品的銷項稅額,但是免的那部分稅額是怎樣體現的,諸如此類看似令人難以理解的問題。但如果懂得免抵退稅的原理、相關會計科目名稱的欠缺之處,再加之實例,會使得接觸這部分內容就不再感到似懂非懂。
一、出口退稅與免抵退稅的相互關系
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國際貿易中通常采用的并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勵各國貨物公平競爭的一種退還或免征間接稅的稅收措施。我國的出口貨物退(免)稅是指在國際貿易中退還或免征其在國內各生產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國家采取出口退稅與免稅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有三種類型:出口免稅并退稅;出口免稅不退稅;出口不免稅也不退稅。出口貨物只有在適用既免又退的稅收政策時,才會涉及如何計算退稅的問題。我國《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對增值稅的退稅規定了兩種計算辦法,即生產企業自營和委托出口自產貨物的免抵退稅法和外貿企業的先征后退法。從中可以看出,出口退稅是國家的一項稅收政策,免抵退稅是出口貨物退(免)稅這項政策的一種計算方法而已,兩者不處在同一層次。
免抵退稅法的免稅是指免征出口這一銷售環節的增值稅,抵稅是指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含的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退稅是指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時,經過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對未抵頂完的稅額予以退稅。按照免抵退稅法,出口退稅的最高限額即免抵退稅額是以出口貨物的離岸價為基準乘上出口貨物的退稅率。我們可以把出口貨物視同內銷環節,只是銷售的對象是國外居民而已,如果不考慮征稅管理權的越權問題,同樣需要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但是出于減輕出口企業資金壓力,簡化征稅環節,降低征稅成本,國家視同已經收到出口環節的稅收,然后把退稅額通過免稅、抵稅、退稅三種退稅方式返還給生產出口企業??梢?,出口退稅限額中的退稅金額和免抵退稅法中申請的退稅金額兩者不同,前者等于免稅退稅額、抵稅退稅額與經過免、抵退稅后剩余的退稅額之和。
二、免抵退稅的計算
貿易保稅進口料審批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加工貿易管理,規范加工貿易進口料件內銷審批,保證加工貿易以及國內相關產業的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臺帳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35號)的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內銷是指:經營企業因故不能按規定加工復出口,而需將保稅進口料件或其制成品在國內銷售,或轉發用于生產內銷產品。
第三條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應全部加工復出口,如確有特殊原因需內銷,須報省級外經貿主管部門批準。(屬于一般貿易實行進口配額許可證或登記管理的商品除外)。
第四條經營企業申請加工貿易保稅進口料件內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外商因故與經營單位協商,要求中止執行原已簽訂的出口合同,經營企業能夠提供有關證明,并且,從價格等方面考慮,很難再簽訂新的出口合同。
(二)因國際市場價格下跌,經營企業繼續執行原已簽訂的開價出口合同,將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失,并且,能夠提供已與外商達成的中止執行合同的協議。
免抵退稅探究論文
【摘要】當談到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的會計處理時,很多人會對免抵退稅的含義、計算及其會計處理的理解一知半解。本文從免抵退稅與出口退稅的關系入手,闡明了免抵退稅的內涵,并解析了其他相關內容。
在涉及出口貨物退免稅的會計處理時,常有人提出,為什么只有在企業當期應納稅額小于零時才能申請出口退稅?有出口退稅為什么出現在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的貸方,出口產品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是抵減了內銷產品的銷項稅額,但是免的那部分稅額是怎樣體現的,諸如此類看似令人難以理解的問題。但如果懂得免抵退稅的原理、相關會計科目名稱的欠缺之處,再加之實例,會使得接觸這部分內容就不再感到似懂非懂。
一、出口退稅與免抵退稅的相互關系
出口貨物退(免)稅是國際貿易中通常采用的并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目的在于鼓勵各國貨物公平競爭的一種退還或免征間接稅的稅收措施。我國的出口貨物退(免)稅是指在國際貿易中退還或免征其在國內各生產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國家采取出口退稅與免稅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有三種類型:出口免稅并退稅;出口免稅不退稅;出口不免稅也不退稅。出口貨物只有在適用既免又退的稅收政策時,才會涉及如何計算退稅的問題。我國《出口貨物退(免)稅管理辦法》對增值稅的退稅規定了兩種計算辦法,即生產企業自營和委托出口自產貨物的免抵退稅法和外貿企業的先征后退法。從中可以看出,出口退稅是國家的一項稅收政策,免抵退稅是出口貨物退(免)稅這項政策的一種計算方法而已,兩者不處在同一層次。
免抵退稅法的免稅是指免征出口這一銷售環節的增值稅,抵稅是指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含的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退稅是指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時,經過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對未抵頂完的稅額予以退稅。按照免抵退稅法,出口退稅的最高限額即免抵退稅額是以出口貨物的離岸價為基準乘上出口貨物的退稅率。我們可以把出口貨物視同內銷環節,只是銷售的對象是國外居民而已,如果不考慮征稅管理權的越權問題,同樣需要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但是出于減輕出口企業資金壓力,簡化征稅環節,降低征稅成本,國家視同已經收到出口環節的稅收,然后把退稅額通過免稅、抵稅、退稅三種退稅方式返還給生產出口企業??梢?,出口退稅限額中的退稅金額和免抵退稅法中申請的退稅金額兩者不同,前者等于免稅退稅額、抵稅退稅額與經過免、抵退稅后剩余的退稅額之和。
二、免抵退稅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