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13:35: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發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發局爭優創先活動總結

自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深入扎實開展各項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前段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

局黨組(委)高度重視,召開專門會議,周密部署。一是成立組織,明確責任。為確?;顒尤〉眯Ч?,成立了由書記、局長李晨之同志擔任組長的局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局政工科負責創先爭優活動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實施方案。三是搞好思想宣傳活動。召開了動員會,各黨支部利用組織活動等時機開展思想宣傳活動;通過深入動員、認真學習,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對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理解,形成了廣大黨員立足本職爭優秀,發揮共產黨員在推動科學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科學發展。

二、明確主題,扎實開展,深入推進

活動開展以來,全局八個黨支部積極認真地按照“實施方案”開展學習和爭創活動。結合學習培訓、“”、黨員活動日等經常性工作,扎實推進。一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統籌推進黨的建設,以深入開展創建先進黨支部、爭當優秀黨員活動為主要內容,以實施富民興村“三百工程”為平臺,以培養“學習優、作風優、素質優”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扎實有效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保壘作用和共產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扎實推進實施農村“四大基礎工程”建設,努力開創現代農業發展工作新局面,推動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二是緊抓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進一步解決影響和制約統籌城鄉、現代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六個一體化”、“三個集中”和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加快打造以集體化集約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基地,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充分發揮黨支部和廣大黨員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落實“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深入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工作原則,深化“聚民心、解民憂、惠民生”實踐活動。深入實施“民生工程”。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各黨支部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不斷創新活動方式,建設高素質黨支部帶頭人隊伍,五個機關黨支部通過富民興村對口幫扶活動,與金橋鎮舟渡等十二個村黨支部互幫互建,帶動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群眾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各類基層組織建設。“七一”前夕,通過走訪、座談形式開展了共慶活動,還發動廣大黨員捐款,深入農院慰問了40戶老黨員和困難群眾。離退休黨支部組織召開了紅歌競賽演唱會。

三、統籌兼顧,抓住關鍵,突出特色

查看全文

發展和改革局“三農”工作總結

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2020年度綜合工作目標考核辦法〉的通知》和《縣2020年度“三農”工作目標考核辦法》文件要求,結合工作實際,現將2020年度“三農”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機構

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等局班子領導為常務副組長,相關股室人員為成員的“三農”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項目推進中心主任擔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具體日常事務工作。

二、主動協調配合,做好服務

積極配合開展“三農”工作,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力做好涉農項目審批(備案、核準)等服務保障工作,加強項目跟蹤服務,用項目帶動投資、推動發展,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力推進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縣農用地安全利用與治理修復項目等項目建設。全力推進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加快2020年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貧困戶人居環境提升等項目實施。做好202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工作。加大農業項目前期工作的審批協調力度,爭取盡快落地和開工建設。

三、加大宣傳力度,助推各項工作開展

查看全文

財政局三農發展實施意見

為加強宏觀調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發揮財政引導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意見》(皖政辦[2011]56號),努力提升對中小企業、“三農”、創業就業等經濟社會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水平,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就發揮財政引導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發展

1、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運作機制,市財政從2011年起每年安排3000萬元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凡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機構的中小企業貸款損失和擔保代償損失,市財政給予損失額1%的補償。

2、對市轄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的小企業、微型企業貸款,省、市和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財政按其當年季末平均增加額的3‰給予獎勵。

3、依法合規經營的融資性擔保機構季末在保貸款平均余額同比增加且擔保放大倍數4倍以上的,市本級財政對其季末在保貸款平均余額放大4-10倍部分,按2‰的比例(單戶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給予獎勵。

4、依法合規經營且擔保放大倍數3倍以上、年化綜合擔保費率低于2%的縣域融資性擔保機構,省、市和縣財政按融資擔保費收入的30%給予擔保費補貼(單戶最高不超過200萬元)。

查看全文

農發局開展創先爭優工作總結

縣農發局在市委組織部的統一布置下,認真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現將全年的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

局黨組(委)高度重視,召開專門會議,周密部署。一是成立組織,明確責任。為確?;顒尤〉眯Ч闪⒘擞蓵?、局長李晨之同志擔任組長的局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局政工科負責創先爭優活動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實施方案。三是搞好思想宣傳活動。召開了動員會,各黨支部利用組織活動等時機開展思想宣本文來自小草傳活動;通過深入動員、認真學習,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對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理解,形成了廣大黨員立足本職爭優秀,發揮共產黨員在推動科學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科學發展。

二、明確主題,扎實開展,深入推進

活動開展以來,全局八個黨支部積極認真地按照“實施方案”開展學習和爭創活動。結合學習培訓、“”、黨員活動日等經常性工作,扎實推進。一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統籌推進黨的建設,以深入開展創建先進黨支部、爭當優秀黨員活動為主要內容,以實施富民興村“三百工程”為平臺,以培養“學習優、作風優、素質優”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扎實有效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保壘作用和共產黨的先鋒模范作用,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扎實推進實施農村“四大基礎工程”建設,努力開創現代農業發展工作新局面,推動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二是緊抓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進一步解決影響和制約統籌城鄉、現代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六個一體化”、“三個集中”和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加快打造以集體化集約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基地,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充分發揮黨支部和廣大黨員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認真落實“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深入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工作原則,深化“聚民心、解民憂、惠民生”實踐活動。深入實施“民生工程”。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各黨支部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不斷創新活動方式,建設本文來自小草高素質黨支部帶頭人隊伍,五個機關黨支部通過富民興村對口幫扶活動,與金橋鎮舟渡等十二個村黨支部互幫互建,帶動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群眾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各類基層組織建設?!捌咭弧鼻跋?,通過走訪、座談形式開展了共慶活動,還發動廣大黨員捐款,深入農院慰問了40戶老黨員和困難群眾。離退休黨支部組織召開了紅歌競賽演唱會。

三、統籌兼顧,抓住關鍵,突出特色

查看全文

農發局創優階段工作匯報

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風貌、工作作風都有了進一步轉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后。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是離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將繼續采取措施,推動創建先進爭當優秀活動的順利開展。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自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深入扎實開展各項活動,取得了初步成效。前段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周密部署

召開專門會議,局黨組(委)高度重視。周密部署。一是成立組織,明確責任。為確保活動取得效果,成立了由書記、局長李晨之同志擔任組長的局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局政工科負責創先爭優活動日常工作。二是制定了實施方案。三是搞好思想宣傳活動。召開了動員會,各黨支部利用組織活動等時機開展思想宣傳活動;通過深入動員、認真學習,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對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理解,形成了廣大黨員立足本職爭優秀,發揮共產黨員在推動科學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科學發展的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科學發展。

二、明確主題。深入推進

全局八個黨支部積極認真地按照“實施方案”開展學習和爭創活動。結合學習培訓、”黨員活動日等經常性工作,活動開展以來。扎實推進。

查看全文

農發局安全生產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5.27”省、市安全生產電視會議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區農發局按照《區安委會關于印發區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濟槐安發〔2013〕6號)要求,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隱患,切實保障農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確保農發局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市、區關于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及有關法律規定,認真查找整改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著力加強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建設,切實把安全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和副職領導“一崗雙責”職責落到實處,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

二、檢查范圍

轄區內我局有監管職能的生產經營建設單位,都在此次大檢查活動范圍之內。重點包括三夏生產、汛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

三、檢查內容

查看全文

工商局服務三農發展調研報告

一、服務三農發展措施及成效:

(一)市場主體增量促農村經濟發展。1-9月,全縣農村范圍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213戶,比上年同期663戶,增加82.95%。其中,新登記農村個體工商戶1213戶,比上年同期399戶增加204%;新登記個體工商戶資金數額3286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51.51%。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h工商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相關分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市場主體增量行動領導小組。將全年“市場主體增量行動”的目標任務分解到各工商所,由工商所分解到巡查片組。各工商所長與巡查組簽訂了目標責任狀,從責任對象、責任目標和責任獎懲等三方面進行了明確界定。

二是推行“三通四辦五制”服務機制。登記窗口始終堅持“三通”,即:農民投資創業條件具備的確保暢通,投資創業必備條件基本具備的實行變通辦理,投資創業條件不具備的耐心溝通,創造條件辦理;“四辦”,即資料齊全馬上辦、資料不全的指導辦、緊急項目加班辦、重大項目跟蹤辦;“五制”,即首辦負責制、預約服務制、延時服務制、上門服務制、農民困難登記幫扶制。

三是引導自主創業促進農村市場主體增量。積極開展扶持農民自主創業,采取設點宣傳、參與組織招聘會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民創業政策扶持及市場準入等政策的宣傳力度,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開拓就業渠道,鼓勵返鄉農民工開辦各類經濟實體,按照發展市場的要求積極進行引導和規范,鼓勵并扶持部分農業個體工商戶,登記成為私營企業,按現代企業管理理念進行生產經營,增強發展后勁,不斷做大做強。

(二)紅盾護農保秋播。為保證秋播生產順利進行,縣工商局提早動手開展“紅盾護農”行動,并采取多項措施,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查看全文

農發局工作及人員考核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全面、公正、客觀地考核評價局屬各單位、科室及工作人員的年度工作等情況,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樹立良好的政府部門形象,促進全局工作更好地開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局成立考核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考核小組),負責考核工作的督導實施與辦法解釋工作。

考核小組成員由局班子成員和部分機關干部代表組成,局黨委書記任組長,副書記任副組長??己祟I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考核辦)設在局辦公室,辦公室主任任考核辦主任,負責日??己斯ぷ鞯木唧w組織實施與綜合協調。

第三條本辦法考核對象為局屬各單位、各科室和在崗工作人員。

第二章單位、科室工作考核

查看全文

農開局發展情況匯報

近年來,我縣按照“大投入、大項目;大轉變、大提高;大開放、大發展”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決策部署,以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以品牌建設為核心,以培育基地和大戶為依托,以發展“一村一品”為載體,以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五大行動”,主攻優質稻、鴨鵝、蔬菜和香料四大產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全面提升了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了傳統農業大縣向現代農業強縣轉變。一是主導產業規模快速擴張。糧食生產實現八連增。盡管我縣今年水稻生產遭遇春秋連旱,但由于進一步強化各項措施,糧食生產實現連續第八年增產。全年糧食生產總面積132.25萬畝,比去年增長0.2%;糧食總產55.11萬噸,比去年增長0.7%;糧食單產416.7公斤/畝,比去年增長0.5%。畜禽生產穩中有升。生豬飼養量55.3萬頭,出欄35萬頭;牛飼養量12萬頭,牛出欄5.65萬頭;鴨鵝飼養量達1800.7萬羽,其中鴨飼養量1682.2萬羽、鵝飼養量118.5萬羽,分別比去年增加380.18萬羽、30.38萬羽,增長24.7%、49.7%。蔬菜產業持續發展。全縣蔬菜面積18.1萬畝,比去年增加1.2萬畝、增長7.1%,其中無公害蔬菜面積9.8萬畝,設施蔬菜面積9800畝,新增標準大棚600畝,總產量達24.5萬噸,產值4.4億元,同比增長13.1%、11.7%。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井岡蜜柚產業組織實施了中央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柑桔項目,新增井岡蜜柚面積5060畝,總面積達到7540畝。油茶產業爭取了現代農業油茶產業示范縣建設項目,新建油茶造林面積7012畝。二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迅速發展。緊扣“發現、培育、引導、規范、管理”的十字方針,積極開展示范社建設和掛點幫扶行動,促進了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今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66家,總數達192家,入社社員8520戶,帶動農戶8.2萬戶。鎮果業、葡萄產銷、養鵝等6家省級示范社,優質稻專業合作社等10家市級示范社等全部達標。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數量上有明顯發展,質量上有明顯提升,帶動力上有明顯增強。三是農業龍頭企業集群發展。我縣龍頭企業正加速集群集聚,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檔次不斷提升、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等特點。組建了縣食品加工產業招商團和香料產業招商團,圍繞我縣香料、雞鴨鵝加工、蔬菜加工、大米加工等項目,大力組織實施農業產業化招大引強行動,采取產業招商、專業招商的辦法,組團赴、、等地開展農業專題招商活動,積極參加了首屆吉(安)臺(灣)農業經濟合作懇談會、農業產業項目推介會,引進了米業、園林、農業等20個內聯基地、外聯市場的外向型龍頭企業,項目計劃投資21.65億元。實施農業產業化“強龍、增值、富農”工程,推動了龍頭企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增強了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板鴨有限公司、農業、種鵝場,積極采取公司加農戶的方式,運用“四包一回收”的成功運作模式,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雙贏目的。糧油、實業、米業等省級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大力做活糧食精深加工文章,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糧食附加值。全縣現有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73個,比上年增長8%,銷售總收入達22.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2%;省市級龍頭企業29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家,資產總額達33056萬元、銷售收入達102045萬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159.8%。構建了以一品郞為重心的蔬菜加工基地和生姜大蒜生產加工基地的蔬菜加工產業群;以糧油集團有限公司核心的大米加工產業群;以工業園省板鴨有限公司為中心的板鴨加工基地、白鵝良種場為重點的肉鵝加工基地、工業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的雞蛋生產加工基地的畜禽加工產業群。形成了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糧油、板鴨、農業榮登全省同類加工企業規模之最。茶葉5個品種獲得有機茶食品標志,生姜大蒜等4個系列19個品種已取得綠色食品標志。米業“吉田”等11個商標認定為省著名商標。2004-2009年連續6年被評為全省農業發展先進縣,2008-2010年榮獲全市農業產業化先進縣,2010年榮獲全省糧食產業發展先進縣。具體做法是:

一、立足規劃擴大規模

在發展市場經濟的區域經濟的條件下,一個縣一個鄉沒有自己優勢主導產業,一個村沒有“一村一品”產業,產業化就形成不起來,現代農來就難以實現,為此,我縣對已確立的四大主導產業進行了重新規劃和布局,加大培植力度,通過擴充總量來提升規模效應。一是抓規劃。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編制了《縣農業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力求形成區域明顯、特色突出的“集群”、“塊狀”產業發展格局。積極發展優質稻產業,為方便大規模加工和儲運,通過推廣訂單農業,在全縣主推3-5個主導品種,依據種植習慣、耕作水平及土壤差異,指導不同地域的農民選擇適用良種。優先發展鴨鵝產業,依托板鴨已成型的產銷鏈條,加大指導和服務,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大規模養殖紅毛鴨,沿105國道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標準、大規模的鴨鵝養殖基地。突出發展蔬菜產業,引進推廣早春蔬菜套種果蔗等先進生產模式,線重點發展設施蔬菜,與蔬菜產區連成一片,、公路沿線主要發展精品、外向型蔬菜,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帶。整頓發展林產工業,按照“淘汰留優、去小留大、減弱扶強”的原則,26家骨干企業市場競爭力明顯加強。如化工新上一條深加工生產線,年納稅突500萬元;竹業實行技改后產品遠銷、等市場;香料新上合成樟腦生產線,已完成投資1000萬元。二是建基地。農產品基地建設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為了增進共識,學有方向,組織了蔬菜主產區的鄉鎮主要領導、村支書和大戶代表外出考察學習。依照全縣產業布局,通過規范和加大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資源向大戶、能人集中,建立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基地。重點建設標準化蔬菜、萬畝綠色大米、紅毛鴨、林業科技園、爐下白鵝等現代農業示范性基地,有效提升基地對現代農業的拉動力。三是扶大戶。大戶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通過基地的帶動,特別是通過市場拉動、政策推動等手段來培植大戶。加大對種養大戶、販運大戶的扶持和獎勵力度,推廣使用棱鎂或鋼架大棚,并每年評選“十佳種植標兵”和“十佳養殖標兵”,以縣委、縣政府名義獎勵,通過扶持基地和大戶,力促農業生產逐步由“分散型”向“集約型”轉變。全縣共發展百畝以上種糧大戶120戶,5000羽以上養鴨大戶300戶,1000羽以上養鵝大戶70戶,10畝以上大棚蔬菜大戶22戶。

二、優化重組做強龍頭

我縣四大產業鏈條上相關的加工企業都具備,全縣糧食加工、林產工業企業各有100余家,板鴨加在企業也有10余家,但普遍散而亂、小而單,形成不了統一品牌。我縣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政府甘“紅娘”,積極引導縣內大米、板鴨加工企業優化重組,統一品牌。目前由米業、米業等3家企業整合而成糧油集團,引進了6條全省最先進的精制米生產線,年可加工稻谷20萬噸、精制米糠油2萬噸,成為全省糧食加工能力最大的企業之一。整合米業、糧油、糧油等4家省市龍頭企業組建了省米業有限公司,公司于今年6月份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000萬元,通過強強聯合,固定資產達7516萬元,產值達34529萬元,成為與糧油集團并駕齊驅的糧食加工企業龍頭。由、、、等6家板鴨加工廠整合省板鴨集團,年可加工板鴨400萬只以上,成為全省板鴨加工量最大的企業之一。在抓好龍頭企業整合的同時,我縣還特別重視招商爭資強龍頭、激活民資建龍頭。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外資1億元,現已在工業區新建深加工廠房,年可加工雞蛋2.8億枚、肉雞2000萬只,將成為乃至全國知名的家禽加工基地。

三、發展合作促進流通

查看全文

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發展全局突出位置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嚴防污染企業"上山下必須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這是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過程中的一條重要的新體會、新認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近幾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正確政策,農業形勢較好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為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使我們掌握了謀劃全局的主動權。但是也必須看到,“三農”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農民種糧收益減少,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農業基礎脆弱,抗災能力不強,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在農業持續豐收、經濟形勢較好的情況下,出現了放松農業特別是放松糧食生產的傾向。對這些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歷史經驗表明,農業發展關系國民經濟全局,忽視農業往往導致整個經濟出問題。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業比重逐步下降是客觀規律,但農業的地位和作用絲毫沒有降低,反而更加重要。我們要始終牢記,我國有13億人口,保障糧食安全必須立足國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解決好“三農”問題需要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

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城鄉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農業、農村、農民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廣闊市場、大量工業原料和豐富勞動力,是工業發展、城市繁榮、社會進步的強大支撐。農業基礎不穩,國民經濟不可能穩定;農村發展滯后,社會不可能全面進步;農民不富裕,全面小康不可能實現。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必須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我們要增強危機感,增強大局意識,更加重視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絲毫不動搖,堅持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任務絲毫不放松,堅持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力度絲毫不減弱。

“三農”問題事關全局。全局的工作需要從全局來抓。我們要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把挖掘農業自身潛力與工業反哺農業結合起來,把擴大農村就業與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結合起來,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穩步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形成城鄉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我們要動員全黨全社會的力量,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重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逐步建立工農協調發展的機制。特別要抓住當前經濟發展較快和財政增收較多的有利時機,繼續鞏固、完善和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實實在在為農民辦一些實事。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于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任務。今年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要繼續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發揮好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繼續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把中央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決策部署和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