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源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6 13:19:0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獻資源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文獻資源信息化建設探索
摘要:本文主要是針對新型網絡技術2.0技術背景下高校體育資源圖書館需求調查分析部分,力求從用戶的角度了解其真實的信息組織需求,以便基于Web2.0技術下用戶參與的高校體育資源圖書館的構建提供依據,并從圖書館工作人員角度了解圖書館數字信息組織2.0存在的問題和建設可行性。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基于需求高校圖書館數字信息組織2.0模式研究,分析以RSS為主體、以BLOG為主體和以WKWI為主體的信息組織模式,形成一個鼓勵用戶(教師、學生)共同參與、以外部鏈接網站和內部數據庫為主的新型高校圖書館體育資源模式。
關鍵詞:高校;體育文獻資源;信息化;建設發展;重要性
一、引言
本研究致力于研究在Web2.0技術下新型高校圖書館體育資源模式組織,該模式主要以教師和學生作為服務對象,開放式地整大化、更新頻繁、整合體育資源,作為教學、科研的輔助手段,改革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方式。同時,用戶以共同創新者的身份出現在信息服務創造過程中,不在是被動的服務接受者,還是服務的創造者,不僅給教學科研帶來及時的信息資源的更新擴展,更對部分參與者本身,特別是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激勵成分,導致學習情感上的積極參與。
二、高校體育文獻資源信息化建設發展的重要性探索
高校的教學、科研、圖書館是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圖書館更是作為知識資源的寶庫向用戶(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信息服務,一直以來是高校校園文化、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的種類也從文本、圖片向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擴展,傳統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也將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與時俱進。隨著在以Blog、TAG、SNS、RSS、wiki等應用為核心的web2.0環境下,用戶參與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也成為未來圖書館發展的主體趨勢。隨著運動競賽風靡全球,奧運生活在我國的燃起“,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體育在人們的社會生活總的地位越來越凸顯。例如:沙灘排球、軟式排球、氣排球、體育舞蹈、飛盤、瑜伽、射擊等新興的運動項目也層出不窮,為體育教學、體育科研、社會體育、群眾體育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性因素。諸多因素推動了我國體育類圖書文獻資料的豐富與發展,也促進了體育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體育圖書市場的空間也在逐漸擴大,也為學校圖書館體育文獻資源的擴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國的體育圖書信息發展快速,體育圖書內容多元化不斷涌現,但我國的高校圖書館體育圖書信息資源研究及共享比較薄弱,除了一些期刊數據庫檢索,高校體育圖書資源的整合和建設還大都停留在館藏基礎上,嚴重阻礙了我國體育圖書信息資源的共享,影響了體育科研、教學的發展。目前,國內對于用戶參與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專門針對體育學科的具體研究還處于空白。圖書館用戶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本課題著重于比較系統全面地分析研究網絡環境下,用戶參與的體育文獻資源建設創新模式,力爭打破傳統模式的束縛,通過資源的有效共建共享加強館員、教師、學生互動,促進參與者創造思維、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認知能力的提高。致力于將體育文獻資源與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科技創新活動、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教育理念和建設手段優化教學環境,不斷滿足高校師生的學習、科研和社會需要。以學校體育作為基礎,發揮社會體育重要平臺,從傳統走向現代,進一步拓展體育文化的生存空間,不斷延續著體育文化生命力,創造出充滿活力的新型體育文化,豐富著現代的高校校園文化,打造“學習型、研究型”校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園學習與科研氛圍,營造學習型科研型大學。促進高校校園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引領陽光活力、開拓創新的教風、學風;倡導全員參與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校園文化;以高校圖書館為依托,培育學校民主管理、積極科研、公平育人的優良風尚;提升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水平和服務水平;凸顯體育文獻資源的活力和張力,構建“和諧校園”,助力提高學生自主、自立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徽茶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分析
【摘要】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中國茶文化在種茶、制茶、飲茶、頌茶的過程融入了儒家禮儀、佛家禪道和道家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從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淵源出發,淺議公共圖書館徽茶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和搜集要點。
【關鍵詞】茶文化;圖書館;地方文獻
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茶文化以其“儒釋道”內涵包容了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多方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產茶區域遼闊,受茶產區的地域性文化底蘊影響,中國茶文化外在的表現形式和內在文化內涵都具有其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本文立足于公共圖書館搜集、整理、保存、傳播、利用人類知識信息資源的工作職能和社會職責,從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淵源和茶文化影響,淺說徽茶文化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意義和搜集要點。
一、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溯源
據陸羽《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辈枞~源于中國,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早在神農時期,茶葉的藥用價值就已被發現,并由藥用逐漸成為日常生活飲料。從戰國時代到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中國對茶的認識已印進了先古典籍的字里行間。南北朝之后,關于茶事的記載逐漸增多,從飲茶習俗、茶道價值到飲茶文化軼事,更滲透了茶文化精神之萌芽。唐時期,陸羽(733-804)著述的《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茶學專著,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影響極大,被后世尊稱為“茶圣”。唐詩人盧仝著有的《七碗茶歌》至今在日本廣為傳頌。同期,終身許茶者皎然及文壇大詩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都有百余多茶詩名篇傳世。宋遼元明時代,茶葉是一直是中國獨霸國際茶葉貿易市場的最重要出口商品,中國茶文化典籍文獻也得以迅速發展。以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丁謂的《北苑茶錄》、蔡襄的《茶錄》為代表作,記載了當時茶業生產的興盛和品飲藝術的探索。明代以朱權《茶譜》為代表的50多部茶書相繼問世,成為中國古代茶書數量最多的時期。17世紀至鴉片戰爭間,茶葉雖然依舊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打商品,但其壟斷地位已開始動搖。20世紀初,中國茶葉國際貿易逐漸為日本、印度、斯里蘭卡等國之茶葉所替代,中國茶葉貿易的國際市場幾乎完全喪失。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茶農學研究、茶貿易、茶藝術、茶文化等進入全面發展時期,中國年茶葉年總產量從1949的年產7500噸增長到2018年的261萬噸,成為出口貿易中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得到廣泛推廣。各地各類茶農學研究院、高校茶學院、茶文化研究院、茶葉博物館、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茶葉節、國際茶博會及其相關茶文化文獻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茶文化在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中的潛性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二、徽茶文化的形成和影響
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策略探求論文
摘要本文探討了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如何為新辦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提供文獻信息保障服務等問題。
關鍵詞高等學校;新辦專業;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隨著社會發展對培養國家急需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高校在院系整合的基礎上,對現有專業進行重組與整改,誕生了許多新辦專業。新辦專業擴展了辦學思路,優化了專業結構。新興學科專業的繁榮發展,是高校增強辦學活力,滿足經濟社會及個人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必然發展趨勢。學科專業是建立在占有一定數量的學科文獻基礎之上的,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科知識深厚累積的豐富文獻。我們認為要滿足新專業的文獻需求,就要在策略上重視下述三個方面的問題,在方式方法上引起三個注意,采取三個措施,三個相關的操作對策,從而確保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取得更好的成效。
1重視開展學科建設與支獻需求調研。是面向本科教學落實新專業文獻資源建設的首要問題
學科專業的設立與發展,是以實施國家學科重點發展戰略為目標的。而大多數新辦專業是在以科學研究為主導,引入創新機制為靈魂和核心的前提下誕生的。因此,一些新專業一經建立就很快成為重點學科。我們必須認真著手總結、研究和規劃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趨勢。構建適應激勵創新和具有活力的培養機制,逐步完善以適應培養國家建設與科技發展需求為目標的文獻資源建設模式,深化以提升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文獻資源建設改革。尤其對已成為重點學科的新專業、學科帶頭人或擁有高水平研究課題的導師,必須定期實施跟蹤服務,研究最大限度地滿足新專業文獻資源需求的有關問題。
1.1注意新辦專業學科發展動向
科學發展觀文獻資源建設論文
【關鍵詞】圖書館館藏建設;圖書館,醫學
科學發展觀是以“以人為本”為核心,包括三個方面即全面發展觀、協調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觀[1]。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服務的物質基礎,也是衡量高校資質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學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日趨明顯,教學和科研工作對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圖書文獻資源在深度、廣度方面都要進一步提高,并向多學科、多層次及圖書情報一體化的方向發展,為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信息保障。另外,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獲取信息的方式,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應進行多元化組配的綜合建設,實現從文獻組織到知識與信息組織的轉變,把傳統文獻轉化為數字資源,并利用電子信息資源及網絡資源來豐富館藏,這是新時期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新趨勢。樹立科學發展觀并使之與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結合起來,是高校圖書館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1更新文獻資源建設觀念
1.1樹立“以人為本”觀念
“以人為本”應作為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發展主線。以人為本就是關心人、尊重人、解放人、發展人。“以人為本”強調用戶本位,就是圖書館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用戶的需求開展;相反,以書為本,強調資源本位,就是說不考慮用戶的需求,不考慮館藏文獻的“藏”與“用”之間的關系,使圖書館處在自我封閉狀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要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必須更新觀念,從采訪到分編都應圍繞“以人為本”這個主題,從用戶的需求而制定采訪方案和本館編目細則,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加強與廣大師生讀者的溝通,盡可能全面真實地收集讀者的各種反饋信息,開發資源共享,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圖書館的資源管理應時常根據社會和用戶的需求進行調節,以適應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
1.2加強多元化思維觀念
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論文
摘要:針對當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從優化館藏結構,保證館藏質量,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等方面,對推進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高校圖書館在教學和科研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作用直接體現在為師生服務,而決定其服務效益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館藏文獻資源,文獻資源決定一個圖書館的特色,其數量與質量決定著圖書館效益的大小與質量。隨著高校教學科研事業的發展,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得到迅速增長,館藏信息量越來越豐富,發揮作用也愈來愈凸顯。但在文獻資源建設、開發及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需要認真對待,采取措施改進,使圖書館適應新時代、新形勢高校教學科研事業發展的要求。
1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館藏質量不高
高校圖書館存在重量輕質、館藏質量有待提高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受采購人員知識水平、學科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在館藏建設中缺乏調研,以主觀樂見方式購書,未能采進必要數量的學術著作和專業性很強的資料。另一方面,缺乏系統、完善的長遠規劃,導致藏書體系紊亂。特別突出的是近年來教育部組織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各高校為了迎評達標,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圖書館評估指標規定的圖書量,紛紛增加圖書經費,撥??罹o急購置圖書,超常規的大量采購,結果是雖然可使館藏圖書數量迅速上升并達標,但是館藏質量卻不盡人意。
新時代圖書采訪與文獻資源建設措施探析論文
[摘要]本文論述了在新的歷史形勢下,重點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和文獻資源建設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對如何做好重點學科的圖書采訪與文獻資源建設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圖書采訪;重點學科;文獻資源建設;采訪模式
1重點學科建設的必要性
近些年來,在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高等教育呈現出大發展的趨勢,院校合并、重組和專科學校升本科院校此起彼伏。據教育部2002年的統計,各地僅由??粕秊楸究频脑盒>陀薪偎_M入21世紀后,我國高等教育這種在數量上擴大、層次上跨越的大發展趨勢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不容諱言的是,隨著高等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入校學生人數和各類專業總量不斷增加,各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壓力日增。高等院校由定向型、封閉型向非定向、開放型轉變所帶來的競爭,已由隱蔽逐漸轉向公開并日愈趨向激烈,無論是學科建設還是人才培養或是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等,一不留心,就會落后于人,失去競爭力。面對這樣一種嚴峻的形勢,各個院校包括一些著名的高校都為此擔憂并為之思考。在震撼之余,各校都在千方百計地尋找能夠突出重圍、獨占鰲頭的機會和突破點。在這股思潮和追求當中,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意識到:“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學校”,有特色才有競爭力。重點學科建設是“211工程”建設的重點與核心,是實現高校層次跨越的一項重要措施。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領導都已將其擺在實現自己戰略性發展的位置。
2文獻資源建設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高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其成敗關鍵就取決于重點學科的建設是否卓有成效。而重點學科建設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既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更需要優質的文獻資源建設與服務的支撐。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文獻資源建設是重點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礎。
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新思路
摘要: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優化,對于提升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此,高校圖書館有必要重視拓展文獻資源建設思路,為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良好保障。本文從社會力量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參與以及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共建聯盟的打造兩個層面,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思路的拓展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思路
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中,高校圖書館不僅需要重視提升自身的文獻資源建設能力,而且需要重視與社會力量、其他高校圖書館等構建合作關系,從而為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提供更大助力。
1社會力量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參與
近年來,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領域,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服務以及開放路徑的探索成為了研究熱點,即通過推動高校圖書館向社會的開放,在提升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促使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呈現出更大價值。在此背景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路徑也具有了新的視角,即社會力量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參與。在這種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路徑下,高校圖書館能夠獲得更為豐富的文獻資源且能夠有效降低文獻資源建設成本,因此,這對于提升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成效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社會力量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參與路徑,主要包括志愿服務、慈善捐贈以及外包等。其具體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吸引學術機構、出版社等單位乃至個人開展文獻資源捐贈,從而拓展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來源;二是構建具有地方性質的文獻資源開發研究專業隊伍,從而在推動地方文獻資源得以充分開發的基礎上為圖書館文獻建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三是強化高校圖書館與地方公共圖書館的合作與對接,從而為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提供更多館藏以及管理經驗作為支撐。另外,從社會力量參與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保障策略來看,在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政府參與和支持對這項工作有序、有效的開展發揮著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為此,政府部門需要強化對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依托宣傳、政策引導、表彰激勵等提升社會力量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參與積極性。如政府部門有必要圍繞社會力量在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的參與構建管理條例,確保相應工作能夠得以規范化的開展。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也應當重視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在與社會力量形成利益共享機制的基礎上激發社會力量參與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動力。如高校圖書館有必要進一步提升自身向社會的開放程度,在提升自身社會化服務水平的基礎上,促使社會力量能夠在享受信息服務的基礎上了解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存在的缺陷,進而為積極參與到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優化當中奠定良好基礎。
2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共建聯盟的打造
網絡環境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策略轉變
【內容提要】鑒于研究人員對地方社科院圖書館依賴程度愈亦低下,文章首先分析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中館藏嚴重不足的現狀,繼而介紹互聯網上豐富多彩的社會科學研究文獻信息資源,最后提出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應采取的措施。
【摘要題】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
【關鍵詞】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網絡環境
近年來,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遇到了新問題,一是現實館藏的嚴重不足。書刊價格逐年攀升,而書刊購置費常年停滯不前,購進的書刊品種逐年下降。二是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加,網上信息越來越豐富,互聯網成了越來越多科研人員獲取信息的渠道。地方社科院圖書館要擺脫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不再依賴院圖書館現實館藏的尷尬現實,必須對自己的工作加以反思,調整文獻資源策略。
1圖書館現實館藏的嚴重不足
有限的購書經費與眾多的學科設置使得圖書館的藏書建設工作只能是“撒胡椒面”,結果是幾乎所有的科研人員都在抱怨到館新書及所訂報刊太少,難以滿足科研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不再依賴院圖書館。1997年徐亞男對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地方社科院圖書館(有的為圖書情報中心)年購書經費的調查顯示,上海社科院圖書館以130萬元位居榜首;浙江、云南社科院圖書館在30萬元以上;廣東、天津社科院圖書館在20萬元以上;另有10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在10-20萬元之間;還有6個地方社科院圖書館的年購書經費在6萬元以下[1]。盡管近些年來各館購書經費均有所增加,但幅度都不是很大,以河南社科院為例,1987年至1999年的13年間購書經費一直維持在15萬元左右,直到2000年經費才漲至20萬元。面對書刊品種的激增和價格的飛漲,這點經費可謂是“杯水車薪”。
科學定位凸現技能性文獻資源論文
摘要: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本文從目標、學科結構、學科層次結構、文獻資源等級結構、時間結構、文種結構、文獻資源類型結構和服務等八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進行了定位。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獻資源;圖書館;定位
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定位關系到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方向和建設質量,事關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成敗和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前景,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定位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定位是一個科學的體系,涵蓋多方面的內容,必須準確而詳細的從多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進行科學定位,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定位應該是基于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定位基礎上,保證學科性、專業性文獻資源,凸現技能性文獻資源定位,具體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標定位
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目標,應根據高職院校的目標、性質和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性質、任務、目標來確定。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是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職院校圖書館又是高職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目標應與高職院校的目標相一致。
林業資源共享現狀及對策
摘要:通過閱讀文獻對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現狀進行研究,指出了當前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網絡環境下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環境;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對策
進一步加強網絡環境下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能夠實現林業文獻方面的信息互補,對于提升現代林業信息管理水平以及實現現代林業產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信息資源共享是指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或一個文獻信息網絡內,有關的文獻信息資源可供特定的文獻情報機構、特定的用戶或網絡成員分享和利用。它可以使文獻資源得到合理配置,資金得到有效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信息資源共享是人類進步與文明的標志,是信息化社會的必然發展[1]。林業文獻信息能夠為林業科技發展以及林業相關領域的經濟發展等提供重要的文獻、數據等方面信息,是寶貴的信息資源,本文以該主題作為研究對象,希望能夠為網絡環境下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1現狀
網絡信息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正式運用林業信息資源建設起,至今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當前環境下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呈現以下兩個方面的現狀。(1)從地域上來看,林業文獻信息采集點的數據通信系統基本建成。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各個地區文獻信息機構基本上實現全覆蓋,其中各個層級的林業信息機構的覆蓋率如圖1所示。圖1各層級機構林業信息機構覆蓋率Fig.1Coverageofforestryinformationagenciesatalllevels通過圖1可知,當前農業信息機構的覆蓋率在廳級達到了100%的全覆蓋,為林業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從具體的林業信息資源的數據庫來看,截至2016年底,在網絡信息背景下,我國已經建立眾多的林業文獻方面的數據庫,具體的類型及代表如表1所示。通過表1對林業文獻數據庫的統計可知,當前在網絡環境下,可供查閱參考的文獻資源已經形成,促進了林業文獻信息資源貢獻建設的發展。
2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