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調查與防范措施

時間:2022-03-31 11:36:07

導語: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調查與防范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調查與防范措施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的發生狀況,為合理制定防范措施,保護護理人員職業安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2月我院骨科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的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常見原因和環節。結果共收回調查問卷69份,有效問卷率為94.20%,2年間共發生127人次銳器傷,平均每人發生1.95次,以護齡3年~5年者發生率較高。銳器傷主要發生于配制液體、加藥、處理醫療廢棄物、回套針帽或安瓿、操作完畢整理物品、拔針、清洗器械等環節中。結論骨科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的概率較高,應加強職業安全教育,熟練操作規范,增強防范措施,健全銳器傷報告制度,完善處置流程,保證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到位,配備必需物品,以減少銳器傷的發生。

關鍵詞:骨科;護理人員;銳器傷;原因;防范

隨著醫療技術和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患者對護理工作提出更嚴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使臨床護理工作越來越繁重復雜。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骨科住院人數一直居高不下,骨科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頻繁接觸受到污染的醫療護理器械,極易發生銳器傷害。為了解骨科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的狀況、分析易發環節和原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筆者對本科護理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借鑒有關文獻[1],自行設計調查表格,對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科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并發生銳器傷的護理人員(包括實習護生)進行了回顧性調查。我科共有護理人員(不包括實習護生)55名,全科平均每年收治住院患者2355例,其中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約占總數的1/3以上,急診創傷手術每年平均在119臺以上。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9份,現場收回69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65份,有效率為94.20%。接受調查的65名中,高級職稱3名、中級職稱22名、初級26名、實習護生11名、護工3名。

2結果

2.1易發護齡在發生銳器傷的65名護理人員中,共發生127次損傷,平均每人發生1.95次。發生銳器傷的護齡構成比為≤1年占20.00%;1年~3年占29.23%;3年~5年占26.15%;5年~10年占16.92%;10年~20年占6.15%;>20年占1.54%,見表1。以護齡3年~5年者占比例較大,因為他們大多已單獨從事一般性護理技術操作,但仍存在緊張恐懼心理,尤其工作比較繁忙時,因不熟練或慌亂,或因剛做臨床時的好奇謹慎心情已經淡漠,取而代之的成為漫不經心,粗枝大葉,造成失誤或出錯而發生銳器傷害。護齡≤1年的基本上是實習護生或護工,臨床不允許他們單獨做護理技術操作,所以發生銳器傷的概率相對較少,并集中發生于拔針,處理醫療廢棄物,傳遞物品,清洗器械等項操作中。2.2易發環節調查顯示,銳器傷害主要發生于配制液體、加藥、處理醫療廢棄物、回套針帽或安瓿、操作后整理物品、拔針、清洗消毒醫療廢棄物等。

2.2應急處置和上報率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后普遍存在恐懼慌亂心理,不能積極正確地處置傷口和及時填寫上傳報告卡,甚至不明確暴露源,造成不能及時采取針對性的補救防范措施。以致延誤治療最佳時機,埋下自身醫院感染隱患,或者過于緊張擔心,終日忐忑不安,提心吊膽,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

3討論

3.1骨科臨床護理人員工作量大,護理人員經常直接接觸到急診患者的開放性傷口、血液、膿液、傷口引流物等,污染威脅較大。又因護理治療工作需經常使用銳利器械和用品,加之工作急迫時不注意保護自己,造成銳器傷成為骨科護理人員常見的職業傷害。據文獻報道,有20多種傳染病可經血液傳播[2],我國是乙型肝炎高發區,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國也已進入快速增長期[3],還有敗血癥、瘧疾、傷口感染等均可經血源傳播。護理人員發生銳器傷的破損處直接暴露于含有微生物的環境,極易發生感染,嚴重危害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3.2本次調查說明約有70%的銳器傷發生在護齡≤5年的護理人員,與國內外專項研究結果接近[4]。從表2得知銳器傷常發生在配制液體、加藥、回套針帽和安瓿等5個環節,與骨科護理工作量大,人員相對不足,臨床一線年輕護士較多,缺乏工作經驗有一定關聯。有些低年資護士違反操作規則,如回套、拔出的頭皮針掛在輸液架上或插入瓶塞中;將針頭放于治療盤內進行二次處理;手持銳器做其他工作;手掰安瓿不謹慎;清洗器械或收集醫療廢棄物時不專心;使用后的針頭不正確放入利器盒而誤傷他人。加之低年資護士心理素質不夠穩定,實習護生對醫院科室環境不夠熟悉和適應,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存在差距,過于刻板等諸多因素,均促成他們成為銳器傷的高危人群。今后,應在護理教育、崗前培訓和臨床繼續教育中加強職業防護和標準預防方面的教育。

3.3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調查期間發生的127人次銳器傷中,只有19人次上報,上報率僅為14.96%,說明護理人員對銳器傷不夠重視,認識不到位,管理上有欠缺,或存在僥幸心理,誤認為及時上報是小題大做,或存在顧慮,擔心被感染后被他人歧視。因此應重視對銳器傷者的心理干預,臨床管理者和各級感染質控組織成員應關注銳器傷后的處置情況,指導采取正確的有效措施,緩解傷者的恐懼心理。持續開展職業暴露相關培訓教育和監測,掌握防護技能,完善銳器傷后的處置、登記和報告反饋程序,對工作中存在松懈情緒和不規范的防護行為及時發現和指正。

3.4認真深刻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制止易發生銳器傷的不當行為和危險隱患,嚴禁針頭回套,嚴禁銳器盒重復使用,嚴禁銳器二次集中處理。為不合作的患者做治療時須有人協助,謹防意外。可在治療車、治療室、處置換藥室等易發生銳器傷的工作地點設置警示標志,提醒護士集中注意力,規避傷害。在治療處置車上合理配置銳器盒,方便及時投入銳器,減少中間傳遞環節。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時應戴手套或使用長柄持物鉗,做好標準預防。根據臨床實際需求配置足夠的護理人員,也可借鑒實行各時段工作量彈性排班,保證護士治療操作時間充足[5],減少因慌亂繁忙而引發的銳器傷。簡化程序,推廣從口頭上報改為辦公網電子報告。加強監控力度,使安全防護成為護理人員的自覺行為,是減少和杜絕銳器傷的關鍵所在。

作者:崔金金 成曉迪 單位:臨汾市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索瑤,范珊紅,高曉東.陜西省11所醫院醫務人員銳器傷調查與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2505-2507.

[2]曹海清.醫護人員銳器傷及防護情況調查[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2,27(3):307-308.

[3]許慧瓊,潘曉平.醫護人員職業防護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7(1):29-31.

[4]顧月,陳辰,程科萍,等.某三甲醫院醫務人員醫療銳器傷的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3,31(1):41-44.

[5]江麗萍,干鐵兒,朱越獻,等.醫務人員針刺傷現況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6):141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