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器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9 13:39: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銳器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調查與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的發生狀況,為合理制定防范措施,保護護理人員職業安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的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常見原因和環節。結果共收回調查問卷69份,有效問卷率為94.20%,2年間共發生127人次銳器傷,平均每人發生1.95次,以護齡3年~5年者發生率較高。銳器傷主要發生于配制液體、加藥、處理醫療廢棄物、回套針帽或安瓿、操作完畢整理物品、拔針、清洗器械等環節中。結論骨科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的概率較高,應加強職業安全教育,熟練操作規范,增強防范措施,健全銳器傷報告制度,完善處置流程,保證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到位,配備必需物品,以減少銳器傷的發生。

關鍵詞: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原因;防范

隨著醫療技術和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患者對護理工作提出更嚴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使臨床護理工作越來越繁重復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骨科住院人數一直居高不下,骨科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頻繁接觸受到污染的醫療護理器械,極易發生銳器傷害。為了解骨科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的狀況、分析易發環節和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筆者對本科護理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借鑒有關文獻[1],自行設計調查表格,對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科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并發生銳器傷的護理人員(包括實習護生)進行了回顧性調查。我科共有護理人員(不包括實習護生)55名,全科平均每年收治住院患者2355例,其中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約占總數的1/3以上,急診創傷手術每年平均在119臺以上。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9份,現場收回69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65份,有效率為94.20%。接受調查的65名中,高級職稱3名、中級職稱22名、初級26名、實習護生11名、護工3名。

2結果

查看全文

護士銳器傷風險要素及策略

醫療銳器傷是護理工作中最常見的一種職業性損傷,護士是醫院中銳器傷發生率最高的職業群體。銳器損傷是導致醫護人員發生血源性傳播疾病最危險的傳播途徑之一,由針刺傷所造成職業暴露繼而引發血源性感染的潛在危險日趨嚴重In,直接威脅護士的安全及生命健康。本研究根據內科多年的工作實踐分析總結內科銳器傷的相關危險因素并探討出預防對策,旨在降低護理職業風險,確保醫護人員的安全,提高內科的護理質量,現報道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本院內科護士95名,年齡19~5l歲,平均年齡(28.45±5.74)歲。其中工作年限<3年24名,3~5年42名,6~10年20名,10年以上9名;職稱:主管護師27名,護師30名,護士38名。文化程度:本科28名,大專49名,中專18名。

2.方法。問卷調查表白行設計,主要調查內容為:職業、職稱、性別、年齡、工齡、何種銳器損傷、損傷部位、損傷數次、時間、原因等。問卷經相關專家審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以無記名方式發放,當天收回,本次研究回收率為100%。統計2010年1—6月護士銳器損傷次數、銳器損傷的種類。

二、結果

2010年I~6月護士共發生262次銳器損傷,其中針刺傷107次占40.8%;刀割傷56次占21.4%;玻璃劃傷75次占28.6%;其他24次占9.2%。

查看全文

護士職業危險防護對策論文

關鍵詞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分析防護對策

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從事診療、護理等工作過程中意外被含有致病微生物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或黏膜,或者被含有致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感染的情況。護士是一門特殊的職業,在日常工作中,臨床護士每天都會接觸侵入性治療和護理操作,是發生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但目前護理人員對職業暴露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對工作中接觸的各種傳染源防護意識不到位,使職業暴露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威脅了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強護士的職業防護顯得尤為重要?,F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護理人員職業暴露情況并提出相應防護對策。

1一般資料和方法

調查方法:回顧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47例護理人員職業暴露情況。

2結果

職業暴露主要分布:急診7例、門診6例、病房22例(其中實習生2例)—銳器傷發生35例,污染血液噴濺12例。

查看全文

護士職業危害及防護詮釋

摘要:血透室作為一個特殊的工作環境,存在著大量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血透室護士較其他科室護士存在更多潛在的危險因素,面臨著更多的職業危害,成為潛在職業危害的高危人群,本文通過對血透室護士面臨的職業危害的總結,防護知識的探討,以提高相關部門和血透室護士自身對血透室職業危害的認識,建立更為健全的防護措施。

關鍵詞:血透室護士;職業危害;防護

1職業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血透室是腎病終末期患者和中毒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場所,護士在搶救患者或做操作的過程中,頻繁的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因此職業性感染是最主要的生物性感染,職業感染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病毒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而進入體內。尿毒癥的患者,中毒患者,常有嘔吐,腹瀉,貧血患者常有輸血,很多急診患者未明確的診斷,搶救患者時緊張的氛圍,以及透析器材的復用,都使得護士不可避免的接觸到患者的體液,分泌物,血液。另一途徑:銳器傷是職業感染最重要的感染途徑,護士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接觸到不同的銳器:針頭,剪刀,玻璃。特別是針頭:動靜脈穿刺針,注射針頭,采血針。因此銳器傷是院內常見的職業傷害,據相關文獻報道,護士發生銳器傷占醫院銳器傷總數的42%~70%,52%的護士在工作中有過銳器傷經歷,95%是被污染的銳器刺傷[1]。而被污染的銳器則是導致醫護人員發生血源性感染的最主要的職業因素,目前已證實20多種病原體可經針刺傷而傳播。危害最大,最常見的(HIV,HBV,HCV)。這些病毒的傳播途徑中,它們通過血液和血液制品傳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2]。由于血透室的特殊性,工作過程中被污染的幾率更大,據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公布的資料:目前中國檢測發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為14.1萬人,我國目前人口中乙肝感染率高達60%左右,乙肝病毒攜帶者已有1.3億[3]。有關報道顯示,美國透析室工作人員肝炎感染率2.0%,比一般居民高4倍[4]??梢娡肝鍪易o士面臨著嚴重的生物性危害。

1.2化學性危害

查看全文

婦產科護理人員職業防護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婦產科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現狀,并探究其發生原因與對策。方法對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40名婦產科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其內容以基本情況、護理操作過程中的自我防護情況為主。結果婦產科護士處理患者用物、陰檢、更換會陰墊、接觸新生兒、壓宮底、會陰沖洗、破水后聽胎心的污染率分別為5.00%、10.00%、25.00%、30.00%、10.00%、10.00%、10.00%。共發生45次銳器傷,主要因穿刺、套回針帽、拔針、會陰縫合、斷臍抽臍血、溶藥、加藥、處理廢物、掰安培所致。婦產科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現狀:18名A級(45.00%)、15名B級(37.50%)、7名C級(17.50%);皮膚黏膜破損后進行防護:18名A級(45.00%)、16名B級(40.00%)、6名C級(15.00%),見表3。。結論婦產科護士由于自身防護意識較差,需加強婦產科護理人員相關防護知識的培訓,結合防護現狀盡快落實標準的防護措施,降低其職業暴露風險。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人員;職業防護;職業暴露

護士的職業暴露風險較大,是醫院職業暴露的主要高危人群。婦產科護士因自身工作的特殊性,經常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相關銳器,導致職業暴露風險增發[1]。目前,臨床上對患者安全防護的重視度較高,但對醫務人員安全防護的重視度相對較低,致使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越來越大,尤其是婦產科護士[2]。本研究,以本院的40名婦產科護理人員為重點研究對象,對其自我防護現狀進行問卷調查,旨在探究其改善對策,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40名婦產科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均為女性,年齡20~45歲,平均(32.15±2.16)歲;工齡最長20年,最短4年,平均(12.42±2.63)年;按職稱分為5名主管護師、10名護師、25名護士;按文化程度分為20名中專、10名大專、10名本科。1.2方法。采用本院自制的自我防護問卷調查表,共發放40份問卷,讓婦產科護理人員認真填寫,其內容以接觸血液、接觸體液、接觸分泌物、銳器傷等方面的內容為主,回收40份,回收率為100%。1.3觀察指標。分析婦產科護士與患者血液、體液及分泌物的接觸情況、銳器傷發生的原因及婦產科護士的自我防護情況。防護主要分嚴格防護(A級)、一般防護(B級)、基本不加防護(C級)三個等級。A級:護士在工作期間戴口罩,戴手套接觸污染物,完成各項操作后用洗手液認真洗手,再用流動水洗凈;B級:護士在工作期間、接觸污染物時偶爾戴口罩,完成相關操作洗手,但認真程度不高;C級:接觸污染物時不注意佩戴口罩,完成相關操作時不注意洗手[3]。1.4統計學方法。將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項目數據資料均納入SPSS21.0軟件分析,t檢驗與χ2檢驗,P<0.05可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大血管損傷分析論文

致傷原因:銳器傷2例,鈍器傷1例,重物擠壓傷4例,火器傷1例,醫源性損傷2例。損傷血管:頸內靜脈及頸外靜脈2例,股動脈1例,下腔靜脈2例(其中1例合并髂總動靜脈傷),髂外動脈1例,髂總靜脈1例,門靜脈右支1例,肝左靜脈1例,腸糸膜上動靜脈1例。處理方法:手術修補6例,頸內靜脈修補、頸外靜脈結扎1例,填塞壓迫1例,自體大隱靜脈、股動脈移植1例,未修復1例。10例中同時行小腸穿孔修補3例次,結腸造瘺2例次,肝破裂修補3例次,血胸閉式引流2例次,脾腎切除各1例次,腹膜后血腫引流1例次。

結果

10例患者中治愈8例,死亡2例。死亡2例中1例為肝硬化門靜脈右支損傷術后肝衰,另1例為車禍致多發性髂總靜脈撕裂休克。

討論

在車禍、工傷事故的多發傷,尤其是刀刺傷、槍彈傷中,合并腹部及周圍血管損傷者約占1/3,因此對嚴重的腹部外傷及軀干四肢的銳器損傷,應高度警惕血管損傷。外傷后體表血管行走部位開放傷口血如泉涌,患者迅速出現虛脫蒼白,血壓下降。腹部鈍性撞傷及穿透傷后,血壓進行性下降,腹部膨隆,均為腹腔積血和大血管損傷的可靠征象,強烈提示手術,需立即行手術探查。因此,多數血管損傷都是在手術探查時確立診斷。少數血管損傷因血管創口相對較小、管壁彈性回縮、血凝塊堵塞暫時止血,或鈍器穿透、銳器刺傷有異物存留時起到填塞作用,早期無兇猛的大出血,一時難以確診,但應想到血管損傷的可能,此時仍需備足血源,早期手術探查確診并給予恰當的處理。

大血管損傷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創傷,其治療效果取決于失血量的多少、受傷至救治時間的早晚以及合并傷的嚴重程度。救治成功的關鍵在于不失時機地急救復蘇止血、修復血管、處理合并傷等綜合治療。遇大血管損傷切忌恐慌,應立即予以暫時壓迫或填塞止血,并進行復蘇救治,快速建立靜脈輸液通道,行靜脈穿刺置管或切開,快速輸液、擴容、抗休克,備足血源,最好選擇上肢血管或直接頸內靜脈穿刺置管擴容。初步查清傷情后,盡可能急送手術室搶救。本組1例多發傷左側髂血管破裂,經下肢靜脈置管快速輸血1000ml、林格氏液3000ml,手術過程中血壓無回升趨勢,腹膜后血腫越來越大,最終無效死亡,經分析與術前未考慮左側髂血管損傷而行左下肢靜脈置管擴容有關。

查看全文

胸腹聯合傷臨床治療論文

[摘要]由于現代社會車禍增加,建筑施工較多等原因,使重癥創傷比例增加,造成胸腹聯合傷明顯增加,由于胸腹聯合傷死亡率高,在創傷診治中引起高度重視。筆者對本院5年來收治的98胸腹聯合傷診治情況進行總結。本組剖胸手術35例,剖腹手術68例,胸腔閉塞引流或抽液氣70例。本組死亡15例,死亡率15.3%。提出我們的觀點和看法,胸腹聯合傷及時準確的診斷非常重要,治療應嚴胸寬腹,及時做胸腔閉塞引流術,防治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等觀點。

[關鍵詞]胸腹聯合傷;診斷;治療

我院2002~2007年共收治胸腹聯合傷98例,死亡15例?,F對診治情況作回顧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男70例,女28例。年齡7~74歲。60歲以下90例,60歲以上8例。所有病人均在傷后3h內入院,入院前在外院或在本院急診做簡單處理后收入病房。

查看全文

全區公共衛生傷害監測分析報告

傷害是與人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問題,每年都會給社會、家庭和個人帶來經濟損失和疾病負擔。

近幾年區傷害監測工作在覆蓋全區的三級傷害監測網絡的全力配合的基礎上,報告率和報告質量逐年提高。年度傷害病例報告11019例,是年病例數的1.11倍,是2008年的1.26倍,是2007年病例數的2.06倍。

為進一步了解區居民傷害的發生規律,探討其流行特征,為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傷害預防決策的科學依據,現將年度傷害監測情況分析如下:

一、傷害監測基本情況

區年年末全區人口總數為481477人,其中男性233259人,女性248218人。(數據來自區公安戶籍系統)

年度全區傷害監測報告11019例,其中男性7500人占68.06%;女性3519人占31.94%。男性例數顯著高于女性。

查看全文

醫學生職業暴露與情景教學探索

摘要:醫學生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強職業安全防護教育是降低職業暴露風險的重要措施。情景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醫學教育領域中應用廣泛。本文通過總結醫學生開展職業暴露與防護情景教學的具體做法和體會,探討提高醫學生職業安全防護意識與職業暴露應急處置能力的教學方法,為職業安全防護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生;職業暴露;職業防護;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是模擬或再現某種活動場景而創建的一種高度仿真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師設計,將教學內容融入該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輔導學生在形象生動的仿真環境中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醫學教育領域中應用廣泛。近年來,已有學者將情境教學應用到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培訓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2]。醫學生是職業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強職業安全防護教育是降低職業暴露風險的重要措施。為提高提醫學生職業安全防護意識與職業暴露應急處置能力,筆者在2015年開始在醫學生職業暴露與防護的理論課中采用情景教學法,積累了一定經驗,現將具體做法與體會報告如下。

1具體做法

1.1設計教學情境。教師在教學前根據教學大綱編制《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與防護》教案,明確教學目的與教學重點、難點。在多媒體教學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與防護基本理論后,設置艾滋病病毒銳器傷、粘膜暴露兩種職業暴露場景,場景一:某工作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銳器傷職業暴露,應急處理措施包括:(1)局部處理: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流動水、肥皂液或生理鹽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皮膚消毒劑進行傷口及周圍皮膚消毒。(2)報告: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應立即報告科主任或護士長,科室應進行登記備案。填寫《職業暴露報告卡》,經科主任或護士長審核簽字后上報院感科。(3)檢查暴露者(醫務人員)和暴露源(病人)有關病毒或其它血清標志物,根據職業暴露處置專業人員評估與指導意見,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場景二:某工作人員發生艾滋病病毒皮膚或粘膜職業暴露(如患者血液濺到工作人員眼睛里)。應急處理措施除局部處理有差異外,其余措施同場景一。皮膚或粘膜職業暴露局部處理:被暴露的完整皮膚用肥皂液、流動水清洗,破損皮膚用肥皂液、流動水沖洗后用皮膚消毒液消毒;被暴露粘膜反復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并為學生提供職業暴露應急處置參考資料,指導學生自主編寫腳本,把正確佩戴口罩、護目鏡、防護面罩、洗手、職業暴露處置等方法融入教學模擬情景中,為醫學生創造一種無風險的、高仿真的訓練環境。1.2實施情景模擬教學。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對職業暴露處置與防護知識以“角色扮演”形式進行演示。將學生分為甲、乙兩組,甲組扮演艾滋病病毒銳器傷職業暴露應急處置,乙組扮演艾滋病病毒粘膜暴露應急處置,根據教學情景設計及演練腳本,每組演練前有5-10min的自由準備時間,選數名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醫生、護士、病人等,其余學生細心觀看并記錄演練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演練結束后讓觀看學生提出存在的問題,然后集體討論總結。最后,教師對演練進行點評,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指出學生在應急處置中的不足,歸納總結學習要點,使學生掌握職業暴露處置與防護知識。1.3評估教學效果。教學結束后,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職業暴露與防護知識的認知情況,評估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并收集學生對情景教學法的主觀感受與建議,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與提高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2教學體會

查看全文

消毒供應中心規范化管理論文

1認真學習與執行規范化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在隔離衣發放時,每次多領一套,工作者穿護士鞋,護士褲,戴一次性圓帽口罩,穿隔離衣?;厥障礈烊藛T增穿防水圍裙、袖套、防護面罩,帶橡膠手套。外出時換上另外一套隔離衣。品名、包裝者、鍋號/鍋次、滅菌日期、失效期。包裝時所有的包布無系帶,包裝時包內放化學指示卡,包好后膠帶貼在開口處,然后將填寫好的六項滅菌標簽與膠帶的粘貼方向垂直,形成一個十字形粘貼,增加了包裝口處的粘貼牢固性。填六項標簽時用紅圓珠筆,以免滅菌后字跡褪色。裝鍋時保證包與包之間的距離,以免滅菌時氣流不暢致使濕包、滅菌不徹底;避免滅菌標簽被其他包粘走的現象發生。我們在無菌物品發放間采用超市擺放的方法,擺放架最底層離地面至少20cm,離墻至少5cm,離天花板至少50cm。每個包外均嚴格粘貼六項滅菌標簽,規定好擺放的日期順序,使護士查對或發放無菌物品時一目了然,減少對無菌物品的觸摸。特殊物品的包裝:

1)不常用或備用的包采用無紡布或皺紋紙包裝,以延長有效期,減少洗滌、包裝滅菌的次數,既減輕了工作量,又減輕了對器械的損壞。

2)刀片、縫合針、縫合線選用一次性無菌物品一次性使用。

3)臨床用拆線剪、止血鉗等采用單包裝滅菌,導尿包內潤滑棉球改為直接購置于生產廠家兩個為一包的滅菌好的一次性棉球。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