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體育旅游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01-18 10:27:33
導語:民俗體育旅游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安徽省是旅游大省,在旅游產業發展良好的同時,省內民俗體育旅游產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的現狀與機遇,在討論民俗旅游存在問題的同時提出相關對策,希望能為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民俗體育旅游;現狀;機遇;對策
對于民俗體育旅游的界定,目前學界尚無一個統一定論,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將民俗體育旅游作為體育旅游的組成部分進行闡述.本文結合柳伯力、陶宇平合著的《體育旅游導論》等相關資料認為:民俗體育旅游指的是人們在閑暇時前往有獨特地域特色與民俗體育文化的地區,觀看或親身參與到各種民俗體育活動中,并以此來愉悅身心、帶動經濟效益的社會活動.如今隨著安徽省體育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民俗體育旅游的市場與資源也逐步得到開發與利用,并逐步成為拉動省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如何整合省內現有民俗體育旅游資源、促進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優化升級,成為當下安徽省旅游業所急需攻克的難題.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結合國家政策,分析了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的開發現狀與發展機遇,并給出相應對策,旨在助推安徽省民俗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
1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現狀
1.1基本情況.對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區按照皖北、皖江、皖南三個區域進行劃分.首先,在位于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流傳至今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豐富,既有源自民間戲劇與舞蹈的花鼓燈、大頭舞等,也有融合民間武術與民間雜技而成的五禽戲、馬戲等[1].其次,皖江地區指皖江城市帶,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安慶、滁州、池州、銅陵、宣城8個地級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區和舒城縣[2],常見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有賽龍舟、劃旱船和手舞龍等運動.另外,在安徽省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民俗體育旅游項目更是數不勝數,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疊羅漢、目連戲、花棍舞等[3].各個地區及城市也在原有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基礎上,分別開發與設立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展區或民俗文化節,如在環巢湖區域,一些民俗體育被列入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連續舉辦了多屆民俗文化節,如“開漁節”“牡丹節觀賞”“端午節”等[4].又比如借助于黃山這個享譽海內外的國家5A級旅游景點,黃山市開發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產品,其中就在春節期間有針對性地推出了“徽州民俗體驗游”,讓游客盡情體驗徽州獨特的民俗活動.1.2存在的問題.1.2.1模式單一,缺乏產業意識縱觀安徽省現有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與資源,大多仍停留在傳統項目的表演層面,形式與內容千篇一律,沒有深入挖掘項目背后的文化主題,更沒有將文化主題與現代創新手段有機融合,容易造成游客理解困難、體驗感差等問題.同時項目的開發沒有得到系統的規劃與包裝,沒有有效利用起當地其他產業資源,沒能形成資源的良性配置與優化組合.1.2.2宣傳脫節,缺少專業人才.安徽省有著眾多優質的自然與人文資源,部分民俗體育旅游項目依托于知名的旅游品牌效應來進行宣傳,并以此吸引游客.但是自主宣傳的力度與廣度跟不上各地市開發項目的進度,顯得有些被動,甚至有些宣傳僅停留在當地有限的區域內.另外,民俗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涉及交通、服務、文化、產品等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做支撐,然而當下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的專業人才.1.2.3制度缺失,重開發輕保護.隨著民俗體育旅游項目的陸續開發與上線,如何運營與管理項目成為各大地市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亟需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然而各地市管理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加上制度規定的延后性導致職能不明確,造成政府調控力度不足.一方面是民俗體育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與項目上線,另一方面,因為制度的缺失,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以及項目的曇花一現,破壞了原本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產業鏈.
2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的發展機遇分析
2.1資源優勢.自然資源是民俗體育旅游開展的依托,人文資源是民俗體育旅游魅力的核心.秀麗山水讓人心曠神怡,徽風皖韻使人流連忘返.安徽是旅游資源大省,旅游已經成為安徽的一張品牌名片.根據安徽省旅游局2016年4月1日的《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報告》的內容顯示:“全省建成省級旅游業集聚區5個以上,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0個以上.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環巢湖國家旅游休閑區基本建成.力爭國家5A級景區達到16家,五星級飯店達到36家.新增國家旅游度假區和生態旅游示范區各5家.”[5]此外,無論是皖北留存的古淮河文化,還是皖南地區留存的古徽州文化,都是安徽悠久歷史的見證與古代文明的傳承.從以上也可以看出,安徽省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2.2政策優勢.隨著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逐漸擴大,不僅安徽省在加快推動省內各項旅游資源的開發,國家發改委也于2014年2月12日正式批復《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并強調:“規劃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將有利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鞏固華東地區重要生態屏障,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示范.”[6]根據最新的政策文件顯示,由安徽省旅游局于2017年3月31日的《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中也提到:“加快體育旅游產業集聚區和省級體育旅游基地規劃建設;以黃山登山賽、環巢湖國際馬拉松、華佗五禽戲健身氣功賽和“健康安徽”環江淮萬人騎行大賽等為重點,打造一批自主品牌體育賽事活動.”[7]2.3市場優勢.隨著社會整體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于生活質量的追求也在不斷攀升,旅游的范圍不再局限于場地,更不再局限于形式,走馬觀花式的旅游項目逐漸被新的消費需求所替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花費金錢與體力參與到旅游項目中,來一場深度體驗游,特別是在中國的傳統節日當中推出的各類民俗旅游項目,不僅吸引了千千萬萬的國人,更有國外游客不遠萬里來體驗中國的民俗文化.而這種消費需求的逐年增長是民俗體育旅游開拓市場的難得機遇,尤其是在有著大量優質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安徽省.現在不少地市積極把握市場優勢,順應市場需求,將民俗文化、體育文化、旅游文化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當地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不斷擴大與升級.
3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的提升路徑分析
3.1豐富資源開發模式,提升產業整體觀念.民俗體育旅游在模式單一的背后,卻有著極其豐富的資源依托.也因為資源的豐富與廣雜,需要將所有資源一一匯總并進行細化,再進行分門別類的針對性開發研究.不僅要通過專業研究找出資源之間的聯系與特性,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還要結合當下人們喜聞樂見的創作形式,開發出資源與文化并存的旅游項目擺脫照搬照抄的開發模式.要做到這一切,都需要政府與運營管理者改變舊有的狹隘觀念,提升旅游產業大局意識,認清旅游產業鏈的整體性與可持續性,一方面要在宏觀層面把控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將民俗體育旅游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嚴格把控,做到由淺入深,多層次地把民俗體育旅游做深、做透、做亮.3.2創新宣傳思維與方式,積極培養與引進專業人才.傳統的宣傳方式主要依托于原有旅游品牌的形象與效應,效果并不顯著,特別是對于新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來說,宣傳者們要注意把握現代消費者的消費思維,靈活運用日新月異的多媒體技術,主動出擊并創新形式,不僅要維護好傳統的旅游品牌形象,更要結合線上線下五花八門的技術手段打造出立體式的宣傳新形象,用新的思維看待消費者需求,帶動著消費人群的熱情與積極性.不僅在宣傳上下功夫,也要在專業性這一塊儲備大量人才,尤其是要結合民俗體育旅游的重點需求,培養旅游與體育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將專業知識與具體項目特色結合在一起,引導人才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于一些高層次的人才,也可以制定相關引進與鼓勵政策,積極吸引他們的加入,為發展獻策獻力,注入更多新鮮力量.3.3完善運營管理制度,建立開發與保護并重的良性體制.制度的制定是為了規范項目流程,保證各個環節的正常運作,加強項目的運營與管理,提升項目運營的效率與效果.所以在制定關于民俗體育旅游的相關制度時,就需要相關制度的制定者熟悉項目的整體布局與流程,并針對項目的調研、開發、上線、維護等各個階段制定制度細則,做到責任落實到個人,各個崗位分工明確.此外,民俗體育旅游作為一個有潛力且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點,各部門在深入開發利用資源的同時,更應該同步對已開發的資源進行維持與保護,不僅要保證青山長存,也應該注意傳承文化,實現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相互配合,打造出良性的循環發展體制.還應該注意要形成地域保護機制,可以聯合當地,甚至呼吁全省乃至全國來共同保護現有的民俗體育旅游資源,提升全國人民的保護意識.
4小結
作為民俗文化、體育文化、旅游文化高度統一的特色旅游類型,民俗體育旅游已成為安徽省旅游業的發展亮點之一,從皖北到皖南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豐富資源.當前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通過對省內的優勢分析也可看到,現在民俗體育旅游的發展,是充滿機遇與希望的黃金階段.在未來,將開發、宣傳與管理置于大的產業背景中,針對各個問題逐一擊破,促進安徽省民俗體育旅游產業健康、有序地進行并持續下去.
參考文獻:
[1]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8.
[2]王蘊瑞.皖北民俗體育旅游開發研究[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5,27(1):52-55.
[3]葉紅輝.皖江城市帶體育旅游產業集群發展的機遇、優勢與路徑[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7,38(2):37-41.
[4]陳誠,楊寶雷.環巢湖區域民俗體育旅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35(8):81-83.
[5]安徽省旅游局.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報告[EB/OL].www.ahta.com.cn/gov/xxgk/html/2016/201604-00099.shtml.2016.4.1.
[6]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EB/OL].www.sdpc.gov.cn.2014.3.22.
[7]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www.ahta.com.cn/gov/xxgk/html/2017/201703-00103.shtml.2017.3.31.
作者:何鵬 劉偉 單位:1.太原工業學院 2.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體育產業銀行設立可行性分析
- 下一篇:社區體育俱樂部組建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