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中證券投資研究

時間:2022-05-16 08:57:53

導語:行為金融中證券投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為金融中證券投資研究

摘要:根據行為金融相關理論,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極易受到其心理和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诖?,本文從行為金融視角出發,首先對投資者認知與行為偏差進行了分析;其次,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證券投資行為的有效策略,以希望為投資者作出決策時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行為金融

證券投資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投資市場中資源優化配置的程度與投資者的行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證券市場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并且日益趨于成熟化和完善化。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我國的證券市場起步較晚,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需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解決。因此,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投機性和換手率等一直處于較高的水平。投資者的心理與股票供求關系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投資者的心理行為會對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因此,通過對投資者的行為進行深入的探索于研究,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這便是金融行為。在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金融行為至關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行為金融的相關理論

行為金融最開始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當時,在股票市場中,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無法用正常理論解釋的異常行為。在這種情形下,某些專家和學者為了能夠解決這些異?,F象,以應用心理學為核心內容,通過將行為學、社會學、金融學等多門學科有機統一起來形成了一門新興學科,被稱作行為金融學。運用行為金融學對資本市場中微觀主體的行為、心理等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從而可以合理的對異?,F象進行解釋。在行為金融學中,包含了多方面的模型和理論。例如,前景理論就是其中重要的理論之一,通過對微觀主體的行為進行詳細的分析,判斷哪項行為是否有效,并且選擇合適的參考依據,對今后的行為作出準確的預測。

2行為金融視角下對投資者認知與行為偏差的分析

傳統金融理論均是基于投資者是理性人的基礎和前提所展開的。但是,行為金融學卻與傳統金融相反。在行為金融學理論中,認為在資本市場中,投資者是處于非理性狀態的,投資者所作出的投資決策和投資行為等與其當時的心理和情緒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就導致所作出的投資行為也具有非理性的特征。由于投資行為是非理性的,從而將會導致資產價值與資產當時的價格兩者之間會呈現出相互背離的狀態。在行為金融理論下,對于投資者的行為和心理等方面因素進行了詳細的探索與研究??傮w而言,投資者的行為主要可以分為以下6個方面。

2.1過度自信

從長期以來的研究結論可知,一般情況下,普遍存在著個人對于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評估經常會遠高于實際的能力水平,由于過于自信導致對于其他方面的因素等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這就導致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因此,當個人失敗后,人們往往不會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斷,很容易將造成失敗的原因歸咎于外部環境及其他因素,而往往不會意識到自身方面存在的問題,并不會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正。這種過度高估自身的能力水平,盲目的自信無疑加大了投資中風險發生的概率。

2.2過度反應

證券市場中股票的價格與人們的行為有著緊密的聯系。例如,當人們對于證券市場過度的樂觀時,很容易導致股票的價格遠遠高于實際的價值,導致價格與價值兩者出現較大的偏離。相反的,當人們對證券市場的態度過于悲觀時,則會導致股票價格極低。造成這種股票價格出現極大的波動,并且朝著實際價值方向發展主要是由于投資者的行為所引起的。因此,行為金融相關理論就可以很好的解釋這些異?,F象,即投資者對于投資行為的判斷準確性與外界各種因素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而導致對于當前證券市場的判斷缺乏準確度,最終導致證券市場中股票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2.3羊群行為

羊群行為主要用于解釋證券市場中投資者的從眾心理。部分投資者在作出投資行為之前,會參考別人的投資行為以保證自身作出投資行為的準確性。長此以往,這將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會出現跟風的投資行為,最后將會導致證券市場中投資風險出現的概率大大增加。

2.4動量效應

在證券市場中,部分股票在某段較長的時期內將會呈現出良好的漲幅,并且預測可能在未來的較長時間段內將會繼續呈現出較好的上漲幅度。部分投資者可能會產生僥幸的心理,或者對于證券市場中的某些政策產生過度依賴的心理。

2.5處置效應

對于投資者而言,其進入證券市場中發生投資行為的重要目的在于為了能夠獲取相應的盈利。因此,當證券市場中的股票發展方向與其心理預期不相符合,或者是由于自己投資行為不當等多方面原因最終導致出現虧損時,大部分投資者可能會產生抵觸厭惡的心理,這是非常普遍的一種認識層面的偏差。因此,當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呈現出上漲趨勢時,投資者為了避免之后股票價格可能下跌的風險,從而將股票在高點進行拋售,以保證現在所獲得的收益。但是,當股票價格呈現出下降趨勢時,投資者為了避免自身出現虧損,從而不愿意將自身所持有的股票進行拋售,從而將會繼續持有股票。

2.6啟發式偏差

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一般情況下將會重要參考以往所積累的投資經驗,這是當前投資者作出投資行為的重要思維方式。但是,現在的投資市場以及環境等與以往肯定不相同的。因此,如果出現一些以往未曾遇到過的問題,當這些問題超出了投資者的經驗范疇時,大部分投資者會采用啟發式的方法以有效解決相關的問題。這種啟發式的處置方式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會有效解決問題,但是可能會對投資者的認知造成一定的錯誤,從而導致決策的準確性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3行為金融視角下證券投資行為的策略分析

從行為金融的角度出發,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行為策略主要包括反向投資策略、動量交易策略以及成本平均策略等方面的內容。

3.1反向投資策略

當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普遍出現過度反應時,反向投資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屬于行為金融相關理論的范疇。反向投資策略主要是指投資者在進行投資過程中采取反向的操作,即買進價格下跌的股票,拋售價格上漲的股票。由于投資者對于自身的能力水平存在著高估的現象,極易出現過度自信的心理狀態,這將會導致已經獲取一定收益的投資者可能會對股票價格存在著高估的現象,而已經處于虧損狀態的投資者則可能會對股票價格存在低估的現象。因此,在證券市場中,可以充分運用投資者這種過度反應的現象以達到套利的目的。對于投資者在投資這些股票時,所作出的決策必須果斷、迅速,必須要保證自己所作出的投資決策要快于證券市場中的大多數投資者,在其他投資者尚未反應過來時作出相應的決策。

3.2動量交易策略

動量交易策略,主要是指投資者在投資行為發生之前就對股票的交易量、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等方面設置科學的、合理的過濾原則,必須保證所設置的過濾原則能夠同時符合股票交易量以及股票收益的相關要求,然后再進行相應的賣出或者買入行為。顯然,動量交易策略主要是為了解決證券市場中投資者的動量反應的。根據行為金融相關理論可知,投資者對于動量交易策略的采取,應該以證券市場價格中間收益延續性作為出發點。之所以這樣,主要依據在于根據行為金融學的有關理論,認為股票價格若在較長時間段內保持良好的漲勢,那么再未來一段時間內其仍然會保持較好的上漲幅度。通過運用這樣的方式,充分發揮股票價值變動的有關理論以及市場反應等因素,采用動量交易策略從而可以達到獲取一定利潤的根本性目的。

3.3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策略

在證券市場中,當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之前,尤其當投資的金額較大的時候,為了有效降低投資風險發生的概率,部分投資者可能會采取分散投資的方式進行,可以有效避免對單只股票進行集中投資所帶來的投資風險。通過對不同的股票進行投資或者分不同時間段進行投資的方式下所產生的投資成本要遠遠低于股票的平均價格。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投資者在采取分期投資策略的時候,往往會采取當某只股票價格呈現出下降時購入,一般情況下,并不會購入股票價格上漲的股票。采取這種方式,在購入的股票中低價格的股票數量顯然低于高價格的股票數量,因此,股票的總成本要遠遠低于股票的總價格。當經過一段時間后,每股股票的平均資本很顯然的會低于當時股票的市場價格。而時間分散策略則主要是指隨著投資期限的不斷增加,投資者所能夠承擔的投資風險將會出現下降的趨勢。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根據年齡所處的階段不同應該選擇不同的投資策略。例如,對于年齡層次較低的投資者而言,其應該傾向于投資股票;隨著投資者年齡的增加,其應該側重于投資債券。時間分散化策略也是行為金融學理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論之一。投資者采用時間分散化策略,可以起到分散投資風險的目的。換言之,隨著投資期限的不斷增加,投資風險將會呈現出下降的態勢。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其應該充分發揮時間分散化策略實施投資。

3.4以啟發性偏差為前提的投資策略

根據行為金融的有關理論,合格的投資者不僅要充分的、全面的了解證券市場中其他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為,并且對自身可能會產生的行為偏差要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從而可以有效避免因為自身方面的能力問題而導致投資決策的錯誤。行為金融理論認為證券市場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將會受到心理和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股票價格與實際價值兩者之間將會呈現出明顯的偏差。因此,投資者應該充分發揮這些偏差的優勢,適當的購入股票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同時賣掉股票價值被高估的股票,從而達到套利的目標。

4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行為金融理論對于證券市場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投資者在實施投資過程中,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時常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證券市場中會出現羊群效應、過度自信等。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為了保證投資行為的有效性,降低投資風險,必須對投資者的心理和情緒等多方面因素進行透徹的、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充分運用這些規律,采取正確的投資策略。

參考文獻

[1]袁方,董涵卓.基于行為金融視角下的證券投資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23).

[2]梁宇.行為金融視角下證券投資風險度量模型分析[J].商業時代,2014(15).

[3]欒東妮.行為金融視角下的證券投資分析[J].金融經濟,2011(2).

作者:王碩一 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