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旅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16:05: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體育旅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體育旅游拓展研討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體育旅游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體育旅游是一種專業性旅游,即區別于一般觀賞、審美、娛樂旅游。它是人們以參與和觀看體育運動為目的,或以體育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我國體育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與經濟、旅游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首先對體育旅游做了比較科學的定義,然后對體育旅游的類型做了劃分。緊接著對我國體育旅游進行了SWOT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2008北京奧運會對我國今后體育旅游的開發、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旅游;問題;對策;2008北京奧運會
Researchtheexploitationofourcountrysporttourism
StudentintourismmanagementHuZhongyong
TutorLiuQingyou
Abstract:Withfastdevelopmentofthemodernsociety,sportstourismisacceptedbypeoplemoreandmore.Thesporttourismisonekindofprofessionaltourism.inimmediatefuturedifferentiatestogenericenjoys,Beautyappreciation,Recreationistraveled.Itispeopleinordertohaveahandinandobservesphysicalcultureactastheaim,eitheronekindoftourismmaneuvershapethattakessportasthemainsubstance.However,inChina,Sporttourismisstillatthebeginningstage.Contrastedtothecountrieswhicharehighlydevelopedineconomyandtourism,therestillexistsomeproblems.Tosportisfirstofalltraveledtoactthecomparativelymorescientificdefinitionbytheoriginal,Afterwardstheformtothesporttourismdoesdivides.TightlythenanalyzeSWOTtoourcountrysporttourismtofindouttheproblemthatisatthemoment.Finallyuniting2008BeijingOlympicGamesadjustourcountrysporttourisminthedaystoexploitation,thedevelopmentandproposestherelevantcountermove.
體育局體育旅游調研報告
體育與旅游是人類兩種重要的文化活動,是當前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潛力的行業。體育活動是聚集人氣、宣傳城市、宣傳旅游的最佳平臺。當前,結合**生態旅游的規劃,擴大體育與旅游的共振效應,加強體育與旅游、文化的結合,把發展體育事業擺在大文化、大旅游概念中去思考,對于發展我市的旅游業、提升城市品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體育旅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參加或觀賞各類健身娛樂、體育競技、體育交流等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有健身性、大眾性、可重復性、專業性和高消費性的特點。體育旅游作為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專項旅游,在注重娛樂與健康、休閑與放松雙重價值取向的同時,更加注重身體與精神的雙重享受。發展體育旅游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加快我市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提高**知名度的有效載體,也是推動全面體育運動的重要平臺。
二、**市發展體育旅游的條件分析
我市山地面積廣闊,資源蘊藏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具有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隨著金麗溫和兩龍高速的開通,我市交通日益改善,縮短了與**、**、**等發達地區的距離。國家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打造全省3小時交通圈擺到議事日程,金麗溫鐵路擴能改造和建設衢麗鐵路以及云景高速、龍慶高速、龍浦高速、景文高速,打造**高速路網也指日可待。全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快速發展的旅游業,都為我們開發體育旅游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很好的現實條件。
一是良好的政策環境為**體育旅游提供了發展機遇。隨著后奧運時代的到來,國家在堅持繼續推進競技體育發展的同時,重點將轉向群眾體育和體育產業。國家在大力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擴大內需的過程中,服務業將是發展的一個重點。這為體育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體育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必備的條件。國家旅游局決定將20**年全國主題旅游年確定為“中國生態旅游年”,主題口號為“走進綠色旅游、感受生態文明”。前不久,省委專門召開了全省服務業工作會議,提出要按照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產業結構的要求,積極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重點在生產性服務業、地方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上取得突破。市委、市政府重視發展旅游業,提出要進一步讓**旅游名氣響起來,人氣旺起來,效益高起來。同時,我市20**年將承辦全省首屆體育大會,可以借助這一平臺,因地制宜,促進優勢體育旅游資源向優勢經濟轉化,推動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體育發展水平的提高,實現體育與旅游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體育旅游內涵及意義
摘要體育旅游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文化現象,是當前旅游業發展的一項重要項目,并有著巨大的旅游市場,發展體育旅游有著重要的意義。分析了我國體育旅游的現狀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其發展提出了幾點對策。
1.1體育旅游的內涵
體育旅游所涉及的范疇很廣。體育旅游從廣義上講是以各種體育活動為主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體育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體育旅游從狹義上講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體育需求,借助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無論是廣義的體育旅游還是狹義的體育旅游,就其社會本質而言,都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同時也是體育產業化、商品化的重要內容。體育旅游是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為旅游者在旅游游覽的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于一體的經營性項目群,它能使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這就是體育旅游的本質內涵。
1.2發展我國體育旅游的重要意義
首先,體育旅游具有健身功能。體育旅游相對傳統觀光旅游來說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旅游,通過親自參與某項健身、冒險或觀戰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健美強身,還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質、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
其次,體育旅游具有經濟功能。因為體育旅游能增加國家創匯、改善投資環境、提供就業機會、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以“足球工業”為主體的意大利,發展體育旅游的年產值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達180億美元,躋身意大利國民經濟10大部門的行列,目前已達500億美元;英國通過發展體育旅游業所得到的年產值近90英鎊,超過汽車制造業和煙草工業的產值;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舉辦期間,吸引了幾十萬旅游者,直接帶動收入約32億美元;1990年北京亞運會時,4~10月北京旅游外匯收入超過13億美元;根據國際奧委會出版的《奧林匹克雜志》的材料顯示,旅游業從1997年算起的4年中,單單因為舉辦奧運會給澳大利亞帶來的旅游收入就達到了427億美元。瑞士洛桑對歐洲幾個發達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體育帶來的經濟效益約占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1%~2%。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給主辦地帶來大規模的旅游者群體,涉及到運動員、教練、官員、記者的人數近萬,同時,還會有大批的觀眾。成功舉辦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夠帶動一條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游消費鏈”,給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體育旅游文化缺失與補償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對體育旅游文化的概念進行了界定,重點分析了我國體育旅游文化缺失的原因及提升的路徑。研究認為:體育旅游發展歷程短暫、體育旅游文化土壤缺失,以及頂層設計主體的缺乏是體育旅游文化難以形成的原因。研究結果:賽事文化特色的鮮明性、體育休閑產業價值鏈的開發,以及謀求頂層設計主體的協調與合作是體育旅游文化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體育旅游文化;頂層設計;文化土壤;提升路徑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最新數據,全球旅游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僅有2%~3%,但體育旅游作為體育和旅游兩大產業中的細分產業,又是兩大產業創新性融合的新興產業,其增長速度之迅猛,達到每年14%[1]。2015年,體育旅游市場規模達2050億美元,占旅游市場總量的15%。可見,體育旅游市場受歡迎度之高,市場需求量之大。反觀國內體育旅游市場份額,僅占5%的旅游市場份額,僅有1700億元的產值收入,距離世界體育旅游平均15%的占比有較大差距,而相較于發達國家體育旅游高達25%的占比存在相當大的提升空間[2]。當下時尚、潮流、受歡迎的旅游與體育活動形式的融合,能為游客帶來與眾不同的旅游體驗及新鮮刺激的戶外運動,這正是體育旅游的魅力。盡管,我國體育旅游消費在不斷增長,但對體育旅游理解、體育旅游消費模式以及體育旅游產品的設計創新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的差距。癥結在于旅游和體育相關產業部門過分追求經濟效益、忽視體育旅游文化土壤的培育、缺乏多元文化要素的融合與積淀。因此,筆者通過分析我國體育旅游文化的缺失原因,對照國外體育旅游發展的成功案例,解析我國體育旅游文化現象,探尋我國體育旅游文化提升路徑。
1體育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
目前國內學者對體育旅游文化的概念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界定。一些學者從體育的視角出發,認為體育旅游文化的落腳點是體育項目或體育活動,強調體育旅游主體主動參與到體育項目或體育活動中來,從而對體育內容和體育精神擁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3,4];另有一些學者從旅游的視角出發,認為體育旅游文化的形成是要歸因于以吃住行、游購娛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活動的開展,從而為旅游目的地創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5];還有一些學者從文化的視角出發,認為體育旅游文化是體育旅游的靈魂與精髓,具有文化元素介入、文化主旨導向的體育旅游才能長遠可持續發展下去[6,7]。本研究認為,體育旅游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體育、旅游、文化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體育旅游文化是體育+旅游+文化的結果,是指為實現旅游者達到一定的體育活動目的而進行的自然、人文等多元文化要素介入的結果。
2我國體育旅游的文化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小議體育旅游消費現狀與策略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數理統計、文獻資料、邏輯歸納等方法,對成都市城鎮居民參與體育旅游消費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分析,以期為進一步推動成都市城鎮居民參與體育旅游消費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成都市城鎮居民體育旅游消費意識
體育旅游是以休閑度假、觀光探險、健康娛樂為目的,在一定自然環境中,從事以體育項目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活動。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和余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日益迫切,體育旅游逐漸成為現代生活的一種消費時尚,它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形式,逐漸顯現出其獨特的魅力。本文通過對成都市城鎮居民體育旅游消費狀況的調查研究,以期為更好地發展成都市體育旅游,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筆者按照地理位置,在成都市選取15個點來做調查,共發放1450份問卷,以保證整個成都市城區都覆蓋到。
常州體育旅游發展策略分析
常州體育旅游資源優勢分析
常州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境內地形復雜,山地平地丘陵兼有,東臨太湖,北枕長江,靠著天目山麓,京杭大運河穿過城市。森林覆蓋率高,是江蘇省地形最復雜的城市,非常有利于舉辦各種賽事。常州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適合游客常年過來過來觀看各種比賽,休閑,養身,鍛煉身體。山水資源豐富,有太湖,滆湖,洮湖三大水系,金壇道教名山茅山,有南山竹海,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淹城野生動物園,是至今為止江蘇省唯一一家超大規模野生動物園,園內含有世界各地珍稀瀕危保護動物200多種。常州是一座2500多年文字記載的文化古城,古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常州目前享有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春秋時期城市遺址——淹城遺址,是常州古文明史的見證。常州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是我省的宗教工作重點市之一,常州市有市佛教協會,市道教協會,天主教協會等等。常州天寧寺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間,開山祖師法融禪師,天寧寺終日香火鼎盛,游客如云,現為全國重點保護寺院。在常州舉辦體育旅游的同時可以感受常州悠久歷史文化的熏陶。常州交通比較發達,自古就有“舟車會百越,襟帶控三吳”之稱。水路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312國道和滬寧、寧杭、常寧,沿江高速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蘇第二大機場,4D級民航常州機場構成了發達的水陸空交通網,2008年開通省內首個快速公交系統BRT,為游客觀看體育賽事提供方便,能夠快速趕來,快速流通。常州擁有各類酒店幾百家,其中五星酒店5家,四星酒店十余家,各類星級,連鎖酒店涵蓋各個消費層次。為接待不同層次游客前來觀看比賽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常州各個旅游景點中心和體育中心為游客提供信息查詢,投訴接待、醫療急救、免費茶水、以及輪椅、兒童推車、雨傘租接、聯系導游等等服務,為游客游覽景點、觀看比賽提供方便。常州相比省內其他城市具有場館場地設施上面的優勢,常州奧體中心是國際領先的體育館,可以舉辦各種大型賽事??铸垐@可以舉辦射擊、攀巖、定向越野、拓展訓練;天目湖可以舉辦水上降落傘、劃船、垂釣、水上樂園;紅梅公園也可以劃船、垂釣、拓展訓練;青楓公園可以舉辦沙灘排球、滑板、輪滑、劃船、水上自行車等;太湖度假區可以舉辦環太湖自行車賽;茅山可以舉辦登山比賽。常州已經成功舉辦2008至2012年中國羽毛球大師賽,并將繼續舉辦2013年中國羽毛球大師賽,常州已經正式申辦2014-2017年羽毛球大師賽;還有2013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12屆全運會曲棍球預賽等國際比賽;以及2013-2014賽季全國乒超聯賽。常州最近幾年國際賽事的成功舉辦,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總體取得一些成績,外面對常州體育旅游有一些了解,相信常州繼續的申辦各種大型體育賽事,可以打出自己體育旅游品牌。
常州體育旅游發展對策分析
大型體育賽事憑借其所產生的綜合影響力、多重經濟效益、廣闊輻射性而越來越被各級政府所重視,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政府參與到賽事中并發揮著主導作用。政府在成功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整個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國獨特的體育體制決定了政府參與及主導在我國大型體育賽事舉辦過程中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從申辦大型體育賽事時所需的政府支持,到籌辦賽事過程中體育部門和旅游等其他各相關部門之間的政府協調,到賽事舉辦期間政府相關支持政策與措施的協助,甚至于到賽后體育場館的利用等各個方面,幾乎都需要政府部門發揮其職能,為大型體育賽事的圓滿成功提供保障。常州政府部門應在體育賽事和城市旅游互動的基礎上加大營銷資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體育部門和旅游部門各司其職與加強合作,其他各部門加強配合體育部門應承擔以下重要職責:(1)要充分認識體育的戰略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形成品牌;(2)制定好賽事旅游開發戰略;(3)合理選擇賽事,合理制定大賽承辦戰略;(4)改善城市環境,規劃建設一流的體育場館。常州體育部門從合理選擇賽事并指定合理的大賽承辦戰略、打造賽事品牌等職責來說,主管部門要結合常州的品牌發展戰略以及常州市發展目標對賽事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合理選擇。選擇比賽時要充分考慮常州的城市規模,旅游文化等因素,也要考慮常州旅游業的發展規劃。結合常州各大小賽事實際情況制定計劃,以實現體育賽事帶動旅游繁榮,推動常州經濟發展。旅游部門應做好以下工作:(1)與賽事主辦方充分合作,提供完善配套服務;(2)傳播賽事文化;(3)圍繞賽事推出專項旅游活動;(4)重視賽后效應,為常州賽后旅游業發展做好鋪墊;(5)完善常州旅游相關公共服務,打造國際化的接待服務水平。旅游部門應該為賽會準備好住宿、餐飲、交通、娛樂及公益設施作為基本保障,可以有效緩解賽會對各類設施及服務的需求壓力,讓賽事的當期效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對常州來說,可以把客流量分流到各個區和金壇,溧陽兩個縣級市,擴大容量,也可以讓游客體驗到當地不一樣的風光;要更新旅游業的服務理念,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水平,使常州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旅游服務體系,對相關從業人員要進行專業的培訓,并通過長期培養使他們形成較高的服務意識,養成符合規范禮貌禮儀。努力探索賽事周邊活動的創新,豐富相關旅游產品。在旅游部門和旅游企業可以借由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將常州作為旅游目的地來進行城市形象宣傳;并借助大型體育賽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適當的形式與常州自然風光、社會人文等融合到一起并進行一定的整合與升級,然后精心設計相關的旅游線路及其他產品,利用賽事或旅游的推廣會、各種宣傳媒介等向國內外旅行社和主要客源地進行推介。體育賽事的舉辦不是單個部門的事,要舉各部門之力打造賽事旅游,才能更好的完成。因此,常州體育局、旅游局、宣傳部門、文化部門和對外交流等各個部門之間要加強協調,并與賽事擁有者和組織者積極合作,積極推廣常州體育賽事旅游。首先,體育賽事組織者就要確立營銷目標,以便后續開展內容廣泛的賽事與旅游的營銷推廣。在賽事舉辦之前,賽事組織者就要與政府部門積極合作,將常州的城市品牌、城市體育精神與文化、城市精神與風貌、城市旅游價值內涵的推廣作為賽事成功運作中最重要內容之一。這就要求要積極利用現代整合營銷手段和全方位的宣傳媒介對賽事和城市進行大力宣傳,不僅要向觀眾游客們展示體育賽事的正面形象,還要通過提高賽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時也要將常州正面的城市形象、旅游價值自然的融入到賽事推廣中。其次,要加強對體育賽事中的旅游事件的策劃與營銷。第三,常州應該總結和分析現有大型賽事申辦及舉辦等一系列過程中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同時結合現有體育體制的特點,參考中國其他城市和外國一些城市的經驗,積極探索新的辦賽形式。不斷總結經驗并探索創新,努力引進或創辦更多符合常州城市文化及城市旅游發展需要、具有開發潛力的大型體育賽事,并積極打造品牌賽事,通過賽事本身的形象魅力來促進常州的城市影響力與知名度的提升,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每座城市都擁有自己的自身特色的體育賽事,選擇賽事時要充分考慮城市的規模,功能定位,城市傳統和發展目標等因素,合理選擇申辦和主辦的賽事級別、運動項目和賽事的風格,使得城市旅游和體育賽事能夠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常州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資源開發體育賽事,比如利用奧體中心舉辦一些室內的球賽,青楓公園舉辦沙灘排球,天目湖舉辦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比賽,恐龍園可以舉辦射擊、攀巖、定向越野等比賽。建議在市級層面,組建常州旅游產業發展領導機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是旅游局、體育局等主要部門負責人成員,建立市級體育賽事旅游產業發展小組,下設辦公室,定期研究全市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問題,各區,縣級市也建立相應的小組。共同促進常州體育賽事旅游的發展,落實打造常州新旅游名片。常州在旅游方面與相鄰城市比較,已經缺少明顯的競爭優勢,傳統思路不能給常州旅游業帶來新的發展,近些年常州經濟在江蘇省地位的下滑,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本人希望政府重視常州體育旅游的開發,打造常州體育旅游品牌,真正帶動常州經濟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大型體育賽事和城市旅游在需求層面和資源層面的互動發展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同時,大型體育賽事和城市旅游在其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兩者具有很多內在協調性和一致性。此外,從國家目前的產業發展政策來看,強調體育與旅游的產業的互動發展與融合,筆者認為常州發展體育旅游,這是符合時展潮流的,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體育賽事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隨著人們經濟收入和余暇時間的不斷增加,消費需求方式也不斷發展變化,尋求著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式,把越來越多的花費投入到體育健身和各項觀賞、參與的體育比賽中,強化了比賽的旅游功能,同時也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隨著常州各大體育賽事的成功舉辦,常州的旅游將得到空前發展。
本文作者:張衛兵工作單位: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體育旅游品牌構建分析
一、全域旅游的產生背景及內涵
2015年8月,在全國旅游工作研討會上,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首次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并明確提出全面推動與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2016年1月,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提出中國旅游要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轉變的發展思路。2016年2月,國家旅游局正式了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遍布30多個省區262家。之后,發展“全域旅游”、開展“全域旅游”工作成為全國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門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任務。2017年3月,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域旅游”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標志著國家層面對發展“全域旅游”的重視,由此也拉開了全國各地發展“全域旅游”的大幕?!叭蚵糜巍庇腥朔Q為“全景域旅游”、“全空間旅游”或“全景區旅游”。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3]。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學鋒認為,全域旅游是一種理念、一種發展模式,是融合發展、是全產品的開發、是全面的體制機制創新;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全域旅游并不是一種學術概念,而是一種發展的哲學,或者是一種政策導向,其實際意義是無景區化的旅游目的地;南開大學旅游與服務學院院長白長虹則認為,全域旅游是發展的新模式、新戰略,是旅游目的地的新形態、新品牌,是新的綜合改革平臺和載體,也是新的復合型空間,更是新的發展趨勢和方向[4]。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旅游學會副會長張輝教授指出,全域旅游核心不在“全”,而在“域”,通過全域旅游的實踐,實現旅游的空間域、產業域、要素域及管理域四個方面的完備。綜上所述,“全域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發展理念與發展戰略,是一種新的旅游形態與旅游發展模式,它所追求的不僅是旅游數量的提升,而且是旅游品質的提升。當然,全域旅游并不是遍地開花,而是依據旅游優勢產業,以“地域特色”為基礎,通過政府轉變思路、調整體制機制、優化旅游產業鏈等有效措施,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發展。全域旅游將是未來旅游產業發展的趨勢。
二、貴州構建體育旅游品牌的價值與意義
(一)貴州構建體育旅游品牌的價值。旅游產業要贏得市場,就需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多數消費者認為只有品牌的東西才有質量保證,具有可信度。品牌與名稱不同,品牌所體現的是一個事物的個性與品格,是被大眾所認同的一種文化,具有附加值;而名稱則是用來區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不同的個體的稱呼。當然,一個品牌的價值與影響力大小,主要取決于品牌經營者對品牌機制的傳播與消費者對于品牌的認知。一個地域性的品牌,要想在眾多市場品牌中脫穎而出、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與生命力的品牌,需要品牌自身既具有特色與個性,又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促進品牌的不斷提升。這一系列的手段包括品牌營銷、傳播、推廣及管理等。品牌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資源與市場資源,善于運用品牌的社會資源與市場資源,對促進產業發展,樹立、宣傳與傳播地域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發展貴州體育旅游產業,構建具有貴州地域特色與地域特色文化的體育旅游文化品牌,其核心在于實現地域特色文化與體育旅游品牌的融合,形成能凸顯貴州地域特色或個性化的地域文化品牌。(二)貴州構建體育旅游品牌的意義。當前,隨著CCTV1的“走遍大地神州,最美多彩貴州”的持續傳播與營銷,使“多彩貴州”這一文化品牌逐漸深入人心,并成為人們了解貴州、認識貴州的重要法寶,成為宣傳貴州與傳播貴州品牌形象的重要策略。在“十二五”時期,貴州就著手以統籌發展和差異化推進相結合,實施品牌引領戰略,打造“多彩貴州”品牌。貴州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優化空間布局,構建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創新山地旅游業態,建設“多彩貴州風•山地公園省”[5]。可以看出,貴州在“十三五”時期把大力發展山地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旅游經濟、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作為目標,把山地旅游作為貴州旅游業發展的基本定位。2016年2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調研貴陽市旅游業發展時強調,要牢固樹立“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在“堅守兩條底線、推動脫貧攻堅”的戰略選擇基礎上,不斷推動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實現貴州旅游的“井噴式”增長??梢钥闯觯l揮全域旅游資源優勢,發展貴州全域旅游,塑造“多彩貴州”品牌,不斷打造與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這一文化旅游品牌成為貴州旅游產業與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未來方向,并對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及體育旅游文化品牌的構建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瓶頸
(一)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目前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并未形成大規?;蚣夯捏w育旅游產業,但是貴州體育賽事旅游產業與山地戶外運動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并形成了具有貴州特色的固定性體育賽事旅游產業、山地戶外旅游產業或項目。1.貴州省體育賽事旅游產業的發展貴州省體育賽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帶動了貴州省旅游產業的發展。2010至2018年貴州省體育局先后舉辦了多項國際性、全國性體育賽事,如安順紫云格凸河國際攀巖節、畢節百里杜鵑全國山地自行車賽、黔西南萬峰林徒步大會、晴隆24道拐汽車爬坡賽、黔東南超100km跑國際挑戰賽、環梵凈山公路自行車賽、六盤水山坡滑翔賽及貴陽、六盤水、鎮寧國際馬拉松賽等。尤其是全民健身性的貴陽國際馬拉松賽和六盤水國際馬拉松賽舉辦期間,僅其參賽人數就達到了上萬名,其中來自國內外的觀眾也達到了上萬名,這些賽事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帶動性。2.貴州省山地戶外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2011年,貴州省明確提出建設山地戶外運動大省的目標,并制定了《中國貴州山地戶外運動大省建設專項規劃》?!笆濉逼陂g,貴州省圍繞念好“山字經”,書寫“水文章”的原則,把發展山地戶外旅游作為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的重心,建設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又發揮山地優勢的山地戶外體育項目與戶外體育旅游,如開陽南江大峽谷漂流、馬嶺河地縫漂流、興義萬峰林徒步與露營大會等一批山地戶外體育旅游產業。目前貴州省已建成21個山地戶外休閑基地,同時成立了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俱樂部、體育漂流公司和體育協會,使得貴州的戶外休閑運動全面展開,貴州各地州市均建立了自己獨有的山地戶外運動基地,戶外運動旅游項目也在不斷擴展。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2018年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落戶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連續四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的成功舉辦,更進一步推動了貴州省山地戶外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并逐漸形成了具有貴州地域特色的山地戶外運動旅游產業。3.貴州省體育旅游精品項目(線路)的發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以體育旅游項目與體育旅游線路作為支撐,體育旅游項目的規模與數量影響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笆濉逼陂g,貴州省圍繞山地旅游為主體,不斷融入體育元素,在各地旅游景區和適合開展體育旅游的區域,廣泛打造具有貴州地域性特征的體育旅游項目與精品線路。自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組委會開始組織舉辦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推進項目評選活動以來,貴州省先后有58項體育旅游賽事、景區與線路(基地)入選中國體育旅游推薦項目,其中12項獲得“十佳精品項目”,精品項目數量與入選率均位居全國前列。另外,貴州省建立了一批生態體育公園項目庫、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等項目。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完善了硬件和軟件條件,將有力地促進山地特色體育和生態體育融合發展,助推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4.貴州省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貴州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共分布有55個少數民族,其中世居少數民族就多達17個。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貴州省少數民族人口總量排全國第4位。長期以來,貴州省多民族雜居所形成的具有貴州省地域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有1000余項,少數民族傳統節日達400多個。經查閱資料發現,貴州省自2011年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召開以來,各地州市都在積極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借助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來帶動當地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的發展。目前貴州省開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較好的地區主要集中在黔東南地區和黔南地區,并形成了一批以民族傳統為特色的體育旅游產業及體育旅游節,如黔東南開發的凱里國際蘆笙節、鎮遠龍舟節、臺江獨木龍舟節以及黔南水族賽馬等傳統體育旅游項目與民族體育文化旅游節。5.貴州省體育旅游市場的發展與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隨著貴州山地戶外運動與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與推進,貴州省體育旅游市場逐步確立,并得到迅速發展。目前貴州省已建立生態體育公園項目庫273個,擬建體育旅游精品線路100條,重點賽事活動120余個,成立各類體育協會、體育社會組織1022個,各類全民健身站(點)近2300個,建設了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08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13個,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36個[6]。體育旅游產業是一種特殊的旅游產業,是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其專業人才的培養關乎著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然而,目前貴州省各高校在體育旅游或山地戶外運動人才培養方面并未形成規模,只有貴州大學和貴陽醫學院先后開設山地戶外體育運動專業,培養山地戶外體育人才。(二)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瓶頸。“十三五”時期,貴州省面對日益增長的國內旅游需求與全域旅游的不斷深化,如何把貴州省旅游產業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貴州發展旅游產業,以旅游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已使貴州旅游產業具有較高的規模經濟性。自2010年以來貴州省旅游產業總收入逐年升高,并且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8年貴州省共接待游客9.6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400多億元,同比分別達到30.2%、33.1%,實現井噴式增長[7]。貴州“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確立了以“山地旅游”作為貴州旅游發展的基本定位,并明確了“構建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設山地旅游大省”的旅游主要發展目標和“多彩貴州風•山地公園省”的文化品牌。由此可以看出,發展以“山地旅游”為主體的旅游產業成為貴州相關旅游產業(包括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方向。通過對貴州旅游資源梳理及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分析,貴州省盡管擁有大量的具有開發價值的旅游景點,多個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地質保護公園,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擁有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風情、氣候條件,還擁有已開發和尚未開發的體育旅游資源,這些資源的存在與開發對發展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從總體來看,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始終未能與擁有的資源優勢相匹配,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并未得到有效的開發與利用,其體育旅游資源優勢也未能有效地轉化為產業競爭力,獲得相應的社會與經濟效益。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發展瓶頸,如貴州省體育旅游產業規模整體較小、本體產業市場開發不夠;體育旅游產業的結構不夠合理、產業結構優化滯后;體育旅游產業開發與管理人才缺乏,主要缺乏懂經營、會管理的專業體育旅游開發與管理人才,以及體育旅游產業的市場機制不健全,部門之間協作開發、管理與監管不足等。為此,如何根據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瓶頸,跳出問題看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或發展的前景?;谝陨纤伎?,貴州體育旅游產業要想獲得長久可持續性的發展,其關鍵在于要在全域旅游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構建貴州體育旅游文化品牌,以品牌構建反哺或帶動貴州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優化。
民俗體育旅游現狀與對策
摘要:安徽省是旅游大省,在旅游產業發展良好的同時,省內民俗體育旅游產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的現狀與機遇,在討論民俗旅游存在問題的同時提出相關對策,希望能為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民俗體育旅游;現狀;機遇;對策
對于民俗體育旅游的界定,目前學界尚無一個統一定論,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將民俗體育旅游作為體育旅游的組成部分進行闡述.本文結合柳伯力、陶宇平合著的《體育旅游導論》等相關資料認為:民俗體育旅游指的是人們在閑暇時前往有獨特地域特色與民俗體育文化的地區,觀看或親身參與到各種民俗體育活動中,并以此來愉悅身心、帶動經濟效益的社會活動.如今隨著安徽省體育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民俗體育旅游的市場與資源也逐步得到開發與利用,并逐步成為拉動省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何整合省內現有民俗體育旅游資源、促進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優化升級,成為當下安徽省旅游業所急需攻克的難題.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結合國家政策,分析了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的開發現狀與發展機遇,并給出相應對策,旨在助推安徽省民俗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
1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現狀
1.1基本情況.對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區按照皖北、皖江、皖南三個區域進行劃分.首先,在位于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流傳至今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豐富,既有源自民間戲劇與舞蹈的花鼓燈、大頭舞等,也有融合民間武術與民間雜技而成的五禽戲、馬戲等[1].其次,皖江地區指皖江城市帶,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安慶、滁州、池州、銅陵、宣城8個地級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2],常見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有賽龍舟、劃旱船和手舞龍等運動.另外,在安徽省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民俗體育旅游項目更是數不勝數,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疊羅漢、目連戲、花棍舞等[3].各個地區及城市也在原有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基礎上,分別開發與設立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展區或民俗文化節,如在環巢湖區域,一些民俗體育被列入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連續舉辦了多屆民俗文化節,如“開漁節”“牡丹節觀賞”“端午節”等[4].又比如借助于黃山這個享譽海內外的國家5A級旅游景點,黃山市開發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產品,其中就在春節期間有針對性地推出了“徽州民俗體驗游”,讓游客盡情體驗徽州獨特的民俗活動.1.2存在的問題.1.2.1模式單一,缺乏產業意識縱觀安徽省現有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與資源,大多仍停留在傳統項目的表演層面,形式與內容千篇一律,沒有深入挖掘項目背后的文化主題,更沒有將文化主題與現代創新手段有機融合,容易造成游客理解困難、體驗感差等問題.同時項目的開發沒有得到系統的規劃與包裝,沒有有效利用起當地其他產業資源,沒能形成資源的良性配置與優化組合.1.2.2宣傳脫節,缺少專業人才.安徽省有著眾多優質的自然與人文資源,部分民俗體育旅游項目依托于知名的旅游品牌效應來進行宣傳,并以此吸引游客.但是自主宣傳的力度與廣度跟不上各地市開發項目的進度,顯得有些被動,甚至有些宣傳僅停留在當地有限的區域內.另外,民俗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涉及交通、服務、文化、產品等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做支撐,然而當下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的專業人才.1.2.3制度缺失,重開發輕保護.隨著民俗體育旅游項目的陸續開發與上線,如何運營與管理項目成為各大地市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亟需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然而各地市管理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加上制度規定的延后性導致職能不明確,造成政府調控力度不足.一方面是民俗體育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與項目上線,另一方面,因為制度的缺失,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以及項目的曇花一現,破壞了原本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產業鏈.
2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的發展機遇分析
冰雪體育旅游發展
一、體育旅游及冰雪旅游
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健身方式。體育旅游從廣義上可概括為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心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體育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是指旅游者以參與或觀賞體育活動為重要目的的旅游活動,是體育和旅游的結合。分為以探險、趣味、健身為主的參與性旅游和以觀賞體育比賽、娛樂為主的觀賞性旅游。冰雪旅游是指人們在冰雪環境中進行的綜合旅游活動,是短期體驗冰雪文化的一種休閑方式。主要是冰雪健身運動及欣賞、冰雪藝術欣賞、冰雪文化娛樂、冰雪民俗活動等。冰雪體育旅游已成為體育旅游的一個新亮點,是體育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吉林省冰雪體育旅游的開展現狀及優勢
吉林作為生態旅游名省、東北亞核心地區,位于北半球的中緯度地帶,積雪期長、雪質好、溫度適宜,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其冰雪資源非常豐富,不僅適用于冰雪運動競技,更適合冰雪體育旅游娛樂活動,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全國也是極少見的。更有著長白山、松花江、松花湖、霧凇等名勝及許多重要的歷史、人文景觀,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每年各地舉辦的各種以冰雪娛樂為主題的冰雪節都接待大量國內外游客,特別是2007年吉林省成功舉辦了第六屆亞洲冬季運動,這期間吉林省接待旅游者人數超過6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4%:旅游收入達45億元,同比增長25%,約占全省旅游業總收入的16%,冰雪旅游給吉林省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同時對吉林省的冰雪體育旅游發展、場館設施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了吉林省冰雪旅游形象和冰雪旅游產業水平,提升了吉林省冰雪體育旅游的規模和檔次。
目前,吉林省具有22個一定規模的滑雪場,集中分布在長春、吉林、延吉、通化這幾個城市,其中有11個滑雪場集中在長春、吉林兩地。這些滑雪場不僅供專業運動員訓練使用。也對旅游觀光的游人開放。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場、松花湖滑雪場,長春凈月潭滑雪場、長春蓮花山滑雪場、吉林省滑冰館、吉林省速滑館、長春市五環體育館等一批場館是我國目前綜合條件設施最好的冰雪運動場館。長白山高山冰雪訓練基地也是我國唯一的高山冰雪運動訓練基地。此外吉林省還有一些以娛樂或培訓項目為主的滑雪場,距離城市較近。有的就在市內,交通便利,功能完備。非常適宜發展滑雪旅游。而群眾性的冰雪娛樂場地則遍布全省各地,以娛樂為主的冰雪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茶、豐富多彩。吉林省現在正在對現有的幾個大型雪場進行投資擴建,建設高標準的配套實施,增強接待能力,一定會有力地促進吉林省的冰雪體育旅游發展。
三、吉林省冰雪體育旅游存在的問題
體育旅游產業論文
一、產業發展背景
1、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經濟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地區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經濟差異,其中經濟較為發達的區域中鐘愛于戶外體育運動的人群日益增多,戶外體育運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定向越野、攀巖、登山、野外生存、拓展等。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存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性的現象,這種經濟區域分布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因為經濟有待開發的區域仍然保留著原始的自然風光,具有古樸的風土人情,而經濟發達的區域有外出旅游的經濟實力。體育旅游主張的是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旅游不僅不會使環境遭到破壞,而且還可以使當地的自然環境得到充分利用,從而為游客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旅游氛圍。體育旅游產業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文化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使得民族風俗和文化得以更好的發展,并對其做出了有效的保護措施,為我國體育旅游注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因素。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素養的發展,人們對體育旅游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加深。
二、產發展的現狀研究分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運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