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行為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15:13: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投資行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分析上市企業投資行為
一、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截至2006年12月,安徽上市公司已達47家,共發行股票53只,涉及20多個行業15個地區,無論在安徽省國民經濟中還是在全國上市公司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資行為如何?目前存在哪些問題?已成為管理部門、投資者和學者們研究的重要領域,現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安徽省上市公司投資行為的現狀
投資是企業誕生的起點,也是企業續存、擴張的杠桿,而投資行為是觀察公司行為的一面鏡子,它受一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同省份其投資方式、投資類型呈現較大差異。上世紀九十年代,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起來,安徽省的上市公司正是這一改革的產物,因此,在投資方面,帶有明顯的歷史痕跡。呈現如下特點:
1、投資行為隨意性強。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有特定規定,然而,安徽省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資項目與資金使用方向上存在隨意性,募資承諾得不到認真履行,募資投向隨意變化,缺乏科學分析和理論指導。
2、投資行為的多元化。大部分上市公司是通過吸收合并、控股合并等模式進入其他行業,進而進入經濟發達城市,尤以房地產行業顯著。進入一線城市雖然具有價格優勢,但對上市公司在管理水平、人才策略、資金融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面臨更大的挑戰。
農戶投資行為分析論文
一、調查的設計和樣本的結構
本次調查的對象以農戶為基本單位,調查所選取的樣本涉及湖北省的10個縣(市)的100個農戶。樣本的選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經濟較發達的平原地區如天門市、仙桃市,也有經濟一般的丘陵地區如咸寧市,也有經濟較落后的山區如竹山縣、英山縣,還有武漢市的郊區如新洲區、江夏區。這種樣本的選擇方式和結構有利于比較全面了解情況,以得出比較合理的研究結論。調查資料的收集采取以下程序:一是設計基本問卷表,由被調查的農戶進行填寫;二是按照收集調查表的10%的比例隨機抽樣到農戶家中核實,最后確定有效樣本為96戶;三是設計專門表格將有關定量性數據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最后,由課題組成員根據有關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農戶的基本情況
1戶主年齡。對戶主年齡進行調查的目的在于與第二項文化程度相結合,共同分析年齡與文化程度對農戶投資決策的影響。調查發現戶主以男性為主,占85.4%,平均年齡在40.5歲,最小為24歲,最大為62歲;24-30歲的占22.9%,31~40歲的占37.5%,41歲以上的占39.6%。調查中還發現24~30歲的戶主,80%以上外出打工,31-40歲的戶主外出打工因受年齡和文化技能限制,只有30%外出打工。41歲以上的戶主基本上都沒有外出打工的經歷。
2戶主文化程度。在被調查的戶主中,文盲占21.9%,全部集中在41歲以上的戶主;小學文化的占52.1%,主要集中在31歲以上的戶主;初中文化的占18.6%,主要集中在31~40歲的戶主,24-30歲的戶主有一部分,高中(中專)文化的占7.4%,全部集中在24~30歲的戶主。由此可以看出,戶主年齡越年輕,文化水平越高,戶主年齡越大,文化水平越低。戶主的年齡和文化程度對家庭的投資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年輕人和文化程度較高的戶主接受新興事物要快些,具有一定的進取和冒險精神。
資本投資行為影響論文
[摘要]本文以中國在滬深兩市上市的359家制造業公司2001年至2004年的數據為樣本,研究上市公司股權制衡度對資本投資的影響。研究發現:股權制衡度與投資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但是隨著股權制衡度的增加,容易出現投資扭曲行為,對比國有上市公司,非國有上市公司扭曲程度更加嚴重。
[關鍵詞]上市公司股權制衡度投資行為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中國的股權改革持有不同的意見,呼聲最高的就是國有股的減持,但是學術界和實務界也有不同的觀點,認為不能一味的要求減持國有股,而要看企業所處的具體環境。而學者們對股權制衡度對資本投資的影響也是存在不一樣的觀點。那么針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股權制衡度與投資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我們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應對股權改革,本文將以實證分析的方式探討這兩個問題。
一、研究假設
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增加,股權制衡度越來越低,不存在其它控股股東對控制權的分享時,上市公司傾向于對增加公司價值的項目進行投資。但是隨著股權的集中,存在其他股東對第一大股東進行制衡時,就會出現投資扭曲行為,因為如果其他股東持股比例與第一大股東相差不大時,他們對投資項目的選擇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出于利己的目的,投資目標可能出現分歧,因此對控制權的爭奪導致投資項目的選擇就不一定符合公司價值最大化的準則。另一方面,股權制衡度的提高對于減輕“大股東控制”和其掏空行為是有利的。從這方面來說,股權制衡度提高又會對投資科學化產生正面影響。因此我們暫且提出:
假設: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隨著股權制衡度的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容易出現扭曲行為。
公司投資行為研究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企業集團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然而,當前許多企業集團內部還沒有理順明確的產權關系和內部控制權,尤其是那些靠非經濟因素和非市場行為等強行組建成的企業集團,從而使國企改革和發展中的資本市場面臨許多尷尬的局面,造成了一系列治理上的難題。其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就是由于對子公司(包括子企業,下同)資產運行機制缺乏必要的約束,導致子公司濫用投資職權,嚴重地損害了集團公司的利益,造成了大量國有資產的流失。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地區某集團公司為例,參考其他企業集團存在的問題,在現有法律制度下對如何控制子公司投資行為的問題做些探討,并提出若干對策。
二、問題的分析
1.“多級法人”的存在是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具體地說有以下幾方面:
(1)效益良好的孫公司沒有向子公司分配股權收益或者分配比例非常少。有9家孫公司由于市場需求大、產品科技含量高,2001年市場銷售額平均比上年增長了29%,稅后利潤達5500萬元。然而,2001年的股權收益只有705萬元。
(2)子公司對外股權投資情況因地域不同而產生了明顯不同的經濟效益。在121家孫企業中,企業經營場所在本地的有56家,2001年有利潤的有15家,破產的0家,撤消和注銷的16家,停業的25家;企業經營場所在外地的有65家,2001年有利潤的有6家,破產的3家,停業的20家,處于虧損狀態的36家。
農戶投資行為試析論文
摘要:通過湖北百戶農戶的投資意愿和投資計劃、對土地投資的意愿、對糧食生產方面的物質投資、家庭總投資的變化以及家庭收入來源和用途等投資行為的調查,發現當前農戶對農業生產的投資熱情和意愿不高。因此,提出要大力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提高農業的比較利益和增強農戶積累以及大力發展農村中介組織和信息市場等措施。
關鍵詞:湖北;農戶;投資行為
2008年暑期,我們課題組通過組織課題組成員、部分師生和鄉鎮干部對湖北10縣(市)100個村的100農戶的投資行為進行了實地調查,在2000年底課題組又組織課題組成員對收回的調查表進行整理并隨機抽樣到調查戶進行核實,以保證調查資料的準確性。在全面整理和分析調查資料后,形成了這份綜合性的調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筆者圍繞被調查戶的基本情況、投資行為及趨勢和投資與收入的關系三大方面十幾個問題,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分析,在得出初步研究結論的同時,也提出我們對農戶投資行為的一些看法。
一、調查的設計和樣本的結構
本次調查的對象以農戶為基本單位,調查所選取的樣本涉及湖北省的10個縣(市)的100個農戶。樣本的選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經濟較發達的平原地區如天門市、仙桃市,也有經濟一般的丘陵地區如咸寧市,也有經濟較落后的山區如竹山縣、英山縣,還有武漢市的郊區如新洲區、江夏區。這種樣本的選擇方式和結構有利于比較全面了解情況,以得出比較合理的研究結論。調查資料的收集采取以下程序:一是設計基本問卷表,由被調查的農戶進行填寫;二是按照收集調查表的10%的比例隨機抽樣到農戶家中核實,最后確定有效樣本為96戶;三是設計專門表格將有關定量性數據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最后,由課題組成員根據有關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的分析
農戶投資行為探析論文
一、調查的設計和樣本的結構
本次調查的對象以農戶為基本單位,調查所選取的樣本涉及湖北省的10個縣(市)的100個農戶。樣本的選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經濟較發達的平原地區如天門市、仙桃市,也有經濟一般的丘陵地區如咸寧市,也有經濟較落后的山區如竹山縣、英山縣,還有武漢市的郊區如新洲區、江夏區。這種樣本的選擇方式和結構有利于比較全面了解情況,以得出比較合理的研究結論。調查資料的收集采取以下程序:一是設計基本問卷表,由被調查的農戶進行填寫;二是按照收集調查表的10%的比例隨機抽樣到農戶家中核實,最后確定有效樣本為96戶;三是設計專門表格將有關定量性數據進行分類統計和分析;最后,由課題組成員根據有關資料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農戶的基本情況
1戶主年齡。對戶主年齡進行調查的目的在于與第二項文化程度相結合,共同分析年齡與文化程度對農戶投資決策的影響。調查發現戶主以男性為主,占85.4%,平均年齡在40.5歲,最小為24歲,最大為62歲;24-30歲的占22.9%,31~40歲的占37.5%,41歲以上的占39.6%。調查中還發現24~30歲的戶主,80%以上外出打工,31-40歲的戶主外出打工因受年齡和文化技能限制,只有30%外出打工。41歲以上的戶主基本上都沒有外出打工的經歷。
2戶主文化程度。在被調查的戶主中,文盲占21.9%,全部集中在41歲以上的戶主;小學文化的占52.1%,主要集中在31歲以上的戶主;初中文化的占18.6%,主要集中在31~40歲的戶主,24-30歲的戶主有一部分,高中(中專)文化的占7.4%,全部集中在24~30歲的戶主。由此可以看出,戶主年齡越年輕,文化水平越高,戶主年齡越大,文化水平越低。戶主的年齡和文化程度對家庭的投資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年輕人和文化程度較高的戶主接受新興事物要快些,具有一定的進取和冒險精神。
投資者行為分析金融思考
摘要: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提高了證券市場信息傳遞的速度,知情交易者通過對衍生品的投資提高傳遞的效率。本文通過對我國權證市場和相應標的股票市場交易高頻數據的研究,探討知情交易者在權證市場出現后是否改變了投資的對象。實證結果表明,盡管有部分知情交易者投資了認購權證,但是并沒有證據表明知情交易者偏好認沽權證。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權證制度自身的缺陷。
關鍵詞:知情交易者,認購權證,認沽權證,創設制度
前言:期權對“知情交易者”(informedtrader,即信息靈通的投資者)有較強的吸引力,這首先是由于期權的高杠桿低成本特性(Black(1975)[3],Mayhew,Sarin,Shastri(1995)[13],Faff&Hillier(2005)[10]),此外期權的價格和標的資產未來價格波動率相關,獲得標的資產未來價格波動率的知情交易者能夠通過投資期權獲利(Back(1993)[2])。但是,期權市場也存在阻礙知情交易者交易之處,如較低的流動性以及在做市商交易制度下容易暴露投資者的身份(Easley,O’Hara,Srinivas(1998)[9],Chan,Chung,Fong(2002)[5])。
包括期權在內的金融衍生產品出現后知情交易者的投資選擇對衍生產品價格發現功能的實現有重要影響。如果知情交易者選擇衍生品為投資對象,衍生品的成交量就會對標的資產成交量和收益率有預測的能力。此外,由于報價方式的不同,衍生產品的收益率也有可能包含標的資產的信息(Chan,Chung,Fong(2002)[5])。盡管實證研究已經發現成交量有信息傳遞的作用(Sarwar(2004)[15],Cao,Chen,Griffin(2005)[4]),但多數研究主要考慮原始的交易量,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混合了買賣雙方的信息。近期的研究改進了之前直接利用原始成交量的方法,有的利用凈成交量作為測算的指標(Easley,O’Hara,Srinivas(1998)[9],Chan,Chung,Fong(2002)[5],Pan&Potesman(2004)[14]),也有的把原始成交量分解為可預期的成交量和不可預期的成交量(Chiu,etal.(2005)[7],Lee&Chen(2005)[11])。
從本質上看,權證與股票期權基本相同,對期權的研究方法同樣適用于對權證的研究。但是,由于權證的發行人受到限制,這導致權證和股票期權對標的資產的影響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Aitken和Segara(2005)[1]通過對澳大利亞權證市場的研究,認為權證限定發行人的特征會導致其對標的資產的影響(價格影響、流動性影響、波動性影響)不同于股票期權。Loudon和Nguyen(2006)[12]也認為權證發行人的特殊性使得權證價格高于相應的股票期權價格,并進一步影響了權證作為金融衍生產品作用的發揮。權證和股票期權的區別以及由此產生的對標的資產的影響差異可能會導致知情交易者選擇不同的目標投資市場。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考察在中國這種轉型經濟的條件下,權證的出現是否會吸引知情交易者從股票市場向權證市場進行轉移,并由此判斷我國權證市場的出現是否提高了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實證結果表明,的確有證據顯示知情交易者在股票市場和認購權證市場存在,而在認沽權證市場,并沒有發現知情交易者存在的證據。我們認為知情交易者之所以不愿意進入認沽權證市場的原因可能在于認沽權證的行權價設定過低,以至于認沽權證失去了套期保值的作用。同時我們認為,創設機制的出現也不能吸引知情交易者向認沽權證市場流動。
行為金融學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
摘要:如果對證券投資者進行行為研究,主要是對投資者面對當前金融環境所作出的判斷和決策,其本質是人對于環境變化所作出的反應,因此具有變化性和不可控性。對于之前認為均是投資者理性判斷的結論其實是不準確的,與現實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在未來深入研究的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和不完全規律,不能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其基本常識性認知誤差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研究成果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本文從行為金融學出發,主要對證券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和投資心理在金融市場上的變化態度進行探究以及相應的反映在市場中的效果。
關鍵詞:行為金融;證券投資;行為學
當前,我國證券金融市場是一種綜合型市場,是由各種金融活動所組成,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金融領域發展較為落后,在形成和運行過程中有很多中國特點,區別于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行為金融學是將心理學、社會學以及金融學等多種學科融合在一起而衍生的,并且將實際的理論應用到金融學相關理論中,用來分析金融市場證券投資者相關的投資行為和投資心理,并用理性的方式和方法來解釋現存的各種金融現象。其中,證券投資在金融市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行為金融視角下進行證券投資的分析研究,實現了證券投資者未來進行更加理性化的投資活動。
1行為金融學下對投資行為研究的理論
行為金融學實際上是行為學與心理學在金融市場下的實際表現,而行為心理學正是吸取了行為學等相關的多種學科,并且在這些相關的學科基礎之上全新構成了一個獨立的科學體系。行為金融學具體劃分可以根據心理的特點分為幾類,即趨害大于趨利、追求時尚、盲目從眾、過度自信等。證券投資在金融市場上實質是一個相對動態平衡的過程,是根據理性學以及市場原理分析演變而來,但因為金融投資學本質是一種心態的波動變化,可以對本次研究進行心理上進行變化過程的模擬。主要包括認知市場、情緒起伏、進行決策。其中認知市場是首要步驟,一般情況下如果投資者缺乏對市場現狀的認識,就很有可能對最后的決策產生誤差和錯誤的判斷。第二個環節就是投資者的情緒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使投資者產生一種系統性或者非系統性情緒錯覺。而決策環節是最后的環節,也是直接影響的關鍵環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兩種偏差的影響,甚至會出現“羊群效應”,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正是這些環節最終導致了投資者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雖然資產定價一旦形成就會導致錯定效果和框定效果,從而繼續產生錯誤的判斷,形成一個完整的情緒—決策的閉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2行為金融學下證券投資者非理性行為原因
投資金融投資行為理論論文
[摘要]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基于心理學的原則,把金融投資過程視為一個心理過程。循著金融投資行為理論的思路,對我國股票市場進行分析,探討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對我國金融投資個人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分析個人投資金融投資行為理論
一、金融投資行為理論分析
金融投資行為理論悄然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其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群體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方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復雜范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實際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金融投資行為理論以期望理論、行為組合理論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為其理論基礎,并將人類心理與行為納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模型:
首先,BSV模型。BSV模型認為,人們進行投資決策時存在兩種錯誤范式:其一是選擇性偏差,即投資者過分重視近期數據的變化模式,而對產生這些數據的總體特征重視不夠,這種偏差導致股價對收益變化的反映不足。另一種是保守性偏差,投資者不能及時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修正自己的預測模型,導致股價過度反應。
其次,DHS模型。該模型將投資者分為有信息和無信息兩類。無信息的投資者不存在判斷偏差,有信息的投資者存在著過度自信和有偏的自我歸因。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夸大自己對股票價值判斷的準確性;有偏的自我歸因則使他們低估關于股票價值的公開信號。隨著公共信息最終戰勝行為偏差,對個人信息的過度反應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就會導致股票回報的短期連續性和長期反轉。
行為金融中證券投資研究
摘要:根據行為金融相關理論,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極易受到其心理和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诖?,本文從行為金融視角出發,首先對投資者認知與行為偏差進行了分析;其次,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證券投資行為的有效策略,以希望為投資者作出決策時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行為金融
證券投資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投資市場中資源優化配置的程度與投資者的行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并且日益趨于成熟化和完善化。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我國的證券市場起步較晚,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需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解決。因此,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投機性和換手率等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投資者的心理與股票供求關系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投資者的心理行為會對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因此,通過對投資者的行為進行深入的探索于研究,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這便是金融行為。在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金融行為至關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行為金融的相關理論
行為金融最開始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在股票市場中,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無法用正常理論解釋的異常行為。在這種情形下,某些專家和學者為了能夠解決這些異?,F象,以應用心理學為核心內容,通過將行為學、社會學、金融學等多門學科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被稱作行為金融學。運用行為金融學對資本市場中微觀主體的行為、心理等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從而可以合理的對異?,F象進行解釋。在行為金融學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模型和理論。例如,前景理論就是其中重要的理論之一,通過對微觀主體的行為進行詳細的分析,判斷哪項行為是否有效,并且選擇合適的參考依據,對今后的行為作出準確的預測。
2行為金融視角下對投資者認知與行為偏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