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17:24: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施肥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透析蒜營養及施肥技術
摘要:闡述了大蒜的營養特性,指出了大蒜施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蒜合理施肥技術,以期為提高大蒜種植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蒜;營養特性;施肥技術
菏澤市大蒜常年種植面積在4hm2左右,大蒜種植效益一直很好,但是通過近幾年的觀察與實踐,在大蒜施肥上還存在一些誤區。針對菏澤市實際情況,改善施肥方法與配比,能夠進一步降低物化成本,提高大蒜種植效益。現將大蒜營養特性及施肥技術總結如下。
1大蒜的營養特性
大蒜是需肥較多而且較耐肥的蔬菜,一般每生產1000kg大蒜需氮4.5~5.0kg、磷1.1~1.3kg、鉀4.1~4.7kg,其比例為3∶1∶3。大蒜對養分的吸收隨植株生長量的增加而增加。從播種至初生葉伸出地面為大蒜的發芽期,這一時期生長量小,生長期短,消耗的養分也少,所需的各種養分由種蒜提供;此期根系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從初生葉展開至鱗芽及花芽開始分化為幼苗期,隨著幼苗的生長,種瓣中貯藏的養分逐漸耗盡,蒜母開始干縮。此期大蒜的生長完全靠土壤營養供應,吸肥量明顯增加,如果土壤養分不足,易出現葉片干尖。此時應施用速效肥料,以保證幼苗的生長和培育壯苗。幼苗期結束后,進入鱗芽、花芽分化期。這一時期是大蒜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根系生長增強,加速了對土壤養分的吸收利用。從花芽分化結束至蒜薹采收是大蒜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時期,蒜薹迅速伸長的同時,鱗莖也逐漸形成和膨大,生長量大,需肥需水量也最多,此時根系生長和吸肥能力達到高峰,是大蒜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蒜薹收獲后,是鱗莖膨大盛期,此時根系開始衰老,吸肥量不大,鱗莖膨大所需要的養分,大多數來自于自身營養的再分配。大蒜除了吸收氮、磷、鉀以外,對鈣、鎂、硫的需求也相對較大,尤其是硫,適當應用硫肥可使蒜頭和蒜薹增大增重,并可減少畸形蒜薹和裂球[1,2]。
2大蒜施肥中存在的問題
淺探玉米施肥技術特點
摘要:闡述了玉米對養分的需要量,概述了玉米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的特點,并介紹了玉米施肥技術,以供玉米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玉米;需肥特點;施肥技術
玉米適應性廣,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營養價值及附加值高。裕安區常年種植面積在5333.33hm2左右,崗、灣、畈、鄉鎮均有種植,近年有所增加。準確掌握玉米種植技術和施肥水平,是玉米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
一、養分需要量
玉米植株高大,對養分需求較多,其一生所吸收的養分因種植方式、產量高低和土壤肥力水平高低而異。玉米總體施肥原則:施足基肥,輕施苗肥,重施拔節肥和苞肥,巧施粒肥。一生需肥規律:氮肥最多,鉀次之,磷較少。而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是不同的,一般每生產100kg籽粒需要純氮2.5~4.4kg、五氧化二磷1.15~1.60kg、氧化鉀3~4kg;氮∶磷∶鉀約為2∶1∶2。
二、大量元素吸收特點
大棚小蘭西瓜施肥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合理施肥對西瓜的質量和產量影響極大。針對小蘭西瓜需肥特性,總結了北方大棚小蘭西瓜施肥技術。
關鍵詞:小蘭西瓜;需肥特性;施肥量;施肥方法
西瓜是我國北方主要的水果類瓜菜,種植面積大,產量高。西瓜科學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低消耗高效益,保持優良品種優質高效特性,培肥土壤,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西瓜質量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合理施肥對西瓜質量和產量影響較大。現將北方大棚小蘭西瓜施肥技術介紹如下。
1小蘭西瓜需肥特性
根據試驗觀察,小蘭西瓜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基本與植株干物量的增長相平衡,即生長發育前期吸收氮、磷、鉀的量較小,坐果后急劇增加。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一般氮、磷、鉀三者的比例為3∶1∶4。
不同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的吸收是:氮的吸收極早,至伸蔓期增加迅速,果實膨大期達吸收高峰;鉀的吸收前期較少,在果實膨大期吸收量急劇上升;磷的吸收初期較高,高峰出現較早,在伸蔓期趨于平穩,果實膨大期明顯降低。西瓜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有2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即營養的臨界期和營養的最大效率期,這2個時期如能充分供給養分,西瓜產量會明顯提高。
土壤肥料問題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分析
隨著當前社會不斷發展,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加注重蔬菜中無公害蔬菜的生產。但是研究人員發現,污染、肥料等問題是制約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確并合理運用肥料是生產無公害蔬菜的關鍵措施之一。根據調查顯示,現在大多數菜農對專業知識掌握較淺,知識面掌握不全面,在生產過程中只追求產量,大肆浪費化學肥料,不僅增加蔬菜種植成本,還會使土壤養分嚴重失衡。所以,需要科學有效使用化學肥料,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1蔬菜生產中的土壤肥料問題
1.1無機與有機養分缺乏科學比例
近些年,我國農業技術發展速度較快,但在蔬菜生產方面,大部分菜農會使用較多的化學肥料。比如,為了讓蔬菜快速成熟,會使用生長激素,導致土壤中有機氮和無機氮的比例受影響,土壤肥力減少,保肥性及透氣性下降,最終導致土壤受損,影響蔬菜的產量與質量。
1.2土壤污染嚴重
如果土壤出現問題,首先就會導致蔬菜產量下降。由于種植人員采用的施肥及種植方式較為單調,所以讓大多數土壤的養分出現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這時科學的種植方式就顯著至關重要??茖W的種植方式是由種植人員先進行分類,然后根據分類結果配置不同的養分比例,但是目前有很多種植人員無法完成該項工作,只能按照簡單的操作流程進行施肥,這樣就會導致蔬菜出現鉀肥需求量不足等問題。土壤中的氮含量也會嚴重超標,這是造成土壤污染、養分嚴重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高產施肥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徐稻6號;高產穩產;施肥技術
論文摘要徐稻6號屬中晚熟常規水稻品種,科學施肥,產量可達8250kg/hm2以上。分析了需肥規律和施肥原則,并總結了科學的施肥方法,如重施基肥、早施分蘗肥、巧施穗肥和慎施粒肥,以期為徐稻6號生產的高產穩產提供參考。
徐稻6號系江省蘇徐州市農科所選育而成,屬中晚熟常規水稻品種,全生育期155d左右,該品種在蘇北地區有較大的栽培面積,利用科學施肥技術,產量可達8250kg/hm2以上。
1需肥規律
徐稻6號的需肥量為每100kg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4kg,五氧化二磷0.9~1.4kg,氧化鉀2.5~2.9kg,綜合考慮土壤供應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產水平等因素,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情況下,施肥總量約為:氮150~195kg/hm2,五氧化二磷75~105kg/hm2,氧化鉀120~180kg/hm2,施用肥料中氮、磷、鉀配比應為1∶0.5∶0.9左右。
2施肥原則
施肥技術對上部煙葉影響論文
摘要通過連續3年的田間試驗,初步摸清了上部葉片過厚、過大的田間長相,并探索出了一條解決該問題的途徑。采用雙層施肥方式,下層減氮,在總氮量中使用50%的硝態氮,在總施肥量中用40%~50%的有機肥,50%~60%的化學肥料配合使用及在減氮后輔助使用葉面肥,都對提高上部葉使用價值有明顯的作用。
提高上部煙葉使用價值的研究項目于1994年進行預備試驗,針對當時上部葉片過厚,顏色過深,煙堿含量過高,糖堿比過低的實際問題,預期從栽培技術上采取綜合措施,使生產的上部煙葉適合卷煙工業的要求,提高其使用價值。通過3年的試驗,進一步了解了上部煙葉的生長發育情況,結合煙株田間生長發育過程營養平衡的研究,與大面積生產調查相結合,初步摸清了上部葉片過大過厚的田間長相,并探索出了一條解決該問題的途徑。該課題總體設計從品種、施肥和地膜覆蓋、打頂時間、留葉數等方面入手,并設置了葉面肥噴施技術,采取了一系列先進的栽培技術。試驗取得了預期的結果。本文僅就不同施肥量及不同氮素形態對上部煙葉使用價值的影響做一分析。
1試驗設計與方法
試驗設6個處理,在山東省沂水縣兩種土壤質地上進行,采用雙層施肥技術。復合肥料由上海長征化肥廠生產,氮磷鉀比例為8∶9∶17。施肥方法為全部氮量的2/3在起壟時條施,1/3氮量在移栽時穴施。
1.下層減氮(總氮量4kg,上下層各2kg)
2.上下層減氮(總氮量4kg,上層1kg,下層3kg)
小蘭西瓜施肥技術分析論文
1小蘭西瓜需肥特性
根據試驗觀察,小蘭西瓜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基本與植株干物量的增長相平衡,即生長發育前期吸收氮、磷、鉀的量較小,坐果后急劇增加。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一般氮、磷、鉀三者的比例為3∶1∶4。
不同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的吸收是:氮的吸收極早,至伸蔓期增加迅速,果實膨大期達吸收高峰;鉀的吸收前期較少,在果實膨大期吸收量急劇上升;磷的吸收初期較高,高峰出現較早,在伸蔓期趨于平穩,果實膨大期明顯降低。西瓜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有2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即營養的臨界期和營養的最大效率期,這2個時期如能充分供給養分,西瓜產量會明顯提高。
每生產100kg西瓜約需吸收氮0.19kg、磷0.092kg、鉀0.136kg,可見其需肥量較多。一般來說,足量的氮肥是西瓜高產的基礎;充足的磷肥有利于發根,可以促進植株生長發育,促進花芽分化,使其早開花,早坐瓜、早成熟;鉀是植物體中多種酶的催化劑,能促進光合作用、蛋白質的合成、糖分的增加、提高瓜的質量等。
2施肥量的確定
生產上氮、磷、鉀的施用比例一般為N∶P2O5∶K2O=1∶0.3~0.5∶0.8~1,肥料用量的確定,既可進行田間試驗摸索合理用量,也可以通過試驗摸清單位產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有關施肥參數后,產前測定土壤養分含量,通過養分平衡法肥料施用量計算公式計算施肥量。對我地近年來進行的有關西瓜肥料試驗匯總分析,西瓜單產37.5~45.0t/hm2的田塊,其化肥施用量一般為N300~345kg/hm2、P2O590~135kg/hm2、K2O240~300kg/hm2。
論席草豐產栽培平衡施肥技術特征
摘要:分析了**席草生產施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該縣席草生產仍具較大增產潛力的現實,提出了**席草高產栽培平衡施肥和配套技術模式,并提出大面積生產施肥建議,以科學指導席草大田生產。
關鍵詞:席草;平衡施肥;配套技術;安徽**
**地處江淮之間沿淮淠一帶,全年平均無霜期213d,年平均氣溫14.8~14.9℃,降水量906.7mm,日照時數2296.4h,太陽總輻射量124.7kW/cm2。該縣氣候溫和,雨熱同季,光熱水資源較充足,土壤類型較多,以水稻土為主,土壤肥力水平中等,質地偏黏,氣候和自然條件適宜席草的生長發育。**席草種植主要分布在該縣中西部地區,其中以板橋鎮、迎河鎮、安豐塘鎮等為主,年種植面積4000hm2左右,席草作為該縣經濟作物中的優勢作物,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席草品種的更新換代跟不上,優質高產的藺草品種推廣速度慢,僅占種植面積的5%左右;仍采用老樁育苗分株移栽法,應大力推廣旱、水兩段育苗移栽技術,提高育苗水平和移栽質量;部分低產田塊種植整地質量較差,除草不盡,開溝排水不暢,造成草害、漬害嚴重。雜草與席草爭水、爭肥、爭光現象嚴重,達不到28萬叢/hm2或超過33萬叢/hm2的田塊占有一定的比例,不符合中高產田栽培指標?,F就**席草施肥問題作一探討,以期為種植者提供參考。
一、**席草施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有機肥投入總量不足。在席草大田生產中,很少施用有機肥,數量和質量不能完全保證,席草前茬秸稈還田率低,有機肥施用發展不起來。二是生產中很少施用有機肥,數量和質量不能完全保證,席草前茬秸桿還田率低,有機肥施用發展不起來。三是化肥施用結構不合理。在實際生產中,氮、磷、鉀投入不平衡,氮肥用量基本能滿足中等以上產量水平的要求,磷、鉀肥用量不足,甚至根本不施鉀肥。四是化肥施用技術不科學?;什蛔?,苗肥不夠,促蘗、伸長肥時間上把握不住,后期施肥技術需進一步提高完善。
二、席草高產配方施肥及配套技術
農作物施肥技術
1鋅肥
對鋅肥敏感的作物有水稻、玉米等,常用鋅肥為硫酸鋅,一般可基施、追施、葉面噴施、拌種和浸種。①基施。適宜播前耕翻的作物。施硫酸鋅15~30kg/hm2,拌細干土(或有機肥)150~225kg,在播前施于土壤中,基施有后效,一般可持續2年左右。②追施。用硫酸鋅15.0~22.5kg/hm2,拌細干土150~225kg,苗期至拔節期條施或穴施。③葉面噴施。硫酸鋅葉面噴施濃度一般為0.1%~0.3%。小麥0.1%,玉米0.2%,水稻、果樹0.1%~0.3%。小麥在拔節期、孕穗期各噴施1次;玉米在苗期、拔節期各噴施1次,嚴重缺鋅土壤需在大喇叭口期再噴施1次。噴液量一般為750~1125kg/hm2。④拌種。每1kg種子用硫酸鋅4~6g,先溶于水中,一般肥液占種子重量的7%~10%,均勻噴灑在種子上,陰干后播種。⑤浸種。谷子用硫酸鋅0.02%~0.05%溶液浸種6~8h;水稻種先用清水浸泡1d后,再用0.1%的硫酸鋅溶液浸泡24~48h。
2硼肥
對硼敏感的作物有油菜、甜菜等,常用硼肥為硼砂。硼肥以噴施為主,也可作基肥和土壤追施用,一般不作種子處理用。①基施。適用于嚴重缺硼和中度缺硼土壤,用硼砂7.5kg/hm2,如用硼酸應減少1/3的用量,拌細干土150~225kg或與氮、磷、鉀化肥充分混合。條施要施于種子的一側,不宜與種子直接接觸,肥效一般持續3年左右。②葉面噴施。一般硼酸用0.1%濃度、硼砂用0.2%濃度(果樹可用0.2%~0.3%濃度),每次用肥液750~1050kg/hm2,在作物苗期至生長旺期噴施2~3次,每次間隔7~10d。
3鉬肥
主要用于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和小麥,常用鉬肥為鉬酸銨,可以拌種、浸種和葉面噴施,一般不作基肥用。①拌種。每1kg豆類種子用鉬酸銨1~3g,一般肥液占種子重量25%~30%。溶液過多,易造成種皮脫落,影響播種和出苗。鉬酸銨要用熱水溶解。②浸種。不適宜用于花生、大豆等大粒種子,多適用于水稻、棉花、綠肥種子。一般用0.05%~0.10%的鉬酸銨溶液,種子與溶液的重量比為1∶1,浸泡12~24h,撈出陰干后即可播種。③葉面噴施。用0.05%~0.10%鉬酸銨水溶液,豆科作物在苗期至花前期噴施,蔬菜在苗期至初花期連續噴2~3次,每次用液量750~1125kg/hm2,每次間隔5~7d。
小蘭西瓜施肥技術研究論文
關鍵詞:小蘭西瓜;需肥特性;施肥量;施肥方法
西瓜是我國北方主要的水果類瓜菜,種植面積大,產量高。西瓜科學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低消耗高效益,保持優良品種優質高效特性,培肥土壤,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西瓜質量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而合理施肥對西瓜質量和產量影響較大?,F將北方大棚小蘭西瓜施肥技術介紹如下。
1小蘭西瓜需肥特性
根據試驗觀察,小蘭西瓜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基本與植株干物量的增長相平衡,即生長發育前期吸收氮、磷、鉀的量較小,坐果后急劇增加。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一般氮、磷、鉀三者的比例為3∶1∶4。
不同生育期對營養元素的的吸收是:氮的吸收極早,至伸蔓期增加迅速,果實膨大期達吸收高峰;鉀的吸收前期較少,在果實膨大期吸收量急劇上升;磷的吸收初期較高,高峰出現較早,在伸蔓期趨于平穩,果實膨大期明顯降低。西瓜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有2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即營養的臨界期和營養的最大效率期,這2個時期如能充分供給養分,西瓜產量會明顯提高。
每生產100kg西瓜約需吸收氮0.19kg、磷0.092kg、鉀0.136kg,可見其需肥量較多。一般來說,足量的氮肥是西瓜高產的基礎;充足的磷肥有利于發根,可以促進植株生長發育,促進花芽分化,使其早開花,早坐瓜、早成熟;鉀是植物體中多種酶的催化劑,能促進光合作用、蛋白質的合成、糖分的增加、提高瓜的質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