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科目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12:42: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申論科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評析
20*年*省申論科目試題的第五題給出題目,要求寫文章進行論證,這實際上是要求寫一篇議論文。
題目為:(五)請依據給定資料,以“證人保護亟須制度跟進”為題,寫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要求有“數字對比”、“瞬間回眸”、“暢想未來”;觀點明確,論述虛實結合,有說服力,思路清晰。
作答中要求有“數字對比”、“瞬間回眸”、“暢想未來”的字樣,是寫好這篇議論文的提示。
第一個要求,不光是要有數字,而且這些數字還必須是能成對比的,現有答案僅有一面的數字,缺乏對立面的數字,構不成對比;
第二個要求,瞬間回眸,從字義來理解,應是一個個事件的定格、回放,結合資料,應是回顧幾個證人不肯作證、正義不得伸張的具體事例,用簡要的語言表述出來,作為事實論據;
第三個要求,應提出對未來情況的構想或預見,可在對策之后,按照邏輯原則和事物的發展規律,合理想象“制度跟進”之后,對證人的保護力度加強,可能給社會風氣、司法公正帶來哪些積極的影響。
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本質
申論考試至今已走過十個年頭,從最初的嘗試性改革,到如今科學性日強,在公務員考試中所占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對考試整體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梢院敛豢鋸埖卣f,申論已經超越行測成了真正的公考之王,無論從考試的特色方面考慮,還是從選拔區分度的角度衡量,更好地應對申論對于考生成功地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考試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截止目前,人們對申論的理解大致經過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將申論理解為“寫作考試”。這一階段對申論的理解停留于猜測,因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除了考試機關對申論有一個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從未見識過如此安排的考試形式。因而,對千余字的申論給定材料視而不見,將其虛化為普通的背景讀物。材料的作用則被理解為主題的給定,這當然和申論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遠的。
第二個階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發現了申論背后隱含的公文屬性,于是將研究的方向掉轉,直接針對公文而去。這一階段,可以說已經觸及到了申論考試的某些本質性因素,但因為過分將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對材料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大多將其作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對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勵學員抄襲材料,直接導致考生應試的失敗。
第三個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研究和認識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兩階段的猜測和摸索同日而語。這時,人們發現了材料的“熱點化”特征,認識到考試對材料所反映的事實和現象有著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圖,了解到申論考試對材料問題的理解性要求。但終于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約束,停留于此,將申論考試和一般政治性較強的考試中出現的材料分析題對應理解,導致了觀點的淺顯和搖擺。
第四個階段,隨著一批學歷層次和思維能力更強,又受過良好的學術培養人員陸續加入專業申論研究者的隊伍,也是基于申論考試日趨成熟,科學性和規范性更強的大前提,這一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理解無比深化,不僅發現了其背后隱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蘊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標。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真題
四、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以“海洋的健康”為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確,事實與觀點緊密結合;
2.語言暢達,條理清楚;
3.總字數800-1000字。
海洋的健康
公共科目申論筆試試卷答案解讀
作答要求
第一題給定資料(9)提到“一攬子個稅改革方案”,請對這個方案加以簡要解說。限200字以內作答。(15分)
第二題給定資料涉及對是否應該再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問題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請梳理給定資料,加以分析綜合,分別列出兩種意見各自的理由。要求全面周到,準確無誤,條理清楚,言簡意賅。限400字以內作答。(25分)
第三題針對提高個稅起征點與地方財政之間的矛盾,發表你自己的看法,寫成一篇議論文。要求:自擬標題,自定觀點,作到論點鮮明,論證充分,見解深刻,結構完整,條理清楚,語言順暢,書寫工整。不得照抄給定資料的文字拼湊成文。限900~1100字之間。(60分)
第一題給定資料(9)提到“一攬子個稅改革方案”,請對這個方案加以簡要解說。限200字以內作答。(15分)
答案(202字)
09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變化分析
一、申論考試的題型越來越豐富化
*市公務員申論考試的題型變化很大。從題目的數量上來看,由最初的兩道題目變成三道題目,又由于學習中央國家機關和山東、浙江等地的命題結構,變為四道題目,一直到20*年保持不變。
從具體的題目要求來看,更注重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核。從20*年*市公務員的申論考試可以發現,第一題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是概括主要內容或概括主要問題。變化的主體是第二題和第三題。第二題是針對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問題提出對策或建議,第三題是結合給定的某一個或幾個材料所反映的問題談看法,說觀點。20*年的與20*年的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
二、注重對部分給定材料的理解
*市公務員考試把一部分題目的作答不再定位在對全部給定材料進行總體的把握上,而是對部分材料進行深刻把握。20*年*應屆生申論考試的試題雖然不像20*年那樣具體指出哪則材料,但就具體問題而言,與20*年命題方式沒有質的區別。
例如: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真題
四、參考給定資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觀點明確;
2.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暢達;
3.總字數900-1100字。
參考范文: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真題范文
四、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以“海洋的健康”為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確,事實與觀點緊密結合;
2.語言暢達,條理清楚;
3.總字數800-1000字。
海洋的健康
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本質再探
申論考試至今已走過十個年頭,從最初的嘗試性改革,到如今科學性日強,在公務員考試中所占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對考試整體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梢院敛豢鋸埖卣f,申論已經超越行測成了真正的公考之王,無論從考試的特色方面考慮,還是從選拔區分度的角度衡量,更好地應對申論對于考生成功地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考試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截止目前,人們對申論的理解大致經過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將申論理解為“寫作考試”。這一階段對申論的理解停留于猜測,因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除了考試機關對申論有一個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從未見識過如此安排的考試形式。因而,對千余字的申論給定材料視而不見,將其虛化為普通的背景讀物。材料的作用則被理解為主題的給定,這當然和申論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遠的。
第二個階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發現了申論背后隱含的公文屬性,于是將研究的方向掉轉,直接針對公文而去。這一階段,可以說已經觸及到了申論考試的某些本質性因素,但因為過分將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對材料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大多將其作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對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勵學員抄襲材料,直接導致考生應試的失敗。
第三個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研究和認識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兩階段的猜測和摸索同日而語。這時,人們發現了材料的“熱點化”特征,認識到考試對材料所反映的事實和現象有著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圖,了解到申論考試對材料問題的理解性要求。但終于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約束,停留于此,將申論考試和一般政治性較強的考試中出現的材料分析題對應理解,導致了觀點的淺顯和搖擺。
第四個階段,隨著一批學歷層次和思維能力更強,又受過良好的學術培養人員陸續加入專業申論研究者的隊伍,也是基于申論考試日趨成熟,科學性和規范性更強的大前提,這一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理解無比深化,不僅發現了其背后隱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蘊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標。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真題范文
四、參考給定資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觀點明確;
2.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暢達;
3.總字數900-1100字。
參考范文:
錄用國家公務員考試科目《申論》有關問題問答
問:什么是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申論》考試科目?
答:《申論》取自于古代漢語,即申述、申辯、論述、論證之意。它是為完善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而新設的一種筆試科目。2014年,國家人事部開始在中央、國家行政機關面向社會公開考試錄用國家公務員筆試戶首次嘗試。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渡暾摗芳葏^別于古代科舉考試中要求就給定的題目論證某項政策或對策。撰寫論文的策論形式,也有別于以往公務員錄用考試中的命題作文形式。《申論》考試的內容、方法及其要達到的測評功能,實際涵蓋了策論和作文這兩種考試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閱讀理解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形式新穎、靈活,能夠更好地測評考生的綜合素質;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的產生。
問:《申論》考試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申論》考試的結構比較規范、清晰明確。首先是給定一篇(或一組)1500字的資料,要求應試者在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的基礎上,自命一個題目,緊扣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申述、闡明、論證對問題的基本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左右)。
問:《申論》考試有哪些特點?
答:首先,《申論》考試的背景資料具有普遍性。作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必須對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有所認識,有所思考。公務員錄用考試適應對公務員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比較注重應試者實際能力的考查,考試內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對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一般都是社會熱點或者大眾媒體關注的焦點,即背景資料不生僻,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申論》試題表述明確,涉及的內容、觀點和問題對每個考生都很公平,每個考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對背景資料的認識有感而發,即《申論》考試對不同專業的考生都是公平的,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