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人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05:34: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衛生人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衛生人員培訓要求
此次培訓由中央財政投入資金予以支持,意義和作用十分重大。各地要精心組織,加強督導和檢查,確保培訓取得實效。
一、加強培訓前后對比測試
每項培訓前后應進行對比測試,以了解學員的培訓效果變化。測試可以采取問卷、提問、討論等多種方式進行。
(一)鄉鎮衛生院傳染病主檢醫師培訓前后重點測試內容
1、培訓前重點測試內容
【傳染病總論】
基層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研究
基層醫療機構作為基層群眾的“健康守門人”,是承擔基層居民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任務的綜合性醫療機構,其在衛生服務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1]。隨著我國醫患關系緊張及醫患矛盾問題凸顯,加之基層醫院技術力量薄弱及病源不足,進一步削弱其抗風險的能力[2],基層醫療風險問題已成為影響衛生服務質量和效果的重要障礙。國內有學者針對基層醫療風險開展定性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基層醫院避規醫療風險的對策[3-4],但研究結果大多基于定性分析研究。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結構式問卷對基層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進行測試,分析測試結果及探討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建議,為基層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科學管理提供意見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包括貴州省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的衛生人員。按經濟發展水平,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數值大小劃分為好、中和差3個經濟水平地區,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從中抽取約1266個調查機構(經濟水平較好約487個、經濟水平一般約340個、經濟水平較差約439個),從機構衛生人員名單中抽取1名衛生人員進行調查,共1266人。共發放1266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58份,有效回收率為99.4%。1.2調查方法。問卷采用集中自填,填寫前說明調查目的和內容,由調查對象獨立完成后由調查人員統一收回,檢查所回收問卷是否有空項、漏項,以便查缺補漏。1.3調查內容。1.3.1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工作類別、科室、職稱、學歷、工作年限等。1.3.2醫療風險知識測試。采用自制問卷進行測試,包括醫療事故分級、衛生人員重要的法定義務、防范風險最有效的方法、醫療事故鑒定的主導單位、入院首次病程的記錄時間、醫療事故后暫停執業期限、醫療風險發生的客觀原因、醫務人員履行的告知義務、醫療糾紛解決途徑和賠償范圍,共10個條目。通過對醫療風險知識測選項正確答案賦分,單選題每個條目8分,多選題每個條目13分,總共100分。1.4統計學分析。采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錄入,SPSS19.0進行資料分析。根據2015年9個地(市、州)人均GDP數值大小,把貴州省劃分為好、中和差3個經濟水平地區。對基層衛生人員的一般特征和各項題目得分及構成進行統計描述,根據醫療風險知識測評結果進行差異對比分析。參照基層衛生人員醫療衛生知識水平測試得分標準[5],將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得分劃分為及格組和未及格組(即“≥60分”為及格組=0,“<60分”為未及格組=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基層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的影響因素。檢測水準α=0.05。
2結果
2.1調查對象一般情況。1258名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32.73±7.97)歲(19~58歲)、平均工作年限(8.74±8.70)年。其中男性690人(54.80%),女性568人(45.20%)。學歷構成中,本科226人(17.97%),大專884人(70.27%),中專145人(11.53%),高中及以下3人(0.24%)。崗位類別構成中,全科醫生228人(18.12%),??漆t生613人(48.73%),護士18人(1.43%),公共衛生207人(16.45%),醫技人員127人(10.10%),管理人員65人(5.17%)。科室構成中,臨床982人(78.06%),全科183人(14.55%),醫技41人(3.26%),管理52人(4.13%)。職稱構成中,副高24人(1.91%),中級85人(6.76%),師(初)級485人(38.55%),士級370人(29.41%),無職稱294人(23.37%)。2.2醫療風險知識測評結果。2.2.1基層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得分總體情況?;鶎有l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平均得分為(47.44±15.96)分,及格率為21.07%。在醫療風險知識的測試10個條目中,回答正確的比例排前三位的是醫療事故后暫停執業期限、醫務人員履行的告知義務、醫療事故分級,分別有1075人(85.45%)、803人(63.83%)、795人(63.20%)。見表1。2.2.2不同特征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得分比較。表2顯示,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工作年限、年齡段、性別的基層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經濟發展水平越好、年齡越低、工作年限越短的衛生人員,其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得分越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而不同科室、崗位類別、職稱和學歷的衛生人員,其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3醫療風險知識影響因素分析。以得分高低作為醫療風險知識熟悉程度的依據,將醫療風險知識測試結果分為及格組和未及格組(即“≥60分”為及格組=0,“<60分”為未及格組=1),并作為應變量,以一般特征性別、年齡、崗位類別、科室、職稱水平、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為自變量,分別進行及格率的卡方檢驗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2.3.1不同特征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及格率的比較。不同特征對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得分及格與否影響情況見表3。表3顯示,地區經濟水平、性別、工作年限對基層衛生人員醫療風險知識測試及格與否的影響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崗位類別、科室、職稱和學歷對其影響無統計學意義(P>0.05)。2.3.2醫療風險知識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是否及格為應變量,以一般特征(性別、年齡、崗位類別、科室、職稱水平、學歷、工作年限)為自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與工作年限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女性及格比例高于男性(OR=0.744),工作年限越短者及格比例較高(5~10年OR=0.625,11~20年OR=0.546,21~29年OR=0.501,≥30年OR=0.498)。見表4。
3討論
農村基層衛生人員技術培訓方案
為響應上級會議精神,切實做好農村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工作,特根據《省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結合我市實際工作,制定此方案如下。
一、培訓項目
(一)縣(市、區)衛生局局長和業務股長集中培訓。培訓重點: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普查情況通報和中期評估情況講評等。培訓期5天。該培訓由省衛生廳組織實施,具體時間待省廳通知。
(二)鄉鎮衛生院院長集中培訓。共培訓6期,每期5天,由省衛生廳組織實施,具體安排另行下達。
(三)鄉鎮衛生院衛技和檢驗類技術人員集中培訓。醫技和檢驗類技術人員包括放射、b超、心電圖和醫學檢驗四類技術人員。根據鄉鎮衛生院醫技人員“缺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以縣(市、區)為單位,每個衛生院按照1名的名額分配,各縣(市、區)衛生局可根據轄區鄉鎮衛生院的具體需求進行調節。在分配名額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進行,每期10天。由省醫院協會負責組織實施。
(四)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骨干集中培訓。以內兒科專業技術骨干為重點培訓對象,每個鄉鎮衛生院培訓1名內兒科專業技術骨干。重點培訓內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技術和應急醫療救治知識等。由市衛生局醫學考試培訓中心組織實施。
鄉鎮基層衛生人員培訓策劃方案
為響應上級會議精神,切實做好農村基層衛生人員培訓工作,特根據《**省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結合我市實際工作,制定此方案如下。
一、培訓項目
(一)縣(市、區)衛生局局長和業務股長集中培訓。培訓重點:鄉鎮衛生院管理年活動普查情況通報和中期評估情況講評等。培訓期5天。該培訓由省衛生廳組織實施,具體時間待省廳通知。
(二)鄉鎮衛生院院長集中培訓。共培訓6期,每期5天,由省衛生廳組織實施,具體安排另行下達。
(三)鄉鎮衛生院衛技和檢驗類技術人員集中培訓。醫技和檢驗類技術人員包括放射、b超、心電圖和醫學檢驗四類技術人員。根據鄉鎮衛生院醫技人員“缺什么,培訓什么”的原則,以縣(市、區)為單位,每個衛生院按照1名的名額分配,各縣(市、區)衛生局可根據轄區鄉鎮衛生院的具體需求進行調節。在分配名額總數不變的情況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進行,每期10天。由省醫院協會負責組織實施。
(四)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骨干集中培訓。以內兒科專業技術骨干為重點培訓對象,每個鄉鎮衛生院培訓1名內兒科專業技術骨干。重點培訓內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技術和應急醫療救治知識等。由市衛生局醫學考試培訓中心組織實施。
醫療衛生人員崗位練兵活動方案
為扎實推進“以促進人的健康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為主題,全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臨床實踐技能操作和業務水平,穩步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根據市衛健委2018年、2019年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及省衛健委《關于印發省基層衛生人員遠程培訓考核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和《區緊密型區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及慢性病醫防融合新模式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結合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國戰略為統領,立足本職崗位,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服務技能,營造學知識、練本領、強技術、夯基礎的濃厚氛圍,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
二、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崗位大練兵暨技術比武競賽活動,堅持“什么崗練什么,什么缺補什么,什么弱強什么”的原則,保證應參加的人員人人參加,全員達標。使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常見病、多發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綜合素質,勝任分級診療、基層首診綜合服務能力,展現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勤于學習、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社會形象。
三、活動主題
衛生人員培訓工作方案
為加強我區衛生各類人員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結合我區衛生實際情況,特制定2014年衛生各類人員教育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建立和完善衛生人員培訓體系,逐步形成以高層次技術人才為突破、高素質管理人才為重點、實用型人才為基礎的人才管理格局,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優、業務能力強的衛生人才隊伍,為全區衛生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把握需求,分類培訓。針對不同崗位職責需求,科學規劃衛生人員培訓工作。對新錄用衛生實施分類培訓、分類管理,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統籌兼顧,注重能力。衛生人員培訓堅持能力與素質提高并重,堅持以專為主與一專多能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優化知識結構,強化實踐技能,著力提高衛生人員的醫療服務能力、創新管理能力。
鄉村在崗醫療衛生人員培育辦法
安徽省作為農業大省,其衛生資源分布主要聚集在大、中城市,資源分布倒置的現象較為明顯。全省共有鄉鎮衛生院2462個,鄉村醫生和衛生技術人員4.65萬人,全省基層和農村衛生隊伍中專學歷約60%,??萍耙陨蠈W歷約18%。安徽省衛生廳“十一五”人才培養規劃[1]中明確提出,到2010年,中心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35%達到??埔陨蠈W歷。一般鄉(鎮)衛生院衛生人員30%達到??埔陨蠈W歷。為實現這一目標,通過對現有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分析總結,聯系當前農村實際衛生工作狀況及衛技人員現狀的思考,我們認為:從醫學教育的角度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衛生人才培養問題,就要提高學歷層次及素質、強化服務能力、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創建適應農村醫療衛生工作需要的人才培訓模式。
一、現有的農村衛生人才培養模式
1.農村定向普通高等教育。采取定向培養辦法為農村鄉鎮醫療衛生機構培養臨床??粕?。
2.成人高等教育。現有中專學歷的衛生技術人員,參加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試,按照全脫產或在職教育方式培養。
3.繼續醫學教育。在進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同時,通過系統的繼續醫學教育解決現有在職人員素質水平的提升及診療水平的提高。目前普通高等醫學教育、成人高等醫學教育主要還是以學歷提高教育為主,教學計劃安排、教學課程設置、考核方式、臨床實習等都按照普通高等醫學教育模式進行。而來自農村鄉鎮醫療單位的在職人員已具有一定的醫學基礎和較強臨床經驗,除了學歷提高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專業技能的提高,是對醫學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能的學習與掌握和推廣運用。傳統的學歷提高教育模式沒有考慮農村衛生人員實際,影響了農村在崗成人衛生技術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
二、構建“政府主導校院合作送教下鄉”農村在崗衛生技術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衛生人員激勵機制研究
【摘要】背景對基層衛生人員的激勵關乎新醫改“強基層”和分級診療目標的實現,研究者大都關注外部激勵措施及其對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結果的影響,忽視了工作本身所具備的內在激勵作用。目的以工作特征模型為研究框架,分析當前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特征現狀,探究其對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結果的內在激勵作用,并比較工作特征五維度與收入等外部激勵因素對工作結果的作用大小,為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工作動機與績效提出政策建議。方法采用多階段抽樣法,以山東省三市1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0家鄉鎮衛生院為樣本來源地,2021年2—6月選取各樣本來源地調查當日在崗的基層衛生人員為研究對象,采用自設問卷對其進行調查。采用方便抽樣法,從完成調查者中抽取167例基層衛生人員作為訪談對象,對其進行半結構化訪談,了解基層衛生人員對工作特征的認知情況。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工作特征五維度及外部激勵因素與基層衛生人員自主動機、工作績效、職業倦怠、離職意愿之間的相關性,采用多元分層線性回歸分析工作特征五維度及外部激勵因素對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結果的影響及其程度。采用主題框架法對訪談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共回收有效問卷870份。工作特征五維度中,基層衛生人員在技能多樣性維度上的平均得分最高,為(4.09±0.71)分;在任務完整性維度上的平均得分最低,為(3.18±1.04)分;在任務重要性、工作反饋性、工作自主性3個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別為(3.91±0.76)、(3.46±0.83)、(3.43±0.79)分。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基層衛生人員自主動機、工作績效與工作特征各維度呈正相關(P<0.05),職業倦怠和離職意愿與工作特征各維度呈負相關(P<0.05)。多元分層線性回歸結果表明,工作特征五維度對自主動機、工作績效、職業倦怠、離職意愿等4個工作結果變量的貢獻率(R2)分別為18.8%、11.3%、16.5%和21.9%,其對4個工作結果變量的解釋力強于收入等5項外部激勵因素〔5項外部激勵因素對4個工作結果變量的貢獻率(R2)分別為1.7%、3.4%、5.8%和11.8%〕。通過訪談發現,基層衛生工作在工作特征的5個維度上存在任務碎片化、自主性受限、反饋機制不足等問題。結論對于基層衛生人員而言,工作特征的內在激勵作用對工作結果的解釋力強于外部激勵因素的外在激勵作用,但基層衛生人員的現實工作特征與理論上的工作特征之間存在差距。應重視工作本身的內在激勵作用,通過增加培訓機會和提高培訓質量、為基層衛生人員減負賦能、加大資源投入和減少政策束縛、完善績效管理制度等重塑基層衛生人員對工作的認知,從而提升基層衛生人員的工作動機與績效。
【關鍵詞】工作特征模型;基層衛生人員;內在激勵;工作結果;工作設計;工作表現
我國自2015年起大力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通過推進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等措施,旨在實現“強基層”的醫改目標。作為基層衛生服務的提供主體和醫改政策的干預對象,基層衛生人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工作績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基層衛生事業的發展水平[1]。近些年,國家通過實施績效工資制度、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職稱晉升標準改革等激勵措施,旨在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工作動機,進而促進其工作績效的提升。但諸多研究、證據表明,基層衛生人員普遍存在工作動機水平較低、工作滿意度低、離職意愿強、職業倦怠程度嚴重等問題[2-3]。根據動機理論,工作動機可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二者均能影響工作結果,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相比對工作結果的影響更強且更持久[4]。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采取的各項激勵措施大都屬于外部激勵措施,旨在激發基層衛生人員的外在動機,其效果取決于各種外部獎勵對基層衛生人員的吸引力水平和激勵措施在實踐中的落實程度,具有較強的異質性和不確定性。而無論是現存激勵政策還是相關研究,都相對忽視了通過工作設計與工作重塑,賦予工作本身以激勵作用,促進人職匹配,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內在動機水平。因此,本研究以工作特征模型作為理論框架,通過對山東省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描述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特征的現狀,驗證工作特征對其工作結果的內在激勵作用,并比較工作特征與外部激勵因素對工作結果的解釋力,從而提出助力完善基層衛生工作設計與激勵機制的政策建議,最終通過充分發揮工作本身的內在激勵作用,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工作動機與績效水平。
1對象與方法
1.1理論模型工作特征模型由理查德·哈克曼和格雷格·奧爾德漢姆兩位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是在對推崇亞當·斯密的社會分工理論和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導致的工作專業化所造成的工作內容單調重復進行反思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工作特征模型強調內在工作動機的重要性[5],認為工作本身對員工具有內在激勵作用,只要通過合理的工作設計,讓員工在工作中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就能達成符合組織期望的工作結果[6]。該模型將工作特征分為技能多樣性、任務完整性、任務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反饋性5個維度:技能多樣性指工作內容需要員工應用多種技能和能力的程度;任務完整性指工作任務為員工提供的全面完成任務的程度;任務重要性指工作結果對他人的工作與生活影響的程度;工作自主性指工作方式允許員工自由獨立地安排工作進度和具體實施方式的程度;工作反饋性指員工能從工作本身得到工作效果信息反饋的程度[7]。這5個維度能影響員工的3種心理狀態,分別為對工作意義的感知、對工作責任的感知和對工作結果的了解,3種心理狀態同時作用會產生良好的個人和工作結果,包括獲得內在動機、對工作感到滿意、高質量完成工作、缺勤率和流動率低等[8]。由于人的心理是難以被精確測量的“黑箱”,因此本研究僅關注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特征各維度的現狀及其與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結果間的關系,即探究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特征對其工作結果的內在激勵作用。此外,本研究在參考既往文獻的基礎上[9-10],引入收入、工作量、工作環境、職業發展和管理制度5項外部激勵因素,檢驗其對基層衛生人員工作結果的外在激勵作用,并將外部激勵因素的外在激勵作用與工作特征的內在激勵作用進行比較,從而回答“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何者對工作結果的解釋力更強”這一研究問題(圖1)。
1.2定量研究
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心得感悟
近幾年,我國家公共項目每年對全縣農村(鄉村兩級)衛生技術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因農村鄉鎮衛生人員具有一定群體性,培訓教育與管理要具有一定針對性和特點,且有一定困難??偨Y培訓農村衛生人員工作體會,探討管理思想與方法。
隴西縣屬國家級扶貧縣,山大溝深,地域面積廣,農村機構有20所鄉鎮衛生院,230所村衛生室,農村衛生人員538名,占全縣衛生人員的21.4%。山區農村醫學檢驗論文衛生人員老化嚴重、結構不合理、學歷水平低,知識陳舊、人員缺乏、醫療水平差、設備落后、經濟落后、觀念落后等制約著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現有資源不能滿足農村人口對醫療衛生的需求,面向山區農村衛生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是貫徹落實“科技興醫”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提高山區農村衛生隊伍素質和醫療衛生技術水平,推動農村衛生醫療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改變山區農村農民缺醫、少藥、看病難、看病貴等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自“非典”發生以來,國家開展了對農村衛生人員每年一個專題內容培訓工作,共舉辦農村鄉鎮衛生人員培訓班14期,其中中長期班3期,其余均為短期班,累積培訓2867人次。接受培訓人員以山區農村鄉村兩級基層衛生人員為主。在具體實施培訓中我們體會到做好工作,一定要狠抓管理、明確目標、優質培訓。
狠抓培訓管理: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訓的時間、內容技能、培訓場所、后勤保障等;二是建立培訓管理隊伍,建立嚴格管理制度;三是實踐技能培訓過程中,注意對成人教育管理資源的發揮和利用,采用不定時簽到、點名考勤制度;四是把培訓參與和合格率作為年終衛生院人員考核和村衛生室機構準入換證的重要依據;五是建立培訓檔案。每個學習培訓班都利用學習的間隙,開展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增進學員間,師生間的相互了解。帶班人員還把握各個班的動態活動情況,為各個專題項目培訓班建立繼續教育檔案,檔案內主要收集圖片資料、優秀學員教師名單、學員教師黑名單、結業總結報告等,為下一年工作提供好資源。在項目培訓學習班的管理中,帶班主任對學員的信任尊重和后勤保障是實現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條件。
明確培訓目標:新技術,新設備,新業務的應用培訓由相關科室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人員為主,培訓內容以新穎先進實用為原則,學以致用,應以3~12個月的長期班、醫院進修為主。疾病控制,婦幼保健,新發傳染病,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季節性、地方性特定易感人群的傳染病預防,需要醫學培訓作出快速反應,以3~5天的短期培訓班為主,達到培訓要求后迅速返回各自單位,開展預防工作。每一期培訓班,目標都應非常明確,一個主要內容與目標就是著力培訓,從實際和實踐出發,培養專職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著力在實踐實習教育培訓上下功夫,達到一但某種傳染性疾病流行時能夠認得準確,報得及時,預防有效;學一個新技術,開展一項新業務,服務一方百姓。
開展優質培訓:嚴格執行國家培訓計劃與大綱,不因時間、經費、教學資源等因素而打培訓內容的折扣或走過場;安排有經驗的專家為培訓學員授課,重要內容可外請著名專家來執教講座;安排條件好的醫院、疾控中心作為實踐環節培訓基地進行實踐技能培訓;為項目培訓班提供最好的教學設備、設施及后勤保障;周密安排培訓教育的時間,盡量避免學員培訓教育與工作之間的矛盾;建立嚴格的考勤考核考試制度;建立領導不定期到培訓班督查看望學員-激勵學員制度。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應以基層普通教育培訓為主,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培訓,才能達到培訓效果和目的,同樣要有一個過硬的管理班子,過硬的師資隊伍,優秀的培訓內容,合理的管理制度,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回顧的總結,才能更好地完成項目培訓任務,為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為廣大農村百姓提供優質衛生服務做出奉獻。
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心得感言
近幾年,我國家公共項目每年對全縣農村(鄉村兩級)衛生技術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因農村鄉鎮衛生人員具有一定群體性,培訓教育與管理要具有一定針對性和特點,且有一定困難。總結培訓農村衛生人員工作體會,探討管理思想與方法。
隴西縣屬國家級扶貧縣,醫學倫理學論文山大溝深,地域面積廣,農村機構有20所鄉鎮衛生院,230所村衛生室,農村衛生人員538名,占全縣衛生人員的21.4%。山區農村醫學檢驗論文衛生人員老化嚴重、結構不合理、學歷水平低,知識陳舊、人員缺乏、醫療水平差、設備落后、經濟落后、觀念落后等制約著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現有資源不能滿足農村人口對醫療衛生的需求,面向山區農村衛生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是貫徹落實“科技興醫”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提高山區農村衛生隊伍素質和醫療衛生技術水平,推動農村衛生醫療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改變山區農村農民缺醫、少藥、看病難、看病貴等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自“非典”發生以來,國家開展了對農村衛生人員每年一個專題內容培訓工作,共舉辦農村鄉鎮衛生人員培訓班14期,其中中長期班3期,其余均為短期班,累積培訓2867人次。接受培訓人員以山區農村鄉村兩級基層衛生人員為主。在具體實施培訓中我們體會到做好工作,一定要狠抓管理、明確目標、優質培訓。
狠抓培訓管理: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訓的時間、內容技能、培訓場所、后勤保障等;二是建立培訓管理隊伍,建立嚴格管理制度;三是實踐技能培訓過程中,注意對成人教育管理資源的發揮和利用,采用不定時簽到、點名考勤制度;四是把培訓參與和合格率作為年終衛生院人員考核和村衛生室機構準入換證的重要依據;五是建立培訓檔案。每個學習培訓班都利用學習的間隙,開展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增進學員間,師生間的相互了解。帶班人員還把握各個班的動態活動情況,為各個專題項目培訓班建立繼續教育檔案,檔案內主要收集圖片資料、優秀學員教師名單、學員教師黑名單、結業總結報告等,為下一年工作提供好資源。在項目培訓學習班的管理中,帶班主任對學員的信任尊重和后勤保障是實現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條件。
明確培訓目標:新技術,新設備,新業務的應用培訓由相關科室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人員為主,培訓內容以新穎先進實用為原則,學以致用,應以3~12個月的長期班、醫院進修為主。疾病控制,婦幼保健,新發傳染病,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季節性、地方性特定易感人群的傳染病預防,需要醫學培訓作出快速反應,以3~5天的短期培訓班為主,達到培訓要求后迅速返回各自單位,開展預防工作。每一期培訓班,目標都應非常明確,一個主要內容與目標就是著力培訓,從實際和實踐出發,培養專職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著力在實踐實習教育培訓上下功夫,達到一但某種傳染性疾病流行時能夠認得準確,報得及時,預防有效;學一個新技術,開展一項新業務,服務一方百姓。
開展優質培訓:嚴格執行國家培訓計劃與大綱,不因時間、經費、教學資源等因素而打培訓內容的折扣或走過場;安排有經驗的專家為培訓學員授課,重要內容可外請著名專家來執教講座;安排條件好的醫院、疾控中心作為實踐環節培訓基地進行實踐技能培訓;為項目培訓班提供最好的教學設備、設施及后勤保障;周密安排培訓教育的時間,盡量避免學員培訓教育與工作之間的矛盾;建立嚴格的考勤考核考試制度;建立領導不定期到培訓班督查看望學員-激勵學員制度。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應以基層普通教育培訓為主,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培訓,才能達到培訓效果和目的,同樣要有一個過硬的管理班子,過硬的師資隊伍,優秀的培訓內容,合理的管理制度,堅持不懈的努力,不斷回顧的總結,才能更好地完成項目培訓任務,為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為廣大農村百姓提供優質衛生服務做出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