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急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8 04:40: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場急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患者現場急救護理論文
【關鍵詞】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突發事件現場搶救危重傷員非常重要,嚴重創傷患者的最佳搶救時間是在最初30min,對危重病人的急救全過程而言,現場急救和轉運途中的救治監護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我們院前急診急救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迅速對患者病情做出評估,建立靜脈通道,保護重要的器官,維持基本生命活動,為進一步的救治贏得時間。
1爭取時間,提高出車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時間效率,當接到呼叫電話時必須認真做好記錄:接電話的時間、詳細地址、電話號碼、患者主要表現及癥狀、意識是否清醒、出車時間、到達時間、搶救時間、回院時間等。必要時電話指導現場人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采取一些簡單有效的救治措施,為搶救贏得時間,避免盲目、隨意的處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喪失搶救時機。立即通知司機、醫生、護士、擔架員,在2~3min內出車。
2現場評估
(1)護士到達現場后應配合醫生迅速對患者判斷有無威脅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現場應按照以下順序及時檢查與優先處理以下存在的危險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難,反常呼吸,骨折。(2)在轉運途中進一步檢查,在轉運途中可進行病史采集,通過詢問護送人員,事故目擊者了解受傷機制,以發現一些隱蔽部位的傷情,進一步處理,減輕患者傷情,進一步為患者贏得搶救時機。(3)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血情況,以及加壓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環情況等,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做出相應的處理。
群眾現場急救培訓意見
各村、居委、企事業單位:
根據市政府年實事項目――群眾性現場急救培訓、普及工作(以下簡稱現場急救培訓)的要求,現就我鎮年現場急救培訓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
開展以心肺復蘇、止血、包扎、骨折固定、避險逃生為內容的現場急救培訓,是降低人類意外傷害程度、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因此,做好這件利國利民的實事,對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與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今,一些先進國家已在現場急救培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掌握和了解現場急救技術、知識的人越來越多,現場急救在人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趨顯現。
各村、居、公司、企事業單位要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鎮紅十字會的指導下,加強對本單位現場急救培訓工作的領導,確保市政府實事項目在我鎮得到全面落實。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
現場急救情景教學在醫師培訓的應用
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些年由于環境的變化,疾病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患病率逐年提高,加大了醫院急診工作量[2]。由于患者的特殊性,也加大了臨床醫療教學的困難度,因此還需要提高臨床急診教學質量[3]。綜合以上認識,筆者探討現場急救情景教學在急診住培學員臨床帶教中的應用效果,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對55名急診科住培學員進行現場急救情景教學,對照組55名急診科住培學員采用傳統教學法帶教,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10名急診科住培學員為研究對象,將本組急診科住培學員根據不同教學法分為兩組,觀察組55例急診科住培學員采用現場急救情景教學法帶教,其中男8名,女47名;年齡18~24歲,平均(19.25±1.77)歲;26名研究生、29名本科。對照組55名急診科住培學員采用傳統教學法帶教,其中男7名,女48名;年齡18~25歲,平均(20.14±1.24)歲;24名研究生、31名本科。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觀察組55名急診科住培學員采用現場急救情景教學法帶教:在進行常規制度學習和知識培訓后,將急診科住培學員帶入急診室,利用高仿真模擬人,根據制定的“現場急救情景”模擬方案演練急診搶救,先由老師現場示范,以高仿真模擬人作為搶救對象,講解其中的注意事項和要點,然后由急診科住培學員自主根據模擬方案演練,學生相互配合,相互評價,然后再由老師進行點評,指出學生的不足和錯誤之處,進行全面的總結,再根據上一次不足和錯誤之處進行改進,每周進行2~3項訓練[4]。對照組55名急診科住培學員采用傳統教學法帶教: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理論和操作技能學習,由同一個教學團隊教學,讓急診科住培學員熟悉藥品擺放、急診設施配置、急診環境、規章制度,每周進行考核測評,不足之處由老師指導改進[5]。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對比兩組急診科住培學員理論和實踐能力以及教學優良率。于3個月后評價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實施百分制,即理論和實踐能力分別30分,綜合測試40分,教學優良率根據測試得分評價,分為不合格、合格、優秀三個等級,不合格<60分,合格60~79分,優秀80~100分[6]。1.4統計學處理。選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療效比較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急診科住培學員理論和實踐能力成績對比。觀察組急診科住培學員操作技能成績、理論知識成績、綜合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急診科住培學員教學優良率對比。觀察組急診科住培學員總優良率為94.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7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區縣落實群現場急救培訓工作意見
根據市政府**年實事項目——群眾性現場急救培訓、普及工作(以下簡稱現場急救培訓)的要求,現就我區**年開展現場急救培訓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統一認識,加強領導。
現場急救是降低人類意外傷害程度、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對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與和諧,具有重要的意義。各街道、鎮、**城市工業園(以下簡稱工業園區),要加強對本地區現場急救培訓工作的領導,確保市政府實事項目在我區得到全面落實。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
根據市里對我區下達的工作任務指標(按各區縣戶籍人口數分配),**年內,**區要完成2028名救護員的培訓和16259名現場急救知識普及對象的任務。依照市里目標分解的辦法,上述工作任務按各地區戶籍人口數,分解到各街道、鎮、工業園區,具體任務安排見一覽表。
區紅十字會是本區此項工作的組織牽頭責任單位;各街道、鎮、工業園區是其本地區此項工作的具體落實責任單位。
創傷患者現場急救護理論文
【關鍵詞】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診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突發事件現場搶救危重傷員非常重要,嚴重創傷患者的最佳搶救時間是在最初30min,對危重病人的急救全過程而言,現場急救和轉運途中的救治監護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我們院前急診急救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現場,迅速對患者病情做出評估,建立靜脈通道,保護重要的器官,維持基本生命活動,為進一步的救治贏得時間。
1爭取時間,提高出車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時間效率,當接到呼叫電話時必須認真做好記錄:接電話的時間、詳細地址、電話號碼、患者主要表現及癥狀、意識是否清醒、出車時間、到達時間、搶救時間、回院時間等。必要時電話指導現場人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采取一些簡單有效的救治措施,為搶救贏得時間,避免盲目、隨意的處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喪失搶救時機。立即通知司機、醫生、護士、擔架員,在2~3min內出車。
2現場評估
(1)護士到達現場后應配合醫生迅速對患者判斷有無威脅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現場應按照以下順序及時檢查與優先處理以下存在的危險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難,反常呼吸,骨折。(2)在轉運途中進一步檢查,在轉運途中可進行病史采集,通過詢問護送人員,事故目擊者了解受傷機制,以發現一些隱蔽部位的傷情,進一步處理,減輕患者傷情,進一步為患者贏得搶救時機。(3)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血情況,以及加壓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環情況等,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做出相應的處理。
探析現場急救教練一體化教學模式特征
【關鍵詞】戰(現)場急救;教練一體化
【摘要】戰(現)場急救技術是平、戰時軍事行動中對負傷人員進行現場急救的基本技術項目,包括通氣、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和基礎生命支持等六大技術。為了使衛生士官適應部隊任職需要,我們在2004級護理專業和2005級應急衛生員培訓中,對戰(現)場急救技術率先開展了教與練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收到良好效果。
一、教與練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含義
教與練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把軍事醫學衛生勤務的戰(現)場急救技術課程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野外現場教學模式。教員邊講授理論、邊操作示范,學員邊聽講、邊練習,在組織練習過程中,教員及時糾正學員不規范的操作與手法,并圍繞教練要點加以歸納與小結,最終達到教與練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教與練一體化教學的準備工作
教與練一體化教學需要安排在野外戰術綜合訓練場進行,教學環境的設置與準備,對提高該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衛生局醫療急救中心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規范本市院前醫療急救工作,促進本市院前醫療急救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提高各醫療急救中心(站)的院前醫療急救和應急救援的反應速度和救治能力,為市民提供優質、高效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特制定本規定。
一、醫療急救中心(站)的基本任務
(一)各醫療急救中心(站)的基本任務是:為市民提供日常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本市重大突發性災害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緊急醫療救援;國際國內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院前醫療服務保障以及上級部門指派的其它相關醫療保障任務;對市民開展急救知識的宣傳、普及和培訓。
(二)各醫療急救中心(站)承擔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應堅持“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病人”的服務宗旨,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為病人提供快速、溫馨、便捷、優質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
(三)各醫療急救中心(站)負責對傷病員實施現場醫療急救和快速護送轉運。通過現場急救,維持傷病員基本生命體征,減輕傷病員痛苦,穩定傷病情,防止再損傷,降低傷殘率和死亡率,為傷病員的院內救治提供條件。
二、急救服務管理
生產安全事故預案
為快速、及時、高效、有序地處置各類重特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做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危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2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舟政發〔20**〕64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舟政發〔20**〕59號)等規定,編制《**市重特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9或死傷10人以上的事故;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29人或死傷30人以上的事故;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上述三類事故以下統稱重特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深入實施“六六決策”、全面建設“平安**”、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加強重特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提高事故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中,一次性死亡3人(含)以上或可能發展成為重特大(特別重大)事故、需要市政府組織指揮處置的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具體包括:
紅十字急救培訓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提高我鎮廣大群眾防災逃生、現場救護的自救互救意識與能力,根據紅發()8號《關于貫徹落實年度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現制訂鎮年紅十字現場初級急救培訓工作實施意見。
一、目的和目標
(一)目的:社區紅十字現場初級急救培訓是非專(職)業人員的群眾性普及培訓,通過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識和初級救生技能的培訓,提高社區居民個人及組織在突發災害、意外事件和危重病發生時的應急能力。
(二)目標:年全鎮完成250名救護員的培訓任務;應對突發事件現場初級急救知識普及培訓2100人次。
二、培訓對象與內容
(一)培訓對象
危險化學品應急預案范文
一、總則
1.1編制目的和依據
為進一步增強應對和防范危險化學品事故風險和事故災難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監總局17號令)、《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區實際,制訂本預案。
1.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區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包括:危險化學品在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廢棄等過程中,發生的火災、爆炸、泄漏、環境污染等,造成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和社會安全的事故災難。
1.3工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