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6 18:25: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溫州大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溫州大學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論文

1研究對象

溫州大學體育學院2010級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共83人,實驗班42人,對照班41人。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查閱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20余篇,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2.2實驗法

查看全文

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問題研究

摘要:創新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存在著管理制度和模式落后、師資力量不足、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本文提出利用現代網絡管理技術,建設智能化精細化開放管理系統,創新實驗內容和實驗手段,加強實驗室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建立校企合作實驗室,引進企業新的需求和技術,全方位提高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水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實驗室開放;管理;創新;人才培養

1引言

隨著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和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創新已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1]。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創業能力是各高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實驗室是高等教育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積極發揮實驗室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是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和人類科技的發展,各高校都加強了對各類實驗室的建設。除了日常教學實驗室,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科研實驗室及各級各類重點實驗室。隨著教學實踐需求的不斷發展,高校實驗室的封閉式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如何搞好實驗室開放管理,充分發揮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優勢,是高校重點研究的課題。實驗室開放是指各類實驗室在完成計劃內教學及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利用現有師資、儀器設備、設施等實驗條件,面向學生開放,供學生進行實驗學習和科學研究之用[2]。實驗室開放是學生深入探究專業學科知識,了解學科科學研究水平,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問題及現狀

高校實驗室的開放管理,不僅指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實驗室進行開放,同時也要開放實驗研究的具體內容,充分利用開放式管理來激發學生參與實驗學習和實踐探索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實驗室學習實現高校對創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3],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目前,溫州大學實驗室除了常規的實驗教學外,其開放主要通過開放項目的形式。具體措施是:每年學校會劃撥專項的經費(學院也可以自籌經費),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各學院完成對實驗室開放項目的申報,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和學院共同負責項目的評審立項、中期檢查、結題等工作。實驗室開放管理的實施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科學的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現階段學校開放實驗室管理仍存在著管理制度不完善、實驗內容缺乏創新、實驗室力量比較薄弱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2.1管理制度。學校實驗室開放沒有較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學校各類實驗室建設發展迅速,相關的管理理念卻未及時跟上,各實驗室基本獨立運行管理;雖然大部分實驗室基本已經采用門禁管理,安裝視頻監控,但是學校沒有標準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智能化管理系統,缺少統一的統籌規劃。大多數實驗室開放預約依賴于手工的填報,費時費力,不利于智能化的管理。現行的管理制度,不能對學校有效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實驗室利用率較低,不利于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2.2開放項目的內容。傳統實驗教學模式中,實驗課時數偏少,實驗內容偏窄,開放實驗室大多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課程作業,或者在已有的實驗基礎上,開展與課程有關的驗證性實驗[4]。目前學校申請的實驗室開放項目需要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實驗較少;又因實驗室軟硬件條件不足、設備陳舊等多方面條件限制,相關課程開設的實驗沒有緊密聯系產業最新的先進技術,內容缺乏新意,學生參與學習和創新創造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3實驗室相關力量。因為學校各專業發展不平衡,學校經費、場地限制等各方面原因,很多實驗室設備陳舊,硬件方面沒有與時俱進,在配套和設施購置等方面不到位。另外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足,缺乏技術精湛、掌握最新先進技術、精通儀器設備的實驗技術人員,學生實驗指導力量不足。實驗員承擔的管理任務十分繁重,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學校對實驗員工作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待遇偏低,發展空間相對較窄。這些軟硬件條件都限制了實驗室開放的廣度和深度。2.4參與者積極性。實驗室開放項目的申報基本是教師申報為主,學生被動參與。教師在申報項目時,大多是結合自身科研項目,學生僅參與協助完成。教師因教學和科研任務較重,能帶的學生人數有限,另外實驗室開放項目對教師工作量等方面體現不足,對學生的學習等方面激勵政策不足,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均不高。除了有實驗室項目的學員,其余自主自發到實驗室進行研究探索的人數較少。一方面因為學生不熟悉實驗室相關環境、儀器設備的使用,另外一方面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和指導,限制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查看全文

市信息技術協會成立策劃方案

隨著科學技術和it行業的迅速發展與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發揮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同時給教育領域也帶來了具大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受到了具大的壓力,信息技術工具使現代學校教育充滿了更多地情趣、魅力和生機,也使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民主、權利和自己活動的空間,為了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等現代媒體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促進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開展和應用,推動學校信息技術教學的順利開展,特成立市信息技術協會。

市信息技術協會成立

策劃方案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策劃者:鮑亨永

單位:市大荊鎮第一中學

email:

查看全文

工商分局貫徹落實兩創戰略上半年總結

今年來,工商分局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發展、圍繞和諧、圍繞民生,深入實施“兩創”戰略,服務創業,創新監管,各項工作都取得喜人的成績。

一、全面貫徹“兩創”戰略,用創新深化服務

(一)優化創業環境,培育更多的市場主體

一是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加大培育和引導力度,為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辟綠色通道,取消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最低規定,進行全程指導,并且免收一切費用。上半年新增專業合作社10家,目前,轄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有33家。

二是支持大學生等五員創業。在溫州大學城開設“創業咨詢服務站”,為124位在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咨詢。聯合區民協與高教園區就業處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器”,牽手企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等。此外,對大專院校畢業人員、軍隊復員退伍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村失地人員等“五員”人員初次從事個體經營的,給予登記費、管理費減免的優惠政策,催生更多的創業者。其中今年上半年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申辦個體工商戶的279人,免收各類規費76.7萬元。

今年上半年,新設立企業281家,辦理個體工商戶設立登記3511戶。截止6月25日,轄區在冊各類企業6871家,個體戶27208戶。

查看全文

高校優秀畢業生通知

**于1981年建縣,總人口123.6萬,為要沖,頻臨東海,是“溫州模式”發祥地之一,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發縣,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百強之列。靈山秀水,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是工作居家的理想之地。

**現有幼兒園199所、小學132所、初中54所、普高19所、職高11所,學生23.5萬人,專任教師10886名。

教育創強帶動了**教育蓬勃發展。2007年,**實現高標準普及十五年教育。今天,**教育期待三大轉變,從追求數量到追求質量,從追求規模到追求內涵,從建設大樓到建設大師。

**,一方充滿教育方向的熱土,期待您的傾力加盟!

招聘時間地點

2008年高校優秀畢業生提前招聘共分三次:

查看全文

大健美操在公共體育課的運用

1.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目前,社會上日益流行的各種時尚健身操,如踏板操、健身球操、啦啦操,乃至流行于廣場上的健身排舞等,在網上也日益風靡起來,也越來越得到廣大同學們的青睞。高校健美操的授課內容太過單一,學生對健美操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低。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2011年10月8日以教師〔2011〕6號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對高校健美操的內容進行改革,提出了“大健美操課程”的實踐教學理念,即為:健美操教學內容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內容如規定的健身操套路,而是附加有包括各種時尚的健身操形式,如踏板操、健身球操、啦啦操,乃至流行于廣場上的健身排舞等,把一些時尚的健身操、健身排舞等融入到健美操的課程當中。本課題主要運用實驗法對其進行研究分析,為高校公共體育課健美操課程的優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

2.結果與分析

2.1健美操在公體課中開展的現狀

2.1.1健美操課程目標

通過學習健美操運動的基本理論、技術技能及鍛煉方法,提高我校廣大學子的身體素質,并充分培養學生體育審美與創造美的意識與能力,為培養21世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服務。

查看全文

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實踐教學探索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和就業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開設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2007年,教育部辦公廳發文公布《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各高校要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內容應力求實踐性、科學性和系統性,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理論基礎:默會知識論

默會知識(TacitKnowledge)是波蘭尼于1958年在其名著《個體知識》中提出的。默會知識的提出,是波蘭尼對傳統實證主義將知識看成是完全客觀的、靜態的一種挑戰。近代科學革命以來,人們認為知識觀是一種客觀主義的科學觀,只要是知識都是明確的、可表達的。波蘭尼提出的默會知識論認為,學習要以人為本,要變革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重視學習者的默會認識,重視學習者的能動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個性化教學手段,強調發展學生的默會認知潛能。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還有態度、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務課和經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態度、觀念的轉變和技能的獲得比知識的掌握重要,態度、觀念的改變是課程教學的核心。實踐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傳達給學生的是默會知識其教學過程要注重默會知識的顯性化。因此,基于默會知識論的實踐教學改革是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目標

基于默會知識論,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實踐教學目標不僅要與課程教學目標一致,更要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與能動性。在目標設定中,不能僅限于理論知識的獲得,更要重視學生態度、觀念的轉變,實踐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體現三點。(一)關注學生的意識轉變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意識轉變始終貫穿課程始末,這也是這門課實踐性和綜合性的體現。(二)加強技能的體驗與理解實踐教學的一級目標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主要讓大學生掌握各種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與管理技能、生涯決策技能、求職技能等,這個技能在理論上容易理解,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容易因學生的經驗缺乏、經歷尚淺而難以體會,如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等。課程應該通過多種實踐教學活動,鼓勵學生親自體驗、感受不同技能,進而認識到這些技能的重要性,自覺加強技能訓練。(三)注重目標的系統化總體目標、一級目標和二級目標應形成內在的一致性,各部分目標之間應具有一貫性、系統性與可操作性。尤其二級目標設計上,根據不同階段、不同主題的特點,將一級目標細化到每堂課、每個活動中。

三、實踐教學內容

查看全文

吳冠中先生藝術美術教育思想

摘要:在近代中國繪畫歷史上,吳冠中老先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在美術教育上更有著自己獨特的觀念。他主張繪畫的形式美或抽象美、融匯中西,認為美術教育要培養學生的藝術個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重視自己的感受和直覺。吳冠中老先生的美術觀對于中小學美術教學來說是很好的指導思想。

關鍵詞:吳冠中;基礎美術教育

形式美吳冠中(1919—2010),在求學時國畫師從潘天壽,油畫師從蘇弗爾皮教授,喜愛梵高、高更,愛用大紅大綠的強烈色彩。他一直在探索把古代中國的文人畫與現代西方的畫風融匯貫通用(就是用國畫的韻去統領西畫的形與色)。探索吳冠中老先生的藝術道路從中體會他的美術教育思想,對于中西兩種繪畫文化的融合和當今的美術教育改革都有極大的借鑒與啟示意義。

1吳冠中先生的藝術道路

吳冠老先生出生于1919年,從小生活在江蘇省宜興縣的一個小山村。1935年考入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就讀一年后轉考國立藝專預科,自此步入藝術之路。在藝專學習期間,吳冠中雖然學習的是西畫,但是他對傳統中國畫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曾一度由西畫系轉入中畫系師從潘天壽,被潘老的創造精神影響了一生,后來由于忘不了色彩的表現力,吳冠中先生又轉回西畫系。1946年,中國政府教育部舉辦戰后首次公費留學生甄選考試,吳冠中以最優成績獲得公費赴法留學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繪畫的的機會。所接受的藝術教育是與徐悲鴻當時的學院派截然不同的“新派畫”(國內美術界稱現代主義主流派的繪畫為新派畫)。1950年學成歸國,吳冠中滿腔抱負卻無力施展,因為當時的中國流行的是從蘇聯和其他新民主主義國家崛起的新現實主義的藝術,將新派畫作為反面教材示眾,因此吳冠中早期在藝術上是郁郁不得志的?;貒螅瑓枪谥性谥醒朊佬g學院工作了三年,這三年可以說是一段適應期,后調到清華大學,又調到北京藝術師范學院(1961年改名北京藝術學院),在清華與北藝教學期間正值畫家外出寫生盛行,吳冠中就此開始了風景寫生之旅。主要作品有1959年井岡山寫生、1961年西藏寫生。人們在這些作品中感受到一種“秀麗、清雅”的風格。值得一提的是這段經歷在他藝術生涯中具有關鍵性意義,讓他在60年代中期的極左政治狂潮中幸免下來。1964年北藝停辦,吳冠中又被調往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暴風雨來的前夕,1966年十年來了,吳冠中先生的命運又發生了轉變,為了躲避抄家帶來的危機,他被迫毀壞了在巴黎留學期間的全部作品,后來被安排下鄉再教育期間,或許是因為青年時期受到吳大羽教授那種永不消弭的藝術熱情的感染,吳冠中依然沒有放棄繪畫,還被戲稱為“糞筐畫家”,這時的吳冠中在創作中開始多了一份質樸和沉厚。由農村回北京后,吳冠中先生開始創作水墨畫,并公開提出自己的藝術見解。他提出了很多獨到而且犀利的藝術思想,如“形式美”“筆墨等于零”,最著名的就是他致力于“中西藝術融匯”。

先來簡單說說融匯中西,吳冠中先生的這個思想在我們現在這個人人都喊著中西結合的社會看來一點都不新奇,卻忘記了在20世紀這個想法是經過了多少藝術大師的嘗試才有了我們今天的藝術。在吳冠中之前率先在中西繪畫結合的道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是他的老師林風眠和吳大羽。吳冠中在前人的基礎上,較為成功地完成了融匯中西這個課題,吳冠中先生認為東西方的藝術并不存在對立關系。吳冠中先生的藝術道路與美術教育思想木恬恬徐洋(溫州大學浙江·溫州325000)因為無論是什么種族,他們對精神和物質的需求大致是相同的,因此東西方在表達情感方面只是表達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而已。我們從吳冠中老先生不同階段的繪畫表現中可以看出中西融匯的過程。(對比圖1與圖2)吳冠中先生提出“筆墨等于零”這個論點,筆者覺得有一定的標題黨的嫌疑,如果不去讀這篇文章,可能就會質疑先生提出來的這個觀點,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畫出現了唯筆墨論,提出要想中國畫畫得好只要做到筆墨好即可。我們現在來看就能清楚地發現這是片面的,因為中國畫中不光有筆墨還有意境。因此吳冠中先生提出“筆墨等于零”,他認為如果一味地追求筆墨的完美,而忽略了它是為畫面服務的宗旨,那就無法表達情感,那就等于零。

查看全文

陽光體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從2006年9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公布的青少年體質測試結果可知,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連年不斷地下降。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與策略,為了落實好“健康第一”的方針,我國從2007年起全國開展起“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大學生走向操場、走向大自然、走進陽光下?!懊刻戾憻捯恍r,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要想盡快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必須培養大學生的運動興趣與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良好習慣,提高大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陽光體育;高校;大學生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國家的教育體系改革越來越完善,國家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各種各樣的人才,培養人才的最關鍵時期就是大學階段,大學階段是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關鍵時期,但是由于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又因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保障,家長和學校雙方都放松了對學生的意志、品質的精神培養,所以導致大多數青少年身體健康水平逐漸下滑。身體健康是人類共同的愿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非常好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陽光體育的開展有利于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對體育的喜愛、養成熱愛體育的好習慣。

1陽光體育地位與作用

1.1陽光體育的地位

社會飛速發展的大趨勢,為了培養“具有中國特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四化’建設的開拓型人才”,高校體育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對高校體育而言,由于培養對象都是將來的高級人才,他們生理、心理的發展漸趨穩定,應抓住這個良好契機,利用體育教育對大學生的身心進行加工改造,促進體格、身體素質、心理及智力的健全發展,并通過民族素質的提高,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體現人才開發的價值,從而確立體育在促進物質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特別是廣大大學生,在身體形態和生理機能逐步完善之后,他們迫切需要豐富的精神生活來充實單調、緊張的學習生活,因而,在娛樂、審美、社會交往與合作等方面都有較強烈的精神追求。

查看全文

多元主體參與大學生創業教育論文

一、多元主體參與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創業教育對象的普及化要求多元化主體參與

從1999年清華大學承辦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每屆比賽吸引了全國千余所高校參加,參賽學生達到數百萬人,以“挑戰杯”為龍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普及程度也日益提升。2004年,SYB在中國高校推廣,教育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聯合發文,決定在全國37所大學進行以SYB為中心的創業教育。2005年,KAB創業教育項目在中國生根。2010年,教育部成立了創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建立了以高教司、科技司、高校學生司、就業指導中心聯動的創業教育機制。2011年以來,全國有近50萬大學生參加創業培訓,有12.34萬高校畢業生實現自主創業。以創業教育較為發達的浙江省為例,截止2010年全省高校開展各類創業培訓570余場,參與學生57700余人次。39大學生創業活動日益增加,創業教育的普及范圍日益擴大的現實要求創業教育本身的多元化發展。

(二)創業教育形式的多樣化需要多元化主體參與

如果以2002年教育部確定清華大學等9所高校為我國創業教育試點院校為起點,我們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僅有12年的發展歷程。縱觀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從最初引進國外的競賽方式開始。如今,各高校紛紛成立創業學院(如黑龍江大學、溫州大學等)、未來企業家俱樂部(浙江大學)、創業教育和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等,以“挑戰杯”、“賽伯樂杯”、“昆山杯”等為代表的創業計劃大賽層出不窮;“天使基金”(上海)、“創業扶持基金”(武漢)等社會資本不斷涌入;“創業與企業家精神教育研討會”(2003)、“優秀民營企業家創業講堂進校園”(2005)、“浙江大學紫金創業論壇”(2009)等創業交流活動先后開展。

二、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多元主體參與的特點及其啟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