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20:04: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消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消毒

消毒隔離制度

一、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整齊,下班就餐,開會時應脫去工作服。

二、診療換藥處置工作后均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泡洗。無菌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三、無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體溫計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拖洗地面,床頭桌及椅子每日濕擦,抹布要專用,定期消毒。

五、換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處,不隨地亂丟,不在病房清點,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后均須消毒備用,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換消毒。

查看全文

消毒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消毒管理,預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傳播,保障公民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四川省行政區域內需要消毒的物品、場所和從事消毒服務、消毒產品生產經營及監督監測管理的機構或個人。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主管轄區內的消毒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藥品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范圍,負責有關消毒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機構、場所、物品的消毒管理

查看全文

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培訓分析

消毒供應中心是向全院不同科室提供無菌物品以及無菌器材的重要科室,擔任著臨床護理安全的主要職責,隨著臨床醫療技術不斷發展,醫療器材較為復雜、醫療物品較為集中,從而加大了消毒供應中心護士的工作難度[1-2]。因此,我院對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培訓實踐與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取我院9例消毒供應中心護士,收取時間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再選取本市其他醫院10例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并將護士按照不同醫院分為兩組,。納入標準:所有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接受培訓的護理人員。觀察組護士;年齡在20~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21±1.18)歲,男性有1例、女性有8例。對照組護士;年齡在21~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1.45±1.09)歲,男性有3例、女性有7例。兩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的各項資料無顯著差異,能實施對比(P>0.05)。1.2方法。對照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實施常規培訓,該組所有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均來自其他醫院,為基礎知識培訓,培訓時間為三天,由該院副主任護師進行培訓。觀察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實施綜合培訓。(1)教師選擇:本次培訓中的教師為本院副主任護師,其具有5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和工作經驗、專業技能較強等,本次培訓的帶教老師為護師、主管護師等。(2)培訓方式:均采用集中授課方式,對護士進行為期7天的理論培訓,其培訓內容主要包括相關法律法規、滅菌、消毒、清洗等方式,采用實訓方式,對護士進行為期兩周的技能操作培訓,主要包括無菌儲存與發放、滅菌物品裝載、器械包裝、超聲波清洗、手工清洗、物品回收分類等基本操作技能,所有操作項目由消毒供應中心帶教老師進行現場講解和示教,設置真實的操作場景,與實際工作環境基本一致。(3)考核方式:考核方法主要包括實踐考核、理論考試等兩個部分,理論考試均采用試卷方式進行,其總分為100分、60分及格,實踐考核主要采用現場考核方式進行,按照科室內制定的評分標準和考核明細進行,其總分為100分、60分及格。1.3觀察指標。將兩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培訓后的實踐考核分數和理論考核分數進行對比。1.4統計學處理。本文均采用SPSS21.0軟件,將兩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培訓后的實踐考核分數和理論考核分數實施統計處理,研究中計量資料使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使用%進行檢驗,使用P<0.05表示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對比具有一定差異,其差異具有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實踐考核分數(90.21±1.04)分和理論考核分數(92.01±1.18)分。對照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實踐考核分數(70.21±1.15)分和理論考核分數(75.35±1.25)分。觀察組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實踐考核分數和理論考核分數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查看全文

消毒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消毒管理,預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傳播,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服務機構以及從事消毒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

其他需要消毒的場所和物品管理也適用于本辦法。

第三條衛生部主管全國消毒監督管理工作。

鐵路、交通衛生主管機構依照本辦法負責本系統的消毒監督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醫院消毒分隔規章制度

1.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須消毒;各種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創操作的醫療器具必須一用一滅菌。

2.使用的消毒藥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不得重復使用。

3.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選用化學方法消毒或滅菌,定期檢測消毒劑的有效濃度,定時更換;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浸泡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4.凡規定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后再消毒或滅菌。

5.重復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與麻醉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定期消毒;未使用者,常規每周消毒一次,并干燥保存;濕化液應使用滅菌水。

6.醫護人員診療前后必須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認真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劑。

查看全文

中型醫院消毒論文

【摘要】目的討論醫院消毒供應室人力資源配置對實施全院復用器械集中式處理的制約和因此所采取的相應對策。方法按照國家醫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要求,建立適合集中式處理所需的工作流程的人力資源模式。結果做到合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有限的人力資源。結論提高集中式管理的工作效率,保證全院復用器械集中式處理的質量。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人力資源配置集中式處理中型醫院難點對策

我院是一家中型綜合性醫院。按照國家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和衛生部《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的要求,我院消毒供應室向消毒供應中心轉型,于2008年10月開始對全院復用器械逐步由分散處理轉為集中式處理,由于臨床醫療專業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較難清洗、較難包裝和較難滅菌的高風險復用器械進入了消毒供應室進行集中式處理。但在中型醫院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下,我院消毒供應室原有的人力資源狀況難以適應因轉型所帶來的新的挑戰,人力資源配置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F將我院消毒供應室實施全院復用器械集中式處理的人力資源配置難點及對策報告如下。

一、人力資源配置難點

1.1人力結構配置不合理

團隊成員大多數為年齡老化、身體偏差、活力退化、思維固化、不能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等的護理人群,或在臨床科室不能值夜班到供應室臨時過渡,特別是一些年資高的護士,尋找各種原因主動要求退居“二線”,轉到供應室,造成老少比例嚴重失調,主管護師比例偏大,大多數為中專學歷,只有護士長一人為大專學歷。

查看全文

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操作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的消毒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綜合醫院口腔科、口腔醫院、口腔診所等開展口腔科診療科目服務的醫療機構。

第三條開展口腔科診療科目服務的醫療機構,必須將口腔診療器械的消毒工作納入醫療質量管理,確保消毒效果。

第四條各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土壤消毒與改良技術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農業技術領域的不斷發展,設施農業現已成為農業種植的主要發展趨勢,然而在設施農業的實際開展階段,土壤病蟲害、土壤板結等土壤問題的出現,受到了農業種植戶們的重點關注。因此,為更好的解決設施農業土壤中所出現的問題,還需通過多種消毒措施來對健康受到威脅的土壤進行有效的殺菌處理工作,從而進一步的避免因土壤帶菌而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設施農業;土壤消毒;技術改良

在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其通過對連茬栽培、連坐種植方式的采用,來增強農作物產值與其所帶來的經濟收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土壤無法得到合理的養護,并且在幾乎完全封閉的空間里,非常容易引發土壤中病菌的形成和積累。除此之外,在具體的種植過程中大量且不科學的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本身的營養平衡被打破,形成土壤板結,進而使得病蟲害問題也開始加重,土壤的質量嚴重下滑,從根本上阻礙了我國設施農業的健康發展,所以需及時的對問題土壤進行有效的殺菌處理[1]。具體的實施過程則要在定植前就對種植大棚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同時將種植大棚內和大棚周圍的雜草雜物進行去除。

1高溫悶棚消毒技術的應用

農產品種植人員在溫室大棚中進行農產品越冬一大茬生產時,可選擇在夏季的生產空閑期間,將7000kg以上10000kg以下的谷草和玉米秸稈進行打碎處理,然后再加入還沒有腐熟的馬糞和150kg左右的生石灰拌勻,最后將其混合物平鋪至地面,進行深翻后澆透水,開始長達20天以上的高溫悶棚。在此過程中,土壤的溫度達到55℃以上,便可有效的降低種植土壤中的多種病菌,從而進一步的減少病害情況的發生[2]。

2化學消毒法技術的應用

查看全文

消毒供應室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管理在消毒供應室護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其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間于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的17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觀察護理管理的實施效果。結果護理管理后的醫療器械管理水平、環境管理水平、清洗和消毒質量以及包裝質量較于護理管理前明顯提高,護理人員對于護理的滿意率由64.7%提升至94.1%,而差錯率由2.4%降至0.8%,護理管理前后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管理在消毒供應室護理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護理管理;消毒供應室;護理

消毒供應室主要負責醫療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管理等各項工作,其工作的技術性要求很高,其關系到醫療器械能否安全應用于臨床診療當中,需要得到嚴格、精細的予以管控。消毒供應室護理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健康安全,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諸多細節都不容忽視[1]。保障消毒供應室護理質量,以更好的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加強消毒供應室的護理管理,提高醫療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等各項工作的技術水平,降低安全風險,全面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本研究圍繞我院消毒供應室護理工作展開討論,探究護理管理在其中的實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6年6月期間于我院消毒供應室工作的17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名,女性14名,最高齡48歲,最低齡22歲,平均年齡(36.9±2.8)歲。

查看全文

市政辦衛生消毒監測方案

為加強和規范我市醫院、公共場所、洗滌行業和托幼機構的消毒質量監測工作,確保各項消毒措施的落實,有效預防傳染性疾病在醫院和托幼機構內暴發、流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安全和兒童身體健康,按照《消毒管理辦法》、《關于印發〈年全省消毒與感染控制工作意見〉》、《關于開展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監測工作的通知》、《年省托幼機構消毒監測方案》和《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監測方案。

一、項目總目標

(一)了解醫療機構的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能力及其變化情況。

(二)評價醫療機構的消毒工作質量,為改進醫院消毒與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據,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病率。

(三)了解全市托幼機構消毒質量現況,評價托幼機構消毒效果,發現薄弱環節,進一步提高托幼機構消毒質量和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四)了解公共場所、洗滌行業的消毒質量狀況,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