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情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22:15: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音樂情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音樂情感分析論文
一、音樂欣賞中情景(場面)變化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當人們打開音像資料第一遍欣賞音樂是,首先聽到的是音樂的旋律,其次是音樂的力度是強還是弱、速度是慢還是快、然后才是考慮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講課時,會問學生這段音樂表現了怎樣的場面?學生會爭先恐后的回答表現了……然后教師非常高興得說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現這個場面的音樂要素是什么?只是來個走馬觀花的欣賞。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冊《愛勞動》一課中老師注重了音樂表現的情景、場面是由許多音樂要素的變化發展來的(運用的第一段音樂是表現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現胖和尚的)。在一上課老師問學生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什么樣的和尚?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胖和尚。老師進一步問是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的音樂細、輕巧。第二段的音樂渾厚、笨重、低沉。雖然學生由于學的知識少不能說出是通過音色變化聽出來的,但學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現出不同得音樂畫面。
在對力度、速度這一要素的欣賞教學中,我聽到、看到過得音樂優質課、公開課教學大都是與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樂所表現的場面,而不去挖掘音樂的要素。在欣賞教學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現象,不注重深層次地實際教學。在本課的教學中經過討論、實踐、驗證大膽的運用了通過學生說出以音樂要素來表現人物、場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賞《三個和尚》那段優美的旋律與救火的那段音樂進行比較時學生說出了慢的音樂是說:和尚們睡覺、喝水等悠閑自在的場面。另一段音樂學生則說:和尚們在救火、打架等場面。老師這個時候接著問你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慢而且很輕、第二點音樂重而且快、很緊張。通過學生對樂曲慢與快得比較,輕與重的比較體會出音樂的強與弱、快于慢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的根本是音樂場面、情境的變化是音樂要素變化的真理。
二、音樂欣賞的情緒、情感變化中要滲透音樂要素變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與情感是密切相關又相互區別的二種心理形式。但從關聯范圍來說,情緒比情感要更廣泛。雖然當我們體驗到某中情感時,總會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緒色彩,但這種情緒色彩遠不如情感那樣穩定和持久。情感有強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層次之分。情緒與情感是審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對音樂教學來說,不僅尤為突出,而且,還有特殊的表現內容。從音樂美的本質來說,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的展示與變化過程。同時也是音樂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雖無語義,但卻是最生動的心靈語言,常言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本退囆g形式來說,音樂的表現力遠遠勝過其他藝術門類,其特質就是情感抒發、情感的撞擊、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審美。
在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搞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們的情緒、情感同音樂情緒、情感和諧的溝通與交流,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能僅僅停留在外表的層面上,更需要內心深處的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的情感來呼喚學生的情感。當然在體驗情感的同時要更深層次的挖掘音樂要素的變化,小小的音樂要素變化了,音樂的情緒、情感就會發生變化。情緒甚至會相反。在《愛勞動》一課中老師通過情緒的變化,就挖掘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如,在欣賞《三個和尚》那段優美的旋律與救火的那段音樂進行比較時學生說出了第一段音樂是:和尚們睡覺、喝水等悠閑自在的情緒。另一段音樂學生則說:和尚們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緒。老師這個時候接著問你怎么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慢而且優美,第二段音樂很緊張。通過學生對樂曲舒展與緊張而終情緒的比較,體會出音樂快于慢的音樂要素的比較。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中音樂要素變化是音樂情緒、情感變化的根本要素。
音樂情感教育研究
一、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一)情感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音樂藝術最明顯的表現特征就是抒發情感,透過音樂作品感知作者內的心世界,可以說情感是音樂審美的中心。在大學音樂課堂上,融入情感教學,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在演唱音樂作品時,讓學生有投入真摯的情感,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二)情感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作品有著很大的藝術魅力,攝人心魄的藝術美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作品的意境美能夠將人們的思想與靈魂帶入另一個世界。藝術是心靈的體操,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可以改變和調節學生們的精神狀態,在美妙的音樂作品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娛樂身心。通過教師創設的情感氛圍來引導學生在審美活動中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的情趣。
(三)情感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音樂美學及音樂情感多樣性分析
【摘要】音樂美學是對音樂哲學層面的詮釋,是音樂學科發展所需要遵循的科學規律。當代社會發展迅速,人民對音樂的需求大大提升,不同背景下的人會選擇不同的音樂?;凇皹放c人和”,不同的審美選擇會孕育出多種多樣的音樂內容與形式,也就促成了音樂的多樣性發展,但究其根本,跳不出音樂之和的范疇。
【關鍵詞】音樂美學;審美選擇;情感多樣性
當代社會不同以往,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人們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更方便,并且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層面的積累與消費。在繁多的信息之中,人們是怎么選擇出自己想要的信息的呢?在音樂的范疇內就不得不提出音樂之“和”的概念,“和”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史的審美范疇,從本質上說,“和”意味著不同關系間的諧和,不同聲音,事物間的平衡。音樂之和主要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音聲之和——音樂聲學層面的諧和;第二層面:樂與人和——社會人生、政治倫理層面的諧和;第三層面:天與人和——音樂哲學層面的諧和。本篇主要從第二層面:“樂與人和”的角度去論述音樂選擇的適配性以及在音樂審美的促進下對音樂多樣性的推動。
一、音樂選擇無高低,只需音樂與人適配
程繁曾與墨子爭辯過一個關于音樂的問題,也是《墨子·三辯》中的一段辯語,其言道:“昔諸侯倦于聽治,息于鐘鼓之樂;士大夫倦于聽治,息于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斂、冬藏,息于瓴缶之樂?!敝T侯、士大夫、農夫在疲憊時所選擇用于休息的音樂是不一樣的,那如果讓農夫聽鐘鼓之樂,讓諸侯聽瓴缶之樂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呢?恐怕農夫會昏昏欲睡,諸侯會憤憤不平,感覺所聽音樂無法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蛇@并不代表音樂就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人選擇了不同的音樂,從而達到了一種“和”的關系,即審美主體人和審美客體音樂之間的一種和諧關系,音樂的選擇是沒有高低的。這與古典音樂之于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之于戲曲音樂的關系一樣,在我們平常的認知里,古典音樂就是高雅音樂,流行音樂就是通俗音樂,戲曲音樂雖被奉為國粹,但現階段年輕人聆聽的并不多,那我們難道說戲曲音樂就比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低級嗎?顯而易見,一定不是的。但可能很多觀點會認為流行音樂就是沒有古典音樂高級、復雜。首先并非復雜的就是高級的或好的,物理計算中總希望把復雜的數據簡單化而非復雜化;其次我們不能用流行音樂中的糟粕與古典音樂作比較,古典音樂又稱為經典音樂,其所流傳下來的曲目大多數是被人們普遍認可的、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經過歷史和時間考驗的,且這些曲目歷經的時間普遍在一百年到四百年之間。而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剛剛百年余,發展速度很快且受眾面廣,作品創作的群體良莠不齊,在這一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不值得傳唱的作品,這樣我們就不能用“田忌賽馬”的方式作對比,拿流行音樂中的“差馬”對比古典音樂里的“好馬”,這顯然是形而上學的對比方法。老子在《道德經》第二章中記載:“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彼晕覀儾槐刈屆總€人都接受古典音樂或戲曲音樂或其他不同風格的音樂形式,人們只需要選擇與自身背景相符合的音樂即可,達到樂與人和的狀態。用音樂去充實人的精神世界,使人達到放松的狀態,這才是音樂存在的真正意義。
二、音樂之魅力在于和而不同,刻意引導不可取
音樂教學情感教育探析
【摘要】在當前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音樂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已經成為十分重要一門課程,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及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有效開展音樂教學十分必要。在當前音樂教學過程中,為能夠取得更加理想教學效果,應當注意融入情感教育,使學生獲得更好情感體驗,也就可使學生更好理解并掌握音樂知識,得到更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教學;情感教育;融入
在現代職業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及綜合素質已經成為重要教學內容,而音樂素質的培養就是其中一個方面,有效開展音樂教學十分必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融入情感教育可得到比較理想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更好體會音樂知識及音樂情感,強化其音樂素養。作為音樂教師,應當注重情感教育融入,并且應當以有效途徑融入情感教育,以更好實現音樂教學。
一、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應用價值及意義
首先,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學生音樂知識水平及文化修養提升,培養學生責任感。音樂作品是音樂家在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基礎上創造,作品中包含豐富情感,并且具有較高美學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若單純讓學生聽音樂及簡單對音樂作品進行介紹,無法提升學生音樂素養,而在融入情感教育基礎上,可使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所包含更深層次內容更好理解,更好掌握音樂作品中情感,實現學生音樂素養有效提升,促使其更好發展。其次,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人格。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學生正確對待實際生活中挫折,使其敢于面對困難。比如,在對《第七交響曲》這一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行愛國主義及熱愛和平情感教育,可使學生更好感受作品中情感,認識到和平可貴,使其更感恩生活,同時也能夠形成敢于面對困難及克服困難良好品質,這對于學生今后發展十分有利。再次,融入情感教育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發展。在當前音樂教學中,不但要培養學生音樂素質,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也十分重要,而通過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學生具備強大情感動力,使其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從而也就能夠使其創新思維得以更好發展①。
二、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淺議小學音樂的情感融合
一、角色扮演
音樂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在音樂的世界里,煩惱會消散,愉悅之情會油然而生。因此,作為教師應重視音樂教育,并在音樂課堂上發揮應有的作用。也許,即便是音樂課堂,有的同學仍然會感到枯燥乏味,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出現此種情況,不僅僅是學生方面的問題,教師應該負有不可推卸之責。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將課堂上的活躍氛圍調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融合,所以,教師在音樂課堂上應該想方設法融情于教,于情而悟。角色扮演不失為一種方法。以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小學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的第三課《童心是小鳥》為例,用歌聲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為了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融情于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如分單唱、合唱,注意唱準歌曲的旋律,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笛子伴奏。同時教師也應參與其中,為學生進行鋼琴伴奏,進行角色扮演。這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人人都參與其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投入,從而達到融情于教的效果。
二、忘我投入
無論做任何事,具備忘我的精神至關重要,音樂更不能例外。在音樂頻道,我們經常會看到音樂家們在演唱時,忘我投入的表情,正是他們專注的情感,成就了他們的音樂之夢。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生時,應注意情感的投入,只有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音樂之中,才能將作者在歌曲中所傾注的感情表達出來,學生們也會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思維活躍,記憶力更深刻,并能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親切感,積極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要唱的音樂中,這樣才會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如,在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小學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水花花、泥巴巴》中,這一歌曲需要學生們用活潑、活躍的情緒來演唱,并且深情地投入其中,體驗雨中跑著勇敢的小娃娃。如果小學生們初步接觸時,體會不到音樂所要表達的含義時,教師應給予他們指導,以啟發式的語言,在聽覺上刺激學生的感情脈絡,促使他們去感悟音樂,以此來調動學生豐富的情感。學生在情感的帶動下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內容,也能夠產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即在情感融入音樂的同時,也能感悟到音樂帶給人們享受的樂趣。
三、聲情并茂
古羅馬詩人賀拉斯說;“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币魳沸枰暫颓檫@兩個部分來發揮作用,即在演唱時應該聲情并茂,只有這樣,演唱者才能夠將音樂唱到極致,只有把握了聲情并茂的原則,才能達到良好的演唱效果。如果在音樂中,只有情感的投入,沒有聲音,那么便不能達到音樂特有的藝術效果。相反,如果只有聲音,沒有情感傾注其中,便會使得音樂聽起來比較死板,沒有活力。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注重聲情并茂的結合,尤其是在農村的音樂教學中,由于農村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有的小學甚至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到聲情并茂并非易事,所以在這方面要尤為注意。因為只有在聲情并茂相結合的音樂教學中,才能夠將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釋放出最好的效果。藝術是無止境的,更是無界限的。音樂是情感的交流地,也是煩惱的釋放地。而要真正地將音樂學好、學通、學精,必須培養學生有關音樂方面的技巧,尤其是教育者,要從小培養小學生對音樂方面的了解。只有這樣,音樂才能以其特有的方式,發揮其獨特的作用。
淺析小學音樂中的情感培育
一、情境教學引發情感
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更有助于啟發學生用歌聲表現歡快、愉悅的情緒。另外,教師語言、體態的表演,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與音樂相應的想象,有時可以代替一定的視聽感應,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情感。
二、多媒體教學激發情感
1.欣賞中熱愛自然。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音樂感受與欣賞對小學生音樂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重視音樂教學的這部分內容。因此音樂教學中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活動的至關重要的內容,學生會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提升音樂素養、提升音樂品味、提升人文思想。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音樂教師要把握好多媒體的播放時間,創設和諧溫馨的欣賞意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使孩子們在音樂教學中感受美、欣賞美、享受美。在學習《我們的田野》時,前奏的速度較慢,表現的是一種柔美的音樂情緒。教師把它輸入電腦后,用不同的速度進行播放,此時學生們的情緒就會隨音樂速度和節奏的快慢而變化,音樂速度快,學生的情緒就會熱情激動,音樂速度舒緩,學生的情緒就會逐漸平靜、莊重,大部分同學都會在小聲的跟唱,或是變現不同的動作,此時學生們已是陶醉于多媒體播放的音樂中,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奇特魅力。2.律動中熱愛運動。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為短暫,充滿對新事物的好奇,而且形象思維非常豐富,基于此,音樂教師可以采用利用多媒體輔助音樂課的律動教學,營造律動氛圍,引導孩子們熱愛運動、健康快樂。在學習《小雞做操》這節綜合課時,采用從網上搜集到的《小雞做操》的FLASH動畫,隨著音樂的響起,學生們就迫不及待的快樂的模仿起動畫片中的動作來。而且當動畫演完一遍的時候,學生們都強烈的要求再做一遍,到下課的時候孩子們都嬉戲著運動著。
三、激勵教學升華情感
音樂活動是美妙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小學生廣泛參與,那音符的律動仿佛連接著孩子們的心靈,同美妙的音樂穿越大江南北;那動聽的歌聲仿佛點燃孩子們的激情,伴著和諧的音樂游覽千山萬水……音樂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過程中的點滴瞬間,孩子失落之時,教師送上一句鼓勵,激發他重拾信心;孩子成功之時,教師送上一個擁抱,激勵他再接再厲;孩子苦悶時,教師送上些許溫暖,激勵孩子希望就在眼前……雖然有的小學生唱歌跑調,但他只要勇敢地唱出第一句那就是超越自己;雖然有的小學生勇敢粗心,但一次的細致觀察那就是成功勝利;雖然有的小學生不愿參與活動,但一次的積極進取,那就是最大收獲……音樂教師不要吝嗇教學中的激勵,在激勵中促進小學生積極體驗音樂的魅力、熱情感受教育的美好、深刻領悟生活的豐富。樂觀向上的情感是學習音樂知識的前提條件,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雖然不是應試教育的重點,但是對小學生品德和情操的形成至關重要,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積極探索音樂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善于挖掘音樂教育中的情感亮點,調動小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情感,培養小學生們健康高尚的品德,用真情打動小學生的心靈,用智慧點亮小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小學生們成為新一代有道德、懂藝術的全新人才。
淺析音樂藝術的情感處理
摘要:音樂需要通過表演來欣賞,表演過程中就會存在演奏者的情感。情感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活動,一次好的演奏,它不僅要求演奏者的物理技術過硬,還要求演奏者的情感處理到位。音樂情感似乎是一座橋梁,連接著音樂作品與欣賞者,在演奏中,演奏者不能僅僅只靠技術傳送感情,應該進行更深層次的方式進行表達:技術應與想象相結合。最大程度的還原作者寫作時的心情與背景。在音樂藝術中,音樂離不開情感,情感也離不開音樂,兩者相互依賴。掌握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對于提升演奏者的情感體現能力將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情感;基本要求;細致;二次創作
一、音樂藝術與情感的關系
(一)情感是音樂藝術的基礎。音樂是最早出現的一種藝術形式,很早以前,人類的祖先就會哼出甚至是不成調的旋律,到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音樂藝術的發展規模日漸龐大,速度也相當之快,到了當今社會,音樂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古時候,君王用音樂來進行娛樂,現代,人們無論開心悲傷,很多時候都會選擇聽音樂。音樂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每一首音樂都有自己的情感,例如王建中改編的《翻身道情》,該曲的情感建立在農民翻身做主的興奮喜悅之上,故該曲全曲都在為這個情感進行。(二)音樂藝術使情感得到升華。音樂藝術中,情感與其兩者密不可分,情感是基礎,有了情感才會有樂曲產生,但音樂藝術與情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音樂藝術中具有獨特的音樂形象,所塑造音樂形象就與音樂藝術形象密不可分,音樂藝術使得情感更深度的進行表達,將情感從個人情緒升華為一種藝術,讓其被更為廣泛的人群所接觸并得到感觸,使得樂曲與作者所需要表達的情感精華得到流傳?!斗淼狼椤愤@一首樂曲,表面只是表達了農民在經歷了長時間的壓迫下翻身做主的喜悅興奮之情,還深層的表達了新舊時代的更替,這是更為廣泛的感觸,將作者個人情感升華上升到了時代特色。
二、在音樂藝術中對情感處理的基本要求
(一)營造相應的音樂形象。音樂形象來自于樂曲的中心,全曲將會圍繞一個或多個音樂形象進行展開,是否能夠營造出相應的音樂形象顯然是處理好情感的首要問題?!斗淼狼椤啡澴嘁幷嘁院拖冶l氣氛,顯然該曲應營造喜悅歡騰熱鬧的氣氛,中間段有與熱鬧喜悅相反的部分,兩者進行了對比。故該樂曲的音樂形象應以喜悅為主,憂傷柔美為輔。(二)熟練能動地傳達情感。如何能夠把握情感程度恰到好處,這就需要演奏者能夠熟練的演奏樂曲,并且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二次創作是在作者原有的感情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情感體驗以及對樂曲的自身的看法和了解。如何能動的傳達感情離不開想象。李斯特,鋼琴之王,他的作品所帶有的靈動感是無與倫比的,例如他的《旅行歲月》中的《奧伯曼山谷》,人們雖然能夠從標題上得到大致內容,但還是有許多細節可以從音樂響起時或得想象。有了想象的音樂,將會給音樂帶來一些內涵,使演奏時更加投入,并把情緒盡可能最大程度表現出來。演奏時若沒有想想則會表現得非??斩礋o力。在《翻身道情》中,演奏者若不能將自己代入進樂曲的場景,則容易變得生硬,甚至不知道該樂曲到底在表達什么,在西方樂器上演奏中國的曲子這本身就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因為要用西方樂器來模仿中國樂曲的音響效果及感覺。當了解樂曲背后的故事時就能很好的搭建想象的框架,再依次填滿樂曲間的一些細節,在用鋼琴表現出嗩吶,鑼,鼓甚至是集市上熱鬧的嘈雜聲,會議背景聲等都需要演奏者的場景想象。因此應在作者原有的情感記號上,加入自己對該曲的理解與想象,并且調整到合適的速度,將作者原有情感與演奏者的新的二次創作情感結合,從而達到能動的傳遞情感。
小學音樂課情感體驗
摘要: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實施,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潛移默化中熏陶學生的情感世界,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方法不斷的進行創新和完善,開展多元化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感體驗
情感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心理活動,不管是學習、工作還是生活,情感對每個人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已經成為新課標的重點內容。小學音樂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學科,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熱情,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盡管素質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學體系中的深入使得音樂學科的教學比重有所提升,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限制了音樂教學的有效發揮,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將音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音樂學科依然沒有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人們將注意力都放到了對學生文化課上來,忽視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教學作用;其次,音樂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課堂教學氛圍十分枯燥,使得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十分不理想,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最后,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當前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大部分音樂教師自身缺乏創意,從而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1]。
二、小學音樂課加強情感體驗的策略
情感與音樂教學探討
【摘要】音樂教學,包含興趣培養和情感教學。興趣是音樂的啟蒙手段,情感是表現音樂的抽象手段,將兩者融入音樂教學,會產生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興趣;情感;音樂教學
一、興趣與音樂教學
興趣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對某一事物有所關注。從心理學專業的角度分析,興趣是研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在社會實踐中發展和發展起來的。人們對于音樂,有著各自喜歡的類型。不論是喜歡古典音樂、輕音樂,還是流行音樂或搖滾樂,都離不開興趣的指引。一種是對某一音樂類型自身感到需要,屬于直接興趣。處于某一情境中,聆聽某一類音樂,觸動到自己的某一情感,喜歡它;或經朋友介紹,專門去欣賞某一音樂;屬于間接興趣。剛入門學習音樂的孩子,有的對節奏有興趣,有的對識譜有興趣,心理學家稱為興趣的第一層次有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感到有趣,甚至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心理學家稱這是興趣的第二層次叫樂趣。大學音樂系的學生,通過刻苦的練習,對聲樂、鋼琴、舞蹈有著自己的理想追求,甚至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聲樂家、舞蹈家、鋼琴家等。這種興趣是志向,心理學家稱為興趣的第三層次。當然,興趣還有四個階段。比如想讓自己有更多的表現機會或有更多的面試機會而去學習,這種好奇心,稱為第一階段。自己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得到老師的好評或自己覺得有這方面的慧根,還想更深入的學習,這種欲望叫做求知欲,稱為第二階段。參加學校演出得到肯定、第一次參加比賽取得好成績、自信心增強,稱為興趣的第三階段。隨著技能、技術的不斷增強和嫻熟,自己的求知欲更為強烈,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稱之為興趣的第四階段。了解興趣的三個層次和四個階段,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會讓學生自己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實現的目標與意義,讓他們知道興趣比智力對音樂學習影響更大。我們要激發學生自主聆聽古典交響樂的興趣,激發學生深層次感受音樂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求知欲,最大程度的讓興趣實現它的價值。
二、情感與音樂教學
音樂是有內在和靈魂的藝術,它富于我們想象的空間,帶給我們精神上的共鳴。情感音樂中的重要作用,雖然是老調重彈,但它確實和我們血肉相連。上大學我們學習聲樂,首先選擇小作品的藝術歌曲,簡短的歌詞,句句滲透者作曲者的情感路程;鮮明的節奏,表達著作曲者情感的脈動走向;舒緩的旋律,表現作曲者柔美細膩的情感世界。情感讓我們和作曲者慢慢熟悉,慢慢學會和作曲者在作品中“聊天”“溝通”,慢慢走進他的音樂情感世界,和他達成一致的情感理想,完美的演繹歌曲。歌唱技巧如跳音、花腔,訓練枯燥乏味,但是假以時日就可見成效。怎樣使如躁動的跳音和華麗的花腔富有情感的讓演唱者表現出來,需要表演者的二次創作,需要表演者借助自身的文化修養,挖掘內心的情感底蘊,賦予它們鮮活的生命力。情感是抽象的,無法用具體語言來形容,但是它可以通過音樂傳達給我們,讓我們的思想境界有新的高度,新的突破。進行曲速度的《義勇軍進行曲》,傳遞給我們正能量,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奮起抗戰,戰勝一切困難。節奏歡快的《陽光路上》,反映勃勃生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村發展活躍起來。反映了農村人民的生存與勞動的關系,集體勞動共同致富能根本改變農民自身的生存狀態,靠集體合作建立共同小康生活的故事?!睔鈩莼趾甑摹豆仓袊鴫簟?,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傳承、善于包容、善于學習、善于創新、善于在逆境中奮起的民族。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經過不懈追求和探索,選擇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走出了具有自己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的中國道路。習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改革開放,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全中國人民的中國夢。
音樂表現情感內涵分析論文
摘要:音樂不是一個單一、孤立的學科,一個音樂演奏者不是單單具有音樂表現技巧就可以完全駕馭作品的,音樂的演繹過程是一種對作品的二次創作的理解和提升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的是演奏者綜合素質的運用和與其他學科的融會貫通。文章主要是從科學思維的角度論述與音樂表現相關的幾方面因素,強調在音樂表現中數理思維開發的重要性,要實現科學理性思維與藝術感性思維相互撞擊,樹立個性的演奏風格。
關鍵詞:音樂表現綜合素質科學理性思維情感內涵意志力演奏風格
一位有經驗的英國音樂教育家曾說:“不要允許你的批評性的敏捷和聰明窒息了你的情緒反應。那些專家經常把他們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币魳费葑?,講的是靈韻,“靈”指的是靈氣,“韻”顧名思義指的是樂韻??鬃影褬返木窀爬椤皹罚ㄒ簟濉┒灰?,哀而不傷”(《全書》第七冊第343頁)。由此可見,音樂是有靈魂的,而音樂靈魂的體現需要深層次的思維碰撞?,F代音樂演奏,提倡憑借過硬的樂器技巧和基本功,融合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演繹作品。但是,具有扎實的手指技巧,表演得令人感到軟弱、乏力、空洞、無味的例子也為數不少。
音樂表現與哪些因素有關?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是首要的而且是必要的條件,是演奏實力的基礎;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則是對音樂作品的自身的感受和體會,也就是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演奏者的自身修養。音樂是一種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表演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含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完美的音樂演繹。根據自己不同的生活經驗來體驗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它需要體驗者具有敏銳的生活觸覺,還要有多方位的綜合素質和學識。
從演奏者的情感因素來看,演奏者體會音樂作品的靈魂精髓不僅僅需要從廣闊的方面,特別是要從樂曲產生的社會環境、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意圖、藝術風格等各個方面去進行了解、分析和研究樂曲,以求得對樂曲感情內涵的正確把握。理性思維,包括對樂曲結構的分析、和聲的揣摩,在藝術院校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是規范越來越多,個性、創造性、感性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其次,因為音樂的情感因素已經和音樂緊密地融合為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演奏者在對音樂進行感情體驗時,就需要運用理解認識這一心理要素,對這個藝術整體加以理解和研究,并與之產生共鳴和情感的交流,從而加深對音樂的感情內涵的體驗。而演奏者自身的生活體驗和個性發展在這個方面上則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生活元素的堆積和感懷,得到磨煉與挫折,培養鮮明的個性發展,對傳神演繹音樂作品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在這種情形下,發展學生的感性特征,使學生懷著一顆熾熱的心去進行二次創造是十分必要的。
在音樂演奏中,情感內涵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演奏者的情感活動與音樂作品蘊含的感情基調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有靈韻的音樂詮釋。我國古典音樂論著《樂記》說,“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外發,唯樂不可以偽。”儒家所提倡的雅樂中,講究音樂的情是由內向外發出的,是發自內心的情感的釋放與交流。而現代音樂演奏模式的固定和fpmfmpcrescdim等力度、速度的嚴格遵循,使許多學生的彈奏沒有個性,千篇一律,甚至錯音頻頻出現??技墸▍①?、演奏)中許多學生都是事先背下彈奏內容與模式,這顯然是許多學生來應付考試的方法。