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13:5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圣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圣經影響國外文學

基督教的《圣經》既是一部記錄古希伯來人(即猶太人)歷史的史書,也是一部內涵豐富的科學著作?!妒ソ洝酚伞杜f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部分組成?!杜f約全書》最初以希伯來文寫成,講的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和歷史;《新約全書》則以希臘文寫成,說的是耶穌的生平和基督教產生及發展的歷史。公元前270年,72名猶太學者把《舊約全書》譯成希臘文,該文本中各章的名稱和先后順序一直沿用至今。之后,它先后被譯成拉丁文、英文等多種語言,其中最重要的是17世紀初英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學者重譯的版本,即欽譯《圣經》。它文字流暢,讀起來如詩一樣鏗然有聲,對后世英美文學的影響極大。1970年出版的《新英語圣經》則全部由現代英語譯成,更加通俗易懂?!妒ソ洝纷鳛榛浇痰慕洉?,記載并傳播著最基本的基督教思想和教義,其基本教義包括神(十誡),三位一體,上帝的創造,罪,救贖,道成肉身,因信稱義,得救,永生,天國,天使,地獄,基督復臨和末日審判等。在絕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的英美國家,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基督教文化以其生動、形象和深刻的表現形式反映在諸多作家的文學作品中,從題材、思想、典故、文體等方面均對英美文學產生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基督教文化。《圣經》中的仁慈、寬恕和博愛的基督教思想以及圣經故事典故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因此,文學家們歷來公認《圣經》本身就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極為重要的文化遺產。

1.直接引用《圣經》中的人物

許多英美作家會把《圣經》中的人物直接拿來用到他們的作品里。這種引用不僅形象地描繪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也給文學作品增加了一定的深度。威廉?莎士比亞是善用《圣經》中典故的大師,在其眾多劇作中直接引用了來自于《圣經》的人物名稱,例如《亨利四世》的第一幕第二場中,約翰?福斯塔夫說自己“是像約伯一樣窮的”;《威尼斯商人》中女扮男裝的鮑西婭被稱作“但尼爾”。作者借用《圣經》中的名字提及了他們的典故,從而襯托了說話者當時的心情,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在文學作品中廣泛引用《圣經》中人物的用法不僅使作品平易近人,易于被西方讀者理解和掌握,同時也使作品本身具有了更加深邃的文化內涵。

2.直接引用《圣經》中的故事

17世紀的英國偉大詩人彌爾頓創作的三部著名史詩《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分別取材于《圣經》故事中的《創世紀》、《路加福音》和《士師記》。彌爾頓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圣經》在他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是他豐富的創作源泉,并已成為他生活和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的美國作家惠特曼被稱作“亞當的詩人”,他的《草葉集》中有一章叫做《亞當的子孫》,該章16首詩用“亞當在伊甸園”這一傳說貫穿起來,使詩意混融,藝術結果完整。從其每首詩的內容可以看出,伊甸園傳說滲透其精神和文字。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往往打破傳統的束縛,發揮奇特的想象力,巧妙地運用傳說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服務。許多《圣經》人物和典故被賦予新的含義,成為重要的象征手段。比如彌爾頓把魔鬼撒旦描寫成蓋世無雙的英雄,贊揚其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獨裁、殘忍的上帝。彌爾頓筆下的撒旦如同他本人一樣追求自由,蔑視專制壓迫,成為清教革命者的象征。而惠特曼筆下的亞當也不再是“墮落”的象征,作者以飽滿的熱情和富于浪漫氣息的彩筆,刻畫了一個純真而富有進取精神的亞當,使其成為人類原始的純潔的體現。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這些作品中,同時也賦予《圣經》中人物新的形象和意義。

3.直接引用《圣經》中的句子

查看全文

圣經對國內外文學影響

《圣經》文學研究是當代國際國內文學研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研究課題,值得引起我們足夠重視。本文就從《圣經》對歐美文學和中國文學的影響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究。

一、《圣經》對歐美文學的影響

歐美文學一向以希伯來文學和希臘文學為其淵源。希伯來文學則以《圣經》為唯一的代表作品。許多歐美一流的作品,無論是詩歌、小說、戲劇或散文,它們的思想感情來源于圣經,它們引證或借用了許多圣經中的語句或典故(梁工,2001)。

1.《圣經》對歐美文學中詩歌、戲劇的影響莎士比亞作品中處處體現著《圣經》的博愛思想仁慈、寬恕和博愛始終是莎士比亞戲劇竭力表現的主題,從而構成了莎士比亞作品鮮明的個性。而《圣經》自始至終也鮮明地貫穿著仁慈、寬恕和博愛的基督精神。這些思想對作為一個真正基督徒的莎士比亞來說,無疑會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彌爾頓的《失樂園》和《復樂園》,這些世界著名詩章,都是從圣經中汲取主題和題材,字里行間處處都交織著圣經的人物及典故。

2.《圣經》對歐美文學中小說的影響《圣經》對歐美文學中小說的創作有巨大影響。如在文學中反復出現的、被無數作家使用的文學原型“替罪羊”就源自一個宗教典故?;羯4碜鳌都t字》中的人物白蘭很好地體現了替罪羊原型的主要特征。法國大文豪雨果的《悲慘世界》,全書以宗教的感化為出發點或轉折點,講述了冉阿讓一生在努力行善,舍已為人,以濟貧救困為己任。他的愛無私寬容一直展現在讀者面前,這正是《圣經》中精神的體現。

二、《圣經》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查看全文

談宗教對政治文化和文學的影響

一、基督教對西方政治的影響

基督教理論的核心之一則是拯救,這一理念讓人們相信上帝必然會降臨,使基督徒在困苦時獲得拯救。在羅馬政府統治時期,起初羅馬政府對基督教徒是進行迫害,但由于這一精神理念讓信教徒越來越多,成為當時社會中一種龐大的社會力量,這不得不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對基督教徒改變起初的迫害政策。君士坦丁大帝作為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羅馬皇帝所制定的一些方針政策以及臨終前受洗等舉動,從一方面表現出當時不同階級的人對基督教的信仰,更重要的則體現出的是當時統治階級對基督教的推崇以使自己的政權更加穩定,當然從反面也襯托出基督教的龐大,政權與教權的統一甚至教權大于政權。由于在中世紀基督教的擴張,使當時的整個社會都處于愚昧和嚴酷思想的壓抑之下,腐敗的教會統治著當時的社會,政權依附于教權而存在,剝削著當時的信教徒。中世紀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教皇具有最高的權力,從這些例子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西方政權與基督教的關系:另一方面,基督教的經典《圣經》對西方的政治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圣經》影響著西方的各個方面,她塑造了上帝的形象,宣揚著神教崇拜,其實質就是仁愛和公平正義,基督教尊重人權的思想傳統。很多重要的西方國家都將“天賦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人權思想寫在憲法開頭,許多元首在宣誓任職時都會引用《圣經》中的一些句子或者章節,要具有貢獻精神和集體主義的精神,你們所付出的愛都是在為主服務。從這些方面,基督教在發展中對政治所具有的重大意義。

二、基督教對文學的影響

基督教對西方文學有著重大的影響,“我們的藝術正是形成和發展于基督教中,我們一切的思想正是有了基督教的背景才具有意義?!盵3]

1、自身的文學價值

《圣經》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宗教典籍,是全世界公認的人文科學的偉大文獻和文學作品?!妒ソ洝分械墓适路从沉霜q太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這些故事帶著猶太人心酸的發展以及他們的光輝歷程,其中的許多故事具有深刻的內涵,不管是對于他們還是別的名族都是一部財富巨大的著作。猶太人在《圣經》中所創造了神話傳說、史詩、贊美詩等內容和文學形式,運用直喻、引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讓《圣經》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并且對后人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查看全文

猶太教教義中家庭教育觀探討論文

一、猶太教義中體現出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關于教育目標

傳統的猶太教教義中并沒有專門明確地論述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或章節。其中也沒有一個系統的教育理論。但是,圣經原文中一些章節,反映了猶太教義中有兩種基本的教育目標:

其一,教導孩子敬畏上帝。猶太典籍中多處提到了要對上帝報敬畏之心。例如“智慧的開端是對上帝的畏懼?!盵3]“你應該全心全意地愛你的上帝,用你所有的心血,所有的精神,所有的力量。認真對待今天我告誡你的這些話。讓你的孩子們也深深銘記住這些話語。”[4]

其二,應該教導孩子們學習圣訓,按照圣訓所說去做事。例如,有文章說“遵循上帝的指示,做正確而合理的事情”[5]?!皩ι系鄣木次肥谷诵那橛鋹?,這種敬畏之情帶給人快樂和長生”[6]。相似的論述還有“沒有比敬畏上帝更好的事,沒有比遵從上帝的圣訓更美好的事”[7]。

(二)關于教育內容、方法及要求

查看全文

儒法理基礎之比較論文

【摘要】

從國際法的原則和規范中不難發現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事實上,無論《圣經》、《可蘭經》,還是《論語》、《孟子》等中西古代典籍,皆為國際法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和理論資源。耶伊儒三種文化中的一些共同價值,如自然法、契約、正義、天道、人道、博愛等等,早已成為國家關系的倫理基礎、戰爭的合法性基礎、多元寬容的跨文化基礎,以及實現永久和平的制度基礎。

【關鍵詞】圣經;可蘭經;儒家思想;國際法;和平

一、自然法和契約論作為國家關系的倫理基礎

在實證法的背后尋求形而上的正義原則的支持,以作為實證法的立法依據和其合法性的檢驗尺度,是謂“自然法”。自然法是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國家強制力的合法性依據。在初期以戰爭法為主要形態的古典國際法,正是以神啟自然法為法理依據的。而《圣經》[1]中的“十誡”則為古典國際法提供了最早的自然法的形式原則的藍本。(《出埃及記》,第20章,第2-16節,或《申命記》,第5章,第1-21節)。對自然法的內容雖有非常不同的理解,但可以確定的是,自然法的背后意味著神的世界秩序的存在。而要確立自然法首先就必須確立神的威嚴:耶和華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戒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向恨他的人,當面報應他們,將他們滅絕?!保ā渡昝洝返?章第9-11節)。[2]

在穆斯林的社會里,法律和宗教同屬于一個密不可分的價值體系。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既是神學家的經書,又是法學家的法典,是所有法律的源泉。[3]《古蘭經》這樣說:“真主,除他外,絕無應受崇拜的”(《古蘭經》第二章,第255節),“一切贊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古蘭經》第一章,第2節、第3節),“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遣怒者的路,也不是迷途者的路”。(《古蘭經》第一章,第7節)。“不義的人改變了他們所奉的囑言,故我降天災于不義者,那是由于他們的犯罪?!保ā豆盘m經》第二章,第59節)。對安拉的命令和禁令的遵從不僅是教徒法律上的職責,也是其神圣的宗教義務。

查看全文

英文典故翻譯論文

[摘要]英文廣告中的典故來源很多,本文主要從源自希臘羅馬神話和圣經故事的典故探討了用典現象及其翻譯,研究了使英文廣告譯文符合譯入語受眾文化心理的方法,以實現文化傳達的目的。

[關鍵詞]英文廣告典故翻譯文化傳達

廣告既是經濟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傳播的載體。而廣告英語作為一種應用語言,因其所具的特殊效用,已逐漸從普通英語中獨立出來而發展成為非常規范化的專用語言?,F今英文廣告翻譯屬于新興的翻譯領域,譯者需具備語言學,經濟學,營銷學,社會學甚至美學等諸多學科的知識,更需注意譯文中的典故因素。典故有著豐富的內涵,如果不了解其出處,讀者勢必會感到一頭霧水。典故的來源很多,本文從源頭為希臘羅馬神話和圣經故事的典故進行探討英文廣告中的用典現象及其翻譯,以期實現中西兩種文化之間的溝通。

一、源自希臘羅馬神話的典故

希臘羅馬神話那種“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傾倒了無數的哲人和文學家,也因而獲得了永久的藝術魅力。即使是現在,神話中所反映出來的文化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西方人的文化生活;許多希臘神話故事經過千百年的流傳,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詞匯中,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具有特殊意義的語言。

在英語的廣告中,就??梢姷嚼孟ED、羅馬神話典故中的人名或喻意,以滿足英美人崇尚神話中英雄和神靈的文化心態的實例。例如:美國的耐克(Nike),就是借用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Nike,達芙妮(Daphne)品牌的鞋借用希臘神話中風姿綽約、艷麗非凡的月桂女神的形象,中國的Anta(安踏)運動鞋源于希臘神話中的地神之子Antaeus,還有意大利馬莎拉蒂(MASERATI)汽車的商標:一個橢圓中入一個三叉兵器,相傳這個兵器是羅馬神話中的海神納丘(在希臘神話中則稱波賽頓海神)手中的武器。它顯示出海神巨大無比的威力,隱喻了馬莎拉蒂汽車的快速奔馳的潛力。這對商品在美國市場上暢銷十分有利。

查看全文

我國靈性文學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一套“靈性文學叢書”的出版問世把靈性文學作品推向了大眾。這也就自然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關注和議論。諸如靈性文學的名稱問題、走向問題、創作技巧問題以及與宗教信仰的關系問題等都是引起探討的話題。本文作者以肯定和贊同的基調,從四個方面對中國靈性文學進行分述,即文學與基督信仰、靈性文學的名稱、人與靈性以及靈性、理性和文學創作。其中特別是結合圣經對靈性的認知及與其有關的理性和文學創作等作了一些探討。最后在結束語中提出了中國靈性文學所處的階段及其在圣經光照下肩負的使命和意義。

關鍵詞:靈性文學;基督信仰;圣經;文學創作

手捧這套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和中國電影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小說家兼詩人施瑋主編的“靈性文學叢書”,[1]

非常高興。終于在中國見到了有中國作家自己撰寫的,正式出版發行的,切入當今生活的又與基督教文化有著某些關聯的文學作品。這套叢書主要選編了海內外一百多位當代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卷《此岸與彼岸》、詩歌卷《琴與爐》、小說卷《新城路100號》(上、下)、長篇小說《放逐伊甸》(中國電影出版社)共五冊。

心想何不干脆就用“基督教文學叢書”,為何卻要繞著彎子起名“靈性文學叢書”呢?掩卷三思,終于還是明白了施瑋先生之所以這樣做的獨特見解和良苦用心。我在舉雙手贊成的同時,甚至也萌生了一點個人的領悟和感受。適逢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點與“靈性文學叢書”主編施瑋合作,于2008年10月11日(星期六)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辦“漢語靈性文學”學術研討會,金秋十月,佳美良機,舊朋新友,學術暢談,我也來湊湊熱鬧,把自己的這點看法談出來,豈不快哉!

當然只打算來湊湊熱鬧,隨意發言估計還是不行,誠如會議主辦者所言,此次會議是此方面研究領域學者的一次聚會,將匯集在基督教文化與文學研究方面的朋友,將對于“靈性文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既然如此,就當慎重。言下之意,就是把贊成的這點原因,借著發言講出來,與大家分享,共同探討。

查看全文

電影翻譯文化意象探索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如何運用符號進行社會信息交流的科學?!盵1]人類社會信息的交流,實質上就是信源操縱可選的符號系統,實現對信宿的影響。這一過程中,信源得到了傳播,從而實現了信息的交流。就電影傳播而言,如果受眾是異國文化和語言背景,要實現有效傳播,就必須借助翻譯,翻譯是實現有效傳播的橋梁。電影翻譯是一種特殊的傳播,有別于一般信息的傳播,電影翻譯傳播的信息是跨語言、跨文化的。

一、傳播學視角下電影翻譯的特征及文化意象

從傳播學視角來看,電影翻譯的傳播過程需要兩次編碼,第一次編碼是原始信息轉化為適合一般受眾的加工信息,第二次編碼是跨文化、跨語言的編碼,即在前一次編碼的基礎上,將信息轉化為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受眾可以接受的信息。在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各國思想、文化和語言的碰撞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頻繁。中外電影的傳播,即是中外思想、文化和語言的碰撞和交流。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在地球村的時代,已經跨越了國界,但要在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受眾中有效傳播,翻譯是必不可少的橋梁。在一般的文本翻譯和現場口譯中,翻譯的核心任務就是將源語譯成目的語。誠然,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為了實現跨文化的有效傳播,需要將源語譯成目的語,但這只是電影翻譯的基本任務,關鍵的任務則是文化意象的處理。電影,是一種大眾文化藝術形式,體現了創作團隊的主體意識,同時經由相關部門的審查、電影批評與評論者的學術洗禮以及受眾的觀影回饋,共同楔入了所在群體的社會心理,從而體現了該群體的文化意象。[2]文化意象是一種文化符號,“具有相對固定的獨特的文化含義,有的還帶豐富的意義和深遠的聯想,人們只要一提到它們,彼此間立刻心領神會,很容易達到思想溝通”。[3]作為一種符號,文化意象包括互相依存的能指和所指兩方面。文化意象的能指是物象,即信息意義之載體,所指是寓意,即作為載體的物象所傳達的信息意義。文化意象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植物、飛禽、走獸、成語等。語言是文化意象的表現方式之一。例如,“龍”是中國人的一種重要文化符號,物象是“龍”這個傳說中的動物,其寓意是“吉祥”“成功”“高貴”等?!褒垺笔侵腥A民族的圖騰,龍文化已經滲入到每個中國人的潛意識里,中國語言中有很多包含“龍”的成語,是中國龍文化的反映,如:臥虎藏龍、龍騰虎躍、龍飛鳳舞、龍馬精神等。而在西方文化里,“龍”是邪惡的化身,體現在英語中,如She’sabitadragonaroundplace,指“她在這里是個很跋扈的人”。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差異,存在不同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還具有“語境依賴性”。[4]電影作為綜合藝術,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意象??缥幕缯Z言的電影傳播,涉及到文化意象的處理。文化意象的處理,在電影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前所言,文化意象表現為植物、飛禽、成語。作為已經成型的電影,其中的植物、飛禽、走獸等非語言文化意象不可能重新塑造,也沒有重新塑造的理由。為了實現電影的跨文化傳播,我們唯有通過翻譯處理語言反映的文化意象。電影中語言反映的文化意象處理有三種策略:順應、轉換、增補。

二、中國電影“臥虎藏龍”中文化意象的順應傳播

電影《臥虎藏龍》,其片名直截了當,點出了“龍”這一文化意象。該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多項大獎?!芭P虎藏龍”一詞來自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其英文譯名是“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該譯名采取直譯的方式,將中國“龍”的文化意象直接輸向世界,這種處理策略適應了當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作為一部中國電影,“臥虎藏龍”能在西方世界取得巨大成功,與其文化意象的處理有莫大的關系。該部影片有兩對主角及兩條線索。一對主角是李慕白和于秀蓮,二人之間存在柏拉圖式的愛情,其對白是西方知識分子推崇的“莎士比亞式”,讓人覺得浪漫、高貴。另一對主角是羅小虎和玉嬌龍,二人敢愛敢恨,敢打敢殺,與前一對主角構成鮮明對比,雖然不受西方知識分子待見,但是深得美國普通觀眾之心。影片片名“臥虎藏龍”中的“虎”和“龍”有多重喻義,“虎”暗指“羅小虎”,“龍”暗指“玉嬌龍”,但“虎”和“龍”的深層含義是其體現出的文化符號意義,即“吉祥”“成功”“高貴”,“臥虎藏龍”即指深藏不露的成功、尊貴的人才。而在西方世界,“龍”的文化意象大相徑庭,指口中噴火的邪惡怪物。譯者將“臥虎藏龍”直譯為“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沒有迎合西方的文化意象,而是直接體現中國的文化意象,與影片的內容和思想溶為一體,用恰當的方式將中國元素展示出來,讓西方人獲得共鳴,因而接受并理解了影片中體現的中國文化元素。這是在翻譯中通過順應源文化意象讓“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三、西方電影《魂斷藍橋》中文化意象的轉換傳播

查看全文

跨文化下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特點解析

英美文學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發展,要想進一步了解英文文學作品,需要從英美文學的語言出發,主動了解英美文學作品中語言藝術的來源和特點,便于掌握特定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的運用技巧[1]。語言是交流的前提,也是一門藝術,為了更全面的認識地域文化,需要積極挖掘英美文學作品的潛力,并意識到英美文學作品與地域文化的內在聯系,便于增強對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的認同感。

1.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

1.1《圣經》中的英美文學語言。藝術《圣經》在發展中已經歷多年的文化沉淀,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精神支柱[2],了解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的環節,也可以更多的了解《圣經》中含有的語言內涵,從中體會到英美文學作品語言藝術最早的發展源泉,《圣經》在英美文學作品中的作用著重體現在:寓言故事以創作為主要素材,如著名的《貝爾武夫》,詩中提到上帝,還介紹了妖怪的來歷,這些內容引用了《舊約全書》;寓言故事中還加入了幻想部分,這是西方文化精神的體現,在欣賞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可以了解西方地區的歷史環境;以故事的方式告知《圣經》的寓意,宣揚基督教,提倡基督教文化,這點從《天路歷程》作品中客廳的布置可以看出來,詩人追求浪漫主義,將心中的期待以故事敘說的形式體現出來;《掃羅王最后一站之歌》頌揚了地區人們敢于斗爭、不畏強權的偉大品格[3]。1.2神話故事中的語言藝術。古希臘神話是歐洲文明起源的根基,這個時期的神話故事具有明顯的文學性,其語言特點偏向藝術性。初期的神話故事在經過藝術繁衍之后產生后來的希臘文學,它在故事內容的編排、情節設置等都是不可替代的,強調的是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古希臘神話是英美文化發展的基礎,該時期出現很多詩人與歷史作家,在閱讀古希臘神話的環節,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古希臘文化氣息,追求樂觀、自然之美,古希臘神話注重對人物個性和形象的刻畫,加入想象,從而塑造出形象完美的古希臘神話人物。

2.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

2.1尊重文化差異。英美文學作品尊重文化的必然差異,從英美文學作品語言中可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差異性,語言敘述的環節,由于思維方式靈活,采用恰當的語言更能展示出作品語言的藝術性。民俗習慣、價值觀等在作品中得到體現,不同時期不同民族在特定環境下形成了不同風格的語言特征,英美文化凸顯多元化。比如紅在漢語中的解釋,出了表示顏色以外,還預示著吉利、喜慶、紅火等意思,是吉祥的象征,而在英美文學作品中,red僅表示顏色紅色,漢語作品中的“老人家”是指年長的人,代表對年齡大的人的尊重,英文中的“old”不僅有年長的意思,還有落后、落伍等的意思。由此看出,地域文化的差異,人們對同一個名詞、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認知,并形成不同的差異性,英美國家的人民認為,個人主義象征著自由、民主、平等,只要個人主義不與國家利益存在沖突,提倡個人主義,但是我們中國人普遍以為:個人主義涉及個人利益,同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主義與我國提倡的集體主體存在矛盾,中國人更為注重團結、合作,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2.2戲劇性的獨白。戲劇性獨白最早出現于1857年,而后戲劇性獨白在英美文學作品語言得到普遍運用,比如經典的《騎士與圓顱黨人之歌》中,采用戲劇性的獨白,更好的體現《騎士與圓顱黨人之歌》這部作品的語言特征。作者與說話的人分離,這是戲劇性獨白的特點,讀者不僅可以聽到主人公的聲音,還能夠從文字中感受主人公的品格,在評價作者的過程中,采用的語言具有明顯的代表性,作者引導讀者進入到想象空間,以此促進讀者深刻領會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精神內涵[4]。獨白在作品中的使用,源于現實,但是部分內容又高于現實,從作品中可體會到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的思想性和藝術魅力,靈活使用獨白將作品的藝術性得以更高層次的呈現。

本文是站在跨文化視角上分析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從《圣經》、古希臘神話中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并深入探討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特征,同一事物在不同國家代表的意思不同,英美國家對“red”、“old”的認知與中國人也不同,運用戲劇性獨白的基礎上,英美文學作品語言的藝術魅力得到了呈現。

查看全文

店員猶太文化管理論文

摘要《店員》中通過講述非猶太青年弗蘭克·阿爾班在與猶太人莫里斯一家的交往中,從一個“街頭浪子”成長為“有責任感、正直、誠實的人”,并最終選擇成為猶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國大蕭條時期下層猶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猶太民族的價值取向與信仰理念。馬拉穆德所著意的絕不僅僅是猶太人,他所要表現的其實是整個人類的“生存困境”,他所具有的不僅僅是“猶太關懷”,而是對整個人類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馬拉穆德《店員》猶太文化

美猶太作家伯納德·馬拉穆德(BernardMalamud。1914-1986)曾獲得“國家圖書獎”與“普利策獎”。其代表作《店員》中通過講述非猶太青年弗蘭克·阿爾班在與猶太人莫里斯(Morris)一家的交往中,從一個“街頭浪子”成長為“有責任感、正直、誠實的人”,并最終選擇成為猶太人的故事,反映了美國大蕭條時期下層猶太人的生存困境。折射出猶太民族的價值取向與信仰理念。本文略論書中所反映的猶太文化因素。

一、主題簡疏

《店員》的“猶太身份”決定了“苦難與忍受”必然成為其一大主題?!蔼q太”這個詞,因為猶太人在歷史上所遭受的苦難屈辱,已經萌生了一個隱含意思——“苦難”。在歷史上。猶太人可謂是歷經劫難。從《圣經=》中所載摩西率希伯來人出埃及,到上個世紀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正如小說主人公莫里斯所說,“他們受難,因為他們是猶太人?!薄翱嚯y”已經成為猶太文學的母題。

雜貨店老板莫里斯一生窮困。他經營一生的小雜貨店其實無異于囚禁他的監牢。他被終身“埋”在店里。但是,他默默地忍受,心中始終存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叭淌堋笔撬牧硪粋€名字。這樣的隱忍精神在弗蘭克·阿爾班身上也有體現。弗蘭克本來和同伙要打劫莫里斯的店,但他心中一絲良知還未泯滅,為受傷的莫里斯遞上一杯水,從此與這個小店,與這家人結了不解之緣,從“入侵者”成為“成員”(店員),并最終接受割禮成為猶太人,成為第二個莫里斯。把小店維持下去,這充分體現了他的勇氣與忍耐精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