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13:45: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妊娠高血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監護認識

1臨床資料

本組100例患者,年齡21~41歲,平均28.5歲。初產婦65例,經產婦35例。發病孕周31~41周。臨床表現為子癇5例,合并胎盤早剝4例。血壓波動為135~200/l00~140mmHg,蛋白尿+~,水腫+~。自覺頭痛、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并有心悸、氣喘、腹脹,子癇者抽搐次數不等。眼底檢查:視網膜小動脈痙攣、水腫75例,視網膜剝離1例。心電圖檢查發生心電圖改變38例。均確診為妊高征。入院給予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對于有并發癥患者對癥處理,待病情穩定后及時終止妊娠。

2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對孕產婦熱情、關心、體貼,注意語言的技巧性,并及時了解孕婦的心理狀況,消除其思想顧慮和焦慮情緒。讓孕婦住在安靜的病房,以保持孕產婦情緒穩定。

2.2一般護理

查看全文

小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析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發病率我國為9.4%,國外報道7%-12%。本病患者多數在妊娠期出現一過性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在分娩后患者癥狀多數會消失。但嚴重者可出現抽搐和胎盤早剝等癥狀,危及孕婦和胎兒健康和生命?,F對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5月期間收治的5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分析。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5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年齡為26-40歲,平均33.5歲,其中7例為經產婦,43例為初產婦,發病最早的為孕12周,36周前發病者為28例。

1.2終止妊娠時間輕度,中度妊娠期高血壓30例,先兆子癇12例,重度子癇前期6例,其中2例死胎及時終止妊娠,其他46例新生兒全部存活,其中4例胎兒為早產兒,經新生兒治療好轉出院。2例產前子癇分別在34周和33周終止妊娠,產后2例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為低體重兒,均及時轉院治療,預后良好。

1.3分娩方式及結果5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中,剖宮產32例,18例經陰道分娩,15例采取側切胎吸。2例死胎分別于26周和28周胎死宮內。

2討論

查看全文

血小板參數對妊娠高血壓的診斷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血小板參數對妊娠高血壓的診斷價值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進行治療的105例妊娠高血壓患者設為病例組進行研究,并選擇本院同期進行孕檢的健康孕婦100例作為對照組,分析血小板計數(PLT)、血小板體積分布寬度(MPV)、血小板平均容積(PDW)水平變化情況,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PLT、MPV、PDW的診斷價值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結果病例組患者PLT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MPV、PDW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妊娠期高血壓PLT水平隨著疾病的進展而降低,MPV、PDW水平隨著疾病的進展而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OC結果顯示,PLT預測妊娠高血壓的AUC為0.599,最佳臨界值為170.62×109/L;MPV預測妊娠高血壓的AUC為0.904,最佳臨界值為9.96?;PDW預測妊娠高血壓的AUC為0.775,最佳臨界值為17.28%;病例組不良妊娠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小板參數在妊娠高血壓患者中表達異常,臨床上可加強檢測,有利于更好地評估和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

【關鍵詞】血小板參數;妊娠高血壓;診斷價值;妊娠結局

妊娠高血壓指女性妊娠20周以后出現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是妊娠期婦女常見疾病,發病率較高,有研究顯示,我國妊娠高血壓的發病率為5.6%~11.1%,妊娠高血壓主要表現為水腫、蛋白尿等癥狀,可造成胎盤血流灌注量減少,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導致產婦以及圍產兒死亡,是妊娠期不良結局的主要影響因素[1]。有學者稱,妊娠高血壓是一種血液流變異常性疾病,血小板參數變化在疾病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孕婦產前定時監測血小板水平變化,對預防孕婦妊娠期高血壓起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通過研究血小板參數對妊娠高血壓的診斷價值,并分析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舟山市婦女兒童醫院進行治療的105例妊娠高血壓患者設為病例組,發病孕周26~34(29.54±1.21)周,年齡21~38(28.69±2.47)歲,胎次1~4(1.58±0.18)次,體質量指數23.51~26.96(24.62±1.02)kg/m2,其中妊娠期高血壓65例,子癇前期40例;選擇同期在本院進行孕檢的100例健康孕婦為對照組,年齡21~37(28.62±2.39)歲,胎次1~3(1.58±0.22)次,體質量指數23.48~27.05(24.66±1.03)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3]診斷標準;②單胎者;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降壓藥物濫用史;②孕前有糖耐量異常、慢性高血壓或正在使用類固醇皮質激素治療者;③藥物、酒精濫用史;④多胎妊娠。3.方法:采集兩組孕婦入院后第1天(藥物治療前)采靜脈血2ml入EDTA-K2抗凝管[采血孕周26~34(29.54±1.21)周],2h內完成檢測,采用sysmexXN28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PLT、MPV、PDW。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4.0軟件包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血小板參數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查看全文

安全護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壓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安全護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68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研究樣本,入院時間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按照分層抽樣法將6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手術過程中實施安全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比護理前后收縮壓、舒張壓的水平差異,記錄兩組妊娠結局及手術室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和研究組護理前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干預組的早產、剖宮產和子癇前期發生率等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安全護理模式的實施對妊娠高血壓患者而言不僅可以有效穩定其血壓水平,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同時可促進產婦早日康復。

【關鍵詞】安全護理模式;妊娠高血壓;手術室護理;風險事件

妊娠期高血壓(PIH)又稱之為妊高征,是一種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主要是指孕婦在妊娠階段(20周后)出現高血壓癥狀,屬于孕婦特有的疾病,其致病因素較多,危害較大,患病者最初的臨床表現為血壓升高、水腫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則會出現蛋白尿、腎衰竭、多器官功能損害等并發癥,對于胎兒而言,也易引發早產、低體重兒等不良妊娠結局,增加圍產期母嬰的病死風險,嚴重危害母嬰健康,對于妊娠高血壓患者的分娩更是手術室護理的一大難題[1-2]。常規的手術室護理多缺乏針對性,為了有效突出妊娠高血壓患者的特點并保障手術安全,實施安全護理模式具有重要意義[3]。現為驗證該護理模式的可行性,本研究選取68例妊娠高血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比手術常規護理與安全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間隨機性原則下,篩選68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研究樣本,按照分層抽樣法將68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納入標準[4]:(1)確診妊娠高血壓;(2)于本院接受系統護理及分娩;(3)知曉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簽署同意書;(4)依從性好;(5)家庭關系和睦。排除標準:(1)產檢發現三胎及以上妊娠;(2)合并其他嚴重妊娠期疾??;(3)認知障礙;(4)嚴重全身性感染;(5)孕期隨訪失聯。1.2方法1.2.1對照組為患者提供常規手術室護理,包括完善術前相關檢查工作,根據患者血壓水平遵醫囑給予降壓治療,術中配合醫師完成手術相關操作;在患者麻醉恢復期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各項指標,待患者意識清醒后在轉送回病房,完成相關交接工作。1.2.2研究組為患者實施安全護理模式:研究組采用手術室循證護理:(1)手術前準備:根據患者的疾病特點,找出妊娠高血壓患者手術的護理要點,以“妊娠高血壓”、“分娩”和“剖宮產”等為關鍵詞在資料庫內搜索相關文獻,根據檢索到的文獻和與患者的疾病特點,由護士長組織相關護理人員共同商討為患者制定最優的護理方案。(2)具體措施:①手術前除完善相關常規護理外,還需加強對產婦的術前訪視,解答產婦的疑惑,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解妊娠高血壓的相關知識,本次手術治療的大致步驟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動態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重點向產婦強調情緒波動對其血壓水平和手術分娩的負面影響,告知產婦情緒自我調節的方式,指導產婦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對于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產婦則需給予針對性的疏導,幫助產婦盡早放松心態。②手術中需提前備好取暖設備,在雙人核對產婦信息無誤的情況下再次對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若產婦的心理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的調節,可遵醫囑酌情給予鎮定劑干預,同時對產婦在手術過程中輸注的液體進行復溫干預,密切監測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③手術后及時清除產婦身上殘余的液體及血跡,在麻醉恢復期除加強監測外,還需加強對產婦的巡視,設立防護欄,以防出現拔管或墜床的現象;待產婦意識恢復轉送回病房后還應告知產婦家屬相關注意事項,在產后第2d進行術后訪視,觀察產婦術后情況,詢問產婦的感受,預祝產婦早日康復出院。1.3觀察指標及評價工具(1)分別于孕婦護理前(入院時)和護理后(術后即刻)測定其血壓水平,連續測定3次,取平均值,比較兩組血壓控制情況。(2)記錄兩組妊娠結局,比較兩組早產、剖宮產和子癇前期之間的差異。(3)比較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記錄術前準備不足、術中操作不當、記錄不清、輸液配液錯誤、器械核對錯誤、護理投訴等事件發生率。1.4統計學處理研究數據經由SPSS22.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如分娩經歷、妊娠胎數、妊娠結局、風險事件行χ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如年齡、確診時孕周和血壓水平等行t檢驗,以x±s表示;等級資料如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職業等行秩和檢驗,以n表示。檢驗結果均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硫酸鎂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究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血流動力學指標及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采用硫酸鎂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采用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口服治療。比較兩組血壓、血流動力學、分娩方式和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結果治療前,兩組SDP、S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1周后,觀察組SDP、SB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1周后,觀察組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自然分娩率為71.43%(30/42),高于對照組的47.62%(20/42);剖宮產率為28.57%(12/42),低于對照組的52.38%(22/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接受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治療,可有效降低血壓,改善血流動力學,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硝苯地平;硫酸鎂;血流動力學;妊娠結局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主要由全身小動脈痙攣所致,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蛋白尿、高血壓、水腫等,病情嚴重時可引起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2]。藥物是臨床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主要手段,其中硫酸鎂為首選解痙劑,可緩解血管痙攣狀態,但單一使用效果欠佳。硝苯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可選擇性抑制鈣離子進入心肌細胞膜,阻斷心肌細胞收縮-興奮偶聯,保護心肌,還能擴張血管、松弛子宮平滑肌、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水平[3-4]?;诖耍狙芯窟x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硝苯地平聯合硫酸鎂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血流動力學指標及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年齡22~34歲,平均(27.02±2.11)歲;孕周31~40周,平均(35.21±0.96)周。對照組年齡23~36歲,平均(27.11±1.96)歲;孕周31~39周,平均孕周(35.18±0.91)周。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凹覍倬栽竻⑴c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5]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相關診斷標準;孕前無高血壓史;初診單胎妊娠;胎兒發育正常。排除標準:存在糖尿病史;嚴重心臟疾病;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入組前30d內接受降壓治療;精神疾??;支氣管哮喘;血液系統疾病;多胎妊娠;過敏體質。

查看全文

分娩鎮痛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在不同時機實施分娩鎮痛對妊娠期高血壓疾?。℉DP)產婦產程、分娩方式及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將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院鷹潭醫療區收治的138例HDP產婦隨機分為Ⅰ組、Ⅱ組,Ⅰ組在潛伏期(宮口直徑<3cm)時實施分娩鎮痛,Ⅱ組在活躍期(宮口直徑≥3cm)時實施分娩鎮痛。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評估兩組產婦不同時點鎮痛效果,并觀察記錄產程進展、分娩方式、分娩結局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鎮痛后VAS評分下降,潛伏期VAS評分Ⅰ組低于Ⅱ組(P<0.05)。兩組第一、第二、第三產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順產率、剖宮產率、陰道助產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窒息率、胎兒窘迫率、異常胎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潛伏期對HDP產婦進行分娩鎮痛不影響產程、分娩方式及分娩結局,不增加產婦分娩期間的不良反應,可盡早解除產婦痛苦。

【關鍵詞】鎮痛分娩;高血壓;妊娠期;分娩方式;分娩結局

妊娠期高血壓疾?。℉DP)是發生于妊娠期的一種高血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和多臟器損害等。分娩鎮痛可減輕產程中產婦的應激反應,降低因疼痛引起的血壓升高,減少胎兒發生宮內缺氧的風險[1]。麻醉給藥方式、用藥時機是影響鎮痛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討不同時機實施分娩鎮痛對妊娠高血壓產婦產程、分娩方式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擇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八醫院鷹潭醫療區收治的138例妊娠高血壓產婦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Ⅰ組、Ⅱ組共兩組。Ⅰ組69例子宮口擴張<3cm時行硬膜外鎮痛。Ⅱ組69例子宮口擴張≥3cm時采用硬膜外鎮痛。Ⅰ組年齡22~39(28.15±3.25)歲。孕周34~42(38.17±1.54)周。初產婦36例,經產婦33例。平均收縮壓(160.22±11.36)mmHg,平均舒張壓(105.16±6.03)mmHg。對照組年齡23~39(28.47±3.84)歲。孕33~42(38.33±1.41)周。初產的34例,經產婦35例。平均收縮壓:(158.19±10.81)mmHg,平均舒張壓(103.29±5.37)mmHg。對照組年齡23~39(28.47±3.84)歲。兩組產婦均無其他HDP相關并發癥Ⅰ、Ⅱ組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高血壓診斷指南[2];②對利多卡因、枸櫞酸芬太尼等麻醉藥物無過敏反應;③單胎足月妊娠;④意識清楚,能夠配合檢查。排除標準:①有血液系統、免疫系統、循環系統、凝血障礙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史;②重要臟器嚴重受損者;③患者情緒不穩,意識不清,并伴有抑郁、焦躁的癥狀,無法配合本次研究;④存在麻醉禁忌證。3.治療方法:Ⅰ組:觀察產程,當進入產程潛伏期(即宮頸口直徑<3cm)時,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硬膜外注入2%鹽酸利多卡因3ml,無不良反應發生后,鹽酸羅哌卡因13.5ml(齊魯藥業有限公司,規格:10ml,75mg);枸櫞酸芬太尼2ml(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2ml,0.1mg);84.5ml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成鎮痛液,開始硬膜外自控鎮痛,設置流量8ml/h,直至產婦宮頸口全開(宮頸口直徑10cm)時減少鎮痛藥液用量,或者視產婦具體情況停止用藥。Ⅱ組:觀察產程,當進入產程活躍期(即宮頸口直徑3~5cm)時,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鎮痛藥物、方法均同Ⅰ組。4.觀察指標:①活躍期、潛伏期、鎮痛前、第二產期,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兩組患者鎮痛情況;產婦產程時間、分娩方式、分娩結局、分娩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6.0進行統計;計量資料用(x±s),組間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達,組間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查看全文

健康宣教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價值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2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組,對照組46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4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對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健康行為及妊娠結局進行比較。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干預前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各項健康行為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健康行為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有助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控制,提高其健康行為,改善妊娠結局,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健康宣教;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等,常見癥狀有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等,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臨床除對PIH患者采取必要的對癥治療外,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十分重要。健康宣教及飲食干預為PIH患者護理中最基本的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將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PIH患者中,旨在探究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抽取92例PIH患者,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29.76±1.47)歲;體質量指數BMI18.6-24.2kg/m2,平均(21.41±1.03)kg/m2。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29.79±1.41)歲;體質量指數BMI18.7-24.4kg/m2,平均(21.43±1.06)kg/m2。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孕周>24周;(2)年齡>18歲;(3)均符合PIH診斷標準;(4)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孕前存在高血壓或內分泌疾病史者;(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言語、視聽、認知、神志等功能障礙者。1.2方法1.2.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吸氧等,給予一般飲食指導、產前宣教等。1.2.2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宣教,具體措施見下:(1)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營養師根據患者一般情況、飲食習慣、工作強度等制定個性化營養干預方案。每月1次詳細了解患者營養攝入情況,以能量、產熱營養素波動不超過±5為符合方案,(水、脂肪、蛋白質比例為7:3:1).根據孕前BMI對患者孕期增長體重進行預算,體重增長量:0-10周0.065kg/周,10-20周0.335kg/周,20-30周0.45kg/周,30-40周0.335kg/周,增重范圍10-12.5kg。囑患者選擇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注意補充糖分及葉酸。注意鐵的補充,多進食蛋、奶、魚、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注意糖、鹽適量,避免攝入過多飽和脂肪,對水腫患者應嚴格控制鈉鹽攝入,每日應≤3g。囑患者多補充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增加奶類、鈣攝入,補充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鐵等食物,對缺乏微量元素的患者針對性補充葉酸、鈣鐵鋅硒、維生素B2等,維持體重適宜增長。(2)反饋式宣教:①信息傳遞:通過宣傳冊、PPT、視頻等方式講解營養管理、按時服藥、血壓監測、定期產檢、運動管理等對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并對血壓監測方法、定期產檢時間、營養管理方法及運動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提高其對以上相關內容的認知及了解程度。同時講解治療成功病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其依從性。②效果評估:囑患者對宣教內容進行復述,并講解常見的飲食搭配,鼓勵其說出內心疑惑。③糾正澄清:對患者表述正確的給予肯定與表揚,對表述不清或無法正確理解的內容進行講解,直至患者明白為止,確保其掌握飲食相關知識。④監督執行:每日查房時詢問患者飲食情況,對其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與指導。1.3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后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差異。(2)使用科室自制健康行為評價量表評估患者健康行為,包括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四個維度,各項分值0-25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健康行為越好,該量表效度0.751。(3)記錄兩組妊娠結局,包括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轉歸的影響。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64例,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行系統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轉歸影響結果。結果:觀察組護理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干預效果、SDS與SAS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剖宮產、早產、產后出血、胎盤早剝以及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有重要的轉歸影響,可以改善患者血壓和負面情緒,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兒不良結局。

關鍵詞:系統化健康教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轉歸;影響

妊娠高血壓為妊娠20周后孕婦產生血壓升高、蛋白尿等癥狀表現,嚴重時還會發生昏迷或休克,甚至危及孕婦和胎兒的生命安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簡稱妊高征,可增加胎兒不良結局(早產、宮內窘迫及死亡等),也會威脅到孕婦健康和安全[1]。本研究收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64例,行不同護理措施,觀察組對患者的轉歸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64例;年齡均在20歲以上,均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40歲,平均(28.6±4.5)歲;孕周35~40周,平均(38.0±1.1)周;妊高征輕度16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嚴重子癇1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6~40歲,平均(28.9±4.2)歲;孕周35~40周,平均(38.1±1.0)周;妊高征輕度17例,中度10例,重度4例,嚴重子癇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生命體征有不穩定表現的患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方法:兩組孕婦均在醫囑指導下用藥,對輕度妊高征患者給予口服降壓藥,對中、重度妊高征患者按具體情況行降壓、利尿、消水腫等治療。⑴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妊高征基礎護理、常規健康教育等措施。⑵觀察組給予系統化健康教育護理措施。①組建系統化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組員包括責任護士和產房護士、巡回護士等。定期組織組員參與培訓,學習妊高征患者臨床教育的基礎內容,指導組員學習健康教育基本技巧。②對患者情況進行評估:在患者入院時,對患者身體情況、心理情況、患者對分娩知識掌握等情況進行評估,按評估得出的綜合信息得出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內容[2]。③系統化健康教育方法:以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分析患者個體差異后為患者實施個體教育,再由組員制定小組教育內容,教育過程中,應用宣傳手冊、電視播放PPT、視頻等方式加深患者對妊高征的了解,教育患者了解妊高征對患者和胎兒的危害,講解分娩、日常飲食、產后家屬護理知識等內容。所有健康教育內容要由醫師、組長、組員共同完成。④心理護理:隨著妊高征患者妊娠周期到后期,有些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加強和患者交流,結合患者心理,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講解妊高征的疾病知識,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更好地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護理前后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變化情況[3];②根據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進行評估記錄,以得分高表示心理狀態不佳;③記錄兩組產婦剖宮產、早產、產后出血、胎盤早剝等轉歸情況;④記錄兩組新生兒不良結局(胎兒窘迫、死亡)。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查看全文

妊娠期高血壓對孕婦產后血管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對孕婦產后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A組,40例輕度子癇前期患者為B組,40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為C組,選取同期健康的的孕婦50例為對照組,分析四組患者產前與產后3個月血管內皮功能指標[內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與動脈彈性指標[肱踝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平均動脈壓]。結果產前四組之間ET-1、NO差異明顯,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中C組ET-1最高、NO最低,B組患者次之,A組患者ET-1最低、NO最高(P<0.05),產后3個月A、B、C組患者ET-1明顯下降,NO上升,但C組、B組ET-1仍明顯高于對照組,C組NO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產前四組之間baPWV、平均動脈壓差異明顯(P<0.05),產后3個月僅C組患者baPWV水平明顯高于A組、B組、對照組(P<0.05)。結論妊娠期高血壓和子癇前期會導致孕婦產后血管內皮功能受損、動脈彈性下降,其損傷情況可用于反映病情嚴重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監測。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血管內皮功能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科常見疾病,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中子癇前期是指妊娠20周后,出現血壓升高和蛋白尿,在孕產婦中的發病率為3%-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后[2]。但妊娠期高血壓原因復雜,涉及母體、胎盤和胎兒等多種因素,而子癇前期病因尚不明確,治療較為困難[3]。有研究顯示[4],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孕后會出現血管內皮功能異常,嚴重者可持續存在,導致永久性高血壓。因此,血管內皮功能可作為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發生與預后的指標,但現國內就妊高癥與血管內皮功能關系的研究尚少。對此,開展對照試驗,分析妊高癥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以期為臨床評估和控制病情提供新的思路。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A組,40例輕度子癇前期患者為B組,40例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為C組,選取同期健康的的孕婦50例為對照組,(1)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中妊娠期高血壓與子癇前期診斷標準者[5];②單胎孕婦;③納入病例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流產史;②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③參與者或其家屬非自愿參與研究者。12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年齡為22~29歲,平均年齡(26.11±3.78)歲;體質量(BMI)22~28kg/m2,平均BMI(25.12±3.19)kg/m2,初產婦69例,經產婦51例。對照組孕婦年齡為23~29歲,平均年齡(26.98±3.74)歲;體質量(BMI)23~29kg/m2,平均BMI(26.21±3.15)kg/m2,初產婦28例,經產婦22例。經對比分析,各組孕婦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1.2方法A組患者與B組患者口服拉貝洛爾(江蘇迪賽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120)或聯合硝苯地平(上海世康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147),進行減壓治療,服用量根據患者的情況,由醫師指導服用,血壓控制在<140/90mmHg,直到分娩。C組患者入院后,嚴密監控產婦與胎兒生命體征與胎盤評分,采取酚妥拉明(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589)微泵推注,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使用糖皮質激素促肺成熟,硫酸鎂靜脈維持預防子癇,根據生命體征與胎盤評分使用藥物,并確定用藥量。指標檢測:在產前24h與產后3個月進行血管內皮功能指標[(ET-1、NO)與動脈彈性指標(baPWV、平均動脈壓)檢測。采集所有孕婦產前產后空腹靜脈血6ml,4ml血樣放入抗凝管,用于ET-1檢測,2ml血樣注入普通試管,用于NO檢測,均以3000r/min,半徑為8cm離心10min,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ET-1,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NO。使用動脈硬化檢測儀(徐州明正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檢測baPWV,檢測2次取平均值。采用歐姆龍電子血壓計檢測患者舒張壓、收縮壓、脈壓,平均動脈壓=舒張壓+1/3脈壓。1.3觀察指標(1)記錄并比較四組孕婦產前與產后ET-1、NO;(2)記錄并比較四組孕婦產前與產后baPWV、平均動脈壓。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價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護理中的價值。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2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組,對照組46例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46例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對兩組干預前后血壓變化、健康行為及妊娠結局進行比較。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干預前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各項健康行為總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健康行為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有助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控制,提高其健康行為,改善妊娠結局,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健康宣教;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子癇前期、妊娠期高血壓等,常見癥狀有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等,嚴重威脅母嬰健康[1]。臨床除對PIH患者采取必要的對癥治療外,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控制病情、減少并發癥十分重要。健康宣教及飲食干預為PIH患者護理中最基本的護理干預措施,本研究將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結合反饋式健康宣教用于PIH患者中,旨在探究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抽取92例PIH患者,根據干預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29.76±1.47)歲;體質量指數BMI18.6-24.2kg/m2,平均(21.41±1.03)kg/m2。對照組年齡21-38歲,平均(29.79±1.41)歲;體質量指數BMI18.7-24.4kg/m2,平均(21.43±1.06)kg/m2。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孕周>24周;(2)年齡>18歲;(3)均符合PIH診斷標準;(4)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1)孕前存在高血壓或內分泌疾病史者;(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5)存在言語、視聽、認知、神志等功能障礙者。1.2方法1.2.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吸氧等,給予一般飲食指導、產前宣教等。1.2.2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早期醫學營養干預+反饋式宣教,具體措施見下:(1)早期醫學營養干預:營養師根據患者一般情況、飲食習慣、工作強度等制定個性化營養干預方案。每月1次詳細了解患者營養攝入情況,以能量、產熱營養素波動不超過±5為符合方案,(水、脂肪、蛋白質比例為7:3:1).根據孕前BMI對患者孕期增長體重進行預算,體重增長量:0-10周0.065kg/周,10-20周0.335kg/周,20-30周0.45kg/周,30-40周0.335kg/周,增重范圍10-12.5kg。囑患者選擇易消化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注意補充糖分及葉酸。注意鐵的補充,多進食蛋、奶、魚、瘦肉、水果蔬菜等食物,注意糖、鹽適量,避免攝入過多飽和脂肪,對水腫患者應嚴格控制鈉鹽攝入,每日應≤3g。囑患者多補充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增加奶類、鈣攝入,補充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鐵等食物,對缺乏微量元素的患者針對性補充葉酸、鈣鐵鋅硒、維生素B2等,維持體重適宜增長。(2)反饋式宣教:①信息傳遞:通過宣傳冊、PPT、視頻等方式講解營養管理、按時服藥、血壓監測、定期產檢、運動管理等對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并對血壓監測方法、定期產檢時間、營養管理方法及運動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提高其對以上相關內容的認知及了解程度。同時講解治療成功病例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升其依從性。②效果評估:囑患者對宣教內容進行復述,并講解常見的飲食搭配,鼓勵其說出內心疑惑。③糾正澄清:對患者表述正確的給予肯定與表揚,對表述不清或無法正確理解的內容進行講解,直至患者明白為止,確保其掌握飲食相關知識。④監督執行:每日查房時詢問患者飲食情況,對其遇到的問題及時解決與指導。1.3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后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差異。(2)使用科室自制健康行為評價量表評估患者健康行為,包括遵醫服藥、血壓監測、飲食及運動管理四個維度,各項分值0-25分,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健康行為越好,該量表效度0.751。(3)記錄兩組妊娠結局,包括重癥子癇、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處理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