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熱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20:28: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體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體熱舒適性管理論文

摘要由于建筑形式、氣候、種族、等等因素的差異會造成世界各地的人在相同的環境中熱感覺不同,對熱舒適性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本文通過在實驗室里創造不同的熱環境對200名左右在校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測試來確定空氣的溫濕度以受試者熱舒適性的影響程度。并將室內空調設計參數與本實驗得出的舒適區比較,認為我國現有的空調房間的空氣設計參數基本合理。

關鍵詞熱環境人體熱舒適性熱感覺

1引言

隨著社會的機械化和工業化程度日益增加,人們在室內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大約占生活總時間的80%以上),這就使人們對室內環境對人體熱舒適性影響的研究越來越感興趣。室內環境是指房間內的所有參數,這些參數會影響人體與周圍環境的換熱,從而影響人體的熱創造性。但是目前,在熱舒適性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大多數是由美國以及歐洲等一些西方國家所開展的。如今在世界各地所沿用的熱舒適性標準也都是根據本文國家所做的研究工作而建立起來的;而各地對這些標準例如ANSI/ASHRAEStandard55-1992的使用并沒有考慮不同地區建筑形式的不同、種族的不同等等因素?,F在已有一些研究人員對熱舒適性標準的普遍適用性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建筑形式、氣候、種族等等因素的差異可能造成世界各地人們在相同的熱環境中熱感覺不同,對熱舒適性的要求也不同。如果在使用熱舒適性標準的時候不對其進行一些修正就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在各地展開人體熱舒適性的研究。然而由于中國在人體熱舒適性的研究領域的起步較晚,到目前為止所做的工作也不多,因此有必要通過測試來確定空氣的溫濕度對中國熱舒適性的影響程度,從而得出ASHRAE的體體熱舒適性標準是否適合中國使用,由此可知我們現有的空調房間的設計參數是否合理。

2實驗內容及方法

本次實驗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實驗內容為空氣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對受試者熱感覺和熱舒適性的影響程度,本實驗總共做了18個工況。各工況分布如圖1所示。參加該實驗受試者數量在200人左右,男女共比例為1:1。實驗中受試者的服裝為KSU實驗室中的標準服裝,根據標準此時的衣服熱阻值約為0.6clo,在實驗時受試者保持靜坐狀態,此狀態下人體的活動量為1.0met。實驗懼的數據包括受試者問卷、實驗環境中的空氣參數(包括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和氣流速度)、外界空氣參數(包括空氣溫度和空氣濕度)。實驗過程中每隔半個小時用TSI在6個均勻分布的測點處對實驗小室中的空氣流速進行測量并記錄,每隔15分鐘對溫濕度自動巡檢儀顯示的溫濕度進行記錄。另外在實驗開始、中間和結束時對室外空氣參數和玻璃房外的空氣參數進行測量并記錄。

查看全文

人體熱舒適性管理論文

摘要研究了自然風與機械風頻譜的區別及對熱舒適的影響。研究發現自然風的頻譜在低頻區較機械風豐富。提出了一種模擬自然風頻譜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研究了頻譜形狀及吹風頻率上下限對人體熱舒適性的影響。主觀問卷實驗表明:接近于自然風頻譜的吹風模式比其它吹風模式有更好的可接受性。同時發現人體對吹風頻率感受的上限在1Hz附近,而頻率下限在0.244~0.488mHz范圍內時吹風有較好的可接受性。

關鍵詞頻譜;自然風;熱舒適

AbstractComparisonofthepowerspectraofnaturalwindandartificialairmovementshowedthatthenaturalwindspectrahasmanymorelowfrequencyvariationsthanartificialairflow.Thoreforeanewmethodwasdevelopedforgeneratingairmovementswiththesamevelocityspectraasnaturalwind.Airflowsgeneratedwiththenewmethodwereusedtoassesstheimpactofthespectrashapeandtheupperandlowerfrequencylimitsonhumanthermalcomfort.Thesubjectiveexperimentsindicatethattheupperfrequencylimitforthermalcomfortisabout1Hzandthelowerfrequencylimitisabout0.244~0.488mHzandthatairmovementwithspectrasimilartothatofnaturalwindismoresuitableforthermalcomfortthanotherairmovementmodes.

Keywordsspectrum;naturalwind;thermalcomfort

空氣流動能增強人體表面與外界的熱濕交換,大多數情況下吹風能改善較熱環境下人體的熱舒適狀況。吹風影響熱舒適研究可分兩部分:一是研究當室溫低于26℃時的風感;另一個是研究在較熱環境中怎樣通過吹風的補償作用達到熱舒適。本文主要討論第二種情況。

一些研究[1~5]對吹風提出的主要參數是平均風速,以此作為判別熱環境中吹風可接受性的依據不能充分描述吹風方式的多樣性。調查發現現實生活中人們對隨機及不確定的自然風的感受與對單調的機械風的感受有較大不同。描述這兩種吹風模式差別的一個主要參數就是風速的頻譜。

查看全文

戶外服裝開口結構設計分析

摘要:為保持戶外環境下人體的熱濕平衡,需要對戶外服裝結構進行科學設計,開口結構設計能快速釋放人體主要熱濕部位產生的熱量與汗液,同時也能夠及時閉合保暖透氣,保持人體的熱濕平衡。文中從人體運動的主要熱濕部位分區出發,詳細闡述戶外服裝沖鋒衣與沖鋒褲的常規與非常規開口結構設計方法,以及可解決的熱濕問題。研究戶外服裝開口結構的設計方法,為戶外功能性服裝的結構設計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戶外服裝;熱濕舒適性;熱濕平衡;開口結構設計;功能性需求;沖鋒衣;沖鋒褲

目前,對于服裝舒適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服裝材料的保暖、透氣、防風、防水等物理性能方面,對于服裝開口結構設計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是服裝開口結構作為服裝結構設計的重要內容,直接對服裝的熱濕平衡產生很大影響。服裝材料的性能往往只能滿足人體在戶外相對靜止狀態下的熱濕舒適性要求,而不能滿足于人體運動產生大量熱量和汗液時的狀態[1-3]。

1戶外運動特點與人體熱濕部位

1.1戶外運動特點。人體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縮牽引骨骼,從而帶動關節形成不同的人體運動,主要體現在頸部、腰部、臀部、肘部、膝部等部位,具體可分為頭肩部運動、臂肘部運動、腰腹部運動、臀胯運動、肩關節運動、股關節運動、膝關節運動等。當人體進行一定量的戶外運動時,就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與汗液,需要及時散發,否則人體就會感到極度不舒適。戶外服裝就是為了滿足人體在戶外不同環境中完成各項運動而設計的服裝,除了要穿著舒適、合體、美觀之外,更要適應人體活動的需要,能夠在人體易產生熱濕的部位,通過一定方法與手段進行散熱透濕,保持人體熱濕平衡[4]。1.2人體主要熱濕部位。人體運動后主要部位的熱濕分布見圖1。根據熱濕分布區域可見,人體體表溫濕度較高的區域分別為前額部、胸上部、胸腹部、上背部、背溝部、腋下和襠部,也是人體主要發熱出汗區域,大腿內側、后膝窩、前頸和后頸溫濕度相對較低。除了頭部和胸部散熱狀況良好之外,腋下、背部和襠部等部位易出汗且不易散發,需要通過材料本身的性能或者結構設計來進行散熱透濕。

2戶外服裝熱濕舒適性含義及要求

查看全文

四季氣候與著裝

世界氣象日

人類為了生存,要適應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而最基本的適應便是保持正常體溫。體溫雖然可以通過生理上的調節來完成,但生理功能的調節是有限的。衣服可以使人處于一個溫度比環境氣溫高、變化比環境氣溫小的氣層里。

衣服雖然不能減少人體熱量的損失,也不能將熱量保存起來,但它能起到調節作用,使身體周圍有一層溫暖的空氣,不僅如此,服裝還能改變環境中的氣溫、濕度、氣流、日照對人體的效應。

夏季,隨著外界氣溫的顯著升高,裸露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大大增加,如穿上合適的衣服,可減少氣象要素急劇變化時對人體的影響。當人體直接在陽光下曝曬時,衣服則可降低輻射的增熱作用。夏季衣服少,如穿著得體,更能體現人體的形態美。但夏季服裝除了更注重美觀外,也要注意既能防曬,又能使體內熱量散發掉。因此,夏季服裝顏色要淺,質料要薄而疏松,不能用合成纖維作衣料,因其吸水性能差,并且不耐高溫,易潮濕。

春季和秋季氣溫比較適宜,但春天是“孩兒臉一天變三變”,秋天又是“一場秋雨一場寒,二場秋雨穿上棉”。因此,這是兩個氣侯多變的季節,穿著上卻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春天宜捂,秋天宜凍。人們在服裝上也要考慮其保健的特點來著裝,要適應天氣的變化來著裝。冬季,衣服使人體平均能保持因傳導和輻射而喪失的全部熱量的1/3。據研究,當外界氣溫與身體裸露的溫差為15.6℃至17℃時,穿上一件襯衣,則襯衫表面與外界氣溫之差可降為11.8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加上一件背心,溫差為9.9℃;再套上外套,溫差則只有6.3℃了。

衣服越厚,衣服表面與環境的溫差就越小,保暖作用就越好。尤其在北方的嚴冬時節,一個人所散失的熱量中,有接近半數是從頭部和正常呼吸中排出的,因此,嚴冬時節口罩、帽子便成了出門所必不可少的保暖物品。在結冰地區,衣服的層次較多,若服裝外面用淺色,里面用深色的衣料,可使靠近皮膚處形成一吸熱層,達到較好的保暖效果。而南方的空氣濕度一般都比較大,因此,在冬季時,往往會感覺南方比北方更冷,所以人們在穿著上,首要的是保溫、干燥。

查看全文

城市自然通風建筑管理論文

摘要:通過上海、長沙自然通風建筑內進行的人體熱舒適調查研究,并結合有關文獻中北京和天津熱舒適研究的成果,對我國目前不同城市自然通風建筑內熱舒適狀況進行探討。結果認為,我國自然通風建筑內熱中性溫度均略高于ASHRAE推薦范圍。關鍵詞:熱感覺熱舒適自然通風

關鍵詞:熱感覺熱舒適自然通風

0前言

目前我國的熱舒適標準以國際上通用的ASHRAE55-1992標準[1]和ISO7730標準[2]為基礎,詳見表1。ASHRAE標準與ISO標準比較類似,ISO標準中沒有規定濕度的范圍。ASHRAE舒適標準的適用條件是,人員是坐姿,從事輕體力活動(新陳代謝率M≤1.2met),所穿著服裝的熱阻夏季為0.5clo,冬季為0.9clo。ISO7730舒適標準的適用條件是,人員是坐姿,從事輕體力活動(新陳代謝率M≤1.2met),所穿著服裝的熱阻夏季為0.5clo,冬季為1.0clo。盡管ASHRAE55-1992標準和ISO7730標準在全世界廣泛使用,但是由于這兩個熱舒適標準并沒有考慮地域、氣候變化等因素,所以其適用性受到各國學者不同程度的質疑。

表1目前通用的熱舒適標準ASHRAE55-1992ISO7730

SummerWinterSummerWinter

查看全文

住宅環境熱舒適管理論文

提要

對北京88戶自然通風居民住宅現場測試了夏季室內干球溫度、相對濕度、風速等熱環境參數,以問卷方式和ASHRAE的7級熱舒適指標調查記錄了居民的熱感覺,考察了居室熱環境改善措施。調查結果表明,自然通風條件下北京普通住宅的熱環境基本處于ASHRAE舒適區之外,80%居民可接受的熱環境對應的有效溫度上限為30℃,對溫度的敏感程度與其它地區相近。

關鍵詞:住宅熱舒適熱環境熱感覺

Abstract

Presentsafieldinvestigationinto88non-airconditionedresidentialunitsinBeijing,duringwhichtheindoorthermalenvironmentconditionsweremeasured,thethermalsensevalueoftheoccupantsquestionedandrecorded,andthemethodstoimprovetheindoorthermalconditionsexamined.TheresultsrevealthattheyarecoincidentwithlittleoftheASHRAEcomfortzone,thattheupperlimitoftheeffectivetemperaturecorrespondingtotheacceptedthermalenvironmentbyupto80%oftheoccupantsis30℃,andthattheresponseofthesubjectsinBeijingaresimilartothoseinsomeotherpartsofworld.

Keywords:residence,thermalcomfort,thermalenvironment,thermalsensation

查看全文

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分析論文

1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的原理

部分紡織車間如細紗車間由于機器發熱量大,在冬季車間熱量仍有剩余,需要大量排放到室外大氣中,大量熱能白白浪費;而部分紡織車間如絡筒車間和前紡車間在冬季則需要供熱。此時可采用熱能轉移、風量平衡的方法,把熱量剩余車間的熱量轉移至需要供熱的車間。該技術稱為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該技術的核心在于:不消耗或消耗很少的能量,將部分紡織車間的熱能轉移至另外的紡織車間。

發熱量較大的車間主要是指細紗車間。細紗車間用電一般占全廠噸紗基本生產用電的60%~70%,除一部分轉化為加工產品的機械能外,絕大部分電功率轉化為熱能散發到車間中。細紗機的主要產熱部件是電機,電機表面溫度甚至高達60℃[1],遠遠高于車間的溫度。因此為節約能源,目前細紗車間的電機基本上都單獨進行排風,稱為工藝排風。由于細紗車間熱量過剩[2],無論冬季還是夏季,工藝排風都排至室外大氣中。除工藝排風外,細紗車間的車間回風[3]稱為地排風。根據國家標準,細紗車間的溫度一般也高于其他車間的溫度。實際紡織車間中,冬季細紗車間的溫度甚至比前紡并粗等車間的車間溫度高10℃以上。

發熱量較小的車間包括有后紡的絡筒車間、前紡的并粗車間等。這些車間的機器數量較少,機器排布較稀,整個車間總體發熱量較低。在冬季,僅靠機器發熱量不足以保證車間的溫度。為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溫度,需要從外界輸入熱量。

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是指在冬季,把細紗車間的熱量轉移至后紡的絡筒車間、前紡的并粗車間等產熱量較小的車間。通過這種車間熱能的相互轉移分配,來節約能源。

2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的應用

查看全文

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節能技術;細紗車間

論文摘要:由于各車間熱量產生量不同,紡織企業在冬季能量浪費嚴重。本文提出了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即通過各車間熱能相互轉移分配來達到熱能節約利用的目的。該技術可以達到十分良好的節能效果。本文詳細介紹了這項技術的原理及方法,并以工程實例來驗證該方法的節能效果,為該方法的大規模應用和推廣提供技術參考。

紡織企業用電量很大,約和整個紡織企業的工人工資相當。作為勞動密集型的紡織企業,在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已無潛力可挖的情況下,節能已成為紡織企業可持續發展、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佳選擇。

目前很多紡織企業有的車間在冬季需要供熱,有的車間則在冬季把大量的熱量排出室外,能量比較浪費嚴重。如果能把排出室外的熱量轉移至需要供熱的車間,則可以節約大量的能量,該技術本文稱為紡織熱能轉移技術。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是紡織車間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合理使用熱能轉移技術,可使紡織車間冬季可不設供熱系統而達到工人熱感覺要求,節能減排效果十分明顯。

1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的原理

部分紡織車間如細紗車間由于機器發熱量大,在冬季車間熱量仍有剩余,需要大量排放到室外大氣中,大量熱能白白浪費;而部分紡織車間如絡筒車間和前紡車間在冬季則需要供熱。此時可采用熱能轉移、風量平衡的方法,把熱量剩余車間的熱量轉移至需要供熱的車間。該技術稱為紡織車間熱能轉移技術。該技術的核心在于:不消耗或消耗很少的能量,將部分紡織車間的熱能轉移至另外的紡織車間。

查看全文

飲食傳統保健學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飲食保健學現代營養學食補食療

論文提要:飲食保健學是我國傳統保健學中一朵奇葩是研究飲食與人們健康和長壽之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區別于現代營養學。中醫食療學不等同于中醫營養學,食補屬飲食調養范圍,食忌是屬于食療的范疇。食補要辨體,食療要辨證,這樣才能達到飲食保健的最佳效果。

我國傳統的飲食保健學是研究飲食與人們健康和長壽之關系的一門科學。我們知道,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的許多因素中,食物是最重要的。人從出生到死亡,飲食中的營養成分一直是保證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物質基礎,它們向人體提供能量的原料,為新生或再生組織細胞及各種體液、激素、免疫抗體等創造條件,從而使人從事各種體力和腦力活動的能力。所以,《漢書·酈食其傳》“民以食為天”之言成為千古哲語。我國傳統的養生學十分重視飲食保健,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飲食保健學的雛形,成書于這一時期的《黃帝內經》不僅提出了“食飲有節”的重要飲食養生原則,還就飲食的饑飽之度,冷熱之性,偏嗜之習,宜忌之規,配餐之則等提出了一系列法規。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等等。認為如果飲食沒有節制,就會百病叢生,應該根據不同體質,不同病癥來選擇食物,以飲食代藥,如熱體熱病,宜多吃涼性食物;寒體寒病,宜多吃熱性食物;肝腎陰虛、肝陽上逆而致頭昏目眩者,宜多貝殼類海產品;腸燥便秘的宜吃食含油脂多的下氣食物。反之,熱體熱病,忌辛辣之品;寒體寒病,忌生冷瓜果;脾胃濕熱重者,忌食油膩呆胃之品。《內經》不僅提出了飲食養生的原則,并有具體的運用,此書有方13個,其中由食物為主組成的方劑就有6個,典型的食療方“四烏賊骨丸”就是由雀卵、鮑魚、烏賊、茜草組成。用于治療婦女血枯經閉,至今仍不失為有效的食療?!秲冉洝返於孙嬍潮=W理論基礎,經過后世歷代醫學家,養生家的發揮補充,形成了我國傳統的飲食保健學,并逐步完善。

為什么要在飲食保健學前要加上“傳統”二字,一是飲食保健學運用中醫學的基本理論作為指導思想,而中醫學又稱為我國的傳統醫學。二是區別于現代營養學。現代營養學對人體的知識(如生理病理認識等),完全采用了西醫的認識方法,因此,也有人稱現代營養學為西醫營養學。同樣,傳統的飲食保健學也可以稱為“中醫營養學”,這不僅因為中醫學與我國傳統飲食保健學對人體的認識(如生理病理,辨證辨體、治療原則等)一致,還因為中醫學對藥物的認識(如四性、五味、歸經等)也同樣適用于飲食保健對食物的認識,所以,傳統的營養學冠以“中醫”二字是理所當然的。

飲食保健學與現代營養學是兩個理論體系完全不同的營養學。隨著科學的發展,現代營養學又分為兩個分支,一是生理營養學、一是臨床營養學。臨床營養學主要是研究人體處于疾病狀態下的營養要求,也就是說,生病時,通過合理的營養供給以促使疾病痊愈,加快身體恢復,從西醫治療學上說,是一種營養療法,有時作為輔助性治療措施,有時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生理營養學是研究人體正常的生理狀態下的營養要求,也就是說,根據每個人的性別,年齡、勞動消耗等各種不同生理情況,合理飲食以供應機體的營養需要,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那么,中醫營養學也早有臨床和生理之分,即食療學和食養學。中醫食療學是研究通過特殊配制的飲食以治病的一門學問。其目的是用飲食祛除病邪,調整機體氣血陰陽,臟腑功能的偏盛偏衰、恢復機體健康,是中醫營養學的組成部分,也是中醫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醫食養學相當于現代生理營養學,是研究通過日常的飲食,調整體質盛衰的一門學問,其目的是使機體氣血陰陽、骯臟功能的素虛素實趨于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以預防疾病的發生。傳統的飲食保健學還包括人們經常提到的食補和食忌。我認為,食補和食忌又可以分屬于食養和食療。食補是扶助人體的正氣,是針對虛證而言的,一般用于疾病后期正氣已虛,而不用于邪氣尚盛的疾病初、中期,否則會補反斂邪,有時在疾病后期,正氣已傷余邪未盡時,進行食補則通過扶正以祛邪,但扶正食物的本身是沒有祛邪之功的。因此,食補實質是調整機體的虛弱狀態,仍屬飲食調養的范圍。食忌多數是治療某種疾病或預防某種疾病復發的一種特殊的飲食療法,譬如,痢疾病人的初中期,利疾菌毒未盡,必須禁食,以防食滯邪留。具有過敏體質的人,往往因進食含有過敏源性的食物而誘發或復發過敏性疾患,因此具有過敏性體質的人必須禁食公雞,魚蝦、豬頭肉等發物。事實證明,食忌是針對疾病而言的,應該屬于食療的范疇。

飲食保健,無庸置疑,是用飲食來保持人們的健康??墒?,目前有一些人認為:食療,食補不是指平時的一日三餐的食物,而是藥物和食物共同做成普通的飲食形式或將藥物加入食物。這種相當流行的說法是欠妥的,內容跟形式不相統一,不能以為將藥物和食物混在一起,做成易于病人接受的飲食形式,就是飲食療法,如果是這樣,那么現在有不少西藥片劑制成糖衣片,口服時,其口味與糖果無異,能不能就算是“糖果療法”?顯然不能。因此,無論食養、食療、還是食補、食忌,恰恰是指平時的一日三餐的食物所對人體發揮的作用。對于將藥物加入食物中,做成普通的飲食形式,在我國確實有,而且源遠流長,至今仍有人們所運用,但這只能稱之為“藥膳”,而不能稱為食療,這只是服藥形式的不同而已。

查看全文

住宅家用空調運行狀況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根據99年夏季對北京市區42戶安裝空調住宅的調查結果以及空調房間室溫的測試數據,分析和了解住宅家用空調主要在晚上間歇運行以及空調啟動溫度與控制溫度不一致的運行特點,并依據熱舒適理論的研究成果,確定出房間空調的啟動溫度為29℃左右,而房間空調的控制溫度則為26℃。本文的工作為住宅建筑的能耗分析以及住宅熱性能的分析評價提供了基礎。

關鍵詞:住宅家用空調運行狀況啟動溫度控制溫度

1.引言住宅家用空調的運行狀況主要包括空調運行方式、空調開啟時刻的房間室溫以及空調的控制溫度等方面的信息,它在較大程度上決定了住宅的空調能耗狀況,而國內外有關家用空調運行狀況的研究報道尚不多見。同時,隨著家用空調的全面普及,家用空調的能源消耗已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了解現有住宅家用空調的實際運行狀況,對于合理地預測住宅能耗狀況以及評價住宅熱性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根據99年夏季對北京市區42戶安裝空調住宅的調查結果及住宅內空調房間的室溫測試數據,從定量的角度分析現有住宅家用空調實際運行狀況的變化規律,為節能住宅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礎。

2.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99年夏季(時間為99年7月15日至8月9日),清華大學對北京地區住宅室內熱環境的狀況做了廣泛的調和查測試,調查和測試數據有效的樣本容量共有140戶,它們主要分布在北京市的海淀區、西城區、宣武區、朝陽區及豐臺區等,其中42戶的住宅內裝有家用空調,空調測試房間總數為42間,房間功能為臥室、客廳和餐廳。

室溫的連續測試是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將Rhlog溫度自記儀置于住宅的空調測試房間內,房間的室溫數據每隔30分鐘可自動讀取并記錄于Rhlog溫度自記儀內,自記儀的測試精度為0.3℃。同時,在室溫測試過程中,避免了太陽輻射和房間內照明燈具、電器設備等內熱源對溫度自記儀讀數的影響。

研究的另一部分內容是住戶對家用空調調節行為的調查,要求住戶完成相關調查問卷的填寫,主要包括:住戶對家用空調的態度(滿意空調的原因和不滿意空調的原因)、空調控制溫度的大小、空調的開啟運行狀況以及大致的運行時間范圍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