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災害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6 00:49: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氣象災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氣象災害

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保證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全面提高應對氣象災害的綜合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保障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法庫縣經濟發展、構建和諧法庫提供氣象安全保障。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遼寧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和《法庫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為保證氣象災害應急工作有序進行,建立反應迅速、處置高效的應對機制,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及衍生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市政府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一、總則

(一)工作原則

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⒉堅持統一領導、分級(分部門)負責的原則;

⒊堅持防災與抗災并舉、預防為主的原則;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制度

隨著我市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氣象災害影響的敏感度也日益增強,加強氣象災害應急管理,開展突發性災害天氣預警工作是防災減災、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重要措施。為了在突發性氣象災害發生前或發生過程中,能在第一時間告知社會公眾,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針對性措施防災減災,氣象部門將通過電視、廣播、短信、網站等媒體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以避免或減少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中國氣象局《氣象預報與刊播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特制訂本暫行規定。

一、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定義

突發性氣象災害是指突發性強,生成發展移動快,破壞性大的短時暴雨、大風、龍卷風、冰雹、強降雪等所造成的災害。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指上述災害性天氣可能發生時的氣象警示信息。

二、信息管理、、播發單位及其職責

(一)信息管理部門。**市氣象局負責本市突發性氣象災害天氣預警信息和播發的管理工作,制訂信息標準和確定信息播發媒體,市級新聞宣傳、通信等相關管理部門協助做好播發管理工作。

(二)信息單位。**市氣象臺負責各類突發性氣象災害信息的。建立突發性天氣預警系統,規范預警的內容、標準和流程,如發現突發性災害天氣即將發生或發展時,立即啟動預警系統,并預警信息并迅速傳遞給播發單位。根據天氣變化,實時更新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或者解除信息。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對策

玉樹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地形以高原為主,境內平均海拔4493.4m,自然環境比較特殊,屬典型的高原高寒氣候。氣候表現為復雜多樣化,全年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兩季,冷季長達7~8個月,暖季只有4~5個月。玉樹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是干旱、霜凍、冰雹、雪災、大風和強降溫等多種氣象災害的多發地區。氣象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了解氣象災害特征,開展氣象防災減災活動,將氣象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使人民生活穩定、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筆者通過對玉樹地區主要的氣象災害進行介紹,分析其發生的特征、規律和區域分布,并提出了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對策,供相關工作者參考。

1玉樹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特征

1.1干旱。玉樹由于復雜的地形地貌,降水分布差異比較大。年平均降水量在490mm左右。干旱是玉樹地區主要的氣象災害,一年四季均可頻繁發生,尤其近些年夏季降水趨于減少,初夏時節發生的干旱會使春播推遲,農作物出苗、分葉、拔節等受到影響,對冬播農作物的拔節和開花也有很大的影響,從而造成農作物產量的降低。初夏干旱還不利于剛返青的牧草生長,影響到牲畜的長膘。干旱會造成農牧業巨大的經濟損失。1.2霜凍。玉樹地區無霜期非常短,即使是在夏季也容易受到霜凍的危害。一般來說,造成的霜凍有3種類型:一是平流霜凍,在每年的4—5月,氣溫上升到10℃之后,突然出現0~10℃降溫,會使農作物和果樹的花蕾受到凍害。二是輻射霜凍,玉樹地區海拔高,空氣較為稀薄,大氣清潔度、透明度好,很容易形成較大的晝夜溫差,因此,夏季農作物也會受到霜凍。三是混合霜凍,6—8月份出現的霜凍,通常是平流降溫之后,又出現強烈的輻射冷卻,對于小麥灌漿和經濟作物有很大的影響,嚴重時會導致大幅度的減產,造成農業經濟的損失。1.3大風。玉樹地區的大風天氣主要出現在冬春季,受到海拔較高和地形復雜的影響,山脈和高空西風帶走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大風日數在50~100d。大風使沙丘移動,對農田和草場有很大的毀壞作用。并且,在春播季節,大風天氣多會把種子吹跑,揚起塵沙,造成農作物的產量降低。在農作物成熟季節出現大風天氣,會使農作物出現倒伏現象,果實脫落,造成經濟損失。受到風沙天氣的影響,玉樹地區土地沙漠化日益嚴重,耕地的面積和質量不斷降低,對農牧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降低了農牧民的經濟收入。1.4冰雹。玉樹是全國冰雹發生較多的地區。玉樹地區的冰雹多發生在4—10月,7月出現最多,平均每年降雹日期在10d以上。降雹時間多發生于午后到傍晚時分。降雹多發時期正是農作物的生育期,受到冰雹影響,農作物大面積減產,嚴重時還會顆粒無收。另外,降雹時常常會伴有強降水,極易引起山洪暴發、道路橋梁破壞、農田被淹沒、房屋遭到破壞。1.5雪災。雪災對玉樹地區的影響非常大,破壞力也最大。每年的冬季和春季,受到強降雪降溫天氣的影響,草原出現大面積的雪災,造成牲畜無草可食,影響到長膘,體弱的牲畜會大批地死亡。雪災造成封路封山,使運輸、通訊中斷,經濟和國防建設受到嚴重的損失。玉樹地區雪災發生時間多為每年的11月至第2年的4月,遭受災害所持續的時間較長,損失慘重。

2氣象災害的防御對策

2.1做好氣象災害預警,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以玉樹地區現有的氣象監測網絡作為基礎,通過遙感、遙測等新的技術,利用氣象衛星、新一代天氣雷達、自動氣象站等建立起天氣監測網,尤其是在氣象災害的多發區域進行重點監測,使氣象災害的預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進一步加強。充分地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各種媒介進行多渠道地氣象信息預警,給人民群眾做好防御氣象災害的充分時間。2.2建立氣象災害評估機制。分析造成氣象災害的因素,研究其發生的時空規律,整理氣象災害的數據入數據庫,為防御氣象災害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做好氣象災害會帶來的影響和損失評估,并提出有效的防災減災對策,為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防災減災部署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在氣象災害發生時,要進行現場的災情收集,經確認無誤后上報給上級單位,為今后對類似氣象災害的影響和損失的預估奠定基礎。并且進行災后的總結分析,為研究氣象災害發生的規律提供理論基礎。2.3強化氣象災害處置。加強對氣象災害應急處置機制的建設。加快建立和完善氣象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建立政府防災領導小組,建立健全的天氣災害信息數據庫,由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氣象災害防御機制,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統一部署安排,穩步推進,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措施,共同防災減災。在氣象災害發生后,第一時間把災害信息匯報給上級部門,確保應急處置機制能夠及時啟動,便于調動各部門的力量,有效地進行氣象災害的防御,降低氣象災害帶給人民群眾的各種損失,穩定社會秩序。2.4重視氣象工作,增強全民防災意識。要提高對氣象災害的認識,對氣象部門的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盡快傳遞到災情可能出現的地方。向全社會及時防御氣象災害的知識,加強宣傳教育,使之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在農村培養氣象信息員,宣傳氣象知識和氣象預警信息,同時收集氣象災害信息,反饋氣象服務的需求。傳播氣象防災知識,提高農民對氣象災害的認知。2.5強化人工影響天氣。要優化人工影響天氣業務布局,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水平、作業能力和服務效益。建設時空密度適宜、布局合理、專業化程度高的人工影響天氣綜合監測網,提高動態監測能力。加快地面作業點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改進地面作業網絡,提高高炮、火箭等地面作業裝備的性能和自動化程度,打造素質精良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2.6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玉樹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因此,要以科學的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積極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鼓勵農牧民興辦營造林、林木種苗、經濟林等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加大城鎮、村莊、機場周邊和公路沿線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積極開展森林圍城建設和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有效改善人居環境。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目錄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二)編制依據

(三)總體原則

(四)適用范圍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氣象災害應急響應機制,提高氣象災害防范、處置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或者避免氣象災害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防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省實施lt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gt辦法》、《省實施lt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gt辦法》、《省森林防火條例》、《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省人工影響天氣管理辦法》,以及《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市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市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市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結合實際,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查看全文

農村氣象災害防控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精神,進一步強化農村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加強我縣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政府領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機制,以保障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民滿意為出發點,以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能力為核心,充分發揮各涉農部門作用,綜合運用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統籌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應急處理和風險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農村抵御災害能力,切實保障農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目標

用3-5年時間,形成精細化的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建成覆蓋面廣的農村預警信息網絡,構建有效聯動的農村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健全防御為主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實現防御規劃到縣,組織機構、精細預報、自動觀測、氣象服務站到鄉鎮,應急預案、風險調查、科普宣傳、氣象信息員到村,預警信息到戶,災害防御責任、災情收集到人,全面提升農村接收和應用氣象信息能力,提高氣象災害防御的整體水平。

三、主要任務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探討

摘要:在我國,各種氣象災害層出不窮,對這些災害要高度防范,采取有效的應急對策,方可減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本文主要分析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重要性,分析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再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措施

一、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必要性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同時也是氣象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我國,氣象災害的類型層出不窮,發生率非常高,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帶來人員傷亡。常見的極端天氣有臺風、雷電、暴雨、干旱、大風、冰雹、大雪、沙塵暴、高溫、熱帶氣旋、低溫冷凍。這些氣候現象不僅發生頻繁,而且每一種類型都會誘發巨大的災難。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更高,也更加致命,比如,泥石流、洪水等嚴重的災害對社會的安定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還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由此可見,加強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很有必要。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主要是對不同類型的氣象進行記錄與觀測,將所觀測到的數據及時進行專業的處理與分析,對氣象災害進行合理預測。通過科學有效的預測可以掌握各類氣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然后再通過有效的方式進行預報,使廣大人民可以在第一時間內了解氣象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預報的渠道有電視、廣播、報紙、氣象網站、手機短信、12121電話、電子屏幕等。公眾通過氣象預報就能夠采取相應的應急對策,降低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程度。目前,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應急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預報預警的精確度下降,在制定應急對策時缺乏針對性,因此,要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質量,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就可以真正造福公眾,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二、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氣象災害應急機制不完善。為了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質量,就要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不過,在目前的工作中,氣象災害的應急機制并不完善,氣象災害防御部門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對應急工作并不重視,這樣就會影響氣象災害預警預報應急工作順利進行。由于這一工作對操作的方法、技術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如果方法不完善,技術不到位,就會影響預報與預測的準確性,應急工作大大滯后。由于人們不能及時掌握氣象災害,一旦發生問題,就可能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還有一些人沒有有效明確與之相配套的分災種、分事件類別的工作流程及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等問題,氣象災害的預防工作就無法做到位。(二)基礎設施不到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方可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防御效果。在一些地區,氣象災害預防設施不到位,政府部門的投入的資金較少,導致本地區氣象災害防御建設缺乏有效的規劃,也因此成為制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主要原因。由于防御設施少,就會缺乏必要的氣象災害防范意識,一旦遭遇嚴重災害,就會因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有效的應對策略而誘發嚴重的后果??傊?,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氣象災害防御設施的建設,方可改變現狀,減少損失。(三)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覆蓋面積有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的信息更加關注。目前,相關信息渠道十分有限,方法單一,這樣就可能會使一些人員無法及時收到信息。還有一些地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面積有限,如果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就會影響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接收。還有一些地區的媒體不發達,傳播技術不到位,其同樣會影響預警信息的與接收,這就會使得相應的應急措施制定不到位。

查看全文

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防御和減輕氣象災害,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防和減災等活動。

第三條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應當堅持預防為主、趨利避害、統籌協調、分級負責的原則。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領導,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安排必要的氣象基本建設和事業經費。

第五條各級氣象主管機構(以下簡稱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氣象災害應急服務,以及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雷電災害防御等工作。

查看全文

市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保障氣象災害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制訂本預案。

1.2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上下聯動、屬地負責,密切協作、快速反應、高效處置;防災與救災并舉、以防為主;資源整合、信息共享,避免重復建設和信息資源浪費,形成應急合力,發揮最大防災減災效益。

1.3編制依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