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13:00: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篩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學語文篩選能力培育
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認為,它更是面對語言材料能搜集信息、認識他們的思維軌跡、理解他們的審美旨趣、獲得自己的靈性感悟的一種能力。不管是哪種閱讀層次,都需要讀者潛心致志地進入文本本身,然后咀嚼、推敲文字的隱性內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成為其它三種能力培養的基礎,它是閱讀能力培養的一塊基石。那么,面對信息量大的閱讀材料,怎樣培養學生迅速根據目標篩選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呢?
1、在課內閱讀中尋找突破口
課內的文章是經專家精挑細選的經典之作,文章的思想情感對于學生往往有思想感化、情感熏陶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要挖掘和發揮語文的這些人文主義作用,必須教給他們方法。把握文章主旨的突破口主要在文章的標題、開頭、結尾、文段的起句和結句、文中抒情議論的句子、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語句等關鍵詞句中。文學總是以敞亮而隱晦、簡潔而模糊、理性而抒情的語言,開啟著復雜、高深的意義視界。要讓學生也能憑借自己的情感經驗構建文本中的個性語言,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比如學會篩選文本相同的表達對象,引導學生比較其中的不同之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養成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筆者教《故鄉》時,要求學生找出閏土少年時和中年時的外貌,然后自己設計一個問題,這樣帶領學生進入文本的理解性層次,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教《海燕》時,要求學生篩選海燕在海面上飛翔的細節描寫,然后讓學生細心比較海燕處于三個情境時表達上的細微差別,從而理解海燕的高大形象。
2、在課外閱讀中不斷引導和強化
這里的課外閱讀主要包括平時的語段訓練和大量的課外作品閱讀。課外語段閱讀是對課內閱讀方法的鞏固和拓展。在平時的語段訓練中,我首先讓學生進一步篩選關鍵信息把握文章主旨,為答題奠定方向,這是對課內閱讀中篩選能力的鞏固。但語段訓練對其他閱讀能力的考查也已經初見端倪,比如記敘文中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理解文章標題含義等。我對學生的要求主要是能找出與題目要求有關的文本信息,然后慢慢整合、概括、分析等。比如分析人物形象,我就要求學生能在文中篩選出表現人物性格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的語句;理解文章標題含義,我就要求學生先能從故事層面篩選相關的表層信息。課外作品的自由閱讀中,按照課內文體教學的需要,要求學生閱讀相應文體的作品,每周完成一篇讀書摘記或讀后感,并且在批改時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體驗,通過表揚手段激勵學生結合作品內容談出自己個性見解,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
3、讓學生從網絡閱讀中運用“篩選信息”能力
耐鎘菌株分離篩選及生物學研究
摘要:探究尾礦污染土壤中耐鎘菌株的耐受性。利用含鎘LB液體培養基對菌株進行耐受性測試,篩選出4株耐受性較強的菌株;通過各耐鎘菌株的生長曲線、菌落特征和鎘去除率,確定菌J3為高效耐鎘菌株;該菌株在鹽濃度為1%,pH值為7.0時,生長狀況最佳。最佳生長條件下,該菌株對鎘的最大耐受濃度為400mg/L,最適耐受濃度為300mg/L。尾礦污染土壤中含有較豐富的耐鎘微生物資源,篩選出的高效耐鎘菌株耐受性較好,可為尾礦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提供可參考菌株。
關鍵詞:鎘;分離篩選;菌株;耐受性
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和金屬冶煉、工業廢水的排放以及化肥和農藥的過量或不合理使用,含鎘污染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到環境,造成土壤的重金屬鎘污染。鎘具有毒性、難降解性,農業土壤被鎘污染后易通過食物鏈在動植物和人體內累計,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土壤重金屬污染常見的修復方法有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及生物修復等,而生物修復中的微生物修復方法由于所需菌劑體量小、修復周期較短、無二次污染等特點受到廣泛關注。功能性微生物能夠通過吸附、氧化或還原重金屬,把有毒有害的重金屬轉化為無毒或低毒金屬沉淀物,并通過吸附實現重金屬的去除[1]。本研究從尾礦污染土壤中分離篩選出4株耐鎘功能性菌株,選取對鎘去除率最高的菌株,優化該菌株生長條件,確定其耐受性,為土壤中重金屬鎘的修復提供理論依據和可利用菌株資源。
1材料和方法
1.1實驗材料
1.1.1土樣來源
高產優質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分析
摘要:為篩選適宜習水縣種植的馬鈴薯優良新品種,從省外引進9個新品種進行篩選試驗。結果表明,云薯505綜合表現最優,產量最高(27974kg/hm2),抗病性強,商品性較高,生育期相對適中,可在習水縣中低海拔區域示范推廣。云薯108、云薯902產量水平較高,商品薯率也較高,晚疫病發病率較低,生育期適宜,綜合表現較好,可以進一步試驗示范。
關鍵詞:馬鈴薯;新品種;產量;適應性
馬鈴薯是貴州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菜、飼兼用作物,習水縣常年種植面積1.6萬hm2,是保障習水縣糧食安全的重要糧食產業。目前習水縣馬鈴薯種植多為農戶散種,種薯多以自留種為主,隨著多年種植,品種老化、退化現象嚴重,抗病性下降,單產水平和商品轉化率相對較低,急需推廣高產優質、抗病性強、商品性好的馬鈴薯品種進行更新換代。近年來,貴州各地廣泛開展的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總結了寶貴經驗,為習水縣新品種推廣應用和品種結構優化提供了參考[1-3]。結合貴州省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示范推廣項目,于2021年2-6月在習水縣二郎鎮莫洛村開展馬鈴薯新品種比較試驗,以期篩選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促進新品種更新換代,進一步提高單產,為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數據和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習水縣二郎鎮莫洛村周勝勇農戶責任地上進行,28°11′23″N,106°18′57″E,海拔871m,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勻一致,排灌方便,前作為高粱。
非生物學藥物篩選方法及應用詮釋
摘要:分子印跡技術、高通量篩選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生物信息學技術是4種常用的非生物學藥物篩選技術。文章簡要介紹了每項技術的概念、原理和應用,以期使其更廣泛地應用于抗病毒等篩選難度大的藥物篩選領域。
關鍵詞:藥物篩選;分子印跡技術;高通量篩選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生物信息學技術
藥物篩選是應用適當的方法和技術根據特定的目的對藥物進行優選的過程。藥物的種類很多,從大量的藥物中找出對特定疾病有針對性治療作用的藥物是個復雜的過程。傳統的藥物篩選一般是采用生物學方法,也就是將藥物與相應的病原作用,能夠有效抑制病原生長或對已有病原有殺滅作用的即為有效藥物。然而對于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具有強傳染性的疾病此種方法是一項既繁瑣,危險性大又對實驗條件要求極高的工作。因此,應建立非生物學方法來替代傳統生物學方法。所謂的非生物學藥物篩選方法即在不接觸傳染性病原的情況下進行藥物篩選。篩選的方法可以是間接的篩選藥物,如分子印跡法、生物信息學法;也可以是獲得病原的相應結合靶點來選取有效藥物,如高通量篩選技術和生物芯片技術。本文將對非生物學藥物篩選方法進行簡要綜述[1]。
1分子印跡技術
分子印跡技術也叫分子烙印技術或分子模板技術(molecularimprintingtechnique,MIT),是一種模擬抗原與抗體相互作用的人工生物模板技術。分子印跡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s,MIPs)也就是由分子印跡技術制備出來的,具有高效、穩定、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在對映體和異構體的分離[2,3]、固相萃取[4,5]、緩控釋給藥系統[6]、臨床藥物分析、膜分離技術[7]、模擬酶催化[8]、化學仿生傳感器[9]等領域中MIPs都展現了良好的應用前景。MIPs的制備過程為:①在溶劑(致孔劑)中將模板分子和功能單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一定條件下進行反應,通過共價鍵或非共價鍵作用形成可逆的模板分子-功能單體復合物;②加入交聯劑、引發劑,使模板-功能單體復合物通過聚合反應在模板分子周圍形成高交聯的剛性聚合物;③將模板分子(印跡分子)從聚合物中洗脫解離出來,這樣在聚合物的骨架上便留下了一個對模板分子有“預定”選擇性的識別空位。空位中含有精確排列的與模板分子官能團相互補的由功能單體提供的功能基團[10]。分子印跡聚合物中的空位和模板分子形狀、大小完全一樣,從而實現對模板分子的特異性識別。印跡聚合過程如圖1所示[11]。MIT具有分子識別性強、固定相制備簡便快速、操作簡單、性質比較穩定(耐酸堿、耐高溫、高壓等)、溶劑消耗量小、模板和MIPs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等優點。
應用分子印跡技術,根據已篩選出的對相應病原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作為模板建立生物法替代篩選模型。一方面可以避免與病原的直接接觸,增強安全性;二是可以在普通實驗室進行實驗,實驗條件要求低;三是有針對性的選擇有效藥物成分,縮短了篩選時間和實驗強度;四是精確有效篩選。如中草藥含的化合物結構類型多樣,含量懸殊且許多成分是未知的,因此從中分離純化有效成分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而且容易丟失微量的有效成分。為了盡快從中草藥中尋找出高效的實體藥物及各配方的有效成分,以及將中藥推向國際市場并從中發現療效顯著的符合歐美市場要求的新藥,就可以應用分子印跡技術來達到這個目的。謝建春等[12]以駱駝蓬種籽中抗腫瘤活性化合物哈爾滿作為模板,用非共價鍵法制備了對哈爾滿結構類似物哈爾明及哈馬靈具有強親和性的分子印跡聚合物。分離鑒定了駱駝蓬種籽甲醇粗提物中所含的哈爾明及哈馬靈兩種抗腫瘤活性成分。此實驗結果說明了通過分子印跡技術能夠有效地對中草藥活性成分進行分離。實驗還說明了通過分子印跡親和色譜與質譜聯用可以分離鑒定復雜成分中有效成分。這對于篩選已知藥物的結構類似物無疑是種簡單快速安全的方法。
電子元器件可靠性篩選設計探討
摘要: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制造業中電子設備元器件的可靠元器件數量不斷增加,導致裝備系統整體結構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相應地,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人們對其可靠性以及可維修性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诖耍敿毞治雠c闡述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篩選設計。
關鍵詞:電子元器件;可靠性;篩選設計;原材料
現階段,只有保證裝備具有較高的可靠性,才能夠實現提升裝備質量的設計目標。這不僅僅需要進行可靠性的設計,還需要提升使用電子元器件的整體可靠性。對于整機承制單位而言,生產制造過程會受到一些環境方面的影響,導致產品出現一定的故障與缺陷。
1可靠性篩選價值
近些年,盡管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已經逐步增長,但是,在進行大批量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始終無法基于設計的工藝規范和要求,進行一些良好的人為誤差控制。這是由于加工過程始終都受到原材料、輔助材料以及工藝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會出現一定的加工偏差。在工藝與設計環節存在的缺陷,會使電子元器件在日后的使用中,生命周期受到嚴重影響,較一般的裝備而言,無法達到正常的壽命周期。在過去大量的試驗分析中發現,很多電子元器件的失效率基本上與時間呈現出相似浴盆的曲線走勢。電子元器件失效的曲線示意圖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發現,在同一批產品中,早期的失效期存在著較高的失效率,同時下降的速度比較慢。一旦超過了臨界點A后,就會進入偶然失效期,這個時期的失效率被控制在一個較小的數值范圍。進行可靠性篩選的過程,就是在同一批電子元器件中,及時剔除一些潛在的故障產品。同時,還需及時挑選出一些有著鮮明特征的產品,這樣可以有效地保障電子元器件的失效率保持穩定,使元器件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當下,我國電子元器件的制造過程總體工藝水平并不高,進行可靠性篩選的過程,也是充分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措施。軍用裝備往往有著較高的可靠性需求,同時進行特殊篩選的環節也比較多,造成整體篩選周期比較長,剔除率也相對比較高。因此,這樣的篩選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費用。
2影響電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因素
優質水稻新品種引進篩選與營銷分析
摘要:種源是農業生產的核心,篩選優質水稻新品種是實現水稻增產提質的關鍵環節。本文在介紹水稻品種選育概況的基礎上,對優質水稻新品種的引進、篩選及營銷工作進行了分析探討,以期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稻農增收的目的。
關鍵詞:水稻;新品種;篩選;營銷
“民以食為天,農以種為先”,種源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我國是水稻生產大國,水稻年產量達2億t,占世界產量的50%以上。要做好優質水稻新品種的篩選工作,首先,需要廣泛收集水稻新品種的各種資料,并進行認真分析,為引進優質水稻新品種提供方向性參考;其次,要做好優質水稻新品種的營銷工作,提升稻農對新品種的認識度,為稻農種植優質水稻新品種提供技術指導,縮短優質水稻新品種的引進和篩選進程。
1水稻品種選育概況
我國水稻育種始于20世紀50年代。據統計:1970年,我國水稻單產水平為3399.2kg/hm2;2021年,我國水稻單產水平為8845.1kg/hm2,累計增長1.6倍。50余年來,我國累計培育了萬余個雜交水稻新品種,雜交水稻推廣率在最高峰期超過了全國水稻面積的1/2,接近0.17億hm2[1-2]。目前,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仍有0.1億hm2,累計推廣5.33億hm2,增產稻谷8億t。與此同時,中國雜交水稻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水稻育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新水稻品種從研發至推廣,周期大致為10年,需研發人員選取各種不同的父本和母本,累計配置雜交組合約2500個。完成研發工作后,仍需經多年的試驗與調整,方可培育出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
2優質水稻新品種的引進與篩選
民營企業人事招聘和篩選研究論文
摘要:進入21世紀,全球競爭日益激烈,并逐漸演化成對人力資本的競爭,對于中小民營企業這個在經濟大軍中日益強大的群體,建立合理科學的招聘甄選體系至關重要,本文針對中小企業在招聘中的問題做了簡要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法。
關鍵詞:招聘甄選中小民營企業人力資源規劃
0引言
跨入21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競爭也日益提升,而這些經濟競爭,科學技術競爭,智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招聘和甄選作為獲得人力資本的關鍵步驟,對整個企業人力資源建設和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招聘和甄選有兩層意思,一是招聘與甄選是企業獲得人力資源的方法,二是招聘與甄選意味著選擇最合適的員工。實現人崗匹配,個人與團隊匹配,個人與組織匹配。招聘工作質量如何對企業的影響往往是長期性的,甚至決定性的。具體來說,其重要意義在于:①它決定著企業所有人力資源的源泉,沒有企業可以脫離這個程序;②它決定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結構;③它制約了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是企業戰略得以實施的基礎。
雖然招聘和甄選工作對企業發展和人力資源管理上意義重大,但對于大部分中小民營企業而言(中小型民營企業,國內的定義不太相同,目前我們定義為《關于印發中小企業標準暫行規定的通知》中規定相應企業規模的非公有制企業)對招聘工作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招聘水平良莠不齊,整體情況不夠完善,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人力資源薄弱
數學與學科教學鏈接點的篩選
[摘要]課程資源整合是數學教學發展的一大趨勢。因此,教師要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有效鏈接,通過其他學科的內容豐富數學教學資源,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鏈接點;篩選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認知中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是教師常用的課程資源開發手段之一,但學科間的有效鏈接同樣也是一種有效的課程資源開發手段。因此,教師不妨關注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選取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素材,通過情境創設、合作探究等途徑,將其與數學教學有機整合,建構多維度、綜合化的數學課堂。
一、鏈接語文學科,豐富認知體驗
如果單純地將語文看作一門文科課程的話,那么語文的確沒有太多與數學直接相聯系的地方,但如果將語文看作數學的延伸讀物,那么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甚至古詩詞中都能挖掘出與數學有關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正確地看待語文學科,從中選取可用的素材融入數學教學之中,豐富數學教學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探究數學,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例如,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語文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就可以作為課堂導入的有效素材。課始,教師先出示從各個角度拍攝的廬山照片,引導學生邊觀察照片邊思考:“為什么詩人觀察廬山時,一會兒將廬山看成嶺,一會又將廬山看成峰?”在學生理解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會看到不同的形狀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長方體模型,讓學生嘗試畫出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長方體模型得到的圖形。教材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學資源。這里,教師從語文教材中挖掘出與數學教學相關的鏈接點,用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引入《觀察物體》的教學內容,既豐富了數學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感性認識,又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鏈接藝術學科,簡化知識理解
構建以市場結構為標準的篩選機制探究
摘要:盡管理論研究通常更為強調轉售價格維持行為的內在合理性,但是,實證調查卻表明,很多情況下轉售價格維持的確提高了產品的銷售價格,對消費者福利構成損害。轉售價格維持的負面效果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從縱向關系上看,生產商通過轉售價格維持抑制了品牌內競爭,從而在整體上構成對競爭的削弱。其次,從橫向關系上看,經銷商的共謀可以通過轉售價格維持得以更好地實施。但是,轉售價格維持負面作用的發揮,依賴于特定的市場結構條件。因此,反壟斷法在規制轉售價格維持時,不應當全面嚴格禁止轉售價格維持,而應當構建以市場結構為標準的篩選機制來防止其負面效應。
關鍵詞:轉售價格維持/共謀/縱向限制/市場結構
一、轉售價格維持規制:理論與實證之間的沖突
按照學理上的定義,所謂轉售價格維持(ResalePriceMaintenance,又稱為控制轉售價格、縱向價格限制),指的是上游企業對下游銷售的產品價格保留控制權的一種合約安排。由于轉售價格維持發生在產業的不同層面,不僅涉及生產商和經銷商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涉及到生產商之間以及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使得轉售價格維持所可能引起的競爭效果變得非常復雜。轉售價格維持最初被認為違法是因為這一縱向限制方式使得生產商在產品所有權轉移之后仍然保留了對產品價格的控制。當時的法院認為,處分權是構成動產所有權的一項基本權利,對于處分權的限制被認為是違反了保護交易自由的公共政策,而一切對于動產處分權的限制都是無效的。(注釋1:Dr.MilesMedicalCo.v.JohnD.Park&SonsCo.,220U.S.373(1911).)這一被稱為限制處分權的理論(Restraintonalienation)無疑忽略了契約內在的限制本質。并且,對于轉售價格維持行為而言,其限制的是定價的機會,而不是轉售本身,[1](P278)因此,除了早期案件中還曾以限制處分理論來作為轉售價格維持行為當然違法性質的理論基礎外,沒有基于此理論的司法實踐。
1960年,芝加哥學派學者特爾賽在其所發表的一篇具有開創性的文章中提出,發起轉售價格維持行為的是生產商而不是分銷商,其目的是克服分銷商之間的搭便車現象。[2](P86-105)這篇文章的發表,使得理論界關注到轉售價格維持行為內在的合理性,并促使法院采用合理原則去分析轉售價格維持案件。按照這些文獻的觀點,轉售價格維持的合理性至少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轉售價格維持可以防止服務和信譽方面的搭便車效應。其次,轉售價格維持能夠消除上、下游的雙重加價效應。轉售價格維持可以通過生產商來限制經銷商的壟斷力量,消除雙重加價。最后,轉售價格維持可以提供在市場不確定情況下的風險分擔機制。Rey和Tirole是這一理論的提出者。[3]他們認為在不存在不確定性時,零售商按生產商生產的邊際成本購買中間產品,內化了整個縱向結構(生產商和零售商)的目標,零售商就會做出可以獲得縱向一體化利潤的那些決策,這些利潤最終由生產商通過特許費形式收回,這種情況下,無論施加排他性經營區域還是轉售價格維持的約束都不會損害生產商的利益。
盡管越來越多的理論研究都傾向于說明轉售價格維持“可以”具有促進社會福利提高的效果。但是,與理論研究結論相悖的是,大量的實證調查卻發現,轉售價格維持引發產品價格上升,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曾經對實施轉售價格維持的生產商進行過一系列的調查。[4]在調查中,轉售價格維持實施的比例和生產商的利潤基本上呈正相關的關系,即實施轉售價格維持的比例越高,往往利潤也越高。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對化妝品和一般醫藥品的轉售價格維持行為也進行過實證調查。在該調查中公正交易委員會發現,縮小轉售價格維持指定商品的范圍后,最初的零售商的價格并沒有出現激烈的變化,對消費者的服務也沒有下降。并且,由于允許轉售價格維持商品范圍的縮小,在成為禁止轉售價格維持的商品后,這些產品降價的比例增加,價格層面的競爭加劇,和一般商品之間的差別也逐漸減小。
高中物理教學微視頻切入時機篩選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先進、現代化的教學資源進入課堂,尤其是微視頻以其鮮明的優勢受到廣泛的關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師要對微視頻的切入時機展開探索,從課堂導入、實驗、訓練和反思等環節入手,適時、恰當地篩選微視頻資源,幫助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學習,促使學生展開自主、個性學習,從而使學生構建起較為系統的物理認知,逐漸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微視頻;切入時機
微視頻具有目標清晰、內容短小、主題豐富、生動直觀等特點,被更多的教師引入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教學的積極助力元素。物理課堂講授的知識抽象且枯燥,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特別是到高中階段,物理教材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針對一系列具體教學情況,教師可以引入微視頻,并對微視頻的利用展開優化設計,尤其要對微視頻的使用時機進行多元探索,比如,課堂導入、實驗、訓練和反思時,布設微視頻操作路線,輔助課堂成功突破重難點,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探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真正發揮出微視頻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導入時切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微視頻資源具有生動、靈活的特點,高中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能力已經趨于穩定,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若采用傳統的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導入,則很難創設活躍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較順暢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將生活中真實的場景或素材直接展示出來,呈現出重點信息,視頻具有動態特點并且比較簡短,學生觀看興趣較濃,成功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創造了良好條件。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圓周運動”一課內容的教學中,高一學生的思維由形象思維向具體思維過渡,但還處于不穩定期,對周圍生活的探究熱情比較高,并且學生已經學習了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等,對圓周運動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但知識的遷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不足。上課時,教師用語言敘述生活案例,很難引起學生的探知興致。此時,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思路,充分發揮微視頻的優勢,在上課伊始,利用視頻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如摩天輪、火車拐彎、汽車過拱橋、賽車比賽等,然后讓學生說出看到了什么事物?這些事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回答興致高漲,紛紛行動起來。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對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有了一個初步感知。接著,教師播放米蘭1月26日的火車脫軌事故,截取脫軌的視頻,特別展示細節,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火車轉彎的事件上。這列火車為什么會脫軌?火車在轉彎時的限定速度是怎樣規定的?由此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指明方向,使學生主動探究有關的圓周運動問題。教師利用微視頻給了學生一個思維支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生活中感知物理問題,思維不斷深入,課堂導入效果顯著。
二、實驗時切入,提升學生參與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