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言人制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23:17: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聞發言人制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聞發言人制度

新聞發言人制度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聞發言人制度;信息互動;實效;規范

[論文內容提要]新聞發言人制度是政府協調對內、對外關系,與公眾進行溝通的重要途徑。鑒于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還處在探索階段,本文將從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效性和規范性方面進行思考,為政府與公眾信息互動中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新聞發言人制度是現代政府協調對內、對外關系,與公眾進行溝通從而塑造良好形象,創設和諧發展環境的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協調溝通,政府希望緩和各種社會矛盾,得到公眾的理解、支持、認同和參與,使政府行為能夠符合民意,得到有效實行,讓公眾信任政府,擁護政府,從而塑造良好形象并創造和諧發展的良好空間。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要發展黨內民主,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完善新聞制度和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和反應機制。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要深入進行。把我國未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定位為在法制框架下運行的、對社會承擔責任的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這就預示著服務型政府在新時期將用更加多樣化的溝通渠道和信息互動平臺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2008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要施行。該條例包括了與普通公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公共領域和政府行政領域的信息公開,使公眾知情權訴求在法律層面獲得肯定和確認。

查看全文

新聞發言人制度分析論文

一、新聞發言人——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特征

2003年年底起,我國各地紛紛出臺新聞發言人制度,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吉林、黑龍江、浙江、廣西、重慶、四川、云南等15個省級政府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覆蓋了全國近一半的省級行政區。

由此可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一種政府行為。現代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完善過程,是公眾對現代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訴求過程,這種訴求必然伴隨政府行為的民主、責任、透明、效益、法治和無私要求——這是對公共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訴求,這恰恰也是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建立的必然要求。

二、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傳播學解讀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通過議程設置對輿論進行控制,它根據國家的需要、公眾的需要以及政治運作過程的需要,設定政策議程,以此影響媒體議程。進而設定公眾議程,其中更多地表現了政策議程對傳媒議程和公眾議程的引導。

1政府通過新聞發言人制度調控大眾傳媒

查看全文

新聞發言人制度完善分析論文

一、積極意義的背后:對我國新聞發言制度不足的思考

自1983年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從無到有,新聞發言人隊伍逐步壯大,新聞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極大擴展。目前,74個國務院部門和單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各部門和省級政府三個層次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在我國已基本建立。多年來,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加強政府、媒體、公眾之間議程的溝通、促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公信度、維護公眾知情權、鼓勵輿論監督、塑造政府形象以及危機事件處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廣泛共識。但是,在看到新聞發言人制度積極意義的同時,很多學者和社會有識之士根據中國的歷史語境,提出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除了新聞發言人隊伍的培養問題外,其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新聞發言人制度認識的理念轉變落后。盡管新聞發言人制度推行20多年,各級政府都建立了新聞制度,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還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特別是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沒有從維護公眾知情權的層面來認識制度,對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二元屬性——信息公開和公關效果不能正確定位,片面地將新聞發言人制度作為維護和改善政府形象的重要公關手段,而不是作為實現有效溝通,正確引導輿論,方便公眾參與公共生活管理的工具,最終導致新聞發言人制度長時間效果甚微。

二是新聞發言制度的法制保障缺失,監督與問責機制不健全。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總體上還缺乏對信息披露范圍、披露程序、責任人落實和追究失職責任等方面的明確規定,從制度本身來說還有較大的漏洞,缺乏對新聞發言制度及人員的明確監督和問責機制。監督、問責機制不健全,直接結果是導致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形同虛設。

三是缺乏制度保障背景下的新聞形式單一。在制度相對欠缺的情況下,我國的新聞會一般采取政府、媒體公布的單向傳播形式,信息披露的范圍有限,內容較單一。這種單純由政府發出“聲音”的形式,是否會使媒體成為單純的“傳聲筒”,使公眾成為“沉默的大多數”,一直是公眾關心的重要話題。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施行的積極意義與不足一直并存,解決上述問題成為完善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有效途徑。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果,體現出制度理念轉變、法制保障和形式多元的新的發展趨勢,這對克服傳統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弊端,更好地發揮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社會效益,向國際慣例靠攏提供了積極保障。

查看全文

新聞發言人制度完善論文

一、積極意義的背后:對我國新聞發言制度不足的思考

自1983年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從無到有,新聞發言人隊伍逐步壯大,新聞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得到極大擴展。目前,74個國務院部門和單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建立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國務院新聞辦、國務院各部門和省級政府三個層次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在我國已基本建立。多年來,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加強政府、媒體、公眾之間議程的溝通、促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公信度、維護公眾知情權、鼓勵輿論監督、塑造政府形象以及危機事件處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了廣泛共識。但是,在看到新聞發言人制度積極意義的同時,很多學者和社會有識之士根據中國的歷史語境,提出了新聞發言人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除了新聞發言人隊伍的培養問題外,其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新聞發言人制度認識的理念轉變落后。盡管新聞發言人制度推行20多年,各級政府都建立了新聞制度,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還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特別是在處理危機事件時,沒有從維護公眾知情權的層面來認識制度,對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二元屬性——信息公開和公關效果不能正確定位,片面地將新聞發言人制度作為維護和改善政府形象的重要公關手段,而不是作為實現有效溝通,正確引導輿論,方便公眾參與公共生活管理的工具,最終導致新聞發言人制度長時間效果甚微。

二是新聞發言制度的法制保障缺失,監督與問責機制不健全。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總體上還缺乏對信息披露范圍、披露程序、責任人落實和追究失職責任等方面的明確規定,從制度本身來說還有較大的漏洞,缺乏對新聞發言制度及人員的明確監督和問責機制。監督、問責機制不健全,直接結果是導致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形同虛設。

三是缺乏制度保障背景下的新聞形式單一。在制度相對欠缺的情況下,我國的新聞會一般采取政府、媒體公布的單向傳播形式,信息披露的范圍有限,內容較單一。這種單純由政府發出“聲音”的形式,是否會使媒體成為單純的“傳聲筒”,使公眾成為“沉默的大多數”,一直是公眾關心的重要話題。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施行的積極意義與不足一直并存,解決上述問題成為完善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有效途徑。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果,體現出制度理念轉變、法制保障和形式多元的新的發展趨勢,這對克服傳統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弊端,更好地發揮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社會效益,向國際慣例靠攏提供了積極保障。

查看全文

新聞發言人制度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聞發言人制度;信息互動;實效;規范

[論文內容提要]新聞發言人制度是政府協調對內、對外關系,與公眾進行溝通的重要途徑。鑒于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還處在探索階段,本文將從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效性和規范性方面進行思考,為政府與公眾信息互動中充分發揮作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新聞發言人制度是現代政府協調對內、對外關系,與公眾進行溝通從而塑造良好形象,創設和諧發展環境的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協調溝通,政府希望緩和各種社會矛盾,得到公眾的理解、支持、認同和參與,使政府行為能夠符合民意,得到有效實行,讓公眾信任政府,擁護政府,從而塑造良好形象并創造和諧發展的良好空間。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要發展黨內民主,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重視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完善新聞制度和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和反應機制。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強調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要深入進行。把我國未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定位為在法制框架下運行的、對社會承擔責任的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這就預示著服務型政府在新時期將用更加多樣化的溝通渠道和信息互動平臺服務社會、服務大眾。

2008年5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要施行。該條例包括了與普通公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公共領域和政府行政領域的信息公開,使公眾知情權訴求在法律層面獲得肯定和確認。

查看全文

環保新聞發言人管理制度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新聞發言人及聯絡員職責;新聞形式;新聞對外程序;日常新聞來訪接待程序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區環保局新聞發言人為熟悉全局工作情況,具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較強表達溝通能力的局領導。區關于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規范新聞的要求,為及時、準確傳遞民政事業重大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參加區委宣傳部、向邀請的新聞媒體通報信息或介紹情況。突發事件和重大災難、災害、事故的新聞,按照國家、省、市、區有關規定執行。需要新聞的事項,堅持實行一個口徑對外的原則,對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新政策、新規劃、新舉措及其他社會敏感、群眾關心的問題。新聞媒體主動要求采訪某方面情況的,由局辦公室負責聯系相關業務科(站、所),在征得局分管領導或新聞發言人同意后,由業務科、室(隊、站)負責接待。具體材料請詳見:

按照市、區關于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規范新聞的要求,為及時、準確傳遞民政事業重大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宣傳環保工作成績、經驗,通報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相關動態信息,特制定**區環保局新聞發言人工作制度。

一、新聞發言人及聯絡員職責

區環保局新聞發言人為熟悉全局工作情況,具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較強表達溝通能力的局領導。辦公室一名同志擔任聯絡員協助工作。新聞發言人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審查本局新聞的內容,確定宣傳報道口徑,向新聞媒體通報可公開傳播的信息,審閱和送審新聞稿件,安排和接受記者采訪。聯絡員要與區委宣傳部、區政府新聞辦公室保持經常性聯系,完成新聞發言人委托的事務性工作。

二、新聞形式

參加區委宣傳部、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的新聞會和新聞通氣會,向邀請的新聞媒體通報信息或介紹情況。

查看全文

林業局新聞發言人工作制度

為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有效引導輿論,全面、及時、準確地公開工作動態,經局班子會議研究決定,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一、新聞發言人的職責

新聞發言人代表局向新聞媒體并通過新聞媒體向公眾可公開傳播的政務信息,通過介紹政策、通報情況、說明立場和回答新聞媒體記者提問等方式,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強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爭取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二、新聞的主要形式和內容

(一)定期新聞

主要是對我局工作有關情況及社會關注的事項進行和說明,主要內容為:

查看全文

自治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新聞發言人制度

為認真貫徹落實“為民執政、科學理政、依法行政、從嚴治政”的施政方針,進一步營造公開透明的政務環境,正確引導輿論,根據州委和州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健全新聞制度設立新聞發言人的通知》(州辦[2006]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局實際,現就建立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新聞發言人制度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關于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遵循新聞規律,在全州質監系統逐步建立職責明確、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確保及時、主動、準確、地新聞,樹立我局對內、對外的良好形象,為振興湘西州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組織領導

州質量技術監督局新聞發言人的組織領導,由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擔任長,負責州質量技術監督局重要新聞的對外工作;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分管領導為副組長,負責分管綜合新聞;各科負責人為組員,負責新聞采訪。辦公室負責新聞的日常組織聯絡工作。

三、內容

1、宣傳、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根據有關標準化、計量、質量監督管理和安全監察的法律、法規,進行行政執法工作的新聞。

查看全文

市政府新聞制度的意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政府行政管理范圍和權限逐步擴大,人民群眾要求了解并參與行政事務管理的需求日益強烈。做好政府新聞工作,全面、準確、及時公開市政府的重要決策、重點工作和重大信息,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客觀要求,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高效、透明、公正及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政府新聞制度建設的意見》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改進和加強我省政府新聞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及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決定建立市政府新聞制度。

一、市政府新聞的基本任務

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準確、主動、及時地向市內外公眾、媒體介紹我市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增進社會公眾對市政府工作的了解和理解;針對輿情動向,及時權威信息,消除不良社會言論的影響,維護穩定大局。

二、市政府新聞的主要內容

1、公布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推進的重點工作,包括市政府及各政府部門制定的重要規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有關文件和政策的執行情況。

查看全文

縣第一期新聞發言人及新聞助理培訓講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與時俱進,深刻認識建立新聞工作制度的重要意義;以學促干,全面開創我縣新聞工作新局面;明確責任,努力提高新聞發言人及新聞助理的工作水平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全國百強縣中不斷爭先進位,在此形勢下培養一支高質量的新聞隊伍,對促進新聞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對推介、宣傳、展示縣顯得尤為重要、這次縣委下決心把這么多同志集中起來進行培訓,是十分慎重的,并且很有必要,也十分緊迫,當我們面對學識淵博、業務精通、通曉法律政策、工于提問技巧的新聞記者時,該怎么說,該如何說、各部門、各鄉鎮的新聞發言人和新聞助理,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肩負著重要的職責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同志們:

經縣委主要領導同意和宣傳部門緊張細致的準備工作,**縣第一期新聞發言人及新聞助理培訓班今天正式開班了,這是我縣新聞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的良好開端,在全省縣、區中開了先河。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這次培訓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下面,根據這次辦班要求,我談三點意見。

一、與時俱進,深刻認識建立新聞工作制度的重要意義

**縣作為**省首府首縣,近年來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全國百強縣中不斷爭先進位,在此形勢下培養一支高質量的新聞隊伍,對促進新聞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對推介、宣傳、展示**縣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論壇、博客等網絡媒體的興起,群眾參與新聞傳播、評論的渠道更為通暢,一些地方在出現“突發性”事件后,有的領導干部總是千方百計捂著、掖著、蓋著,害怕新聞媒體報道,甚至對新聞媒體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唯恐避之不及,對新聞媒體實事求是報道“突發性”事件的愿望不予理睬,總是千方百計地封閉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內部消化”,慢慢處理。貴州甕安事件、云南孟連事件等大規模群體事件一再警示我們:回避新聞媒體、想“捂住”、“蓋住”,其結果只能是越捂越壞、越蓋越遭。當一些領導干部對新聞媒體“閉口不言”時,別有用心的人就開始在群眾中、在網絡上“胡言亂語”,當群眾、網民情緒被謠言、假相引導的時候,事態的發展就變得很難控制了,正是在這樣的要求下,抓緊建立我縣的新聞工作制度刻不容緩。各鄉鎮、各部門通過新聞發言人向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介紹政府的中心工作、制定的重要政策、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等重要信息,有利于及時準確地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把握主動,使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地擁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有利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