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對春油菜產量的影響

時間:2022-06-01 15:52:23

導語:不同施肥模式對春油菜產量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不同施肥模式對春油菜產量的影響

摘要:在山丹縣霍城鎮沙溝村開展了不同施肥模式春油菜產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適量減少化肥增施商品有機肥,可促進油菜生長,提高抗逆性,延緩植株衰老,增加油菜籽粒產量,提高油菜種植效益和肥料利用率。在山丹縣春油菜生產中應采用商品有機肥2768kg/hm2與純N144kg/hm2、純P2O592kg/hm2配施,可提高油菜產量效益及肥料利用率。

關鍵詞:春油菜;產量;肥料利用率;影響

增施化肥是獲得油菜高產的重要途徑,但大量的化肥投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經濟效益降低、環境污染加劇以及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不合理的施用方式進一步促使農民加大肥料投入,導致目前化肥利用率氮為30%~35%、磷為10%~20%、鉀為35%~50%,肥料利用率僅為發達國家的60%~70%[1]。商品有機肥作為一種綠色、生態的緩效肥料,富含氮、磷、鉀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核酸、維生素等多種有機營養成分,具有種類多、來源廣、肥效較長等特點,能協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地生產力等。但長期單一施用有機肥會造成土壤速效磷含量下降,不利于農作物高產穩產[2]。無機肥或單施有機肥均不能持續有效地達到高產、高效、生態、綠色的生產目標,將化肥和有機肥合理配施,能有效均衡土壤養分,實現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3]。山丹縣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氣候溫涼濕潤,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灌溉便利,是種植油菜的理想區域,油菜播種面積6667hm2左右[4],常年油菜施肥量均在540kg/hm2以上,其中氮肥施用量超過240kg/hm2,肥料利用率較低,為探索合適的有機無機肥料配施比例,達到化肥減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2020年山丹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霍城鎮沙溝村開展了油菜有機無機配施試驗,以期為山丹縣油菜高產和有機無機肥料配合使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區概況

試驗在山丹縣霍城鎮沙溝村進行,該地區海拔2200m,年平均氣溫0~2℃,年降雨量358.8mm。土壤肥沃,肥力均勻,灌耕土,前茬作物為大麥。

1.2供試品種

試驗種植油菜品種為青雜5號,供施肥料品種分別為尿素(含N46%)、磷酸二胺(含N18%,P2O546%)。

1.3試驗設計

采取全膜覆蓋穴播的方式種植,共設6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小區面積為36m2。處理1:不施肥,對照處理(CK);處理2:傳統施肥(CF);處理3:優化施肥(OF);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處理5:70%優化施肥+30%有機肥;處理6:60%優化施肥+40%有機肥。各小區施肥量如表1所示。

1.4種植方法

試驗于2021年4月28日覆膜,用幅寬145cm、厚度為0.01mm的黑色地膜覆蓋,采用穴播機進行播種,每幅膜上播8行,播種深度一般2~3cm,每穴播種2~3粒,行距12.5cm,穴距14cm,播種495000穴/hm2。于生長期觀察并記載各處理的物候期及主要農藝性狀。9月12日開始收獲。

1.5數據測定

1.5.1油菜產量及其構成因子測定于油菜收獲期在各小區選取具有代表性、長勢均勻的植株1m2,人工進行收獲脫粒,曬干稱重,計算標準含水量(12.5%)下的籽粒產量和千粒重。同時,在每個小區隨機抽取20株調查單株角果數,并隨機選取20個角果調查每角粒數等。1.5.2肥料利用效率計算肥料農學利用效率=(施肥處理油菜產量-未施處理油菜產量)/施肥量(1)肥料偏生產力=施肥處理油菜產量/施肥量(2)1.5.3肥料經濟效益分析計算油菜施肥與不施肥處理間的凈收益與投入產出比。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施肥模式對油菜產量及其經濟性狀的影響

2.1.1生育期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1、處理2、處理3和處理4均能在當地油菜收割時正常成熟,不同處理生育天數為115~136d,其中,處理1(CK)生育期最短,為115d,處理2生育期為120d,處理6生育期最長,為136d,較處理1(CK)生育期長21d,較處理2生育期長16d。2.1.2經濟性狀從表3可以看出,處理5(70%優化施肥+30%有機肥)株高最高,為195.4cm,較處理1(CK)高52.9cm,較處理2(傳統施肥)高19.8cm;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株高次之,為191.2cm,較處理1(CK)高48.7cm,較處理2(傳統施肥)高15.6cm。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分支個數最多,為5.6個,較處理1(CK)多3.4個,較處理2(傳統施肥)多1.2個;處理5(70%優化施肥+30%有機肥)分支個數次之,為5.2個,較處理1(CK)多3個,較處理2(傳統施肥)多0.8個。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單株角果數最多,為153.2個,較處理1(CK)多88.7個,較處理2(傳統施肥)多10.5個;處理5(70%優化施肥+30%有機肥)單株角果數次之,為146.5個,較處理1(CK)多82個,較處理2(傳統施肥)多3.8個。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角果粒數最多,為27.2個,較處理1(CK)多4.8個,較處理2(傳統施肥)多0.4個;處理2(傳統施肥)角果粒數次之,為26.8個,較處理1(CK)多4.4個。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千粒重最重,為3.67g,較處理1(CK)重0.2g,較處理2(傳統施肥)重0.08g;處理2(傳統施肥)千粒重次之,為3.59g,較處理1(CK)重0.12g。綜上所述,有機無機減量配施可有效提高油菜株高、有效分支個數、角果數、每角粒數和千粒重等經濟性狀。2.1.3產量從表4可以看出,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處理2(傳統施肥)產量較高,分別為3937.95kg/hm2、3624.00kg/hm2,較處理1(CK)1217.25kg/hm2分別增產2720.7kg/hm2、2406.75kg/hm2;處理5(70%優化施肥+30%有機肥)、處理3(優化施肥)產量分別為3385.05kg/hm2、3423.9kg/hm2,較處理1(CK)分別增產2167.8kg/hm2、2206.65kg/hm2;處理6(60%優化施肥+40%有機肥)產量為2648.4kg/hm2,較處理1(CK)增產1431.15kg/hm2。

2.2不同施肥模式對肥料利用率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化肥農學利用效率、偏生產力和N、P2O5肥偏生產力均顯著高于處理2(傳統施肥),其中,化肥農學利用效率和偏生產力分別比處理2高0.77個百分點和7.85個百分點,N、P2O5肥偏生產力分別比處理2高12.25個百分點和21.48個百分點。說明適量減少化肥增施商品有機肥可有效提高油菜肥料利用效率。2.3不同施肥模式對經濟效益的影響從表6可以看出,在處理4(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模式下,油菜產值、新增產值及新增凈收益達到最高,分別為21264.93元/hm2、14691.78元/hm2和12564元/hm2,新增產投比6.9。說明適量減少化肥增施商品有機肥能提高油菜種植效益,當繼續減少化肥增加有機肥用量時,油菜收益會逐步降低。

3結論與建議

試驗結果表明:適量減少化肥增施商品有機肥,可促進油菜生長,提高抗逆性,延緩植株衰老,增加油菜籽粒產量,提高油菜種植效益。其中,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處理的油菜生育期、產量、單株有效角果數、每角粒數和千粒重等主要經濟性狀均顯著高于傳統單施無機化肥處理和70%優化施肥+30%有機肥處理,說明在優化施肥的基礎上降低20%的化肥用量,同時增施有機肥,協同提高油菜產量構成三要素,若繼續降低化肥用量,并增施商品有機肥用量達到30%以上,油菜生育期會顯著增長,會導致油菜不能正常成熟,從而降低油菜產量。通過試驗發現,80%優化施肥+20%有機肥處理的肥料農學利用效率為6.64,顯著高于70%優化施肥+30%有機肥處理和單施無機化肥處理,表明適當降低化肥用量,增施商品有機肥,可顯著提高油菜肥料利用效率。本試驗通過油菜籽粒產量、單價、化肥成本和有機肥成本等對不同施肥處理的經濟效益進行了計算分析。結果表明:80%優化施肥+20%處理的油菜單位面積產值最高,為21264.93元/hm2,較對照新增產值14691.78元/hm2,新增凈收益12564.05元,但是由于有機肥成本較高且用量較大,因此增施有機肥的新增產投比僅為優化施肥的75%。綜上所述,在山丹縣油菜生產中應采用商品有機肥2768kg/hm2與純N144kg/hm2、純P2O592kg/hm2配施,可提高油菜產量效益及肥料利用率。

參考文獻

[1]劉連馥.中國綠色農業發展報告(2019)[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

[2]劉國偉.長期施用生物有機肥對土壤理化性質影響的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3]薛石,江曉霞,林寧.合理施用化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A].全國綠色環保肥料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會議交流[C].2002.

[4]陳廣海.山丹縣油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4):67-69.

作者:王建梅 楊敏 李夢卓 李葉 石偉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甘肅省山丹縣李橋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