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03:34: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世界森林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世界森林日 / 世界睡眠日
世界森林日
森林!要保護的,不過說真的,我真的很少聽說,有時也覺得重復,明明3月12日已經是植樹節了(樹植得多就成了森林了),也不知為什么又多個森林日,不過意義上來說可能不同,前者是植,后者除了植還要保護,但事實上保護一向都需要的了(汗。。。好像自己跟自己打官司一樣)
近年來,由于消費國大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明顯減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這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1971年第七屆世界森林大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這一天除了是世界森林日外還是世界睡眠日,嘻嘻,睡眠日,不知是不是不用干活就睡覺就行了?
嘻嘻,這天對于像我這種人來說實在太好了,因為我經常睡懶覺的,這天真是睡覺也有借口了。
“3.21”世界森林日
世界森林日
“世界森林日”,又被譯為“世界林業節”,英文是“WorldForestDay”。
這個紀念日是于1971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的特內里弗島大會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議并得到一致通過的。同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正式予以確認。
1972年3月21日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國家把這一天定為植樹節;有的國家根據本國的特定環境和需求,確定了自己的植樹節;中國的植樹節是3月12日。而今,除了植樹,“世界森林日”廣泛關注森林與民生的更深層次的本質問題。
森林是人類的搖籃。
古代,人們出于對森林和樹木的樸素的敬畏之情,舉行一些紀念活動。美洲印第安視森林為圖騰:“樹木撐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頂的天空就會塌落,自然和人類就一起死亡?!?/p>
世界森林日由來.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WorldForestDay)。
綠色植物的“光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合作用”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好。森林可以抵御風沙,保護人類。
近年來,由于消費國大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明顯減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這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1971年第七屆世界森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林大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愛護森林主題演講稿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好!
利用課余時間,我閱讀了《我愛祖國的藍天》一書,受益匪淺!我深刻了解到森林對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關系。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森林——這個浩瀚的綠色寶庫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地球廣大面積,并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湍流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重要作用,是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保障。
首先,森林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我們知道:人類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他們靠采集野果,捕捉鳥獸為食,用樹葉、獸皮做衣,在樹枝上架巢做屋、生息繁衍。
其次,森林是“地球之肺”。科學研究表明:一棵椴樹每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生產100噸氧氣,也就是說,假如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向,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
世界環境日講話: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世界環境日
各位老師、同學: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讓我們來看看本周的日歷: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本周又是“中國水周”。毋庸多言,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日漸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
回眸過去,人類社會經濟與科技取得的巨大進步的同時,一系列全球生態環境問題對經濟發展也帶來了影響和危害。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種種跡象表明,地球的“健康”令人不安。
世界范圍內的濫伐森林,破壞草原,無節制地占用農田和抽取地下水,對礦產資源的亂采濫用等造成全球性的氣候惡化:土地沙化、地面下沉、耕地減少、淡水資源缺乏等等,已經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廢棄物不加任何處理和限制就排入到環境中,造成大氣、土壤、水體、生物的嚴重污染。人類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在品嘗環境日益惡化的苦果。
世界地球日-小學生世界地球日宣傳資料
2007年世界地球日
環保小知識
1、今年4月22日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什么?
2006年第37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有關環境的日期還有2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衛生日、世界戒煙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9月14日世界清潔日、9月17日世界保護臭氧層日等。
2、什么是環境?
環境是指圍繞著人群的空間,及其中可以影響人類生產、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的總體。
"志愿服務獻真情、愛心傳遞促和諧”系列活動的通知
各學院學生會、青年志愿者服務分站: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以“三·五”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為契機,推進我校青年志愿服務事業的新發展,經校學生會、青年志愿者服務總站研究決定,開展“志愿服務獻真情、愛心傳遞促和諧”系列活動月,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志愿服務獻真情、愛心傳遞促和諧
二、活動時間
2007年3月
文廣局落實三創四建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及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及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的決策部署,現就我局開展“三創四建”活動(創新、創業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體系、建設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加快實現生態興縣、旅游強縣、建設美麗,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工作目標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及“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全省部署開展“三創四建”活動,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擔當使命,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于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拓展提升“雙創雙服”“三深化三提升”活動成效,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在全局干部的領導下,圓滿完成黨和政府交給我局的工作任務。
二、具體工作任務
(一)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1、社會宣傳。旅游景點、窗口單位等其他公共場所要設置12處公益廣告;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少年宮、美術館、紀念館等要設置6處公益廣告和8處道德模范事跡展覽展示。各窗口單位要設置8處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和展示行業規范。做好日常維護,長期保持。
初中學生環境教育探究論文
當今世界,人類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酸雨頻繁、臭氧層遭到破壞等。全世界約有11億人生活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中。有些地區的環境仍在受到破壞,如亂砍濫伐森林、亂排廢水廢氣、非法開采礦山等。眾所周知,人類必須依存于環境才能生存與發展,而要使人們保護環境及合理利用環境,就必須實施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既能培養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規定:“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這就為具體而有效地實施環境教育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和保障。近幾年,我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環境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在如何培養學生環保行為習慣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介紹如下:
1.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
學校作為環境教育的主渠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王紅旗教授認為:“環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滲透性的綜合體。”因此,教師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應采取深入研究、善于發現、靈活滲透的原則,注意將環境教育滲透其中。化學、生物、物理、語文、數學等學科中的知識與環境聯系緊密,是學校教育貫徹落實環境教育的重要學科。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注意收集資料,然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提高環保意識及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例如,學習化學課本中香煙煙氣里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幾百種有害物質時,教師投影一首小詩:“我愿用生命去交換,不要讓煙霧窒息熟睡中的嬰兒,不要奪走清新的空氣,不要讓煙霧成為孩子的玩具,請給他們陽光和青草的氣息;不要用火焰灼燒你的肺,不要用毒劑涂抹你的神經,不要焚毀僅存的記憶,它曾經那么年輕又那么靈敏;啊,親人不要在煙霧中向死亡奔跑,不要拋下愛你呼喚你的人,不要讓孩子無聲地哭泣;終止你手中曼延的煙堿吧!如果早知道這一天終將來臨,我愿意用生命去交換你手中的香煙。”教師向學生介紹,一對相敬如賓的夫妻,面臨著失去彼此的巨大痛苦——丈夫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妻子看到丈夫遭受的痛苦折磨,心疼、無奈,她在這種凄慘、悲痛的心境下寫了上述這首小詩。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珍愛生命的意識。
2.在節日活動中豐富環保知識
節日是師生生活的一部分,是開展環境教育的良好契機。我們結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樹節、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衛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5月31日世界無煙日等紀念日,采用觀看錄像、開展講座、展覽圖片等形式,圍繞紀念日主題開展相應的環境教育和環保宣傳活動。向學生介紹我國的環境狀況,警示他們保護環境。例如,通過“植樹節”活動,讓學生了解樹木與氣候的關系,亂砍亂伐對人類造成的危害,讓學生意識到樹木對人類的重要性,懂得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的道理;在“世界地球日”活動中,可以設計“地球是我家”的主題系列教育活動;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認識海洋、河流、山脈、平原、城市等標志;在“地球母親生病了”的活動中,組織學生討論“地球母親為什么會‘生病’”“人類該怎么辦”等。通過層層深入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理解人和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進而培養學生關心、愛護環境的態度和行為。
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強化普法工作的主體責任,推進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全面推進我縣自然資源系統法治建設工作,根據市自然資源局普法工作要求及《市林業局關于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實施方案的通知》(市林〔2020〕203號)精神,結合我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普法責任制工作內容和要求,進一步落實普法內容、普法措施、普法責任,以全面推進自然資源法治建設為核心,突出保障社會公正、促進社會誠信、維護社會秩序,強化各單位法治宣傳教育責任,不斷提高干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自然資源法治意識,為推進全縣法治自然資源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普法工作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把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到自然資源執法的各環節和全過程,加強與管理對象、服務對象、執法對象和社會公眾互動交流,推動全民守法。
(二)堅持日常宣傳與主題宣傳相結合。廣泛開展日常普法宣傳,把握特殊時段和節點,及時開展社會關注、公眾需求的主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